一句话概括自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句话概括自己

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1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疑问.........

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5、,: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6、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7、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8、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9、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3)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4)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0、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2

压缩语段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测试内容,能力层次为D级。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这类题型,如果把作文看作扩展的话,压缩语段仍将继续出现。

二、考点诠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甚至一句话。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题型大致有:拟观点;拟电报稿;拟标题;拟一句话新闻;概括主要内容等。

三、解题指导

做“压缩语段”这类题,大致分五步走:

1.审清题干要求。据调查,80%的考生失分都是因没有审清题干造成的,所以审清题干要求是做好这类题的关键。如果题中要求用单句回答,你就不能使用复句;它规定不超过16个字,你就得在16个字以内;它说“以……”开头,你就不能换成别的内容。否则,写得再多,写得再好,也枉费心机。

2.快速阅读语段。在规定时间内,要读明白整个语段中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人们对此有何看法、有没有什么限制或规定……既要读得快,又要抓住要点,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3.分析概括内容。提取主干能解决的,就提取主干;信息要点较多的,就抽象概括;是并列结构的,忌顾此忘彼;要有所取舍的,忌舍本求末。要学会抓中心句(总说、总结、论点等)、抓关键词、抓提示语(顺序词、关联词、过渡词、标点符号等),依照要求,精心分析,高度概括。

4.做好语言表达。尽量使用原文词语,用自己的话加以组织。表达要清晰,文字要简练,要点要齐全,内容要准确。一般使用主谓句,定夺后再写到试卷规定处。

5.检查不可忘记。做完后,检查一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要点全面,是否信息准确,是否有语病等。耗时虽少,但意义重大。

随着学生做题的日渐成熟,以上步骤可以简化。做这类题最快捷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两点要注意:①使用主谓句(“谁”+“怎么样”或“什么”+“如何”);②必须保留的限定语留下。

四、实践操作

1.将下面的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据新华社消息: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9日对以色列电台说,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已经决定取消前往卡塔尔出席伊斯兰会议组织紧急外长会议的计划,决定让埃雷卡特代表巴民族权力机构出席多哈会议。据透露,阿拉法特取消这次行动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以色列将阻止阿拉法特从卡塔尔返回。

(答案:阿拉法特取消多哈之行。)

2.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3月11日在日内瓦例行的记者吹风会上指出,考虑到目前伊拉克的人道主义局势以及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难民署已经要求有关国家的政府暂停强制遣返伊拉克难民,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位发言人表示,难民署一直要求有关国家不要把非自愿遣返的难民送回伊拉克政府控制的地区,以保证这些伊拉克难民的安全。据难民署统计,去年共有超过5万名伊拉克难民被英国、德国、瑞典、奥地利和希腊等国所接纳。

(答案:联合国难民署要求暂停强制遣返伊难民。)

3.用一句话表述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8个字。

在清清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答案:溪流两岸满是野花,五彩缤纷,耀眼绚烂。)

五、提点建议

1.多读语言大师的作品,增强语感,提高语速,准确地把握语意。

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3

不少中学生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只能概括性地写出人物动作的大致轮廓,人物的动作模糊不清,给人的印象也就不鲜明。要想使动作描写清晰,关键是要做到动作描写"到位"。

有一个同学这样写老师拿粉笔的动作:

她从课桌上拿起一支粉笔。

在这句话中,"拿"就是一个模糊性动作,一个轮廓性的动作,不够精细。如果把"拿"字换成"拈"字,人物的动作就会清晰一些。"拈"这个动作有轻轻捏起的意思,不仅能更清晰、更准确地呈现出人物的动作形态,而且还能表现出女老师动作的轻巧,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从书包里掏出书和作业本,放在桌子上,开始写作业。

在这句话里,"放"就是一个模糊性动作,概括性太强。如果把"放"改成"摊",人物的动作就清晰得多了,动作的形象感也更强,让人能够体会到书和作业本是如何放在桌子上的。

优秀的作家都很善于描写人物的动作,他们笔下的人物动作十分清晰,读者简直能分毫不差地照着这些动作描写来模仿人物的动作。下面,我们欣赏几则名家笔下的人物动作描写,看看他们是如何让人物的动作清晰起来的。

姨姨从门缝窥见我被倒拎着,大喊:"是男孩!"(舒婷《我儿子一家》)

一般作者很可能会把"窥见"这个动作写成"看见"。"看见"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动词,很多情况下都能用,而"窥见"一词则精确得多。"窥见"这个动作有看见的意思,同时又含有偷偷地看的意思,动感更强,不仅写出了人如何看,而且还带出了人物活泼顽皮的情态。

鲁迅是描写人物动作的高手,在鲁迅笔下,人物动作的清晰度之高,常常令人赞叹。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这句话中"踱"这个动作特别形象生动,清晰地呈现出了人物的动作形态。"踱"有走的意思,还含有慢的意思,这个动作体现出了人物傲慢矜持的神态。如果把"踱"换成"走"字,人物动作的清晰度会大打折扣,描写的艺术魅力便荡然无存。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鲁迅《孔乙己》)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鲁迅《一件小事》)

如果是一个粗心的作者,很可能会把第一句话中的"摸"和第二句中的"抓"这两个动作都写成"掏"。"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动作。第一句话中的"摸"这个动作十分精细。从动作效果上看,这个"摸"的动作含有慢慢地掏的意思,有手在衣袋里搜寻的意思,表现出了人物动作的艰难和迟缓;从动作的内涵上看,这个"摸"的动作体现了人物贫困潦倒的处境。第二句话中的"抓"这个动作,同样清晰地呈现出了人物动作的形态,这个动作体现了人物动作的迅捷有力,也体现出人物迫切的心情和真诚的感情。

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4

关于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了,这也不必我来说。但是,在当今社会是否也是这样呢?

答案是肯定的, 在当今社会也是这样。但当今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如果我们不掌握比别人更加有用的知识,那我们就有可能被当今社会淘汰,虽然当今社会并不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那么残酷,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生”的地步。但是只要是有着人格尊严的人,都不愿意自己只能受到别人的帮助,都想要自己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所以我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成为适者,而不是不适者!

今天,你为了成为适者而努力了吗?

在史前时代,古代人类既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能够飞翔的翅膀。他们完全是靠团结合作与大自然的种种情况竞争,但他们却胜利了!但是,如今人类却自相残杀,这不是很可悲吗?看看如今人类的所作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无数的生命死亡,无数的人无家可归。这就是如今人类的所作所为!

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5

请家长们不要逼着孩子们写日记。因为我相信,他们一定有属于自己的记录自己成长的方式。但请家长们既然逼着孩子写了,也不能检查,更不能偷看。应为如果那样做的话,孩子会产生太多对记日记的恐惧感。觉得自己的生活隐私受到侵犯,因此从心里迸发一种恐惧。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根本没有隐私,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要想了解孩子,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啊,为什么只有偷看日记呢?比如: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谈心。这样和孩子交朋友,不是比骂孩子更好吗?

日记记录美好、仇恨、嫉妒、残忍、见闻、感受、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永远不会疲倦。日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用具体。因为这不是作文,是日记。当你长大之后,翻开日记本,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涌过来,难道不美好么?

一句话概括自己范文6

1.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品读文中细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3.体悟作品中崇敬、怜悯或批判的感彩。

核心目标:品读细节描写,赏析父亲形象。

教学过程:

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始教学。

思考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梳理故事情节。

师: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生1:父亲造新屋。

师:造新屋,文中只写了一小段(11小节)。再思考:怎样概括更好。

生2:父亲造新台阶。

师:如果要概括得更准确些,怎样加上一些必要的修饰性词语,使得表达更科学更明白。例如:父亲造台阶。

生3: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建造一栋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

师:很好。父亲历尽千辛万苦,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建造一栋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概括故事大意,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既教给学生方法,又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语言提炼,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师: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4(齐):人物、环境、情节。

师:下面大家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文章题目是《台阶》,首先要抓住“建台阶”来分层,看看哪几小节写“建台阶”的内容?

生5:18~24小节。

师:18~24小节,有没有关键词,即标志性的词句?

生6:有。接着开始造台阶。

师: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语言标志。

生7:新台阶建好了。(24小节)

师:我们可以倒推,准备造台阶是哪几小节?准备造台阶的关键词语在哪儿?

生8:第9小节中有“准备”一词。

生9:我们家的台阶低。

师:老师提问的是“父亲准备造台阶”的关键词。

生10: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师:第9小节末尾,第10小节开头,都有一个“准备”。因此,9~15小节,那么再往前,如何概括?

生11: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师:如果用同一句式来概括?

生12:父亲想建台阶。

师:从24~31小节,仿照前面的三部分来概括。

生13:父亲不适应新台阶。

师:意思对,可以概括得更好。

生14:父亲建成新台阶。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紧扣文题“台阶”这一关键词,概括小说情节的四部分,有“法”可依,使学生思维流畅,水到渠成。并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不准确之处,训练学生言语思维的科学性、缜密性。

过渡语:刚才,我们讨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概括如下:想建台阶(1~8)―准备建台阶(9~16)―建造台阶(17~23)―建成台阶(24~31)。大家知道,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物。下面,我们采用圈点批注法,品读细节描写,品析“父亲”的形象。

思考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圈点批注,品读细节(教师示范)

例1: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批注:我从“一块”“一片”这两个数量词中读到了父亲勤俭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例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批注:从这一句的“摇不散”“专注”中,我读到了父亲身上对目标追求的执著,对被尊重的向往。

师:你赞同老师的批注吗?

生15:赞同。

师:父亲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

生16:因为人家的台阶高。

生17:从第8小节中“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台阶高,房屋主人地位就高”。

师:很好。类似的地方文化习俗,我们南通地区也有。南通建房子的风俗是屋檐高,就代表房子主人地位高。这跟作者的家乡――浙江农村的建房风俗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使得其思维流程顺畅,思维火花迸发,收到“授之以渔,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大家就寻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圈点批注。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室里巡视,与学生小声讨论问题。这样可以随时关注学情,增强师生互动。学生自行批注,注重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完批注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

生18:第10小节。父亲是一个连在冬天农闲时都不休息的人――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 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 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师:很好。还有其他地方。

生19:从“我们家的台阶低,不知说了多少遍”中,看出父亲是一个渴望被尊重的人。因为目标没有实现。

师:非常好。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尊重是人的第二层次的需要。渴望被别人尊重没有什么过错。

生20:父亲还是一个盲目追求高台阶的人。

师:你思考很深刻。等下课之前,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留有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