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材衔接 学生心理 教学方法
1、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差异,做到衔接教学心中有数
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面发展为基本课程目标;而现行高一、高二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的教学;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提高教学。
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诸方面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这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课改理念下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1.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在课程理念上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性质上均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1.2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性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高中化学是与初中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学体验的过程中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科研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目标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搞好衔接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2.1明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合理把握教学尺度
初中化学额教学的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技能而高中的化学则是对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高等人才,是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大转变,但这一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过选修的部分进行的。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仍是以普及化学知识为主,因此,应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控制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许多内容不宜过分扩展,留到选修时再讲,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做哈知识的承上启下,设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要控制好高中化学新概念的教学进度,不要操之过急,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地深化,对较难理解的个别概念可分阶段给出定义,最后再达到完善的定义。必修一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进行两者的自然过度,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再加以适当的铺垫。
2.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有些知识较抽象,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高中化学教学上的一些化学原理。通过例子,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而且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还可以用实验做为引导,先让学生观察,进而做出概括总结,对一些无条件演示的实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示,以增强化学知识的直观性。
2.4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幽默语言;名人效应;谐音转化;诗歌体;谜语;数字归纳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80-03
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趣味中感悟,寓教于乐,开启学习化学知识的大门。幽默是化学教师的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幽默语言的巧用。
一、巧用名人效应
现如今,“名人效应”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名人代言的广告就能够产生刺激消费的作用,名人出席慈善活动就能够带动社会关怀弱者,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也不妨请名人帮我们“代言”化学。案例1:高中化学必修1引言部分是高中化学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学生将对教师产生第一印象,因此对教师来讲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化学新课标中强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介绍学习方法的时候教师不妨这样介绍:高中化学学习不能学贝多芬,要学张学友和成龙,因为化学靠“背”是不能“多分”的,只有“张”开你的嘴巴,“学”习你们小组的朋“友”,你才能“成”为学习化学的一条“龙”。案例2: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金属钠与水的化学反应现象我们通常用“浮、熔、游、响、红”来描述实验现象,为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联想为“芙蓉又想红”:“芙蓉姐姐最近又有了自杀的新闻,是不是又想红了?”芙蓉姐姐是近几年网络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学生人人皆知,学生在哄堂大笑中接受了新知识。
二、巧用谐音转化
谐音转化的妙处在于将零散的化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就如同我们将一粒粒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一粒粒的珍珠难以保管,但串成项链后就可以挂在脖子上做装饰品,既好看又方便保管。化学中的某些知识点通过谐音转化后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案例3: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我们通常将反应规律: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简略写为“氧价降还”,学生从小看过不少有关杨家将的电影,可以谐音为“杨家将还”,解释为杨家将回来了,“氧”谐音为“杨”;“价”谐音为“家”;“降”谐音为“将”,“还”理解为“回来了”,一句简单的“杨家将还”让学生记住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案例4: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为O、Si、Al、Fe、Ca、Na、K、Mg、H、Ti,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巧妙的谐音为“养闺女贴该,那家没青菜”。
三、巧用诗歌体
诗歌读起来语音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案例5: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哪些盐可以拆哪些盐不能拆感到非常困惑,我总结了一首诗帮助学生度过这道难关:“钾钠硝酸铵盐溶,硫酸铅钡水中留;盐酸只有银和汞,碳酸绝大都不溶。”解释为:所有的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易溶于水,都必须拆开;硫酸盐只有硫酸铅、硫酸钡难溶于水(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他硫酸盐都要拆,盐酸盐只有氯化银和氯化汞难溶、其他盐酸盐都要拆;碳酸盐除了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外都不溶。案例6:高中化学选修5,烷烃的命名:碳链最长称某烷,靠近支链把号编。简单在前同相并,其间应用短线连。案例7: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四、巧用化学谜语
谜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字游戏,将谜语运用到化学课堂中大大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课堂的趣味性,符合高中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学效果大为提高。案例8:高中化学必修1《硫酸》一课用谜语引入:一物体重九十八,性格奇特脾气大,你若不慎沾上它,包你落个大伤疤(打一化学物质)。老者生来脾气燥,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己九十八,性情依然不可交。(打一化学物质)。望梅止渴(打一化学物质)。案例9:高中化学选修5《苯》一课引入: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打一有机物)。
五、巧用数字归纳记忆
数字归纳记忆的妙处在于将化学记忆过程浓缩为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化腐朽为神奇。案例10: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过滤的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简称“123”案例11: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为:一写二拆三删四检,简称“1234”。案例12:鉴别物质的过程归纳为:一取样,二配液,三操作,四现象,五结论,简称“12345”。案例13: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一个零族、一个第八族、一个不完全周期,简写为“7733111”,可以跟学生风趣地解释为这是我的新电话号码,大家请记住哦。还可以将“7733111”进一步浓缩为“731”,与日本军国主义最臭名昭著的部队731同名,强化学生的记忆。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学生在笑声中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教师运用幽默语言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那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人格的魅力。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高中化学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元素及其规律、物质的结构、基本化学反应以及基础化学实验等内容。其知识点较为分散、繁多,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记,同时对其化学元素、化学规律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同时也要在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从而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化。笔者通过思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作出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1.“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众多化学元素、方程式以及性质、反应规律等基础知识,学习内容细致且零散,结构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把握。而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盲目遵照教材的知识安排展开教学,并没有对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出现易忘、似懂非懂的现象,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应将传统的“重内容”转变为“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的各层级构架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安排顺序,构建符合本书内容逻辑关系的树状组织架构图。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和构架,可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掌握教材的编制内容和目的,并从中理解各部分教材内容的联系。另外,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化学知识体系后,可鼓励学生从自我认知风格出发,自行编制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加强对基本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分组,以一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为核心,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方式完成某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因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在进行“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性格以及认知水平、课程时间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使各组间差异最小化,组内差异平衡化;其次,布置每组学生对本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三节内容进行自学,由组长进行自学任务的分配;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通过组织每位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确保每位同学均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小组组内分享学习结束,抽签由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通过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可促进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的提升。
3.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认知发展 教材素材 发现学习法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观点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认识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有意义的、并相互关联 ,结构越来越完善的认知结构。在学科层面上 ,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具有关键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所弱化,联系社会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强。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没有放松,在认识化学科学的主题下就有“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的明确要求。知识是能力和方法的支架,知识的掌握对能力和方法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为此“知识弱化了,怎样培养能力和方法”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纵观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在选修三,四,五课程中这部分内容没有再深入涉及,但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往往因为安排不当,对必修二处理重前轻后,对本章的处理过于轻率,匆匆而过,如何用好本章教材,构建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树立一种思想――绿色化学思想
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章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以及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绿色化学)等。利用教材101页“思考与交流”活动,学生查阅资料交流汇报,认识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联系现阶段环境问题,如雾霾的成因和控制,让学生学有所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归纳绿色化学的内涵――5R,即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利用102页“思考与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绿色化学对化学、化工提出的新挑战,让绿色化学思想贯穿化学体系。
二、做好两个实验――铝热实验和海带中碘的提取
“承前启后”在这两个实验中表现彻底,如学生已经具备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馏、萃取;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结尾的实验,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对将要选择的选修模块动手实践都很重要。
三、实践三个归纳――金属的冶炼,海水的资源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
1.利用课本89页表4-1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从熟悉的化学方程入手,减少陌生感再用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造成表格――金属的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强调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
2.利用课本92页图4-5海水综和利用联合工业体系作导航图,搜集海水资源开发资料,小组汇报 ,结合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相互评价,研讨,强调90页图4-3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复习蒸馏原理及操作;利用91页资料卡片海水提溴体会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化工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3.利用96页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体会为了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应当将石油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学生思考对于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应当如何分离?归纳石油分馏原理,各种石油馏分的用途,比较石油裂化和裂解。
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关)系或者规律的内部认识系统。一是学习过程中就是学习者主动在认知结构方面从就旧到新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环节,即新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二是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知识是具有层次的结构,可以通过类目及其编码系统表现出来,教师通过提供的编码系统越好,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迁移。第三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学一方面要考虑现有知识结构、教材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采用发现学习法,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挖掘智慧的潜力。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态度上从不积极到积极,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认知上从不懂不会到既懂又会。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材;编写思路;学习与教学;衔接;建议
高一新学期刚刚开始,许多学生化学听不懂,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有不少学生把初中,进入高一学习化学的那一阶段当成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初中与高中化学教材编写与教学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需要去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教版教材基本编写理念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几次的阅读以及自己的研究,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基本理念,继承保持了人教版教材在国内教材编写领域中形成的特色,避免原有教材的缺点和不足,并吸收国外优秀教材的长处,但不照搬,体现着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科书的设计基本满足了社会需求、教学规律、学生发展、教学条件、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结构基本线索,重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反映化学与科学、技术及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及研究方法。模块化的主题都根据自己构成内容的基本线索,选择、及安排具体内容,构成教材体系;且新教材为了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采用了螺旋式的安排,教材必修、选修模块相辅相成,从提出、针对性深入将知识点挖掘到位。模块间体现课程标准呈现的框架结构关联,教科书呈现内容结构关联。模块内的内容根据其特性组成逻辑关联(如图一)。
图一 模块内知识逻辑关系的呈现 图二 教材体系的模块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理念宏观整体结构体现了学科逻辑,微观内容呈现了学生学习逻辑(融合);宏观整体结构体现了社会主题,微观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是一个较科学的编写方法(如图二)。
二、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在整体上注意到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中教材是对初中教材、初中各知识的深化与进一步探究(如图三)。
图三 图四
教材在对主题内容各知识点的探究中也进行了一定的衔接努力(如图四):这是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理论模块的知识,在初中,只讲了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包括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高中一年级,深入、全面的讲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包括周期律、长式周期表、化学键等。其他各知识模块也基本遵循此衔接模式。
三、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编写与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金无赤足,教材在编写与衔接中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问题仍然存在,下面就自己在阅读,探究教材时发现的问题,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1.螺旋形编写模式带来理解困难
螺旋型的编写模式,这种教材结构有创意,把难度降低了,学生学起来觉得容易了,但是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却差了,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的严密性差了,知识点的跳跃性大了。在初中或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只是一笔带过。但教学中,如果老师也一笔带过,很多练习或问题就会很难讲清,或是讲清要兜一个大圈。很多学生,包括自己在曾经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是到了后边,才对之前的知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就是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是靠记忆的,这对一些机械记忆不好的同学来说,会加大学习难度。而且这种一知半解、强制记忆的方法也违背了化学的理性思维。
2.概念在提出之前使用
以“元素”概念的提出为例。元素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在初中教材第三章课题三:水的净化。书本提出“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进而以是否含有相同种元素为判据,提出了“化合物”、“单质”的概念…但元素的概念是在之后第四单元课题二中才进行探讨。
3.初高中知识衔接时的衔接点不准确
以“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知识点为例。在初中教材第十章酸和碱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一节中,在对导电实验的解释中就说明了酸会电离出氢离子,碱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在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中又从“电离”概念重新引入酸电离氢离子,碱电离氢氧根离子为酸碱的实质这一概念,并作为强调重点。但对初高中教材中就酸碱在水中的行为分别解释为“离解”、“电离”,并未给出将其统一的解释。
4.初高中知识缺少整合,难成整体
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模块为例。在初中时重点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中重点学习了硅、氯、硫、氮元素。但在章末总结时,未将碳纳入总结体系。在其他章节及模块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四、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与建议
1.首先,教材的完善。希望各化学工作者能就教材中大家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找到问题的症结,一同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各化学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寻简化问题、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并在交流探究中逐渐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
[3] 张菁华.从新教材的特点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5-01
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目前来看,这一改革方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无法同步众所周知,化学的核心是实验,学生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才能切身感受到理论中所描述的各种实验现象。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讲解知识和习题,而安排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课时相对比较少,尽管课堂上有很多探究实验需要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但由于教学的安排,学生们走进实验室的机会大大减少,有些同学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实验器材和用品。事实上,这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也不能有效的结合。教师们低估了实验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用处,它不仅仅是让同学们感受实验的过程,更是在亲自实验中,通过重温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在准备实验器材以及用品、把控实验所需条件等各个环节里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此外,一些高校可能由于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选择用观看视频的方式代替同学们的实验教学课,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标改革下的理念。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中,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条件的控制稍有偏差,都可能引起不同的实验结果。视频资料上的实验往往是没有任何差错的,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无法发现自身的问题,而且极易给学生们产生化学实验操作起来很简单的印象,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认知偏差,不仅不利于学生们进一步探索问题,而且还会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脱离实际。
1.2处理不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地毯式的教学,更侧重于广度,而教学的深度主要集中于选修部分。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很难紧跟节奏,完美的在广度与深度间寻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在教学中,必修一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将物质结构方面的内容放到了选修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希望能够一次性给同学们讲透彻,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课时不够,同学们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等进入选修部分后,老师又习惯以点带面,希望在讲解物质结构的同时能够让同学们与之前所学的内容有所联系,往往在进行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之前所学的广度上的内容。
1.3教辅资料不能与时俱进
新课程化学教材剔除了许多以前偏旧、偏难、偏繁的知识点,同时更新了许多现代有关化学的案例以及知识点,但是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很多都没有与时俱进,只是将旧版本的辅导资料重新编排,再度作为新课标的参考用书,这样的教辅资料往往容易出现怪题、偏题,不能与学生们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良性互动,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虽然教师会尽可能的挑选一些适合学生们的教学资料,但由于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实在太多,再加上学生们的自主选择性较大,所以很难保证学生们不会使用到内容相对陈旧的教辅资料。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在实验教学方面加大建设,一方面,着重培养专业化学实验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化学的知识技能,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以及各种实验用品,尽可能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扩充,以避免因为硬件设施不完备而导致学生们实验课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安排方面也要合理规划,加大实验课的教学时间以及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教学任务以及目的,让同学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产生兴趣,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2.2改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讲课,而要结合新课标课本的内容,重新调整教学安排。严格按照每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准确把握每一阶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们改变常年的教学习惯。教师们必须从心里认真审视新课改下的教学安排,切不可仍按照自己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试着将两者相结合,创新研究一个新课改背景下,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2.3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教师们在讲解知识点时应该摒弃过去老学究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做到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同学们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的辩论赛或是知识竞答赛,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总结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虽然也在不断地改革推进中,但目前仍尚未完善,还有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体现教师们教学水平的好机会。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使得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解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28-228,229.
[2]黄巍巍.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