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蜗居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蜗居文章

蜗居文章范文1

假如我是教育局局长,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重新规划全市的教学楼,让全肇庆市的教学楼焕然一新。教学楼的设计标准要以未来长远发展方向为中心,每一幢要有一千层那么高,每天上学放学要有高科技的火箭电梯接送。每层要设有多功能室和兴趣小组学习室,让同学们有多种选择,开阔眼界。现在的家长很担心孩子入校后住宿的情况,有了我这个教育局局长以后,就不用担心了。我会找全市的校长开会,让他们改善校舍的问题。将来的校舍可不像现在那么落后,将来的校舍都设在地下,是一个拱形的宿舍。里面设有一块特殊的大玻璃, 同学们只要按一下按钮,大玻璃就会自动变白,像白天一样。如果再按一下按钮,大玻璃就会自动变黑,像晚上一样。这块玻璃只有里面的人看得见,外面的人一点也看不见。关于校舍的问题,就请家长们放心,想进去,不容易!因为,在校的大门旁边有一台精致的机器,叫做“指纹测试机”,这台机器里储存有宿舍里每位同学的指纹,你只要对准指纹机按一下,它就能辨认出你是不是宿舍里的学生。

然后是操场了。说到操场,本局长还要亲自去看看。为什么?因为操场可以说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圆形的跑道要有绿绿的草坪围绕着,单杠和双杠是不能缺少的。但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太矮了,胆子又小。这些情况随时都会发生,你只要输入自己的高度,单、双杠就会自动调升。说到篮球场,那才是重点。篮球场分为小篮球场和大篮球场,每个篮球场设有两个篮球架,用电脑控制高低。如果你不会打篮球,不用怕。你只要在电脑上输入“示范”二字,就会有篮球队出来示范,其中还包括了著名篮球星姚明、麦基迪来为你示范呢!

接着就要谈到环境,环境好、空气好学习起来就更起劲了,这是每间学校必须具备的。每一间学校要有四棵大榕树,东南西北各一棵。门口要有两盆苏铁,学校里每一块空地都要有花基,走廊上的花基要种有一排排的草莓,要按时施肥,成熟后分为每一个班级,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蜗居文章范文2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构建;路径

一、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最受关注,也是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虽然对其改革路向众说纷纭,但一致的观点认为,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退休人员逐步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截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83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3131万人①。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3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现象的发生,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稳定、保障广大农民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来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顺利实施。但是也应该看到,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风险的困扰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带来的分配不均等,广大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就开展试点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及组织实施办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4.9%,其中就业人口2.94亿,非就业人口3亿。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2.21亿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068万人),占全体城镇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万人①。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城镇居民仍然徘徊在医疗保障体制之外。因此,构建健全完善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了当前的应势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实现全民医保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毕竟还处于试点时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加以完善。

1.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许多群众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都持欢迎的态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试点地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已经参保的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真正内涵和一些具体细节也缺乏了解。部分群众对报销补偿费用期望过高,对设立的起付线不了解,对医疗费分段计算补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对报销程序还不是完全清楚。这就有待于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群众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2.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局部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一般为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从保障水平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许多试点地区还是以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为主,最高报销上限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各试点地区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门诊大病风险的同时,要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探索统筹解决城镇居民门诊费用问题的办法。

3.监督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

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仍有开大处方、开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和不合理的大型检查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获得的补偿金额降低,也导致了参保居民对医保制度的误解和不信任。个别定点医疗机构把门诊病人转化为住院病人,诱导病人过度消费医疗资源,造成参保居民住院费用增长。有的医院审查不严,个别患者冒名顶替套取资金,严重侵害了参保居民的权益。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方面,也没有建立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常规基金运行监督检查制度在内的基金的收支监测预测预警系统,还没有形成包括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监督、行政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在内的内外部双重监督体制[1]。

4.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这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医疗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颇有微词;就医环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当然,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要加进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务。

三、新时期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誉为“国民保健服务之父”的贝弗里奇曾经说过:病人因没钱而拒绝医疗,这是任何文明社会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每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1.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立法工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

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的医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许多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没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将之严格纳入到我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明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设计上必须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筹集多渠道、费用缴纳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样化、保险服务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筹集机制

首先要完善筹集机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坚持“低缴费、广覆盖”的原则,在缴费能力与医疗待遇之间找到个平衡点。在实践当中,一方面应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稳定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将各级配套补助资金固定下来,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同时,中央、省级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力度,以实际行动促进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要积极拓宽筹集渠道。在将政府财政拨款和救助以及城镇居民缴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应不断在实践中拓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积极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断充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长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进高效的管理网络,构成科学简约、调控灵敏的医疗保障管理体系,以实现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调控灵敏、服务周到的管理目标。在组织管理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广大县级城市可以借鉴河南舞钢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现实性的制度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较大的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地区,应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社会监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2]。

(3)规范运行机制

首先要合理确定参保范围,明确保障重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主要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中的广大城镇居民。在保障的重点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应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保障标准。其次要科学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确保支付待遇与缴费水平相适应,做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稳运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以便为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要按照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简捷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3]。积极发挥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平台的作用,依托社区平台,建立医保机构同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要加快社区医疗体制的创新,形成社区医疗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网络[4]。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想健康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药品流动体制改革。这三个方面同时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今后我国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医疗服务市场上,要把供需双方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数量进行事先判断的能力,提高其选择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医药专营制度,逐步实行医、药经营分离,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5.建立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当中,要把对城镇特别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作为促进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合理结合起来。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建立专项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基金,交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也可以通过成立基金会,由专门机构负责进行运营。通过此项基金,对符合医疗救助的对象进行适当救助,以使比较困难的城镇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救助方式上,可采取缴费参保、减免医疗费用、建立社会福利医院及实行定额补助等办法解决。同时,要根据医疗救助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救助管理办法[5]。总之,要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城镇困难居民群体因病返困、因病致穷,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振平.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p677~678.

许勇胜.关于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管理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p35.

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p79.

蜗居文章范文3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师生踏上了去武汉剧院的“旅程”,心里高兴极了,好像有只小鸟在唱歌,因为我们要看话剧《我长大了》。

客车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欢蹦乱跳地进了剧院大厅。我们在剧院大厅里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会儿,话剧开始了。

话剧主要描写了王刚和晶晶两个特殊的家庭。王刚的父母已离婚多年,他的妈妈为了让王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一直没与王刚说,因此,王刚就很骄傲,总说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晶晶的爸爸死了,她妈妈给晶晶找了许多次爸爸,但那些爸爸讨厌晶晶,所以都跟她分手了。晶晶为了不要妈妈离婚,于是她叫她的妈妈叫阿姨,后来妈妈真的与一个叔叔结婚了,晶晶才敢叫妈妈。有一天,王刚和晶晶看到了自己家里放的离婚证绝望了。

这个话剧教育了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珍惜自己快乐的生活。

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很爱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父母!

蜗居文章范文4

——题记

我曾经是海的女儿,最小最美的人鱼公主。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鱼尾细腻而修长,细密的鳞片闪着银紫色的光。

我最终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纵身跳进大海。生命走向尽头。

阳光温暖的照射在我的身上,我同许许多多泡沫融为一体,我知道,我将永远消失,不再轮回。

但是没过多久,我竟从泡沫堆中升起,缓缓地飞向蓝天。

蜗居文章范文5

关键词:语文知识 例句 方法

为了让学生尽量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指导。巧妙利用例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例句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句式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四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用“之”或“是”帮助宾语前置,介词“以”的宾语常前置。为记住这四种情况,掌握宾语前置形式,可每种记一典型例句: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之”或“是”帮助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唯利是图(成语)

介词“以”的宾语常前置:夜以继日(成语)

这样,每种情况记一例句,通过例句掌握规律,让规律具体化,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想起例句,就知道是哪种情形了。

二、利用例句掌握标点用法

标点符号中的引号用法有很多,当其表示引用时,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很易混淆,标点符号常被误用。它们的区别是: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标点放在引号内;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引号外。为了分清二者,记住用法,我们可分别记一例句。

独立引用: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谈骨气》)

非独立引用: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全国高考题)

记住例句,重点记住关键部位,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思维,到时做题遇到以上情况,对照例句,做题就有根据了,不用再反复思考、左右推敲。

三、利用例句牢记修辞中的难点

在修辞中,借喻、借代很常见,又不容易分清,它们都用同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那么怎样区分这两种修辞手法呢?借喻是取两事物的相似点,是比喻;借代是取两事物的相关点,是称代。这样说很抽象,容易忘记。这时,我们可以各记一典型例句:

借喻: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借代;我们去找那个高个子算账!

寄生虫是指不劳而食的人,二者相似,这是借喻;高个子是人长相上的特征,二者相关,这是借代。

四、利用例句理解诗词表达技巧

“衬托”这种艺术手法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为加深理解,使技巧具体化,我们分析例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此句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产生的哀愁,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愁。衬托是为使被描述的事物更具特色,通过陪衬或对照,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五、利用例句轻松辨析病句

在辨析病句的知识点中,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的套用很容易发生混乱,常常造成句意相反。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全国高考题)“谁也不能否认不需要”亦即“谁都承认不需要”或“谁都否认需要”,因为多了一个否定,这句话的意思就弄反了。记住这一例句,对辨析此类病句很有用。

六、利用例句积累作文语言

蜗居文章范文6

1、电视连续剧《蜗居》,于2009年7月27日,在上海电视剧频道上映。

2、《蜗居》是由滕华涛执导的电视剧,改编自作家六六200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蜗居》,由海清、张嘉译、文章、李念、郝平领衔主演。电视剧直面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反映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剧中涉及的热点题材强烈地引发了大众的共鸣。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