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1
关键词:层次需求理论:激励制度: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能够影响职工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调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过,经过管理阶层和一线员工的努力尝试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的效果,但是,从整体来看,因为事业单位特有的内部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一些历史渊源,符合各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改革就显得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2)相对匮乏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制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使得部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内容单一、水平较低,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质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目前,分流人员出口不畅基本是由于部分地方财政压力大、社会就业压力加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事业单位人员在安置上的困难,需要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来克服。
(3)相对不足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长久以来的旧制度中的薪酬平均分配和干部身份终身制的不合理性一直是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人力资源改革进程的瓶颈,近几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针对这两个问题,实行了“分配激励机制的灵活多样性”和“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的建立”的改革。在推这些相关改革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对相关配套问题的认识的重要性,并没有注意到相应的整体上跟进的改革。
产生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的主体是国家,事业单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实行的人事制度是和国家机关人事制度一体化的,因此说,事业单位相关员工与国家机关部门在人事各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是国家的干部身份;事业单位工人也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人。
二、浅析基于层次需求理论的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管理者应该从事业单位员工的需求的五个层次入手来建立激励制度,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在激励员工的措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薪酬不仅仅是金钱的激励,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满足员工的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即可以用薪酬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满足吃饱穿暖的最基本的需求),更是可以隐含着对员工的成就激励和地位激励等,也就是说可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层次里更上层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确立明确的目标激励体系
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激发人们动机并且指导其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激励方式成为目标激励。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进而得到鼓舞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设定一定的愿景目标,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而以理想和信念为支撑的激励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可以使员工得到充分的归属感以及尊重并在这个追求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自我实现。
(3)加强持续的情感激励理念
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中,爱和归属感以及尊重情感被放在了较高的层次上,当员工薪酬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金钱等物质手段的激励作用会显得越来越微弱,而与之相对的精神激励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会使得情感激励更富有人性化,从而产生出巨大的物质能量。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个人在付出自己的劳动过程中,都希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认可。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了解员工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是增加单位凝聚力的关键。只有员工都能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保持心情舒畅,工作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2
闲话中秋之夜 安徽省全椒县实验小学五(7)班 陈思昊
又到了中秋节,我想起了中秋节的来历,萌生许多遐想。
上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烤的大地滚烫,百姓难以忍受。有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天上九个太阳,为民除害。西王母奖励给他一丸能成仙的丹药。他让她的妻子嫦娥好好收藏起来。谁知竟有强人要来抢。嫦娥于是吞下了这个丹药向月宫飞去。后羿急忙赶来,但为时已晚。人们为纪念嫦娥摆上月饼,这一天就成为中秋节。也许就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让中秋节成为思念故乡和亲人朋友的一种象征。
我国古代关于中秋的诗词很多。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中秋节这天晚上,离别故乡的人和亲人朋友望着同一轮明月互相思念。“月到中秋分外明”,满满的圆月,凉凉的清风,人们在欢庆之余,往往怀着一丝伤感,禁不住思念对方,勾起遥不可及的遐想。那些漂泊江湖的游子,那些独在异乡的异客,一轮明月送将来,不禁浮想联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游子们无不尽情敞开心扉,回忆故乡的美好,回味相聚的欢乐,体味离别的伤痛。在我们合家欢乐之时,他们却独在天涯,那一轮明月就成为他们唯一的寄托。
中秋之夜那一轮圆圆的明月,不仅是一份厚厚的沉淀,更是一份遥遥的守望……
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3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二、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三、活动时间:20XX年9月9日
四、活动地点:教室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二、活动准备:
收集当地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以及中秋节的相关故事、传说、诗词等资料。
三、活动实录
1、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同时展示圆月的画面,引出仅次于春节的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辅导员: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那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1)出示月相图(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
辅导员: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辅导员: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由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辅导员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见附后资料)辅导员: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引导队员讲出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展示嫦娥奔月动画图片。)
辅导员(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2)队员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辅导员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我们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3、中秋佳句知多少
辅导员: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谁会背关于月亮的诗歌呢?队员齐背《静夜思》。
4、欢乐过中秋
辅导员: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全班品尝月饼。
5、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队员之间交流。
四、小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505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最后,我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三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在这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决定利用这个节日,举行一次少先队中秋节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学校利用宣传栏、雏鹰小广播等舆论工具,让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来历等有关知识。
二、在中秋节假期期间,让学生充分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词,起源等知识,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收集的材料回校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归类整理上交学校)
三、各中队举行一次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班队会。可以诗词朗诵,也可以是中秋节故事会,还可以举行一次中秋节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请各中队在9月12日前,上交本中队的活动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照片。(照片上要能明显的看出是中秋节班队活动)
希望各中队辅导员老师能认真对待,本次活动将列入班级考核,切实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浓厚的民族风情,提高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极大热情,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少先队中秋节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2016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
2.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3篇
3.幼儿园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4.小学中秋节手抄报活动策划方案
5.2016年中秋节幼儿园活动方案
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4
结合我园“亲自然,活教育”的办园理念,通过主题生活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教材。特制定以下园本课程计划:
九月份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本月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传承民俗的实践活动。
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2.学做月饼,从中体验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幼儿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2.成品月饼、制作月饼的原料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听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学唱关于中秋节的儿歌。
3.做一做:制作中秋贺卡。
4.读一读:读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5. 生活实践:到生活体验馆制作月饼。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半成品原材料,以便于操作。(生活体验馆活动)
十月份主题:《快乐秋游》
秋天天气逐渐凉爽,本月我们将带领孩子亲近自然,到郊外去感知秋天的季节变化。
目标:
1.了解秋季的季节特点。
2.到郊外自然中感知秋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找好秋游的地点。
2.准备好班旗、野餐垫等。
3.幼儿带上水壶、遮阳帽等
4.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听关于秋天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学唱关于秋天的歌。
3.画一画:画秋天。
4.生活实践:到郊外秋游。
十一月份主题:《丰收乐》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本月我们将带来孩子到生活实践基地去挖红薯,体验丰收的快乐。
目标:
1.感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通过劳动体验丰收的乐趣。
3.感知农民劳动的不易,从而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与实践基地提前做好衔接。
2.准备好挖红薯的农具。
3.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学一学:关于丰收的儿歌。
2.做一做:利用种子、果实等进行美工活动。
3.生活实践:到实践基地开展挖红薯活动。(十里荷乡)
十二月份主题《热热闹闹迎新年》
一年就要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本月末将组织幼儿回顾这一年自己的变化,并大胆表达新年的愿望,在亲子活动中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目标:
1.感知自己成长的变化。
2.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庆祝新年的方式。
3.乐意向别人表达新年的祝福。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或其他物品。
2.卡纸、彩色笔、剪刀等美工材料
3.筹备全园亲子活动。(详情见《元旦亲子活动方案》)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关于不同国家地区庆祝新年的不同方式、关于新年的歌曲。
2.比一比: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了。
3.唱一唱:关于新年的歌曲。
4.做一做:新年贺卡
5.说一说:说说自己新年的愿望;给周围的人说说祝福的话。
6.亲子活动:庆祝元旦亲子活动
三月主题《感恩父母》
本月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感知父母的艰辛,从而孝敬父母等长辈。
目标: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2.感知长辈工作生活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长辈。
3.通过亲子实践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请父母给孩子讲讲怀孕、生产中的一些事情。
2.制心糕点的面粉、酵母等材料;幼儿自备少量干果等。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关于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妈妈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关于爱妈妈的歌。
3.画一画:画自己的妈妈,将作品送给自己的妈妈。
4.做一做:做手工作品作为妈妈的节日礼物。
5.亲子实践:制心糕点
四月主题《春暖花开》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季节,本月结合传统节气清明节开展主题活动,将带领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感知春天的变化。
目标:
1.感知春天变化,了解春天的天气特征。
2.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和家长一起了解、记录清明的习俗有哪些。
2.提前规划好踏青的路线。
3.征集家长志愿者。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诗歌等。
2.唱一唱:关于春天的歌。
3.画一画:春天的图画
4.生活实践:去郊外踏青
五月主题《劳动最光荣》
本月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系列爱劳动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目标:
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穿衣服、叠被子、叠衣服等事情。
2.热爱劳动,养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小班幼儿练习穿衣裤;中班幼儿练习叠被子;大班幼儿练习叠衣裤。
2.筹备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赛。(详见《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方案》)
3.学习单:填写家长一天的工作和家务劳动
系列活动安排:
1.听一听: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了解父母或者长辈一天要做的工作活动家务
2.唱一唱:关于爱劳动的歌。
3.做一做: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亲子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赛
六月主题《欢乐过六一》
本月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快乐展示才艺,感受童年和成长的快乐。
目标:
1.展示幼儿的才艺,激发自豪感。
2.让家长感知幼儿的学习成果,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各班收集幼儿的美工作品,制作成为展板。
2.排练六一文艺节目。
系列活动安排:
1.唱一唱:展示童年快乐的歌曲。
2.跳一跳:快乐的舞蹈。
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5
一、认识与思考
1.新课改对古代诗歌学习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能领略到灿烂的古代文明,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营养和民族精髓,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五年级以上学生的诗歌阅读也有明确的评价要求:要求五年级学生“阅读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进入六年级,则要求学生“阅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诗歌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果说五年级前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更多只是感性的认识与积累,那么六年级则要求在此基础上,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和人文的熏陶。在七~九年级阶段,则提出了更高的鉴赏评价的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以及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初中阶段的古诗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唐诗的魅力与学生素养的提升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之所以能够得到保持和延续,古诗文功不可没,它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而唐诗作为前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其文化品格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品格的一种真实写照,其中蕴含的真、善、美等人文特质,在青少年的性情滋养、灵魂陶冶,乃至民族精神重铸方面都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因此,诗歌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一直都占据着一个相对重要的战略地位。
顾之川先生在《中小学经典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中呼吁加强中小学古诗文教学:“应大力提倡和鼓励青少年尽可能多地熟读、背诵一些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诗文名篇。培养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基于以上的认识,发掘唐诗中蕴涵的真、善、美特质,用民族文化的精髓来构建学生的精神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素质教育,确实是一条重要的教育途径。
二、实践与探索
课外唐诗鉴赏不同于我们平时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没有现成的课程目标,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为了开始这一课程,笔者查阅了不少古典诗词教学资料,大多数是参照课内阅读的方式组合学习材料,以诗歌的体裁或诗人为序编辑整理,而且以高中的选修课开设为主。
这一课程的目标就是要使初一的孩子由对唐诗粗浅的兴趣逐渐深入其内核,了解其文化底蕴,学习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欣赏其自然风光的美、社会人情的美、语言音韵的美、结构建筑的美以及其他艺术手段的美,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笔者从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程的基本思路。
1.关注中小学教学的连接
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中选录了53首古代诗词,其中唐诗25首,可见唐诗在古代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唐诗重要性的认识,激活学生对唐诗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时学习唐诗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和小结,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为初中的唐诗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唐诗与当代生活的联系
教师选择学习材料时可以时令节气为序组合,如开学初以中秋节为依据挑选写中秋生活的唐诗。关于中秋节的唐诗很多,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李白的《关山月》、李商隐的《嫦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等。其中李商隐的《嫦娥》是小学三年级学过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谈对此诗的认识,再引导学生鉴赏,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过中秋节的感受,体会唐代诗人的中秋感怀,拉近唐诗与学生的距离。当然对这些材料的处理要详略得当,重点在鉴赏和整体感悟。
教师应尽量使课程形式丰富多样,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课堂学习之外,有朗诵活动,有融诗、书、画、文为一体的手抄报制作与展示,还有诗作短剧改编及表演。定期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诗歌。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锻炼了学生听、说等语文综合能力,对正确语感的培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困惑与展望
1.来自社会的困惑
当今浮躁的社会心态,使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家庭生活中读书习惯的缺失、传统文化的日益迷失等社会现状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唐诗这一与经济生活十分遥远的文化,更被人束之高阁。
2.来自学生的困惑
由于古典诗歌语言有“寓万里于尺幅”的高度概括性,“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的表达方式,加上古今表达差异等方面带来的原因,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语言的迷宫,难以了解诗的真实意思,学生对这种“诗家语”颇感陌生,很难真正对诗歌阅读产生兴趣。且唐诗反映的社会生活与今天的生活相距较远,语言的隔膜、时代的疏离感让学生对唐诗缺少天然的兴趣,这给我们的唐诗课外鉴赏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此外,当今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任务重,高中升学的激烈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鉴赏唐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来自教师的困惑
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并没有完全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更关注中考和高考成绩。这是社会激烈竞争的环境和社会分工严重分化的必然结果,不仅我国如此,东亚、东南亚不少国家都有此特点。
教育的功利思想如此突出,必然在教师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理应是社会读书的引领者,但是只要初略地看看我们的周边,就会发现不少教师除了看看教科书、教辅材料,上网浏览一下教案、下载一些教学课件,完成继续教育课程,很少系统地有计划地读书。所以,教育的功利反映在教师身上,会极大地影响唐诗阅读。要引领七年级学生来进行课外唐诗的鉴赏,自然难度不小。
关于中秋的诗词范文6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以“小学‘传统节日’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为抓手开展研究实践,以《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读本为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植根孩子心中。
一、彰显区位资源优势:以传统节日文化润化人心
民俗专家张钢说:“节日是和人们日常生活互补的精神生活节点。过节的目的是和日常生产、生活节律相呼应。以此来安顿精神。”众多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的DNA,是无法抹去的中国印记。可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思想的交融影响,各种新奇样态的节日流入,中华传统节日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吃”的节日。而节日的历史渊源,节物中所蕴含的朴素情感,节日仪式的美好寄寓,节日活动的深刻缘由,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追求逐渐被人们漠视。现有的传统节日文化在课程学习中存在内容贫乏、研究薄弱。少序列、缺深度等问题。
我校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周边有大雁塔、曲江池、杜陵塬、乐游苑、唐城墙遗址等众多历史名迹,是古长安城的核心区域,祓禊仪式、曲水流觞、雁塔题名、登高望远、舍粥祈福等传统节日的儒风雅俗曾在这里盛极一时。学校地处西安市文化区,学区内大专院校及教育科研单位多。对古代节日习俗、盛唐文化的研究也较深入,教育资源丰厚。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萌生了将传统节日引进校园、引进课堂的想法。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传统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其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是经济、政治、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的综合反映。但它的基础是“人”,是人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节气,与天气、气候、物候、农事等密切相关。四时的节日和谐有序,错落有致,人们的劳作与生活随之有节律地进行,人与自然达到了融洽的互动。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先人尊重自然节律、顺应自然时序、追求天人和谐的观念。我们希望通过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字、礼乐等文艺形式。润化人心、滋养师生。
二、设计节日课程:在守望传承中凸显中华文化精神
我们结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以文化人的角度,对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恰当合理地取舍与整合,关照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编撰并正式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读本以春节、元宵、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12个传统节日为单元,以感知和传承节日文化为经线,以训练读写能力为纬线,同时引入许多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文化形态,如风俗礼仪、童谣歌曲、饮食文化、天文历法、诗词文章等,尽可能地凸显传统节日中最核心、最具生命力的东西――中国文化精神。其中每个单元分别设计了如下七大板块。
其一,A夏文化传承节日。这一板块主要使学生从节日来源的主流说法中。明白节日发源、形成的过程,这也是中华文明逐渐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如关于除夕“年”、七郎射“夕”等传说。
其二,多样习俗守望节日。在呈现全国各地共有的一些节日习俗的同时,凸显陕西地方民俗。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和懂得节日习俗中所寄寓的美好情感。如腊八节不仅介绍了喝腊八粥的习俗,还介绍了陕西的节令食品腊八面。
其三,韵味诗词诵读节日。择取以节日内容为叙写对象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两首古诗词。让学生了解诗意,体会情感,并积累背诵。如选择了王安石的《元日》和叶燮的《迎春》作为春节的代表诗词。
其四,名家名作感悟节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阅读的要求,我们精心选择了名家笔下的节日名篇,并设计了阅读思考题,旨在使学生初步领悟典型的表达方法,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中秋节的荐读名篇为老舍的《北平之秋》。
其五,笔下生花练写节日。以节日为话题设计习作题目,分别对各种写作方法予以指导,意在使学生学会真实地表达丰富的节日生活体验和感受。如二月二主要指导学生写节日趣事,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人物思想和社会风貌。
其六,动手动脑体验节日。结合节日文化内涵,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中华文化精神。如与节日有关的主题沙龙、诗会等。
其七,节日回望与思考。通过问题聚焦,引导学生明确节日的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节日的深度思考。如针对三月三上巳节,引领学生思考:走进传统的上巳节,你发现人与自然保持了怎样一种关系?你认为人类应该征服自然,还是敬畏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为什么?
三、拓展实施节日课程: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走向深度学习
在实施节日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这一目标,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着力开展走向“深度学习”的课例研究。
其一,学一思一用结合,从知识学习走向文化引领。我们逐步形成了节日习俗知识的学习流程:阅读读本j梳理知识点一设计完善题目j开展竞赛j总结表彰。以中秋节为例。教师首先从读本中梳理出关于中秋人物、中秋节物、中秋诗词、中秋意蕴等方面的21个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些知识点自行设计题目:教师对这些题目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后,在校园网的节日知识题库中。由学生自行下载学习:最后选择节日时间节点。模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等形式开展竞赛活动,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
其二,基于主题情境,串连节日文化的情感线。我们总结了基于主题情境的节日诗词教学“五步法”,即联系节日相关知识,弄清内容与主旨的切入点;紧扣关键字词题眼,寻找诗意与心意的契合点:抓住自然景物意象,营造诗境与意境的融合点:结合人物形象塑造。形成诗情与感情的推进点;想象诗词场景画面。探觅思想与情感的链接点。比如:在围绕腊八节的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丰富对于腊八习俗的认知。还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的独特场景。引导学生体会腊八不仅是一碗粥的香甜,更有其中融合的温馨、祥和、祝福、慰藉等思想情感和节日情怀。这才是腊八节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情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