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方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方管理

东方管理范文1

现代管理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从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以来,诞生已经超过百年。在现代管理学在诞生之初,管理学的先驱巨擘,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等,本身就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那个时代的管理学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是一体的,管理学的价值取向也比较单纯,就是有效的指导管理实践。但随着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依靠其他传统学科,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的支撑,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性遭到了极大的质疑。同时,管理学研究者的也开始日渐分化,管理学研究者和管理的实践者开始出现了明显分野。主体的分化导致了关注点的分化,原本应该“经世致用”的管理学研究者们,从其他相关学科借鉴了大量的概念、东方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陈敬宇胡祖光框架和方法后,却开始埋头于完美的科学体系的构建,反而对实践中管理者关注的现实问题漠不关心了。管理学研究到底应该更多的指导管理实践,还是应该去争取其“学科合法性”使之真正的发展成一门“科学”,成为了难以调和的内在价值矛盾。如今,随着中国学术体制越来越向美国靠拢,中国管理学“学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基本都是以实证主义为主导的话语模式的,其研究成果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知识生产者的偏好,是学科争取合法性的见证和结果,而不是体现了管理实践发展的结果146。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东方管理学在学术界不受重视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东方管理学如果仅仅是因为管理学价值取向问题而不受学术界重视,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在美国被实务界奉为圭臬的经验主义学派也不被主流学术界重视。可是,东方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明显制约了东方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不清,对东方管理学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认识不明。

二、东方管理学的定位

关于东方管理学的定位问题,本文作者之一的胡祖光教授早在1995《东方管理学及其在管理理论连续谱中的地位》一文就做了讨论,胡教授从学科思想发展史的历时性角度,提出了以物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三个周期循环的连续谱。认为,东方管理学应该处于连续谱的最右端,即东方管理学主要是以管理中的“人”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包括一部分的组织管理理论)。进一步,从管理者必须抓好的事物出发,将东方管理学纳入了一个有意义的分类结构中,并命名为“管理要务学派”。胡祖光教授的东方管理学实际上是为了弥补了西方管理学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学派”,并没有革新西方管理学“范式”的想法。应该说,这个定位是相当清晰的。不过,在东方管理学的发展中,许多学者的步子迈的太大,认为东方管理学是一种可以更新西方管理学的“新范式”,试图一举替代西方管理学的统治地位,这种对东方管理学的过度夸大,导致了管理学者尤其是青年管理学者对东方管理学莫衷一是,反而对东方管理学的建设不利。要想对东方管理学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我们还是必须回到“管理学是什么”这个元问题上。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一般有四种观点:1、管理学是对常识的精炼;2、管理是一种职业,管理学是一种职业教育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性和学术性学科;4、管理学是科学。实际上,这四种观点恰好是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从经验常识的精炼发展为一门职业教育和研究性学科,最后转变为科学14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东方管理学目前应该处于经验常识的精炼到职业教育的阶段上,还没有完全的进入研究性和学术性学科的阶段。应该说,东方管理学作为经验常识的精炼,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合理的分类学结构,比如,《东方管理学13篇》就是通过梳理东方管理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和管理案例,对中国管理的经验常识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弥补了管理过程学派忽视管理者自身修养、教化责任的缺陷,以管理者所必须从事的事务为划分标准,建立了东方管理要务学派。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符合中国管理管理实践,更加有效的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管理学作为职业教育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很快的学会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然而,经理人是很难记住和使用他们所难以理解的管理学原理的。而用名言警句表达的东方管理学原理精炼优美,而且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在内容相似的情况下,中国管理学习者对东方管理学原理和中国管理案例的理解领悟水平都会高于西方的同类管理理论和案例。按照信息经济学的“信息接受成本”概念,我们认为,东方管理学作为管理学职业教育来说,比其同类型的西方管理理论具有信息接受成本更低的优势,更容易的被中国管理者所学习和掌握。这是目前东方管理学管理要务学派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东方管理学13篇》在实务界引起的反响更大的原因。

但是,东方管理学起步较晚,许多概念,原理并没有完全厘清,而且缺乏与之配套的研究方法体系,还没有真正进入研究性和学术性学科的阶段,只是在一些具体管理问题上,按照东方传统管理价值观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胡祖光教授遵循“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定量考核目标领域中发展出了联合确定基数法,对西方的委托理论做了改进,应用于实践中,效果非常显著。但总体而言,东方管理学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研究性和学术性的学科,更加不可能去革新西方管理学的“范式”,只能作为一种管理学派,对西方管理学的不足做出有益的补充和改进。

三、东方管理学的发展出路

东方管理范文2

虽然会议时间为2010年2月,但这份会议纪要所暴露出的股东内斗、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合、内部管理混乱、千疮百孔的制度,让业界不堪入目。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一个人不顾个人风险,不惜公司骂名被传,也要自曝家丑,背后一定受到了某些刺激。

公司声明自相矛盾

东方基金对此一直毫无反应。直到这件事在网络上发酵数日,2011年2月23日晚才给媒体发送了一份简短声明。然而,从《投资者报》记者收到的这份声明来看,几大怪状不得不说。

一是,声明的发信人为某公关公司,落款没有署名。二是,声明直接称,“关于此次网络事件”云云,对事件本身含糊其辞。隐含的意思仿佛是已经人尽皆知,不用交代。三是,声明称流传内容是“网站上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东方基金非公开信息,是相关文件的部分内容,有恶意删减”,而且对于决议“所有参会董事无任何分歧”。

录音是“网站上”传出?试问,网站怎么会自动录音,并且自动整理成文字,而且还偷偷飞进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会会议现场窃听?再比如,如果这些非公开信息果真是“相关文件的部分内容”,那东方基金即是承认这个录音内容有部分属实,为何未对虚实作说明?即便“有恶意删减”,又如何说明无任何分歧?显然这个正面回复有些自相矛盾。

四是,通篇声明态度僵硬,而且对持有人没有一点交代。记者就此会议内容的来源采访东方基金一位中层领导,他不置可否。而当记者问及“为何没有对持有人有一句交代,是否准备这样做?”该人士回答称“没必要吧,这些内容只是在媒体间传播,影响力小,持有人没多少看到。”

这无不透露出这家基金公司管理混乱、缺乏诚意、无视持有人的存在。

付勇离职之争

我们随着会议内容联想下,什么样的原版录音能删减得如此迭起?

会议内容第一项议案是“审议关于对会议提前通知期限进行豁免”。诱发因素是多位董事对董事长未按照提前十天通知期限仓促开会,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第二个议案是“关于付勇副总经理辞去并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付勇曾是东方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其对于东方基金的重要性,当时的董事长李维雄的原话是:“东方基金管理的总规模,按净值算102亿元,其中东方精选占了83亿多元,占的比例还是非常之大的,如果东方精选出现了问题,那就证明东方基金出现了问题。”

按一位董事的话,则是“总体占公司利润率90%,如果这只基金不存在,或许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有问题了。”截至2010年四季度末,东方精选规模只剩66亿元。2009年付勇管理该基金时,回报为101%,在同类96只基金中排第3。付勇离任以后,东方精选2010年净值增长-0.99%,同期在117只混合型基金中排83位。

值得指出的是,付勇正是在这一会议召开10天后正式离职的,后加盟长信基金。但付勇离职并非会议真实主题,更让人惊叹的内容,是公司高管、大小股东之间借此互相“开炮”。

就付勇的离职问题发表意见时,李维雄指责总经理单宇因为四件事情处置不当,直接导致付勇离职。

李的指责涉及四件事:2009年9月4日,单宇进入公司不到3个月,仅以电话方式对投研团队进行了调整;9月16日,单宇提议当时并非东方基金员工、未有充分调研的戴春平担任投委会副委员,而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付勇提出反对意见;9月28日,东方基金oa系统所有资料全部消失;因单宇不在,李维雄在一位员工任职材料上签了字,但之后单宇处置了经办此事的两位当事人。

对上述事件,董事邱建武当场直指,“这件事情挺矛盾的已经摆在桌面上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很明显有突出的矛盾”,“单宇觉得他在执行公司的章程,李维雄觉得自己身为董事长的职权有异议。”

随后,就“大股东同意付勇离职”一事,董事黑学彦认为这证明大股东愿意承担责任。而单宇就反称,“这件事情最后都压在大股东的身上也是不恰当的。”李维雄回应,“大股东就应该承担大股东的责任。”

单宇当即反驳:“应该是董事会,对副总经理的任免应该是董事会呀。董事会休会期间应该是董事长的责任吧。”董事安回应,大股东不参加董事会,影响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信任。

在讨论付勇走后“怎么向市场交代”时,单宇称,“短期的投资就由我来负责。”刘锋质疑,“你怎么承担?你的方法是什么?”单宇回答,“我分管投资、研究业务,我直接兼投委会主任不就完了?”

黑学彦忍无可忍,“大股东完全把内部矛盾暴露在董事会和小股东这里,还要让小股东给你们做工作。”席间,大小股东唇枪舌战,小股东虽然对大股东专权不满,也毫无对策,大股东则借“规章制度”步步紧逼。

内部管理诸多内伤

记者注意到,在会议中,李维雄还指出公司“去年(2009年)发生了两起很严重的分管风险控制的事情”。据记者调查,第一件事为,东方基金先后对东方精选进行三次赎回,但并未任何相关的申购和认购公告。违反了证监会相关规定。

此外,成立于2008年6月的东方策略成长,规定“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5%~40%”。但成立一年多,该基金各季报中均未配置任何债券资产。记者查看该基金迄今为止的历年资产配置发现,只有2010年三季度其债券配置比例为6.66%,而其他季度均未达到配置标准,明显违反基金契约。

不难发现,在当时会议之后,东方基金对产品的投资管理仍未符合契约要求,此种逾越证监会规定之举,无不显示出东方基金至今仍然存在投资管理混乱的状态。

该公司另一件堂而皇之的事情,是对李维雄的去留“自摆乌龙”。

2011年1月31日,东方核心动力招募说明书(更新)摘要中,李维雄已经不在董事会之列,而由单宇“代为履行”。在此期间,东方基金并未发董事长任职公告。在东方基金官网上,显示李维雄仍为公司董事长。而且在上述说明书中,公司法定代表人仍为李维雄。

东方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创新管理 东方管理思想

一、东方管理思想的定义

东方管理思想就是指一切管理的思想都来源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东方管理思想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学三大管理体系构成。其中学派的管理思想就是要主张利用具体、客观、铁面无私的法律和奖惩制度,规范司法的工作能力和检查制度,比较典型的就是秦始皇治国是这一管理的最佳状态;墨家学派就是主张要爱护劳动人民反对战争的治国思想;农家学派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动手劳动才能享受生活资源的管理思想。东方管理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注重以人为本,所以注重人的管理以及管理的人,所有管理都是以人为中心开展的管理工作。在儒家思想中比较主张建立组织进行分工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工作效率。并且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先要做好管理者的榜样工作,然后才能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下属,才能达到治国治民的效果。

二、东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最早提出东方管理思想是在某大学讲课的教授,他认为中国主张的传统管理方式重点把握系统、辩证以及综合,所以说与西方的管理方式和出发点来看都是完全不相同的。在我国的东方管理思想中重点把握的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实际状况下的管理办法和原则,就针对与这一问题的探讨,在上个世纪末东方管理思想才被正式提出和研究,当时只是以研究中国从过去到现在的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经过比较,东方管理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东方文化和实践经验,集中华各个民族儿女的智慧的学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东方管理思想是收集了范围极其广的人类管理方式的总结和归纳。一些西方管理误认为东方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理论,只是在企业管理中能够体现东方管理的“以人为本、人为为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并且能够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企业管理创新思想的提出

某经济学家在相关经济座谈上发表“创新”的理论,认为只有创新才会使企业发展,主要其实就是重新拆分和组合生产要素。在企业管理中要求创新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被提出,并且还提出了在企业管理中阻碍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创新与企业中的技术创新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应该分别进行探讨和研究,他还认为在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要如何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认为企业管理工作才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同样的思想观念还被另外一位经济学家所证实,经过实践证明,大多数落后的公司和发展比较缓慢的企业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管理技术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的创新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点因素。就中国而言,首次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的是两位教授,他们认为管理创新要分为理念的创新、组织方式的创新、方法的创新以及手段的创新,除此之外还有模式、运行机制的创新等等,但是这些创新都只是从企业管理的职能这一个角度进行的分析。经过许多学家的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创新其实就要创造出能被大家所接受,并且还能够更好地服务与大众的企业管理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所用的各个资源经过有效的分配达到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充分利用东方管理思想

经过不断地实践研究发现企业管理创新能够促进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所以要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创新的作用。我国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首先要创建思想观念的创新,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指导管理方式创新的实施。东方管理思想源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绝对的优势,所以要好好把握这一优势,将东方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从而促使企业在管理方式中能够体现自身特色,促进企业发展。

(1)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以前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总是围绕企业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不能够顺应现代目前企业发展的要求,所以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完全体现了“人为为人”的观念,并且是完全脱离了西方的管理模式。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到大脑给予的信息和动机的控制,而动机的信息来源就是人对这一事物的观点和意识,要想企业管理能够顺应现目前社会的发展就要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我国的企业才能成为创新型的企业。

(2)企业的发展观念要以创造知识和利用为重点。随着人类为了发展大肆开采自然资源,造成了地球上的资源稀缺,现在能源缺乏的问题也逐渐变得严重,所以大家都比较注重环保,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因此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在沿用以前的发展模式对能源进行大肆开发和严重浪费,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现目前中国的科技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企业应该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尽量能够使在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这就体现了东方管理思想中的“和谐管理”的观念。

(3)坚持“互赢”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是建立在加强管理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体现东方管理思想的“和”的观念,并且认为所有东西都是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的,在企业管理中把握这一特性,在良性竞争的状态下,促进企业之间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管理模式要将东方管理理念融入到其中,这样能够顺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还能使企业走下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明伟.论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

东方管理范文4

管理哲学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即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在现实的管理领域中,西方管理哲学由于其专业化、系统性、制度规范性等原因,一直处于主流地位。然而,具体哲学总是适用于具体的环境。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区域的管理也应该区别而论。区分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差异尤为重要。

管理哲学产生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中,同时,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反作用。东西方管理哲学都具有实学性,即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是,由于东西方环境的区别、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别、理论基础的差别等,其管理哲学也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差别。

一、分别基于民本和人本的哲学前提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从《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到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无不是告诫统治者要“爱民”“利民”,与民同乐,即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于“以民为本”。在东方社会中,“家庭”是重要的社会组织细胞,因而东方“以民为本”的管理中渗透着群体本位的思想。“民本”中的“民”本就属于一个群体的概念。群体本位强调以群体为中心,以群体利益为核心利益,即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此外,它还强调个人对家族、社会等群体的责任、义务和贡献。

而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下,西方管理哲学以“人本”为前提,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至上的管理思想。所谓的“人本”是相对于“神本”“物本”而言的。也就是说在管理中,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各种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而非客体,人是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而不是工具和手段。因而,在现代西方管理中,管理者更注重被管理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意为管理对象创造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力的环境和条件。

曾经西方管理学界认为,群体本位与工业是格格不入的,它不利于人的独立创造性的发挥。荷兰的文化大师吉尔特?霍夫斯坦特还用定量分析法,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自由主义的程度与该国的贫富差距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推翻了霍夫斯坦特的结论,使得人们对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重新进行深度的思考和认识。特别是80年代,企业文化使群体本位在现代管理重点地位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非系统性与系统性

东方的文化圈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文化圈,东方各国都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而儒家文化或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在着重探究社会国家治理以及个人修身之道。在整个传统的东方儒家文化圈中,没有专门提出管理哲学的论著或文章,就连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也是零散地分布于各大思想家的论著之中。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东方文化中没有管理哲学。事实上,东方管理哲学渗透于关于道德、国家等建设的思想之中。比如“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最为人所普遍了解的命题,包含着对人性的判断,而正是在这种“性善论”的儒家思想的官方指导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从古至今都强调“以德育人”“以德感人”“以德服人”[1],体现在国家管理上,就是强调一国之君要作“贤君”,而不能作“昏君”。正是后人对这些思想的整理和总结,构成了整个具有东方特色的管理哲学。它的原始文本虽不成系统,却依然对管理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都找不到突破口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却得到飞速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管理哲学也成为世界管理学界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与东方管理哲学的非系统性相反,西方管理哲学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西方不仅有专门研究管理的管理学家,而且他们形成了各大管理哲学学派。二战后,孔茨在美国的《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他将西方管理哲学主要划分成六大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数学学派。西方管理哲学经过自然经济与“自然人”的管理哲学、工业经济与“经济人”的管理哲学、知识经济与“文化人”的管理哲学三个阶段,其理论体系越来越庞大而完善,这也与他们系统而逻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思辨性与实证性

东方的管理哲学与东方哲学一脉相承。哲学更注重思辨,通过思辨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万事万物。东方管理哲学更多的是哲学家通过“格物”以“致知”,然后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提出对应的方法论,通过这些方法论来引导各领域的管理实践活动。

西方的思维方式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本身就具有严谨性,具有严格的推理、论证和较强的逻辑性,就像科学家对待自然科学那样既严谨又细致。因此西方管理哲学更接近于管理科学,西方管理哲学本身就是从管理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更注重实证,通常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而西方管理科学的研究是通过对一些自发式的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管理活动中具有一般性的,即规律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层面,则形成了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现代西方管理则看到了管理中人的主体性作用,越来越注重人的情绪、需要、价值等非理性因素的发挥。于是现代西方管理也看到了“软管理”的作用,注重管理的艺术性。但是这些改变仍然不能占据西方管理哲学的主要部分,理性依然是其主流。

四、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由于东方国家封建时期历史更为悠久,国家统领各个领域的现象更为普遍,反映在管理上就是国家从宏观上掌控着各个方面的规范和管理。与之相对应,东方管理哲学则更重注宏观管理。在中国,人们关注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道德行为规范最开始是适用于管理实践的社会领域的问题,这些道德规范流传至今,就逐渐扩展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各个具体的管理领域。而且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关注人的精神,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和谐,因此关注的范围广而抽象。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此后,日本开始从国家层面大量学习外来经验文化。这一时期,日本明治政府开始注重国民教育的开展和国民意识的培养。尽管他们大量学习西方的管理哲学思想,但是,作为一个深受传统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国家,他们的管理特色仍然具有鲜明的宏观性,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以政府为主导。

而在西方,国家对具体的领域掌控得没有东方社会那样严格,各个领域需要自行管理,于是为了适应各个领域的管理需要,一些针对具体领域的管理科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西方主要实行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代替政府,发挥着更多的作用,“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于是,各经济组织便开始摩拳擦掌,各自探索着自己的管理模式,准备在自由的国家氛围中大显身手。另外,自然科学也较早地在西方得以发轫。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等特点”[2],这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科学,如管理哲学的研究范式和实践范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

东方管理哲学向来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的道德、情感等可以作为纽带,维系一个管理团队。“传统东方管理模式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是‘情、理、法的统一’”[3]。也就是说,东方的管理是以“情”作为纽带的中庸的管理模式。与这种管理模式相符合的代表就是日本企业的“7S”管理模式,即融合策略、结构、制度、人员、技巧、作风和共同的价值观的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的管理思想,就代表一种将道德与经济相结合,用道德进行经济管理的思想”[4]。日本的企业管理在推行西方现代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同时,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一种柔性管理,而不是刚性管理。这种柔性管理注重对管理对象的价值、情绪和需要的关照,在管理中注意对被管理者的尊重,以及对过错充满宽容。这种管理模式更注重管理中“软”的因素,如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价值观等。

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竞争机制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其管理模式更是以“法”为重心,偏重理性管理。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的“3S”管理模式,即利用策略、结构和制度进行管理与规范的管理模式。

东方管理范文5

一、利弊影响

冬季偏冷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有利于抑制农作物病虫害,显著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或减轻春季病虫害发生程度。但也对小麦安全越冬构成极大威胁,特别是对受旱田、弱苗田、旺苗田、病虫苗等小麦安全越冬影响更大,轻者一般会造成小麦植株营养体叶片等过早、过度受冻枯黄,致使麦田死蘖、死苗发生超出正常值而减产;重者会造成大面积小麦发生中重度冻害、严重减产,乃至因麦田死苗过多而毁种。

二、技术策略

冷冬年份预防小麦越冬冻害的指导思想:在小麦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上,正视可能发生的寒冷冬季等异常气候,针对问题,跟进管理,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冷冬等对小麦生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在麦田管理的技术策略上,要从小麦田间抗冻、防寒、保暖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要通过培育越冬壮苗,提高小麦抗寒抗冻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营造小麦越冬良好生态,切实及早做好小麦(麦田)防寒保暖工作;同时两者要综合运用,相得益彰,决不可偏废,突出一个“早”字(早管理)、狠抓一个“壮”字(育壮苗)、做到一个“实”字(措施实),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小麦安全越冬目标。

三、管理措施

1. 培育壮苗,抗御冻害

旺苗、弱苗均不抗冻,只有壮苗才抗冻。宏观管理上,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保壮苗一壮到底,控旺苗从旺转壮,促弱苗由弱变壮。北方播后苗期阴雨天气偏多,光少温低,叶色发黄,小麦苗情整体不强壮,因而麦田管理总体上急需加强。

①对因前茬作物收获早,播种早、播量大而形成旺长的大面积水地小麦,应及时针对性地采取碾压、化控、深中耕等措施,控制地上部狂长,促进地下部生长,保证麦苗体内养分积累,达到控制徒长、促苗壮实目标。

②对因表墒差或播期晚、出苗晚的弱苗麦田,积温不够是影响年前壮苗的主要因素,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可以采取小水轻灌、中耕松土、叶面喷肥等增墒、增温、促苗措施,促进麦苗早发快长、升级赶队,提升抗寒抗冻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2. 适期冬灌,预防冻害

小麦适时冬灌是防止冻害死苗的最有效措施。小麦适时冬灌,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稳定地温、消灭越冬害虫,还可为翌年春季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增产增效显著。盐碱地还能起到压碱改土作用。

一般冬前田间持水量低于80%的都应进行冬灌。以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旺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一般应保证在麦田上大冻之前完成灌溉越冬水。

先灌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再浇渗水性一般的壤土地,最后灌渗水性强的砂土地。先浇受旱的底墒不足或表墒较差的二、三类麦田,后浇旺长麦田。晚播弱苗,不旱不冬灌;若受旱则冬浇要提前、减量、浇后多中耕。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推迟或不进行冬灌,以便控旺促壮。

浇越冬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以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冬浇时要关注天气变化,若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或大风降温天气,要立即停止冬浇,防止结冰吊根死苗。缺肥的麦田要结合浇水进行施肥。

3. 壅土盖粪,御寒暖苗

此法在冷冬等特殊情况下对保护小麦安全越冬具有突出作用。中耕耙耱保墒的好传统不能丢,农谚有“麦吃腊月土”,是指在小麦越冬上冻前,各种麦田都要普遍进行中耕划锄或碾压耙耱,疏松表土、弥补裂缝、壅土围苗,防透风、防冻害,保苗安全越冬。碾压麦田要注意做到向一个方向碾压、在无霜天10:00~16:00进行、霜冻麦田不压、盐碱涝洼麦田不压、苗子过弱麦田不压。大力倡导利用冬闲将牲畜圈粪、农家土杂肥等送到麦田,撒于地表盖田暖苗,特别是“一根针”的播种晚、弱苗麦田,每亩盖肥2~3米3。有条件的还可进行麦草秸秆覆盖,每亩盖草量以350~400千克为宜。习惯冬季麦田浇灌人粪尿的地方,在土地封冻后至解冻前这段时间进行,麦田有雪时不宜浇灌。

东方管理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人为本为主题,以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为着力点,以“一企一档”管理为载体,以动态管理为手段,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全面摸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随时更新跟踪掌握管理情况,增强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合理性、绩效性,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按照分步实施原则,今年年底前实现对各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的摸排、收录,形成完整齐全的书面化资料档案,初步建立电子版档案;2013年底前实现书面版和电子版同时跟进,实时更新,动态管理,争取实现软件化管理并纳入安全监管信息化监管系统。

二、实施范围及原则

全街道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不含个体工商户),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

三、相关工作

(一)全面摸排登记。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全面摸清汇总所属(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登记建档管理(具体内容详见附件)。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登记管理情况须上报街道安监所备案,高危、规上等生产经营单位登记管理情况须报街道及市安监局备案。

(二)实时跟踪更新。各行政村、居委、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及其他实际情况对登记管理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动及时进行更新完善。

(三)规范档案管理。要按照“全面、真实、详细、规范、动态”的原则实施“一企一档”安全管理,年内完成书面版的档案收集登记及管理,明年完成电子版和书面版的同步跟进管理,有条件的实施联网管理,为下一步信息化安全监管系统打好基础。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摸底阶段(4月底前)

各行政村、居委、社区及企事业单位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安排专门人员,对辖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录档登记阶段(10月底前)

对收集汇总的各类信息要及时进行梳理和归纳,按照要求进行建档管理。

第三阶段:规范管理阶段(11月后)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采集的方式,及时更新完善已经收集建档的资料,根据信息及时提醒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并把“一企一档”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机关干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神部署。今年把实施生产经营单位“一企一档”安全管理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行政村、居委、社区及企事业单位要把此项活动作为提升基层基础安全管理水平的有利契机和有力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抽派精干人员,制定周密实施计划,加强配合和协调,确保此项工作抓实做细、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