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个人的村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个人的村庄范文1
有风若谁的吻语,轻梳你的心绪。时光,漫长漫长。
盘桓在七月浓密的寄语中,你激动但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生命中仅有的感动,让心湖荡漾。
深处的虫子吟唱着优美的旋律;
高远的行者传递着激扬的音符。
斫风赏阅,你习惯于一个人的方式。唯有真切的叶片抵达你如鱼的沉静。
端坐抑或躺下,都无法更改一棵秧苗成长的姿势。季节在你的眉心孕育成熟,你在田园的中央,定格所有植物的走向,寂寞而充实,惊悸而安宁。
时光的水流滋养作物的疯长,太阳真实地写在每一粒内在的泥土上。
风扬起季节的裙角。你,安静地端坐于幸福的中央。
■醒在夏夜的寂寞里
一个人横在午夜的寂寞里。
蛙鼓不厌其烦的往心上填补虚空。月亮躲进另一些人的睡眠。星星大张旗鼓,缀满无眠的眼。风行牧野,从猝不及防的露珠里传来O@碎语。
一只猫越过临界的墙,捕捉孤独而飘摇的夜影。谁汲水的声音,抑或谁的呓语,苍凉又温存,遥远地蜂拥而至。
利爪折腾夜影,梦语敲响静寂。于亘古的记忆中,你打捞起无数颗沉沦的太阳,相对无语,每一颗火红都是你精心酿制的希冀。在夜的腹地,他们灿烂而壮美,华丽而丰实,花朵般绽放在你黑暗的额头。
雨水顺着你的睫毛滑下,一滴一颗火红,晶莹,灼目,动人。一汪晚霞盛开在黑夜的深处。蛙鼓在支离的窗棂上张望。你把头沉下去,像要触摸游荡的睡眠。
雨水涓细而流长,轻轻潜入夜的海洋。你抚摸每一颗滚烫的火红,一如夜的沉,轻贴你潮湿的面庞。
血液在肉体与夜色之间流淌,没有雨,甚至没有水流的声音有其纯洁,清脆和躁动。你第一次深深折服于自己的声音。手捧太阳,一如捧起慧洁的爱人,你细致地检验着每一份希冀。然后,像把头垂下去一样地,让太阳次第坠落。
于是,在一堆杂沓的头颅中,你找到早已遗失的心跳和自己。火红降落成你枕畔的余温,这夏夜唯一的温度。
■一个人的村庄
梦一样的天空被羽翼占据,分章抑或段节,叙述抑或抒情。如期而至的雨使所有期待的河流受孕,孩子从绿浪碧涛里跌撞而出。
你一个人走着,坐着,躺着,明灭的烟蒂在指间演绎风花雪月。如草般疯长的故事在你的身旁成熟,成熟又凋落。而你独守这一片潮湿的野地,任由相思与泪水疯长,抑或伏倒在丰实的天底下。
你的村庄在远处等待,而你在村庄的远处等待。郊野的鸟蝶漫散于你透明的呼吸里,身后的路,被你走成舒展的一地寂寥。枯坐,僧者一般的虔诚;你盘桓在思念的弦上,长久地梦呓。阳光写在你的脸庞,雨一样的晶莹剔透。
你点燃最后的希望,明灭的星火被风,白色的逃兵注释着你在劫难逃的宿命。所有梦幻一吹而散。你把自己置入比风更轻的悲悯之中,企图抓住最末梢的希冀一样地,你抓住你力所能及的每一页书签,狂野而执着地将生命打开,打开又合拢。
烟消云散,你满怀疑惑,不安的魂灵更深地埋进这荒野的寂寞,而黄昏一点点地,从你的指尖漫开,笼罩你,逼视你。
就是一只鸟儿,你从萋萋的芳草上撤走,从对立而相依的两岸撤走,从寂寞的睡眠里撤走,回到你的村庄。
黄昏在暴涨,纯洁的大地,被黑暗悄悄挟去。
■南瓜花儿
记忆里,你被秋天萧瑟的风灼伤,憔悴的容颜戳穿为你守候的诺言。
经年的风霜冻过,经年的雷雨洗过,你于人们沉寂的睡姿上醒来,穿越纸一样的微凉,在黎明抵达之前,以一个少女的羞涩在暗色中等待。
早起的风探寻忘却的路径;慵懒的鸟叼啄昨夜的余热。
你是所有风景之外的风景,美丽之外的美丽,等待生命里仅有的一次邂逅。阳光静静地栖在你寂寞的心房上,远处的村庄触动你深藏的情思。脚步声从晶莹的露珠里过,潮湿的呼吸如水般将你浸透。
心,摇晃摇晃。你湿漉漉的身体里淌过流水的清澈。天空明净而高远,夏天的第一粒蝉鸣突然降临,响彻所有仰望的灵魂。
你抬起等待的头颅,在受孕的恋情里,骄傲而羞涩地打开青春的枷锁,孕育起去年丢失的那一枚辉煌。
■田园上的诗情
诗便是从这里诞生的。第一首诗就是第一叶写在田埂上的草儿,喂肥我亲爱的村庄。
我总爱从大片大片的句子中穿过,然后端坐于诗歌的盛大的节日里,呓语抑或沉默。季节在我的身后,无声流淌。
黄昏时候,追逐的风放慢脚步,抚摸这一行行的绿,甩出一些深情的音,滋养出村庄恬然而奔放的夜。夜游的人,过记忆中最伤感的地带,握一束凉意,一抹水痕就沿掌纹淡化了一生的疲倦。
随风的步履,第一缕阳光抵达绿的国度。鸟儿干渴的啼鸣从此得到滋润,田野于漫长的喧嚣和躁动之后又重归沉寂。
栖居的碎虫不停息地东窜西窜。诗的语言疯长成一片水域。草丛里浸过匆忙的足音。牛儿马儿把最初的吻急切捧出。露珠幸福地仰面躺下。
我这样想,每一叶草儿都是一首感情丰富而细腻的诗。这样的诗,喂肥村庄的岁月。
■雨 后
雨后。黄昏。鸟蝶回到暖巢。露珠回到草丛。牧童回到臂湾。村路回到屋檐。
被打湿的树颤栗着为风让路,一丛山头横成大地的。
一场雨让所有期待的河流受孕,涨潮的激越写在黄昏的宁静里。田野于眨眼间膨胀,湿漉漉的诗句丰满望穿秋水的眼眸。晶莹的不只是露,飘逸的语言传递成液体,浸透风干的情怀。
夜凉如水。一朵含苞的清凉,在风雨洗礼过的村庄,漫过梦呓,漫过诗人吟哦的田野,在接近黎明的旷野上,完美地盛开。
如果一滴水折射一份喜悦,那么一场雨,她温存,柔情,滋润,是一场荡漾的幸福。田园沉静而躁动,疼痛而幸福,在血与汗之后,走成亘古的丰实和温馨。
■蛙
仿佛是为着一个盛大的节日而来,在你深情饱满的歌谣里,一个日子与另一个日子纷沓而至,最终走成一个繁荣和受孕的季节。
你独守这一片海洋,在潮涨潮落的乐章里,颂扬着自己的作品,声音圆润,抵达夜的睡眠,睡眠里的梦呓。抑或风从你的唇间领走一丝儿的秘密,你便静了,静成一个世纪的不安和恐怖。
忧郁的游子从你醇厚的乡情中踱过,衰老的生命在你盛情的围困里滑过,沉痛的回忆于你潮湿的诗行上游过。村庄在你的歌谣里,阔大无边,满载祝福。
有你的夜一如盛开的花朵,睡眠也绽放如花的芬芳。蛙鸣如鼓,岁月也抵挡不住诗一般的歌谣。人在流逝的川上,而你,永远躺在脚下这一片茂密和幸福的暗色里。
■荒 原
让我轻轻犁入你杂草丛生的荒原像犁入春天温暖和潮湿的泥土吧,让我的手指轻轻开启你蚊虫出没的坟墓,像蛇一样的柔软,沉静。
在遥远之遥,荒芜之荒,摇曳千年的野草肆意疯长,灌木丛蕴藏无限玄机,涉过漫漫长夜的萤火孤立而低徊。钢锯的嘶鸣来自翼翅的摩擦。风雨的浇灌茁壮成长。昼夜更替有如蜗牛的蹒跚。
像蛇一样柔软地,我从这荒原中穿过。像薄暮时分在秋收后的果园里的散步,腐烂的果肉和树叶儿的呛人的浓香飘溢;沉寂千年的野草、灌木和泥土混合的气味,夹杂草丛中被扰醒的迷乱的碎虫迎面扑来。像一条蛇一样沉静地,我穿过这荒原,只有草与草耳鬓厮磨的声息。这微微温热和潮润的气味,酒一样让人迷醉。
在一块僵硬又稍稍承受了大地的余热的石头上,我触摸到了你的心跳如键,于是我轻轻的抚摸,一如镰刀抚摸麦子,弓弦抚摸箭刃,风暴抚摸大海……长久地――风雨的浇灌茁壮成长。昼夜交替如蜗牛的蹒跚……
远处的村庄被人类的文明次第点亮,荒原的萤火孤立而低徊。让我柔软地、沉静地依在你的温热而潮润的空气里吧,让我的手轻轻开启你千年的孤独,像犁铧犁过春天的土地一样地,我要在泛滥的潮水涌来之前,掀开一道沉寂千年的美景。
■黄 昏
你穿过风,穿过被树林撕碎的余温,落日的薄晖从背影里渐渐剥落。步履盈轻,接近睡眠。
你迈过暮色新筑的凉意,战栗的露珠轻轻鼓动你落寞而莹澈的心,惊悸的小虫点燃你身后隐藏的躁动与不安。河流在你的眼睛和耳朵之外流淌。
就像沉默的文字,你恬然地栖在温凉的石上。记忆爬过阳光堆砌的堡垒向你走来,在搁浅的身体里等待延伸。宿鸟在你的上空盘旋;对于迷失的鸟,你凌乱的头发意味着归宿。
你把自己的归宿停留在记忆之遥。时间的壁影从四面向你靠拢,一如流水,空虚而实在,冰冷而缠绵。身后的村庄为你点亮了第一条归路,而你寻寻觅觅,在深远的暮色里,你更愿意遁入茫然。
蛙鼓瞬间淹过你的背影。风潮润而蹒跚,在蛙鼓之后写满心湖,与你的沉默攀谈。一些雾气从你失忆的部分开始,悄悄将你打湿,经蛙鼓的洗礼,变成晶莹而芬芳的一滴。
你默数自己的心跳,你感受着浑身被浸透的黄昏,越过鸟的干渴,在接近睡眠的地方,你试着自己凝结成星辰一朵,在抵达黎明之前,将隐匿的光芒置换成阳光一束。
■一条河
一条河,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缀满的都是乡情。像风中的铜铃,只一缕,便抖落一地的忧伤。
一条河,升则为云,降则为雨,在故土的情怀里奔流。像涌动的血液,只一滴,便延续着一世的跌宕起伏。
我着以虔诚而苍老的姿势,去探寻,这样的一条河。水草丰腴,沙石冰凉;鱼翔浅底,乳蟹横游。就是这样的清澈,涤荡出无暇的纯贞;就是这样的宁谧,缔造出净洁的魂灵。
时光退隐,两岸植物疯长,一如青春的诗情,纵横交错,肆意撩拨,茂盛而凄美。我追寻着经年未曾钝锈的那枚钓钩,与钓钩和钓竿坚守自若、浑然一体的岁月。流水淘走的是泥沙,镌刻的是小鲤鱼跃起时用尾巴书写的那朵涟漪……
我追寻着那些隐匿在两岸的故事。耳膜守住蛙鼓;蟋蟀捉住眼神;阳光挽住谷穗;山谷拽住吆喝。蛇自旋舞;风自盈轻。青草啃噬牛群;时间肥硕记忆。就算是一粒露珠儿,也藏住了夜行者湿润的体温。
一个人的村庄范文2
从地形上看,稿坪村确像一只俯卧的猫。年年岁岁,世世代代的稿坪人就是从这只“猫”的腹部起身,翻越过“猫”的头部,走向外面的世界。“猫”的头部那一段叫做达木港,又叫做“猫猫董”。该地段几个丘陵相接,高低错落,一条小路在因河流撞击而有几分险恶的半壁上逶迤,踉踉跄跄地接通着外面的世界。
在日月更迭,时光变迁中,达木港成为进入稿坪村的关隘。
而今,这个关隘已不存在。一条宽敞的公路从“猫”的头部穿过,直抵稿坪村的腹地。我们走在这条公路上时,远处掩映于青翠林木中的稿坪村寨清晰可见,那些淡蓝的炊烟在树梢间、在青灰的瓦檐之上蒸腾游移,袅袅上升。一路上,我们听到很多关于这条路的故事,人们说得最多的是:这条路与一个残疾人有关。
他的名字叫杨光群。
近70岁的李大爷说起杨光群时,赞不绝口。“杨光群这个娃娃大义。像他这样的人,稿坪自解放以来还没出过。”
李大爷所说的“大义”,就与杨光群对修通村公路的热情组织和慷慨捐资,以及公路垮塌后他个人出资修复的事件有关。
和平乡司法助理员陈志华说:“我从杨光群的身上,看到了一个男子汉的慷慨胸襟,看到了一个残疾人回报家乡的热情和价值信念。我很敬佩他。”
和平乡政府下派村支书杨继昌说:“杨光群的身上充满了奉献精神,我们呼唤这样的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样的人!”
43岁的杨光群站在面前时,笔者首先感受到他具有磊落轩昂的气度。这个中等个子的男人,脸上没有一点自卑,尽管他空空的右手衣袖格外抢人眼眸。他挺起胸脯,说话声音洪亮,语调恳切有力,使人立马就觉到这是一条汉子。
杨光群17岁初中毕业,为追求幸福生活,怀揣梦想走出家乡,在铜仁西服厂做了10年家具,后又改换批发水果生意,干了4年。最后又做起了瓷器买卖,一干至今。当然,干这些事时他双手完好,是一个健全人。他的右手在他40岁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而今,多年的奋斗终有所成:7年前修的造价13万元的砖房在寨中是一处醒目的所在,房中时尚的电器如洗衣机、冰箱、微波炉、DVD、大屏幕彩电宣告了主人家境的殷实和奋斗成就。
杨光群在富裕了的同时,总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三年前,杨光群花4000元买了一台5.5千瓦的电动抽水机。3年来,这台抽水机为周围很多人解了燃眉之急,杨光群几乎没有收过钱。谈及这点,村里的龙山山和刘德全几乎异口同声:“他这个人太好了,不像有些人,越富越吝啬。”村里人心存感激,考虑他右手残疾,诸多不便,就在农忙时节到杨光群家,看看有无农活可做,算是邻里之间的亲切报答。
驼子杨佑成素以勤劳闻名,五兄弟的田地他一个人做。杨光群赶场时看到杨佑成有一块苕叶还未割,而天仍阴雨绵绵,再不割就全烂在田里了。一个黄昏,杨光群来到杨佑成家:“大佬,你那块田里的苕叶卖给我算了。你估一下,看有几挑值多少钱。”杨佑成说220元。杨光群二话没说,立即付给杨佑成240元,边付边说:“那块苕叶在我眼中有12挑,我按12挑的价钱付给你。”后来杨光群叫几个人去割,他只要了三挑,其余送给了别人。
当别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杨光群说:“我们都是残疾人,但我是小残,他是大残,小残应该帮大残!”杨光群帮助他人,并不是直接施予,而是很考虑对方,用一种不露痕迹的方式表达爱心。从这点看,他是一个既慷慨大度,又心思细密的人。
杨光群赢得了村里人的敬重。在寨中,凡有事,人们会主动去为杨光群帮帮忙。稿坪村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家6个儿子不肯赡养父母,杨光群主动承担了对老人的赡养责任。最后,杨光群的行为感化了那6位兄弟,他们主动商议并承担了对父母的赡养职责。
达木港通往外面的那一条小路是村里的重要通道,学生上学、人们赶集、婚丧嫁娶等,都必经这条道路。常年累月的踩踏虽使道路有一定的宽度,部分地段可供自行车和摩托通行,却终因路况的险恶而事故不断。达木港中段有一处弯道,因岩石呈煤炭状而名之“煤炭弯弯”。此处岩石松动,路窄弯急,最是险恶。去年9月,村里一个13岁的孩子骑车上学时,不小心在“煤炭弯弯”连人带车掉进河中。幸好后面赶来的四位同学瞧见了,一起下水奋力救起他……自解放以来,每年发生在达木港路段的事故从未间断过。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寨中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数量急剧增多,发生在达木港路段的事故每年约有10数起。
改善稿坪村的交通状况已迫在眉睫。
可是,要削掉阻碍村寨祖祖辈辈多少代的“猫头”谈何容易!稿坪村委会的领导班子谈起达木港路段就愁眉不展。光达木港的沟壑与峭壁,对村委会那点贫弱的家底来说,就已是难以破解的难题!
去年冬月23日,杨光群与村里的支书和会计一同赶场回家,路经达木港时,杨光群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还是把这个路修了吧!如果钱不够可以大帮小补嘛!”支书道:“大帮小补?哪个肯出一万块钱,我把脑壳砍了!”杨光群半开玩笑说:“假如真有人把钱出了,你也莫砍脑壳,到时下田捞把稀泥把耳朵塞起算了。”
三天后,杨光群找到挖掘机的主人,他手指达木港一带说:“请你给我好好看看那一段,挖通要多少钱?”对方说要5万元。杨光群说:“兄弟,莫说5万,当做个好事,就4万5千块,挖通了稿坪人民个个都记得住你!”对方应承下来,但提出要交一万元押金。村里一时拿不出这一笔钱,在这节骨眼上,杨光群立马说随对方下城去取一万元,并当着众人的面将这一万元捐出来修这条路。五天五夜之后,达木港一带全面挖通。
这个有史以来一直压着稿坪村的“猫头”终于被端掉了。
今年5月,天降大雨,煤炭弯弯垮塌,道路阻断,只能勉强过人,无法通过哪怕一辆摩托车。杨光群建议村委会,由他捐资修路。村委会组织了24个劳力,一举掏通了垮塌砂石。当天夜晚7点,24个劳力的工资1200元,加上生活花销的600元,均由杨光群捐出。
有人劝杨光群少操心,可以叫稿坪村在外工作的人捐资,但杨光群说:“这个事情我们做了,让他们有个宽敞大道进屋,让他们高兴。”
“今后我将致力于公路建设,力争把寨中公路与和溪公路接通。”大家都相信,这并不是妄言,杨光群早以他的一贯行动告诉周围人,他是会这样去奋斗去付出的。
一个人的村庄范文3
刘亮程的散文并不多,令他真正声名远播的是他那本《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囊括了他八年的光阴,文字里沉淀着爱、恨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我透过时间的风看见他那颗饱经风霜、伤痕累累却依旧澄澈素淡的心灵。
“任何一棵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都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几乎所有的散文都是围绕着同一个村庄――黄沙梁。你或许说,用四十万字描述一个村庄,是否会显得无趣?但是足够深沉的爱是在重叠的文字中体现的。他长久地住在那里,从出生到成长,像一棵倔强坚韧的树。现实中的村庄曾经是他的全部,即使后来他搬离了村庄,那里的记忆依然是他赖以生存的东西。他默默地生在黄昏里,看着夕阳很快滑过一排排平整高矮的土墙,停留在那堵裂着一条斜缝泥皮脱落的土墙上。他思索他的父辈,思索人生。他知道一个老人弥留世间的漫长时光,知道黑夜里哪颗星星最亮,知道那个等候的老人不过是担心他迷路,知道那颗最亮的星星其实就是家里的灯光。后来他走了,带着所有的回忆与不舍;后来,他又回去了,带着迷惑与悲凉。他看见土墙在时间里崩塌;看见镰刀似的村子冒出的烟,在空中形成一把巨大的镰刀割倒了数百个秋天。他也看见田野青了黄,黄了青;多少人一如既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眉眼生疏。他蓦然意识到这已是别人的村庄,但它却依旧是他的村庄。
后来,他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提到他忘记了回眸。其实,他回望了,只是却找不到那些被现实摧毁了的以往。他在现实里失望,但他依然在另一个世界守望着他的村庄。他在《城市牛哞》中说到的那一把牛粪,不过是一种寄托。他对着一卡车运来的牛流露出的怜悯里糅杂着悲剧与喜剧,还有一种因天真无知而愈显悲壮的集体命运。在他的文章里,到处是城市生活对自然生命的剥夺与乡村自然和谐的强烈对比。当村庄彰显出愈渐被城市同化的命运的时候,刘亮程仍固执地守望并捍卫他的村庄,不管是真实存在的那个,还是心中的那一个。他总是以那个生在黄昏里的背影为形象活在自己的村庄里,眺望远方。在他的村庄里,每棵草、每棵树、每粒虫的价值都和人等同。佛语:“众生平等。”其实也是刘亮程的希望与所捍卫的东西。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过冬。”
人的悲剧性在于,我们永远孤独。在寒风吹彻里,刘亮程提出这个观点。
不管多么亲近,我们始终不能合二为一,这就暗示着我们总有一天要独自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那时,最温暖的炉火也融化不了你生命里的那场大雪。而这一感觉,在我们渐渐老去之时慢慢放大。我们起初不明白别人的伤痛;待到我们活到那个年纪,才发现,纵使我们当时明白了,却也无能为力。就像龙应台所说:“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我们生命里的那场大雪,总要我们一个人度过。人的另一个悲剧在于:即使我们永远孤单,却依然希望有一个家,一直在等一些人。而有那么一场风,它吹过我们之时,我们腾空想飞起来,我们确实飞起来了,但是等到风停了,我们回望,却找不到家的方向。旷野无垠,知道回家时家却已失了踪影。我们忽然飞不起来了,我们开始一步步回家,在这过程中我们一步步长大。风改变了我们的一生,我们却不知道风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一生。我们在风中出生,长大,然后死去,风却还没有停。而那些我们一心想见、一心想等的人也未归来。他们以我们相见的第一面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直至我们死去,再未出现过,却以一面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我死了,我的躯体应该像一根木头留在村里。多少年后我转世回来,他还结结实实,担在谁家的圈棚、房顶上,或作为拴牛桩栽在院子。他古怪地横扫指着的地方,是谁家废弃经年的院子,门楼不见,墙垣塌斜。”
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我们一直在逃避。刘亮程在很多篇章里提到了人的疾病、衰老与死亡。他敏感地注意到一棵树木的死去,一间房屋的倒塌,一匹马的走失,以及一条老狗的最后时光。这些事物的消失是他对死亡的体会,生命必将死亡是人的悲剧之一。我们可以理性地谈及死亡,但当时间残忍地把死亡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真的可以无畏么?我不知道当刘亮程看见自家墓地中的青冢一座座垒砌的时候,内心是无奈还是悲伤。但我知道,当他可以平缓谈及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已经超过了当代的一些作家。一个人二三十岁在路上奔走,四十岁劳动,五十岁便坐在墙根晒太阳,六十岁给棺材油上红漆,七十岁便不再出门,开始适应死亡。再后来,丧喜事,对死亡的庆典像一场婚礼。多年后的自己不过像秋风里的作物,收获之时,成了那最后的一茬。时光果然残忍,岁月流逝之后,终点终是那场铺天盖地的盛大的死亡。逃不出,躲不过。不再有人记得你,没有人知道你改变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帮了时间的忙,你是在时光里老的。
在刘亮程的文章里,你看见一个村庄的历史,其实也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就像从一滴水中可以看见大海,我透过文字看见了世界。
他写尽了幽微与阴暗,阐述的是人类背后的悲凉。我们忽然觉得冷,又仿佛看见了光,油然而生的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悲怆。
我们一生都在构建自己的村庄,用我们一生中最早看见的天空、星辰,最早领略的阳光、雨露和风,最初认识的那些人、花朵和事物。我相信每个人的村庄都不同;但刘亮程的村庄,弥漫着风沙,有彻骨的寒风,却弥留着最澄澈的天空与眼眸。
我知道,一代人一过,天上就会落下一层土,把该埋的埋掉一些。下一茬人在尘土上生活,不必知道脚下踩着什么。落下的土够麦子扎根,把土豆埋牢,却除了埋人。我们不轻易挖土,因为那是老城死去的部分,已然成为根。
简 评
一个人的村庄范文4
老实说,我一度讨厌英语。也许都是考试惹的祸吧。后来,因为对一些外国电影和歌曲的热爱,我渐渐喜欢上了英语。对于英语,我迫切需要重新认识。于是,顺理成章地。我在书店里见到了张海迪的《美丽的英语》。
这本书让我欣喜不已:这既不同于《疯狂英语》之类的教材,又不是专门论述学习英语种种技法的教辅书,纯粹是一个英语学习者讲述自己学习英语的甘苦和与读者探讨如何学好英语的专著。这是一本英语学习励志书,英语学习审美书。
在书中的前言里,张海迪写道:青春的岁月在每一天的努力中飘逝而去,我多么怀念那些美丽的春天和秋天,怀念那些花开花落的季节。真希望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周而复始,让我在学习的轨道上永远奔跑,那该是怎样的幸福啊!
书中,张海迪讲述了自学英语的经历和自己创造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对英语的理解、坚持学习的毅力、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感悟等等。书中涵盖了丰富的英语知识,凝聚着作者始终一贯的学习和认知热情。它不但给人学习英语的动力,激发人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把英语学习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上,达到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美丽的英语》是张海迪用美丽的人生创造的。她优美的文笔和睿智的才思让人忘记了她沉重的病痛,她对英语学习的刻苦精神更是让人深深感动。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张海迪从英语的第一个字母开始学习,至今她已经翻译出版了《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达尔文的蚯蚓》等文学和哲学著作。其中《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还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飞廉的村庄
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飞廉的村庄》时,对书的作者舒飞廉很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他写的很可能是网上流行的小品文。但是读到开篇的“晴朗的腊日是美好的。清早出门,田野里有霜,像细细的面粉一样,撒在翠绿的冬小麦上。红日挂在东边的堤树上。大路已被严寒冻住。棉鞋踏在上面,吱吱作响”那几句,我马上发现了自己的可笑。
一切都很平淡,叙述,甚至比喻。所以霜只像面粉,而不是别的什么;所以“一年已过去一半,就像去金神庙,已经走到梅家桥一样。”
――这是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村孩子的记忆。和飞廉一样,我也是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村孩子,也有自己的村庄。因此,读着飞廉的文字,有时候心里会非常亲切、非常感动:他珍惜地保存着他的感受,保持着它们的饱满、清新与细节的毫无破损。他把他的乡村看得如此珍贵,他的记忆也因此而珍贵。而我正是因了他珍贵的记忆,因了他纸上的村庄,在单调、烦琐的生活中,完成了一次次返乡的旅程。
纸上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范文5
出版主要作品有《在新疆》《刘亮程散文选集》《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凿空》《刘亮程散文(上)——博格达文学丛书》《刘亮程散文(下)——博格达文学丛书》《风把人刮歪》《遥远的村庄》《晒晒黄沙梁的太阳》《驴车上的龟兹》《一个人的村庄》《虚土》《天边尘土》《库车行》《风中的院门》《站在黄沙梁边上》《正午田野》。
帕蒂古丽的这部书中所写的大梁坡村,是新疆沙湾县北部的一个村庄,在地图上可以找到名字。书中写的故事,却只发生在帕蒂古丽的生活和记忆里。帕蒂古丽是大梁坡的女儿,这个被野蒿和玉米地包围的村子,给了她一段隐秘的早年记忆。长大后她在外上学上班,越来越远地离开家乡。她本来没打算写这些故事,成长留给她的东西难以言语。这样的往事,或许遗忘是最好的。可是,多少年之后,在遥远的异乡,有关大梁坡的记忆回来了。这时的帕蒂古丽也已经长大,有力气面对自己的过去了。
不是每个村庄的生活,都有人记录。不是每个人的记录都有意义。土地上的故事是用来被遗忘的。就像尘土飘起落下。就像今年的玉米覆盖去年的葵花。一茬人被忘记,只是几十年的事。土地所做的是埋藏。埋掉的在土里,新生的在地上。土地用土记忆。优秀的文字都在拨开尘土,让沉睡的事物重见天日。
帕蒂古丽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的书写,揭开了一座新疆村庄的尘封记忆。
这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共居的村庄。在新疆,这样的村庄很平常,大家在一个村里,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似乎天生就知道怎样跟不同民族的人们一起和睦生活。
古丽的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她从小上汉语学校,但她的思维却是维吾尔族的。在她充满维吾尔族味道的独特文字里,地处北疆的大梁坡村有了一种特殊的气息。夏天太阳下的
包谷和女孩的青乳一起饱满;灿烂的向日葵和村里女人在同一个中午开花;殁了的人因为欠债被长久地念叨;人跟羊跟一片艾蒿保守着同一个秘密;在铺满稻谷的土炕上睡一个冬天后,连最小的弟弟都突然长大懂事了。
如果不是有这些文字,我们真的不知道一个村里女孩是怎样长大的,那些难以想象的发生在水渠边、包谷地、草垛和大土炕上的故事;被大人忽略的不在他们眼皮底下的白天黑夜;只有自己知道的女孩身体和心灵的动静,怎样的讲述可以复原早年的自己,怎样的文字能够缝合一个四面漏风的村庄记忆。
这些文字的价值在于,她小心地触摸到生活的某一处真实。她感知到的那一点点童年之疼,让我看得心惊心疼。她捕捉的那个上午的阳光是不曾照亮过我的,她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我愿意为她守护。我们一直活在自己不能感知的生活里,那些触摸到生活真实的点滴文字,都会被我用心收藏。
童年是我们自己的陌生人。那些只能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或许永远不会说给人。但是古丽说了。说得美丽而天真。肯定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这样秘密地不为人知地长大。但是,对于别人的成长,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我们中的一些人,真的就这样长大了。
优秀的文学都在与人共享人的秘密。这需要自信和勇气。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译成维吾尔文会是什么样子。同样的生活,在另一种文字中会有什么不同的意义。这部书除了非常罕见地写了一个乡村女孩的成长秘史,她还首次以一个维吾尔族作家的身份,撩开新疆一个多民族共居村庄的面纱。帕蒂古丽的大梁坡村,是新疆多民族和睦生活的原型。土地上曾经的美好生活,也许从来都不应该是秘密。可是,谁将那些美好的过去隐藏了,或者用另一种语言简单粗糙地覆盖了它。生活之美之丰富需要一颗宽柔的心灵去呈现,我在帕蒂古丽的文字中,读到了这样一颗心灵。
金沙滩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福楼拜
人生的意志,不能受社会的压力而软弱,也不能受自然的压力而萎缩,应当天天站得笔直的、轩昂的,但不是骄傲的。这就是我的人生。
——彭相山
一个人的村庄范文6
贫穷是逝水之岸坚硬的荆棘,带着活性的胜利,刺痛他的自尊。
------题记
都说时间如沙,抓住的仅仅是飞逝。人生苦短,一个人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变得卑躬屈膝的灵魂。世上是没有永久的财富,只有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而在生命走到了尽头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个生命是真正富有的呢?
他叫企,是个贫穷山区的男孩,从小就生活在偏远城市的小村庄。他------从未感受过喧闹繁华的夜市,从未品尝过美味可口的食物,从未亨受过趣味的游乐园气氛。只能跟随村里的人到山里砍柴,在山上放牛,在家里喂猪,照顾弟弟妹妹。然而企并没有被如此贫穷而又艰辛的环境吓倒,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出村庄,感恩村庄。他每天早旱地起床,烧饭,喂猪,照料弟弟妹妹的饮食,砍柴,放牛…晚上还要帮弟弟妹妹沐浴,哄弟弟妹妹睡觉,凡是家里一切的家务企都包了,就因为他是哥哥,他必须得做好哥哥的榜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企则借着在薄弱的月光下看书。《那是一本破烂的书,因为贫穷,他无法上学,因为贫穷,他无法拥有一本新书本》即使在如此的环境下,企始终也没有放弃学习。是的,企很勤奋好学,每天拼命地学习。他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甚至连放牛的时间也不放过,一边放牛,还一边看书。一个人没有钱不一定贫穷,但没有梦想那就穷定了。你也许会在河边看到一个衣着破烂的小男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并用他那瘦弱的手指在沙上画。如果你还认真观察他,他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书看,以及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如同溪水般涓涓细流。可他却全然不顾,汗水渗透了他的衣服。他的脸上如同九寒天的水被凝固了似的,表情没有同龄人的灿烂。他似乎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企挠头思考问题的时候,更为他增添了成熟感。贫穷不能等,因为时间等久了,你就会贫穷习惯了。
对于一个贫穷的人来说,命运的转机能使他欢笑。
企用自己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幸福。是的,企被一所学校接纳了,企最后还成了那所学校的校长。脸上的微笑灿烂得像春二月的桃花绽放。是的,企走出了村庄,摆脱了贫穷,同时他也感恩村庄。
泡一泡苦茶,方知万物的来之不易,经历了贫穷,方能长得如此健壮。感谢,贫穷的生活。让企知道,是贫穷提醒他,生活需要奋斗,方可迎来幸福。
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罢。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