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通信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3g通信技术论文

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3g通信,中国通信业,阶段,方向

 

在3G通信掀起又一次信息革命浪潮之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势头最强劲的一个行业,通信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而系统地分析其发展历程无疑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掀起了一股因特网普及的浪潮,通信业此时出现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阶段,我国通信业从技术、管理到文化都经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通信业崛起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20世纪末的十年,集中表现在通信业技术的变革和升级。此时电信网从传统的电路交换向宽带分组交换过渡,基本形成了多网并存与融合的趋势。而伴随网络层数的减少IP组网速率和效率不断提高。同时,网络交换技术与选路技术不断结合,实现了交换机的高速转发性能与路由器的广播控制性能结合起来以及对不同数据流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网络智能层也不断形成,而面向用户的服务则向边缘层移动。在这个阶段,我国通信业用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为构建一个技术先进、业务齐全、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通信业调整过渡期

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崛起期并初步形成通信网络后,我国通信业有意识地进行了软环境的相关调整。首先,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国通信业参与者对通信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安全以及用户安全等层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其次,通信业网络管理更多地采用综合管理和策略管理,让网络管理者能够把相关的策略和理念映射到网络中去,由后者来控制网络行为阶段,CORBA标准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这些努力,我国通信业的实力不断加强,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次的升级改革。

三、以3G技术为标志的我国通信业的高速成长期

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初,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及技术的提高,我国通信业迎来了高速成长的黄金时期。此时高速传输技术以光纤通信为主,并向更高速率、更灵活的组图网方向发展。而与我国广大网民息息相关的宽带接入技术也日益多样化,并有建立综合接入系统的趋势,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不同业务的需求。也就是在这个阶段,3G通信技术迅速崛起。目前我国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已全面普及3G业务,仅在北京、上海等就拥有数千个站点并在不断增加。3G通信的发展无疑成了我国通信业近十年最值得关注的一幕。

四、3G背景下我国通讯业的未来

在3G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经过通信业各界的努力,可以在更多方面实现又一次质的突破。首先,未来无线接入宽带化将能给互联网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其次,卫星通信不断向移动和宽带发展,使卫星通信这一高科技工具在通信业中效用最大化阶段,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仍在积极研究、不断寻求突破。再者,用户终端将越来越智能化和人性化,使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自然。随着3G通信的不断普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最终将演变为机器与机器之前的通信,通信主体的改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的组织架构,反过来又会对通信业自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3G通信就如同当下我国通信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国通信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里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我国通讯业在3G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壮大的市场及不断提高的技术,必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取得更为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常庆,唐守廉.世界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漫谈[J].信息网络,2005(7):11-13

[2]王薇.论中国3G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4-215

[3]王勇,刘国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形成及演进周期研究[J].情报科学.2006(8):1155-1159

[4]Lange, K, 'Some concerns about the future of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residential markets,' in Telecommunication:Limits to deregulation, edited by M. Christofferson, Amsterdam: IOS Press,1993..

[5]邱明:3G背景下的中国移动产业链合作策略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坚强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及无线新技术的特性,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主流无线通信技术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以OFDM+MIMO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而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B3G、WiMAX、WiFi、WMN等4种技术。

2.其他无线通信技术

除了上述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外,目前已存在的无线通信技术还包括:IrDA、Bluetooth、RFID、UWB、集群通信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及LMDS、MMDS、点对点微波、卫星通信等长距离通信技术。

(1)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是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协议,通信距离一般在0~1m之间,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通信介质为波长900纳米左右的近红外线。

(2)Bluetooth:Bluetooth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GHzISM频段,使用跳频频谱扩展技术,通信介质为2.402GHz到2.480GHz的电磁波。

(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标签、解读器和天线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4)UWB:Ultra Wideband,即超宽带技术。UWB通信又被称为是无载波的基带通信,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因此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三、无线技术优劣分析

(一)WLAN技术分析

Wi-Fi的技术和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批量生产。该技术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延伸,对于特殊地点宽带应用,尽管Wi-Fi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二)WiMax技术分析

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三)WMN技术分析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地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WMN 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WMN 更好地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四)3G技术分析

3G于1996年提出标准,2000年完成包括上层协议在内的完整标准的制订工作。3G网络部署已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有一成套建网的理论,包括对网络的链路预算、传播模型预算以及计算机仿真等。从商用前景看,目前,3G在部分地区已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比如欧洲很多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已经建设了3G的网络。3G技术已经进入可以实用的阶段,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3G网络。

(五)LMDS技术分析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LMDS是一种提供点对多点通信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其工作频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传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数字双工语音、数据、因特网和视频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最优情况下,距离可达8公里;但是由于受降雨的原因,距离通常限于1.5公里。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扇区或基站设备将ATM骨干网基带信息调制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在其覆盖区域内的许多用户端设备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还原为ATM基带信号,在无需为每个用户专门铺设光纤或铜缆情况下,实现数据双向对称高带宽无线传输。

(六)MMDS技术分析

MMDS的主要缺点是有阻塞问题且信号质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用频带亦不够宽,最多不超过200MHz。其次,MMDS对传输路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MMDS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是相移键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等)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技术,无法做到非视距传输,在目前复杂的城市环境下难以推广应用。另外,MMDS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厂家的设备存在兼容性问题。   (七)集群通信技术分析

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所以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可提供多业务服务,也就是说除数字语音信号外,还可以传输用户数字、图像信息等。由于网内传输的是统一的数字信号,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集群网的服务功能。

(八)点对点微波通信技术分析

微波传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与租用线路相比,微波系统的投资只要一年左右即可收回。第二,微波传输系统部署简洁快速。与传统的传输手段相比,其快速部署的优势可以更快地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第三,目前的微波产品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保障的,对于运营商的新业务和新需求都可以给予很好的支撑。未来,微波传输系统将升级到全IP的平台之上,可以全面支持运营商未来的发展。

(九)卫星通信技术分析

利用卫星在有些人口不很密集的地区来配合陆地通信。在这些地区散布着范围较广但不密集的用户,可以利用卫星作为用户连至固定有线网的接入设施。在陆地通信网已经构成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的环境下,利用卫星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是比较好而切合实际的方案,经济又可靠。

但是卫星通信毕竟是采用卫星作为通信平台,其地面站的建设、通信信道租用费用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通信资源为卫星通信公司所有,受其带宽的限制,使得大量数据的传输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因此,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使用是极为不经济的;而将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作战通信、海外通信等则比较适合。

四、无线技术综合比较

目前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

首先,从标准化程度上看,本报告所涉及的技术中,仅仅WMN技术没有成熟的标准体系,LMDS、MMDS、集群通信均有多种标准,只是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其余的技术均已经完成标准化工作,并且都进行了试验网建设和商业网建设。

从频率上看,Wi-Fi技术、WMN均使用的是开放频段,WiMax技术、3G技术等其他技术使用的是授权频段。

从覆盖范围上看,Wi-Fi技术、WMN技术属于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仅覆盖35m~100m;WiMax技术、3G技术、LMDS技术、MMDS技术、集群通信属于城域网接入技术,覆盖范围在1km~54km不等,而卫星通信、点对点微波则属于广域网技术,通常用于通信主干组网建设。

从传输速率上看,点对点微波和卫星通信属于干线传输技术,不同的情况速率变化较大,而其余的技术均为接入技术,仅仅是3G技术接入速率最小,仅为384k,而其余技术均为几十M甚至上百M的速率。

从调制技术上看,其中WiFi技术、WiMax技术、WMN、3G技术均采用最新的调制技术OFDM,其余的技术均未采用OFDM调制技术。

从天线技术上看,仅仅3G和WiMax技术采用了MIMO技术,而其他技术均未采用MIMO技术;从传输环境上看,仅仅WiMax技术和3G技术支持非视距传输,其余技术均要求视距传输环境;从网络安全和QoS机制上看,WiMax技术和3G技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优秀、完善,其余的均存在较大的问题。

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电信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1写作秘书网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通信技术网络发展与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网络的研究及其标准化建设早已成为众所关注和大力研究的焦点。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和新兴网络的纷纷涌现,使通信技术与网络成为大家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内容;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新网络满足了通信技术的极大需求,并为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当我们分析面对之前样式繁多的通信技术与网络进展时,不得不让我们留心关注的重点内容是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未来发展方向、基本技术特征等内容。早期的通信技术是使用模拟技术的通信系统,因为有蜂窝小区结构、终端移动管理、漫游及切换等技术的提出,所以使通信技术实现了在移动中通信以及在通信中移动;随后发展的通信系统成为使用数字技术的系统,它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专用芯片,使信息处理尽量软件化,从而实现设备的小型化以及允许大量用户接入的形式;之后通信技术与网络是充分发挥自适应技术的作用实现宽带高速的通信系统,不仅实现了调制自适应、编码自适应、信道自适应、接入自适应、业务自适应等,还实现了传输链路和通信系统的高效率。在上述通信技术和系统基础上,通信技术与网络将会飞速发展,其内容也将会不断扩充,一些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频率、时间、编码、功率、空间等将会被更有效的利用,使之发展成为更高宽带和更高速率的通信系统。对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4G通信网络开发利用的新天地,对空间地理分布下的分布技术和系统的充分利用,或将可能成为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首要技术特征。

一、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发展现状

1.1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3G技术日益成熟

作为通信技术与网络发展主要产物之一的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通信技术之一。我们所说的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主要是指使用者通信不会受到时间、地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能够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通信。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第一代为模拟技术,到第二代成为CDMA技术和GSM技术,直到现在大力推广的的3G通信网络技术,目前3G用户已经超过3.6亿。这一发展过程不仅只是代表了电信领域中的技术进步,也同时体现了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卓越发展。

1.2光通信稳步发展

随着数据传输量不断加大以及对处理数据的层次要求不断提高,原先的线路传输在一定范围内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光通信技术得到了受到了关注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满足了用户对数据处理的高要求。光通信主要包括了光纤、光缆、光节点、光传输系统及光接入技术等五大领域。

1.3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主要归功于计算机网络传输速度在不断的提高,能够同时满足用户对语音、数据及视频三方面的综合需求。音频技术的发展比较早,很多技术都已经成熟并且已经产业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其中音频数字化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数字音响就是因为采用了此技术而达到了理想的音响效果,多媒体声卡也是采用此技术而设计的。音频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音频压缩上,目前最新的MPEG语音压缩算法可将声音压缩六倍。语音合成是指将正文合成为语言播放,汉语合成这几年来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音频技术中难度最大最吸引人的技术当属语音识别,虽然目前只是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是广阔的应用前景使之一直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视频数字化后的色彩、清晰度及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是下一代产品的发展方向。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电视信号,目前从低档的游戏机到电视台广播级的编码技术都已成熟。图像压缩技术是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ISO制订了两个压缩标准即JPEG和MPEG;MJPEG按照25帧/秒速度使用JPEG算法压缩视频信号,完成动态视频的压缩。MPEG算法是适用于动态视频的压缩算法,通常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而压缩比高达100倍。

1.4网络与信息安全不断受到挑战

通信技术与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网络安全性带来了新问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使网络安全性和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胁。目前,信息网络常用的基础性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认证技术、加解密技术、边界防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主机加固技术、安全审计技术、检测监控技术等。信息网络安全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以边界保护、主机防毒为特点的纵深防御阶段,主要是采用堵漏洞、作高墙、防外攻等防范方法;第二阶段是以设备联动、功能融合为特点的安全免疫阶段,采用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理念;第三阶段是以资产保护、业务增值为特点的可信增值阶段,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完善的网络接入认证机制,保证设备、用户、应用等各个层面的可信,从而提供一个可信的网络环境。

二、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趋势

2.1移动通信技术持续快速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还是以增强型3G技术为主,以增强型WCDMA技术HSDPA、TD-SCDMA及CDMA20001xEV-DO三种形式作为主流。将继续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声音传输的质量,更加完善对音乐、图像、视频等各方面数据的处理,使得通信更加人性化。

2.2网络技术融合力度加大

就目前而言,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通信的应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此提高通信技术完善网络应用效率,加强网络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IMS标准的日益完善与成熟,网络融合将会在固定与移动领域中首先展开,并在业务层面、控制层面、接入层面和传送层面等全面实行,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以及计算机通信网之间相互兼容与渗透,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2.3光通信仍将稳步前行

对于ASON网络的发展,以其标准化程度的发展之快,最终将会实现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同时网络结构也会从环状网向网状网发展,所以网状网物理平台的建设及系统资源的完善和优化将成为重点,随着ASON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几年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通信技术与网络应用将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应用领域也将会进一步拓展,使得通信技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来广泛,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曲阳.浅析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技术及发展前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42-44

[2]凌金波.浅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应用技术.科技向导,2004(5):124-126

[3]苏宏德,黄静波.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89-91

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LTE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LTE技术是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者,它是3G无线通信技术的替代者,作为是4G时代可能的移动无线技术的标准之一,LTE技术的发展将会影响着整个移动通信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LTE产业发展现状

虽然3G通信技术在我国范围内兴起的时间不长,才在刚刚大规模部署的阶段,但4G的研发工作早已在各国不同地区开展了。随着移动设备的越来越高端,人们对上网的需求也不得已满足,热门对于2Mb/s的WCDMA R99传输速录和14.4Mb/s的R5 HSDPA的峰值率已经不能满足自身需求[1]。并且,OFDM技术作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另一产物,将无线通信的接入速率提升到100Mb/s,这给3G信息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二、LTE中的关键技术

1、OFDM技术

OFDMA技术其实就是LTE下行链路采用在循环前缀基础上的正交频分多址技术。首先在发射端将信号插入到循环冗余校验码中,然后对信道进行编码、信道交织、特征加扰等的处理来解决突发噪声对系统操作的影响,LTE系统一般采用QPSK、16QAM、64QAM三种方式[2]。

如图1就是LTE系统的发送接收模型,是一种采用了2*2的MIMO技术,一个码字到两层的映射方式。由于天线数量与码字数量不一致,所以需要将码映射到不同的发送天线上,由此便需要层映射和预编码的工作。层映射是将码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流程映射到多层的过程,预编码则是将数据再次映射到不同的天线端口的过程。

在理解OFDM技术时,应注意区分于一般的频分复用FD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多载波通信的一种,并且在频道选择性信道中发挥着最大优势,各个子信道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时域中正交,并且重叠在频域中,其实现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串/并转换器将高速串行的数据流变为多个低速并行的比特流,并且每一个OFDM子信道只传输一个低速数据流。

2、多天线技术

现代的无线通信技术离不开天线的作用,所以天线性能是否优良也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效果。在传统的通信技术中,天线技术从开始的单发/单收天线到单发/多收和多发/单收的发展阶段,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我们也了解到,地面传输路径中信号的通信比其他路径如光纤、电缆、卫星等的信号要发展的慢一些。

而现如今的通信系统要想打破原有技术的束缚来获得更强大的信号功率和更优良的服务,可以从恶劣通信环境影响通信技术发展进行突破。所以就要不断提高发送信号的功率[3]。这在第三代通信系统中是不存在的买所以就会降低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通信技术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无线网技术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突破性的。

3、MIMO技术

MIMO技术为通信技术中高速的数据信号传输技术带来了可能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一大新突破,它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提升系统频率利用率。其工作原理就是基于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其多输入/输出的方式更多的发送与接收同时选择多天线单元,并且通过其信道途径中的多维度的特性。如图2所示。

MIMO技术特点是采用多远天线阵列在发送/接收端,得到不同的空间特性的空间向量基于无线信道中,有如在一个通用大空间的信道中又独自进行多个互不干扰的信道。这种技术可以带来空间的分集增益,这种新型MIMO技术创新的方法被称为空间分集。通过MIMO技术,天线阵列所传输的多个并行的信号数据,接收端可对其进行相应的数据标识,也就是说,不同的数据流对于接收端都是具有可利用和区分的空间特性的,在这时就具有了多维性。MIMO系统改变无线信道可看做是由M= min(nT,nR)个并行子信道组成,所以MIMO技术中的通信系统信道容量其实就是所有子信道通信系统容量的总和。在所有的发送和接收天线阵列都具有非相干特性的条件下,系统中每个子信道都可有相同的极限容量,整个信道极限容量将会有重大提升,公式如下:

C≈M・B・log2(1+SNR)

所以从上文分析及公式可以看出,MIMO技术的改善会对整个无线通信信道的容量进行全面提升,还有就是利用MIMO技术还可增加信道的可靠性来降低信道传输数据的错误率。

三、LTE中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

作为我国最大的移动营运商,中国移动也将加入到LTE技术营运行列中,由于美国高通公司在3G时代占据主导地位,LTE正在努力避免高通的主要技术,所以大大削弱了高通在3G时代的地位。2007年11月底至12月初3GPP RAN38全会通过RAN1提交的融合帧结构方案,被正式写入3GPP标准,2008年,RAN4的工作、RAN5和核心网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完成,又是一重大性进展。

LTE具有来自TD-SCDMA现有核心技术的继承和MIMO、OFDM主流技术有机结合,将显著提高新型技术的系统功能,也给4G标准中更多地专利技术提供了可能。

还有随着多媒体娱乐和网络游戏的开发,当前的传输速率已经达不到人们的要求,所以设计并实现了峰值速率的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四、结束语

3GPP LTE技术作为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OFDM技术很大程度上又提高了系统容量和系统的频谱效率。LTE 及 LTE-Advanced 等技术中必须应用更先进、资源利用率更高的技术如高阶MIMO技术、协调多点发送技术、等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沈嘉,索士强,全海洋.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16-46

[2]曾召华.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8-34

3g通信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WiFi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113-03

移动学习是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计算设备,借助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也由原来的萌芽阶段逐步发展壮大。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学习主体力量,正以争当社会新时代宠儿的节奏积极加入到移动学习的队伍中来,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也随着3G和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主角的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而发生新的变化。

1 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新背景

成熟的3G技术为移动学习提供保障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在室内环境下,最高速率达2 Mbit/s(兆位每秒,或Mbps);在室外或步行环境下,最高速率达384 Kbit/s(千位每秒,或Kbps);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最高速率达144 Kbit/s[1]。相比第一代和第二代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在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

自工信部2009年初发放3G牌照到现在,3G技术商用已经近5年时间,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用户数量增长迅速,截止2013年11月,我国3G移动用户达3.86亿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4亿户,增速近40%[2]。因此,3G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移动数据业务的主要接入方式,高速的网络为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而且,目前4G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新兴Wi-Fi技术为移动学习增加 Wi-Fi (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3]。Wi-Fi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上网信号的方式。与蓝牙技术相比,Wi-Fi网络信号稳定且传输范围大,可以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采用无线方式高速接入网络,为小范围无线上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上网方式。随着“智慧城市”建设,Wi-Fi热点在现代城市当中越来越多。另外,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以Wi-Fi技术为主的无线校园逐步变成现实,高校大学生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可以实现无线连接。

和3G无线上网相比,Wi-Fi实现的是有限范围的无线上网,是将有线网络转换成了无线网络,因此,可以不必担心数据流量问题,而3G数据流量费用是相当高的。由此可知,对高校大学生来讲,实惠的Wi-Fi无线上网更具诱惑力,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

智能终端普及促成移动学习行为 智能终端作为移动学习的主要工具,包括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alm、PPC(Pocket PC)、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了移动学习的主角。平板电脑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为代表,向着高速处理、大屏显示、体积超薄、灵敏触摸的方向发展;而智能手机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韩国三星公司的NOTE以及国内的华为、中兴、HTC等公司为代表,向着大屏幕、多功能、大存储、触摸屏等方向发展。

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加上3G和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大网民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由原来的电视转移到网络,终端由原来的台式电脑变成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增加了自由移动性。各个网络运营商、互联网商户更是以此为契机,提供移动应用服务,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这些改变使得他们加入到移动学习的队伍中来成为必然。

2 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新模式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普通手机时代,移动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基于手机短消息的知识传递学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境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辅助协作学习[4]。而随着3G通信技术、Wi-Fi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基于手机短消息的知识传递学习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境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辅助协作学习则成为高校移动学习的重要应用模式,另外还出现了许多其他应用模式。

BB电子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应用 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是在校园网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支持在线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BB平台是国内高校较早应用的在线教育平台之一,广大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在自己校园网的BB平台上建设了自己的课程,课程应用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很好地辅助了高校教学。但是BB平台的设计是以台式电脑为基础进行的,要想在移动性较好的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上实现在线学习,则需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处理。

课题组成员在以BB平台、学生教务系统、图书馆系统为基础,设计并开发支持苹果iPhone手机的Apple APP――“掌上学习”客户端,如图1所示。掌上学习客户端功能主要包括通知、学籍信息、课程、课表、考试安排、成绩、选课、学分统计、等级考试、BB掌上学习、图书借阅、图书查询等13个模块,如图2所示[5]。通过掌上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方查询相关的教学信息及个人的学籍、选课及图书借阅等常用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功能当属BB掌上学习。BB掌上学习与学校BB教育平全同步,基本实现了BB平台的大部分教学功能。这样教师在BB平台上的课程,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在校园实现自由学习,大大扩展了BB平台的应用范围,使得教师可以注重课程建设和学习组织,而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进行自由应用。

数字图书馆的移动应用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知识象征,蕴藏大量书籍及其他资源。但是图书馆的场所是固定的,要学习就必须到图书馆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得到数字化的变革。嘉兴学院图书馆与超星数字图书公司接洽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了移动图书馆,如图3、图4所示。有了移动图书馆,学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接入网络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享用移动图书馆来进行学习。在移动图书馆中,可以实现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视频等各类文献的一站式检索和全文获取服务;可以实现24小时云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无论是电子图书还是期刊论文,都可以通过邮箱接受到电子全文;可以实现馆藏查询、查看个人借阅信息、续借等自助式移动服务,并可以自由选择咨询问答、新闻、公告(通知)、收藏文献、发表评论[6]。这一系列的移动服务,为高校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带来极大便利。

在线视频课程的移动应用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出现,引发了全球高等教育一场重大变革,不但包括技术上的革新,更多地是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201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自己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上开始提供免费课程。随后,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开始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因此,2012年被称作“MOOC元年”。2013年,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陆续加入了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机构。

随着MOOC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越来越多,如爱课程网站(我国教育部开发)、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TED演讲等,以及各个高校自己开发建立的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视频课程。这些免费的在线视频课程不但免费,而且质量较高,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利用校园无线网络,都可以很好地访问课程资源,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优质资源。

3 高校移动学习模式之反思

3G和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移动图书馆和MOOC网络在线视频课程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优质资源,但这改变不了高校课堂面授教学的主体地位,毕竟高校是面授交流最直接的场所。但移动学习作为辅助学习方式,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高校移动学习发展过程中,也发现高校移动学习还缺乏个性化学习资源的设计,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无线网络使用的费用较高等问题。

个性化移动学习资源不足 通过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不论是BB掌上教学、移动图书馆,还是MOOC在线视频课程,都是面向大众的公共资源,针对具体课程具体内容的个性学习资源还比较缺乏,因此,当前高校移动学习实现个性化资源订制还比较难实现。

缺乏教师有效组织 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中,大部分还是学生以公共学习资源为基础而展开的自主学习为主,是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行为,缺少相关教师的有效组织。因此,这种自发行为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果有高校教师参与到移动学习的组织过程中,在现有课程学习中将移动学习方式整合进来,必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移动学习经济成本较高 虽然3G和Wi-Fi等无线网络信号得到进一步覆盖,但接入无线网络费用较高。3G移动通信网络费用较高,高校Wi-Fi无线网络也并不是完全免费,使用无线网络还要负担较高的经济成本。作为移动学习必备的终端价格也相对较高,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中,功能和配置稍高一些的终端价格仍然不菲。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移动学习体验,还要能够承受一定的经济成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欢迎,为大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辅助作用,并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注意到现阶段的高校移动学习,大多出于学生的自发行为,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个性化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基于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师有效参与是努力的方向。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出,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价格的走低,移动学习的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学习在高校中的应用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16].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P020140116395418429515.pdf.

[2]百度百科.3G[EB/OL].http:///link?url=

haNfi0Vv2P9hY9wM-iYP39Q-lWVugWqmKvYKnA2JzJSqzL

X5z0Db_fn5JFcs9Hb08aVH8off2WSAbqJvxYq4nq.

[3]百度百科.WiFi[EB/OL].http:///link?url=

K5WS4ZRoLM-2MG5XwATTGtUXKTxaUuHBQMt77k2Hio-O6BJ6yzj3OcQaymWPkAgr_byo8D9Wa6ONk0GKXAw_ya.

[4]查代春.3G背景下移动学习模式构建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