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片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片断教学

片断教学范文1

片断展示】 学生通过了解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类形状图形的面积大小。

师:观察一下,下面两个图形

的面积你认为哪个大?为什么?

生1:A的面积比B的面积大,因为A可以遮住B。

生2:我通过观察,直接看出了A的面积比B大。

师:能说出原因吗?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2:就是感觉。

生3:我把B图形放在A图形上面就可以看出A的面积比B的面积大了。

生4:老师,以前我曾经用类似的两张纸做过飞机,用A做的飞机要比用B做的飞机大。所以我觉得A的面积要比B的面积大。

【反思】

1.直觉思维在学生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在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中,学生对相同形状(正方形)图形的面积大小比较,牢牢抓住了它们的表象特征(四边相等),强烈的直觉思维反映出了学生的第一想法,即边长决定了图形的面积大小。A的边长比B的边长大,所以A的面积比B的面积大。且不说这种思维方式是否严密,却也说明了直觉思维在学生数学思维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思维会愈加趋向严密,但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共同生成的。

2.一些数学思想正在问题解决情境中逐渐形成。生1和生3的问题解决策略,让我们关注到了学生通过比较对“包含”和“包含于”有了一定的理解。生1说:“A可以遮住B”(A包含B),生3说:“把B放在A上”(B包含于A)。在这样一个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判断大小的思维活动变得越来越趋向理性。

片断教学范文2

一、背景分析

“分式”这一知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本节课是研学案课堂“小班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交流,是本课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本人就本课的热身导入和课堂研究两个环节来进行探讨。

二、课堂片段实录

(一) 热身导入:合作交流、感知概念

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对小组长进行指导性批改,又让小组长对全组的学生进行学案预习批改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对热身导入部分的内容,在小组长的负责下进行组内互助交流。提出合作的要求,并要求组内学生进行展示。(用时4分钟)然后由小组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合作评价)

教师要求第1小组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要求小组同学集体读题:“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0,180(n-2),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运用整式的除法运算,合成一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

组长指定同学回答问题。

师:你在解决本题时,关注本题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是什么?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运用整式的除法运算合成一个代数式。

师:非常好。那么你合成的代数式有哪些?学生:.

师:好,同组的同学还有其他合成的代数式吗?

学生进行补充,之后由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板书,将学生合成的代数式写在黑板上。并将分成整式和分式两部分。并进行展示评价。

师:接下来由第2小组的同学进行回答。

组长指定同学回答问题。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刚才大家合成的两类代数式,发现分式与整式有什么不同?学生:整式的分母没字母,分式的分母有字母。师:接下来请你们组的同学分别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小组学生轮流回答略)。

教师进行展示评价。

评价: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选择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进行组内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成小组间的共识,然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展示,进一步把握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理清数学知识的本质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明确。

(二) 重点研学:探究体验、交流反思

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对重点研学部分的内容,在小组长的负责下,进行组内互助探究交流。提出合作的要求,并要求组内学生进行展示。(用时6分钟)然后有小组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合作评价)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分式概念,接下来由第2小组的同学进行重点研学的1、2题的回答。

组长指定同学回答问题。

师:那么,分式中的字母x能取任何实数吗?为什么?学生:x≠-2,因为分母不能等于零。

随着学生的分析说明教师分步板书说理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数得出:当分母为0时,分式就没有意义。对一般表达式,分母B不能等于零。

师:接下来由第3小组的同学进行例2解答。

组长指定同学进行解答。教师先让全组学生齐读题目。

师:本题是什么问题?学生:路程问题中的追击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复习追及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追上所需的时间=。

师:本题中的追击距离是多少?怎么发现的?学生:b千米。因为乙提前1小时出发,走了b千米。

师:甲、乙的速度差是多少?为什么?学生:a-b,因为a>b。

教师指导学生列出分式。并引导学生利用代入求值完成a=6,b=5时,求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进行评价。

评价:小组的探究合作,必须讲究小组间的互助合作,即小组间同学的相互帮扶,形成共赢的状态。故此阶段的合作,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互相帮助。而在交流展示时,教师同样需关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互助交流,使交流能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片断教学范文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回归。我们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两个语文课堂教学片段中窥见一斑。

【案例一】

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自已的笔)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教室里静极了,但可以感受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双手相握,并激动地)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是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老师用对话中促成了学生体验及运用这一句式。平常的一句话,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真情,循循善诱,润物无声。通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引发、心灵的交融,语言形式在交流中凸现,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

【案例二】

教师板书:青蛙是

师:能用这句话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吗?

生: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师:说得真好。我把“青蛙是 ”中的句号改成逗号,变成“青蛙是 ,是 ,是 。”请你们说一句比较复杂的话。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句子是通的,意思也明确,可是读起来叫人觉得不太顺畅。

(教师叫一高一矮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站在自己两侧)

师:这样排队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排队要从矮到高,矮个儿排在第一个。

师:对呀!人排队要有序,句子的排列同样也要有次序,你们明白吗?(学生恍然大悟)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保护神,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片断教学范文4

师:同学们看黑板,说说老师写了些什么?板书:动手做做看

师:你有想问的问题吗?

生1:老师,动手做什么?

生2:让谁动手做?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那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师:好,下面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师提意,小朋友们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读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一要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二要把生字画出来,想办法记住它。

声:学生高兴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地大声朗读着课文。

师:你们的好朋友读的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

生1: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激动,很开心,让我也很想去读了。

反思:

传统整齐的座位让学生有束缚的感觉,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从中受到感染,乐于肯定表扬他人,激发他学好的学习愿望。

片断二

师:相信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很不错,那么是谁动手做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动手做实验的故事。

师:好,下面的时间就找几个问题小博士和几个聪明小博士来解决以下课文的其它问题好吗?(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生1:“奇怪的问题”是指什么呢?

师:哪个聪明小博士来告诉他?

生2:“奇怪的问题”是指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的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说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掌声鼓励。

生1:老师,我还有问题想问一问聪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呢?

师:嗯,提得很好。

生2:伊琳娜回家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生1: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2:结果水漫出来了。

生1:妈妈为什么不告诉他?

生2:因为妈妈想让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做看。

师:我们继续。

生1: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2:因为她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们。

生1:那郎志万又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2:那是因为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生:老师,课文告诉我们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到什么事都要动脑想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不错,和课文中伊琳娜一样,也是自己动脑动手把课文中的疑问都解决了,并且还能悟出道理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当小老师了。

片断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数学问题 应用意识 生活资源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33

“只有对书本的认知,没有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只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没有交往和实践”,这样的教学注定是乏味的、僵化的。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学生的生活视野中,我们一定会看到学生那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源源不竭的动力。下面,结合“购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思考。

教学过程:

师:我们一家准备到西湖游玩,感受江南水乡的绮丽风光。老师在网上看到西湖风景区售票的公告,现摘录下来,想请大家帮忙研究一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多媒体出示信息,如下):读一读这则信息,你有什么疑问吗?

西湖游船价目表

散客价:大人每位30元,儿童每位20元;

团体价:10人以上团体,每位25元。

生1:什么是散客价,什么是团体价?

生2:这个我懂。单独游客的订票就是散客票,旅行社一队游客的订票就是团体票。

师:看看老师一家去旅游的阵容(多媒体课件揭示:大人8位,儿童4位),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并思考怎样购票最省钱。

生2:有12人,可以考虑购买团队票。

生3:买团队票麻烦,还是一个一个买方便。

师:怎样买票才最省钱呢?

生4:先计算,再比较。

师:那就大胆地试试,并学着用“我认为购××票最划算,因为……”的句式,使自己的回答更加完美。

生5:我认为购散客票最划算,因为8位大人的票钱是30×8=240(元),4位儿童的票钱是20×4=80(元),所以一共是240+80=320(元)。

生6:我认为购团体票最划算,因为8+4=12(人),可以享受团体价,所以需要25×12=300(元)。

师:这位同学看你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大胆地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生7:老师,我想出另一种购票的方式,即先将8个大人和2个儿童组成10人买团体票,这样需要25×10=250(元),另外2个儿童买散客票,只需要20×2=40(元),这样一共需要250+40=290(元),比刚才的300元还少10元。(学生发出热烈的掌声)

……

思考: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摘自《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1.巧用生活资源,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有所思

上述教学中,教师有机引入老师一家去游玩的话题,为学生研究思考提供了素材,进而将课堂教学集中到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问题,如游船的票价、日常的购物、旅游租车等。这样就将数学研究根植于鲜活的生活基础之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诱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2.激励自主探索,鼓励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所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置于第一位,使学生不断有所感悟。上述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中去思考、去研究;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思维的结果,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辨析、学会思考,从而提升学习的智能水平;再次,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历练中,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思、辨、比对等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体会到数学来源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营造民主氛围,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有所感

片断教学范文6

一、燃烧条件实验探究与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是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尤其是对易燃、易爆实验师生要更加小心。例如燃烧条件探究教学的三次场景实录。

第一次:按照书本实验设计:烧杯的热水中放白磷,烧杯的铜片上放红磷、白磷。由于是演示实验需在教室进行,通风很不好。虽然学生看到了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但大量的白烟会使学生掩鼻皱眉,学生纷纷提出意见。

学生:老师不能将实验改进一下吗?五氧化二磷有毒的。

学生:老师我们虽然看到了实验现象,但太不安全了,不能拿我们的健康开玩笑。

学生:老师您给我们实验太辛苦了。

学生:老师把能燃烧的物质密封起来不就安全了。

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老师:大家这么爱惜生命注重环境保护,那么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帮老师改进一下实验,让实验在教室也能安全进行?

一个学生说:“把该实验放在玻璃钟罩下进行不就没有白烟放出来了。”马上有人反驳说:“可现在也没有玻璃钟罩啊?”

“是啊,现在我们教室仅有的仪器是试管、烧杯,大家再想想?”我说。

学生激烈地讨论开了。不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把铜片上的红磷、白磷放在试管里,上面塞上橡胶塞您看行吗?”“不行,白磷燃烧产生的热会把塞子顶跑的。”“那用手使劲按住行不行?”

我赶紧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试验一下不就行了。”话音刚落,那两个学生就走到讲桌前操作起来了。

第二次:改进后的实验:在我的协助下小林、小强很快将红磷、白磷放在两个试管中并盖上橡皮塞。一起放进热水中,当白磷燃烧时,小强用手紧紧按住橡胶塞,表情极其紧张(他很害怕)。我用手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你很勇敢,实验很成功。其实把按橡胶塞的手去掉它也不会被顶跑,想想,一会儿给大家说。”小强神情激昂地点点头(当灭火条件刚讲完,小强就给出了答案:氧气不够,白磷燃烧不会那么剧烈,更不会把塞子顶跑)。“同学们,小强、小林同学的实验很成功,你们能否依据实验得出探究结论?”

小红站了起来:“是管理的白磷燃烧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而试管中的红磷由于缺少燃烧条件中的某一项而没有燃烧。”

“缺少氧气。”“温度不够。”学生争执起来。

“老师,我觉得应该把改进后的实验和课本实验联系在一起,加点解说词,说明实验对比内容,大家就什么都明白了。”爱动脑筋的小宋不慌不忙地说。

“好啊,我们就请小宋当解说员,咱们再次进行实验。”我退到讲桌旁边,把整个讲台让给了三个孩子。

第三次:加进解说词说明后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放进小强拿的试管中,铜片上的红磷放进小林拿的试管中;这组实验相同点: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放到同一烧杯的热水中受到的外界温度一样。”小宋慢条斯理地解说着另外两个同学从容不迫地实验,配合得很默契。“要想试管中的红磷燃烧,我们需要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即可燃烧。”小林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红磷燃烧,教室里掌声一片。

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我提出:“这组对比试验成功改进了,俗话说水火不相容,那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吗?为什么没有燃烧?要燃烧的话怎么操作?”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齐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一下不就行了。”“对呀,仔细分析我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

接下来学生分析水中白磷因缺氧而没有燃烧,他们就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并直接通到水中的白磷上,白磷在水中游走燃烧,有的还窜到水面燃烧。学生认为这样非常不安全、有污染。进一步改进实验,在试管中收集氧气并把试管口对准白磷,白磷就在试管口安静地燃烧起来。

二、板书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你们对水中白磷燃烧满意吗?”我问:“那你们知道燃烧的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把这三块图片摆放一下,要求充分体现燃烧的条件。”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火燃烧起来了。

“同学们,我现在还有一个困惑需要大家帮忙解决:到底‘点燃、燃烧’这组概念有啥区别?如果镁带燃烧写方程式,条件是写‘点燃’还是‘燃烧’?”

“点燃:是燃烧条件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可燃物具备燃烧条件后进行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镁带燃烧的反应条件只能是‘点燃。’”小芳站起来漂亮的回答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火烧起来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有一个难题摆在同学们面前——怎样把火扑灭呢?请同学把黑板上这团火熄灭。”

同学把图片移开同时还加上文字说明:

三、问题与反思

化学实验有特殊的魅力,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因此,实验探究和改进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实验探究和改进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同时,激发兴趣,理解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本质,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