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1
一说到“大力士”,大家一定会想到力拔山兮(xī)气盖世的项羽,而我今天要介绍的却是那小小的蚂蚁。
早上爸爸领我打球,累了我就蹲在地上休息。咦,一只小蚂蚁吸引了我。蚂蚁的身体是黑色的,身子非常短,只有几毫米长,头部上长有一双触角,身上还有6条带毛的腿。它身旁还有一个肥家伙――一只大甲虫,甲虫的身高足足有蚂蚁的两倍。我觉得很有趣就仔细观察起来,开始我以为蚂蚁是用触角拖着甲虫,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用牙咬着甲虫往前推,小蚂蚁竟然能推动它,真是龙王出海――厉害啊。小蚂蚁一点一点爬呀爬,它周围有好多蚂蚁洞,可是哪个是它的家呢,它能把大甲虫搬到家吗?我更想看个究竟。小蚂蚁越爬越慢,似乎已经精疲力尽。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叹了口气,刚想拿个小棍帮帮它,忽然看见它拼命地挥动触角,这是干什么?我停住手,好奇地继续看着。不一会儿,只见它前方来了大队人马,就像是《南征北战》中的大部队一样,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我被这奇观给惊呆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蚂蚁又是如何找同伴过来的呢?噢,它刚才不停地挥动触角是不是在喊:“伙伴们呀,快来把肥肉搬回家呀!”
这些伙伴儿一涌而上,配合得真好,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níng)神,紧紧咬住甲虫,有的二蚁连手,用头顶着,有的干脆发起蛮劲,使出“绝世蚁拳”奋力用手推着。甲虫被拖起来了,一路前行。路上蚂蚁们的分工似乎很明确,始终有几只蚂蚁吃力地用手推着食物,后面的蚂蚁使劲地推着,它们好像还在互相鼓励:“加油,加油,再加油!”
走到了一个“宫殿”旁,它们把甲虫放了下来。用触角呼叫着伙伴儿,又有许多蚂蚁出来了,大家拉的拉,推的推,咬的咬,搬的搬,把甲虫往洞里拽。不一会儿,胖甲虫被大家齐心协力推到了洞里,我想它们现在一定在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吧!
我发现了一只蚂蚁的力量虽小,但几十只蚂蚁可以搬动比自己体重多几十倍的东西,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就是大力士。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庆市
龙北第二小学四(1)班学生
【专家处方】
大千世界,我们观察到许多的人、事、物、景,怎么来写呢?首先我们在生活中要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去仔细地观察甚至是亲密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写出形神兼备的作文。以陆顺的这篇《蚂蚁》为例,作者对其所描述的小动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有趣的语言更表现了孩子对描述对象的喜爱之情。
在实际的观察中,要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或者按事物的特点观察。陆顺在写蚂蚁搬胖甲虫的过程,先写一蚁搬虫,然后是众蚁搬虫,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如果仅仅是把看到的情形记录下来,那无非就是像流水账一样把蚂蚁的活动大致写了一下。这种观察是敷衍了事,只观不察,甚至走马观花地看一圈,根本没有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小作者在写蚂蚁时不是单纯写自己眼中看到,他把心里想的感受到的都倾注下来,“不一会儿,只见它前方来了大队人马,就像是《南征北战》中的大部队一样,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有的干脆发起蛮(mán)劲,使出‘绝世蚁拳’奋力用手推着”、“它们好像还在互相鼓励:加油,加油,再加油!”这些生动的描写要在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和体会,是作者的灵感和心智在生活中得到的启迪和迸发。
观察要有重点。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却缺乏重点性的观察,就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根本不能突出抓住事物的特点。作者写这篇作文时将重点放在了众蚁搬虫的环节上,将它们搬运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观察,生动地描写,“有的聚气凝神,紧紧咬住甲虫,有的二蚁连手,用头顶着”、“大家拉的拉,推的推,咬的咬,搬的搬,把甲虫往洞里拽”。这样才能突显蚂蚁团结互助的精神。
语言要有趣。作者在介绍一只蚂蚁搬虫时说:“真是龙王出海――厉害啊。”、众蚁出洞的样子“就像是《南征北战》中的大部队一样,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使出‘绝世蚁拳’”。这里,作者用了歇后语、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对蚂蚁的敬佩,写出了蚂蚁团结齐心合力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2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是真实。如: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
三、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观察类作文 指导 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列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之一。与2001版的实验稿相比,它明确提及了“观察”二字,进一步强调了观察之于写作的重要性。的确,留心观察周围世界,是获取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觅得写作灵感的必由途径。正如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所写“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往往不是“创作的源泉”——生活,而是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源泉”的那双慧眼。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了我们的眼睛。”习作中,学生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大多是生活中极常见的事物。不少学生误将“日常所见”等同于“细致观察”,自以为“经常见到”便等于“了如指掌”,无需“额外”花费时间去刻意观察。忙碌的学习已将儿童的大部分时间禁锢于书桌之前校园之内,他们所谓的观察,也往往只是匆匆一瞥,由于缺乏观察的敏感,他们往往只能察觉“轮廓”,而无法发现细节。以蚂蚁搬家为例,他们往往只关注到蚂蚁搬家是“成群结队”的,至于这“搬家”队伍如何庞大、每只蚂蚁是如何“搬家”的,往往未加留意,待到写作时,便将人类搬家的生活经验迁移至蚂蚁,于是天马行空、胡编乱造。
另外,观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眼看、耳听、鼻闻、口尝、手摸、心觉,都是观察的有效方式。但在大部分儿童的意识中,观察就是看,目不斜视仔细地看即是观察。这样的误识,窄化了观察的内涵,也必会导致观察结果的片面性。而缺乏观察技巧的儿童,即便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地看”,所见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们不清楚“看点”何在。同样以蚂蚁搬家为例,会观察的人,往往是多角度观察,他们会关注蚂蚁的数量,蚁群的外观、长度、动向;会关注蚂蚁个体在“搬家”过程中的表现;甚至还会挖掘蚁穴一探究竟。他们也许会进行持续的观察,将“蚂蚁搬家”看成一个事件,将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察”明,这样便获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绝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所得极为有限,在无话可写的情况下,也便只能急中生智,以丰富的联想建构出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他们并不明白,真实客观是观察类作文的灵魂所在,这类习作的言语表达需要真诚真切,过于夸张的与事实不符的想象,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笔者对提高观察类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并据此在班中开展了一次“给蚕宝宝写成长日记”的充满童趣的观察写作活动。
一、“小蚕客人天天见”——培养观察主动性
欲使学生具有观察主动性,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充分感受观察的趣味性和必要性。趣化观察对象和观察情境,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观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观察的主动性。蚕,憨态可掬,短暂的一生会经历由卵—虫—茧—蛾的四次巨变,其可爱多变的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笔者将数十条大小不一的蚕“请”进教室,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教室里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它们是天生的魔术师,每天去看望它们,会收获很多惊喜。”于是,看望(即无意观察)小蚕,便不知不觉成了孩子们每日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插曲。
二、“小小蚕儿大特写”——培养观察细致性
无意观察往往是比较笼统的,真正利于写作的应该是有意观察。要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细致性,就必须在观察活动中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如目测法、耳听法、抚触法、测量法等。需让学生明白,观察的侧重点可以是事物的外形(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等)、颜色、状态(静态、动态)、质地、结构、变化等。还需让学生明白观察的有序性:或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或仰望,或俯视;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在学生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后,再组织观察竞赛:将蚕分发到各组,进行零距离观察,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得最细致,观察中的发现最独特最有趣。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小蚕儿大特写”的观察陈述。
“我们组分到的蚕宝宝真不讲卫生,一来到我的课桌上就放下了一个长3毫米,宽1毫米的小‘地雷’——粪便。它的尾端有一个小小的大约长3毫米宽2毫米的小洞洞,它的‘地雷’就是从那里放出来的。如果用人类的身体名称来讲,就是。”如此准确传神、充满童趣的语言,便是在上述观察活动中诞生的。近在咫尺、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也赐予了学生丰富的表达灵感,使他们拥有了对事物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认知和感受,形成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三、“每日播报新发现”——培养观察敏感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让学生明白: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会始终处于“发现”的状态中。用“初次的眼光与心态”去观察,即使是早已熟悉的人和事物,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写作,就是要写出自己“不一样”的感觉,有自己的独立的“发现”。为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感性,我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增加了一个特殊环节——“每日播报新发现”,由学生上台描述自己发现的蚕的新变化,然后全班投票评选“每日慧眼奖”。
“吐丝时,蚕宝宝的下半身牢牢地趴在盒子上,头高高扬起,从嘴巴里吐出一根根晶莹的丝,把丝从盒子的这边拉到盒子的那边,渐渐地,盒子的一角出现了一张白色的丝网。”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使学生拥有最为热切的情绪和最为清晰的记忆,当他们的兴奋点处于最时,思想、情绪、语言便会合在一条直线之上,形成了一组合力,他们内心潜伏着的言说的欲求就自然迸发。于是,蚕儿吐丝、结茧、化蛾的种种变化,都被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并化以富有童趣的形象化语言,描摹得跃然纸上。
四、“成长日记我叙写”——培养观察持续性
持续的观察,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持续的观察,也能帮助学生获取更丰富更充实的写作素材。为培养学生观察的持续性,使学生不断巩固观察的基本方法及观察类作文的写作技巧,笔者在班级博客中专门开设了一个专题帖,在班上发起了“成长日记我叙写”的系列写作活动。学生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个人单独为领养的蚕宝宝撰写“成长日记”,上传至专题帖,与大家分享观察成果,并供大家阅读评点。令人欣喜的是,两位学生的蚕宝宝观察日记还发表在了报刊上。
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4
这一次要写的作文内容是:蚂蚁发现食物后是怎样向同伴传达信息,为了了解蚂蚁是怎样向同伴传达信息,我决定亲身去探究这个问题。
今天早上,蕴珠来我家玩,我就对她说:“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去观察蚂蚁发现食物后是怎样向同伴传达信息好吗?”她说:“好。”于是我们带上蛋糕下楼去寻找蚂蚁的足迹,来到草地边,我发现一只蚂蚁正在出来活动,我马上把一小块蛋糕放到它前面,那只蚂蚁很快发现在自己前面有一块美味的食物,它眼中闪着一种喜悦的目光,然后加快动作,爬行过去,但那块蛋糕对于它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它一个实在搬不动,只好用嘴巴咬一口蛋糕,然后把蛋糕抱在怀里,慢慢地往回走,在路上,它遇到了一个同伴,它们就用触角相互碰一碰,接着它们一起抬着怀里的蛋糕继续往回走。回到巢穴还不到几秒钟,就发现很多的蚂蚁纷纷爬出洞外,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那块蛋糕奔去,然后它们一起抬着比它们大几十倍的蛋糕浩浩荡荡地回家了。
后来,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蚂蚁的资料,才知道蚂蚁在回巢的途中会留下了食物的气味和排出的特殊气味。同伴会追随这种气味就能找到食物,通过这次观察,我深深体会到蚂蚁很团结、很友爱、很会懂得分享,这是我们现代小朋友所欠缺的。所以我们要向蚂蚁学习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
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5
【摘 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好的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只要做好生活的引路人,把课内与课外结合,把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写出生活中的无限精彩。
【关键词】生活;源泉;观察;感悟;体验
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东西可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写作是一个先由认识、再由认识到感知到表达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首先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的水平。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字,从根本上讲除了不断充实生活,没有更可靠的方法。”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好的作文离不开生活。
怎样把生活与学生作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进一步指导学生写作呢?我根据自己在作文指导中积累的经验,谈一下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材料的几条有效途径:
1. 留心观察生活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对周围事物不够留心,不注意观察,也很少去思考。因此,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内容可写,有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不真实,还有的学生写出的文章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春天,田野里热闹极了。野草绿遍了大地,小鸟飞向了树梢,八只脚的蚂蚁在和花儿打闹……”对此,我下了这样的评语:作文很有创意,但“八只脚的蚂蚁”你见过吗?
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写,写出令人满意的、真实的作文,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他们去了解自然,了解生活,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限题材的生活日记题目,如:你喜爱的一种植物,你爱吃的一样菜……从而指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让人欣喜。
有观察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感悟和创新。简单的例子,普遍的真理,只要我们在给学生创造接触周围事物,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水平,为学生备好可炊之“米”。
2. 用心感悟生活 学生就像一棵在风雨中成长的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将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饱尝酸、甜、苦、辣,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磨炼自己的意志,造就自己的个性。如果说观察增长了学生的认知,感悟生活则能内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学会把认知转化为情感。
为了让学生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体会生活、体会人间的真挚情感。一位同学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为奶奶端来热气腾腾的洗脚水,恭恭敬敬地为老人洗脚,当她忙完后去照顾自己的儿子睡觉时却找不到儿子,惊讶间却见儿子为她也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之后,他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以前我总是不懂幸福是什么,看了这则广告之后,我才知道:“幸福,我能看得见。我也有双手,我也有心肝,可怎么没看见我递出去的茶,也没看见我端回去的碗……原来,幸福是一种付出,幸福也是一种奉献。”
只有感悟,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只有感悟,学生才能写出有真实感人的文章。正确引导学生去体会人间真情,等于间接地给了学生作文的“作料”和“油盐”,学生的作文就不会那么枯燥,也能够写出感人的诗篇。
观察蚂蚁的作文范文6
听说蚂蚁摔不死,我不相信,哪有什么动物摔不死?我决定观察一下。
我先在家门口的花坛里捉了几只蚂蚁,然后把它从一个大约有三分米的小台子上扔下去,我想:蚂蚁一定摔死了。我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啊!蚂蚁没有死,有的还向我摇着触角,好像在说:“我生命力顽强着呢!”我觉得这个台子太低了,要换一个高一点的台子。我决定从三楼扔下去,心想:这次蚂蚁必死无疑了!为了不让我捉的蚂蚁和别的蚂蚁混在一起,我请姐姐帮忙看一下。我跑到家里,打开窗户把蚂蚁扔了下去。“张芸菡,快来看哪!”姐姐在楼底下喊,我飞奔到楼下,迫不及待地想看蚂蚁有没有死。姐姐用手指着几只蚂蚁说:“你看,他们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都没有摔死,生命力多顽强!”我听完不禁暗暗佩服蚂蚁顽强的生命力。
蚂蚁这真的不会摔死,他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
西工大附小学三年级:张芸菡
作文 zuowen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