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1
吴老师:
您好!
好久没见您,不知您的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您现在还在职工学校教作文吗?对了,我这次语文考了96.5分,成绩还算理想。
您虽然只教了我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但使我受益匪浅。您像一株高大的老芭蕉,我呢,就像一株嫩嫩的小芭蕉。您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我,给我营养,令我茁壮成长。而您却一天比一天苍老,额头上的皱纹一天比一天加深,像一道道深沟。在您的帮助下,我的作文一天比一天好。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我们学校建立了小记者站,我已经是《小学生时代》小记者的一员了,全样也只有59位学生是小记者,希望这个消息能使您高兴。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2
您好!
我们已经分别了几个月了,我真想念您!您还好吗?工资要回来了吗?还在昂立外语学校上班吗?不知为什么您因为总部的需要而突然离去,虽然您在临走的那天晚上给我打来了电话,但我还不相信这是事实,当认清了这的确是事实时,我惊呆了,捂着耳朵不听您亲切的话语,一霎那间,我害怕!害怕您突如其来的离别!
对不起,因为最近学习比较紧张,所以学生不能经常给您发短信。中秋节那天您一定赏过月吧,当我仰头看月时,不禁回忆往事,忆及您教诲我的那段时光,我感慨万千!您给我用打字机抄题、查资料的事在我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您还每天和我交流,愿意做我的心理辅导老师,您在我身上寄予了多少期望哪!等着,老师,学生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祝您
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你的学生武曌
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3
您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了,感谢您对我们精心培育!还记得有一次我上课做小动作,您批评了我,当时我满脸通红,心里很不是滋味,对您恨之入骨,可我静下心来想您是为了我好,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您为了我们的成绩常常在台灯下批考卷,感谢您为我们日夜操劳!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您悉心的指导,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浸透着您的关怀和爱护。每一次我要做小动作只要想起您的批评我就自觉的停了下来。在您的教育下,我们的许多陋习都改掉了。每次我们做错的题目您都仔细的讲,把难的题目化简让我们容易看懂!只要有同学还不会您就会反复的讲,直到每一个同学都会。
祝您身体健康!
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4
后来看《儿女英雄传》,安老爷说:“如今我们拿份纸笔墨砚来,大家作个笔谈——只不知姑奶奶可识字不识?”原来连不知道对手识不识字都敢“笔谈”,看来这笔谈也高级不到哪里。但是笔谈的功用我算是明白了,就是为了保密,怕隔墙有耳。一点斯文气息也无,成了敌特了。
但不管怎么说,在我投笔从戎(我老师说我是辍学当兵)之后,我跟父母还真正笔谈过几回。我第一封信的抬头写的是“爸、妈”,结果收到我爸的回信,抬头居然写的是“××我儿”,而且通篇能用古典白话的绝不用现代白话。我父亲是个农村小镇的手工艺人,只读到小学四年级。这让我十分惭愧,立即去寻找战友的《书信大全》,才知道给父母写信的文言文抬头应该是“父母亲大人”。当然,这都是形式主义,新兵时期写家信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写信是件伤感的事。只有写信的时候,部队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才会同时涌上心头,才会把艰苦的军队生活和贫穷的家庭生活进行详细的对比,然后得出自己虽然很豪迈其实很委屈的结论。所以,后来就不怎么给父母亲大人写信了。
不过,我坚持写信还是坚持得很好的,一直坚持到手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当然,这种坚持很难。因为我喜欢在信里谈点人生什么的。我的一位同学在我们后来见面的时候,几近哀求地跟我说:别写信了好么?你还相信名人名言么?十几年前我为同学这句话不好意思了很久。手机出现以后,我一度觉得短信颇有笔谈的意思,但我实在不喜欢在手机键盘上按呀按的。我的一个朋友一天能发300多条短信。我们都担心他的指肚也要磨出茧来。我们一帮人最爱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大点事呀,还要戳巴到卫星上。
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5
出生在西安,上过两所大学,却没有做过一份正式的工作:没学过画画,却成了小有名气的女画家。脸皮厚过古城墙――无论在大街上还是网络上,与人交流张嘴必谈性,即使接受电视台专题采访,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异性的垂涎与向往。
本来,摄影是她的长项,但摄影却无法随时随地表达她对性或的主观感受,她便混入艺术界,以“80后”无所畏惧的行为,让许多中年成功男士欣赏她。她摇身一变,通过某大人物的关系跑到德国卡塞尔,虚构出许多让人悲泪四溅的童话故事,开始了她混入艺术界的漂泊,而她人生中最精彩的,便是她和癌症男友的爱情……
考大学只为了离暗恋近一些
从小,吴亚卓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多动、叛逆、好奇心强。而除了性格张扬一点,吴亚卓几乎没有任何“特长”,不会画画,不学弹钢琴,更不喜欢跳舞。她小小的脑袋里总认为,踮起脚尖学跳舞的同龄女孩子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她最喜欢的节目,是跟男孩子一起玩玻璃球、掏鸟窝。
她总是心血来潮地迷恋上一种事物,比如小学五年级时她突然喜欢上了画画。每天用妈妈带回家的复写纸画圣斗士。但那时她的“作品”并不受欢迎,尤其不受妈妈的欢迎,因为复写纸把餐桌布和床单印得到处是蓝蓝的墨迹。更令妈妈生气的是,这个调皮的女儿画出来的圣斗士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一直到上了初中,学校里开展创意比赛,吴亚卓做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机器人,意外地捧了一个创意优秀奖回家。
作为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希望她能够多看书,但买回来的书全部被她借给邻居看。她有一个谬论:凡是写出来的书,都是为了误导竞争者的。
就这样“溜达”到了初中毕业,因为喜欢上了画画,她就想去上艺术职高,为此,父母专门托人把她送到北京读中学。然而,中学快毕业时,她却报考了西安的中专,目的是离暗恋的男生近一点。
她暗恋的这个男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子。其实两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她去北京读中学时,他在西安学开车,准备当出租车司机。
对于吴亚卓返回西安的决定,父母很无奈。结果,吴亚卓被陕西第一工业学院录取了,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她超级不喜欢的。第一天上课,她就打瞌睡,脑袋把桌子敲得砰砰响。
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离暗恋的人近一点付出了多少代价。这么喜欢,却没能接近他。她总觉得有希望,经常到他家附近转悠,企图遇到他后打声俗不可耐的招呼:“吃了没?”
她给喜欢的男生写情书
头两年的大学课,她几乎是在打瞌睡的梦里度过的。考试时,科目全不及格,高等数学只考了6分。她被留级,留级这一年上课不睡觉了,每门课都在80分以上。可她又觉得无聊,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她写了退学申请,模仿家长的笔迹签了字,然后交给校长就出了校门。
父母知道后,差点把她赶出家门。不甘心的父亲建议她继续上学,她则坚持要学就学自己喜欢的,每天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转悠。很偶然,她赶上一所民办大学招生,交了钱就能上的那种学校。她看中了广告学专业,心想,就是这个了。
重复着第一次上学的经历,她仍然翘课,只不过不再睡觉,而是经常跑到琴行。琴行门口有乐队演出,乐队中场休息的时候可以让观众参与,她每次都欢天喜地跑上去唱,《灰姑娘》、《花房姑娘》,从不管下面的人听不听。
在学校里晃荡了没多久,各种各样的男生令她眼花缭乱。她开始对暗恋的那个出租车司机产生厌倦感,转而喜欢上了学校里一个弹吉他搞摇滚的男生。
那个男生是甘肃人,放暑假便会回家。吴亚卓提前打听好他回家的日期,在他回去的前四天发出第一封信,好让他一回家就能收到她的信。然后,她每天写一封信,从不间断。他在家待了一个月,她写了33封信。每一封信里都写着一些哲学思想味道的语句。
开学后,她趁着风高月黑的时候偷采白玉兰,清晨时把花插在啤酒瓶里放在摇滚男的床头,让花香唤醒他的梦。整整一年的时间,摇滚男终于被她的执著打动,两个人很快陷入蜜一样的恋爱中。
恋爱了5年,她毕业后去了北京,然后摇滚男喜欢上一个网友,去了上海。她也去了上海,但不是找摇滚男,而是认识了一个摄影师。自此便开始了动荡的生活。
色女郎的嚎叫
吴亚卓说:“命运就像一条未知的路,它牵引你走向哪儿,你就会在途中遇到指引的人,过路的人,相伴而行的人。”
在摄影师的工作室,她做些修图和网站维护的事,每天工作的时间很短。因为轻松,她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都会喝着可乐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晃荡,塞着耳机,顶着阳光,闲散地走来走去。摄影师每天去上班,她就待在家里玩,有时也会接一些广告设计的活儿。但没过多久,她又开始厌恶这样的生活,甚至有些疲倦。
她离开摄影师的工作室,做起人体模特,每天站在陌生的地方自己的青春。后来,那些画被挂在上海的画廊,参加了瑞士的展出。因为这份工作,她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家,看他们画画,她发现自己的艺术细胞正大规模地蔓延开来。
吴亚卓想到了北京,那才是艺术生长的地方。
到北京后,吴亚卓在一个论坛上得知有一个插画班,授课的老师王东晟是曾经和韩美林一起参加福娃设计的5位设计师之一。 吴亚卓想报名,但插画班的学费让她望而止步。她直接去找王东晟,坦诚地说:“老师,我没钱交学费,但我很有才华,你可以看看我的摄影作品和涂鸦设计,如果你觉得行,请免学费收我为学生吧。”
第二天,她就成了王东晟的旁听生。
在插画班学了一年,因为经济拮据,她只好又开始找工作。那段时间,她一边上班一边学画画,但只要是妨碍画画的工作,她就换,不停地换,最多的时候,她一个月换了6份工作。
吴亚卓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画画,揣着500元去美术馆的绘画用品店买颜料和油画板。那时候,她没有能力买绷好画布做完底料的油画框,只能在不超过A4纸张的油画板上画油画。创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自信和激情,有时一个月可以创作出十几幅画。短短半年时间,她涂鸦出60多幅作品。
卖出去的第一张画是《记忆中的海风》,那幅10厘米大小的油画,创造了中国当代油画最小尺寸的最高价格,人民币2000元,是在雅昌网被卖掉的。正是这幅画,奇迹般改变了吴亚卓的命运。
北京电视台八频道《情感部落格》节目,连续两次累计70分钟的专题节目,报道了她的故事;11月,举办了她创作以来第一次正规的画展,这场名为《色女郎的嚎叫》的画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随后,她以未来的300幅作品换来了一间艺术创作工作室;她新创作的15幅作品,被北京奥运村附近一家咖啡馆全部收藏……
从带着A4纸到处画画,到随意一张画卖上千元,吴亚卓终于停止了飘荡的生活,在北京安顿下来。
陪着癌症的爱情一起走下去
此时,她遇到了生命中的最爱。
有一天,她收到神秘买画人的邀请,参加索家村北京国际艺术营展览。她带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画,大大咧咧地去了。
买画的人是布里亚特――艺术圈颇有名气的收藏家、评论家、作家。这或许就是俗称的“缘分”,但在现实中来得那么直接。第二天,吴亚卓就成了布里亚特房子里的女主人。她开始等待一个男人回家的脚步声,还有倾听熄灯后身边另一个人的呼吸。
谁都以为这个跳来跳去的女孩只是把这段感情当跳板,因为她突然之间就有了名气,还有参加不完的活动、画不完的画、见不完的人、过不完的夜生活。
吴亚卓和这个足足大她20岁的男人也经历着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像生活中的恋人又像亲人那样相处,直到布里亚特突然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
所有的人都劝她离开,包括布里亚特,这个男人一直在告诉她:“你去找年轻的生活,你去找健康的、完整的生活。”
“妈妈因癌症去世的时候,我才22岁。现在,同一种结果又等待着我,但这些都无法改变我的心意,我要和你在一起。别说我不幸也别说佩服我,这个世界上任何财富与物质都让我感到索然无味,因为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只有你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要是寿命能分享,我愿意分你一半。”这些话经吴亚卓说出,两个人更珍惜爱的意义,“分手”二字再没有被提起过。
整整一年的时间,吴亚卓放弃画画,随他离开北京,去大连的海边接受自然疗法。因为有妈妈患癌症的例子,吴亚卓和布里亚特都拒绝化疗。他们一起开始翻遍各种书,寻求治疗的方法,尝试过断食疗法、排毒法,最终选择了自然疗法――事实上,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次赌博。
吴亚卓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在大连海边的房子里,她陪着布里亚特早睡早起,散步,买菜,聊天,做饭,互相赞美对方的手艺,说一些云淡风轻的情话。她陪他一起吃素。听说晒太阳可以杀菌,她陪他去海边晒太阳。她从一个皮肤白皙的女孩子,晒成了像从非洲回来的大妈。她还变成了一个资深的健康专家,劝周围的朋友少吃油炸食品,多晒太阳,注重养生。“养生,不是养老,自生下来就要养生,不养生就活不到老,也更谈不上养老。”她每时每刻宣扬着健康知识。
他病中的每一个日子里,都有她的奔波,都有他们的欢乐。
他们回到北京,搬到了市郊的一个小乡村,租了一座两亩地大的院子,养了狗和猫,院子里种满了新鲜的蔬菜。天气好的时候,两个人就窝在屋檐下晒太阳。
一年过去,布里亚特的身体看起来似乎比以前更好。
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范文6
2000年3月27日,对于时年28岁的阙祖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黑色日子。这天午后1时许,他家所在的浙江丽水市背头坑山突然起了山火。听闻火讯,正准备吃午饭的阙祖发丢下饭碗,拿起柴刀就向火海冲去。他挥舞柴刀在热浪灼人的火海里拼命砍隔离带,以阻断火势蔓延。不料一阵大风刮来,阙祖发瞬间被数米高的大火吞没了……
获救后的阙祖发被村民立即送往医院。经过医生诊断,阙祖发全身皮肤烧伤面积达70%,属特重度烧伤。他的脸部被烧焦,双眼因眼睑严重烧坏而无法闭合,手指扭曲变形,脚关节损坏,基本丧失了正常的劳动能力。
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出院后的阙祖发由于面部、双手等严重变形,英俊帅气的他成了别人眼中的“怪物”, 就连最亲的家人看到他的模样也心里发毛。那段时间,阙祖发的心情跌落到黑暗的深渊,极度苦闷,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乱砸东西,谁也不理。焦急的父母只好强行撬开门,跪在地上哭着求他,他才勉强吃一点。一把火,烧毁了他青春的面容,也烧没了他那颗年轻脆弱的心。
就在阙祖发对未来几近绝望时,一封来自浙江嘉兴的书信让他冥冥中看到了一线生命的亮光,也点燃了他的希望。信中这样写道:“阙大哥,你好!我是一名正在大学读书的女生。昨晚看到了电视台对你英勇事迹的报道,我异常感动,随信寄去20元钱,我知道对你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但希望你知道在远方还有人为你祝福、关心支持你。请相信我,我今后每个月会给你寄去20元钱。祝你早日康复,合家欢乐,心想事成!”
写信的女孩名叫张倩,嘉兴人,时年19岁,是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几天前,当时放寒假在家的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救火英雄阙祖发的事迹和他的艰难处境,感动之余,于是萌发了写信问候和鼓励英雄的想法。
从死亡线上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的阙祖发收到过来自各地的关心和慰问,然而就是这封带着浓浓校园气息的短短128字以及信中的承诺,让他好奇,更让他感动。反复捧读来信,阙祖发感到一股浸润心田的暖流涌遍全身。考虑再三,他决定给张倩回信。然而,阙祖发的一双手已烧得变形,且十指粘连,根本无法握笔。无奈之下,他只好鼓起勇气请人。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和家人的深深谢意,告知了自己目前生不如死的困境,并小心翼翼地提出一个请求:“如果有时间,能否给我多写几封信?”
收到阙祖发的回信,张倩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他对生活充满了悲观甚至绝望,于是她马上提笔写信,并再次随信寄去20元钱。
不久后,阙祖发盼来了张倩的第二封信。信中,除了鼓励和问候的话语,还有这样一段话:“虽然现在我是个依靠父母的学生,但今后当我走上社会,我会尽我所能坚持不懈地帮助你,只要你需要我一天,我就会支持你一天,相信我,这是我的承诺。”看完信,阙祖发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温暖和幸福,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的期盼。
这以后,张倩每个月至少会给阙祖发写一封信。而张倩的来信,则成了阙祖发最大的期盼和精神寄托,也让他度过了最艰难最无助的岁月。
渐渐地,阙祖发觉得总是请人,终究不是办法,也无法最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于是,他下决心训练自己残缺的两根右手手指。一开始,他根本夹不住笔,于是用橡皮筋把笔绑在手指上,这样终于能歪歪扭扭地写上几个字。坚持训练了3个月,阙祖发花上一天时间,终于能写上几百字了。
张倩从阙祖发的来信中看到字迹的变化,虽然歪歪斜斜,有些字还得连蒙带猜才能认出,但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心态的变化和手指功能的进步。欣喜之余,张倩趁热打铁,在信中和他谈理想、聊学习、谈烦恼、说打算,还大方地把自己的照片寄了过去。
寒来暑往,随着交往的日渐加深,阙祖发的脑海里时常冒出一个近乎奢求的想法:什么时候,能亲眼见张倩一眼,看看现实中的她是否跟照片上的她一样清纯漂亮呢?
两次探望,只为让他更有尊严地活着
2002年寒假,张倩一直惦记着阙祖发:春节快到了,阙大哥生活得怎么样?张倩决定去树梢村走一趟,亲眼看看阙祖发。
张倩坐了1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风尘仆仆地站在了树梢村的村口。听说大城市的女大学生来看望阙祖发,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全村男女老少呼啦啦站了一大片,夹道欢迎张倩。阙祖发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第一眼见到张倩,几乎惊呆了:心地善良、身材高挑的张倩,比照片上的还要清纯漂亮,妩媚动人!阙祖发激动得手足无措,只觉得恍如梦境一般。
一踏进阙家,只见房屋破旧,家徒四壁。眼前这一幕,让张倩非常难过,几欲落泪。为掩饰自己,张倩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捎带的两件礼物:一台CD机和一件羊毛衫。CD机是她父亲买的,让阙祖发烦闷时多听听音乐,以调整心情,生活得更快乐;羊毛衫则是她母亲买的,天气寒冷时让阙祖发穿得更暖和一些,以免受冻。
晚饭时分,为款待张倩这位远方贵客,阙家准备宰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张倩见状,赶紧加以阻止,动情地说:“眼下阙大哥正需要鸡蛋补充营养,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快放了这只母!”最后,阙家只好以自家炸的油豆腐招待她,但张倩却吃得津津有味,并大赞好吃。晚上,阙家把最好的房间腾出来,让给张倩睡。说是最好,其实因为年久失修,乏人照料,这间房也显得有些凌乱破旧,但张倩丝毫没有嫌弃,相反却歉意地说给他们添麻烦了。
其实,张倩此行来到树梢村,并不仅仅是为了看望阙祖发,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和观察,最真实地了解他目前的困境,然后尽可能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开学不久,张倩开始尝试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帮助阙祖发,于是她说服4位室友并共同发起组建起有400多位会员的学校最大社团――蓝调书友会,通过卖书挣一点钱。与此同时,张倩和室友还在校园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老师和同学得知她们为了帮助救火英雄,很多人一次性购买好几本书,有些人不要找零就走了……通过这些活动,张倩为阙祖发共筹集到了近2000元钱。
时间一长,张倩渐渐地意识到仅靠个人的力量远远解决不了阙大哥面临的困境。于是,她先后两次给当地的《都市快报》写信,试图通过媒体寻求更大范围的爱心帮助。
很快,《都市快报》配上编者按,刊发了长篇报道《一个女大学生的两封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读者慷慨解囊,你50元他100元地赶去报社捐款,还有读者写信给阙祖发,给予他鼓励和安慰,希望他走出阴霾,坚强地活下去。一位不愿留名的企业老总得知阙祖发全身皮肤烧伤,没有毛孔,没有汗腺,无法排汗,受不了夏天的炎炎酷热,专程送来3000元钱,委托张倩给阙祖发买一台空调……
七月酷暑,张倩带着凝聚着爱心的两万多元捐款,第二次来到树梢村。一见到张倩,阙祖发就喜不自禁地说,他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大量书信,一些好心人还直接寄来了汇款。得知这些,张倩欣慰地笑了。饭桌上,张倩再次吃到了美味的油豆腐。原来,阙家得知她要来,头天晚上特地给她炸了一大脸盆油豆腐……
翌日,张倩一早去了趟丽水市,特意为阙祖发买回来一台空调。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从空调里吹出的丝丝凉风,阙祖发一家人感动得哭了!
此后,书信继续成为两人沟通的纽带。天气冷了,张倩会在信中及时提醒阙祖发,要他注意保暖,千万不要冻着了;自己考了好成绩或在竞赛中得了奖,张倩也会及时告诉阙祖发,让他一起分享;阙祖发也会每次在信中诉说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天,一位室友告诉张倩,延安路上有一个烧伤致残的乞丐,很像阙祖发。张倩心里一“格登”,近两个月没接到阙大哥的来信了,难道他流落到杭州了?张倩拉上这位室友就往外跑。赶到那里一看,结果发现那人不是阙祖发。张倩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不过这件事提醒了张倩,她觉得阙大哥还年轻,以后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仅靠自己写信和寄点钱给他远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鼓励他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做一个不被命运打倒的生活强者。从此,张倩给阙祖发的信里,开始对他提要求,要他先学会使用筷子,学会夹着笔写信,生活自理后再学会养猪、学会种田,或者学一门适合自己的手艺……
这以后,阙祖发按照张倩的要求,开始训练自己。半年后,阙祖发终于能生活自理了,也渐渐走出阴霾,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在信里,他自豪地向张倩“汇报”说,自己扭曲残缺的手会干活了,不但学会了使用筷子、夹着笔写信,还学会了烧饭、洗衣服,再过一段时间,等身体锻炼得更好一些,他想找份工作,让生活更有意义、更加充实!
阙祖发的自立自强让张倩倍感欣慰,高兴之余,于是她提笔给松阳县残联写了一封信,请求残联给阙祖发介绍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让英难流血之后不再流泪……
阙祖发在残联的帮助下,终于在武义工业园达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一开始,由于担心自己的容貌丑陋会吓着别人,阙祖发很自卑,很少与人交流,只顾埋头干活。渐渐地,他与工友打成一片,成为了工友们眼中“勤快、热心、踏实、乐观的大哥”。
当时,阙祖发每个月的工资约为1200元,除去200元的房租、近300元的药品以及日常开销,他将余下的700元钱全部寄回给了父亲。与此同时,阙祖发主动谢绝了张倩每个月的经济资助。
阙祖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在张倩看来,甚至比自己获了奖还要倍受鼓舞。
十年坚守,有一种爱能温暖一辈子
大学毕业后,张倩进入一家从事外贸的以色列公司工作。当时,初出校门的她要独自应对客户,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单、跟单、协调进度和出货。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工作压力大,她一度非常害怕接电话,晚上经常焦虑到失眠。
那时,在武义工作的阙祖发自然成了张倩最好的倾诉对象。从同事关系、到应对客户,阙祖发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张倩茅塞顿开,立即明白了该怎么做。阙祖发的鼓励,给了张倩巨大的安慰和动力。
不久,张倩赴英国留学。浓浓的乡愁和文化生活上的差异,让初到异国他乡的张倩倍感孤独和不适,于是张倩就时不时给阙祖发写信或打去越洋电话,向他倾诉心中的苦闷。每一次,阙祖发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地鼓励和安慰她,让她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渐渐地,张倩终于融入当地生活,不再把生活中碰到的一点小委屈小挫折当成困难,而是当做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垫脚石。
张倩学成回国后,28岁的她即将开始自己新的人生,她要结婚了。新婚前夕,她写信给阙祖发,告诉了自己的婚讯。
得知张倩即将当新娘,阙祖发突然有些莫名的失落,他担心她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之间长达9年的书信往来也许要划上句号了,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情,给张倩写去回信,对她的新婚燕尔表示祝贺,并寄去800元贺礼。
几天后,汇款被退了回来,原因是“查无此人”。阙祖发突然明白了,原来是张倩考虑到他困难,故意退了礼金。那一瞬间,阙祖发感动得眼泪哗啦啦淌了一脸。巧的是,那天刚好是张倩的新婚之日,于是阙祖发马上打去电话,送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婚后,张倩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更加忙碌了,但她和阙祖发的书信、电话往来从不曾间断。半年后,张倩第三次来到树梢村。这一次,她给阙祖发带来了很多补品和营养品。
2012年春节前夕,张倩带着丈夫胡边,第四次前往树梢村。此时,张倩已为人母,还当上了高管,成了杭州一家上市公司总经理的秘书。当张倩夫妻俩来到村口,看到前来接他们的阙大哥戴着墨镜,骑着电动车飞奔而来,一脸的阳光帅气,夫妻俩相视一笑,心里终于踏实了。张倩向阙大哥介绍着丈夫,一行人说说笑笑走进了家门。当张倩提出想吃第一次吃的香喷喷的油豆腐时,顿时把满屋子的人逗笑了……
听说当年的女大学生带着丈夫一起来看望阙祖发,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啧啧称奇,夸赞张倩难得这么有情有义,于是一拨又一拨前来看热闹。
这次探望阙祖发后,细心的张倩梳理出阙大哥目前最需要帮助解决的四大问题――整容、老父赡养、房子翻新和终身大事。四个问题中,张倩觉得最急迫的就是整容。而帮助阙大哥找一个终身伴侣,成个家,她才会真正了却心愿。
这年3月,经过多方奔走,张倩为阙祖发联系了一家愿意给他提供免费治疗的爱心医院――衢化医院。经过详细检查,阕祖发的身体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双眼眼睑不能闭合。为此,他一共需要进行五次手术。
阙祖发顺利进行了双眼眼睑闭合手术。之后的两个月,他又陆续进行了四次手术。其间,张倩因为工作繁忙,虽然只前来看望了一次,但她一如既往地写来了两封信,还每天打来电话,询问阙祖发的病情,叮嘱他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经过两个月的全面治疗,阙祖发痊愈出院。张倩特意从杭州赶来,接阙大哥回家。一见面,张倩就惊喜不已:阙大哥的双眼已能正常闭合,嘴巴张得更大了,双手恢复了大部分功能,下肢的溃烂疮面已经修复。阙祖发兴奋地说:“等了12年,终于可以闭上眼睛睡个安稳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