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改变自己的作文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1

文中主要叙述:水手鲁滨孙遭遇海难流落在荒岛上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在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经历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回到了英国的历程。

读后,我很受启发:鲁滨孙那种不向命运屈服,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此可见,鲁滨孙虽身陷绝境,却并没有感到悲观、沮丧,而是想方设法利用周遭的工具,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当然,鲁滨孙只有乐观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掌握一些基本的求生技能。譬如:如何防御野兽的袭击;如何盖房、生火;如何找寻水源等……只有这样,鲁滨孙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存活27年。

常听人说:“命运是上天冥冥中注定的。”但是,从鲁滨孙的故事中,再一次向我们印证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鲁滨孙的壮举使我深深地明白到一个道理:身陷困境中,我们要保持冷静,凭借自己的技能,将压力变为动力,争取把不利的形势变为有利的形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适者生存”了。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多学习生存常识与掌握求生本领,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在军训的攀爬课上,我总会半途而“歇”,因为我缺乏锻炼,意志也较薄弱,每当爬到一半时,就不再坚持了。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2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七中学 初二 魏溶歧

手捧一杯香茗,书香如茶香缭绕,皎洁的月光下,与书共舞,倾听书的音律,不知不觉,书籍改变了我的生活。

仰望深邃的月空,思接从前。

儿时的我,不太爱看书,父母给我买的书,很少拿出来看,即使是看,也是草草翻阅几页,重新放进书柜。

直到上了小学,不得不接触课本。这时,我才发现书中的世界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从此,我和书籍成为了朋友。

上了初中,我读的书更多。品读《三国演义》,我了解了孔明的智慧,赤壁之战烧得曹军七零八落;品读《水浒》,我知道了梁山好汉的兄弟情谊,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品读《西游记》,我看到唐僧一行四人历尽苦难,最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品读《红楼梦》,我看到大观园曲径通幽,更被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所感动。

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懂得人应该珍惜所拥有的。在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中,我明白身处逆境更要坚强,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倾听书的声音,我听到了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我听到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纵情;我听到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我听到了杜甫的济世呐喊、文天祥的铁骨铮铮、岑参的边塞放歌、李清照的落寞吟哦。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有效评改方式;尊重和鼓励;积累;合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在小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加强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自己修改和相互合作修改中互相学习,促进了解和合作。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能保护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老师评改体现尊重和鼓励

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中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把居高临下的批改变为师生的情感交流。我从以下方面转变老师评改作文的方式:

1.多商量

在习作批语中,多运用启发式和商议探讨的语气,让学生理解作文修改的目的并接受老师的修改意见,一个学生的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他把球传给我,大声地对我说:“快投。”对于“说”的使用,老师写下这样的评语:“大声地说”改成“嚷”是不是更恰当?结合当时的情境补充他会怎样地嚷,这样写清楚你看是不是更生动、准确?这样的评语,改变传统的命令式语气,既提出修改意见,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讲差别

习作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写作能力各不相同。老师批阅习作要做到因人而异。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应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鼓励”的原则,善于挖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注意挖掘他们的习作潜能,着重对结构、立意、技巧等方面进行评改。

3.多反馈

修改作文像人治病一样,只有把病因查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每次习作发下去以后,我就组织学生认真地把老师的评语和修改的地方读上几遍,领悟老师修改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想法修改作文。如果学生觉得老师改得不好,也可以!

老师通过评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把批改变为交流,让习作批改沐浴人文的灿烂阳光。

二、学生自我修改侧重积累

学生的作文写好以后,接下来的评改不单单是老师的事。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教给他们修改自己文章的方法。

1.朗读法

作文写好以后,安排时间让他们朗读自己的作文,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学生用朗读法就能很快地发现作文中的问题。

2.自我积累法

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积累词汇心理需求,积累才会有效果。我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作文的时候,边朗读边用红笔标出自己的作文中用得精彩的词语和句段。此举既积累了好词好句又强化了学生运用好词好句的意识。

3.积累加分法

学生根据自己作文中精彩句段的多寡给自己打“积累分”。老师在作文前告诉学生:一个好词加1分,一个好句加2分,这些分数加到本次作文总分中,所以基本上只要态度认真,作文的分数基本上是超过100分的。因为积累分没有上限,学生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积累分,在写作前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下来好词好句,努力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小组评改体现合作与提高

小组合作评改是以6人小组为组织单位的一种群体合作评改,它是组内的同学为了完成本次作文的评改任务,有明确分工的小组合作评改模式。小组互改作文的步骤如下:

1.组内互相交换作文

在作文评改小组的组成中,可以用“2+2+2”的方式组成,即2人作文水平弱,2人作文水平中等,2人作文水平强的方式组成评改小组。“强改强”“弱改弱”“中等改中等”,这样让写作能力差不多的组员互改作文,更利于学生交流和竞争。也可让作文水平有较大差异的组员互改作文,如“强改中等”“中等改弱”“弱改强”,这种评改方式更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组员认真批改他人的作文

6人小组围坐在一起,围绕作文目标共同讨论,轮流发表意见。老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批改:标点是否正确、句子是不是通顺、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病句、是不是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批改时不管是谁的作文,至少要找出三处优点。

3.和批改对象交流,彼此交换修改意见

这样做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期望通过彼此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擦亮火花,给予同学写作启发。

4.组内交流讨论

在小组评改的基础上,小组归纳梳理出批改作文的心得和写作心得,在班级中展示。这些收获和进步,都是全组成员思维碰撞的结晶,与老师的评改相比较,印象更加深刻,效果明显。

总之,老师要改进作文评改方式,保护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在有效的作文评改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功喜悦,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06-01.

[2]王德坤.高中生作文自主批改指导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

[3]许艳红.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西南大学,2011.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4

关键字:体验;生活;临摹;作文

现在的学生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无话可说,或者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凡,根本不值得一提。作文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都头痛的问题。在农村中学,这种状况尤为严重。作文不仅是进行社交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和表达方式,还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深知“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还要从学生的农村生活说起。

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思维单纯,生活阅历浅,观察生活不够仔细,体悟生活欠深刻;学生阅读太少,见不到书中的大千世界。所以学生会出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想的思考困难、不知道从哪个字开始写的动笔困难,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还常遇到不会写的字、词,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想要的意思,这就出现了作文中词不达意和写跑题的现象。总体说来,学生写作文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想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决不可贪图省事,教师要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下一番工夫。

改变写作困难的现状,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是作文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观察体验生活是作文的前提,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类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写作的素材,比如,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家人、写朋友的生活表现等,让学生摆脱写作低迷的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提高眼力,把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进行分类整理,把自己觉得能“悟”出点东西的材料记录下来,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过程。只有养成天天练笔的习惯,平时就把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通过写积淀下来,把“作文平时化,考场生活化”,学生才不会畏惧生活,完成了“会写”的第一个层次,那么“写好”就能提上日程了。

改变写作困难的现状也可先临摹作文,这可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临摹作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最初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临摹不是机械地模仿,更不是照抄原文的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先找出《水浒传》中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临摹,使学生掌握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的联系。另外,教师在教学生临摹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临摹作文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5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中高年级的“必修课”。习作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语文知识的素养积累,学生作文写得好与坏可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细心辅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会写作文、能写出好作文。

习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写作的。一个人良好的写作基础就是在小学的学习阶段三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中可以知道:要求改变了提法,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这就要求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淡化了文体的要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好作文最关键的也是最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即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爱好。如果不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也就无从谈起了。那么,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第一,要让学生感觉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件烦恼的事。而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首先就要改变过去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机动灵活的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所提到的,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去写作,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慢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二,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过去的作文教学实在是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多少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例如:我在教学《神笔马良》一课之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如果你有了神笔会做什么,不给学生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只作简单的引导。此次习作给了我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大胆、奇特,充满了人情味,让人感动。

第三,可以结合阅读名著,进行作文训练。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名著,积累写作经验。我教的班级,结合阅读《三国演义》进行了人物描写的专项训练,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写法去写你熟悉的人,效果非常好。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作文命题;切合心理;贴近生活;结合课文;高度概括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22-02

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相反,不合适的或随意性的作文命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惧怕作文、应付作文甚至反感作文的心理,最终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读多练固然重要,但语文教师恰当的命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作文命题对学生作文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能让学生看到题目就有话可写,进而写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的佳作。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命题上有所突破呢?在此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命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

叶圣陶先生曾讲过:“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目”“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做自己要做的题目》)。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但不同的年龄阶段,仍呈现出丰富的个性。有些学生还喜欢向老师家长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们所写的文章,常常无话不谈,情真意切;大多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也日渐成熟,但是思想上却开始慢慢自我封闭,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的话也不愿意向别人倾诉,作文中编造、虚构情节事件现象较多。因此,在作文命题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这样才有可能拟出切合学习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题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阶梯。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奋点”。命题要尽量合理、巧妙、新颖、奇特,要具有触发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产生写文章的情感冲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讲究命题艺术,不能刻板,不能让学生按照教条死板写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情感,把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表情,一个启示,适时地作为命题的依据。

二、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步伐

要想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教师必须拟出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题目,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90后的学生思维更活跃,在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方面更为丰富,易接受新生事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仅停留在以前吃好、穿好这个层面上。他们更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更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家长目光远大,他们注重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生活,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孩子情商的提升。教师此时可抓住契机,与家长密切合作,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挤出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谈论热点问题,教师要趁热打铁,拟出和国家大事、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看法写成文章。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助于学生思想的表达。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生活,用心灵去与自然、社会“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的意识及能力。这些命题立意积极向上,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易于学生作文时展开联想,抒写真情实感;避免学生凭空捏造,写大话、空话。

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新鲜感、时代感,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都能从题目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并在作文中不断增强自我参与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感受和结果。

三、命题要结合课文知识,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探索创新

让作文命题和课文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挖掘作文材料和学习技巧,创设情境,进行多角度、多形式、多文体的命题,使读写结合,巩固学习效果,走出课本,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课文命题,可以让学生要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吃透课文,深入体会课文的特点,掌握课文的表达方式、文体结构、修辞运用等方面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驾驭文章的能力。结合课文命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改变课文的文体,或对原文内容拓展命题。改变课文的文体就是改变课文的体裁。原来是小说的,可以写成说明文、通讯等;原来是说明文的,可以写成议论文等。比如学习了茅盾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后,可以改写成说明文,命题为《白杨树》。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就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学习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对玛蒂尔德人物的评述,可给学生提供以下参考题目:《我看玛蒂尔德》、《我脑中的玛蒂尔德,真美(不美)》。通过改变文体或拓展原文的作文命题形式学生既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辨能力。

2、模仿文本题目进行命题教学。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捷径。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来创设命题。在原有课文的情节下,可以让学生续写、改写、扩写,并且还可以根据课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命题写作文。

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命题作文,是一种多效的训练形式,情景作文写得是否成功,取决于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口味,能否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乐意去写喜欢去写。

四、命题要高度概括,文采飞扬,内涵丰富

好的作文题目必须高度概括,文采飞扬,内涵丰富,新颖灵动。

1、巧用修辞命题 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让文题生动形象,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

2、妙用诗句拟题 引用、活用诗句拟题,也能使人有一种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