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十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孔子论语十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孔子论语十则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1

作品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说”“乐”“君子”从学习到做人,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不知不觉间让你明白学问与人品的重要性。你有足够的“学”,才会有朋从远道赶来与你切磋琢磨。既然切磋,就难免有见解各异,乃至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是排斥异见,唯我独尊,还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抑或让时间去评判?在这个天平上,孔子做出了很好的选择:他要我们当一个“君子”。

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其做到在不被理解时多一份宽容,不发怒即可。“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智者的选择。可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早在孔子那里就已经实现。他是思想开放的先驱。

这个智者的阐述之所以让人容易接受,除了其逻辑严密、无可辩驳之外,还取决于他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即其教导人时的蔼然之态。他没有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说:“学而时习之,宜说。有朋自远方来,宜乐。人不知而不愠,乃君子。”而是用了一个商讨式的三“乎”句式,温和地对他的弟子说: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听起来抑扬顿挫,乐音不绝。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乍一看,这是一个十分高傲的孔子。直呼其名,直陈其教,让人心中很是不畅!但细细回味,字里行间,却流动着脉脉温情。“由,诲女知之乎!”孔子没说“由,诲女知”这一让人听来心生叛逆的语言,而是用了“之”来让他的教导带有一点温和的色彩,让说话的语气少了一点僵硬,多了一丝柔软。这还不够,再加一个“乎”字,让“诲女知”三字摸起来柔软舒适,听起来软语温存。“由,让我来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温和真切,如清风拂过湖面,掠起丝丝涟漪。于是子路乐淘淘地接受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导,做起了一个贤弟子。

再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言语中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人情的温暖。夫子深明人心,去除了胁迫的味道,让他的教育多了一份人性的关爱。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夫子就是夫子,对于学生的提问,他的回答不是傲气十足,而是抱着商讨的态度:“大概就是‘恕’吧。”一个“大概”,一个“吧”,语调中充满了谦和之气。他让教师的尊严与知识的权威携带者一抹温和的阳光,使受教者心悦诚服!

《论语》中的夫子没有宋濂之师的“未尝稍降辞色”与“叱咄”,而是如被冬日的阳光包裹着的老爷爷,一笑一问一答间,让他的弟子感到和蔼可亲,心旷神怡。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3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众所周知,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出现谈“古”色变的现象。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在教学《〈论语〉十则》一文时,本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路,一开始就用设问激趣:“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石破天惊之问,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热烈讨论的过程中,我及时解疑,并把有关孔子的资料推荐给学生,突出三个“最”及世界各地人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然后再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学生怀着崇敬之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很快就进入到学习角色中。

二、要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教学可以借鉴洋思教学“先学后教”的做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借助工具书去读,去悟。教师提出问题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点拨、解疑,而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主学习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

三、要重视语感培养与训练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5

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地、正确地运用评价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基于以上观点,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结合我的授课经历谈谈我在课堂中对多样化评价的运用。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生齐答:有兴趣。

在简洁的导入新课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紧接着多媒体投影:“《论语十则》的那一则给你印象最深,选择其中的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立即开始行动起来,课堂也变得热闹了。先是听到学生的自由读书声,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开始互相讨论了,有的是同桌二人,有的是小组内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地很热烈。我在学生中走了几趟,也选择性地参与了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一会声音愈来愈小直至消失,我说:“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小组合作精神特别强,下面就来展示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马上就有十几个同学举手了。

生:我来谈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4)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5)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愠:音yùn,恼怒,怨恨。

(7)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这句话是说,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该生回答完坐下来之后,我没有表态,而是继续提问:“同学们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吗?你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下面安静了几秒钟,便有学生起来说:“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不久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同意第一位同学的看法……”

课堂上学生之间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起来,接着不断地有学生站起来谈各自对其他语句的理解,并且发表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看法。

片段二:

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竟然没有人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的理解。于是,我说:“同学们讲得很好,能不能选择一个别人都没有尝试过的去试试,看看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听到台下学生的一阵哄笑,接着就有学生站起来。

全体师生都为他热烈鼓掌,我竖起大拇指,说:“嗯,好样的!你理解老师要求说的是那一句吗?”

站起来的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这句中同学们需要重点理解的两个词是罔和殆。

话音未落,全班学生又不约而同地为她鼓掌,那位女生很害羞的坐了下来,虽然有点害羞但更多的是喜悦。又连续有几位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氛围有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最后,我做了总结:同学们对“论语”的感悟能力超乎我的想象……”学生们听完我的点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的笑容告诉我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就这样四十分钟的课堂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很快就结束了。

孔子论语十则范文6

想当年,孔老人家为做官周游列国,历尽颠簸,费劲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够酷,还是不太会做秀,反正最后没戏,只得回到老家教书。为了多挣几个钱,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个温饱,最后也没发财。就得了几束肉干,几片干鱼,很失败的样子。

说他是办学的祖宗,有可能的。听说以前的私塾都挂他的画像。现在私立学校是不挂他老人家的像了,不过收费比起祖宗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说他书教的好,似乎有点儿勉强。据观察,他就的教学宗旨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由,会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在路上大伙儿互相讨论学习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凭兴趣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吧。

学的怎么样,全靠一个“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劳;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经收到了肉干,鱼片,“我是老师我怕谁?”

后来要不是几个学生有出息,哭着喊着又是叩头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会成为千古圣人。嘿嘿,不信啊?你说他书教的好,让他拿特级教师证出来看看!

教书不怎么样吧,说话也没什么水平。

那天不只怎么的跑到河边上憋了好半天,总算说了句有意思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弟子们历尽记录下来大呼高明。其实就在他不远处有一位老农也在说;“不抓紧点种上,秋后就得饿肚子了。”

从战国回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写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吗?还是按照“四勿”原则,端端正正的写上:要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刻苦努力,向孔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