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竞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竞赛范文1
2、自主招生优势。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得奖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拥有更大的优势,更易于被高校发掘和录取。
3、开阔视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开阔眼界,见识不同种类的题型。
4、提升思维能力。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能够锻炼参赛者的发散思维,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物竞赛范文2
回首两年多的高中生活,一无所知的我跨入了物理竞赛这神话般的殿堂,迷茫的探索着前路,在孤独中奋进,我变得更加坚强。现在,我取得了自己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丰硕的果实,站在更高的台阶上,俯视两年的点点滴滴,总结出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写在这里,愿志同道合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借鉴,少走些弯路,为学校取得更高的荣誉。
一、毅力与自制力。
物理竞赛要出成绩是很困难的。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天赋、过硬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需要坚不可摧的意志力。特别当刚刚开始深入物理竞赛学习时,那些物理题的难度是令人绝望的。我们这一批学生,大约在高一暑假后半段及高二上半学期经历了这样一个极度痛苦的阶段。竞赛的压力重了,大家意识到需要加把劲了,但越想多做题就越做不下去——遇到的大部分题不看答案根本无从下手。有的题目需要新的物理知识,但一般的高中教材和竞赛辅导书上对知识的讲解都不够全面、透彻、深刻;老师帮不上忙,同学之间讨论也没有结果,那些个前的题目就成了我们的心病,渐渐消磨着我们的意志。正是在这段黑暗的岁月里,有的同学选择了放弃,令人惋惜。
最痛苦的日子也是我们提高最快的日子,随着阅题量的增加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哪怕是死记硬背的),情况变得明朗起来。高二下学期,我做起题来就比较顺畅了。
另一个关键时期是考前一两个月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里,意志薄弱的同学便有些松懈,挡不住游戏的诱惑,时不时伏在电脑前放纵一下。更有甚者,泡在网吧里几天几夜不见踪影。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浪费了大量珍贵的时光,最终在物理竞赛大决战中一败涂地,只得回去面对更加残酷的高考。天堂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真希望这些同学能吸取教训,争取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毅力与自制力先后淘汰了两批懦弱的人,坚强的人走到了最后,走向了成功。
二、自学能力于团队精神
独立思考与信息交流是物理竞赛学习过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生物竞赛范文3
在2014年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可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时展的需要与要求.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如何呢?在2015年厦门市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竞赛决赛中,试题二是在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接入滑动变阻器实现多次测量并且通过多个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改变电流表测量对象的设计要求,题目为:【实验目的】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实验器材】电流表1只、定值电阻2个、干电池3节、滑动变阻器1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不得改动电路连接导线和移动电流表位置,只靠闭合或断开开关完成两组实验.【实验电路】请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实验设计4分钟完成此电路图)(实验操作8分钟完成以下内容,下标要与设计电路图一致)【实验步骤】(1)闭合开关,断开开关,测得I1=A;(2)闭合开关,断开开关,测得I2=A;(3)闭合开关,断开开关,测得I=A.第二组实验数据:I1'=A;I2'=A;I'=A.【实验结论】.依题意,基于培养多次测量避免偶然性的探究精神和提高学生设计开关控制能力的考察目的,该题的设计难度不小,电路设计如图1所示.在比赛过程中,笔者也对全市各个区和直属校选派参加的210名选手的完成情况做了如表1所示的相关统计.不难看出,类型E的参赛选手占了绝大多数,究其原因,选手们对沪科版教材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拆接电流表)”的实验做了改进,大多想到了利用干路和支路里三个开关的通断来实现要求之一———不得改动电路连接导线和移动电流表位置,设计出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但他们却没有察觉到,测量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时,即使滑片位于同一位置,R1、R2两端的电压和他们两端的总电压都是不相等的,也因此出现了个别选手看到测量结果不符合自己的认知后,出现了不尊重事实,捏造数据的现象.
纵观整个比赛过程,笔者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过分依赖以往学习上的认知(在没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测量电流特点),而临场分析实际情况(有了滑动变阻器,仅闭合某支路开关对电阻两端电压的影响),找到解决办法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诱发好奇心,敢于质疑,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个体在遇到新鲜事物时所产生的注意、操作和提问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个体探索知识的内在动机,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少年时期的牛顿就经常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仰望星空,观察着星体间的运转,思考着星体们为什么不相撞的问题,好奇心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成就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教师要注重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多方面考虑,要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意识,敢于怀疑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
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介绍史实:在亚里士多德学派认为物体运动靠精灵或外界迂回空气推动的说法延续了1000多年以后,伽利略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但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也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真实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之间的互相质疑与科学史在互相质疑中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作者:黄艳红 单位: 厦门市巷西中学
生物竞赛范文4
第一讲 声现象例1 人的心脏跳动、呼吸以及内脏蠕动等,都会发出声音。有病变时,声音与正常情况相比是不同的,根据声音为患者诊病,这是很古老的医学发明,瞧,如图1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呢,听诊器是通过橡皮管将声音传送到耳朵的,请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讲解来自人体内脏的声音很小,除非将耳朵直接贴近人体,否则将难以听到,使用听诊器,声音在橡皮管中传播,比较集中,这样可以使听到的声音响度较大,(注意:本题是要回答“使用听诊器的好处”,而不是要求回答“如何根据声音的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病变情况。”)
例2 你注意过吗,同一辆摩托车从宽阔的马路上驶过和从居民区的小巷子驶过,听起来声音的大小有什么不同?能说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的不同吗?
讲解这是一个与声音的响度以及声音的反射(回声)有关的现象,摩托车从巷子驶过,听起来声音特别大,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巷子两侧有建筑物,而且比较狭窄,所以声音比较集中,因而响度大;
二是,由于巷子狭窄,声音经建筑物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从而提高了响度。
相关知识:在发生雷电时,虽然雷电只发生了一次,但人们听到的却是隆隆雷声,这是因为:雷声在云层、山丘及地面之间会发生多次反射,反射的回声传到人耳的时间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所以听到的是“一串”雷声。
例3 用一根棉线连接两个纸筒(或易拉罐),可以做成了一个“土电话”,瞧,图2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通话呢!请你解释以下两种现象:
(1)用这样的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线必须拉直绷紧,否则就听不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这样的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如果线碰到墙壁,或有另外一位小朋友用手掐住线上某处,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讲解应该明确: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是因为声源振动引起介质振动而形成声波,如果介质不能振动就不能传播声音,或者传播过程中受到阻碍也不能继续传播。
(1)拉直绷紧的棉线有一定的弹性,声源振动会引起棉线振动,即声源的振动会沿棉线传播,如果棉线松软就不能振动,也就不能传播振动。
(2)当棉线碰到墙壁或用手掐住线上某处时,振动传播到此处时会受到阻碍,因而不能继续传播。
例4对于提琴、吉他、二胡等这些弦乐器来说,即使在弦的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会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小华想通过实验进行具体的探究,实验时,可选用的琴弦有如下表中所列的几种规格:
(1)探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
(2)探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
(3)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
讲解由于琴弦的音调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探究时应按照控制变量的要求选择琴弦。
(1)为探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用材料、长度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A、B两根弦。
(2)为探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该选用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D、E两根弦。
(3)为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选用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C、E两根弦。
例5有人说:敲鼓时,鼓锤敲打的频率每秒钟一般不超过20次,按照课本上介绍的知识,频率为20Hz以下的声音是次声,人应该听不到,可是事实上人是听到鼓声的对此,你作何解释?
讲解本问题中,鼓是发声体,敲打是为了使鼓面振动,敲打鼓的频率与鼓面振动的频率是两回事,能否听到鼓声并不决定于敲打鼓的频率,而是决定于鼓面振动的频率因为,敲打一次鼓面,鼓面的振动并不是一次,鼓面振动的频率是在人的可听声范围。
例6某次100m田径比赛,计时员在终点位置计时如果当时的环境条件是:气温为15℃、逆风、风速为2.5m/s,声速与气温有关,下表提供了声速在静风(无风)时随气温变化的部分参考值,可以反映声速随气温变化的规律,那么,当时发令枪声传向计时员的实际速度是_____m/s。
讲解解答时要注意一个关键点:表格提供的是“无风”条件下声速随气温变化的参考值,而比赛现场是风速为2.5m/s的逆风因此应分两步求解:
(1)无风条件下,由表中看出:温度每上升2℃,声速相应增加1.2m/s,即温度每上升1℃,声速增加0.6m/s从10℃到15℃,温度上升5℃,声速增加5×0.6m/s=3m/s,因此无风条件下发令枪声的声速是337.5m/s+3 m/s=340.5 m/s。
(2)由于是逆风,实际的声速会偏小,所以当时发令枪声传向计时员的实际速度是:340.5 m/s-2.5m/s=338m/s。
第二讲 热现象
例7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而向手上“吹气”时,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讲解先想想“哈气”和“吹气”分别是怎样的动作,有什么不同;“暖和”意味着吸热升温,而“更冷”则是散热降温。
冬天人呼出的气体(水蒸气)温度比手的温度高,“哈气”就是呼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手时液化放热,所以手感到暖和。
“吹气”则不同,吹气是使空气流动加快,从而加快了皮肤表层水分的蒸发,由于蒸发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手感到更冷,
例8有一种木胶(木料粘合剂),平常是固态的服用前,规定在不超过100℃的温度条件下使它熔化,如果超过100℃,就会降低粘性,甚至会变焦,为此,有人特制了一种双层锅,内锅里放胶,内锅和外锅的夹层里注水,如图3所示,用这种双层锅熬胶,就不会把胶熬焦试说明物理道理。
讲解这是“液体沸腾的特点”在技术上的应用,当夹层里的水沸腾后,尽管继续加热,水温可以保持不变,从而确保胶的温度不超过100℃。
例9如果给半壶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为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给一壶水加热,那么,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将是图4中的图线(选填“6”“c”或“d”),其理由是___。
讲解
由图看出,每条图线均有表示吸热升温和吸热温度不变两部分组成其中“吸热温度不变”表示的是水的沸腾过程。
“给一壶水加热”对应哪条图线?其实应先将“理由”想清楚,第一,一壶水比半壶水多,升温应该比较慢,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应的图线可能是c,也可能是d;第二,不论是半壶水还是一壶水,都是水,而水的沸点应该
是相同的,即沸腾时的温度应该与。图线相同,由此可以确认,给一壶水加热所对应的图线应该是c。
例10如图5表示这样的情景:甲、乙两个房间里,各有一个同样的水壶在烧水,且水都已经烧开了,你能从图上看出所发生的现象有什么差异吗?请解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讲解能够明显观察到的现象差异是:甲房间水壶嘴上方的“气团”大些,关于原因,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由于甲房间水壶里的水沸腾得更剧烈(更厉害),所以它喷出的水蒸气多些,其实这是不对的。
首先,要搞清楚壶嘴上方的“气团”是什么,同样的水壶,同样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不存在谁沸腾得更剧烈或更厉害的问题,据平时观察,壶嘴上方出现的是“白色气团”,这些看起来是白色的气体,实际上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比较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大量的小水珠如果外界环境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不容易发生液化,看到的“白色气体”就少;外界环境温度越低,喷出的水蒸气就越容易液化,看到的“白色气体”就越多,因此,真正的原因应当是:甲房间的温度比较高,乙房间的温度比较低,
例11
有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0-100℃之间有100个刻度线,刻度线是均匀的,但多次测量发觉它和用别的温度计测量的读数不同,后来在检验时发现:当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是5℃,而在测量实际为100℃的沸水温度时,其读数为95℃,若该温度计放在某室内时的读数为23℃,那么该室内的实际温度为_____。
讲解求实际温度的最好办法是画图寻找关系,如图6所示。
把它显示的5℃,看作是零刻线以上的第5格,把95℃看作是零刻线以上的第95格,23℃看作是零刻线以上的第23格,第5格实际所对应的温度是0℃,第95格实际所对应的温度是100℃,那么第23格实际所对应的是几度呢?
观察图可知,该温度计每格代表的温度是100℃/90格
由于5格(真正的0℃)到23格之间有18格,这18格所代表的温度是实际温度因此,实际温度是:t=100℃/90格×18格=20℃
例12小芳同学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她分别用这两种材料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瓶中插有温度计),让其自然冷却,每隔10min读一次温度计的读数,实验测得的数据下表:
(1)她是通过观察______来判断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的,由于进行的是比较性实验。所以在实验时,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如烧瓶相同、水的初温以及相同,并置于相同环境中。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的环境温为______℃:经历相同时间,用泡沫塑料包的那个烧瓶中的水降温______,所以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3)除了根据相同时间水的降温情况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根据降低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例如:______。
讲解第一个问题涉及实验原理与方法,应该知道,“保温”是针对温度变化的,吸热会升温,散热会降温,本题的“保温”是针对“散热降温”的因此,从实验原理看,小芳的实验是通过观察“温度变化”来判断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的,比较性实验必须控制变量,所以除了题目中已说明的一些相同条件外,还应包括“水量”(水的多少)。
第二个问题是数据分析,初温为80℃的水,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后,最终会与环境温度相同,因此,从表格最后一栏看,环境温度是:20℃,从每隔10min记录的温度看,每次都是用泡沫塑料包的那个烧瓶中的水“降温少”,所以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好些”。
第三个问题涉及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又一种方法,即“根据降低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也能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例如:温度降到20℃,包着泡沫塑料的需经历180min,而包着棉絮的只需150min。
例13小刚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酒精混合后放入一个透明冰柜中,每隔2min观察一次置于液体中的温度计读数,他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温度记录如下表:
(1)在图7中作出混合液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3)你认为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4)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并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根据你的思考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
讲解(1)见网8
(2)液体必须达到凝固(结冰)温度(凝固点)时才开始凝固,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此,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
(3)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当两者混合时,其凝固点就会低于0℃而高于-117℃。
(4)由上而所说的原因,应该很容易想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比例是影响水和酒精混合液凝固点的因素,酒精占的比例越大,混合液的凝同点越低。
例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 B,40%
C,60% D,90%
(3)请在图9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
讲解(1)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可以从表格提供的数据直接看出,即D选项所反映的特点。
(2)根据题中“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的说明,当常年最低气温为-15℃时,其混合液的凝固点应取-25--30℃,但从表中数据看,-28℃的凝固点对应40%和90%两个防冻液含量值,这时应注意到题中“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这一说明,因此。答案应该是B,即防冻液含量应为40%。
生物竞赛范文5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难而进,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有了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有了对获取知识的渴望,才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八年级是初中物理的起始年级,学生一开始比较新奇,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我们想到了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这些实验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实验都是以教学和课堂的知识相联系的,无论是实验过程,还是实验仪器,往往都是教材和教师安排和设计好的,虽然体现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但是学生却很少能真正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来,再加上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学生还是看得多,做得少,真正能够全员参与的机会就更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何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呢?我们把目光放在了课堂教学以外。
所以在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学科活动,我们经过精心设计,组织了生动有趣的“物理趣味实验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分四个部分来进行,首先是实验设计阶段,学生结成小组,在课余时间上网、查书找资料,通过自己的兴趣寻找和设计教材以外物理相关的趣味实验和制作,明确实验方向,其次是教师辅助阶段,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趣味实验与制作和教师时行交流,教师主要就安全性、可行性和器材的准备等情况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第三就是实验准备和实施阶段,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相关的器材并进行实验,同时进行录像。最后是总结和评比阶段。学生把把实验录像和实验报告交给教师,经过一个半月的组织和实施,老师将收到的实验作品时行整理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己学习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自己动手实验并进行录像,自己根据一定的格式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所有内容都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分小组合作进行。这几次活动组织得很成功,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组织这样的趣味竞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习物理和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
在实验活动任务安排以后,就有很多学生对这项活动充满兴趣,纷纷上网、查收,搜集相关的材料,找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进行设计,可能有一些实验他们并没有学过,但是这没关系,只要他们感兴趣,可以先通过相关资料进行了解,这也是一种自己学习的过程。
比如在活动中,八年级有的同学想“研究生活中常见液体的导电性”,这个内容是人教九年级的,他们还没学到,不过没关系,鼓励他们试试吧。于是他们找来了蒸馏水、盐水、食用油、酱油、醋、淀粉水、医用酒精、碘酒等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也有同学想试试一根筷子是不是真的能把一杯米提起来,如何再现指纹、用隐形的墨水写字并再现、用不同颜色的液体做成一杯美丽的“鸡尾酒”等等,这些有趣的实验、有趣的现象,有趣的实验原理真的让他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活动中学会分工与协作
在设计实验阶段,小组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每个人各自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再讨论并统一。在准备实验阶段,有人制作和准备实验器材,有人提供场地,有人提供家庭物品,有人找来DV、手机等录像等,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在实验阶段更加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有人组织实验、有人操作实验、有人记录数据、现象、有人总结、有人录像、在实验中出现问题,还互相讨论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当然也会有矛盾产生,但大多都能自己解决。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多了,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在活动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设计阶段,学生只是初步有一个想法,然后进行初步的设计,但是整个实验过程也许并不严谨,有时候变量不唯一,有时候对实验的时间、程度、力度把握不好,实验就人失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和他们充分交流,对他们进行指导,鼓励他们不怕失败,再次实验。
比如,在“研究各种液体的导电性”的实验中,他们原来设计的实验是用一节电池,我就提醒他们,有的液体可能能导电,但是导电性不是很好,使用一节电池的话小灯光如果不发光,可能就把分类成绝缘体了,应该增加电池的数量效果才明显。
四、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的耐心
现在学生生活条件都很优越,有很多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一遇到失败就想放弃。在这次的实验中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比如在“隐形墨水”的实验中,在显影时,总是一不小心就把纸给烤糊了,我就鼓励他们不怕失败,想办法让火焰不乱飘,慢慢移动纸,多做几次。在“研究各种液体的导电性”的实验中,没有给他们实验室的器材,于是他们就自己找来电烙铁,把电池、LED灯、导线等焊接在一起,通过练习,这个小组的同学都学会了使用电烙铁。
五、在活动中培养自学能力
在实验阶段和总结阶段,许多实验的原理都是学生们没有学过的,但是通过查资料,不但能把这些知识学到,而且学会如何使用,甚至有的同学还能举一反三,通过思考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如有的同学在做“自制鸡尾酒”时,实验本来是用不同密度互相不溶的几种液体进行实验,可是有个同学的突发奇想,用颜料把水染成不同颜色,想试试看行不行,可是发现没有成功,我就鼓励他从实验原理中去找原因,从而发现问题所在。
在我们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上述作用以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写简单的实验报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鼓励学生自己对录像视频进行制作的编辑等等。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进行实验探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竞赛范文6
关键词:物流管理;学科竞赛;创新能力
近年来各类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然而从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出现了大量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供需怪圈。是因为物流学科涉及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机械及运输等领域,是一个交叉性、社会实践性较强、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振兴国民经济、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中,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教育的教学体系和制度还未形成一定氛围,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而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面向物流行业实际需要的实践训练不足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强较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不能过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也是学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学院因为经费的问题,没有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设置和设施,没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只让教师凭教科书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培养的学生到企业连最基本的物流设备设施不认识、不会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
目前,国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多达数百所,比较其课程结构,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类是以管理学科为主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类是以计算机、运输学科为主的工程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学科的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这些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物流企业管理,采购与配送、运输管理等几门物流专业课程,导致有些学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偏经管类,而有些学校课程偏工科类,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来定。从而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物流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
(三)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没有定位
物流管理专业是要为社会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是不容置凝的,但到底培养哪种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为哪些行业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不同行业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些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来说比较具体,必须明确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体现出来。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大同小异,并没有清晰界定培养方向。
二、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本校于2013年3至6月在商学院物流管理系举办“物流企业策划大赛”,通过参加竞赛,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问学生增多,师生交流的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创业的学生起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以赛带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参赛学生从竞赛要求出发,在每次参赛方案设计上,在竞标答辩的技巧上,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时需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需要发扬学生自身的主动思维意识,从而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不断修改完善,主动钻研,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在完成大赛项目时对一些物流专业问题开始自己钻研,参赛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在图书馆借书查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专业老师,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和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使专业知识得到融会贯通,总的来说通过竞赛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意识。
(二)以赛带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通过参与大赛,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赛的创新思维给他们很多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了自主创业意识。9月份开学初,参赛的部分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创业活动,有卖手机保护套,找老师帮他们策划好点子,在新生报到迅速的打开销路;还有在网上开店,找老师帮他策划宣传画面;还有部分参赛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有三个项目获得了校级立项。
(三) 以赛带教,促进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学科竞赛对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学科竞赛的相关知识点融入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 通过举办竞赛,老师在辅导、参评中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教学效果反馈很好的途径,促进老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设计能力及科研能力。
三、通过竞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实践证明,开展学科竞赛,能弥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是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挥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院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学科竞赛的关键
全校上下要站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提高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目的的认识,进一步优化本科人才创新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部门齐抓共管学生学科竞赛的活动机制,形成学科竞赛活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和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给予资金和人力支持,统筹管理、部门协同、整合资源,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科竞赛平台。
(二)学科竞赛与教学环节相结合。
以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基础,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科竞赛往“纵、横、深”三个方向发展,使之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创业就业服务提供支撑。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学科竞赛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融合。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与教学的结合度,与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起来。
(三)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鼓励广大老师更加重视学科竞赛,营造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的良好氛围。完善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工作量的认定办法等制度,通过政策引导、考核激励和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辅导、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营造高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氛围。
总之,树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质量核心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由学科竞赛带动地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成为了展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的舞台,同时也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学科竞赛的开展,为大学生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徐州工程学院,2009.10
[2]柏连阳等.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