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教学 立体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根据专业情况和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可以采用“复制型”、“模拟型”:在校内复制、模拟某一实际工作现场,重在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工作流程,建立与工作现场的设备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实训场所,如学校心理咨询的场景训练等;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型”:实训中的学生形成虚拟工作环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手段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营销人员等)出现,完成某项虚拟专业任务;还有“混合型”:即进行各种混合型实训项目训练。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实验室建设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形成了各实验分室―实验室办公室―校园网的三级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营造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报告、下载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和设计报告、布置作业等;另外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并结合毕业实习进行调研、访谈等,通过使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如对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产学紧密结合型”,如在实践单位、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的毕业前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业实践,由学校实践教师和所在单位专业人员人员共同指导实践教学;也可采用“试用型”、“定单型”,对于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学生,除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外,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业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单独实习”;“创业型”,对于创业型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创业条件,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8]方翰青.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20-21.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本科 教学 教育考核 临床工作能力 心理学 医学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psychology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MethodsA research was done on four classes, which consisted of 114 students enroll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in 1999. Classes 1 and 2 were tested classes, Classes 3 and 4 served as controls. Combination of theory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ere adopted for tested class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ontrol classes. The teaching result was appraised by score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lementary knowledge (t=1.61, P>0.05), but they differed greatly in case analysis and total scores (t=6.86,3.75;P

[KEY WORDS]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linical competence; psychology, medical

医学教育在强调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应有所压缩、精简和调整,并补充新内容;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应突出为临床课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服务[1]。现代医学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但由于我国医学心理学教学起步较晚,课时数少,且往往被安排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范畴内,使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医学心理学教学远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着将临床实践引进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来,并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PBL教学法)[2]辅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1~2002学年中,从青岛大学医学院1999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3、4班作为对照班,1、2班作为实验班。实验班共114名学生,男62名,女52名;对照班共114名学生,男63名,女51名。实验班和对照班各科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班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第2版,龚耀先主编)和校编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系统讲授,辅之以电化教学及病例讨论。

实验班教材、大纲及电化教学内容均与对照班相同。不同在于减少理论教学学时20%~30%,用此时间进行临床实践[3~5],实施时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①课前准备:老师提前将《医学 心理学临床实践纲要》发给学生,并根据《纲要》提出相应的问题。②分组临床实践:将实验班114名学生分为28组,分别进入不同的临床科室,通过接触病人、采集病史、翻阅病历以及与临床医生交流等方法,分析总结出问题答案,努力实现临床实践目标。③小组讨论总结: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践心得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全组同学一起针对本组的实践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并最终完成一份小组报告。④课堂讨论:利用4学时时间,请每组选出代表交流调查报告,同学们自由讨论。⑤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深入讲解病人心理、医患关系等问题,并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

1.3 评估方法[6]

①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实施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态度。②对照班、实验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基础知识占80%,病例分析占20%。对其医学心理学成绩总分、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3部分进行统计学处理。③采用自编的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包含临床工作的意识、态度、能力等),由实习科室的带教医师对学生的临床实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

90.8%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灵活新颖,印象深刻,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可促进理论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间协作。

实验班和对照班基础知识得分分别为70.70±8.80、69.00±7.57,两班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1.61,P>0.05);两班病例分析得分分别为14.90±2.67、12.10±3.44,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6.86,P

根据自编的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的评估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得分分别为93.35±7.42和89.00±8.79,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60,P<0.001)。

3 讨

3.1 学生对增加实践课程的态度

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实施后对学生态度的调查显示,93.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学习医学心理学最大的障碍是理论知识空洞,缺乏载体,特别是关于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的章节更是如此。增加实践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主动地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互关系,了解医患关系中的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对病人心理的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讨论争辩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来考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因此,可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90.8%的学生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间的协作。学生在拿到问题后进入临床实践前,需要先了解与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实践后又需要将实践所得信息分析整理,归纳升华。在小组充分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大班讨论,同学发言,大家提问、质疑、争论,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深入钻研的能力。因而拓宽了思路,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和胆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普遍感觉到,要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既要分头行动,又要充分合作,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在相互的辩论中使理论更清晰。

3.2 实施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由考试结果看,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并不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它引导学员灵活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全面考虑影响满足病人需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总结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已有知识,又容易发生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临床效果评估问卷由学生实习时的临床带教老师据实填写,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明显优于对照班,主要体现在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关注病人的心理、社会文 化背景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未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造就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学修养,提高他们临床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一改以往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做法,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在实践中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

3.3 不足之处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虽然大多数学生赞成增加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增加实践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

虽然大多数同学认为采用小组讨论、大班交流的形式可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讨论问题时,气氛的调节不宜把握,有可能出现发言双方坚持己见,僵持不下,甚至转化为无意义的争吵,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加强控制力度,在学生的讨论即将变成争吵时及时纠正。

加强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和更多地接触临床的机会,要求教师知识广博,对临床有深入的了解等[4]。目前,这些条件与需要之间尚有一定的差距,需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徐鹏霄,谢荣厚,李红. 医学基础课要强化为临床教学和任职需要服务的意识[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2):56. [2]张效云,董明纲,刘洁,等. 浅谈PBL教学模式[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19(3):80.

[3]严琴琴.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01,9(3):144.

[4]李建平,柳蓉,王宇红. PBL教学法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实施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 2001,9(1):50.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完善师范教育类课程体系;大力调整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加强实习指导和教法研究。

从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设“各科教授法”伊始,语文学科教学法历经多个阶段,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没有摆脱困境,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学科教学法是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统摄与整合作用,有助于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和提升。笔者依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实习指导经历,认为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师范教育课程。目前语文教学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矛盾。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中的教育专业课程历来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加教育实习。有教育门类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却很少设置二级学科中的相关课程,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关系不密切;教学法课程关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但又与教育学、心理学联系脱节,甚至有些内容相矛盾。多数高校沿用一贯的老三门体系,即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学法三门,学术性不强、师范性不强,这与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严重背离,很难起到促进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作用。纵观国外师范教育,可以发现美国的师范教育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师范性和学术性得到了强化;而我们的师范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恰恰相反,学术性没有增强多少,师范性却被弱化了。二是教学法课程和教师被处于边缘地位,课程比例过低。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可概括为:比重小、内容窄、课时少、实用性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科学课时量仅及1/4。这与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要求相距甚远。三是师范生教学常规和基本功不过关,导致师范生难以被接受单位接纳。根据多年的实习带队,发现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有以下问题:教学目标游移不定,教学内容轻重不分;教学过程失控无序,教学思路混乱不清;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口语颠三倒四,教学板书杂乱无章;课堂教学目中无人,教学过程机械死板,缺少灵活变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反应了师范教育中的问题,尤其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常规不过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适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学革新。

首先,完善师范教育类课程体系。在公共课程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外,针对师范生增加教学论和课程论课程,或者把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调整为与学校教学相关的教育和学习心理理论;同时加大课时量,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为此安顺学院选择了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和陈奇、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满足课程革新的需要。这两部书改变了一般心理学的体例,内容上重点围绕教学展开,对师范生掌握教学和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学方面,我们选择了课程论、教学论的一些理论课程。诸如李方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使师范生从理论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程理念,紧紧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压缩和精简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顺序上灵活运用,不要拘泥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编排次序,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有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大力调整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语文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要联系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达到引导师范生从理论上明确,从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技能方面过关。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师范生掌握普通话、硬笔字和简笔画三种功夫。这三项基本技能由普通话课程、书法课程等公共课来完成。通过这两门课程奠定学生基本功,在课程教学时要紧紧围绕中小学课程内容来训练。学生掌握了理论后,主要以中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训练,公共课教师和教法课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训练及评估。语文教学法课程主要讲述语文教育简史、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程理论及语文教学理论,使师范生打下语文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另设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主要训练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技能,采用科研式教学和微格教学。科研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把所有教学活动科研化,提高目标和行为的档次。培养科研方法与科研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在模拟教学中科研式备课、科研式讨论、科研式小结,同时还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微观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总之,科研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指导了高师生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创新。微格教学是一种运用技术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制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大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示范;3)微格教案设计;4)微格实习记录;5)小组观摩评议;6)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踏实地走上中学的讲台。

要强化学生教学职业技能,光靠72课时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两节)。活动课上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化,突出师范性、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依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识,将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内容主要有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等。综合训练主要有整篇课文阅读教学训练和写作教学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观摩评议法、模拟训练法、自主操作法。每次活动课的训练内容由教师安排,开始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单项训练,继而模拟整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留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单项训练阶段侧重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基础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活动课中强化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

第三,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加强实习指导和教法研究。学校要为此设立业务联系交流的平台,中教法教师必须深深扎根于本专业教学系的土壤之中,以此为基点,向下将触角伸向基层中小学,调查研究,向上敏锐地捕捉教育理论与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如此方可根深叶茂。语文学科教学法教师一旦脱离了本专业教学系,作为一个“局外人”,无论如何不可能一如身在其中那样全面真切地感受和了解本专业教学的状况和细微变化,就不可能有效地对本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起到协调沟通、整合统摄的作用,势必造成学科教学法教学研究与专业教学研究不同程度的游离与错位。重视教育实习作用的发挥,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彩排和预演,学科教学法教学只有通过教育实习的实战演练,并根据情况查漏补缺,才有可能提高实用效果。目前教育实习的举步维艰和困难重重,成为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性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科教学法的教学和师范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语文教学法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教育见习。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去教育见习。教育见习时间最好能够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在定点学校并固定班级,每班二人,为期一个学期。本人认为这样的见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式”的一星期见习效果要好。教育见习内容是观摩中学教师的现场教学,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教研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语文教研组说课和教学评议等。通过教育见习,让学生与中学语文教育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了解教学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第二,教育实习。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应做好以下下作:1)备课;2)听课;3)上课;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5)试题编写与评改;6)班主任下作。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高师生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上课实践活动。不过,课后应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应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落到实处。实习告一阶段后要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教育调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进行教育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为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秀之处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等。通过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克勤,马建峰.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3]马银成.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1).

[4]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

人格心理学是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人格心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暴露出了弊端。本文将介绍本学期我们对该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次教学改革选取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08级、09级共180人。

1.2 方法

1.2.1 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所谓研究型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针对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彻底摆脱过去那种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为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为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建立一个资料室,同时大力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人格心理学的全部教学资料上网,为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创造物质条件。②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运用文字、图像、图表、flash等形象化语言,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③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精讲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论、讲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讲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1-5的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课堂讨论;二是开列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要求配合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阅读10本课外书籍和30篇参考资料,课外书籍内容应适当的列入考试范围。

1.2.2 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理论框架、概念原理的学习;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和计算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些实验课都是我们总结国内著名大学的经验精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大大增强课程的互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3 学生体验式教学:学生体验式教学一般分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备课、学生讲课、其他学生评教、教师总结几个环节,所讲内容一般是易于理解和拓展的部分。由于学生的尝试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的,激发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活跃思维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产生求知欲,才会积极去尝试。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提供生动、新颖、富有趣味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通过学生体验式教学及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点评,使讲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综合能力会明显提高,为其毕业实习及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4 及时反馈,增强师生互动:在每次课之后,我们都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个别指导,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每次的进步与不足,帮助他们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另外,我们还采取了拜访预约制,使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交流更有目的性,也更加深入。

2 结果

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人格心理学课后随机抽取08、09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50人不记名填写心理学教研室编制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意见表完成。

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84%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其今后的学习很重要”。“你对本课程的兴趣”选择“大”的学生占66%。在本课程的最大收获中:有70%的学生认为使自己“专业知识丰富”, 10%的学生认为“能力提高”,其余20%的同学认为自己 “学会如何学习”。可见,教学改革使学生们认识到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是具有内在动机的,所以大多数同学对于人格心理学教学的总体评价是好的,自己在人格心理学课上的学习是满意的。

总体上来说,此次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有效的。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一些学生提出“增加一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更加紧密”,“希望老师多列举一些新颖的、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来讲课”。考评方法的改变,使得部分学生不适应,学生需要去改变“应付”一次考试的学习方法。作业和考试的增多,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因为反馈“不仅是考评的一部分,更是学习的一部分”。但由于课时有限,我们的反馈还是很不够,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另外,考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设置几次作业和考试更为适当,如何确定考试和作业的不同难度,以更好地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真正保证考评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校本课程建设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和咨询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咨询心理学在不同学校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适应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设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然有其特殊性。探索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咨询心理学特色课程建设,是研究者的核心任务。

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

符合中国实践的需要目前,咨询心理学课程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多以西方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作为依托,对心理咨询结果的解释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西方的理论与技术在应用于中国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完善,在咨询实践中,增加并融入中国文化色彩,培养出能解决中国人自己心理问题的人才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始终坚持服务职教的办学定位,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应该服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要求,面向职业教育,培养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在课程实践中,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考虑如下内容:各年龄段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成长环境,适合于该年龄段的心理咨询会谈语言与治疗技术等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从学科性质来看,咨询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而且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因此,从专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改变原先心理咨询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加快培养心理咨询类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迅速,各类人群都面临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增长迅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确立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加快了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发展。在社会对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需求旺盛的大环境下,正是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综合内外因素,课题组认为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把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作为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受体,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需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总结出学生两方面的主要需求。首先,希望改变枯燥的课堂听讲和理论学习方式,融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心理咨询的应用能力。足够的信息量,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应用能力,是该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通过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高应对压力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个人发展和成长,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需求与课程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培养心理治疗师过程中,自我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我心理,包括个人心理动力特点、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应该成为该课程建设的依据之一。

咨询心理学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意图和指向。结合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自身内容与课程建设的四大依据,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理论和原理,使学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成长,成为面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能够解决他们实际心理问题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心理咨询人才,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出发,立足于课程培养目标,课题组讨论认为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除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外,还应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2)探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教学,借鉴国外咨询理论的同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和本土化状况;(3)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具体教学内容为:

理论课包括心理咨询概论、心理咨询简史、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与治疗、行为疗法、认知心理咨询与治疗、交互作用分析的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术、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要求等。此外,教学内容还增加了日本教授森田正马所创建的“森田疗法”,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的中国式精神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以及对中国人“权威倾向、专家倾向”等思维方式的讨论。

实践课实践课环节主要设置了一些咨询实战及心理游戏体验,包括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朋辈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电影赏析、信任练习、破冰练习、交朋友小组训练等。

咨询心理学的教学模式

归纳国内外多种心理课教学模式,可以总结出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即认知模式与体验模式。认知模式是以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发展学生心理能力为目的,根据心理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确定教育内容,主张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情境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育。深入分析咨询心理学课程特点,课题组认为,综合利用两种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取长补短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确立学生在咨询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暴露真实想法,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不仅包括学生心态的开放,而且包括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咨询心理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安全的课堂,学生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不受压抑的,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同样,教学内容也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关注一些现实的心理问题,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性原则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活动性原则正是契合了咨询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学习。 转贴于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咨询心理学课程设计时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反思性原则反思性原则要求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边学习,边反思,辩证地看待,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的学习方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即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将咨询过程进行情境再现,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咨询过程。使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首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然后,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咨询”结束后,咨访双方可进行反馈,由全体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与一般咨询时间相同,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相仿。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与者省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在教学中援引案例,一般包括案例原始材料的收集、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几个过程。

讨论、辩论法讨论、辩论法也是心理咨询课程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班级进行,班级成员根据资料与经验,对大、中、小学生中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陪席式讨论、论坛式讨论、论辩式讨论等。在学生论辩时,教师最好不要参与论辩,静观其变,最后可做一些总结,但总结应是开放式的,没有最终答案。

行为训练法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人际交往不良、自信心不足及考试焦虑等问题,因此,心理咨询课堂上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些常见问题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如系统脱敏训练、自信训练、交友训练、信任训练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没有威胁感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克服不良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虽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尚未达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但可以尝试同学之间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咨询知识互相咨询,互相帮助,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促进彼此心理发展。

团体咨询法团体咨询或称集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咨询工作者帮助一类人(两人以上至几十人)解决其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的形式。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创设出一种支持性的氛围,引导学生共同体验、探讨、训练,解决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启发,增进大家咨询实践体验的同时,促进个人及团体的发展。

咨询实战法本着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各种咨询活动的机会。如可以让学过心理咨询课程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手,协助咨询教师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联系中职院校学生做心理辅导,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学习或工作;或者到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等。

具体到咨询心理学课程中,研究者将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见表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2):23-26.

[2]孙越异.心理咨询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成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86.

[3]林慧莲.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报),2005,25(1):4-6.

[4]杨敏毅,鞠瑞利.对拓展型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8):81-85.

[5]杭荣华.角色扮演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50-751.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26-02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工作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1年3月,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中,并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

据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统计,到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已有2 106人,但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依然是编制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在队伍结构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专兼结合的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少,兼职的有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任课教师等,专兼职人员培训制度还未形成,兼职人员培训机会更少[3]。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建立和培训一支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心理信息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内的复合型队伍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和更加系统、深入、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一、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发展、教育和咨询为导向的学校级专业化、全方位队伍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专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职心理咨询师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结合学校性质和学生特点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等。具体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测评,实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等。

以美国为例,1999-2000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1681.5。美国设置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另外还注重专业训练和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达到专家(是经过硕士学位以后的学习,但得不到博士学位的一种称呼)水平,最少需要54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要达到博士水平最少需要78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在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中也都要求包括有督导的实习期,在规定的实习期内,学生们由实习单位的职业学校心理学家给予指导,每周要求工作20-40小时,实习期为10-12个月[4]。

据调查,我国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有的高校则为1∶30000。屈正良等人2006年对我国27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以兼职为主,女性教师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上,尚未形成制度。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全面发展和全方位教育的队伍,最好能按照师生比1:5000-1:3000来配备,最好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最好能达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即专职心理咨询师在获得其硕士学位后2年内,在有效注册的督导师督导下与寻求专业帮助者直接接触的实践小时数不少于150-250小时,接受有效注册的督导师正式的、面对面的案例督导或集体案例督导小时数不少于100-200小时。

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应该包括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两部分。主要培训形式是参加培训班和自我学习。专业培训由以下部分组成: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级培训;不同视角的心理培训,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培训,如心理剧培训、叙事治疗、焦点治疗、家庭治疗、格式塔心理培训、催眠技能培训等。个人成长也是专业咨询师培训的重要部分,个人成长主要通过自我反思和接受督导来完成,所谓督导是指在培训实习阶段由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状况加以监督、指导和评估的过程。

二、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学校级治疗性、实战型队伍

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是学校心理咨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校内外咨询师组成,主要负责日常心理咨询值班和危机干预工作,也可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兼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要求获得劳动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认证,同时具有3年以上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接受过专业督导师的督导。

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心理障碍相关知识培训、危机干预培训、职业道德训练、心理测量工具使用、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等几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定期选送兼职心理咨询师参加以上相关培训,帮助他们专业上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如案例讨论、咨询技能研讨会、个案督导、专家讲座、咨询师成长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