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评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评论范文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1-00-04
0 引 言
随着Web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各大电商上对自己买过的产品发表评论,这些信息绝大部分代表着者的观点或主观情感。商家如果能够得到用户的这些反馈,将有助于商家的下一步生产和销售决策。而其他准备购买该商品的顾客也可以根据这些反馈来更好地帮助自己决定该商品是否值得购买。因此对这些情感信息进行有效的自动分析并构建相应系统成了当今的热门研究问题之一。
产品评论的挖掘分析主要是基于句子级别的情感分析,其主要任务有识别并获取产品的特征或属性,定位用户的主观性评论,抽取评论搭配,判别用户评论的褒贬[1]。本文构造的系统以属性词词典,情感词词典以及程度词词典和否定词词典为基础,通过SVM分类法对属性词和程度词的搭配进行识别,进而分析评论的褒贬。
1 相关研究
Probst等[2]利用监督学习技术抽取属性词―评论词关系对。Yohan等[3]基于LDA模型提出SLDA模型。实验表明,该类方法在抽取产品特征中有一定的效果。栗春亮等[4]利用百度百科和分词后相邻的词语同现比例来识别专业领域内的生词,在中文产品评论语料中设计词性组合模板来得到候选属性词集,然后利用一定的规则对其过滤。Qiu[5]等通过研究评价词和评价对象间的关系模式,提出用一种双向传播算法进行抽取。本文对产品属性词的抽取主要借鉴文献[4]中提到的方法,得到1 500个属性词,作为属性词词典。情感词典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人工和基于词典两种。目前主要使用的词典有董振东和董强编撰的HOWNET情感词典和台湾大学编撰的NTU情感词典。Hassan等[6]使用马尔科夫随机游走模型计算词语的情感权值。柳位平等[7]在中文词语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中文情感词语的情感权值计算方法,并以HOWNET情感词语集为基准,构建了中文基础情感词典。阳爱民等[8]选用若干个情感种子词,利用搜索引擎返回共现数,通过改进的PMI(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PMI)算法计算情感词的情感权值。李寿山等[9]借助机器翻译系统,结合双语言资源的约束信息,利用标签传播算法(LP)计算词语的情感信息。本文主要根据文献[8]提出的方法,构建一个在产品评论分析中使用的情感词典,部分词如图1所示。程度词和否定词词典使用王文华等[10]提出的相应词典。
词集 极性 情感词
P_set 正向 著名,好,积极,和谐,青春,成熟,善良,文明,出色,舒服,纯真,得体,美丽,创造力,宽容,昌盛,感激,优秀,美好,灿烂,诚实,给力,帅呆,霸气,淳朴,漂亮,美妙,辉煌
N_set 负向 罪恶,诅咒,暴殄天物,郁闷,傻逼,变态,惨不忍睹,痛苦,垃圾,失败,委屈,毛病,扭曲,诡异,畸形,悲惨,崩溃,弱爆,狠毒,假冒,水货,粗暴
对属性词和情感词的搭配识别可以看成是一个分类问题,常用到的分类算法包括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ian Classifier)、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分类器、k-最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决策树(decision tree)分类法、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E)等,本文使用SVM作为搭配识别的分类器,搭配规则使用文献[10]中提到的8条规则。
2 情感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目标
2.1 需求分析
产品评论情感分析系统用来对电子商务网站上的产品评论进行搜集分析。
(1)该系统首先对某个站点进行页面抓取、内容提取,得到用户对产品的大量评论信息;
(2)进行分词、关键信息抽取;
(3)对这些评论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出用户对产品各种属性的情感倾向以及对整个产品乃至商家的褒贬倾向;
(4)将结果进行展示,从而有效辅助希望购买产品的用户进行合理的消费判断,同时也能够帮助产品生产商做下一步生产和销售决策。
根据这些需求,可以对本系统做出如下需求分析:
(1)能够抓取产品评论页面并能对页面中的评论内容进行提取。
(2)能够从评论文本中抽取情感信息。
(3)能够有效搭配识别分类。
(4)能够准确进行属性情感极性分析和文本情感的倾向判断。
(5)预留开发接口,能方便的对搭配识别分类算法进行更改。
(6)能够将结果以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
由此可以得出图2所示的产品评论情感分析系统的工作流程。
2.2 设计目标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将系统功能划分为网页抓取及页面内容提取模块、情感信息提取模块、情感分析模块。
(1)网页抓取及页面内容提取模块实现网页抓取及页面文本提取的功能。
(2)情感信息提取模块负责从抓取到的页面或者用户自定义的文本中抽取出关键情感信息。
(3)情感分析模块对情感信息提取模块抽取出的关键情感信息进行情感分析,得出结论。
对中间信息以及最后的结论信息进行存储,并通过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结果展示。一个优秀的软件系统首先要实现系统需要的各个功能模块,其次要达到系统的性能指标,最后还要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所以,系统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性。本系统该实现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各项功能。
(2)有效性。能够对产品评论进行有效的情感分析。由于使用现有语料进行的封闭性测试比直接采集互联网信息所得的结果低一些,因此系统对产品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后的准确率要比算法设计过程中的测试结果高。
(3)易用性。系统应该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展示的结果容易理解。
(4)可维护性。系统应该能够方便的对内置情感分析算法进行替换、维护,以便将来对算法进行改进。
(5)健壮性。系统应该运行稳定,出现意外后退出能重新启动。
3 情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节对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和目标设计,本节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得出了图3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图3将产品评论情感分析系统划分成评论信息获取模块、信息预处理模块、情感分析模块。
3.1 页面抓取
页面抓取模块主要用一个网络爬虫来完成。使用Apache的HTTP客户端开源项目HttpClient,HttpClient提供HTTP的访问主要通过GetMethod类和PostMethod类来实现,它们分别对应HTTPGet请求与HttpPost请求。具体抓取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
3.2 页面内容提取
页面内容提取的方法很多,有基于统计的、基于规则的、机器学习的,还有基于DOM树的。基于DOM树的方法将页面中的内容和结果看成是一棵树。Java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开源工具包HtmlParser,主要靠Node、AbstractNode和Tag等数据结构来构造HTML的树形结构,包括RemarkNode和TextNode。单个页面内容提取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在不同的网站中,页面内容的HTML标签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网站设计不同的提取模板。在这里用正则表达式来区分不同的网站,首先将同一个页面提取模板的一组URL构造成一个或多个正则表达式,然后判断网页的URL与正则表达式是否匹配,进而选择页面提取模板。
3.3 分词模块
中科院计算所开发的ICTCLAS(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Chinese Lexical Analysis System)分词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较好的中文分词系统,本文使用其Java版本ICTCLAS4J。使用MyLexicon类描述分词模块,该模块的成员如图6所示。
addDictionary(fileName)方法使用ICTCLAS4J提供的ICTCLAS50类的ICTCLAS_ImportUserDictFile(usrdirb, n)方法,该方法返回导入用户词语个数,第一个参数为用户字典路径,第二个参数为用户字典的编码类型。textProcess(str)方法使用ICTCLAS50类的ICTCLAS_ParagraphProcess()方法分词。对得到的字符串按照空格分开,读取存放属性词典和情感词典的资源文件,对分割好的的每一个词与资源文件中的词语进行对比,提取出属性词和情感词,构成属性词集attrset和情感词集sentset。
3.4 分析预处理
分析预处理模块工作过程如下:
(1)在分词的基础上形成属性词集合和情感词集合;
(2)将两个集合作笛卡尔乘积得到形如若干三元组;
(3)根据8条搭配分析规则,形成原始模板;
(4)得到带有原始模板的扩展三元组。
用Preprocess类来描述分析预处理模块,该模块的成员如图7所示。
属性词集合、情感词集合、三元组、原始模板都用数组来描述,getTriple()、getPattern()为私有方法,该类只对外提供getNewtriple()方法。
3.5 搭配识别模块
这里使用林智仁等开发的libsvm软件包,在系统中,将该子模块封装成Classifier类,主要提供模型的训练和对新文本进行搭配识别的分类功能。该类的成员如图8所示。
libsvm的数据格式为: : :……
使用SVM分类器对文本进行分类,若返回值为1表示搭配,则将newtriple保存,用于下一步的情感分析判断;若返回值为-1则表示不搭配。precise(datapath, percent)函数用来对算法的准确度进行测试,包含datapath和percent两个参数。datapath表示训练数据所在路径,percent表示训练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默认的percent取0.5,即随机取一半的数据作为训练,另一半数据进行测试。返回值为分类的准确率。
3.6 情感分析判断
根据节文本情感倾向判断过程进行的描述,得到图9所示的情感分析判断流程。
用Analysis类来描述情感分析判断模块。该类的成员如图10所示。
judge()方法用以判断sentiment的值,大于0为正向情感,小于0为负向情感。
4 结 语
整个系统操作界面由评论提取部分、输入(导入)评论部分和情感分析部分组成。用户在输入框中输入产品评论的地址,点击“提取评论”按钮后,系统自动将产品评论页面抓取下来并将评论提取出来,保存到默认路径下的文件中。点击“保存”按钮可以手动选择路径和保存的文件名。 用户要想对提取的评论进行分析时,可以点击“导入”按钮,选取指定的评论文件,此时文件中的内容将显示在文本框中,输入评论后,点击“情感分析”按钮即可将产品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的结果显示出来,如图11所示。
对系统的准确性进行测试验证,选取两款不同的手机评论进行分析。分别从京东商城网站上的手机评论页面抓取评论,从中各选出600篇评论进行人工情感倾向判断,然后与系统的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统计分析正确的正负评论与计算准确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对两款不同手机的评论进行分析统计的结果可知,准确率分别为91.2%和90.8%,满足系统设计目标的准确性要求,表明系统能够对产品评论进行有效的情感分析。
参考文献
[1]魏,向阳,陈千.中文文本情感分析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1,31(12):3321-3323.
[2]Probst K, Ghai M K R, Fano A.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of Attribute- value Pairs from Product Descriptions[A]. IEEE Press, 2007, 2838-2843.
[3]Yohan Jo, Alice Oh. Aspect and Sentiment Unification Modelfor Online Review Analysis[A]. 2011.
[4]栗春亮,朱艳辉,徐叶强.中文产品评论中属性词抽取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37(12):26-28.
[5] Liu G, Bu J, Chen C, et al. Opinion Word Expansion and Target Extraction Through Double Propagation[J].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11, 37(1): 9-21.
[6]Hassan A, Radev D. Identifying text polarity using random walks [C]. Proceedings of Annual Meen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ACL-2010), Uppsala, 2010: 395-403.
[7]柳位平,朱艳辉,栗春亮,等.中文基础情感词词典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9,29(10):2875-2877.
[8]阳爱民,林江豪,周咏梅,等.中文文本情感词典构建方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3,7(11):1033-1039.
产品评论范文2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企业品牌;互动机制;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F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01-03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ic Theory for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Cluster Brand and Corporate Brand in Industry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Yang Hailong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d-Size Company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North Anhui Province,Suzhou 234000,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34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duces four main theories for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cluster brand and corporate brand in industry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That is theory of signaling,country of origin,ecosystem and other theory related with brand. A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brand theory and country of origin are more suitable for research domai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Cluster brand;Corporate brand;Interactive mechanism;Theoretical foundation
1 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机制理论基础梳理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品牌作为中国学者所倡导一个原创性概念,学者吴传清认为其是指特定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所累积的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地理名称和产业名称(或产品通用名)组合标示,是集群内部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1]。正如胡大立[2]等将其比作“树根”与“树叶”的关系一样,这个界定清晰的揭示了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紧密关系。然而,集群品牌在成为企业品牌“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可能被“诛连”的“公地”,抑或是面临“企业品牌认知趋同”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学者牛永革和李蔚一方面指出企业品牌脱离地理因素的产品命名是无益的。另一方面又建议企业尽量避免“地名+产品名”的命名方式[3-4]。
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这种“相爱相杀”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特色农产品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作为“大自然赋予的恩赐[5]”,区域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往往与地方特色资源紧密相连,并使其品牌以“地名+产品名”的形式广泛存在[6]。然而,为了避免出现“一家造假,群体受罚”的“连坐”,集群品牌之下往往存在大量小规模生产的同质化产品(企业品牌),如阳澄湖大闸蟹旗下有至少1 000种品牌,严重浪费了资源[7]。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纷纷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学习型地域网络”,还是“构建价值链体系”,都无法回避“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动成长”才是这一网络与价值链中最重要的“竞合关系”,也是破解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发展难题的关键命题之一。然而,既有的研究大多未能从理论层面对这种互动机制进行系统的论述[8],又更多是对二者关系的描述和判定,解析也较为宽泛。因此,本文通过对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的理论基础。
2 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原产地效应理论 原产地效应指品牌原产地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进而影响购买倾向[9]。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光环效应、首因效应、品牌效应和概括效应,其中光环效应与概括效应分别解释了消费者在不熟悉产品或品牌与熟悉产品或品牌条件下的原产地形象的作用机制[10]。在此基础上,学者进一步证明了地区形象对消费者产品评价产生影响,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11]。与此同时,地区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向也有显著影响,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12]。进一步而言,由于集群品牌具有鲜明空间区域色彩,因此基于光环效应,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所属的集群品牌的刻板印象将会显著影响其对企业品牌的评价与购买意向,与此相对应,基于概括效应,消费者对集群品牌内企业品牌的体验也会影响其对集群品牌的认知。这一结论从消费者视角奠定了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影响的基础。
2.2 信号理论 学者赵晶等[8]将品牌界定为一种信号,进而把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互动视为2种信号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是以符号互动和信息系统作为理论支撑,通过解释信息系统内的信号互动过程来建立研究模型。基于此,赵晶等[8]研究表明,集群品牌价值的削弱会损害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弱化集群品牌竞争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而集群品牌价值增加则会减少需求者的搜寻成本,从而有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2.3 品牌相关理论 结点和联结组成的信息网络构成了人类的记忆,当网络中某个结点的刺激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能引发另一信息结点的激活,当这一网络与特定品牌相连时就构成了品牌联想的内容,记忆网络中的一个特定品牌联想群进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品牌形象[13]。因此,与特定区域相连的集群品牌必定在其联想网络中包含了区域或地理的内容。许基南和李建军基于特色农产品的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形象是消费者对区域品牌形象认知价值最高的部分[14]。学者毕楠和孙丽辉的研究也表明集群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对集群内产品的感知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15]。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区域及其优势产业集群可以为企业品牌的某种特殊消费者感知进行背书,成为一种区域或产业品牌伞[16-17]。不仅如此,学者杨志文运用推断理论强调了嵌入的企业品牌在形象上与集群品牌保持一致性的重要性[18]。反方向上,学者牛永革和李蔚把企业品牌当作地理品牌的子品牌,或延伸品牌,因此,企业品牌的相关营销行为对母品牌的消费者记忆结构具有影响作用[4]。
2.4 品牌生态系统理论 产业集群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品牌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可以用生态系统来隐喻,因此,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应运而生[19]。国内学者王启万对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包括企业品牌营销在内的诸多因素驱动了集群品牌[20],集群品牌环境的生态化影响企业品牌生态管理,进而对品牌关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21]。陆瑶和徐利新则在品牌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对企业品牌与集群品牌的协同演化进行了探讨[19]。
3 互动机制理论基础的应用讨论与未来展望
3.1 理论基础的应用讨论 首先,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动成长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起始状态(覆盖型还是依托型)会带来不同的研究结论,这一点在既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信号理论和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则为这种不同起始条件的动态观察提供了良好的微观研究工具和宏观协同演化视角。其次,原产地效应和品牌相关理论对特色农产品领域的互动机制研究更具特殊意义。由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对区域特色资源的依赖性,这就决定了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都深深的打上了原产地的烙印。与此同时,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与“地名+产品名”的集群品牌将在较长时间内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6],从而对各自的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产生深远的影响。
3.2 未来展望 特色农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原产地的资源禀赋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因此无论是对集群品牌还是企业品牌来说,如何凸显自己的原产地属性就变得异常重要。品牌真实性给我们提供了除原产地效应以外的第二条思考路径。学者徐伟等以老字号品牌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强调客体与原物完全对等的原真实,体现文化传承与古老工艺的建构真实,以及通过情感的释放而实现的自我真实[22]。品牌真实性的多维度构建为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在内涵上的统一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品牌真实性在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机制中的影响效果。
4 结语
如前文所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传播行为往往是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学者牛永革和李蔚[4]将企业品牌界定为母品牌的延伸品牌的做法值得商榷。狭义的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向市场推出与原产品类别不同的新产品,广义的品牌延伸则是用已有品牌生产同类别,但在特征上存在不同的产品[23],然而,无论是地理品牌还是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组合都是不同的品牌生产同类的产品,并不符合上述品牌延伸的界定。因此,特色农产品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组合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从实质上属于品牌联合的范畴。无论是依托型还是覆盖型,只要这种联合符合逻辑上的契合,都将实现高知名度、高质量品牌向合作品牌的情感迁移。因而,互动机制从品牌联合理论出发的契合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传清.产业集群品牌统计监测指标设计探讨[J].管理世界,2009(11):174-175.
[2]胡大立,湛飞龙,吴群.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J].经济管理,2006(5):44-48.
[3]牛永革,李蔚.低介入度状态下的地理品牌和企业品牌――以山西老陈醋为例[J].经济管理,2005(9):93-96.
[4]牛永革,李蔚.基于共享地理品牌形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06(2):78-94.
[5]黄蕾.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新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9(9):105-109.
[6]杨海龙,唐小飞,邓琪.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3):205-210.
[7]张月莉,郝放.农业集群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寒地黑土”品牌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6):7-13.
[8]赵晶,郭斌,郭海.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交互作用[J].中国软科学,2012(3):149-161.
[9]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4(1):78-86.
[10]田圣炳.原产地形象作用机制:一个动态的综合模型[J].经济管理,2006(1):46-47.
[11]李东进,董俊青,周荣海.地区形象与消费者产品评价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2):60-66.
[12]李东进,武瑞娟,魏善斌.地区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0(7):67-75.
[13]吴新辉,袁登华.消费者品牌联想的建立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07(2):60-66.
[14]许基南,李建军.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结构分析[J].当代财经,2010(7):71-678.
[15]毕楠,孙丽辉.基于产品感知质量的集群品牌影响效应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2009(5):52-60.
[16]朱辉煌,卢泰宏,吴水龙.企业品牌策略新命题:企业-区域-产业品牌伞[J].现代管理科学,2009(3):56-58.
[17]马向阳,刘肖,焦杰.区域品牌建设新策略[J].软科学,2014(1):26-30.
[18]杨志文.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的影响机制[J].财经论丛,2015(1):10-15.
[19]陆瑶,徐利新.个体嵌入品牌与产业集群品牌协同演化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7):72-77.
[20]王启万,朱虹,王兴元.品牌生态系统框架下集群品牌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32-138.
[21]王启万,王兴元.产业集群品牌环境生态化对品牌关系质量驱动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91-95.
[22]徐伟,王平,王新新,等.老字号真实性的测量与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5(9):1286-1293.
产品评论范文3
包装设计(packagedesign)就是对包装的的形态,内部,外部,以及材料等的设计。商品的包装设计就是和购买者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媒介。包装就是商品的“面子”,同时也是传递企业形象的一种道具,包装设计又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以看出,作为市场的道具,包装设计的功能性是不容忽视的。包装设计的一般要素是对产品的保护性,对批发零售业者的条件要求的满足,以及流通,通关规定等。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开封,封合,保管等都应该注重便利性,并且应该强调产品的满意度和再次购买时能够区别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记清楚同一品牌的商品,使商品成为顾客的记忆链。网购平台的产品虽然包含这些要素,但是比起通过视觉的趣味而产生购买的冲动,在配送时产品没有损伤的安全性速递更值得消费者关注。顾客订货的配送地址不管是到哪里,商品都需要箱子来包装,通过快递箱可以发挥出品牌广告的作用。网购中的商品被卖家在亏本处理的时候,卖家总是摆出很痛苦的模样,虽然是廉价卖出去,但是如果考虑怎样通过低价格的卖出换来顾客对自己品牌的认知和激发出消费者的再次购买欲望话,商家企业必须花点心思。相反,如果我们在快递箱上面下功夫,就会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并且快递箱的制作使得廉价卖出产品也可以用最少的钱来获得更高的效率。网购的顾客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所购买的产品,也不知道货物质量的好坏,所以商家必须最先考虑的部分就是产品的包装。在收到快递的时候,我们想通过外包装来确认里面的产品。从哪里来的货品,里面有什么东西,这些产品内容都要在快递单上面写明写明,要用正确的信息来换取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赖。较高的信赖度可以吸引顾客再次购买,也能够提高品牌的认知度。
二、网上购物中的包装的功能
快递的包装是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后到商品到达后,最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就是快递的包装,也可以说成它是商品的“面子”。为了给顾客看到企业的形象,快递的包装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把告知包装的产品的信息或者保护产品的功能叫做理性包装的话,那么通过展示包装的美感来提升相应品牌的形象的功能就可以叫做感性的包装。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商品本事就是一种刺激,购买就是消费者对商品次就的一种反应。每一位顾客的购买背后都有一个原因,要么是商品品质的好坏,也么是商家以优惠活动在吸引消费者,因此,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消费动机。对于网购的快递包装而言,一味的去追求美感的设计是的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反而去探索情感上面的设计更能被顾客认可。消费者通过大量的网购信息情报和多样的购物经验,成为了所谓的“眼光高”的顾客。为了吸引带有多样的价值观和想法的消费者的内心需求,理性的功能自不必说,附有感也能够带动顾客的消费。
1.保护性
快递包装里面最基本的要素是要具备保护性。从顾客下订单,到包装,再到配送的时间,从湿气、灰尘、微生物、强光、热度和冷气的这些气候环境因素,商品必须要得到保护,并应该防止由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商品破损。顾客收到的货物是否完好无损,这直接影响到顾客对卖家的信誉度和满意度以及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也影响着整个交易过程,因包装不善二算坏商品造成退换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特别是现在快递业的配送速度不断发展,商家为避免造成商品的不必要的损失,要时刻防患于未然,杜绝在货物运输途中所出现的问题。
2.传递性
在拿到商品的时候,快递单上面必须要写清楚商品的属性和正确的信息。这些要素能够使得快递员很直观的了解商品的信息,就会和顾客产生特殊的传递纽带,消费者对快递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会提升。
3.实用性
我们知道快递的箱子都是用瓦楞纸制作的或者是用专用的塑胶包装袋来包装商品的。它的大小尺寸普遍都是相同的。在流通的过程中,搬运或者是保管都是非常轻便的,消费者收到商品会很方便,对快递箱进行处理也非常便利。
4.动机
配送后,为了消费者能够继续购买商品,必须要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快递的包装箱的外形设计是包装中不可缺少的促销功能,也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这不仅能够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也能强化商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快递的包装开始成为了能够给予顾客品牌认知度的一种媒介。
5.识别性
网购的快递包装箱的快递单上面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货物堆积、分拣及运输过程中,快递箱或快递袋之间都会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就导致了快递单上面的信息模糊不清,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字迹变得模糊导致快递员无法和收件人联系,顾客如果想确认快递单的信息也无法做到。若是在网购包装上面设计一个既能够把快递单保存完好的同时又能让消费者方便签收的保护快递单的一个附属设计的话,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快递员与顾客之间的矛盾。在国外,大部分的快递单都是用具有粘性的胶状纸,用电脑打印出信息,在黏贴在快递包装上面,或者直接在快递包装上面有特命的设计,这样既不会使快递单因外部因素导致的信息模糊,又能提高商家的满意度和信誉度。
三、网购平台中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形象
在形成品牌形象和开始运营的过程中,最突出的要素就是语言要素,即比起品牌的知名度,就如包装设计的非语言性要素一样,也就是根据视觉的要素来决定品牌的形象。包装设计才是形成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因素。面对消费者,提升品牌想象的唯一手段就是要强化快递的包装。消费者的性格各有不同,要成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话,网购平台中的企业卖家就必须有一个具有目标个性色彩的的包装。网购平台上的商家必须占有并抓住这种机会,通过快递的包装的效果来传递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形象和视觉联系,包装设计的差别化是现代市场战略的重要因素。因此,网购平台中的企业品牌形象的强化能够提高顾客的再次购买率和网站的点击量,更多的优惠活动也会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四、结语
产品评论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评述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加快,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农产品产业的壮大与发展来自其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已不单纯是某个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单一竞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为了这一环境下有效的竞争武器。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较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水平较低,题有待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国内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也不够完善,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针对相关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梳理和探究,对农产品供应链及其优化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评述与展望,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思路。
二、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研究的评述
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在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目前没有统一定义,各国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供应链的表述也都大相径庭。美国的斯蒂文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英国的马丁(2010)认为供应链是由相互关联的企业通过上下游的连接,以各种方式联系在一起,最终让消费者享有产品或服务。艾伦(2008)认为供应链是由链上合作的成员构成的整体网络系统,把基础商品加工转化为客户需要的商品,且管理各阶段的利润。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从1999年开始,利用CNKI检索表明,国内首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刊发于2000年。马士华(2006)认为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相关环节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制成各类中间产品乃至最终成品,最后由各种销售网络把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网链结构就是供应链。李季芳(2011)还认为供应链网络具有整体功能。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的定义,可以概括出供应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应链的核心是企业。链的起点是从产品的原材料开始。通过对中间环节的控制,制成半产品以及成品。最后利用各种销售通道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将原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连接到终端消费者形成的一个整体功能网络和模式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而供应链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对链条中各个节点加以控制,以便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满足企业的利益,以实现整个链条收益的最大化。
2.农产品供应链
金廷芳(2011)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者、中间商以及消费者等构成的网络体系。周静(2011)农产品供应链上所有的生产及销售环节都与农产品有密切的关系。农产品供应链与其他供应链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别是基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首先,农产品种类繁多,如蔬菜、水果等果蔬,禽、蛋、水产品、肉等生鲜类,这部分农产品可以无需加工直接进入市场,也可以加工后再进入市场;而小麦、棉花等则必须通过加工这一环节,才能最终进入市场。其次是生鲜类农产品不易储藏,且受天气、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最后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的主要是以分散经营为主,不便于管理。刘秀玲(2006)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户和企业形成网络结构。游军(2009)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控制各节点,将各环节连成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通过对上述学者的研究梳理,笔者得到以下结论: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以农产品为主体,从原材料的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链,主体是农产品,而核心仍然是加工企业。
三、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评述
当前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理论分析等方面,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过程、现存的组织模式、合作的机理模型及各环节上的利益分配机制为主。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评述
生鲜农产品因其品种繁多,且易腐坏、不耐储藏等特性,其消费受地域、气候、文化习俗、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加上运输成本巨大,一直备受各国政府和相关学者的关注。汤鹏(2013)利用Stackelberg主从对策理论的优化模型,分析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蒋侃(2006)以主要研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中提出从服务水平、核心企业组织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协调利益一体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赵辛(2013)指出管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就有风险管理,需要依靠政府来制定科学的政策去进行宏观调控,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运行。谢若琪(2015)提出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加大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建设、提升组织成员的素质,提高农民参与率等方式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李娇娇(2015)则通过引入实证案例,证明生鲜超市进军生鲜电商不失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一个好的机遇。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优化评述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精简供应链中物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过程,通过控制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等合理化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供应链成本,并且高效率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曾德强(2013)提出了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邱忠权(2010)则构建了可选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并在常温、冷链的此基础上扩展构建了有包装、存储条件可以选择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模型。王蕾(2014)认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需要综合考察,其主要从农产品物流体系主体优化、功能优化、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对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进行了构建。李建伟(2011)认为应用物联网技术,能使供应链管理实现高度敏捷性和完全的集成化。
3.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优化评述
对于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任何节点企业,从产地到销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各环节进行管控,无疑是为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传递实现了优化。陈永平(2014)指出在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过程中,信息资源优化成为农产品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重点。李梦蝶(2014)分析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终端供应链供应商品并不满意,仍需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孙炜(2004)认为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和实现农产品流通模式高级化和成熟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产品价值创造与转移,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农产品供应链利用网络信息实现优化。刘助忠(2015)研究指出,“互联网+”致力于“线上线下”优势流程的融合,希望通过集成优化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环节的供应链流程,加以融合“互联网+”,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流程优化的关键。孙开钊(2015)认为应顺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利用当前以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创新供应链发展模式,切实际的给农民、涉农生产企业以及涉农零售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才是真正的实现整条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成果相对丰硕。近年来,农产品供应链在核心期刊、博硕论文等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研究数量越来越丰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虽然起步晚,但研究成果颇丰。但也有一些局限:第一,研究成果多表现在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少,大多停留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定性描述现状和问题、分析过程与机理、设计框架和模式等方面,结论一般为策略和政策建议,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定量分析的数据和结论相对较少。第二,农产品供应链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第三,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多为理论模型或顶层设计,研究成果有待落实,在底层细节设计、实现系统实施的方面研究较少。第四,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研究文献较少。
总之,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其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较大的研究价值。基于目前研究成果,顺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后续研究要立足于数据,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进行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国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merican:Prentice Hall,4th Edition,2010.
[3]艾伦・哈里森.物流管理与战略:通过供应链竞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季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6]金廷芳.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4:97-98.
[7]周静.物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1-94.
[8]刘秀玲,戴蓬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6,5:183-187.
[9]游军.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99-102.
[10]汤鹏.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3,5:5-9.
[11]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57-58.
[12]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3]谢若琪.山西省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供应链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5.
[14]李娇娇.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15]曾德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仿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
[16]邱忠权.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17]王蕾.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
[18]李建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
[19]陈永平.供应链信息资源优化及其价值创造能力提升[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
[20]李梦蝶.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优化策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21]孙炜.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结构优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
[22]刘助忠.“互联网+”概念下的“O2O”型农产品供应链流程集成优化[J].求索,2015.
产品评论范文5
[论文摘要]农产品物流统计的滞后,已经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快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农产品物流统计综合评价体系。因此,构建了农产品物流的综合评价体系,共14个一级指标,88个二级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全貌。期望综合评价方法对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意义
我国农产品物流统计无论是统计思想还是统计的主要内容,都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现存指标在内涵和外延都与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概念相差甚远,缺乏系统、综合地反映农产品物流活动运行和整体优化状况。政府统计部门还未建立起与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同步或相适应的农产品物流统计体系。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相关统计数据缺失严重,使得研究和建立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和跟踪监测体系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使我们对农产品物流的理解始终处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由于缺乏量化依据,很多思路建立在定性认识水平上,很难在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形成上产生实质性影响。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因不掌握市场需求而存在盲目性。
农产品物流活动必须以信息为先导,只有信息流畅通,才能带动商流与物流齐头并进。但我国目前统计信息的各自为政,加剧了农产品物流业的条块分割,削弱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能力,最终成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及时、准确、科学地提供农产品物流统计信息,应加强农产品物流统计和调查,以全面及时地反映农产品物流业状况和变动情况,准确掌握物流业的规模和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物流政策和发展规划服务,为企业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服务,为正在蓬勃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业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建立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综合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二、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考虑到单个物流组织的成本最小化,同时也应考虑到农产品物流活动全行业所带来社会总物流成本最小化,应当是在考虑整体利益的基础上,谋求农产品配送成本的最优化。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框架,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关注重点,指标体系包括共14个一级指标,88个二级指标。
Y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X1:农村公路网络密度;X2:通公路的村占该地区村总数的比例;
X3:农村机动力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比重;X4:该地区高速公路长度占公路总长度比;
X5:该地区高等级公路长度占公路总长度比;X6:农产品“绿色通道”数量;
X7: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占比;X8: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网络密度;
Y2:农产品物流装备状况
X9:农产品物流设施老化程度;X10:农产品物流设备的标准化程度;
X11:农产品物流设备的机械化程度;X12:农产品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X13:箱式货车数量占比;X14:箱式冷藏车数量占比;X15:冷冻库占仓库总数量比;
X16:农产品冷藏运量占农产品运输量比;X17:保鲜库、冷藏库占仓库总数量比;
Y3: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
X18:农产品加工转化率;X19:采摘技术水平;X20:冷冻保鲜技术水平;
X21:包装技术水平;X22:自动装卸技术水平;X23:仓储技术水平;
X24:检测技术水平;X25:物流中心技术的综合化水平;
Y4:农产品交易方式
X26: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X27:公开的竞拍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
X28:订单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例;X29: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
Y5:农产品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
X30:农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X31:农产品物流联盟的稳定性;
X32: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专业性;X33:农产品物流企业协作化程度;
X34: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水平;
Y6:农产品物流供给能力
X35:农产品年运力;X36:农产品集装箱运力;
X37:农产品收购网点密度;X38:农产品批发交易网点密度;
Y7:农产品物流需求
X39:农产品货运量;X40:农产品周转量;X41:农产品商品和物资库存量;
X42: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量;
Y8:农产品物流成本
X4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低;X44:农产品物流成本稳定性;X45:农产品市场交易费用;
X46: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整个农产品成本比;X47:农产品交易的成功率;
Y9:农产品物流效益
X48:农产品加工增值率;X49: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产品产值比;X50:农产品产品库存率;
X51:农产品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
Y10:农产品物流效率
X52:农产品物流周转速度;X53:往返载货率;X54: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X55:物流设施利用率;X56:物流中心配送效率;
Y11: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X57:准时交货率;X58:商品完好率;X59:交货合格率;X60:订单满足率;
X61:采购计划完成率;X62:供货计划完成率;X63:交货农产品新鲜度;X64:客户满意度;
Y1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X65:农产品信息共享率;
X66:农产品信息集中度;
X67:农产品信息传递的通畅性;
X68:农产品信息传递准确性;
X69:农产品信息传递及时性;
X70:农产品信息利用价值率;
X71:网上定单率;
Y13:农产品物流绿色化
X72:绿色加工配送中心占配送中心比例;
X73: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X74:再生资源利用率;
X75: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X76:产品退回再生率;
X77:可替代资源的利用率;
X78:废弃物集中处理比例
X79:集装箱使用率
X80:车辆尾气平均排放达标率
Y14:农产品物流软环境
X81:农产品跨地区销售受限程度;
X82:市场交易规范化程度;
X83:经营环境竞争公平性;
X84:法律制度的完善性;
X85:政府服务的高效性;
X86:物流各方遵守交易契约的信用度;
X87:道路运输行业发生重特大事故概率;
X88: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组织的协作性;
三、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物流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物流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而农产品物流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更少。对农产品物流的绩效评价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主成分法、因子评估法、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聚类法,功能系数法,平衡计分法、效用理论法、AHP法、数据包络分析、灰色关联度评估法两阶段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法,集成方法(可拓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
参考文献
产品评论范文6
关键词:产品;消费者特征;在线评论
一、在线评论的概念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性能、使用体验的评价信息,包括评论者信息、评论等级、评论内容和评论时间等组成部分。本文分析的在线评论是指客户购买后关于产品和商家服务的自身体验,即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者其他评论网站、论坛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他人的经历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发表的正面或负面的看法。在线评论是在线口碑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非面对面性、互动非线性、异步性、集中性、可存储性、匿名性、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多样性等特点。
二、产品属性和消费者互联网体验对在线评论效果的调节作用
1.产品属性的调节作用
一个公司的营销策略可能不会适用于所有产品,即使这些产品属于同一类别。在线市场的扩散导致许多利基生产商的出现,利基产品生产商和那些主要通过在线渠道销售的生产商更应该关注在线评论和在线评论系统的操控,因为在线评论可能大大影响他们的销售。
信息产品,如书籍、电影、音乐、电脑游戏,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购买往往只有一次,属于单一购买产品。许多这些单一购买产品可以被认为是经验商品,其产品特点在消费之前很难被观测到。因此,在线评论可以减少采购此类产品的风险。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依赖足够高时,在线评论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也越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会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活动,消费者会随着产品特点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信息源。Cheema和Papatla(2010)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享乐产品,在线信息对实用性产品的重要性更高。
一些学者认为,在线评论对流行产品销售的影响更高,原因如下:首先,受欢迎的产品往往得到更多的评论,大量的评论会使这样的在线评论似乎更值得信赖。一个消费者可能不相信一个非专家,但如果90%的非专家都认为值得购买,那么它可能就是值得购买的。信息来源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信任。随着在线评论数量的增加,总体评价收敛于真实的质量。因此,流行产品的评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从而更有影响力。第二,因为流行产品收到大量的评论,消费者更加相信他们可以在线上找到一个受欢迎的产品,这会使得他们更有可能寻找流行产品的在线评论,更多搜索可能会增加这些评论的影响。相反,如果消费者相信利基产品的评论是罕见的,而且很难找到,他们可能就不会搜索这样的评论,所以利基产品的评论几乎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最后,流行产品的评论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为消费者经常接触到这些评论。相比于利基产品,流行产品会更加频繁的被讨论,频繁的接触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品巨大的影响。
与此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在线评论对流行产品的影响更小,例如,对于流行产品,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需求可能较低,因为消费者使用在线评论是为了获得质量信息来降低风险,但流行产品本身就会传递高质量信息,购买流行产品往往会降低潜在风险。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背景下,如果消费者选择一个著名品牌,当该品牌后来被证明并没有那些不太知名的品牌更好时,他们的后悔程度低于他们选择一个后来被证明质量不够好的不太知名的品牌。对于那些消费者感兴趣的利基产品,他们有可能搜索更多的口碑信息来使他们远离可能发生的后悔,因此,在线评论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利基产品的销售。
2.消费者互联网体验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使得各种备选方案之间的比较更加方便。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在线渠道收集产品信息,因为从在线渠道收集信息的成本可能低于线下渠道。互联网体验与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的频率呈正相关。互联网体验缺乏会导致消费者放弃互联网这一信息来源,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容易访问在线评论。对于一个网络新手,使用在线信息可能唤起其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感知。一个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能会对在线渠道的属性有不同的感知和更多的信心。因此,互联网体验对网络信息的评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作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并使用互联网的信息,同时,他们也更可能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在线评论信息不可信。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提供在线信息,此类信息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一位经验丰富的在线客户更有可能接触到低可靠性信息来源和负面体验。这会导致一个新手可能会轻易相信网上的观点,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却不会那么容易被影响。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以很容易的从多个来源找到关于一个产品的许多评论。然而,评估这些信息来源的有效性需要较高的认知成本,这导致他们不容易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
三、建议
在线评论不仅是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且是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并进行有效利用和监控的营销手段。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在线评论,加强消费者与评论网站关系的密切程度,重视在线评论自身特征,发掘资信度高的在线评论者,有效控制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电子零售商只有采用有效的在线评论策略,才能真正使在线评论成为消费者与商家沟通的有效渠道、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有效信息来源,从而推动零售商销售额和利润的增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