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报

新闻报范文1

闻报料在新闻业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早已经司空见惯,而在我国,新闻报料最早兴起于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为广东的媒体所仿效,并很快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媒体中流行起来,央视的《焦点访谈》是较早受益于报料的电视栏目。而近几年来,新闻报料已成为流行之势,成为各家媒体非常重视的经营手段。②各类新闻媒体都普遍开设了新闻热线、读者热线等报料电话,一改过去仅仅依靠记者、通讯员寻找、提供新闻信息的旧模式。这对于我国的新闻媒体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在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媒体又推出了QQ报料,这是新闻报料途径的一大突破,如《重庆晨报》的“网上会客厅”等,为新闻报料提供了更加快捷、及时的途径。更有业内人士建立了许多QQ报料群,在报料人与记者、记者与记者之间搭建起了沟通新闻线索的平台,如腾讯网的“QQ记者之家”群、《东方早报》的“我要报料”QQ群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过去,我国的媒体市场是“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媒体的报道质量和媒体竞争力没有直接关联。到了20世纪80年代,媒体间的竞争开始初步展开,但各媒体并未感到有多大的压力,因此,新闻信息的独立价值仍得不到广泛认可,向媒体提供新闻信息被视为理所当然。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新闻信息不仅是一种可以期望也能够获取的产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和其他商品一样的产品。于是,新闻信息的商品属性重新得到承认。同时,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仅仅依靠记者、通讯员已经难以满足媒体对信息越来越大的需求,新闻信息来源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媒体竞争的焦点。谁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谁就能够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报料”应运而生并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各大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民生都市类电视节目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新闻报料的正面效应

拓宽了新闻源,弥补了记者不在场的缺憾。记者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他们能够获得的新闻范围较小,而新闻报料人则散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是最接近新闻现场的目击者,或者本身就是新闻当事人,这样就确保了社会新闻采集范围的广阔性和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从内容角度来分析,报料新闻中突发事件占多数,如果不是新闻报料人的报料,媒体几乎没有最早获知新闻和拿到第一手资料的可能。

报料新闻更贴近群众,增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新闻报料人向媒体提供的线索或者自己写的报道,绝大多数是社会新闻,是典型的“群众内容”,在受众成为传播活动中心的今天,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取得了决定性的地位。这是传媒赢得受众、占据市场的必然要求。对新闻报料的重视,实际上体现了媒体注重受众需要,从单向的、硬性的灌输变成了解受众要求,倾听受众声音的双向互动。

有利于挖掘一些独家新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闻源趋同的态势。同一个市场的不同媒体,新闻源很容易趋同,要显示个性赢得市场获得美誉必须要有独家新闻,而独家新闻的获得除了深入挖掘同源性信息,以达同中求异外,就是报料人提供的个性化信息。

促进了媒体之间的良性竞争。“新闻报料”现象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媒体竞争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媒体的竞争。随着新闻信息以报料的方式进入媒体市场,各大媒体都开始使用这种简易、有效的信息采集方式,媒体在新闻的独家性和时效性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新闻报料的负面效应

“新闻报料”在给媒体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其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弱化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对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新闻报料所得到的信息的真实性令人质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料由于对新闻时效性的片面追求,忽视了对新闻真实重要性的把握。新闻报料人为了及时得到经济收入,迫不及待地将线索提供给记者或媒体。而有的媒体为了避免线索的流失,争取新闻的时效性,没有调查清楚就匆忙新闻,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同时,有一些报料人为获得报料奖,故意夸大事实,甚至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事实,而一旦记者编辑对信息的把关不严,没有仔细核实就会造成假新闻,对社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降低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

此外,媒体目前为获得新闻资源不惜血本,常常重赏报“猛料”的报料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新闻报料人对信息时效性和典型性的追求,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体向对其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的热心受众付费,这属于信息有价征集,是新闻市场化的正当行为,可以看作是媒体人力资源的延伸,付出经济代价对于媒体是合理的。但是为了在新闻源的竞争中取胜,一些媒体过于急功近利,把有偿获得新闻源这一概念歪曲了,以重金悬赏有价值的新闻源,对新闻报料人也是一个错误的引导,使他们不惜去歪曲、捏造有冲击力的新闻以获利。

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在当前追求“眼球效应”的背景下,在各个报纸的热线版面或电视的热线栏目中,大量采用诸如跳楼、落水、自杀、凶杀、等突发新闻,并冠以大字标题,配发大幅有视觉刺激的照片。追求新闻报道的冲击力无可指责,但无视受害者家庭和家人心理感受的做法却与媒体的功能格格不入。新闻传播内容中所表达的态度、观点、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受众的道德标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媒体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这种报道方式只会将社会氛围引领到错误的方向。媒体这种看客式的报道,忽视了媒体应当承载的重要责任,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必然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以教化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目前新闻媒体大量采用新闻线人提供的热线新闻,追求新、奇、怪,多是一些琐事,大多媒体对这些新闻采用了快餐式的报道手法,内容简单、篇幅短小,虽然满足了受众对信息量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闻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价值深层次的提升,从而弱化了媒体的教化功能。

负面社会新闻过多,形成了错误的拟态环境。美国著名新闻人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经历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报料新闻具有平民化和贴近性的特点,所以很容易在普通百姓中引起共鸣,而目前见诸报纸、电视的报料新闻多是一些重复发生的车祸、自杀之类的负面新闻,长此以往,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将被放大,媒体给受众营造了一个虚假的充满负面信息的拟态环境,使受众心理产生一种焦虑和危机感,这样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

新闻报料也造成了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的弱化。新闻媒体应是社会的守望者。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工作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而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的信息往往是人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人民的观念里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在当前新闻媒体市场化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忽视了自己社会守望者的职责,大量采用新闻报料人提供的市井俗事、奇闻逸事等新闻报料,大大地弱化了媒体的社会守望者角色。

如何发挥好新闻报料的长处以及如何把新闻报料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是当前媒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对新闻报料的态度上,媒体应把握好“度”,既发挥新闻报料的优势所在,为受众提供尽可能丰富、尽可能快的信息,又要核查好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功能,使社会氛围更加稳定和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注 释:

①胡春阳:《新闻报料和新闻线人》,《新闻爱好者》,2004(4)。

②李美容:《论新闻报料》,《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7卷第3期。

参考文献:

1.张信国:《值得关注的新闻“报料”现象――浅谈新闻信源的竞争与对策》,《新闻实践》,2004(8)。

2.张坤:《新闻信息源争战升级――兼谈“新闻报料人”现象对我们的启示》,《青年记者》,2004(12)。

3.郑保卫等编著:《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新闻报范文2

在新闻领域,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物,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 新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新闻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新闻来自经验事实,经验事实来自“存在事实”;而新闻报道则是人们对全部或部分经验事实整理、加工和表象的结果,属于另一个环节上的东西。有关专家在《新闻学概论》中,区分了“两种新闻定义”,一种是“新闻是新近事实的信息”,另一种是“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并正确地指出,前者指的是新闻的实质内容,只能是信息或讯息,不能是事实,因为事实客观存在着,无法移动,后者指的是新闻的表现形式,新闻必须经过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客观存在的事实。新闻与新闻报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环节,前者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后者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2 同样的新闻可以有不同的新闻报道,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都是从“事实”与“新闻”的关系而不是从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关系谈论这个问题的,所以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报道者对“事实”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判断。实践证明,新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新闻报道是特殊命题构成的陈述,简言之,新闻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命题的陈述。同样的新闻可以有不同的新闻报道,其根源在于同一事实可以用不同的命题来陈述。如专家论述“树在庙前”与“庙在树后”不仅是两句话,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命题,但是从实际来看,这两种不同的命题所断定和陈述的只是一件事实。这里似乎不存在对事实的不同选择和判断,“树在庙前”与“庙在树后”选择和判断的都是同一个事实。就是说,造成同样的新闻可以有不同的新闻报道的方式,根源不在于新闻报道者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而在于作为“经验事实”的新闻本身就是直接性与间接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就事物的客观情况以自己的存在状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就事物的客观情况为主体的概念接受并由其作出断定来看,它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质。作为新闻的“经验事实”这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统一,则体现了事实与命题的对立统一,即命题反映事实,但又不同于事实,事实集中体现了“经验事实”的客观内容方面,命题集中体现了“经验事实”的主观形式方面。主观形式又有普遍与特殊之分,作为一般而又普遍的认识形式,是人们在远古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为每一个认识主体所接受和以可,具有社会存在属性,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是建立在这种普遍认识形式基础上的:而特殊认识形式则受具体认识主体自身条件的制约,可能干差万别。

3 内容无所谓真假。反映内容的形式则有真假。与此相对应。新闻报道有真假,新闻则无所谓真假。新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事实只能是实存的,或者是过去存在过的,或者是现在存在的,不可能有一种过去和现在均未存在过的“事实”:从实际经验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事实的把握是一种感性经验的直接把握,即通过感性直观经验事实。这种感性直观有人类共同的生物学基础,有远古的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学基础。正是这两大共同基础,我们将太阳从某类物体折射的光经验为“红”色。把有质量的物体脱离地球表面的移动称之为“飞行”。把超过一定分贝的声响认定为“噪音”等等。所以说感性直观经验对正常的社会成员来说基本上是共同的。闻报道由命题构成,而命题总是有真有假,否则就不是命题了。可见,所谓“新闻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个虚假范畴,新闻无所谓真假,假的就不是新闻,有真假的是新闻报道,所谓“假新闻”其实是假新闻报道。

4 新闻报道带有报道者的主观感彩,新闻中没有这种色彩。作为经验事实的新闻,是人的感觉器官客观事实的直接接纳和把握,人的情感流露、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无能为力,所谓“我们必须面对事实”正是这个道理。但是,当经验事实作为结果成为主体的“对象意识”时,主体的“自我意识”就开始纠缠这一“对象意识”,甚至干预“对象意识”。新闻报道是报道主体对经验事实的陈述,其间渗透着陈述者的主观自我意识。

5 间接经验必须凭借一定的符号形式才能得以呈现和传播,而最精致的符号形式就是语言。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陈述,由于这种陈述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感性呈现对象,也就是客体刺激我们感觉器官而产生和形成的感觉图像,它必然是有真假的陈述即命题,所以新闻报道由命题构成。可以说,新闻是为命题所陈述和肯定的内容,新闻报道则是新闻的表述形式,两者既统一对立,又相互一致。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1 新闻报道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以理解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两者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既互为表里,又并非一一对应。新闻与新闻报道,也就是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新闻的内容是信息,而宣传的内容是观点。澄清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根本,就只需明确新闻就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即可。我们说“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是经验事实,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基本一致的认可度:新闻报道是具体的报道者(个人或组织)对经验事实的陈述,除了上述基本认识形式外,其中还包含着报道者自身特殊的观点和倾向,可以说,绝大多数新闻报道都凝聚着报道者的思想观点。所以,将新闻等同于宣传的理论根源在于将新闻等同于新闻报道。

新闻报范文3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报道策划越来越受到各新闻单位的重视,因为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就是关键。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增加和扩容的直接结果,使得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而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于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在新闻界悄然流行起来,那就是“策划制胜”。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并不断在报道的过程中,根据受众的反馈,对新闻报道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新闻策划有一种前瞻性,使新闻变被动为主动,变随机为定向,变松散为有序。它具体包括新闻选题的策划,报道方式和角度的策划,组织形式的策划,报道者组织方式的策划,对新闻规模效应的策划,报道时机和规模的策划等一系列环节。其中,选题策划作为整个策划的第一个环节,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策划,即筹划,谋划,本意是“出主意,想办法”。新闻报道策划意即在以事实为依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环境的分析和预测,并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它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报道活动主动性地参与和对新闻报道活动能动性的组织。策划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原则,遵循新闻的价值规律。目前,业界新闻报道策划的意识不断增强,它不但体现了媒体的报道思想及深度,更反映了媒体的引导水平。

常见的新闻报道策划有:1.追踪报道策划。突发性、即时性的动态信息总是很多的,但能成为新闻予以报道的却是不多的。很多的新闻并不是一次报道就能够了结的,其根源就在于报道的事件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个过程还有新闻可挖掘,如果错过了时机,就浪费了新闻资源。追踪报道策划依赖于报道的新闻事件是运动的,其运动的过程具有可报道的价值,对于新闻价值,有的是在报道前可以预测到的,有的则是在报道之中才逐步显现加重的,如果仅站在事件的外面,仅对运动的事件进行记载和评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最大限度地深入事件中,为事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作一些己所能为的事。2.专题报道策划。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有一些新闻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宣传意图和本地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选择两个或多个选题,调动有关方面人员相互配合进行集中报道。专题确定之后,所组织的材料和所进行的报道,必须围绕主题而展开,不可随着情节的延伸使报道无边际的拓展或报道过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而冲淡主题。3.纪念日(节日)报道策划。有一种特殊报道,即纪念日报道,做好这类报道意义深远,如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报道及各种纪念日报道等等。纪念日报道的策划,应注意两点:其一,在内容上出新,即选择在这一时刻什么内容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在形式上出新,即用不同于往常的传统报道模式,力求将完美的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

新闻报范文4

关键词:财经记者;金融危机;反思;启示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45-02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2008年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低迷。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此次危机不可避免地对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各国经济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过低的经济增长率导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的衰退。失业、社会福利降低等社会问题接踵而来,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人们对银行、政府、媒体等公共机构信任的流失[1]。新闻媒体在西方社会被誉为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的“第四权力”。新闻媒体的权力和影响力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agenda-setting”(议程设置)理论,“framing”(框架)理论和“priming”(预示作用)理论阐述了媒体如何通过对事件、信息源、报道角度、报道框架、报道语言、图片等的选择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观念。媒体被定义为“salience transfer”:媒体具有将“Media agenda”转变为“Public agenda”,“Policy agenda”和“Corporate agenda”的能力。财经新闻媒体的重要在于媒体报道和市场、贸易、价格和投资者行为之间的联系。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在提醒着人们财经新闻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当前西方财经新闻报道质量提出了质疑。

一、对西方财经新闻记者的主要批评

财经新闻记者缺乏深度调查(Doyle,2006;Tambini, 2010),是目前针对西方财经新闻报道最主要的批评之一。Tambini指出由于深度调查是“昂贵和危险的投资”[2],因此财经新闻记者越来越少的进行深度调查。一位资深财经新闻编辑在接受Tambini采访时说:“让两到三个记者花一个月的时间去调查一个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很高……我们过去有一个很小的调查部门,但我们现在已经不这样做了”。Doyle(2005)也同样指出鉴于调查报道的“巨大的投资和不确定的产出”,在英国绝大部分的财经媒体都不会把调查作为日常的工作,因此媒体作为监督者的作用就变得非常有限。

财经新闻记者专业知识匮乏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传播不实谣言,制造恐慌,导致金融机构崩溃[1],是另一主要问题。Doyle(2006)指出专业知识匮乏削弱了财经记者督促公司承担责任的能力。在研究中Doyle 采访了部分记者和编辑,其中一位受访者说:“经验丰富的人都去金融系统赚大钱了而不是写关于财经的新闻。”2007年9月BBC商业编辑Robert Peston报道了一则关于Northern Rock(北岩银行)流动资金问题的新闻,引起了客户对银行的不信任和恐慌,客户开始排起长队取走存款,使得银行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最后宣告破产。Juko[3]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关于希腊财政状况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强化了市场对希腊出现危机的观念导致了市场主体对希腊政府的不信任。Juko[3]总结在希腊案例中媒体基于其自身与金融市场的关系通过大量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导致投资者信任的流失。财经新闻记者没能预见即将发生的金融危机,并对全社会特别是银行和投资公司提出预警,从而预防金融危机的真正发生。“为什么没人预见危机的到来”,“危机发生前媒体做了什么”,“财经记者是否履行了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等问题成为了2009年11月9日至10日EJC(European Journalism Centre)“危机报道”研讨会的热点问题。华盛顿邮报记者Howard Kurtz说:“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大量曝露在公众视野里:过分扩张的投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危险的业务,奇特的衍生金融工具,这些都成为了阴云笼罩的银行系统的一部分。但是当这些问题体现在日益增加的新闻报道和少量的专栏中——财经媒体并未引起重视从未传达真正意义上的报警信息,直到金融机构开始崩溃。”

二、财经新闻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有效地信息共享,任何金融市场无法运行。投资者依据公开信息对投资对象进行评估,并据此设定价格。公开信息来源于媒体每天对市场行为和价格变动的新闻报道。财经新闻报道降低了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如Keynes的“选美理论”,选股就如同选美大赛选冠军,选大家都会选的美女。怎么知道别人会选谁呢,媒体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标准设定者”(价格设定者)的角色。大量的学术研究探讨了财经媒体和记者对贸易、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价格的影响。

新闻报范文5

公司开运动会能够有效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增强公司凝聚力,怎么写运动会的报道新闻稿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公司运动会新闻报道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运动会新闻报道范文一在这美丽的3月,“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青春号角在__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吹响, 22日下午1点,重庆高科体育场上,彩旗飘扬,人头攒动,__公司第四届运动会的大幕即将拉开。 开幕式精彩的瞬间

别样的风采,高昂的斗志,跟随者《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运动健儿们身着统一的文化衫,迈着有力的步伐跃进出场,他们给自己的队伍取了响亮的名字。整齐的步伐印证着他们同心协力的信念;响亮的口号,喊出了他们永不言败的决心。

“多 少 次 挥 汗 如 雨,伤 痛 曾 填 满 记 忆,只 因 为 始 终 相 信,去 拼 搏 才 能 胜 利, 总 是 在 鼓 舞 自 己,要 成 功 就 得 努 力,热 血 在 赛 场 沸 腾,新媒在 重庆 升 起??”一曲改编自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由公司四大人气歌手激情献唱,为赛场上所有的队员们带来奋力拼搏力量和雄心!

运动健儿拼搏的姿态

开场表演结束,广播体操比赛正式开始,各队领操员在主持人的介绍下登上领操台,随着第八台广播体操音乐的节奏,各队整理好队形,做操的音乐响起,队员们全情投入,认真地做动作。放眼望去,所有的健儿们精神抖擞,动作整齐划一,刚劲有力,成为美丽蓝天下最亮丽的风景线。

速度·技巧——乒乓球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早在3月_日,乒乓球男单和女单预决赛已在湘江狮堡二楼打响。48选手谁都不甘示弱,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搓球、刁球、旋转球、反手球,你来我当,一组球打了十几个回合也分不出胜负,看得人眼花缭乱。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比赛最终决出了男子和女子乒乓球的前三名。

沉稳·谋略——台球

楼上的乒乓球进行的如火如荼,楼下的台球赛也在静静展开。24位选手通过抽签方式进行对决,和运动会其他的比赛不同,台球比赛中不需要力量的比拼和快速的反应,更多的是需要沉着的性格和精心的布局。握杆、架桥、出杆、击球,每一个动作都彰显出台球健儿们的优良品性和非凡智慧。

力量·对决——羽毛球

3月_日,羽毛球男单和女单比赛在凯建羽毛球馆正式上演。选手们摩拳擦掌,一场力量与速度的较量全面展开。有力的“高空发球”、灵活的反手接球、猛烈的扣球攻击、巧妙的“海底捞月”,健儿们一次次有力地挥动球拍,让飞扬的羽毛球时而像出膛的子弹,像离弦的弓箭,气势汹涌,锐不可当。

团队·较量——足球

足球赛让我们见识到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各队在场上展开激烈比拼,队员们沉着应战,默契配合,快速传球,稳定的后线防守、巧妙地中场进攻、精彩的开花攻门,经过激烈对战,二队最终冲破层层障碍,勇夺足球比赛第一名。

潇洒·激情——篮球

每一个回旋传球,每一个三步上篮,每一个精准投球,都引起现场观众一阵阵喝彩与掌声。篮球,是激情飞扬的精灵,来回穿梭,在场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激烈的比分不断翻动,观众的心情也波动起伏! 快乐·协作——趣味比赛

在趣味体育比赛的赛场上,有趣的规则设置和团队竞赛形式,让大家在欢笑中体验协作精神。乒乓球接力赛各队4位员协作共进,往返接力;袋鼠跳诙谐的比赛动作引得观众开怀大笑;集体跳绳项目需要在8位成员的默契配合下完成跳绳任务;闯关达人中设置了有趣的小游戏让大家在轻松比赛中闯过六关收获胜利的喜悦。趣味比赛让大家加懂得,只要拥有热爱运动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简单道具都能成为我们锻炼身体的工具和快乐的源泉!

工作人员辛勤的身影

如果说在运动场上拼搏的运动员是闪亮明星,拥有着耀眼的光芒,那么在台下辛勤付出的志愿者、裁判和摄影师们就是辽阔的天空,让这一切光芒拥有绽放的地方。

五下午点,随着趣味比赛的结束,运动会也即将落下帷幕。在运动会最后一项,荣誉和丰收的环节——颁奖典礼荣耀展开。所有的获奖选手和团队都收获了精美的奖状和实用的奖品。

颁奖典礼结束,公司第四届运动会圆满落幕。运动会虽然结束,

但是运动健儿们爽朗的笑声还在场上回荡,关于“运动 健康 快乐”的美丽梦想仍在延续。

公司运动会新闻报道范文二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增进同事之间的工作友谊、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决定于7月9日下午组织全体员工在篮球场举行三樱运动会。

20__年7月月9日下午14点,由珠海三樱日用品有限公司行政部及工会组织举办的第二届运动会在公司运动场隆重举行。

本次运动会设置了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和篮球赛 3项赛事,各参赛队或队员展开激烈角逐。篮球比赛分为车间组(雄鹰队)和办公室组(猎人队)。拔河比赛由全体员工平均分成四队,通过抽签分成两组进行淘汰赛,淘汰赛每组胜利队进决赛分出最终冠军。跳绳竞赛以1分钟跳的圈数最多圈分出个人前三名。

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激情飞扬、奋力拼搏,最终评出跳绳竞赛的前三名是李广生、邓森林、叶德威,拔河赛由“青海队”获得冠军,篮球竞赛胜出队为“猎人队”。公司对胜出者与胜出对代表颁发了奖金(如图1)。

在本次运动中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参加比赛,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本次运动会的举行,充分展现了全体同仁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和磨砺了精神意志,还增强了大家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公司运动会新闻报道范文三十一月的成都,秋的味道还未散去,初冬却迎面扑来,让人感受到冬的气息。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给成都增添了一道初冬美丽的画面,把成都装扮得金碧辉煌。 “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在这个初冬,成都紫泉厂区内的响起了激烈的加油声,欢呼声,呐喊声。本届趣味运动会的欢乐声激-情的飞扬在成都紫泉公司的每个角落,每一名员工都洋溢着豪情欢笑和无尽的骄傲,他们要在运动会中展现自我,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本届趣味运动会工厂全员踊跃参与,全厂分为8个参赛团队,120名员工参赛选手、3个员工裁判。成都紫泉工会组委会在运动会中设置了十类比赛项目,分别有:三人四足、三十人拔河,三人组跳绳,五人组吹气球,六人组运乒乓球接力赛,八人组/双人背靠背运蓝球接力赛,五人组踢毽子,封纸箱比赛,码垛比赛等。每一个比赛项目都可以锻炼大家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大家在工作中能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不但是智慧和体力的角逐还是团结和协作的完美比拼。

从运动会开始到结束,参赛的每一个运动员每一个团队都牵动着在场员工的心弦。同呼吸,共命运。彼此加油、欢呼、喝彩。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真实体现了大家极大的热情和找回失去的童贞。

本届趣味运动会增强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进了部门之间的交流。给员工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增进友谊、磨练意志的舞台,提供了一个“快乐运动、健康运动”的平台。运动员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取得了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 趣味运动会多了一份趣味,多了一份童真,让员工们体验了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参与的欣慰,培养了规则意识及协作精神,激发了运动潜能,不仅是对员工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检阅,也是对组织纪律性和精神风貌的检阅。

新闻报范文6

>>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报道的跨媒介表达 新闻网络直播――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报道的新思维 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与媒介素养 让科技新闻报道可信又可看 气象科技新闻报道技巧 不同时期涉农报刊农业科技新闻报道对比研究 PM2.5科技新闻报道策略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现状与文献研究分析 融合新闻报道 科技新闻报道与知识产权保护 省级党报科技新闻报道议程特色分析 危机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壳与核 科技新闻报道要坚持真实性与科学性 关于晚报科技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灾难性事件中的科技新闻报道分析 灾难性事件中的科技新闻报道 “韩春雨事件”引发的科技新闻报道思考 灾难性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若干问题探讨 对提高科技新闻报道效果的几点认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⑨罗斯瀚.媒介融合背景下可视化新闻生存之路研究[J].科技传播,2015(6):28.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5)[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刘洋.创新对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及实践[J].新媒体研究,2015(19):3-5.

[3]张煜.科技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闻战线,2014(8):56-58.

[4]矫健.科技新闻传播如何贴近受众[J].科技传播,2012(4):1.

[5]陈爽.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J].科技传播,2015(20):148-150.

[6]乔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新闻传播变革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8).

[7]于跃.用户至上优势互补――纶科技传播中的媒介融合与媒体创新[J].科技传播,2014(20):164-165,176.

[8]张晓琪.从“嫦娥三号”报道看科技新闻“软着陆”[J].中国记者,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