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1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读书名言: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4)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2
1、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3、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4、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5、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6、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7、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8、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9、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0、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1、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3、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14、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5、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16、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7、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18、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19、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20、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2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2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4、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2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26、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27、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28、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30、民无信不立——孔子()
31、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32、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氛围;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1. 阅读氛围是关键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 选好课外书是基础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3. 着力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是目标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o奥o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填写读书卡。
4. 保证阅读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4
1、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3、不知道感恩的人,就不会被感恩。
4、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5、没有感激之情的人,如同没有灵魂的驱壳。
6、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任何时候,你会多一份别人没有的快乐。每个人都应该置心于大千世界,感激万物,这样你才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激别人,你会有一份收获的喜悦;感激自己,你会有一份满足的欢欣。
7、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8、感恩是灵魂的防腐剂,付出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香甜的。
9、心存感激,才能容纳百川,感谢每件事都能得以发生,来丰富你的记忆,感谢每个事物都能得以出现,来增长你的见识,感谢不幸与机遇,感谢沉郁与快乐,是它们让我们有了思想,感谢……
10、在人生的舞台上,敞开怀抱与每个人紧紧相拥。
11、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14、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15、再清香的花离不开泥土的哺育,最高傲的叶子忘不了树根的恩情。
16、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7、我的心承载多少繁花,花开花谢,却总有一片感恩的绿野停留。
18、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9、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20、当你站在巨人肩上时,请你务必记住:是一个巨人撑起了你。
21、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
22、真善美的花,开在感激的土壤中。
23、为他人弯腰,拾起善意的心情;为他人着想,换来真切的感激。
24、感激就像甘露既滋润了被感谢者的心也滋润了感谢者的心;感激像太阳照亮了人间,驱除了黑暗寒冷,感激是心灵之桥,她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孤独。心抱感激内心才不会变得冷漠麻木,才会变得纯洁亮溢。感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她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之语,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即可。
25、可能你一天的爱心,可以换来别人一生的感激。
26、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
27、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日本谚语
28、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29、学会感激就懂得爱与被爱。()
30、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内与课外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86-01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浩如烟海,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靠大量泛泛阅读课外书,收效甚微,做好课内方法指导与课外阅读量的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捷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自己十几年来语文教学的经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树立大语文观,重视阅读。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名言,语文必须联系生活,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生活素材.正如朱熹所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这些文学巨匠能取得辉煌成就也和他们潜心阅读密不可分。因而,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在社会课堂的大背景中去。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紧紧抓住文学名著阅读这块主阵地,是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根本途径。
1.培养学生兴趣,快乐品位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上各种类型的阅读课。自由阅读,自选一本书,读后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享受读书的乐趣。举办阅读知识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隐含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围绕教科书上的名著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拓展延伸与林冲有关的情节,并推出与林冲相关的鲁智深 、杨志等一系列英雄人物,通过阅读了解他们不平凡的事迹。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2.1课内示范,教给方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段,了解作者对王熙凤全方位、多视角的刻画,并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服饰的铺陈,容貌的描画,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达成共识:泼辣能干、工于心计、八面玲珑、机变逢迎、圆滑世故。课外再布置学生看《红楼梦》的有关章节,对王熙凤的精明、贪婪、强干、笑里藏刀等性格会有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不难感悟出整部《红楼梦》一开始就对王熙凤的性格通过特别的肖像、言行进行了定位,对其一生的命运给与了暗示.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明了方向。
2.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鉴赏。读书切不可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那样雨过地皮湿,不解决根本问题,就好像用枯枝藤给学生搭好的画架,只见枯枝,而没有欣赏到画面里多姿多彩的风景。我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文学名著,写两篇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可评论作品主题、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篇章结构、语言特色、还可改变情节、续写结局等,有能力的学生可尝试着把名著改编成剧本,然后由学生自导自演进行艺术再创作。
2.3组织学生评书交流.同学之间写读书札记相互检查、评比,看谁读得多,读得精,读得投入,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定期举行读书笔记交流会,说真话,说实话;班级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学生发言可长可短,短的三言两语,长的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还可以开辩论会,预先准备好主题,确定正方和反方,然后各自挑选辩手精心准备,我曾在班中举行过一次林黛玉派和薛宝釵派的辩论,唇枪舌剑历时一个多小时,场面空前激烈,胜负难判。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通过组织、交流,使它可变成一种群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而且阅读目标得到了支持,强化了阅读兴趣,拓展了阅读视野。
2.4多读善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成于思,读书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所得,才能收益显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的记忆就越牢固。",并提示学生读书思考的方向: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对我有何帮助?
3.拓宽阅读渠道,合理分配时间
(1)要求班中每人购买一本名著,书名各不同,相互交流着看,这无形中就形成了班级小书库,由语文课代表代管,敦促学生借阅。(2)利用学校图书馆,老师推荐借阅数目。(3)上网查询资料,限制学生阅读内容。(4)限定课外读书时间,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靠学生挤时间读,三国董遇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说冬闲时、夜间、阴雨天可以用来读书。学生可利用每天早晚、星期天、寒暑假读书。如读长篇小说和长篇文章最好安排在暑假;小短文,笑话,知识百科可在晚上睡觉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只有针对学生阅读心理诱因,从诱发学生阅读动机入手,才能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培养他们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增加他们做阅读主人的意识,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不下海,焉得夜明珠"与其让学生在沙滩上散步,眺海远望,不如到带领他们一起下海。在书海中品尝阅读的乐趣。参考文献
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6
关键词 :指导阅读 培养习惯 汲取精华 塑造个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要读两三部文学名著”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还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但目前,就教学本身而言存在着两个突出弊端: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太少,每学期不足30篇的课文和仅写七八次作文,很难形成能力,养成习惯;二是过分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读与练,忽视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没有与学生的课外读写、课外生活有机结合。要改变语文教育“高耗低效”旧病,就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拓宽教材外延,增加课外读写量;丰富课外活动,密切课内外联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有利的大环境。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延续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的核心,扎实有效地抓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一、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突出发展性,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新世纪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基础扎实、修养丰厚、思维活跃、志向高远、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型人才。他们应当精于读、长于写、敏于听、善于说,有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生存胆识和才干,有自主自立、勇于创新、善于独创的个性品质。这样的人才必须用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人文精品来滋养熏陶,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然而,据了解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阅读过文学名著的仅有2%,98%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更谈不上外国名家名著了。这样的阅读状况很难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所规定的阅读要求 ,更不用说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精品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体验中,发展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习惯。对此可这样做:一是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知名人,读名著”活动,通过学生收集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如“读书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读书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武装自己”、“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与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等,让学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感悟课外阅读的真谛在于:开阔视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滋养良好的品德,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畅销书籍,如《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里波特》等,结合作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上行下效”,引导学生读书。三是结合课文延伸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课外自读相关文章,定期组织作品阅读体会交流会。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组织学生欣赏《水浒传》,开展我喜欢的“一百单八将”讨论活动。这样,读与思结合,读与评相融,既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品位,培养了学生好读书的习惯。
(二)突出自主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学习过程。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而,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把课内阅读教学过程训练的文字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迁移、扩展和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可以弥补课内阅读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课内阅读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作用,通过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通常可采用“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细读品味,切己体察――精读吟诵,悉心涵泳”三步自读学习训练法。通过初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通过细读训练学生的读书思考习惯;通过精读,让学生学会感悟积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课内阅读获得的读书方法,去阅读相关文章。如学习《孔乙己》之后,让学生读《狂人日记》、《药》等小说,让学生在比较迁移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学习《变色龙》之后,让学生读《一个小官员之死》、《套中人》,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契诃夫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学习了《生命的意义》,就引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保尔的人格魅力。
二是精读与略读结合。人类文化典籍,浩淼如海;学生的课外时间又很有限。这样,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阅读的“精品”,如何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去读这些“精品”。正如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读书既要精,又要博。有的书要细嚼慢咽,有的书要快读,有的书只要尝尝滋味就可以了”。
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精品上,可采取三种方法:定期为学生提供精品目录;定期举行阅读精品讨论会;建立班级图书角,根据提供的必读目录,开展“献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拓宽学生拥有精品书的渠道,把握学生阅读方向。
(三)突出实效性,促成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感悟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文化积淀、能力提高和人格发展的过程。积土成丘,集腋成裘,知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成为学问;人格和能力只有在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的不断感悟中才能发展。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做好阅读的积累和感悟。
一是指导写好读书笔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学期初,鉴于学生不会或不愿做阅读笔记,在阅读课指导上,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不拘一格:或分类摘录,或综合分析评价;有时可以摘录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可以概括大意;有时可以对文章内容加以评点,也可以记录感想和体会。读书笔记或卡片写得多了,就可以编目录,分类,再进行综合比照。
二是引导学生“每读必写,读写结合”。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课内的自由阅读课,引导学生针对所读文章的某一方面,联系自己的经验、感情进行思考,或评论,或分析,或感悟,或议或叙,当堂写成完整的小段,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三是定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内,学生必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体会,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畅谈读书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教师也可以借此时机了解阅读的效果,指导阅读的方法。在这方面可利用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或感人文章推荐给大家,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既可以博采众长,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自读的动力,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汲取名著精华,塑造健康个性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中所涉及的长篇文学名著,教师应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还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使其汲取名著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寻找名著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下面就中学生必读的几部名著为例进行探讨。
1、从《西游记》看人的个性价值。
《西游记》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取经故事开始之前)突出的是孙悟空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它背后隐含地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然而,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像孙悟空那样无限发展自己的个性,到处“大闹天宫”,那就不仅会把社会搞成无政府主义的混乱局面,而且还会对他人的个性自由造成很大伤害。这说明人的个性自由要受到社会的一定限制。于是书的第二部分就形象地探讨了个性价值如何在社会意志中得到实现的问题,紧箍咒就起到了化解个性自由与社会意志之间的矛盾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游记》对人的个性价值作了明晰而深刻的解释。“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尊严和价值,又指出了个性自由得以升华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提出了如何对这些过分的个性自由进行因势利导,使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间言之,只有在一个人的个性自由服从于社会意志的前提下,他的个性才有价值。
2、从《水浒传》看“义”的人格观念
《水浒传》中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是将这些绿林豪杰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水浒传》中的“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和今天的“见义勇为”有着相同的实质。可以说打抱不平是梁山好汉的共同人格追求。鲁达拳打镇关西、宋江私放晁盖、李逵大闹忠义堂等个人行为是如此,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群体行为也是如此。②“仗义疏财”。这也是值得肯定并发扬额人格品质。如果说打抱不平是对被损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上的援助。③“勇武阳刚”之气。从人格美感上说,这些绿林好汉崇尚的是一种勇武阳刚之气。作文一种文化因子,他们继承了荆轲、聂政、高渐离等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武气概,并予以发扬光大。在他们看来,是好汉就得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脂粉气。鲁智深怒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打闹野猪林;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这种阳刚之气的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打抱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之形,而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则是好汉人格的内在之神。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
3、从《简爱》看人格尊严的维护
小说的最动人之处在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作者着力挖掘的是主人公精神方面的深刻内涵,这又主要表现在反抗逆境、维护人格尊严、追求独立平等上面。她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格,从容自若地出现于罗切斯特府上,在那些即使是仪态高雅的贵妇人面前仍不失落落大方、不亢不卑的作派。由于她的自尊自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于世事明达的见解,才使主人罗切斯特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可以说,魔力般吸引罗切斯特的,就是简.爱的精神力量。“我是自己的主人”,这就是简.爱的性格。她总在竭力寻找一条能够于社会中不受歧视的、与人平等地行进的道路,为了它,不贪图眼前的或者永久的快乐,为了它,不在乎吃苦、流浪甚至牺牲和死亡。
4、从《边城》看人性之美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他描写歌颂人情美、人性美的湘西小说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这是一曲细致幽婉的乡村牧歌,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小说中的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碧溪为来往过客摆渡,并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为别人活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靠公家发给的三斗米、七百钱维持祖孙二人的清贫生活。我们从他对他人、对孙女的人伦关系中,可以看到他那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广胸襟,并对他这一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开辟名著塑造学生健康个性的途径
1、积极向学生推介名著,培养积极的阅读兴趣。既然是名著,就是“经典的”、“审美的”、“历史的”,就有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定性的高度评价。教师可利用其令人敬仰的高度的评价来向学生推介,打开他们的“期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