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人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透视人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透视人生范文1

桑迪・韦尔是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他大学毕业后在华尔街一家经纪公司当了一名“跑腿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证券凭证送给客户。在这个“最不体面”的岗位上,桑迪却努力要做得最好。他还利用上班的空闲自学业务,恳求上司让自己尝试参加经纪人资格的必修课考试。他白天努力跑腿,晚上备考经纪人执照……他的吃苦耐干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最终,他事业有成,成为世界顶级的CEO和著名演说家。

戴尔电脑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计算机系统公司、计算机产品及服务顶级提供商。其创始人兼总裁迈克尔・戴尔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洗碗工。戴尔当年是在一家中餐馆打工,每小时只有2.3美元。但他努力干好并心存感激,他说:“我最喜欢餐馆老板的智慧――我每天都能学习他的经营之道。”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16岁时她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曼哈顿图书馆做助理。她接电话、做方案,无论大事小情全都认真负责、力求完美,馆方评价她“工作勤奋,时时表现出独创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类似的范例数不胜数: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头一份职业是华盛顿国会山国会大厦的男侍从: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史蒂芬・金曾经做过看门人:“流行天后”麦当娜的第一份工作是唐恩都乐咖啡馆店员;好莱坞影帝布拉德・皮特曾当过冰箱搬运工;张曼玉初人职场是商店售货员;周润发的头份差事是酒店跑堂;李宗盛的第一份工作是粉丝厂推销员:刘德华最早干的则是理发师……

透视人生范文2

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娓娓道来。1900年1月1日,黑人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一等舱舞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他将这个小孩起名叫1900。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

小号手麦克斯初登上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不断地左右摇摆,麦克斯也被整得东倒西歪,呕吐得一塌糊涂。就在这时,麦克斯遇上了那个令他一生难忘的人――1900。在轻盈动人的钢琴旋律中,他们两个一起在大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那样悠然自得,那样轻松洒脱,仿佛两个天使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地飞翔。他们在飘飘仙乐中冲破了落地窗,滑过了走廊,一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怎样的诗意浪漫!

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三个回合的较量是全片音乐的。谢利弹奏了三段技艺精湛的爵士乐,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本以为把1900杀个人仰马翻,落花流水。孰知1900却一步一个台阶,第三回合中才显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一曲终了,全场鸦雀无声。直至1900将预先准备好的香烟放在因快速演奏而热得滚烫的琴线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谢利嘴中,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烟给你抽,我不抽烟。”全场才如梦初醒,掌声雷动。老女人恍然意识到自己掉了假发,胖绅士感觉到掉在裤子里依旧燃着的雪茄。而谢利的名誉也随着他嘴边的余烬灰飞烟灭,落在他皮鞋上的烟灰如同1900登峰造极的琴技一样――神秘莫测而不可思议。影片整个部分一气呵成,精彩绝伦而又妙趣横生。充分体现出导演深厚的功力与剧本的精巧构思。

音乐制作商得知了1900的超凡琴技,来到了弗吉尼亚号上为1900录制唱片,打算借此大发横财。恰巧在1900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也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就这样,那张现场录制的唱片模版记录下1900甜美而又青涩的初恋。他只想把这张唱片赠送给这位少女,因此失去了使自己成名的机会,也粉碎了音乐制作商的发财美梦。然而1900终究没能把唱片送出,他在失落中掰碎了那张唱片,也掰碎了那段没有任何结果的初恋回忆。

透视人生范文3

[关键词] 石雕;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 K87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306-1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梁山。如今,看着昔日辉煌的石雕群脑海中便浮现出大唐的辉煌。乾陵石雕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由洒脱之风进而走向高贵厚重,气势宏伟。乾陵石雕群寄托着当时统治阶级的天命观,体现着他们的审美观念与墓葬观念。在高度秩序化的时代趋势下造就出了陵寝风格新的复兴,造就了乾陵石雕群的设置部局、审美倾向和造型特点与人生认识论。

透过现存乾陵石雕群,我们能够认识到古老民族千年来积淀下的这种对墓葬形式特有的认知、创造与追求。这里就涵有着朴素而真诚的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天人关系的认识、神灵崇拜等各种心理。中国古代,墓葬是凝聚着复杂观念并且是在物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实体。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墓葬这种特有的观念制度和形态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出于各种复杂交织的观念意识,人类把生与死这两大生命过程的后段都寄托于陵墓。

一、凝固的艺术

在唐代社会的造型审美心态中,人们崇尚丰满、健美、刚强的形象,也崇尚力的凝聚形象。乾陵石雕充分利用青石质地在圆雕基础上刻意追求丰满强健的形象与感染力。乾陵“六十一蕃臣像”和“翁仲”身上我们可以体味到所洋溢着的那种雄强奋发,时代的审美追求。“翼马”“石狮”肌肉肥壮饱满有力,人物的躯体高大宏伟,这些都区别于宗教雕刻中天王的夸张肌体,也有别于佛教里佛像身形的圆润含蓄。乾陵石雕具有它独特之处即朴实无华的魅力,庄严宏伟,直入人心扉。显示出皇权的威严。

二、天人合一,生命的永恒

生命是永恒的这种认识是中国传统墓葬观念的重要支柱。先民相信,当人的肉体死亡后,灵魂会脱离肉体继续存在,种种千奇百怪的灵魂,鬼神传说和记载都体现了人类的这种信念与实证的不限努力。虽然这种实证的结果长期以来存在着可疑性,但这种长命百岁的永生愿望表现了朴素认识的本能需求,因此它一直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以传统的对生命认识为基点,人类将自身生存状态划分为阳和阴两个大的阶段,阳寿是有限的而阴寿则是无限的,从而与佛教的轮回转世之说一拍即合。“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礼祀,祭义》)在佛教中鬼则被认为是阴间世界中能独立活动的生命实体。我们把这种认识进一步延伸便产生了生存需要条件的同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人在阳世所需要的一切在阴间同样需要,像如吃、住、行、娱乐等一应俱全。墓葬的主要职能之一也就是满足这种需求。

先哲的心目中人的生命之所以是永恒的,是因为天地之永恒,天地与人合而为一。“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天人相通的理论观念发源于孟子。成于宋代的道学(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在宋代明确提出“人与天地一物也”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认识是中国传统墓葬形式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有一系列对自然现象、规律的迷信认识。

在上述复杂因素交织构成的基础上,透过乾陵石雕我们可以知道,陵园即是居住着死者的灵魂,满足着死者在阴世间像现世生活中的一切所需。死者是永生的,他的仪卫仆从们也是永生的,他将在虚幻世界中依然享受着人世间的地位、权力、荣华富贵。他将与神灵为伴,他将在大自然中更自由地驰骋来达到最高愿望,陵园雕刻群则以直观的物象实体连接着生死,真实地沟通了,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唐代陵园石雕艺术的主旨是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生死之间、天地之间提供一个可以直观维系的中间层次,达到对生命与死亡界限的遮蔽。这些都体现了王权统治的欲求,和对生命的欲求,而造型艺术是满足这种欲求的中间手段,工匠们运用造形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满足这种欲求的同时也满了审美创造的欲求。

参考文献:

[1]揭开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面纱-走进神秘乾陵[M].陕西:陕西省政协未来出版社,2000.

[2]王鲁豫.唐陵石雕艺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3]孙鹏昆.中国画天人合一思想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透视人生范文4

《透视课堂》是一本在美国深受欢迎的有关课堂教学的畅销书,多次修订再版,现在已出到第十版,一直盛销不衰,被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奉为进行课堂教学的经典参考读物。但愿在中国也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从中受益。

《透视课堂》第十版由14章构成。第1章探讨的是课堂观察者如何收集和了解有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第2章讲的是教师如何对学生形成和交流恰当的期望;第3章关注的是如何营造温馨而友好的课堂氛围;第4章探讨了处理课堂发生的不良行为的各种方法;第5章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学生的动机进行了探讨;第6章考察了生―生交流及良好学生集体的问题;第7、8两章探讨的是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学习需要以及如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第9章探讨课程计划问题,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作出评判;第10、11章考察了教授知识的最佳方式;第12章对主动教学和建构主义学习观进行了探讨;第13章探讨的是技术在课堂学习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第14章探讨了许多教师弃教原因及优秀教师成长秘诀。

由于翻译《透视课堂》第十版,我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中文版读者之一。我便把对课堂的感受器开足了马力,把对课堂的想象的翅膀张到了最佳状态,把对课堂的思想表达记录如下。我想,如果你有幸阅读了《透视课堂》第十版的中文版后,你一定会有比我还要丰富的体会,会有比我还要大的收获!

一、课堂是什么?

课堂是什么?不问你这个问题时,你恐怕还知道答案,一问你可能反而糊涂了。正因为你不知道课堂到底是什么,你才会满心期盼地踏进课堂。

课堂是什么?你可能说:“你别问我这个问题,一问我就来气。”正因为你知道了课堂是什么滋味,你便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离课堂,因为课堂是让你欢喜让你忧,让你平添许多愁的地方;课堂是造就了圣人也造就了俗人的地方,是造就了天使也造就了恶魔的地方。

课堂是人的课堂。有人在,才有课堂之说。谁在课堂、谁能在课堂,大有讲究;在课堂上讲什么课程、学什么课业,大有讲究;在课堂上用什么方式来讲课程、来学课业,也大有讲究;在课堂上营造什么样的气氛来讲课程、学课业,还是大有讲究的。

课堂是麻烦之地,课堂是是非之地,课堂是苦恼之地,课堂是期盼之地,课堂是起步之地,课堂是复杂之地,课堂是单纯之地,课堂是合作之地,课堂是孤军奋战之地,课堂是群星璀灿、群情振奋、群雄争霸、群策群力、群芳争妍之地,课堂是群起而攻之之地,课堂是让人智商等于一百、情商等于零之地,课堂是造就“活动书柜”之地……

也许在一般人们的眼里,学校的课堂就是一间间教室,是一种地点的指称。老师去学校教书是去教室教书,学生去学校上学是去教室读书。课堂也就是老师教学、学生听课的地方。这样理解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

可不知什么原因,在我的内心里面,在不同的时候想到“课堂”,就可能产生不同的体悟。有的时候,一想到“课堂”,原本波平浪静般的心灵一下子就如同看到了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海,跟着翻腾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或是被其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壮阔而感动、而自豪、而奋勇,或是被其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气势而吓倒、而自卑、而退缩;有的时候,一想到“课堂”,原本宁静清幽的心灵如同遭受了狂风暴雨的突然吹打与冲刷,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变得筋疲力尽起来,变得沮丧颓废起来;有的时候,一想到“课堂”,原本丰富多彩充满想象与希望的心灵如同来到了一片荒疏没有人烟、没有生机的死亡之谷,变得悲观绝望起来;有的时候,一想到“课堂”,原本枯燥乏味的心灵如同看到了山青水秀的美丽自然风光,顿时变得润朗清新起来,变得情绪饱满起来,变得精神抖擞起来;有的时候,一想到“课堂”,原本贫病交加的心灵如同幸遇了美味佳肴、良医良药,一下子变得健康起来,变得生机勃来……

其实,课堂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能够体味到五味人生的场景。我们随“课堂”而狂歌乱舞,随“课堂”而啜泣、而欢笑,随“课堂”而消沉、而沦落,随“课堂”而成长、而升腾……

那么,课堂是造就美好人生的地方,还是摧毁美好人生的地方?对有的人来说,课堂是天堂,是造就其美好人生的地方,获得欣赏,频频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荣誉的获得者;对有的人来说,课堂是地狱,是摧毁其美好人生的地方,被贬斥,被数落,成绩总是远远落后于教师与家长的期望,想到课堂就做恶梦,想到课堂就想逃离;对有的人来说,课堂是人间,人间百味,酸甜苦辣麻都在体味,成功与失败,枯燥与生动,无聊与有趣,平和与冲突……平稳人生就是不可能轻而易举获得。

课堂是培养美好人性的地方,还是滋长邪恶人性的地方?课堂是让人走向理解还是走向误解?课堂是让人走向平等还是走向等级化?课堂是让人走向热忱还是走向冷漠?课堂是让人走向积极还是走向消极?课堂是让人走向开放还是走向封闭?课堂是让人走向传统还是走向现代?课堂是让人走向觉悟还是走向麻木?课堂是让人走向多元还是走向单一?课堂是让人走向争斗还是走向和谐?课堂是让人走向真善美还是走向假恶丑?

不管怎样,对于人来说,课堂是复杂难测的、变化多端的。课堂是一个人生修养、人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文化场、对话场、关系场、修养场。

课堂如大海,既有深不可测的一面,也有深而可测的一面;课堂如大海,虽然有涯却看似无涯,虽有彼岸却往往只看得到此岸;课堂如大海,波浪涛天,摇曳多姿,既无定又丰富;课堂如大海,胸怀辽阔,鸥鸟飞翔,视野开阔高远;课堂如大海,洋溢灵光,宝藏无限,谷起潮涌,回味无穷;课堂如大海,吸纳百川,虚怀若谷,生生不息,充满遐思。

课堂如高山,既有伟岸让人仰视的一面,也有低谷山脚让人俯视的一面;课堂如高山,既可能使人由于勇于攀登从而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一览众山小,也可能使人由于望而却步从此停滞不前甚至退避三舍。

二、课堂风光在哪里?

要问课堂风光在哪里?首先得问课堂在哪里?人生课堂会在哪里?

课堂在哪里?对于农民而言,课堂在希望的田野上!课堂在哪里?对于工人而言,课堂在希望的工厂里!课堂在哪里?对于建筑师而言,课堂在设计建造的工地里!课堂在哪里?对于父母而言,课堂在家里!课堂在哪里?对于师生而言,课堂就在课堂里!课堂在哪里?课堂在这里,课堂在那里,课堂在人们的劳动里!在人们的心坎里!在人们的希望里!

看来,课堂无处不在,那么课堂风光在哪里呢?

课堂风光在哪里?课堂风光在探索的坎坷路途上!课堂风光在哪里?课堂风光在人情冷暖的交替变换里!课堂风光在哪里?课堂风光在知识漩涡旋出的美丽浪花里!课堂风光在哪里?课堂的无限风光在追求打拼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里!

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和千变万化的,正如《透视课堂》中所认为的那样,课堂活动具有错综复杂性,课堂里各种各样活动的共时性,课堂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料性,课堂生活具有非间接性(直接性)的特点,课堂生活还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课堂参与者(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研究者)是有血有肉的、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现实人,课堂方式既单一又多变,课堂内容既固定又灵活。由于人,便需要各种课堂,特别是人生课堂,可是需要课堂的人又是千人千面、千人千心、千人千思,可谓众人难齐、众口难料、众思难理。复杂多变、变幻莫测是课堂的特质,课堂是质朴的、守成的、粉饰的、思辨的、分析的、批判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心灵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课堂是学会过人生而非过物生和畜生的场所,是开始需要它而为了最终用不着它的场所。课堂是对人之世界和物之世界的理解的场所。

课堂的特质是变,课堂的使命就是应变。应对言语的变、思想的变、情绪情感的变、行为的变;应对内容的变、方法的变、情境的变、时间的变。课堂教师应对学生的变,课堂学生应对教师的变。如果说在今天的课堂中还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话,那就是变化本身这个真理。

课堂就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课堂应该有益于每一个学生,关照学生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即达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即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独立自主与精诚合作学习,学会共事与单独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能够友好相处,学会自我负责与对人对事对物负责,学会以变应变的灵活生存方式,让学生养成求真、尽善、尽美、求圣、求健与求富的整全心灵。

三、教师“透视课堂”是一种人生态度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课堂既可以说是“周围受敌,四面楚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也可以说是“八面玲珑,援助多多”(各种压力变成支持力量)。压力和助力无非是在表明: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让不动动起来,让不活活起来,让不灵灵起来的,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课堂里有苦恼和无奈,有希望与绝望,有奋进和退缩,有欢欣与惆怅。总之,课堂,乃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小舞台。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课堂中便是教学者的身份,承担着向学生传递特定知识并让学生掌握的任务,要想完成此任务,就得不断琢磨:如何让学生顺利掌握其所教的知识?何时向学生传授知识最为有效?怎样传授才会最为有效?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如何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恰当的支持?在教学中如何能够因材施教?等等。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课堂中教师也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承担着琐碎的管理任务。管理任务完成得好,教学效果才可能好,因此教师不得不琢磨:在管理中如何发挥良好榜样作用?如何让学生自己承担起自我管束责任?如何减少课堂的混乱和拖延,如何让课堂秩序井然?如何保持成效显著的学习氛围?如何用肯定的语言描述受人欢迎的行为?如何识别和强化受人欢迎的行为?如何注意课堂表扬和批评的实际效果?如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一旦上课,如何让学生全神贯注起来?如何保持适当的上课进度?上课期间如何监控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如何定时激发注意力?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如何迅速结束拖得太久的上课?如何处理学生上课期间思想开小差的问题?如何处理学生课堂期间出现的捣乱行为?如何定期对全班进行监控?如何做到忽略细小而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如何阻止学生持续发生的轻度不良行为?如何处理时间持续较长或干扰大的不良行为?如何进行恰当的直接纠正?如何避免不恰当的直接纠正?

由此看来,对于教师而言,课堂虽小,事儿特多!教师得把“透视”课堂当做一种职业生活态度,才能对课堂驾轻就熟。“走近”课堂,“走进”课堂,为创造理想的课堂而努力,“理想的课堂总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的”。理想的课堂乃是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舞台,透视课堂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情感的珍视。

“东方有课堂,西方有课堂,此见同:皆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首要使命。东方有教师,西方有教师,此心同,此理同:皆主要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亲爱的老师,用你的思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你的学生去体会身临其境的智慧五味人生吧!

〔《透视课堂》,作者古德(Tmoas L.Good),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育心理系教授;布罗菲(Jere.E.Brophy),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专家、教授。由笔者翻译的《透视课堂》第十版已于2009年1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同笔者在《透视课堂》第八版翻译序中所说的那样:“翻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刹那间转换成了轻松愉快的幸福感、成就感。由此经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其实人们理想中的课堂生活并非只有轻松愉快和甘之如饴,也是充满了困惑与争议。”文中所引均出自此书。〕

透视人生范文5

[关键词]人际交往时代特征积极与偏激心理品质

[作者简介]陈义静(1964-),男,河北沧州人,河北联合大学后勤第一集团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唐山06300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89-02

交往、交际都是指与他人的往来、接触、联系、沟通,而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彼此接触、交流和沟通,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生存必要的自然的活动,而交往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工作空间和质量。当代大学生满载着现代社会信息并出于自我锻炼的主观意图,积极与他人交往,但在交往中也透视出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人际交往中印记着时代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各国适应并推动着世界由两级向多级化发展,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当今世界的极度开放,加快了人员、物资、信息等流动,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世界整体性。我国的改革开放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深入,快速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展,同时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激荡的影响。整个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和信息传播的现代化,极大缩短了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推动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急切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心理十分明显。因此,他们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储存必备的素质。他们在积极的交往中印记着社会和时代的基本特征。

1.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人际交往是人的活动内容之一,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个人又是群体的成员,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必然要和其他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生种种联系,以表达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理想追求,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大学生还是当代大学生都概莫能外。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改革开放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多从性格、情趣、理想出发,在平淡的交往中获得帮助,在真诚的交往中结成友谊,交往没有鲜明的目的性,交往的范围基本限于同学之中。当代大学生失去了毕业后由国家包分配的无忧无虑的优厚条件,现实引导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可以接触的人群,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扩展意识,这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寻求职业做必要的准备。他们交往中虽然也是以性格、情趣为基础的,但是为了寻职就业也会不情愿地跨越这个基础,导致交往的松散性、不牢固性,因此交往中的不够真诚是必然的。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决定当代大学生交往的开放性,或由于经济原因或为了开阔视野、锻炼自己,他们不再死守课堂和书本,而是走出校园积极接触社会,打工、兼职甚至创业预演,这对于解决经济困难、丰富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无疑是好事,但是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思想意识、生活追求较为普遍地滑落。

2.交往的功利性。改革开放以前的大学生,在相对封闭和计划经济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人际交往是在平淡自然中进行的,不带有鲜明目的性,也很少有功利性的痕迹。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一些人在交往中的利益双赢、利益置换色彩十分突出。从交往开始利弊关系权衡到交往过程利益平衡,都突出了一种利益关系。在争取入党、担当学生干部、评选三好学生、获取奖学金、留校工作等活动中,往往采取社会上通常惯用的方法,包括找关系、拉关系、请客送礼等,以达到自己的功利目的。他们是功利主义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功利主义的传播者,功利性成为当今社会乃至当代大学生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3.交往手段的现代性。改革开放以前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基本局限于面对面地与同学交谈、接触。而当代大学生除了交往的这种直接性外,还具有交往的间接性的特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交往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内地勃然兴起并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电脑和移动电话已经普及,进入千家万户,使人们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也感受到了时代快速变化的气息。

当代大学生是富有知识、思想、兴趣、活力的特殊群体,站在时代前头学习、利用和掌握现代先进技术是其他群体所不及的,在超乎寻常地积极利用网络帮助学习的同时,开展人际交往,去认知社会、成熟自我、发展自我,校内尤其校外网吧生意火爆,关注的群体多是学生。交往的内容各有特色,有的结交同异性朋友,目的是为了获得友谊,从对方那里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有的是为了寻求异性感情,从而建立伴侣关系;有的是为了毫无意义地寻求精神上的刺激,填补心灵上的空虚;有的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信任的同时,索取相关知识,以助学业;有的是为了索取有价值的职业信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铺垫;有的是为了获取市场信息,为亦学亦商做准备,或为了开展网上经营,融 入商海。

显然,网络技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独立意识,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全新而快速的交际手段。但是,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引起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些问题,使本来受到社会上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浮躁心理更加突出,使仅为了完成学业而无专业深入追求的心理进一步膨胀,使他们已有的独立自由意识扩大而变成自由主义,我行我素,组织纪律淡化,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同时,产生网络依赖疾病不鲜见,网上泛滥的各种灰暗信息及生活方式,摧残了一些不能辨别是非的大学生的心灵,阻碍了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与偏激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乐于追求,在人际交往中要比其他任何时代的大学生都积极活跃。兴趣、爱好、追求、探索、爱情、寻职等都成为他们积极交往的出发点,这和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自主自由程度加大,人员流、物资流、信息流等加快,社会上的人际交往的密集及其交往频率提速,市场竞争激烈残酷,寻职就业困难等因素直接相关。他们人际交往的积极性,既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熟,也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既有利于他们扩大活动空间,也有利于认知自我和展现自我;既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也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既有利于学校的生机与活力,也有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与联系;既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扩展知识,也有利于他们的探索与追求。总之,当代大学生积极交往,一是出于主观需要,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储备相应素质;二是迫于客观环境,当今社会,人员、信息流动加快,人们之间交往密集,不会有效地交往,缺失人脉,就难以生存立足。积极交往,是当代大学生认知社会、学会和掌握生存本领的一种进步的表现。

但是,在积极交往中也显现出偏激的倾向。就学校范围而言,交往不是从关心、帮助他人出发,不是能接触到的所有同学,而是有选择性的,认为必要的、有“价值”的就交往,除此之外不关注、不涉足。交往中家庭经济状况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形成了经济条件好与不好界限分明的两个交往圈,使贫困学生本来由于经济拮据而产生的自卑、孤僻心理进一步加大,一般说来,他们的交往只能限于困难学生群体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交往中也表现出高傲、强势的特点。相反,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不善于交往,交往中的被动和弱势十分明显。这种交往中的反差和界限,一般说来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特点。

三、人际交往中的某种缺失

当代大学生的积极人际交往和成功交往,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基本追求,主脉是好的、值得称赞的,但在交往的心理趋向和行为方式中也透视出某些心理品质和胸怀的缺失。

1.缺少宽容。宽容的胸怀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品质。宽容就是雅量,雅量是做人最需要的也是最难得的品质。有了雅量才能容人、容事,也自然会器宇宏大,令人望而生敬。对学生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学生人际交往很成功,获得同学的称赞和好评,关键是他们拥有宽阔的胸怀;而一些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失败,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宽阔的胸怀,不能容人容事,对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当然,雅量、宽容是有原则的,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是不能宽容的。大学生培养自己的宽阔胸怀,使自己成为雅量之人至关重要,器量愈来愈大,人格也就愈来愈成熟。就某种意义而言,有量才有气概,舍此,则无气概而言。

2.缺少真诚。真诚是交往的基石,没有真诚,就没有交往,即便有交往也会变成相互利用的卑劣的手段,而这不是我们所讲的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有的是出于真诚的目的,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人交往,也有的是出于某种私利与他人交往,这是我们所反对的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当然,这种交往是不牢固的,很容易被交往者识破而宣告终止,并由此产生不好的印象,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地位。交往是为了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友好关系,相互倾吐心声,彼此沟通心灵,缺乏真诚,这一切都谈不上。因此,真诚是人格的主脉,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我们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真诚,拥有真诚。

3.缺失谦虚。谦虚是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更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谦虚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会由此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相互尊重,是相互沟通、相互交往的基础。一些学生不擅与人交往,或交往中的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于自负,缺乏谦虚的品质,总是妄自尊大、高高在上,乃至瞧不起别人,尤其是在学习上获得了嘉奖,得到了提升,便自吹自擂、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目中无人的同学,自然在心理上不愿意同他人交往,要是交往也是不平等的,同时,也必然使得其他同学不愿意同其交往。这样一来,主观上不同他人交往,客观上他人也不同其交往,人际交往就在不谦虚中被扼杀了。其实,不谦虚的人是浅薄的人,是不能成大事的人。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谦虚二字。正像所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斯宾塞也说过:“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真正的虚心。”可见,谦虚是人进步、与人交往的台阶,骄傲是人落后、隔绝交往的大敌。

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够成熟、知识和阅历需要积累阶段的当代大学生,在勇于追求和探索中带有几分盲从,在积极人际交往中带有某些偏激和缺失某些必要心理品质,这既说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说明主观自我塑造不够,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施以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庆成,余岚.试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偏差与调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2]罗恒温.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中的社会心理学[J].科技文汇(上半月),2006(12).

透视人生范文6

罗念:

你上两个月的美国西部之行,玩的可还愉快?有什么样的收获呢?罗杰斯给他女儿的第四封信,谈的就是将世界纳入眼界,他认为真想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国家,那么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他通过旅行探索这世界,而且也发现到一些投资机会,我知道你喜欢旅行,而且选的还经常是一般旅游者还没想到的国家,例如朝鲜,说明你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充满了许多的好奇心。

我同意他的说法,走出去看这世界,不只是那些装饰得很漂亮的景点,而且要观察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那些不期的发现,会在心中浮现重要问题,而我认为思考和观察,有时可以提供解决一些事情重要转折的经验,所以也有人说如果只有旅游,而没有阅读,和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那跟邮差没有什么两样,这可是对旅游者的提醒。

罗杰斯认为探索过这世界后,那些知识和经验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你成功,我想借此说一个故事,和回答你上次的提问。年初你通过微信问我,“加拿大多伦多,靠近地铁的公寓,值得投资么?”我当时纳闷,远在重庆的你,怎么学起周杰伦,唱起了《千里之外》,情歌可以感怀,投资还是需要务实及理性,我当时回复你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已经很久没有去加拿大多伦多这城市,你要好好做足功课,例如房租收入跟总投资金额的比例。

房租收入若太低,代表房价已经过高。不妨你先好好在网络上做一些搜寻。如果只是要投资,有别的渠道,例如好的海外公司,如果是要自住,那就是不同的评估方式,做足了功课才不会盲目的下手。太远距离的房地产,管理不容易。除非价格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回复说会做一些功课,这才让我稍微放下心。

让我告诉你一段发生在30年前的往事,我1987年于美国研究所毕业,当年来美念了两学期的一位好友,放心不下在台湾的事业而返台,两年后他突然集资数百万美元,在多伦多附近买下了一家国际型连锁旅馆,为了这交易和管理,他过境纽约,我还接机了好几次,这个案子经过三年之后,他几乎是赔光了资本离场,你知道为什么吗?

所谓前因后果,这至少几个原因值得借鉴:1989年是所谓台湾“钱淹脚目”的时代,新台币在维持了几十年固定汇率后,一夜之间大幅升值,由1美元对42元新台币,很短的时间就升值到1美元对24元新台币,人一有钱,就开始想要并购扩充,这原本没错,尤其钱财瞬间多了75%,但问题出在第二个方面,并购的功课做得不够,而这就是我要提醒你的地方,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劳工法规,这种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可谓是南辕北辙,你只有深入地了解和做过足够的分析,才可以降低这个投资上的风险。

你或许会好奇,投资房地产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怎么可能赔光?所以我说这种文化和制度差异的认知是最看不到而危险的地方,这栋旅馆硬件部份买的是不贵,而且还降了一半的价钱,但雇佣员工受到公会的合约限制,工作效率低又加上经济的不景气,每个月的亏损,一年可以,两年就开始吃力了,特别是这种商业房地产,都使用了财务的杠杆,例如只有30%或40%的自备款,其他都是向银行贷款,经济好的时候风平浪静,你可以出航,就算是20%的自备款都可以把事业做起来,然而碰到不景气的时候,惨淡的生意加上没有效率的管理,专业知识的欠缺和营销的不到位,几百万美元的赔光也是很快的。

1970年代,日本经济非常的蓬勃,汽车工业把美国都打趴在地上,1985年,日本和欧美签订了所谓广场协议(Plaza Accord),而签约的广场旅馆,就坐落在纽约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的边上,这也是《小鬼当家(HomeAlone)》这部电影的拍摄场景,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人原本觉得高不可攀的美国大楼现在变得相对便宜,曾经发生一栋美国大楼开价4亿多美元,而日本人却愿意出6亿美元,为的只是能够打破纪录。

更疯狂和大笔金额的收购跟在后面,1989年,SONY以34亿美元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三菱集团以14亿美元买下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洛克菲勒中心,同时花费5亿美元改造装修,结果是1995年洛克菲勒中心申请破产,三菱集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几乎赔光了所有的投资,而且还付出了一笔税务惩罚金。有人分析三菱集团所犯的错误包括:没有管理大型商业房地产的经验,过于乐观的收入预估,过高的贷款金额,以及对市场的不熟悉。这些错误和我朋友所犯的错误也很接近。

当然你想买的自住房地产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欧美的房屋税非常昂贵,以美东新泽西为例,一户50万美元的房子,每年的房屋税就可能将近8000美元,这个你可有列入成本估算?

走笔至此,你极可能误会我的论点,以为海外的房地产或其他的商业并购都不宜进行,不是的,有实力才能够向海外扩充,这是我乐见的,我所要提醒的其实都是有关于软件部分――文化、劳工、制度、市场和管理,一一的做检视和比较,清楚了再出手。

中国大陆的商业并购比以前要来的精明,我想这个也是经验上的累积,一如我那位几乎破产的朋友,这几年东山再起,在海外进行的就很稳健了。这真是如罗杰斯所说的,走出海外后,那些知识和经验,不管是成功或失败的,都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环游世界两次的罗杰斯,在这封信里点评了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简称BRIC),其中他最看好中国,基本上他的观察是有科学的依据和脉络可循,主要是他这种脚踏实地融入社会和对当地生活的评估,会看得较全面,在做投资的决策时也比较正确和安全。

例如,他观察到,中国的发展会远超过俄罗斯,这包含了中国能充分运用它的资金,而且俄罗斯人然使用旧时代的基础建设及工厂设备,升级和改进的少,所以生产力很低。

还有一点他的观察也很有趣,中国人到海外留学将知识技术常会带回中国,而俄罗斯人一旦出国后很少回乡为国家的重建出力。

我还没有去过印度,在美国倒是有不少的软件工程师来自印度,这些人都相当的聪明又是英语系国家,在美国的竞争并不弱。不过,罗杰斯对印度的看法是,和中国比起来它的基础建设一团糟,他说在印度旅行和其他国家不同,必须买好多手机备用,每一部手机只能使用于某个地区,这些亲身的经验不但丰富了旅游的生活体验,也在做投资决策时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评估。

不过,我好奇他对巴西的评估,可能会失准,他提到巴西从2008年在往后的15年会大幅进步,主要是糖的生产原料价格高涨,在他写下这个评论之后,发生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原料低迷不振已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2008年,代表巴西市场的指数基金 ETF(代码EWZ),当时价格约99美元,9年过去了,如今价格只有33美元,他的这个误判是非战之罪,但也说明了投资没有绝对,股市也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就像投资大师彼得・林奇(Peter Lynch)说的,成功的投资者要有承认错误的意愿,而且要随时保有弹性。

成功的投资和成功的人生其实有许多相近之处,一如罗杰斯所说的成为世界公民,第一步是敞开心扉,永远不要拒绝第一眼看上去和你不一拥娜耍投资也是如此,小心求证,别太武断。第二步是探索这个世界,当地球变成村落时,全世界好的投资机会也是此起彼落,希望喜欢旅行的你,下次可以带给我们你每次探索后的各种心得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