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1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避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拍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蛙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I床实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o%。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戡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2

一、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诸多问题与指导老师当面交流时间少的矛盾解决方式

(一)提高学生的对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是增加学生与指导老师主动沟通的基础

本科新生进入学校后就应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往届因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未拿到学位的例子,打消学生侥幸过关的心理,端正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合理的选题是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积极性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选题除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大小适宜,题目新颖以外,更应重视学生对此选题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和做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指导老师当面交流,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最好在其进行临床实习之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四)利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异地交流指导

传统的方式是电话沟通,其优点是直接快速,但很难直观地展示学生问题及资料。用QQ或微信,QQ和微信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可以进行在线聊天,离线留言,传送文件,但不支持手写签名,图片绘制等功能,最大的问题是对资料的保存不安全。有道云笔记很好地兼备了这些功能,同时还有其自身更多的优点。

二、有道云笔记及协作功能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具体应用

(一)功能简介

有道云笔记是网易有道出品的一款云存储软件,解决个人资料和信息跨平台跨地点的管理问题。具备文字、拍照、手写、录音多种方便快捷的记录方式;免费的云端存储空间,自动同步,有道云笔记采用三备份存储技术,数据被分别保存在三台服务器上,为数据提供三重保险;支持桌面版,网页版,iPad版,手机iPhone版,手机Android版,手机网页版等多形式,信息一处记录,云端存贮,多终端查看。

(二)有道云笔记及协作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具体应用

1.下载和安装:分别下载和安装有道云笔记的手机、桌面客户端,手机用户根据自己使用的手机情况选择相应iPhone版,Android版下载号,可以注册网易通行证后登录,也可以用QQ帐号登录。

2.打开软件,进入操作界面,进入云协作,指导老师建立一个毕业论文辅导群后立即会显示一个群号,学生则选择加入群,输入刚才这个群号即可加入该群,这样指导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群进行一对多的辅导。群成员可以在线对各类文档进行编辑、修改等。

3.学生进入云笔记界面,选择新建笔记,输入笔记标题,在新笔记中输入要与指导老师进入咨询、交流的内容,也可以将论文初稿的Word文件插入笔记中。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或PC终端随时进入有道云笔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可以直接在云笔记中打开学生的Word文件,点击审阅-新建批注,对学生论文写出修改意见。

4.在有道云笔记的编辑状态,指导老师将学生可以参考的各种论资料以插入附件的形式保存在笔记中,供学生使用,这些附件可以是Word,PDF,PPT,甚至是图片和视频文件。

5.有道云笔记在手机端提供了录音记录功能。灵感的思路往往在不经意中突然而至,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老师只要想到了关于论文的各种问题,而此时又不方便打字时,利用这个录音功能很好地记录下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功能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进行语音交流。有道云笔记在手机端同时也提供了手写功能和涂鸦功能,利用手写功能进行原笔重现增加了交流的亲切感。护理学涉及了许多技能操作,学生可以用云笔记的拍照片功能记录下自己技能操作的瞬间并保存在笔记中,老师可以用涂鸦功能点选其操作中的不足,并配以文字说明。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3

自考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4

1 TM理念及其发展

    1.1 TM理念 TM是近10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 出的新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转化医学的科学 定义,但其思维理念被认为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 科间的双向转化通道(Two-side Way),即TM思维 是如何从实验台到病床边(Bench to Bedside ),又从 病床边到实验台(Bedside to Bench)的一个双向过 程,是一个连接着基础与临床循环式的研究体系[2]。 TM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 间的固有屏障并建立起关联,使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 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预防与治疗的措施 和策略。同时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 用基础研究方向,从而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 床到实验室的良性循环[3]。究其根源,了M的实质是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 层次、多耙点的交叉融合,它是一次伟大的医学革命TM的目标是建立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 的4P医疗模式,而TM最重要的内容是转化研究,即 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地应用到临床[]。 DoughertyC5]在TM体系的学科建设中,提出了 3T 转化医学研究模式,指出学科服务的职责就是促进各 个知识领域之间信息的有效流动过程。李维等[]认 为,在3T TM研究模式中,了表示转化,了1、了2和了3 代表医方服务体系转型中的3个重要的转化步骤。 每个转化步骤都对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范围逐 渐扩大,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发现到临床研究,最后扩 展为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如图1所示。

    1.2 TM的发展 200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设置临床与转 化科学基金(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 ward,CTAS),已资助23个州的39家医学研究机构 从事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工作;008年,法国已建立 覆盖全国的23家临床研究网络中心;2008年底,在 TM 委员会(Translational Medicine Board,TTMB)的 组织下,英国的TM研究进展显著[7]。我国TM研究 中心的成立及相关学术会议的陆续召开,标志着我国 已开始全面启动和发展TM[8]。但由于我国TM发 展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①由于 TM研究平台严重不足使得基础科学家与临床人员 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导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脱节;②转化效率低;③转化过程缺乏规范,随意性 和功利性时常居主导地位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与 社会预防之间未能建立有效循环;⑤科研投入与社会 贡献存在巨大反差[1]。

     2 TM在护理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和环境的不 断演变,护理专业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 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3个阶段的转变,护理事业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护理学科本身具有偏 人文学科的特点,导致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 等发展缓慢。TM思维的提出目的是打破基础研究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 双向转化,缩短科研与临床之间的转化时间,提高转 化效率,将医学各学科发展的独立化转化为系统化、 科学化;使得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护理、预防等应用 学科的共同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亟需引进TM来指 导护理事业的发展。

2.1 TM指导护理管理成果的应用护理管理学是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 实践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通过计 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5个管理职能,达 到保证护理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目的。目前我国 护理较医学发展相对缓慢,加之护理自身的特点,现 仍存在很多问题:护理部重视护士的护理能力考评和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却缺乏对科室的健康水平的了 解,包括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科室近期遇到的困难、 患者结构或需求的变化等;护理人员每天机械地完成 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研究的重视;护理人员缺乏对 临床医学发展的学习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只注重护理 专业自身容易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以及护 理发展落伍。鉴此,笔者认为TM可以很好地上述解 决问题。

2.1.1加强医学思维理念的转化 TM强调的是理 论与实践双向结合,研究与临床的双向结合,可以转 化为管理层与基层的双向结合,演变为从管理层决策 到基层实施,从基层实施反馈到管理层决策。自上而 下的TM强调从管理层到基层的转化。而现实中很 多决策由于基层参与者兴趣不高或态度不认真、应付 公事,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导致决策实施出现偏 差。所以,应从管理上和临床工作中树立TM意识、 强化TM理念,并借鉴发达国家TM研究与实践的成 果及转化理念,结合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环境条件,实 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

2.1.2推进协同创新,成立TM的管理部门鉴于 TM逐渐成熟,护理管理层应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 主要职责是把护理科研成果或领导决策传递到各科 室并实施,通过反馈进行整合,制定最优方案。同时, 部分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实行转科,通过在不同科室 的学习与工作经验,找出各科室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优点要在全院进行交流与学习,进行推广;对于 不足,管理部门通过研究、磋商等方法进行协调矫正。 这样既遵循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又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宏观调控,从而保证了护理管理 部门的先进性和护理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2.1.3强化政策引导和加大经费支持,以TM指导 医院护理科研发展加大医院护理科研的宣传,争取 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将护理科研建设纳入医院整体 发展规划中。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基层,向院领导报告 阐述护理研究对于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意义,以及开 展相应研究和合作的可行性,听取院方意见及决策, 争取获得最大支持。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管理 层,大力提倡护理科研,加大对科室护理科研人员经 费支持,鼓励科研成果投入临床应用,协调临床与科 研工作、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完善相应制度,鼓励科研 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积极性与及时性,增强科研平台 建设,提供有力的科研保障。

2.1.4加强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由于医学各学科 之间的方向差异,各学科内容的细化,导致了各学科 发展相对闭塞,各学科内容的单一化和空洞化,阻碍 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大部分护理人员除了护理知识 外,对其他医学知识几乎了解很少,很容易导致护理 专业与医学发展的整体方向脱轨。经常关注各学科 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以及保持和各学科联系人之 间密切沟通,才能使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由于TM研 究涉及很多学科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倡导医学各相关 学科的共同参与,以及融合各学科的优秀人才,建立 TM的医疗、护理、预防全方位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 交叉合作,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 系,对护理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2.2 TM在护理科研中的体现  护理科研是指研究 探索新的护理理论、护理方法、护理模式的过程,其目 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 工作强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护理教育奠定基 础,促进护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护理专业不断 发展和自我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护理 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其他医学学科相 比,护理科研的起步晚、水平低、发展慢,且主要表现 为科研成果产生与临床利用不成比例。每年全国各 种护理专业期刊要收录成千上万篇科研成果论文,具 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这些成果被临床实际应用较 少,大部分护理工作并没有跟上科研脚步,依然停留 在几年前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缺少TM研究平台。 TM研究平台的建立致力于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之间的壁垒,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 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研究,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 临床实践,使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缩短了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础研究能直接为临床服务。TM平台应包括临床 护理团队、护理科研团队、市场研发团队。临床护理 团队主要负责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论题的搜集以及 护理成果的实施及反馈;护理科研团队主要负责护理 项目的研发,通过进行实验或调查,发现和分析护临床实践,使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缩短了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础研究能直接为临床服务。TM平台应包括临床 护理团队、护理科研团队、市场研发团队。临床护理 团队主要负责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论题的搜集以及 护理成果的实施及反馈;护理科研团队主要负责护理 项目的研发,通过进行实验或调查,发现和分析护临床中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科研成果;市场研发团 队主要负责把进行反馈后修订好的最终科研成果进 行社会层面的推广。其中临床护理团队和护理科研 团队是TM的基础,而市场研发团队是影响国家护理 水平的直接因素。众所周知,护理领域是一个潜力极 大的市场,对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无疑是一种推动。 应有专门管理机构从事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 作,整理科研成果,定时向社会提供信息。当然,上述 理论必须基于各种理论条件的成熟:①必须立足于临 床实践,重视护士科研意识的培养。同时提高全体护 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思 维,充分认识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性。②加 强在职人员有关临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即如何在 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以及形成论文并发 表。③为护理科研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及保护制度; 摒除大众的“重医疗、轻护理”观念,强化社会大众肯 定与支持。

2.3用TM成果规范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学(Nur sing Pedagogy)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 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 律的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发展社会服务项 目。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形 成了全方位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 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的评价 体系等,并为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 才。但现阶段仍存在较多问题: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 差距。护理教育较临床发展相对滞后,有些护理教材 更新速度较慢,知识相对陈旧。同时,专业教师和临床 教师司职不同,造成了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衔接 不上,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9]。②护理本科毕业 生科研意识淡薄,进入临床工作后遇到问题不做深入 调查研究。③专职护理教师缺乏与临床护理人员交 流,二者相对孤立,缺乏对临床护生工作质量信息的反 馈。④本科生撰写论文的水平较低,缺乏相关能力的 培训,毕业论文敷衍了事。而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引入 TM思维教育,有助于专业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基础和临床研究融合[M]。

2.4以TM为指导,促进护理教育发展学科建设 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专业发展的标志。良好 的学科建设必须拥有高质量人才和超前的医学思维 和研究成果。因此,将TM纳入护理教育,有利于促 进护理教育与其他医学学科教育的融合,护理教育与 临床实践的同步,保持护理教育的先进性。应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①在课程设置中,加入TM课程。护理 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等, 这些课程着眼于培养护生专业技能,不利于护生拓宽 眼界和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将TM纳入护理教育, 有利于培养护生TM意识;护理研究课程加入TM教 育,有利于促进护理研究以实践为主思维的养成。此 外,纳入TM课程,有利于激发护生对TM的兴趣且 在临床实践中提高运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②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TM人员,挖掘和有意识 培养在以上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交叉型 学科人才[11],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紧跟先进医学的发 展步伐,保持护理专业发展的先进性。③护理研究中 纳入TM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双向结合, 保持教育与临床的一致性。④在教学理念中不断地 把临床实践的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中,摒除落后的理 论、方法、以及护理器材,充分利用护理的TM成果, 保持理论教学的与时俱进。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建立能够满足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临床实习基地,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临床实习方案、确立临床实习医院关系、实施协议、加强建设,最后进行总结,以便提高实习医院的带教水平。结果:探讨出与教学基地建设相关的方法、条件、措施等。结论:建立起 "三结合一稳定"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基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对于以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等护理教育来说,校外实训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受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医院护理队伍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积越来越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许多高校缺乏必备的校外实训场所,没有布局合理资质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疏于对实习基地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导致办学水平的低下和人才规格的"缩水"。如何选择与建立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经过调查研究,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我院于2006 年6 月- 2007 年5 月通过调查研究,对现有承担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可能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关系的医院进行相关研究资料调查、核查、补充、完善。对拟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关系的医院进行相关内容的联系、沟通、磋商与谈判,对形成共识的提出建立方案。建立教学基地关系的协议(合同)文本,签定协议,明确关系。必要时,可在医院加挂"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基地"牌匾。选派适合、适量学生进驻接受临床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临床带教老师按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明确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统一标准。实行护士长管理,专职老师负责,以一对一的带教方式,落实每位护生的实习计划,安排每周1 次讲课, 1 次护理查房,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 ]。对与临床护理教学相关的要素进行必要的建设,适时检查指导,使其适应、符合、达到、提高临床教学阶段的质量要求。对每一轮临床教学的中期和结束时,都要进行总结,提出发展和改进的具体意见,为下一轮教学提供借鉴和保障,以便得到巩固和提高。

2、护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类型单一, ,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协调

许多院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只关注医院的地理位置,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医院的层次和级别,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所接触到的病例过少,动手能力差。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

2.2 部分老师缺乏带教意识,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

有的带教老师业务能力较差,不能指导学生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有的老师只分派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不讲为什么做、怎样做好,以致护生感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师生沟通欠缺,教学评价不全面。影响实习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3实习基地过少,与护理专业的发展不匹配

问卷调查中有的护生反映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原来实习医院只有12家,各科室加床多,重症多,周转快,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临床带教老师既要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保证病人需求,又必须以临床病人为实习对象来指导护生练习各项操作,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拒绝护生操作,造成教学与临床工作的现实矛盾。

3、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策略

3.1 结合就业建立多元化实习模式

实习加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经过近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校在实习与用人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创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实习促就业的模式,如"订单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医院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实习医院就业。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医院双方资源,是很好的实习形式。

3.2 实习医院的合理性选择

实习医院的层次是保证学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实践最重要的因素。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区域板块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医院技术能力最为先进的地区,也是医学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护理专业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除考虑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因素外,还应与中国医学的发展主流相适应,校外实训基地的区位应当布局合理。对其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合理的区位分布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源已不局限于某个省份,在实习就业的选择中必然会出现多区域选择的趋势。因而高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布局中应当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兼顾不同区域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地,避免校外实训基地区位分布过于集中的情况。

3.3 运行机制的选择

专业实习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校外实训基地得以正常运转、实现共赢的保障。学生到岗实习并不意味着学校完成了教学任务,它代表着新的管理阶段的开始。为避免实习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运行保障机制尤为重要。应增加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 2 ],成立由校方和医院方共同组成的实训管理机构或产学合作项目教学负责机构,对基地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安排、师资培养、基地考核全面负责。同时,选派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校方和医院方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岗位工作情况、毕业论文等进行指导,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过程性控制与评估,建立学校、行业、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动态的对医院方的考评机制,提高医院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和管理,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稳定与和谐地发展。

4、实践成果

4.1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通过上述方法与基地建设选择策略,我们的实习基地逐年扩充,由原来的12所,增加到20所,取缔3所,并且相对稳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4.2建立完善了实习管理制度

成立临床护理教学指导小组,制定临床护理教学程序、护理教学质量控制办法等对全院的临床护理带教给予检查、指导与评价。并举办临床带教老师培训班,以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技能。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自学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自学;应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等形式,以更好的掌握知识 [3 ] 。

4.3提高了就业率

该研究成果于2006年开始应用于北华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学生的综合操作成绩明显提高,对临床实习的态度积极,实习单位评价反馈,学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好,进入临床角色快。学生的就业率由原86%上升至99%。

总之,通过研究,建立能集临床实践带教教学与临床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与提供生活服务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三结合一稳定"型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基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商临萍. 临床护理教学研究新进展 [J] 护理研究,2004 ,18 (3) :388 - 391.

护理专业了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13-10-06

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课题“五年制高护专业‘一目标四模块多方向’课程体系研究”(B/2012/07/026)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汉锋(1974-),男,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课程教材教法和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什么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目前,通过对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发现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定位与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有偏颇

五年制高职涵盖了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学习阶段,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这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既要保证高中文化基础课又要保证相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安排上难免会出现偏颇,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也不例外。加强五年制高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要认识其本质特征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根据其“内涵”进行合理定位,明确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别。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是一种基础性、高等性、职业性并举的特殊层面上的高等教育类型。五年制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卫生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上要区别于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下要有别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培养出的护理人才,应该比中职教育具备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比普通高职教育具备更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懂技术的人才很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定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课程体系缺乏地方特色

职业学校要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青睐,需要建立自己的logo,产生品牌效应,除了挖掘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外,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只有狠抓内功,办出特色,尤其是地方特色。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一样,各地均有各自的特色,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防止“特色学术化”和“特色理想化”,要依据地方特色,积极参与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现实岗位需求,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医疗资源、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当地的病患特点、学校条件、师资力量等诸方面定位和指导自己的护理专业和课程体系,开设出特色专业方向和特色髙护课程,也要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主动接受市场的调控,从而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的功能。

三、课程体系的理念未充分关注个性化教育

课程是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服务的,其宗旨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内容,再到教学方法与过程上,应多增加人文关怀因素。但我们“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大多体现在尊重、关爱学生人格上,由死板的知识形态走向鲜活的生命形态,开始由知识本位向学生的情意、能力本位转移,这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大家做得相对比较好的地方。由于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不能再把学生作为一种工业原材料制造出统一的标准件产品,因此我们要把“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重点关注在学生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中要让护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程内容、专业方向、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课程开发的主体相对单一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市场运营机制的影响,国家、地方、校本职业类课程遍地开花,同一门课程也会出现较多版本,这本无可厚非,但同质性、劣质性课程难免泛滥,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有可能部分课程会流进学校和课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编写大多是一线教师,即使他们来自不同兄弟院校且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但要编写出完全契合的课程并非易事,要考虑到国家方针政策、市场需求、工作实际、学生情况、配套资源等各种因素。笔者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在护理行业专家、课程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关领导的支持和推动下,同行教师及工作一线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完成,还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最后在大家的共同研讨中加以改进完善。国内知名出版社对于护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编写要求一般都很高,但其他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在开发的时候,主体一定不能单一,应该集思广益、通力协作,真正让课程不仅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载体,更是学生接轨和融入社会的桥梁。

五、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高职护理教育分为普通文化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包括理论与实践)三大块,按3∶3∶4的比例分配课时。内容上,普通文化课偏深、偏难,应用性差;医学基础课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临床专业课偏重于医疗,忽视护理专业特色,而且各门学科之间未能很好融合。比例上,医学基础课比例偏大,人文社会学科和临床实践课比例偏小;必修课多,选修课少;重知识的传授,轻良好医德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构上,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各自形成体系,忽视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必要重复的现象较多。因此,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应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特点等方面构建独特的课程体系,打破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适当压缩普通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的理论课时比例,增加护理实践课时比例。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除了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向外,还会生出许多分支护理方向,如涉外、社区、老年、围产护理等方面,要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我国护理事业做出相应的变革。

六、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关性低

五年制高职护理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应该以职场化环境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追求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及课程的实施中,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关注与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根据护士职业素质和能力需求设置课程门类,根据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目前,理论课还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实践性课程比重还不够,实践性课程所占比重要达到总课时一半以上,甚至高达三分之二。为此,必须增加实验、实训、见习、强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尤其是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护理认知见习、卫生保健见习、护理实践实训、专科护理见习、护理实践实训、护理技术强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还要重视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

七、课程实施中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尚待加强

职业教育的教学应突出就业方向,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五年制髙护专业的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讲授法这一单一的授课方式,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教学素养的参差不齐,教学情境是否贴近临床,授课内容是否契合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教学效果是否培养了必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明确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创设临床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包含大量工作任务且题材新颖的案例、项目、问题,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八、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了“双师素质”的概念,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对照条件,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的“双师型”师资数量和占比普遍不高。校内教师虽然有了中级职称,但普遍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中,有了丰富实践经验,却有可能缺少教学经验。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把校内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将学校待聘企业技术人才送到师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中选出真正兼具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合格“双师型”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去。

鉴于我国五年制高护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定位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病患特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个性需求,以“必需、够用、实用”为指导,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上群策群力,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关性高的课程,力争做到内容和结构的科学合理性,采用与工作过程相契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辅以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强有力的管理队伍作保障,做到通识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一定能培养出“专深型”和“宽专多能型”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汉锋.卫生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

育,2010,28(13):11-12.

[2] 张龙禄,祁义霞,冯小君,王丽.高职护理教育核心能

力课程整合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

133-135.

[3] 蒋培余,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本科实

践教学体系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

506-508.

[4] 袁晓初,张利.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7-118.

To the Five-year Nursing Professional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System

ZHOU Ha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