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趣味问答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趣味问答题范文1
在中央不断紧缩的政策下全国部分地区在今年仍然出现了增长的势头,楼市局部回暖和房价上涨局部反弹的苗头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虽然国庆长假期间昆明楼市冷淡,但是4月以来的持续增长仍然让昆明楼市回暖势头不减。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同区域下由于经济、交通、区位等因素,楼市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昆明的房价会沿着全国的大趋势发展还是以自身的节奏走下去呢?昆明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城市地位显著。在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下,昆明的发展势头强劲,人口保持平稳持续增长,GDP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房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昆明未来的发展和需求量巨大,在中央强有力的调控政策影响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借鉴之下,昆明房地产行业正健康发展,昆明房价保持平稳并小幅增长是大趋势。
高校土地资源重组 互利共赢
10月,昆明高校地块集中入市,成为当月昆明土地供应的最大亮点。入市的高校地块涉及4所高校8个地块,共计241.2亩,分布于昆明主城四个区域,高校逐渐淡出昆明老城,教育资源集中于呈贡的大趋势进一步显现。由于高校师生众多,多年的发展在周边区域逐渐形成了围绕高校的完善配套和大量的人气。昆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高校区域整体规划的缺失使得市区内高校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环境问题、治安问题和花花世界的诱惑成为了高校无法解决的问题。新昆明的发展思路、战略部署及规划让呈贡新城成为高校发展的未来,崭新的校园、安静的环境、集中的教育资源和宽广的面积,以往无法解决的制约昆明高校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昆明主城的高校地块交通便利、发展成熟、配套完善、知名度高,这些因素使得此类地块明显优于同等位置的其他地块,无论发展商业还是住宅都具备较好的条件,因此地块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土地市场上,继云南财经大学西校区43亩地被英茂房地产竞得之后,南校区16亩地又被昆明优盛投资有限公司收入囊中,南校区这宗地成交价高出起拍价15800万元,溢价率达131.9%,楼面地价为5252.4元/平方米。价格是否过高,相信开发商们心中都有自己的考虑。
趣味问答题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58-01
纸笔测验是指以书面形式为主的测验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的强弱,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式。台湾著名教授李坤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教师仍普遍缺乏编制纸笔测验的能力。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小学品德命题改革,以更好地发挥试卷评价的定位功能、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来检验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一、依“标”据“本”,紧扣重点
1依托课程标准,掌控测验方向。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重心,让学生认识社会及了解历史,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现代公民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纸笔测验的设计主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它为测验的设计与应用掌控了方向。
2研制双向细目表,确定测验内容。双向细目表主要用于确定测验内容,具有确保测验内容和应考内容一致性的作用。双向细目表列出了全册所有的知识点,出题时能从容地面向全册做通盘的考虑。因此,测验试题既不会过于集中在部分内容上,也不容易出现疏漏,基本涵盖了全册的教育点,起到了检测全册教与学的作用。同时,双向细目表又能将能力目标考查情况和预估难易度的确定情况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使命题者对所出考题的考查目标与考查难易度有较明确的定位,提高纸笔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3根据教学课本,彰显测验重点。纸笔测验要紧扣课本,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方特色,使纸笔测验不仅成为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参与生活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手段,而且成为学生再一次接受熏陶、接受教育、提升素养的过程。测验彰显重点如下:(1)重在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观点与思想的能力。(2)重在考查学生分析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3)重在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是否提高。(4)重在关注学生的感情能力是否提升。
二、精心设计,妙趣促评
纸笔测验如能精心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考题,给学生新鲜、好玩的感觉,将会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增强其评价功能。教师可以采用以下题型:(1)填空题。《品德与社会》有相当多的历史、地理知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需要孩子们识记、掌握,而这些知识点最适合用填空题来呈现、考核。为了吸引孩子,可变化为一些生动活泼的栏目,如“知识百科”“大擂台”“小灵通”等。为了增强趣味性、实用性,填空题还可转化为读图题、列举题等。(2)单项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选择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用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也称最佳型选择题,即在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且表述最准确最完整。其中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容量大,信息范围广,往往围绕某一话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地考查,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我们也可以给它取个好听的栏目名,如“一枝独秀”“明察暗访”之类。例:台湾曾受到哪些国家的侵略占领?( )
①日本 ②荷兰 ③英国 ④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祖国的屈辱史,是一道组合选择题。(3)连线题。即有几组相对应的内容,选择后用线连起来。这是一种比较生动活泼的形式,这一形式还可以跟填空题、问答题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傣族 赛马会
蒙古族 泼水节
回族 抢花炮
侗族 开斋节
(4)问答题。问答题可以分为几个小栏目,比如,“家乡美”写出令你敬佩的几位家乡名人或家乡的美食、美景等;“生活的有心人”写写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等。(5)填图题或画图题。如填图题――周游世界,学点地理;画图题――弘扬国粹,学画脸谱;分别让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填一填,拿出彩笔来涂一涂、画一画。答题形式的变化让学生趣味盎然,因而乐于尝试。(6)调查实践。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参与各种调查实践活动,并得出自己独特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例如,《寻找“民族之星”》,让学生分组调查“民族之星”(英雄豪杰、科学家、文学家等),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录、交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趣味问答题范文3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问答榜 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2
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始终立于浪头的问题教学法一直十分引人关注。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将问题进行整理、筛选,选择其中部分问题,再结合这些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师生问答、学生讨论、专题研讨,个别学生甚至可以选择某个课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研究,使学生在解疑、释疑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并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从断代史改为专题史,相较于断代史的叙述性,专题史更侧重于探究性,问题教学法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更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因此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青睐。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也应该以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问题为开端,用学生的质疑作为主线来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设计能力,成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成为一个问题教学法实施的瓶颈,最常见的现象是,学生也知道提问很重要,也掌握了必要的提问技巧与方法,但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对预习提问始终不太积极,这样,上课的探究活动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又回到教师主导问题设计的旧教学方式上来。于是,围绕着建立有效的提问激励机制,我设计了历史问答榜,借鉴榜单的形式推动预习提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的这一探索总结如下,就教于方家,希望得到同行的提点。
一、问答榜之创意:“榜上有名”的思考
简单地说,问答榜就是学生提问与答问的排行榜,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收集并展示出来即形成提问榜,学生通过课堂或者课外讨论解决上榜的问题形成答问榜,两个榜相辅相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环节。
现在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充斥人们的生活,排行榜在相关的领域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科学的排行对相关的参与者更可以起到鼓励与鞭策的双重作用。
二、制作问答榜的准备:提问方法与技巧培训
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都要先进行提问方法与技巧培训的工作。分两个步骤:
1.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目前考试检测常用的试题有多种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论文题,其中比较适合学生平时提问的主要是问答题和简释题(即材料解析题),这两种题型有相对固定的设计格式,而且较能引发探究深入。为了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我运用解剖例题的方法给学生作示范:
问答题示例
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通常有解答方式的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答案项目语等构题成分组成。(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3)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4)求答词: 须回答的具体方面
示例:指出下列题目的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答案项目语。
结合有关的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解剖如下:提示语是:结合、概述、简要说明;主干语是中国;答案项目语是社会背景、兴衰过程、历史地位,1949年以前、旧中国是条件限定语。
在对基本史实进行梳理的时候,问答题是最好用的提问方式,综上,一个合格的问答题,必然有特定的指向性,根据提问者的意图,问题的组成部分可以增减或者强调。
材料解析题示例
材料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从上述例题可以发现材料解析题常用的命题方法是(1)“根据材料,指出(或概括、归纳)……”(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3) “综合材料……谈认识。”
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格式与问答题基本一致,只是在问题前面增加了对答案的来源范围的限定。因此这种题又叫简释题,检测答题者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同时通过问题设计与回答来考察加强学生的史证意识。
2. 学生摸索形成自己的提问技巧
首先:预习阅读是基础,知识性问题是阅读的拐杖。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读懂教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一些知识性问题并自我解答,是常用的阅读技巧。
知识性问题常用的提问办法是从历史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历史事件。大凡历史事件总有一定的情节和过程,它由一些基本的要素如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或评价)等构成。因而,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建议学生将构成历史事件的历史要素理一理,问一问“什么时候(时期)”“是什么”“怎么样”等等。
层次分析法是知识性问题的另一种提问方式 层次分析法就是按构成历史事件的层次来揭示其本身所发展规律,较快掌握知识结构的一种方法。所谓层次,是指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一事物都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分析就是提示事物内部各部分间、诸事物间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的关系。着重要用“背景、过程、结局”三分法分析教材,进行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在掌握知识结构层次上下功夫。原因一般分为远因、近因,还分内因、外因,还可分为政治原因、经济原因。
过程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也可分为递进的几个发展阶段,分清了阶段,也就分清了层次。
结局一般包括结果、意义、胜败原因分析、评价等。
层次之分,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学生自学,能增强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借助现有问题作为基石,再提出新问题。
预习阅读的提纲解决了 “是什么”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他好象都懂了,我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思考能真正的深入下去。
新教材的编写对学生的自学提问做了很多工作,三种新教材在课前的导语部分,都精心设计,提出了学习中应探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在教学伊始就营造了问题氛围,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新教材通过问题方式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进入带着问题状态,使学习建立在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上。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与课后测评对于学生的自学探究有着导语的问题同样的价值,对于已有的问题,我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作答,而是作进一步的问题分解或延伸,将一个大问题变成若干个小问题,形成问题链或者问题群。比如在探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一问时,我的学生就演化出下面一系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其他原因是什么?
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希腊的城帮是如何形成的?二者有何联系?
为什么关注地理环境对城邦形成的影响?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吗?政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三 问答榜的制作与使用
在提问培训过程中,我逐步摸清班级学生提问与答问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相应的榜单。比如这学期开学后,我在新接手的一个班的调查中发现:该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习惯将目光放在知识性问题上,如: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什么是三权分立,启蒙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宗教改革的背景是什么?等等。约摸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结合教学要求提出深度挖掘的问题,如启蒙运动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是如何汲取儒家思想的?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对野史有着强烈的兴趣,如苏格拉底之死喝的到底是什么毒药,蒙娜丽莎到底为什么而笑?
于是,我制作了三个提问榜,一个叫历史的宽度,一个叫历史的深度,一个叫历史的厚度(厚取自幽默英文humor的谐音)。历史的宽度搜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提出来的知识性问题,历史的深度则搜集学生在旧问题基础分解与延伸出来的新问题的,历史的厚度则是学生提出的趣味性问题。
四、问答榜的激励作用
1. 期待激励,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提问答问的任务
期待激励是对行为主体即将出现的行为结果预先给予充分肯定的心理暗示,被暗示者将会因此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有信心,寄予厚望,对每一位学生都持有热情的期待,那么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能激发学生再度问问题的积极性。
2. 目标激励,让学生的提问答问养成过程目标化
人们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性的行为。有无目的性的行为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没有目的性的行为无成果而言,而有目的性的行为,才可取得最大最满意的成果。而问答榜将学生的提问答问的养成过程变成了目标达成过程,由于提问答问的目标分解到了每一课题甚至是某一章节或某一段落,问答榜又有着不同的层次设置,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榜单为目标,将自己的提问答问任务进一步分解,实现目标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3. 奖励激励,让学生的提问答问在不断的正反馈中强化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良好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使人保持这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奖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正强化。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手段,使用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们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其次,我还通过问答榜培养学生对自己提问答问行为的欣赏。我要求他们在有问题上榜后对自己说3句话:1通过我的提问,我给了大家值得玩味的东西;2通过我的提问,我让大家很容易参与并且被吸引到了关于某某内容的探讨中来。3通过我的提问,我显示了自己具备和大家同等的能力。在答问上榜后也对自己说3句话:1. 通过我的答问,我给了大家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2. 通过我的答问,我节约了大家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3. 通过我的答问,我让大家看到了我的能力。
五、结语:完善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问答榜越来越成熟,形式越来越多样,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养成了提问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问答能力的增强,与教师是否注重对学生问答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而培养方法的科学与否更是直接关系到这种培养的成败,因此,教师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中不断地重视各个环节的可操作方法的探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君端.《整合两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高中历史基础课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人教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02期.
趣味问答题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作业设计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新课程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观;树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的作业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已一大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与努力,一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部分教师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课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素养的提高,传统历史作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传统历史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题型仍以填空、选择、材料分析、问答题为主,着重点仍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的题目很少。
2.作业提出的单向性。传统历史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了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3.作业内容的机械性。传统历史作业缺乏时代感,许多老师布置的历史作业往往是把课本的某些段落“搬到”作业本上,或者课后练习、配套练习一股脑全部要求做在作业本上。这类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历史作业失去了兴趣。
4.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历史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允许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探讨,互相合作,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进行培养。
5.作业评价的绝对性。传统历史作业的评价是由教师一人操作,学生对作业的普遍态度是完成后上交就万事大吉了,而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对比,非对即错,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新课程作业设计提供了具体而有力的依据。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笔者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借鉴同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这几个特点: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它体现为:布置作业内容的开放,学生有权自主一选择;作业.形成的.开放,改变原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刻板的;评价方式的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认识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一般而言,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台湾着名历史教育专家张元先生,曾在新竹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中做过作业改革的实验,他设计了一道关于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的题目,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封寄自疆场的家书,提供的背景材料是:“汉武帝时代有一位中级军官,参加征伐匈奴的重大战役,在战事告一段落后,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回给家人,他在信中述说了所见到的事物,也写了一些感想,现在经由历史想象你就
是这位军官,请你尽量从当时的情景来写这封信。”该题要求学生尽量去理解过去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驰骋想象,神人其境,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
趣味问答题范文5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责任叫节约,从身边做起。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人们节约用水、电等资源的宣传,加深大家的的环保理念,使每个人都能从小处出发,将节约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人们自觉地加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为我们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三、活动时间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四、活动地点
11:40—13:00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西门广场
16:10—18:00 犀浦镇岷江广场
五、活动形式
在西门广场摆点,对于近期全国各地旱灾以及浪费引起的不良后果,号召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电等资源,号召学生们签名,来让学生们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在犀浦镇岷江广场进行骑游宣传,加上干事们背上贴有的宣传“节约,从身边做起”的标语来吸引路人的眼球,起到宣传效果。在学校操场流动性宣传,进行知识问答,使得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更加深入了解节约的重要性。
六、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宣传中用到的音响需要提前向VOC借来,并请其播音员帮忙录制一段宣传音频。
2.由宣传部设计展板,提前摆放在西门广场;宣传部提前做好以下工作:设计贴有白纸的大展板,写有标语的白色塑料袋。
3.做好人员安排,每个小组选出两个负责人。
4.与校外的租自行车的老板预定好所定车的数量。
5.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白色塑料袋、篷伞、荧光棒等。
6.各部门干事提供资料,准备知识问答题。
(二)活动流程
1. 11:40—13:00在西门广场摆点
(由宣传部、内勤部、红十字队负责,一共15人)
通过对目前全国旱灾以及浪费现象的宣传使同学们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2. 16:10—18:00犀浦镇岷江广场
(由人力资源部和外联部负责,一共10人)
16:30准时从西门出发,负责宣传的干事们骑自行车到岷江广场,通过骑游的方式加上干事们背上贴有的宣传节能减排的标语的白色塑料袋来吸引路人的眼球,先在校园内骑两圈(路线:西门→二教→南门→操场→东苑食堂→一教→西门) 17:00—18:00在岷江广场进行签名活动,同时宣传节约的途径的宣传及发出节约的倡导。
(由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部和秘书部负责,一共20人)
21:00在学校西门旗台集合,每个宣传的干事手里拿有荧光
棒,以此来在晚上达到吸引同学们眼球的效果,更好的营造
出有利于宣传的氛围。然后向西门、南门和东门宿舍区流动。
21:15开始进行流动性宣传。我们采用节约能源小知识有奖问
答的形式,给同学们宣传环保知识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
22:00活动结束,并做简短的活动总结,以便今后达到更好
的宣传效果。
(三)活动后期
2. 活动总结: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要做好活动总结工作,从中发现不足,便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并将此次活动情况总结后拟成书面报告上交院团委及青年志愿者协会。
趣味问答题范文6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三语文课堂越来越缺乏生机。然而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却在直线上升,如何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三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探索的一点实践经验。
一、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高三语文教学课时少,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大容量,老师基本采取的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讲重点、教方法,课堂上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常常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课堂上完全不用学生动脑,没有学生的参与,怎么可能提起兴趣呢?所以高三语文老师千万不能因抢时间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必须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我的高三语文教学课前有个节目,叫“三分钟舞台”,每天学生按顺序上场,虽没有过多地限制,但前提是内容要积极健康,能给同学们带来乐趣的,最好跟语文有关。每个要上台的学生都会进行精心的准备: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练歌、讲笑话、说故事、读美文或读一些感人的文章,也有品析高考满分作文的。学生每天都会很期待,他们有时哭,有时笑,尤其在下午的时候,活跃的气氛赶走了大家的困意,点燃了大家的兴致,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也逐渐增强,不知不觉就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放手让学生去命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每天都在做高考模拟题,既厌倦又无多少成效,对高考考点还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答题规范化了。那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呢?我在我的课堂做了一些尝试。如:我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做题,而是给些文章让他们去读,读完来命题,并附答案。上课时,随机抽取些问答题放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自己答题,命题人解惑。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课堂积极性很高,不仅主动研究考点,还再三斟酌答案,这样,他们主动了解考点,注意答题的规范化,难能可贵地是他们对文本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低估了这些孩子的能力,放手,不光是对他们的信任,还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是一个对班级有用的人,这在无形中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孩子的表现欲和责任感使他们对所分到的任务非常认真,为了不出差错,他们不怕查字典、找资料、编题目。这样长久下来,不仅培养了他们做题的好习惯,还挖掘了他们的潜力,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三、放心让学生去教学
以往学生不懂的问题,课堂上老师迫不及待地来讲解,学生机械地抄在笔记本上,很少去质疑,更不愿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看到这种情况,我开始让同学们上台做老师,我做学生。这让同学们的热情再次高涨。尽管高三学习繁忙,但同学们还是挤时间,对不确定之处查资料、小组讨论,实在不会的悄悄跑去问老师。例如:我在文言文课本回归时,让同学们课外自己复习必修课本、《史记》选读,总结文言实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课堂进行交流,并选一位同学做主讲人。因为害怕其他同学没复习或听不懂,他们会进行很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每课都选出重要的文言语句,课间写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圈出重点实词,告诉大家翻译时的注意点,讲得比老师还详细。
一直以来,老师都认为,三尺讲台是自己的专属,是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可曾想,那也是展示学生才学的绝好的舞台,站在台上的学生,一开始,他们有些害羞,表现得不够自如。一星期之后,他们俨然就是小老师。虽然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不能没有老师的讲授,但必须淡化老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高三阶段,都是复习课,许多知识点学生都已学过,因而更利于我们实行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总结、去教学,要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高考的背景下,高三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而又紧张繁忙,学生需要老师的认可与安慰。老师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可能激起一个学生莫大的勇气与学习的热情。所以高三语文课堂不应是死气沉沉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要改变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要面带笑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最好能有些幽默感,不时调节课堂气氛;能尊重每位学生,认真聆听他们的每次发言。一旦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体味到课堂的趣味和活力。总之,教师能放下威严,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会让紧张的高三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