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民间传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1
在湘鄂两省交界的沱水流域,尤其是沱水上游湖南石门县的穿山、太平、子良一带,流传着一个孽龙的传说。孽龙又被称作“桩巴龙”,沱水流域的许多地方,如穿山、子良、升子坪等的地名来历就与这一传说有关。紧靠湖南屋脊壶瓶山的穿山原为穿山河乡,现已并入太平镇。这里山高水清,人杰地灵。相传这里就是孽龙的故乡。据说,很久以前在现在的自生桥附近,有一个不很大的湖,就叫自生湖。距湖边不远的山坡上住着一个姓陈的寡妇和她的儿子,寡妇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孽龙,我们就叫他孽龙吧。孽龙的父亲在孽龙出生不久就因病死去了,孽龙母子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简朴却也宁静的生活。
从八岁起,孽龙就每天给财主放牛。因为是寡妇的儿子,孽龙经常受到财主儿子的欺负,还多次同财主儿子吵架打架,每次都是孽龙的母亲为了息事宁人,上门赔罪才了事。回到家,孽龙少不了得一顿暴打,而财主的儿子却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孽龙总是能忍则忍,受了不少委屈。在孽龙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向财主报仇。
孽龙十二岁那年,由舅舅陈某资助,进了穿山河一个穷秀才开办的私塾念书。孽龙的舅舅在外地当差,也不是很有钱的人,只不过不愁衣食罢了。由于孽龙天资聪颖,读书成绩很好,要背诵的什么《三字经》、《百家姓》等总是他最先背完。背完书,没有事做,孽龙有时就会跑出院子捉蟋蟀或者摘腊梅花,偶而也搞一次恶作剧,所以也常挨先生的戒尺。但回到家,孽龙总是很听话很懂事,不是帮母亲背柴就是扯猪草。
一个炎热的下午,孽龙和同伴放学回家,正走在河边的小路上,忽然吹来一阵风,飘来几团乌云,几声闷雷,就下起了一阵雨。幸亏附近有一个不小的岩洞,孽龙他们经常在那里玩的,赶紧跑过去才没有淋湿。不一会儿,雨停了。走出岩洞不远,孽龙发现路边草丛中有一点微微的红光,走过去一看,是一颗圆圆的珠子,晶莹透亮,放着红光。孽龙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捡起来叫同伴们看。财主的儿子看见了,就要,孽龙不给,他就抢,眼看珠子快要被抢走,孽龙连忙放入口中,财主儿子还要从他嘴中抠。在抢夺中,孽龙一不小心,珠子被吞进肚子里去,财主的儿子这才作罢。
回到家,孽龙感到特别口渴,便喝了一杯茶,哪知一杯茶喝下去,口更渴了,又舀了一瓢水喝了,还是渴,把缸里的半缸水喝完了,仍然渴。这里,恰好他母亲挑了一担水回来,他一口一桶又喝了,他母亲又去挑,挑一担他喝一担。他母亲挑了七七四十九担,孽龙就喝了七七四十九担。他母亲实在累了,就说:“儿啊,你今天得了什么病?怎么这么喝得水,我实在挑累了,你自己到河里去喝吧!”
孽龙一到河边,天空立刻变得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随即下起倾盆大雨来,小河里的水就看着不停地上涨。等到他母亲来到河边,只见河水已经有了一人多深,河里还有一条头上长角、身上长鳞、张牙舞爪,样子凶恶可怕的怪物,只是怪物望着自己,模样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她才明白为什么儿子那么喝得水,原来是变成了蛟龙。看到儿子成了这个模样,她没有感到害怕,那毕竟是自己孝顺的儿子啊。她心里只是焦急,儿子成了蛟龙就会游入大湖大海,母子就要分离了,那怎么行呢?儿子可是她的命根啊!她就焦急地在岸上呼喊:“儿啊,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怎么得了?”孽龙看到母亲那么焦急,那么悲痛欲绝,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它张开嘴想说话,却发出他自己也感到奇怪的声音,他母亲也不可能懂,他只好摇摇头,表示自己也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了。突然,他母亲想走说书人说过的话,要使妖怪现出原形,就要狠狠地打它的头。自己的儿子成了蛟龙,大概和妖怪也差不多吧!于是,她就找来一根棒朝着孽龙的头狠命打去。孽龙没有想到母亲打他,迟疑了一下,躲闪不及,打中尾部,把一条长尾巴打断了一大半。就因为这个原因,孽龙又被称为“桩巴龙”。
孽龙被打断了尾巴,疼痛难忍,他也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打他,朝母亲一看,又准备打来,于是连忙向小河下游方向奔逃。来到自生湖,眼看无处可逃了,在慌乱中,他一头撞在下方的一座小山上,那座小山竟被撞穿了,湖水带着他向下方沱水冲去。从此,自生湖就不复存在了,它和沱水连为一体。被他撞穿的地方,就成了一座桥的样子,后来就被称作“自生桥”,穿山一带也因此被叫作“穿山”。
孽龙的母亲还是穷追不舍,孽龙就沿着沱水河拼命地跑。来到一处地势平坦、河面宽浅的地方,龙爪就触到河底,身子也就撑了起来,这时,它不是在游,而是在爬。他母亲赶了上来,捡起路边一户人家门外一个量米的升子就向孽龙打去,这个升子是一位妇女看到孽龙后被惊吓而丢掉了的,升子打在孽龙的背上,还打掉了几块龙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身撑坪,现在叫做升子坪。
孽龙来到太平集镇附近一个转弯的地方,又回头看了一下,看他母亲是否还在追赶,结果没有看到母亲,他想母亲已经被自己落下了,这一带后来被称作“失娘坪”,现在写作“石良坪”。人们还在河边高处建起了一座寺庙,叫回龙寺。解放后,回龙寺被拆毁,现在,在当年回龙寺所在的地方建起了石门七中科教楼。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2
关键词:动画 民俗文化 剪纸 水墨 武侠 民间故事
民俗文化,泛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区域中普通劳动人民所创造、共享并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生活过程所演化成的一系列物质的或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庞大,在饮食、服饰、建筑、节日、歌曲、绘画等方面独具特征,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影视动画是当今全球化文化景观中最活跃的形式之一,风靡世界各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影视动画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要想发挥动画的民族特色,必须与本土的文化资源相结合。纵观世界各国动画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部好的动画片,都是一定的民俗文化和时代感相结合的产物,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带给观众不同寻常的真切感受,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和思考。将中国民俗文化和动画艺术有机融合,不仅可赋予中国民俗文化新的生命,还丰富了动画创作领域,视野更加开阔,
一、民间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剪纸是民众的生活艺术,生长在民间,吸取民间文化艺术精髓,传播民间风俗习惯。剪纸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纯观赏性的,大多时候是要借助剪纸图案突出寓意,如春节剪窗花、元宵剪灯花、男女婚嫁剪喜花等烘托喜庆气氛,寓意吉祥。中国剪纸动画取材于民间剪纸与皮影等艺术,加上各种工艺的融合,使得剪纸动画更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1958年,万古蟾导演的《猪八戒吃西瓜》,造型采用民间剪纸风格,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影片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手段,色彩采用民间传统的红、黄暖色调,人物形象活泼,还将传统戏曲服饰设计融入其中,极具民族特色。所塑造的猪八戒形象稚拙可爱,使审美和娱乐性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剪纸艺术同中国其他绘画方式和造型手段相结合,还逐渐形成了画像砖风格、装饰画风格和水墨拉毛风格等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动画,代表作品如《渔童》《猴子捞月》《人参娃娃》《狐狸打猎人》《济公斗蟋蟀》等。
二、水墨画风格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水墨画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画派,其对笔墨的运用、对意境的表达和追求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将水墨画风格融合到影视动画的创作中,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伸。水墨动画中虚虚实实的画面所展现出来的轻灵、优雅意境使动画片的表现风格较其他动画种类有很大的区别,也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1960年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水墨风格动画,其中的小蝌蚪形象取自齐白石大师作品,该动画一经便轰动世界。与一般的动画片存在的显著差异是,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的约束,水与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场景就是一幅别具一格的水墨画卷。动画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优美而有灵气,配合豪放壮丽的泼墨山水背景,充满诗意的柔和笔调。充分展示出中国画“神似”的传统美学观念,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同样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再次验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有待挖掘的深度。
比较水墨动画和欧美动画的艺术表现风格,可以看出两者迥然不同。欧美影视动画在艺术表现上多使用具象的、色彩绚丽的角色和背景,而中国水墨动画更倾向于抽象的表现,色彩只有黑白,即使是发展到后来的水墨动画也只是使用少量的淡彩。
三、武侠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体现
武侠,是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一个典型符号。武侠作为东方神秘文化的一个代表,同好莱坞影视中的侠有本质的区别。武侠在中国不再单单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介于正反两面之间的,更多地体现出正义感的精神化身。武侠与动画两者之间有天然的契合点,都是以动作为本体语言。
我国最早的长篇动画,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中都有大段精彩的武打戏,可被称为武侠动画的前身,它们已经包含了武侠动画所具有的娱乐元素。后来的《哪吒闹海》《金猴降妖》《葫芦兄弟》也属于同类作品。进入21世纪以来,武侠重新回归动画的舞台,经历了《神雕侠侣》和《勇闯天下》等一些尝试之作以后,国产动画《虹猫蓝兔七侠传》《秦时明月》一跃而起,红透大江南北。《中华小子》《功夫熊猫》同样借助中国文化元素,向全球散播着中国的武侠功夫。
四、民间传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广泛应用
我国早期创作的动画,剧本多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神话,经由动画的再创造,对民俗文化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阿凡提的故事》就是根据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创作的动画影片。阿凡提倒骑毛驴的滑稽形象不仅使阿凡提这个人物家喻户晓,同时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了新疆的风采和维吾尔族人民丰富的情感生活。另一部体现了我国民间习俗的动画片《老鼠嫁女》,取材人人皆知的民间故事。这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虽不见于古籍典藏,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
动画是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方式来讲述故事,民间传说是口述故事或用文字描述故事;真正意义的动画历史不过百年,民间传说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不断发展和变化、有声有色。从民间传说中汲取营养来创新影视动画制作,其资源丰富,其故事历久弥新。
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影视动画大量借鉴中国民间传说。1998年,美国拍摄的《花木兰》就沿用了中国的民间传说木兰从军的故事,取得极大的成功。日本更是从中国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中汲取精华,制作了不少有影响的动画作品,如《龙珠》《最游记》《三国志》以及中日合作拍摄的动画版《三国演义》等。这些经过改版的动画作品,虽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但中国文化的印记深烙其中。
结语
中国动画经过了85年的风雨历程,辉煌过、停留过、惨淡过。为此,中国动画人正在努力寻找中国动画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求新之路上不断探索。笔者试总结中国动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参考。
参考文献:
[1]邓哲林.谈谈中国剪纸动画艺术[J].大众传媒.
[2]孙萌.影视动画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J].电影文学,2010(20).
[3]王点.中国动画的武侠之路[J].影视评论.
[4]武侠与动画.深圳新闻网[DB/OL]省略.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3
【关键词】中国民间绘画;历史渊源;融合;唐文化圈;审美趣味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灿烂,在中国古代美术史的长河中,中国民间绘画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果绝对是一座后世艺术家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中国民间绘画是一种综合性极强,包容性也极强的艺术,同时它也是其他艺术的源头,这不仅仅只是中国,还包括日本,以及更遥远的欧洲各国。中国与日本在文化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在历史渊源上也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民间绘画大多与民间习俗有关,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与艺术靠得最近的就是巫术活动。歌舞,音乐,图腾都是艺术产生的最初来源。而民间宗教的产生是以一种有极强综合性特征的方式:有对鬼神﹑动物的崇拜,也有伦理﹑道德的融合,还有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民间习俗的传说等等。民间绘画中包含的除了民族习俗,宗教之外,还包含了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内容,那就是中国古代的道德伦理和文化哲学的内容,比如民间艺术所褒扬的“仁”﹑“义”﹑“礼”等等,民间艺术比之传统的艺术或者统治者所倡导的艺术来说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民间艺术的直白这一特点。民间艺术是最贴近老百姓的艺术,普通百姓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都包含在民间艺术之中,是最朴实的艺术语言。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存在其中包海蜇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讯息,而这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智慧。就以中国民间绘画与日本浮世绘的形成来说,这其中的联系和相同点实在是不胜枚举的。例如:中国最早的民俗画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的门神画,当时的门神﹑灶神的文化中融合了释﹑道﹑儒等宗教文化,这就显示出了世俗化的特征,随之演变成年画。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创造也使版画开始形成。
日本的浮世绘绘画是日本美术最为优秀的成果,而浮世绘的形成与中国民间绘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从630年开始日本就多次向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当时的中国处于盛唐时期,日本排除多批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去往中国学习。这些人在日本文化和艺术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文化全面繁荣的时代——奈良时代。当时的唐朝文化在日本十分兴盛,这是一次规模庞大的文化传输,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浮世绘形成于稍晚的江户时代,由最初期的肉笔浮世绘发展为版画浮世绘。“浮世”本为佛教用语,是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到了美术上就发展成了世俗的绘画。“浮世绘”绘画在题材上以市民生活为主,描绘日常生活﹑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方方面面,可是说是诚实反应当时日本社会的百科全书。后期浮世绘的美人画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美人的特征与中国唐代绘画中的仕女图的构图和审美趣味都十分相同。(如图1﹑2)
图1图2
中国民间绘画与浮世绘之间具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题材相同,都是以世俗内容为主要题材,反应市民生活﹑文化﹑历史﹑神话传说等等,充满浓郁的本土气息。
2﹑构图和设色有很大相同点,中国民间绘画设色浓丽,构图饱满,浮世绘绘画也有这样的特点。(如图3﹑4)
3﹑包容性强,中国民间绘画和浮世绘都是吸收了很多其他的艺术形式,技法和内容才形成的。例如杨柳青年画就是既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工笔重彩的艺术,又受到了文人艺术情趣的影响并且色彩上又加以描金﹑半印半画的手法,兼容并蓄,雅俗共赏。浮世绘也是前期的手绘后期借鉴中国的木板雕刻印刷,末期还受到了西方铜版画的影响,工艺中也有红绘﹑漆绘﹑红印等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技法。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4
1、传说中生活在水中的一种生物和传染性软疣的俗称,又称水猴、水鬼、水狮鬼等。
2、一种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秘生物。据说它生存于淡水区域,具有两栖的特征。主要以水中的鱼虾为食,偶尔害人淹死后也会吸尸体的血。
3、一说为水獭。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5
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动画片举例:
《哪吒闹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它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得过多个奖项,1980年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影片主要讲述了陈塘关李靖之子李哪吒与东海龙宫之间的恩怨情仇。《东方神娃》:是由殷晓东执导,继《哪吒传奇》之后又一部央视力推的神话题材的动画连续剧,于2005年央视少儿频道播出。该片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描述传说中女娲创造出的龙娃、凤娃勇斗妖精的曲折过程,让广大少年儿童感受和平,民族自强的重要。《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民间传说范文6
1、七夕节是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2、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