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情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徐志摩情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徐志摩情诗范文1

中国画源远流长,技艺精深,上下几千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整套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和独特鲜明的色彩风格。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历代大师迭出,创作成果累累,要想重新做出点“名堂”来,占有一席之地,决非易事,所以说“中国画创新最难”。

我之说上面一段话,是从读杜征麟的画作产生的感想引发出来的。我与杜征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我留苏前)。去年初,他邀请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去给大学生们讲西方印象派美术作品欣赏,我见到了他的绘画作品。他的画是有新意的,有个人面貌,不雷同他人,他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力图走出一条适合于他个性表现的新路来,也就是说有自己的见识和艺术追求。他自幼喜爱中国书画艺术,曾得到多位在中国画创作上有修养的著名画家指导,80年代初即有作品发表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中国教育报》。他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画的技巧。在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悟中,以及在勤奋的艺术实践中逐渐领悟和体味了中国画的奥秘。我觉得,他领悟和体味的要点是用笔墨写意、传情。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情调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当这些笔墨的趣味和情调为创造画面的意境、传达思想和感情服务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审美效果。

杜征麟的笔墨功底扎实深厚。他不但擅长花鸟画,山水、人物也有所涉猎。他的脚跟牢牢地立在中国画这块沃土上,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气度,洒脱而苍劲,感情含蓄而真挚,具有高贵典雅的艺术品位,他的每一幅画都充满诗意、激情和灵感,表现语言丰富生动而有张力,体现出他诸多笔法的灵活运用,不论小品或巨幅,均挥洒于无拘泥的随意之间。笔触、墨色所造成的线、形与色彩的微妙变化,显示了她雄厚的绘画实力。健康、质朴、淳厚的审美趣味与创新的艺术追求有机结合,形成了杜征麟的艺术品质,予人以清新的美感享受。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已被国内外收藏界所关注。

杜征麟为人热情诚朴、谦和谨慎,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还负责外国专家和外国留学生中国画和书法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他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着不懈的努力。

学无止境,艺海无涯,他虽然在绘画艺术方面有了自己的个人风貌,但他还在寻找新的突破,我相信,他会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更虚心、更勤奋,努力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徐志摩情诗范文2

【关键词】 证指数 投资者情绪 经济指标 向量自回归

一、指标和模型的建立

1、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以及易获取性,在综合考虑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的影响股价指数波动的指标体系,包括GDP增长率(GDP)、CPI增长率(CPI)、PPI增长率(PPI)、制造业PMI指数(PMI)、工业增加值(INDUS)、宏观经济景气指数(ECOI)、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FIXR)、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NS)、外汇储备(FER)、进出口总额(TAIE);流通中的现金(M0)、货币(M1)、货币和准货币(M2)、准货币(M2-M1)、储蓄存款(SD)、7日银行回购利率(RR)、Shibor隔夜拆借利率(Shibor);道琼斯指数(DJI)、恒生指数(HIS)、美元指数(USDI);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沪市新增A股开户数(ACCOUT)、总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TCTR)、流通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CCTR)、封闭基金加权折价率(ISFD)。

本文选取了2009年1月―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主要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由于GDP只有季度数据,而没有月度数据,本文的处理方法是用eviews的低频高频数据转换方法,将GDP季度数据转换成月度数据。

2、模型权重的设置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描绘了VAR系数中的因变量如何响应模型方程中的随机误差项的冲击。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因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信息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信息对模型因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基于此,在对指标体系进行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分别对筛选出来的各变量指标与上证指数进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当脉冲响应最大时,由方差分解所获得的该变量指标的冲击的方差占上证指数的方差的比例最大,本文设定此时该变量指标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为其自身变化率对上证指数变化影响的权重,考虑了上证指数的滞后期数,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SCIt是根据自变量变化率加权所计算出的上证指数值;X是第i个自变量先行变化率,其中di是该自变量的先行期数;wi是第i个自变量的相对方差贡献率;n表示该自变量与上证指数的关系。n=1表示自变量与上证指数为正相关关系,n=2表示自变量与上证指数为负相关关系。

二、模型实证分析

1、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的构建

本文选取了消费者信心指数、沪市新增A股开户数、总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流通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封闭基金加权折价率5个投资者情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构造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投资者情绪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

表1显示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特征值与贡献率。首先,KMO统计量的值为0.662,大于0.5,并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252.541,较大,Sig也为0,故上述指标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规定。再者,表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而其他的主成分都小于1,且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了85.556%,降维的效果较好,故选择前两个主成分作为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的因子。

从旋转成分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更多的涵盖了沪市新增A股开户数、总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流通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的信息,而第二主成分更多的表现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特性。一般来说,消费者信心指数越高,新增A股开户数越多,换手率越高,则投资者情绪越高涨,它们均为投资者情绪的正向指标。旋转成分系数矩阵中第一主成分的沪市新增A股开户数、总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流通市值加权沪市换手率的系数为正,第二主成分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系数也为正,说明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的两个主成分与投资者情绪之间更多的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用Z1表示第一主成分,Z2表示第二主成分,则Z1、Z2与5个变量的关系为:

Z1=-0.005?CCI+0.851?ACCOUT+0.930?TCTR+0.970?CCTR+0.743?ISFD

Z2=0.935?CCI+0.349?ACCOUT+0.069?TCTR-0.110?CCTR-0.743?ISFD

由表1可得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1.673%和23.883%,即Z1、Z2的权重。对Z1、Z2进行加权求得本文所要求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公式如下:

IS=0.61673?Z1+0.23882?Z2

2、单位根检验

对于一个随机过程:Yt=ρYt-1+ut,-1?ρ?1。

当ρ=1时,在单位根的情况下,方程会变成一个不带漂移项的随机游走模型,存在单位根的问题,影响结论的正确性,这种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各变量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本文对其进行差分处理。由于篇幅所限,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没有在文中体现。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GDP增长率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制造业PMI指数、Shibor隔夜拆借利率、美元指数和恒生指数四个指标本身就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其余指标只需要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就能够通过ADF单位根检验。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前,首先根据5种最优滞后期判定法则确定最优滞后期。检验结果显示在表3中。变量名前加一个D表示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加一个D并且在变量名后加数字2表示对变量进行二阶差分处理。

从表3中可以看出,F统计值较大,所对应的P值较小的变量是PPI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制造业PMI指数、恒生指数和美元指数,可以认为它们是上证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可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对于本文所构建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它与上证指数是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投资者情绪高涨,推动上证指数持续走高,而上证指数的持续走高又会进一步助涨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为了继续下一步的计算以及考虑到最后模型中指标的丰富性、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将P值小于0.4的指标都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另外,对于GDP增长率,它和上证指数一阶差分并不是同阶单整序列,且它的阶数大于上证指数的阶数,所以本文对GDP增长率二阶差分和上证指数一阶差分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故可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

4、VAR模型方差分解分析

在各处理过的变量分别和上证指数一阶差分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方差分解,以观察各变量的相对方差贡献率。输出结果显示在表4中。

从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投资者情绪冲击对中长期上证股指波动的方差贡献率为7.275607,显示出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将会对上证指数波动产生冲击和影响。工业增加值冲击、PPI指数冲击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冲击对中长期上证股指波动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8.54797、14.44220和10.15596,说明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对股市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上证指数的波动反映了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宏观经济变化直接影响着上证指数的走势;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变化也是投资者情绪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变化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对上证指数产生间接的影响。此外,恒生指数冲击和美元指数冲击对中长期上证股指波动的方差贡献率为8.056459和12.86035。

5、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在各处理过的变量分别和上证指数一阶差分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并输出脉冲响应图。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显示出脉冲响应图。

从长期来看,各个指标的冲击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将逐渐趋于0。其中,上证指数对来自于CPI指数与PPI指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为正,都在第2期达到最大正响应值。之后这种正向响应逐渐减弱,并且在第3期之前就转为负响应,分别在第3期和第4期达到负响应最大值。一般认为,CPI指数与PPI指数越高,股市下行的可能就越大,脉冲响应图从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关系。上证指数对来自于美元指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短期来说为负,在第2期达到负向最大值,之后这种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并且在第3期与第4期之间减弱为0,此后又在第4期达到正响应的最大值。根据陶可和李志斌(2013),美元指数的走势在2005年之后与上证指数的走势呈现相反的趋势,所以本文选取美元指数对上证指数冲击负面影响最大期数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作为美元指数的权重。上证指数对来自于恒生指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则和美元指数恰好相反,并且在第2期达到最大正响应值。对投资者情绪来说,短期来看,上证指数对来自于投资者情绪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为负,并且在第2期达到负向响应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弱并转变为正响应。最大正响应值出现在第4期。对于其余各指标来说,上证指数对于来自它们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基本上都表现出正向响应,这与各指标与股市价格的波动应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保持一致。基于此,由脉冲响应图以及表4的方差分解结果,本文确定了影响指标以及它们在脉冲响应最大时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作为它们的权重。如表5。

6、上证指数的模拟和预测

综合上文的分析,根据公式:

对上证指数进行模拟和预测。考虑到2014 年1 月、2 月的工业增加值数据缺失,本文以2013 年9 月为零期,对2013 年10 月到12月的上证指数进行模拟。

SCI1=2019.69

SCI2=2023.96

SCI3=1962.67

将模拟出的上证指数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如表6。

从模拟的结果来看,3个月的上证指数模拟数值与实际值相差均不是很大,其中,2013年10月的上证指数模拟数值与实际值最为接近。比较模拟结果和实际结果,发现模拟数值均小于实际数值,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股市的上涨没有完全以经济发展作为依托,高估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提出的“经济新常态”还没有很好的了解、吸收,股指存在一定虚高的可能性,一旦基本面得到了正确的反映,将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调;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看,投资者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悲观,股票市场上还是以乐观情绪占主导,乐观情绪对股指的影响程度大于悲观情绪对股指的影响程度,一旦市场上出现些许利好消息,乐观的投资者情绪会推动股指进一步的上升。此外,部分短期的投机、炒作行为也是导致模拟结果小于实际结果的原因之一。

从长远来看,股票市场上一些非基本面的因素都将会得到修正,作为股票市场监管当局,应该正确引导投资者情绪,避免由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引起的股票指数的不合理波动。本文所提出的结合宏观经济发展指标、投资者情绪以及其他金融、资本市场指标的预测模型,无疑将会对股指的预测以及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Fama F:The Behavior of Stock-Market Price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65(1).

[2] Fama F,Gibbons M:Inflation Real Returns and Capital Investment[J].Th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2(3).

[3] 周海燕、周孝华:我国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分析[J].上海金融,2005(8).

[4] Fisher L,Statman M.: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J].The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2000(3).

徐志摩情诗范文3

[关键词]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初产妇;妊娠结局;自然分娩;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2-02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初产妇没有怀孕、分娩的经历,对分娩过程陌生、恐惧,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影响分娩质量和妊娠结局。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对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并观察了该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初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阴道分娩禁忌证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年龄(24.6±3.1)岁,孕周(38.6±3.2)周;对照组30例,年龄(25.1±4.5)岁,孕周(38.2±2.9)周。两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①初产妇分娩前护理:分娩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并根据初产妇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服务,鼓励他们经常变换各种,以感觉舒适为宜,指导初产妇和家属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教育他们学会lamaze呼吸法,减轻疼痛强度,必要时建议他们选择无痛分娩。要求医务人员对新的服务模式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服务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怀孕36周以上有可能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必须建立医务人员及初产妇伙伴关系,采用面对面沟通,确保每位初产妇在孕晚期、住院分娩期间及产褥期始终有一位自己熟悉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措施。分娩前不规律的宫缩痛时,医务人员要主动安慰鼓励初产妇,并帮助初产妇取侧卧位轻柔按摩其腰骶部以减轻疼痛,给予腹部抚摸缓解初产妇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选择剖宫产的初产妇,则由医务人员详细介绍剖宫产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以缓解产妇术前的紧张和恐惧。②初产妇分娩时护理:初产妇进入产程后,由医务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并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③初产妇分娩后护理:在常规初产妇专业分娩措施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要加强宣传母乳喂养,协助、指导新生儿多吸吮和按摩,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医务人员要耐心解答初产妇及家属的各种疑惑,还要细心观察初产妇的各种情绪变化,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医务人员要鼓励家属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促进初产妇的心理健康,并且胎儿娩出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实施母婴同室。④出院指导:出院前医务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主动告知初产妇及其家属出院的相关流程,将出院指导打印成文,同时要给初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热线服务电话,以保证新生儿和初产妇的良好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住院初产妇的SAS、SDS评分的比较见表2。对比入院时,观察组产妇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4]。研究认为[5],运用奥瑞姆自护理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医患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素质,而且护理服务可由医院内延伸至医院外。研究还认为[6],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结局。黄萍[7]将200例住院孕产妇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产妇均在同等条件下接受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结论认为实施优质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可使住院孕产妇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涂红梅等[8]将收治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护理质量,结果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其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认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文献表明[9],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遍宣教,越来越多的产妇渴望妊娠晚期自然分娩。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3个产程的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初产妇作为一特殊的高危人群,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较大的心理应激。董巧敏[10]采用自制问卷对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结果发现80例产妇中紧张恐惧42例,占52.5%;抑郁担心8例,占10%;心态平静2例,占2.5%;焦急依赖28例,占35%,结论还认为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产妇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使产妇的情绪得到稳定,有助于她们顺利生产。本研究也发现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指出初产妇在产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文献认为[11],生育方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家庭教育等因素,易诱发高龄初产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文献还认为[12],在一般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状况,减少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初产妇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认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并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 崔志清,郝兰香.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4):318-319.

[2] 许小菊. 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2,28(4):507-508.

[3] 吴命坤,孟亚丽,张红真,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240-241.

[4] 庞启容,甘丽萍.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与成效[J]. 全科护理,2012w,10(14):1321-1322.

[5] 李红,房欣,贺岩,等. 自护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7-108.

[6] 王兴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运用疗效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5-216.

[7] 黄萍. 优质护理服务对孕产妇幸福指数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85-787.

[8] 涂红梅,张艳娥,彭建桔,等. 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创建工作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68-69,71.

[9] 刘凤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引产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8-99.

[10] 董巧敏. 80例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113-114.

[11] 苏静. 高龄初产妇围产期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54-155.

徐志摩情诗范文4

关键词: 徐志摩 爱情 诗作 影响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是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是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徐志摩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美和自由。他的诗清新美妙,通俗易懂。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同时具有浪漫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偶然》《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深受人们喜爱。

一、徐志摩于二十岁前与诗歌无缘

人们也许不曾想到,徐志摩在二十岁之前,却与诗歌无缘,一是无家族渊源,二是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他却一反常态,不写则已,一写惊人,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这时的他为什么像着了魔似的写诗,还怎么会爆发诗情呢?我认为,美丽的爱情是促使他写诗、成为大诗人的“功臣”。

二、徐志摩创作诗歌的根本原因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徐志摩曾说:“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暴发一般涌现出来。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位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是这三位不平凡的女性以她们的美丽、睿智、卓越的才华给诗人无限的灵感,是她们的深沉的爱给诗人无穷的动力。徐志摩的诗深受她们的爱情的影响。在热恋中,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失恋时,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如果没有美丽的爱情,可以说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如此感人肺腑、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诗。

三、张幼仪与徐志摩的爱情及对其诗作的影响

张幼仪,是张家璈、张君幼之小妹。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徐家为能攀附这门贵亲,逼着志摩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1915年10月29日,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她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秀外慧中。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不会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也不会有卿卿我我的爱情。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灵气逼人,也不像陆小曼璀璨艳丽,令人无法自拔。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平凡得让人心酸。在徐志摩遇到的几个女人里,最爱他的大概就是张幼仪。她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

1922年3月,徐志摩和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离婚,给他们的悲剧婚姻画上句号。徐志摩送给张幼仪女士一首诗,对他们不幸的婚姻作了全面的概括和诠释,诗为:《笑解烦恼结——送幼仪》[1]:“这烦恼结,是谁家扭得水尖儿难透?/这千缕万缕烦恼结是谁家忍心机织?/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沉碧!……“徐志摩是个悲剧式的诗人,感情是他的信仰。他认为两个不爱的人不能一起——“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沉碧!/忠孝节义——咳,忠孝节义谢你维系/四千年史髅不绝,/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徐志摩石破天惊的离婚,挑战了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在他眼里,这场婚姻是“盘糊涂账”。所以张幼仪在离婚书上签字后,徐便掩饰不住狂喜——“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听晚后一片声欢,年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

四、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及对其诗作的影响

林徽因,当时十六岁,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长得像花一般娇艳,文学修养又好。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才女”。她与徐志摩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林徽因很佩服徐志摩的学识,从心底爱慕徐志摩,也被他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广泛的兴趣、潇洒的举动、英俊的外表所吸引住。徐志摩也佩服林徽因的博学多才与美貌,他用诗歌来与林徽因沟通,向林徽因表达他的爱。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抒发。因此,像《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应运而生。

当徐志摩决定与张幼仪离婚时,而林徽因却经过痛苦的思索,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挥之不去。徐志摩写给林徽因一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2]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一方,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当徐志摩回中国找到林徽因时,她已是老师梁启超的儿媳。林徽因在徐志摩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恋爱彻底破灭,这使徐志摩忧郁、苦闷,他的诗篇也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3]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五、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及对其诗作的影响

爱情是徐志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失去了爱情的徐志摩只是一具躯壳。1925年,徐志摩在北京认识了美女陆小曼。她与林徽因不同,她精通文学,会创作剧本,跳舞很棒。舞会上,一个是窈窕淑女,情意绵绵,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一个是含露的玫瑰,一个是抒情的新诗。那时,徐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爱情的滋养。陆小曼与丈夫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的温床。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便擦出了感情之花。徐志摩这样描述当初他为陆小曼而受到心灵震动的事:“今晚在真光,我问你记否去年第一次在剧院,觉得你发髻擦着我的脸?”徐志摩在与陆小曼恋爱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句,如《花的快乐处》《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等。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使他进入了创作第二阶段。这个时候,陆小曼几乎成了徐志摩的诗源。徐志摩说:“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陆小曼爱好文艺,对徐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十分敬仰。徐志摩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一个能写浪漫爱情诗篇的诗人,能读懂陆小曼内心痛苦而深沉的世界。两人不顾一切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并于1926年结婚。婚后两人生活美满幸福。在陆小曼的帮助下,徐志摩的诗歌产量惊人,接连发表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

徐志摩是个梦的追逐者,是自由、爱、美的追逐者。1928年,因不满陆小曼的生活作风,徐志摩再次出国。这一年他写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4]“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徊/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在这梦一般的意境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非常朦胧而模糊。徐志摩曾认真地说:“没有女人,哪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哪里寻找诗、寻找美?……”

六、徐志摩死后对深爱他的女性的影响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一次飞行中丧身,结束了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时年36岁。林徽因在失事现场捡了一片碎片,挂在自己的房间,一直到她1954年去世,说明她心里还是爱着徐志摩。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而陆小曼知道徐志摩的死,她是有责任的,后来她努力将徐志摩未发表的手稿整理成著作、诗集等。

徐志摩潇洒的外表、飘逸的风姿、热情的性格和浪漫的诗作感染了无数的有情人。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与他的美丽动人的爱情,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成就了徐志摩这一伟大的诗人。可惜徐志摩英年早逝,一如他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写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5]

参考文献:

[1]刘汉.徐志摩情诗精选.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10).

[2]徐志摩.偶然.原载晨报副刊·诗镌,1926-5-27:9.

[3]茅盾.徐志摩论,1989.

徐志摩情诗范文5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选自《志摩的诗》)

【阅读手记】

徐志摩(1897年-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在英国剑桥留学两年,深受西方的教育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的这首《偶然》,看似是一首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爱情诗。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做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错过。无论是感人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情,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了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的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蕴涵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本诗在格律上颇能体现徐志摩的深厚功力与独具匠心。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结构韵律相同。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每节的第三、第四句相似。如:“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节奏音韵的处理上严谨中不乏洒脱,长句与短句相间,读起来迂回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徐志摩情诗范文6

关键词: 徐志摩诗歌“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他的诗歌主题多为歌咏爱情与理想,追求光明与自由,抒唱爱与美。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如此清新优美,一方面是因为他留学在外,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这一人生理想便是他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信仰。另一方面,他深受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所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的影响。徐志摩将自己的才华与“诗歌三美”深深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美。

1.从语言上看,徐志摩受了三美主张中“绘画美”的影响

闻一多在诗歌三美主张中提出诗歌要讲究绘画的美,这主要是指诗歌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徐志摩的诗歌词藻华美,风格明丽,文词丰富,色彩斑斓。这些特点尤其表现在他的一些赞美爱情的诗歌中。如《她是睡着了》一诗中:“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涧泉幽抑制了喧响的琴弦,奢侈的光阴,静,沙沙的尽是闪亮的黄金,醉心的光景,给我披一件彩衣,啜一坛芳醴,舞,在葡萄丛中颠倒,昏迷,静默;休教惊断了梦神的殷勤,神阙,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可爱的梨涡……”在这首诗中,徐志摩连续采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琴弦”“粉蝶”等一系列优美的意象,用优美的词语勾勒出优美的意境。

又如,我们所熟悉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全诗虽仅四句,但句句传神,仅以水莲这一意象就将日本女郎的容貌姿态等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语言自然,感情细腻动人,读来有清新之感,显示出徐诗特有的柔婉情思。

在徐志摩康桥系列的诗歌中,“绘画美”尤其体现了这部分诗歌明显地带有抒情的神韵,同时又带有众多外国作家的影子,如《泰山日出》有泰戈尔诗歌的冥思闲适,而《海韵》《杜鹃》则与济慈的《无情女郎》《夜莺》神似。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在语言方面是独特的,可以说,徐诗的语言是精挑细选而来的。

2.从音律上看,徐志摩受了三美中“音乐美”的影响

闻一多在三美主张中提出诗歌应该具有音乐的美。这里所说的音乐美是指诗歌音节和韵脚要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我们从徐志摩的诗集中可以发现,徐诗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感,读来优美动听。徐志摩自己也曾说过:“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纵观徐诗,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有很多都是以四行为一节,并且常常采用重复、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种重章叠唱的句式。如《雪花的快乐》:“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在这首诗中就是采用了反复的手法,诗人以三个“飞扬”,三个“消溶”进行抒情,分别以五行为一节,相互押韵,节奏感十分强烈。

又如,在《为要寻一颗明星》中:“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向著黑夜里加鞭;――向著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那明星还不出现;――那明星还不出现,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在这首诗歌中则采用抱韵的方式。韵律的和谐对于诗歌的节奏十分重要,我们在朗读徐志摩的诗歌时常常会有轻松明快的感觉,就是因为其诗歌的韵律使得其诗歌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3.徐志摩的诗歌还具有“建筑美”

在诗歌三美主张中,诗歌的建筑美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匀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但是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我们看徐志摩的诗,像《再别康桥》《爱的灵感》等长达96句,《翡冷翠的一夜》则是一节有74行,而《火车擒住轨》这首诗则一节只有两行。我们可以发现,徐志摩的诗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这与徐志摩自身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在此基础上,他又受诗歌三美的影响,所以他的诗歌呈现形式多样的外在特征,但如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我们发现徐志摩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会因为诗歌的结构而影响主题,也不会因为主题而束缚诗歌的形式。总之,他十分讲求句式的整齐而又不拘泥一格,其诗的句法、节式、章法、韵脚等体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当然,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并非只具有以上所讲的与诗歌三美主张相应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他的诗歌构思精巧,想象独特,尤其是他的抒情诗,艺术造诣非常高。我们在阅读徐志摩的诗歌时总会被一种熟悉的气息所感染,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味出其诗的意蕴。

如散文诗歌《婴儿》:“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这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但她还不曾绝望,她的生命挣扎着血与肉与骨与肢体的纤微,在危崖的边沿上,抵抗着,搏斗着,死神的逼迫;她还不曾放手,因为她知道(她的灵魂知道!)因为她知道这苦痛是婴儿要求出世的征候,是种子在泥土里爆裂成美丽的生命的消息,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时机……”

在诗中,诗人用一个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期盼来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在描写过程中,诗人注意节制与驾驭,并将它们转化为艺术情境和氛围,使之产生更大的象征力量和暗示性。在这里,诗人表现出了超越性的建构力与艺术技巧,有力地把握了读者的情感和联想。这种描写引起了读者的生理震颤,表面上写的是美的变形,其实是以丑写美,写美的转化和升华,写安详、柔和、瑞丽的优美,是一种义无反顾地献身的壮美,是一种更神圣、更接近本质的美。正是通过《婴儿》这种不同于传统的美感,我们既感受到“产妇”的崇高悲壮,又感受到“生产”的艰难。这首诗歌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中国人民自“五四”以来追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悲壮曲折的历史进程。“这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的形象,既概括了当时的时代状况,又是这之后境况的预言性象征。

又如,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将自己比喻成雪花,他借助扬的雪花来传达出追求真爱和理想的美好心声,意象鲜明,主题突出。

徐志摩在诗中,常常用白云、流水、大海、山川、星空、落叶、秋声、莲花等一些美好的意象组成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图画,组成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徐志摩的诗或精致,或精悍,或宏伟,或奔放,或清秀。他赞扬爱情,歌咏自然,以爱来调和一切,热烈清新,真挚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言优美,结构精巧,音律和谐,想象独特。徐志摩常常把自己热烈而真挚的情感融合到所创作的诗歌中去,并且他的创作总是灵活多样。所以他的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独特清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