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1
1.1以同一专业同一教学班及作为单元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分层
我校是典型的民族院校,基于相对多元化的生源情况,化学工程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将专业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划分为第一次层;将专业知识基础一般但是学习态度积极、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划到第二层;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划为第三层。学院根据学生的层次对同一实验项目对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第一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深刻理解原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寻求不同解题途径,培养发散思维,挖掘潜在能力;对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学生则制定相对低一些的教学目标,B组层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完整顺利地实验操作过程,培养相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C层学生要求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完整完成实验步骤,达到专业实践学习的基本目标。同时实验室次用递进的方式,鼓励下一层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逐步进入上一层的学习目标。
1.2以同一专业学生不同年级学生作为单元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分层
学院对于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其基础实验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其开拓性和创新性的综合培养,另外由于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考虑到一些学生语言(如:维吾尔族、藏族学生)等各种障碍原因,我们合理增加最新化工学科动态和工程实践创新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自身体验式的学习,避免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教师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问题;而对于基础扎实过硬,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院则提出“科研带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能力、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尽早了解、学习化工相关学科发展动态,为满足社会发展新的需要做好储备。
1.3层层细化,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口味”
我院在基础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又根据学院各专业特点,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技能训练。近年来,我院以环境、高分子、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为试点,基于化工原理和反应工程只是作为这两个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实验室开设了环境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化工原理的基础理论验证型实验,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自身体验式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分层只是暂时的、流动的,分层的标准也是灵活的,会随着学生的进步程度而变动。同时分层也是递进的。分层教学不是为了拉开学生学习起点,而是协助学生挖掘自身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地修正学习目标,持续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无论基础好与坏、能力强与弱,都可以在自己的原有程度和能力上有所进步。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针对工科实验特点,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内评估体系
当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基于“投入-产出”的方法开展高校绩效评价的,但对于工科实验课程用这种“投入-产出”的二次化分析的评定方法仍旧存在不合理性,不能有效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实验水平。我们对西北各高校实验教学进行调研后发现,很多高校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法都是也一样的,即学生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和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的百分比简单结合,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室课来说,卷面考试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样的考核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完善,而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评定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我院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障碍,结合专业共同体理论,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院内评估体系。
2.1立足于学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把实验教学的主动权归还学生”的实验教学理念。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敢于大胆放弃,尝试探索出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联系,使两者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2以专业特性为导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作为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工业化学、石油化工等多个化工衍生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因此,建立具有化工特色,能够兼顾基础和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对化工院校来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
2.3促进创新,以学生创新求学院整体发展的需要,大胆改革传统守旧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部分专业设立了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学生兴趣实验室。设置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本着“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鼓励自主创新”的原则,由学生自发组员为创新团队主体,专业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参与的前提下,确定若干科学、可行的实验创新项目,再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分析和撰写总结。
3结语
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2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实验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比如,在“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中,学生可能觉得酚类物质离我们很遥远,所以不会产生兴趣,实验过程中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教师可以举例说明酚类物质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如削了皮的土豆、苹果等,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产生的褐色物质就属于酚类物质,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实际生活中就经常见到,从而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比较不同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制备方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
2加强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学生人数、专业以及学制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学校开展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其主要目标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把实验技能考核作为成绩评定的一部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会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加强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快速、方便地使用仪器、器材,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4]。实验操作应当做到准确、快捷和规范。比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操作最基本、最常用的移液管,导致数据误差太大、实验仪器损坏、试剂浪费;另外,由于移液管有两种不同的设计规格(零刻度线在下端;零刻度线在上端),这就使一些学生用不同的移液管不会读数,进行准确量取液体。因此,需要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把生化实验所涉及到的精密贵重仪器、各类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给学生展示和讲解。如: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箱、离心机、电泳仪等,学生不仅要了解其用途,还要学会单独进行操作和使用[5]。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清洗玻璃器皿、配制与贮存试剂、准备材料及其仪器设备,教师做好引导与把关工作,从而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6]。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仪器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一般实验讲授时间不应超过20min,给学生足够的操作实践机会,每两人一组,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找出并纠正错误,且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错误操作认识深刻,记忆牢固,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基本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更新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合理安排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既要保留一些能体现生化实验基本技术的基础性实验(如: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也要开展综合性实验(如:蛋白质的电泳检测等),并开设设计性实验(如:生物组织中DNA或RNA的提取与鉴定等)[7]。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资料并据实验材料写出初步研究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作适当的修改,学生准备各自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都是连续紧凑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某一步实验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后续实验,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充分了解实验中所应用的相关实验技术,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8]。经过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多的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使用,如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CR仪等一些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会发现或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在实验教学中,有少数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实验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失败后也不分析原因,而是编写实验报告,甚至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9]。还有些学生喜欢问“测定结果应该是多少?”如果自己的结果与别人的相差较远,就怀疑自己的测定值,篡改实验数据,不了解科研数据的分析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严谨求实的心态对待实验过程,强调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在每次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每一实验步骤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技能要尽可能规范、精确,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另外,让学生知道简单的几个测定值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真正进行科研时,需进行若干次重复,而且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更为重要。对于不理想的实验结果,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随意更改实验结果,而是应该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认真如实地填写实验报告,分析失败原因。
5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性的培养
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每位成员均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合作共赢,排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10]。在当今社会,从科技创新到经济发展,没有合作精神,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单独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督促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不依赖他人做出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不抄袭实验报告,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6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使考试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优化考核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好的考试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还能在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其自主学习,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不健全,就会造成学生实验不积极,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完成实验,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应实行单独考核,既要考核实验操作技能,如实验时间长短、常用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又要包括实验报告的成绩,同时在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中,学生的实验设计等能力也应作为考核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价,从而全面衡量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7结语
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3
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些方法探索
1.绿色化学方法一:废物回收。我们知道,废物回收可以再生利用,在化学实验中,我们更需要发挥这一优良传统。无论是教师给学生进行教学演示,还是学生分组自行实验,都必须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在学生对化学药品不了解的时候,教师在实验中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废弃物一般可分为液体、固体、重金属盐、有机物等几类,教师要积极引导,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加以督促并检查,让同学们早日养成废弃物回收的好习惯。
2.绿色化学方法二:具体实践。我们需要通过实际的环境对比观察实验来验证这一方法。对实验后的废弃物先进行观察,如颜色、气味、PH值等;其次,与正常的水体做比对;再次,将活的生物放入其中,完成存活实验———金鱼在实验后的酸、碱、盐回收液中只能存活十分钟左右。通过这样一步步逐渐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来达到了解废弃物危害的目的。在高中的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如重铬酸及重铬酸盐、氰类物质、苯、芳香烃、醛类物质等都是剧毒的。有实验显示:学生实验中所使用的Hg(NO3)2就是对水体环境污染严重的物质,300克该物质就可以使1吨清水成为死水。
3.绿色化学方法三:控制使用量。治理环境的最佳方法便是从源头控制。首先,从药品的用量着手。比如,AgNO3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实验中,用1mol/L的药品与用0.1mol/L的药品其实验现象无任何差异,药品的用量却减少了90%。做有剧毒苯酚与溴反应时,用1mol/L的苯酚与溴水反应其实验效果同用0.01mol/L的苯酚进行实验无多大差别,而苯酚的用量却减少了近千倍。其次,使用小型号的化学实验仪器也是源头治理很重要的一个方案。学生实验中尽量用小型号的实验仪器或者人手一个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不仅有利于节约药品,降低药品的使用量,同时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与能力,还可纠正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做实验时贪图取用大剂量药品的不良习惯,一举多得。
变废为宝,付诸于实
(1)回收利用。一次,我们做完KClO3与MnO2经加热制取O2的化学实验后,让学生同教师一起对实验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离处理,不仅又得到了MnO2,同时还得到了KCl;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废弃物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用类似的方法,我们还回收过金属和有机物,尽管量不多,但是学校的环境教学的目的却功在千秋。
(2)自身反应。某些化学药品之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之后,药品的性质能相互反应,进行初步处理,如酸液与碱液之间能发生中和,药品自身的沉降、稀释、暴光、氧化还原。利用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简单处理,可以减少麻烦。
(3)废物做“好事”。我们可以用这些废弃物的特有性质与作用进行处理。如实验中回收的废酸用于冲洗厕所,以减少厕所清洗剂的使用;废酸可以用学校食堂所产生的鸡蛋壳加以处理;锅炉燃烧完产生的炭渣可以吸附有色、有毒物质。这些措施虽然很简单,却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和影响。虽然如今我们掌握的知识与技术限制了我们处理实验废弃物,但是环境保护教育却任重道远。
(4)装瓶深埋处理实验废弃物。对于我们无法处理或者是实验失效的药品,我们都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对其进行填埋处理。
(5)焚烧处理废弃物。对于燃烧不会对大气造成重大污染的大多数有机物药品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处理。在学校,就可以直接进锅炉,不仅使废弃物得到了处理,也再一次体现了它的价值。
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4
1.对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的有效性改进
教材的“二氧化碳与灭火”实验中:在烧杯中放有两支燃着的并呈阶梯状放置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失败原因有:
(1)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少,导致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没有熄灭;
(2)在倾倒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很容易不小心把上面的蜡烛给熄灭了;
(3)两只蜡烛几乎同时灭掉。改进实验:取两个相同容积的烧杯,在其中一个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然后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置相同长度的蜡烛,初中学生会发现蜡烛放在倒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会很快熄灭,而空的烧杯内的蜡烛正常燃烧,两个烧杯中的现象区别非常明显,能够很容易地帮助初中学生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实验优点:现象明显,不易失败。
2.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
教材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是在操作中存在几个问题:
(1)红磷是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点燃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会对师生健康产生影响。
(2)红磷是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该过程中难免会使瓶内部分气体受热逸出,导致最终实验结果有偏差。改进实验: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将原先的红磷改为白磷,由于白磷的着火点远低于红磷,故不需要将燃烧匙在集气瓶外点燃,只要直接拿放大镜聚焦或者用激光笔就可以达到加热白磷的目的。实验优点:
(1)污染少,减少五氧化二磷对教室环境的污染及对师生身体的危害。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增补实验,开发初中学生创造潜能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是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师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多做实验,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增补实验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分析现象,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1.对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增补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材上的思路是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石灰石和稀盐酸这两个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第一个实验是开放体系下,反应后物质质量不变的实验,第二个是开放体系下,反应后物质质量变小的实验,然而还有在开放体系下,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的实验,学生面对前面两种情况时,由于有实验作基础要更简单些,而面对最后一种现象时,却相当难理解。增补实验:
(1)在托盘上放一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镁条,并罩一大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2)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放在石棉网上并罩上大烧杯。
(3)待镁条熄灭后,比较天平两边的质量。该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质量变重了,那么结合前面的实验,学生会意识到之所以变重是因为有气体参加了反应。实验优点:第三个实验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思考导致三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关注质量守恒定律中容易被忽视的气体。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定律,则会注意到不管有气体参加还是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的增补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授课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增补实验: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充分震荡。学生发现高锰酸钾继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紫红色。优点:通过前后溶液颜色明显的变化,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学生意识到原来不能再溶解晶体的溶液只是针对硝酸钾,并不是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结语
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文化基础课 教研室组织
当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五年一贯制高职后,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校接受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阶段的培养,学校教学组织机构必须调整。社会功利化思想使职业学校过于追求办学经济效益,一切以专业课程为先,忽视人才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储备。作为教育组织架构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基层组织――文化基础课教研室倍受冷落,管理和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不仅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反而面临存废与否的危机。下面笔者以T职校为例,阐述此类教研室在组织机构中的生存状况,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组织结构变迁情况
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2005年以前,T校作为中专校还未实行“两级职能型”管理,当时全校教务工作由教务科统辖。按学科下设四个教研室,分别是基础教研室和三个专业教研室,每个教研室再按课程类别划分教研组。这段时期内,文化基础课各教研组的地位与其他专业教研组的地位是同等的,由各教研室负责日常管理,受到教务科的统一领导。2005年学校升级为五年制高职校后,摈弃原有的中专管理模式,将原有的教学组织整合为四系一处。各系下设教研组,教务处被降至和系同级别,下面再成立基础部,统辖语文、英语、数学三个教研组。基础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但教研组校内地位降低。到2012年,四系并两系,基础部拆散,人员按两系需要分配至各系。教学工作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实行“校系两级职能型管理体制”,其组织结构为:学校?邛系?邛教研室?邛教师。一年后,因教师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仅仅依靠本系教师,不但教学任务分配有困难,而且不利于平时统一的教研活动,文件精神传达不畅通。于是学校设立语数外三个教研室,语文英语教研室归一系,数学教研室隶属另一系。教研室日常管理由各系负责,事实上仍未解决每学期排课的混乱状态。
二、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定位不明确,出现职能偏失的现象。
教研室的分分合合体现其在学校内部地位的不稳定性和学校领导在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和矛盾心态。管理者和普通教师对教研室组织属性表现出不确定、不清晰的态度,是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他们在理论研究上的薄弱。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张,日常管理压力变大,教研室创设之初被赋予的职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管理上的需要,逐渐扩展为更复杂的属性。教研室越来越“名不副实”,教师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研的合作交流的愿望落空。在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变革时期,如何理顺校内各个组织机构的关系,使教研室逐步摆脱行政角色,发挥其专业职能变得尤为迫切。
(二)学校管理机制运行不畅通。
目前大多数领导重视专业轻基础,对文化基础课教研缺少客观的认知和有效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很少有时间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研室的真实情况。文化基础课教研室分属两系,很多教学工作的布置却由学校层面或教学科研处直接下达,两个部门领导常因事先未统一标准而起分歧,教研室形同虚设。教研室虽然有工作计划,但因为学校没有一套能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进行的严格制度,从而造成教研室内部纪律松散,教研活动目标模糊,教研成果寥寥无几。
(三)两类教研室的潜在矛盾。
文化基础课教研室与专业课教研室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校内两类教师地位不平等,二是工资收入差距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然是专业人员,那么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理所当然就是专业性工作。但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是二等公民,“文化课人人能教”的言论严重损害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自尊,是对教师劳动的歧视,对学生的极端不负责任。
三、重置文化基础课教研室的健康结构体系
(一)创建良性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建立,一靠教研室自觉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机会;二要学校领导主动提供支持和帮扶,搭建促进教研室合理发展的平台。校系两级虽管理层次减少,但文化基础课教研室分散在各系,系领导都是专业课教师出身,对文化课的不了解直接导致相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依附于专业会使文化基础课教研室失去自主行动的能力和自我负责的意识,活力被压制。因此,第一,必须把此类教研室从系中独立出来,由教务处直接领导,与系形成相互依存的鼎立格局,使得层级之间的讯息传达更为快捷通畅,不同性质的组织各司其职,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第二,教研室要由懂文化课教育的人来领导,学校要给予该部门和其他系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拥有自主决策和实践空间。教研室的行政工作由部门领导来承担,减弱教研室的行政属性,回归教科研的本源。
(二)优化人员结构。
教研室教师队伍要形成规模,6人以上才能建室,设教研室主任1名,职责范围是管理整个室内的各项工作。超过12人的教研室可以再设立副主任1人,协助主任完成工作。教研室主任人选应广泛征求室内全体教师的意见,集体讨论后再民主投票选举,其他行政部门无权干涉。教研室主任原则上应具备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遇特殊情况,也可由教龄长、业绩特别突出、责任心强的本科学历讲师担任,聘期2年,可以连任。另外,本学科的校内外兼职教师应纳入教研室集中管理,在教学上同样受到教研室的监督。
化学实验小论文范文6
>> 红色资源开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开发本土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模型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魏晓文,金彦超.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