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英语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英语课程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1

【关键词】中高职 一体化 英语 课程标准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而衔接模式的确立又是当中的关键问题。无论是日本的对口入学模式、英国的单元衔接模式,还是美国的课程或大纲的直接衔接模式、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其核心都体现在中高职课程一体化上。中高职课程一体化实质是素质教育一体化、能力培养一体化、知识积累一体化,具体到某门课程,其核心则是课程标准的一体化,包括课程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建议、教材、教学资源建设等。课程课程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纲,起着统筹其它各个组成要素的重要作用,是一门课程标准的灵魂,因此制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时,首先应该确定本门课程所需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再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其他各个要素。

一、课程教学概述

1.准确定位课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中高职一体化公共英语课程的第二阶段,是中职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上的后续课程教学,旨在承接中职阶段英语教学全面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学生的基础、突出应用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塑造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中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课程也培养学生的外国文化素养、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心理智能,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对象分类。以我校为例,目前中职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主要包括三种:五年一贯制、3+2、单考单招(三校

生)。五年一贯制学生中高职两个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完成,而另两类学生的中高职分别在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完成。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我们把这三种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五年一贯制学生,另一类是三校生和3+2学生。同时,由于单考单招和3+2学生的入学基础差别较大,五年一贯制中也同样存在着同班不同基础的现象。因此,基于学习个性化的理由,我们把这两类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A层次和B层次,A层次针对同一类别中入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而B层次针对入学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实践研究准备

准确定位课程以及对学习对象进行必要的分类之后,即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在此之前必须要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编制团队。对于五年一贯制学生,制定课程目标时组织高职英语教师、学生所在专业教师双方共同协商制定;而对于三校生及3+2类学生则需要组织中职英语教师、高职英语教师、高职专业教师三方参与的编制团队共同确定。我校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制定中,有高职英语学科组负责组建了两个团队,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团队的中心工作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评价考核方式,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确定课程目标还需要兼顾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与专业所对应的行业需求。因此,在组建团队之后,需要对教学对象和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必要的信息,尤其是具体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对外语技能的要求。

三、制定课程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从上述表述中,可以提炼出“衔接”、“实用”、“终身教育”这三个重要概念。所谓衔接即是一体化导向,不仅仅是课程体系的一体化,更是具体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实用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能力导向,高职教育要培养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是m应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终身教育指的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导向,现代职教体系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使学生具有谋生的一技之长,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述三个导向可以作为我们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指导。

1.课程目标一体化。由于中高职信息的不对称,以往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系统考虑,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内容脱节或者重复,教学方法随心所欲,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入学后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制定针对中职生的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势在必行,而对中职生源进行分类分层,在教学软硬件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课程目标应该分类分层确定,在同一类课程标准下再根据学生入学基础、学习能力、岗位需求确定不同的层次。以五年一贯制位列: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表述出A层次的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B层次的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在表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时能够定量化的要求尽可能定量表述,如关于词汇量掌握的要求就可以采用定量表述。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纲领性部分,必须准确的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避免不切实际的表述,同时也必须兼顾专业、岗位的需求,这部分要求可以明确地在能力目标中表述清楚。

2.课程设计一体化。课程总体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价考核三部分,核心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同样需要分类分层制定,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导向,以语言技能提高为目的,以语言文化知识扩充为主基础,以行业需求为背景,把语言知识教学模块和职业能力提升模块分为A、B两个层次进行设计。语言知识模块是承接中职阶段的知识模块,以夯实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为目的。此模块设计主要依靠中高职英语教师双方共同完成,做到与中职英语教学内容无缝衔接。职业能力提升模块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国文化素养为目的,此模块设计主要依靠高职英语教师和高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以便突出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满足企业岗位对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中高一体化英语课程最好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我校在实践教学中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对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分类分层进行授课,在学时安排上也有所体现,如:五年一贯制类学生语言知识模块与职业能力提升模块各占一半学时,而三校生及3+2学生的语言知识模块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职业能力提升模块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建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听说模块侧重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写作模块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但是中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该保持一体化,以免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无所适从。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一体化能有效促进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体化。中高职在考核内容和考核过程、考核方式上保持一致,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一致性,反向促使教师的规范化教学。

3.教学资源一体化。教学资源的核心是教材,中高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是重中之重,一体化英语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教材不仅要符合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此,教材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的职业岗位,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另外,随着现代教学科技不断发展,更多更丰富的电子化教学资源进入学习者的视野并伸手可得,因此,在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时,应该注重吸收符合学生认知习惯、趣味性强、实用新颖的网络教学资源。中高职英语教师不妨仔细搜索一下丰富多样的手机APP英语学习软件,微信教学资源,自己动手拍摄微课视频或者搜索符合教学需要的网络微课资源。各类教学资源分门别类,收入知识模块和能力提升模块中,以便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四、小结

中高职英语一体化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英语课程标准一体化是课程一体化的保证。由于生源类别的多样性,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建设应该分类分层制定,并配套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2

关键词:项目驱动 高职 商务英语 笔译课程教学

一.项目驱动概述

项目驱动,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体直观,可操作的任务,而学生则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方式,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语言的目的。

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全国高校越重视商务英语笔译课程者这门课程。然而,当今商务英语笔译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1)翻译教材不够实用。高职院校重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强调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目前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笔译教材还很缺乏,未能体现系统性和实用性。(2)教学模式单一。商务英语笔译教学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学生机械般的接收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积极调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不起来,严重影响教学效果。(3)考核方式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采用期末测试考核课本内容的考核方式,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例子,影响他们真实水平的发挥,缺乏实际的参考价值。(4)课程定位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当今很多高职院校还不明确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商务英语笔译教学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是在商务情景下培养学生的英语笔译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大量实例训练中培养学生翻译商务文本的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开设在了不同的学期,经常有变动,没有考虑到商务翻译课程前后续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项目驱动在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法,应该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形成一种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以专业教学过程为切入点,从项目出发,进而使学生对实际工作的流程熟练掌握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项目驱动法在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老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引导环节,学生自主操作环节,总结评估环节。

1.教师引导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清楚课程任务和要求,基于笔译课程特点将每个项目分成若干具有合理梯度性的任务,并教授学生一些方法来指导学生如何完成这些任务。确定的任务要根据笔译课程的特点做一定的调查,找到学生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2.学生自主操作环节。任务确定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性别、知识结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等相关因素,运用互补的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借鉴以达到提高了学习效果的目标。在这个环节,老师要空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感受和领悟。

四.结语

项目驱动可以说是一种利用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如参与、互动、体验、交流、合作等,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应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知、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囡囡,蒋景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2(5).

[2]毛春华.发展性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评价模式研究[J].教师,2014(5).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程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教学

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与高等专业教育(大学)阶段相衔接,对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积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对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推进教育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 被公认为外语教育的理想目标。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这正是元认知能力的表现。自主学习中学习行为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也正是元认知策略的应用。缺乏策略知识,学习者则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研究显示,自主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通过策略培养的渠道实现,尤其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训练。也就是说,要达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有必要贯彻策略教学的理念。虽然一个人的自主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是,如果缺乏系统的策略训练,一个平庸的读者将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流畅读者。但是策略培养应如何开展,各个阶段都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策略的发展如何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协调?虽然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目前还没有对策略发展的系统培养教材。现行中小学教材都把策略作为教材的内容之一,但是却显示出其对策略的理解不同,策略的安排也很难与儿童的认知水平、语言水平等发展相协调。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念

随着对教育民主化、国际理解教育、回归生活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的强调,世界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强调学生的全人发展、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以及课程回归生活等等。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离不开国际课程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国际视野中的课程改革新理念同样也应该在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在人类已步入新的世纪、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不断加强的今天,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精神要求每一位高中生都拥有平等地接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全面教育的权利。在这种意义下,学校课程应该是服务于每位高中生的完整、和谐发展需要的,而且对每一位高中生的终身发展是有价值的。因此,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我国当前这次史无前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题。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在其课程价值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升学”和“就业”,而且还包括了素质培养、文化辐射、社区服务、自身发展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了“升学、就业和育人”三纬度的整合,体现了课程价值的多重性、全面性。

(二)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建立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在西方,科学和人文的争论反映在课程领域里,便形成了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和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而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而事实上这两种知识是人类生活经验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人类一方面内在地探索自我世界,形成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外向地向自然世界探索,形成科学知识,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类不可缺少的经验。

因此,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整合了这两个方面,既重视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等客观知识体系的掌握,又认识到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多元性、内在性和境域性,而且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于课程的“文化内涵”之中,使科学和人文走向融合。科学人文性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毋庸置疑,科学人文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和人文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倡导“科学人道主义”,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2]这样,普通高中教育塑造的就不是一个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且也能认识自己,不仅能够经世致用,而且还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三)回归生活世界,寻求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课程生态观。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现代课程,建构了一个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科学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3]这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人的主体性失落了。因而,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学生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关系到新世纪普通高中教育的成败与人类自身的命运。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命题。对普通高中而言,学生所面对的最根本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抉择问题。因而,普通高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形成合作、分享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处理课程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注重的是对学生深层次生活的现实写照,意味着普通高中课程要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意味着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意味着科学、道德和艺术现实地、具体地统一。

(四)注重课程整合化,采取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21世纪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课程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并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只对原有分科课程进行细节上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应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是学校教育所要加强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分科课程中难以综合体现。

因此,课程设计的综合化趋势,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正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言,普通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五)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采取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J. Snyder)、波林(F.Bolin)和扎姆沃特(K. Zumwalt)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与“创生取向”。[4]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构建问题,认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主体参与其中的人格建构。课程知识对教师、学生开放着,在师生的协作、对话、交流中生成,课程实施是教学情境中师生利用课程计划所进行的知识开发、审议、创造。因此,它注重的是课程实施中的意义诠释、文化背景、价值认同等。这种取向是建立在课程实施者个人的教育观念之上的,强调批判性对话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因而其成败的关键与实施者的课程设计能力关系很大。这种取向是当前课程实施的主要发展方向。 转贴于

(六)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采取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价观。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课程价值的过程。当前,世界课程评价的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 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评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国高中课程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内部评价(即校本评价,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格,沦为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种外部评价的简单复制、预演和准备。为改变这种状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应该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评价观。

(七)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采取民主化、科学化的课程政策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走向分权,即赋予每一所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我国而言,由于一直比较重视中央对课程的统一决策,加之高考制度一统天下,由此使得学校沦为文化沙漠。尽管曾经进行了课程多样化的改革尝试,但终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使每一所学校成功、每一位学生成功,我们应该把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到富有特色的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发;从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到学分制管理;从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到校本评价体系的形成,无不依赖于学校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策略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明确上述理念是必要的前提。但在明确上述理念之后,我们还应把握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趋势,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潮流,审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状况,积极推行并实施以下一些策略,以真正贯彻落实上述理念,更理性地推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包括四个部分:其一,认知类,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其二,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其三,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四,应用类,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方案(实验)》在培养目标上就非常注重这四个方面的完整结合,力求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方案(实验)》就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注意到了认知性目标,还注意到了技能性、情感性、应用性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有利于在普通高中阶段更好地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以及技能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要为每个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由此,课程内容应注意这样三点: 1、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应该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2、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应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3、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应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因此,高中课程内容应该“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总之,基础知识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和适应性,它对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社会职业的不断转换,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都首先要求人们必须具备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因为如此,教育领域在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正逐渐步进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信息时代,知识以加速度方式转变。知识总量的高速增加,要求学生的知识和智力高度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掌握知识成为人们的追求。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知识的应用。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给教育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新编制的英语教材客观上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与需求。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从绝对的、权威的知识的讲授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对待学生,注意培养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真正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新型人才。此外,教师还应该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及各种能力,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与互动关系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改革,为我国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培养能真正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的交流、合作、竞争的具有丰富的本国的人文知识,又有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性人才提供了物质前提。但作为新时期培养“国际性人才”的教师,能否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正确实施教法改革乃成为新教材改革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4

[论文摘要]《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基础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一直以来受到英语专业师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  

 

《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基础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它的合理性和与时俱进为高年级的专业课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起着奠基作用。而该课程受到教材、教学设施、教师教学理念的制约一直停留于上世纪末的教学模式,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存在着距离。按照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解,课程不应再局限于大纲、教材、考试及各种科目等概念,而应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语言现象。英语教学也可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如何使这门课跟上时代步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满足国际人才培养需求,了解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摆在每—位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巨大课题。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教材结构与内容 

专业教材不能满足新的教学发展,与现实生活发展脱节,学生对学习没有新鲜感,失去学习动力,学生的文化意识得不到发展,文化学习成为纸上谈兵。 

 

2、教学方式 

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没有区分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上参与。 

 

3、课程教学中“人”与“知识”关系 

知识或知识的掌握是为人或人的发展服务的,在两者关系上,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被置换后,则后者是目的,前者是手段。现代知识尽管仍然是课程内容的基础,其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但对人的发展的贡献已不再具有充分、绝对的合理性,不应是课程内容的全部和中心。 

 

4、教师的观念与能力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处于想放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这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困惑问题。对这种观念与行为相悖——观念上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教学行为上仍是由教师控制和设计,表现出教师很强的控制欲。究其原因,既有观念层面问题,也有对教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问题,还有对教学评估结果的担心。 

 

5、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方式已制约和影响了《基础英语》课程和学生的发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方式的目标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评价指标唯一,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忽视学生的思想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主体唯一,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是被评价对象,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评价功能单一,只注重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高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对单纯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多采用笔试,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二、改革思考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涉及因素较多,如师资、教学条件、社会需求、学习者需求、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应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1、明确建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确定该课程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体系、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调整教材结构与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需要。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生是认知主体,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而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但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高校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展示给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这正是在观念层面上的超越。 

3、调整课程教材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应以话题式出现,结合现代研究性教学观中的任务式,给学生设计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要求他们合作完成。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话题式教学在内容上对同一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对同一内容反复加强,确保长期记忆的有效性。这种结构不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输入一吸收一输出的机会,也给教师更自由的教学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环境、内容、手段等情况的需要自主整合,也可有选择地对教材内容与课外材料进行配合使用,使相同话题常讲常新。 

 

4、采用多元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观念和课程结构与内容要求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学练形式,应更多的采用发挥学生想象力和主动创造才能的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与运用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灵活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情景表演、课堂演示、分组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将团队建设理念应用于语言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同时强化课外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立体交叉。教师根据课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外按计划练习,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还可通过建立博客达到与学生充分互动的效果。通过定期播发英语电影、录像,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晚会,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等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外语言学习。 

 

5、改革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方式应坚持四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主体性原则: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可成为评价主体。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手段之一。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状态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的评价,还包括对学校办学状况的评价,同时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对学习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3)过程性原则:评价应注重教育教学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的价值判断,注重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查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过程,同时把评价过程作为改进教学、推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过程。 

(4)多元化原则: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是多元的。学生是有差别的,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不能只用笔试,而应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三、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应是一个不断总结、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提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这不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极大的可能和空间,同时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宗杰.抑制课程自主性的控制符号—教师发展的话语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5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6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听说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是一门集人文教育与技能培养于一体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的重任。《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对员工英语沟通能力的需求,成为兼具语言优势和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但是,现在仍有许多高职学生面临着既听不懂英语又说不出的窘境,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仍然以应试为目标,严重轻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面对此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应大力加强听说训练,将听力和口语合二为一地进行实训教学。

二、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1.听力。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是: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词汇量较小,语法基础差,大量单词发音不准,听力理解能力差。同时,高职学生因缺乏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致使听力学习存在较大障碍。由于听不懂材料,高职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心理上排斥听力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职英语听力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每次上课都是教师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边听录音边做练习,然后老师核对答案,讲解听力材料中的生词、短语和难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高职学生而言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听力水平难以提高。

2.口语。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书面阅读和写作,而忽视口语训练。很多高职学生的语音基础相当薄弱,发音不准确,并由此产生自卑感,不敢开口说英语。课堂上,教师过于强调语音和语法,总是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法错误,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阻碍口语活动的开展。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口语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在课上和课后进行口语练习的时间均过少,导致他们日常英语应用能力较低,专业口语表达能力更是欠缺。

三、英语听说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

英国语言教育专家Jeremy Harmer认为,在语言输入的同时确保时间与活动上有平衡语言的输出,有利于学习者在运用中学习与掌握语言,并且输出比输入更能推动学习者深层次地加工语言。在英语课堂上,如果没有语言输出,教师就不能发现学习者存在什么问题。所谓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就是指接受能力“听”和“读”与产出能力“说”和“写”的平衡。

Harmer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与语言输入相关的部分;二是与培养语言输出相关的部分。可以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进一步加以细分:语言输入分为精细输入和粗犷输入;语言输出分为实践性输出和交流性输出。精细输入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和严格控制后少量输入的东西,通常在课堂上可以实现。粗犷输入是指在阅读和听力上不断给学生提供大量新的材料,通常这种语言输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后实现。精细输入和粗犷输入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量的平衡,过多的精细输入或过多的粗犷输入都会使教学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性输出是要求学习者反复地练习语言的规则,它在语言输入后的内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交流性输出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某种交流任务,这时的语言才成为交流工具。在交流性输出过程中,学习者被要求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某种交流任务。语言的输出对学好外语作用十分重大,它不仅能激发更有效的输入,而且输出能强化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注意和语言的吸收。因此,语言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密切相关,不能厚此薄彼,而应相互作用,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和说分别属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两个方面,在Harmer的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将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听说课程一体化教学建议

在听说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并通过合理布置听说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下。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上听说课时先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给学生一些关键词,让他们做好练习准备。听力训练的过程既是一个提高听力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口语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辨音,理解主要内容,听懂含义,还要求学生能模仿所听发音纠正和提高自己的口语。在随后的口语练习中,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参与到展示和表演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在学生的展示表演中加入竞争机制,亦可增强趣味性,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出优胜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情境教学。

在高职英语听说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工作内容、职业标准等创设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所创设的情境会有所区别,例如针对商贸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推销产品或者贸易谈判的情境,让学生能亲自体验英语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将多媒体用于情境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的情境资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3.任务型教学。

听说课的任务型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娱乐和学习结合起立,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和提供的线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完成任务。例如对话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编排对话,扮演角色,依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成果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听说课后作业布置。

英语听说课的课后作业是很难检查完成情况的,因此把课堂内容和课后练习结合起来是一个有效途径。让预习——课前准备,展现——课堂表演,复习——课后探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后练习的好习惯,这样获得的不仅是听说能力的提高,而且是对英语读、写、译能力的综合培养。

五、结语

英语听说能力是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听说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地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将对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Harmer,Jeremy.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Edition)[M].London:Longman,1991.

[3]王怡.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实训教学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王保丽.高职英语听说一体化实训教学初探[J].海外英语,2011,9.

[5]李鑫,杨红娟.试论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一体化教学[J].群文天地,2012,12.

上一篇轻钢结构

下一篇保育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