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1
关键词:训练;阅读;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61-01
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认真落实市教委关于实施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意见,积级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文件精神,以“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为教改重点,以“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为高效教学的四条标准,努力寻找提高语文高效教学的新途径。
一、抓扎实训练,落实语文教学高效性
1、识字教学。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组织百字竞赛等。识用结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会汉字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交流、评述、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2、阅读教学。教师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3、口语交际。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游戏,提供不同的口语交际机会,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学会规范说话、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习作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事情发展的线索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热点和亮点,激活想象世界,唤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坚持求真、求诚、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生动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确、具体、生动、形象。
二、抓文本阅读,落实语文教学高效性
1、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跳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批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3、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
4、应用文:通过默读、画读理解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常用格式;通过跳读、批读体味应用文准确、简明、得体的语言特点,
5、说明文:运用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概要内容;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顺序;通过画读、批读掌握说明方法;最后运用精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6、诗歌:从朗读入手,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复朗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高效性
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初中生阅读量不足,导致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整体成效的提高,所以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指导,特别是要融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支撑和推动作用。我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下面做简要分析。
一、高度重视阅读活动,将其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对话文本、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学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深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基础,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局限于课内阅读显然不够,必须要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并结合语文课程改革、校本课程运用等,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体现阅读板块。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阅读课程的融入,首先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在编制年度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时,专门设置有“课外阅读研究”项目,对一学年以及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专门的编制安排,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在课时安排上进行妥善处理,虽然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但是学生在校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的活动课时间,开辟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的。我在具体的操作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融合,紧贴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每周确定两个下午作为阅读指导课,保证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指导的正常开展。另外在语文早读课的综合利用上,我也想方设法穿插阅读活动,既要能够保证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方面的指导,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常态化与规范化,能够与语文日常教学实现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避免课外阅读活动的碎片化。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课外阅读只有融入语文整体教学体系,才能够体现对语文教学支撑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成果利用的显著效用。
二、强调课外阅读要求,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高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之所以管理难,主要在于“课外”这一方面,教师无法在有效视野之内组织学生进行全部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就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有可能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要么有的学生偷工减料,要么有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反而产生了制约作用。我在教学中运用课内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要求,始终掌控整个阅读活动。首先,在阅读的内容与方向上严格要求,尤其要重视的是保证进入学生阅读范围的必须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刊物,质量低下的书籍要清除出去,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关联不大的书籍也要严格控制,因为初中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要保证阅读的指向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最值得阅读的内容。阅读的量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同年级阶段所要求阅读的数量是有差异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相对阅读量少一些,以60万字比较合适,初二则安排为80万字,初三的学生每学期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通过数量的规定、范围的圈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中。在阅读指导方面,我重在通过平时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积累积淀技巧。在早读课进行阅读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准确阅读理解,迅速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精华,经常通过投影一段文字和学生共同阅读理解的方式,将阅读理解的技巧蕴含在指导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在活动课上则侧重于进行一些摘记的展示、心得的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在阅读积累以及分析理解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高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强化平时的技巧指导,始终将线攥在教师的手中,通过课内指导影响和带动课外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的成效。
三、注重阅读学以致用,从阅读之中积累和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达到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二是达到掌握写作技巧的效果。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活动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可以阅读较多的数量,并且阅读的范围和时间安排也较为自主,所以应当充分放大课外阅读的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快速、高效、深入地开展阅读,既要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提高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所阅读的书籍都是有阅读价值的,因此阅读更要深入。阅读过程中细细咀嚼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品鉴用词的精湛,感悟写法的独特,从中还要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摘记本或者读书笔记,经常性开展阅读积累活动,通过这样的积累逐步实现提高自己语文基础的目标。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讲究技巧方法,不能简单地一读了之,要学会提炼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从整体布局入手进行感悟,还是选择小的切入点开展分析等,都要进行整理总结。课外阅读活动和课堂阅读教学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发掘之间的关联点,尝试引导学生整理筛选在阅读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学习之中,这样就将课内阅读指导的技巧向课外阅读进行了延伸,同时也在课外阅读的大量训练中巩固提升了阅读技巧活动。另外,我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经验的自主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好的文章,对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或者摘录,也可以对好的文章结构框架开展提炼,鼓励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文章,在动手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文学积累,并且将其中的写作技巧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组织阅读拓展活动,体现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支撑
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活动,纳入语文课程管理之后,应当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得到充分重视。除了在早读课以及活动课进行指导外,我还强化了阅读拓展活动的组织,将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我动员学生之间组建读书兴趣小组或者互助小组,人员数量不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寝室分布等,建立起课外读书小组。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的优势,能够在学生课余时间形成读书集体活动,能够形成相互的监督,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保证了读书任务的落实。读书兴趣小组也能够实现阅读书籍的相互借阅,大家互通有无,提高了阅读量和阅读书籍的来源。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特别是怎样在读书中汲取写作经验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追求。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创办读书创作等方面的手抄小报,在班级开辟读书园地栏目等,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这些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热爱读书并且从读书活动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课外阅读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自主的形式发挥着对教学的促进功能,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在教学组织中有效落实,将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以及强化技巧指导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2]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 教育导刊,2010(09)
[3]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3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而良好的师德形象,则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教师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中。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我时时处处注意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教育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严谨认真、勤奋主动。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必须要有一手拿得出的好字。为此我不间断的练习书法,坚持几年下来,我自己的字越写越好。不仅如此,我把自己的练字计划、练字效果也不时地告知同学们,让同学们监督我,也给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我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把自己的字写好,我也告诫自己一定要在黑板上写好字,为此目的,我天天坚持,在黑板上不写则已,要写哪怕一个字,也要写得工整美观。二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为此,我先把自己在高中、大学读书时所写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然后我也会告诉同学我的读书计划,我近期又读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等等;同时也在合适的时间搞一个“读书汇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几年来我坚持这一做法,同学们的反映良好,他们表示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文也不发愁了,人生目标更明确了,人生态度更积极了,为人处世也多了方法技巧。他们同时还说是抱着“超越老师”的想法去做的。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效果。三是坚持写“下水作文”。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要求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交给同学们写方法和技巧就行了,我自己也坚持写“下水作文”。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间接传授了学生写作文的“实战”技巧,一举多得。
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时刻在点滴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刚接到新的班级,同学们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班级常常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惨不忍睹。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一方面正面说明一些事情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还要亲自做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怎么做。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提醒、不断示范,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夏天班里有很多矿泉水瓶子,在教室里地板上滚来滚去,竟然没有人去捡!问值日生,值日生说“我打扫卫生的时候,还没有人扔”,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怎么办呢?我什么话也不说,进教室弯腰,到同学们的位置上去捡瓶子,而且不让他们帮忙。我自己捡了瓶子之后,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整齐地放好。第二天,教室里还有瓶子,但是已经少多了,我还是不说话,弯腰捡瓶子。第三天,我进教室宣布:老师已经做了示范了,希望大家照着老师的去做!这招十分有效,瓶子事件就这样处理结束。我的结论是一个教育真理:身教重于言教。还有早上学生迟到现象。早上,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学生似乎都习惯了迟到。为改变这一不良的行为,我先正面引导“一日之计在于晨”,然后提出要求早到,之后我面对同学保证:请向我学习!为此,我天天早上5:30起床,在6:00之前站在班门口。这一行为从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没有改变过(请假除外)。同学们看到我的做法,都很快改正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存在于老师的内心,是看不见的,但正确的、率先垂范的做法却是学生能够看得见的,这正是师德的最佳表现。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否则很快就会被学生所厌弃。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八年来领悟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从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名词的那天起,就不断地有教育专家、教学名家等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学总是冲在教学改革的前线,几乎每次改革都是把语文课堂作为前沿阵地的。而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真正适合每一位教师,那就另当别论了。八年来,每次语文教学改革,我都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我在学习积累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文教学方法,总结起来是八个字“高效课堂、高效自习”。高效课堂是目前正在推广的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抓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提高教学效率。而“高效自习”则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高效自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注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把提高自习课的效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自习虽然是交给学生的,但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于学生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高效课堂”加“高效自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与此同时,我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而我则把它作为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个突破点。传统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而现在则是要改变这一做法。为此我不断学习,积极总结,把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有的甚至通过训练加以巩固,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例如我总结了语文文言文背诵的十四种方法,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同时我郑重地推荐了“重复法”和“方言法”及“快读法”,甚至当堂训练。经过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在学法方面的创新不仅仅是我自己,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新奇的方法,以便向全班推广。经过对学生“找方法”的提倡,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主动性,把“学法”也当作了自身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之一。这也正是我想看到的。在此我也体会到了,“学法”的创新,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调动集体智慧,“放手发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法”更优更有效。
以“严”治班,以“爱”育人
古人说“师严而后道尊”,也说“仁者爱人”。可见“严”与“爱”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原则。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做到“严”与“爱”并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以“严”治班。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班级管理上的问题经过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及自身的反思摸索,我找到了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制定“班法”,即通过民主集中形成班规。在这个“班法”中,详细规定了学生违规及守纪两方面的处罚及奖励办法,根据情节行为的不同程度制定考核分数;同时规定如何执行这一“班法”,什么机构监督。制定之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试行”,没有问题了则开始正式执行。然后是执行“班法”。在我的班级里有一名特殊的班干部名曰“考纪委员”,一般由全班同学选出最负责、最守纪、最值得信任的人来担任(不能由班长兼任)。各位委员将考核情况(如学习委员统计的交作业情况、纪律委员统计的迟到请假情况、卫生委员统计的打扫卫生情况等)报告考纪委员,考纪委员将每位同学每天的表现情况汇总以分数形式写入个人情况表,每周公布,每月评比,作为排座位、评优评先及学期末综合评定等的重要依据。然后是执法“监督”。为防止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给予全班同学以“弹劾”特权,由团委作为“仲裁委员会”,对考核情况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最后是考核结果处理。我的做法是严格处理表现不佳的同学,以儆效尤;同时用精神和物质双重鼓励来表彰先进。此法一出,天下太平。班级常规工作井井有条,整个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其次是以“爱”育人。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单纯的“班法”实际上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同是迟到的学生,你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迟到,但在班级考核上都反映为“扣1分”,长此以往,也许会挫伤有些同学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抵抗的想法:“我就是迟到了,你尽管扣分呗!”一副“铜豌豆”的架势。遇到这样的学生,就需要用“爱”来感化,用“情”来引导。还有考试前后同学们的心情波动很大,需要班主任及时地送上“爱”的香茗,及时找到同学谈话,打开心结,或鼓励,或激将,或提醒,通过各种方法让“爱”充满学生心中,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班上有位女同学张某到同年级的某教室看到一部正在充电的手机,就据为己有,几经辗转到了她的同学手里,被失主看见,失主确定是自己的手机,也打听到是我班同学张某所为。失主找到我,让我去帮她把手机“要”回来。我手头没有证据,如何去“要”?而且据我平时的观察,张某是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如何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我到底该怎么办呢?经过考虑,我决定“攻心为上”。先叫出张某和另外一名不相干的同学,向他们透露外班某同学丢手机的事情,详细地说了此手机的特征,让他们“代为打听”。我注意到张某的脸红红的。然后我又面向全班,重复了我的话,但加上一句“如果有人见到了,可以给我联系,也可以直接给失主联系,还可以约定私下见面处理,本人保证不张扬”。这句话是说给张某听的。我看到她的脸依旧红红的(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当晚失主找到我问“要”了没有。我说也许明天就会有结果了。果然,第二天一早,张某就找到我,塞给我一张纸条,大意是“让我们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解决此事”。我明白,事情已经解决了。因为我爱她,我要保护她,相信她是“一念之差”,所以我采取了让她“自我教育”的方式,很隐秘地处理了这件事情。这就是“爱”的力量。
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4
在语文早读课上,主要表现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早读主导地位的缺失和学生早读效率的极为低下。
一、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到了早读课,只是到班级布置一下要求,然后就离开了。要求不具体,引导不清晰,监管不到位,释疑不及时,早读课变成了背书课、为背而读的课。
二、在早读课的形式上,教师为了不占用学生的时间,多由学生自由支配,只强调是否在读,至于读什么,读得怎样,教师都过问较少。以至于早读课流于形式,缺少效率。
三、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不许补课,课时较少,有的老师课上不完,甚至在早读课上课,早读课就变成的正式上课,或者练习课,不重视阅读与引导预习,就失去了早读课的意义。
这种随意性的放羊式的早读未能积极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再这样下去,非但学生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难以提高,对语文内容的理解难以加深,恐怕连早读的兴趣也会逐渐磨灭。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六模块”建构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六模块”建构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就更加要求学生的预习要充分有效。面对如今早读现状,怎样才能科学客观地安排早读课,提高语文早读效率,真正搞好“六模块”建构式教学呢?
首先,早读课,内容充实,学生就会始终有事可做。如果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漫无目标,只会应付老师的眼光,所以早读课上老师要明确要求,分配任务。根据上课上要完成的内容,确定目标,给全体同学和小组分配好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写作目的,解决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及时写下自己的疑问,上课时可以提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其次,以读促学,以读促疑,以读促懂。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到读书的作用,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俱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交给学生美读的技巧,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再次,扩大朗读的环境,早读不应局限于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花园前,操场上,国旗前,应景而为,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丰富朗读的方式,如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技巧;听读古诗、精彩影视对白录音朗读,让学生掌握抑扬顿挫方法;指导重点语句诵读,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引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方法;组织学生速读,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针对具体课文,可在教师组织下,采用分段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式朗读、默读等形式,丰富早读课内容,活跃早读课气氛。
最后,早读还应有效拓展课文内容。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5
[关键词]“十字”教学法 高效 物理课堂
[作者简介]贾会军(1975- ),女,河北大城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教学与教法。(河北 廊坊 065001)贾会杰(1978- ),女,河北大城人,大城县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与教法。(河北 大城 0659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实施‘十字’教学法,创办特色品牌民办学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04148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54-02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十字”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措施。
一、“十字”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十字”教学法模式为“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其基本程序和具体要求如下图所示:
“十字”教学法具有实践性、时效性、科学性、适应性和易操作等特点,并从教学论、教学方式、哲学角度、心理结构等角度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与学、“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法与学法、实践与认识、内因与外因、信息输出与反馈、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关系,符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二、“十字”教学法创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1.预习――定向自达,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预习指导是“十字”教学法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物理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物理教师在课前编制预习提纲,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带题预先学习,做好上课准备。预习可分为:(1)学期预习。接到新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假期进行学期预习。预习的范围涉及整本书,预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样,开学后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相对减轻。(2)章节预习。章节学习前,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学好物理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3)课前预习。组织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对下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细致的预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为上新课做好充分准备。(4)课上预习。组织学生课上利用十分钟左右时间与读书结合进行。教师对于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规律性的知识及关键词语给予提示、引导、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总之,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十字”教学法中“预习”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定向自达,提高物理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2.读书――指导助达,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物理教材是用物理语言陈述物理知识的典范,“严谨清晰,通俗简明”,它既是教授物理知识的教材,又是传授物理语言的工具。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读》中提出“读书应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心、眼、口的协同作战,共同投入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去。物理教师诊断真正难度,进行读书指导;学生带题读书思考,感知领会教材,发现相应的物理规律。具体来说:(1)读概念。物理教材第一次出现的概念,让学生用笔画下来,以便记忆、查找。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四会”,即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会表达、会判断、会举例。(2)读定理、定律、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的文字表达一般比较复杂、难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楞次定律”,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生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 “阻碍”和“变化”二个词,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使学生通过读书,深刻体会到“阻碍的是变化”这一含义,从而为教师课堂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物理定理、定律、公式时,要求学生通过读书,做到分清其条件和结论,会抓关键词语。(3)读图像。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来阅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研究时可把它看作成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当学生只看文字信息时,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如果提示学生把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学生就会从直观的坐标系中比较容易掌握运动叠加原理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字”教学法中“读书”环节的设计做到指导助达,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3.议论――相互启达,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十字”教学法中“议论”环节的设计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精心准备议论的操作安排、活动组织等。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的元认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议论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交流互动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物理教师创设思维情境,激发议论争鸣;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相互启发补充。例如,物理教师作演示或组织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提出观察要点和操作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尽量得出某些简单的物理结论。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实验结果去交流、议论,认真思考,自己总结物理规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家实验的过程,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物理课堂中要科学地安排“议论”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与能力。“十字”教学法中“议论”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启达,提高了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4.讲解――作结促达,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现代认知结构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十字”教学法中“讲解”环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心理上、逻辑上的理论依据。物理教师指示引导点拨,讲难点找规律,学生理清教材体系,掌握知识结构。具体来说:(1)讲解的科学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内容要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做到字斟句酌;要有逻辑性,讲解必须顺序合理,层次分明,既要把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放在学科系统或知识结构中加以衡量,又要从整体上了解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讲解的阶段性。物理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时,不要企图把某概念、规律一次讲明、讲深、讲透,而应当依据教学规律“善于不严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例如讲温度的概念时,初中时的定义为“物体的冷热程度”,高中时的定义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3)讲解的启发性。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让学生遇到物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学生寻求物理规律的欲望,使课堂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最佳学习状态。(4)讲解语言的转换。物理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做到使物理科学知识心理学化、教育学化、普通化,才会被学生容易而迅速地理解和接受。学生最反感“照本宣科”,教师不是“播音员”,教室不是“会场”,教师要努力实现讲解语言的转换,将书本语言口语化、将专业语言普通化,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十字”教学法中“讲解”环节的设计做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作结促达,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5.练习――全面竣达,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中学生已经开始由经验型逻辑思维向理论型逻辑思维转换,课堂设计的问题应当对这种转化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物理教师精心设计习题,指导补救矫正;学生听说读写操作,形成技能技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材上例题对学生的锻炼作用。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先试着做出解答,然后与教材正确答案进行比较,再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自己的对错。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感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又通过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物理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课堂问题。通过有效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十字”教学法中“练习”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学生的全面竣达,提高了物理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十字”教学法的“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各个教学环节不是割裂开来的,物理教师应根据实际的物理课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反馈进行调整,及时矫正,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全面达标。运用“十字”教学法,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认真、刻苦、细致的品格,锻炼学生毅力;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技术行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6
如何指导小学生选择语文课外图书呢?教师在教会学生细心和周到地选择图书之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兴趣、文体类型等作出选择。
一、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在长达几年的小学生活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
二、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有差异外,不同性格的孩子也会有阅读兴趣的不同,甚至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如果问学生:“你们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他们会说《安徒生童话》《智力大全》《科学家的故事》《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等等。没有一个学生会说喜欢作文读物,为什么不喜欢的书却是读的最多的呢?一句话,为了写作,有时为了能让学生写好作文,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去看一些作文读物。固然,读一些作文法,对写作有一点好处,但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不快,学生缺少一种大语文的底气,也不能真正写好作文。虽然有的学生作文书一大摞,习作仍是困难重重。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只有他们喜欢的才能有较多的收获。
三、文体类型
对于小学生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模仿是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相似文章,会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一本好书,会带领学生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一本好书,会引导学生探索古今中外的无数奥秘;一本好书,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给学生选择图书的空间、给学生读图书的时间、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同时,教会学生选择图书的类型,要培养学生通读包罗万象的图书,取其精华,塑造学生全新的未来。
四、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几种阅读的技巧:一是精读法,包括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二是略读法,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三是快读法,包括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这对小学生升入初中进行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学生做好专题性读书笔记,做到“八个一”
(1)读一读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杂志;(2)抄一抄与主题相关的好词、佳句、妙段;(3)背一背与主题有关的好词、佳句、妙段;(4)编一编与主题相关的童话故事、诗歌;(5)想一想与主题相关的金点子;(6)画一画与主题相关的图;(7)写一写与主题相关的小实验;(8)问一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这“八个一”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最佳的途径。这样为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与学生自身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交流评论
我们在培养学生读好图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在交流中养成学生相互间的评判与鉴赏,适当写些心得与感悟,来加深学生对图书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也可以采取故事、朗诵、表演、实验等方法交流。这样的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燃起读书热情的积极向上的态势。交流是小学教师最为欣赏的一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有效方法。
七、进行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指导
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改以往读书活动以个人阅读为主的读书形式,改为将个人阅读、小组合作、班内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同时,不仅使学生“会读”,而且使学生“乐读”“好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能力。同时还要建立起奖励制度,在活动过程中,颁发各类奖章,定期评选读书积极分子,同时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