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范文1

英文名称:Accounting Learning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学会计算机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8451

国内刊号:11-3471/TP

邮发代号:82-6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计算机应用范文2

计算机故障原因复杂多样,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电源性故障,例如电压不稳,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电源的冲击干扰等;二是电磁性故障,例如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也会引起计算机应用出现故障;三是普通原因引起的故障,例如温度的过高或过低会使得计算机器件加速老化,造成计算机使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其他带电维护、计算机的腐蚀、灰尘过多、日常维护使用不当等方面都会使得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以下详细分析了计算机故障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1正常使用故障

计算机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因为机械出现磨损、老化或是已到达使用年限等原因造成计算机出现故障,这是属于不可避免的故障,这类故障称为正常使用故障,若计算机的使用环境条件较好且使用方法适当即可减少器件的磨损并增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正常使用故障还可以从使用角度分为两类:致命永久性故障和暂时性故障。致命永久性故障是指计算机器件已损坏或是电子器件已到达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更换损坏器件才能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暂时性故障是指计算机由于受到外界影响出现的短时间故障,在进行休息一段时间后便可以继续正常使用,例如环境条件影响,计算机在30℃时就会出现应用故障,而在20℃时就能正常使用,或是计算机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计算机器件老化速度加快使得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这类故障虽然只是暂时性的,但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最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1.2电源影响导致的应用故障

电源引起的使用故障主要是由于电源的电压导致的,电源电压不稳定会给计算机带来严重故障,例如电压忽高忽低、过高过低或电源忽然关闭等会造成电路的严重损坏,引起计算机无法使用。另外还有电源输出的高频脉冲电压和波动频繁的电流也会使得计算机发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及操作失误。针对这种情况,人们要随时掌握电源电压的变化,尽量将计算机与其他电器分开使用,最好设有高低电压预警装置和保护装置。在现阶段电压不稳定的地区,尤其是电压波形畸变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配备在线式UPS电源,不仅可以对电源电压进行严密的滤波,除去电源电压上叠加的波形,还可以防止电压不稳、断电等造成数据丢失和损坏;而电压稳定的地区则可以配备后备式UPS电源,良好的高低压保护报警功能及断电保护功能可以有效的保护计算机数据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避免计算机出现应用故障。

1.3电磁辐射影响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的电磁辐射,例如通信电台、电源的射频传导以及其他可控硅的开启和关闭等电磁干扰。另外还会受到一些大型用电设备产生的射频干扰,这种干扰会使计算机的程序意外破坏,造成数据丢失、信息混乱、程序出错、磁盘读写错误甚至出现死机、主板元器件损坏等情况。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用户不合理布线或电源线进入等,具体可采用电源滤波、合理布线、隔离屏蔽等方法来减少电磁辐射的干扰,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4静电放电导致的电脑故障

根据统计显示,计算机无原因损坏有70%是由于静电放电导致的。静电放电对计算机或其他大型家用电器中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危害相对于其他影响而言较大,一般情况下,人们日常的头发梳理或脱毛衣时产生的放电情况的静电电压可达到几千伏甚至上万伏,这类电压可以击穿所有类型的集成电路芯片。所以,维修人员必须在抗静电方面和器件设计上谨慎维护,防止静电的危害,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5病毒黑客的影响

人们对病毒黑客的影响可能比较熟知,因为这类影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危害性极大的影响,目前已知的计算机病毒有上千种,病毒类型不同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也不同,这些病毒不仅会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数据丢失,甚至出现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死机等情况,因此,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加强预防措施,尽量不交叉使用软盘,外来软盘在进行安装前先进行检测,安装病毒检测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测和维护,浏览安全网页,一旦发现病毒和漏洞等及时清理,保证计算机不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影响。

1.6人为原因造成的计算机应用故障

人为原因引起的计算机故障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例如频繁开关机、经常搬动拆装计算机、接线插头插错、不按制定顺序开关机、使用劣质软盘等随便装入系统、软件或命令出错后随意操作等,这些行为虽然不会导致硬件故障,但会降低计算机的性能和使用效率,造成计算机的短期故障甚至减少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因此,人们日常应该正确操作软硬件,尤其是开关机的顺序、软件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等,不随意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计算机故障。

2结语

计算机应用范文3

英文名称:Journal on Numerical Method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3266

国内刊号:11-2124/TP

邮发代号:2-41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计算机应用范文4

如何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授许多计算机理论知识,利用很多时间,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在上机时,仍然无法将知识实际运用,很多学校都是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于是,教师讲完理论课后过段时间再上实验课时,同学将先前所讲知识遗忘,如果机房课程管理不严格,很多同学就会上网、游戏等,不将所学知识好好巩固,到头来还是不能有所收获。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轨,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工具来帮助教学,比如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授课效果。

老师可利用计算机对课程的实际操作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加以讲解,教授学生操作的具体步骤,其后,可让同学亲自实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如果出现问题,则加强对此处知识的讲解,并进行总结,最后,可以布置相关计算机实践作业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并达到学以致用。

2课程结构的调整

中职教育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可根据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调整计算机类课程的结构等,比如学生对于数据结构或者编程类的知识较难接受,因此可以适当压缩此类课程的讲解,不做深入研究。而开设一些容易掌握并且实践性强的课程如网页制作、3DMAX等,这些课程应用性强,就业较容易,因此可要求学生对这些课程重点掌握,并且达到熟练精通的程度。授课时,要突出重点,日常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技能要细致讲解,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运用能力。

将一体教学和上机练习相结合,在练习作业中突出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某一课程,而要综合各类课程,让学生思考实践,反复练习,最终能够将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教学计划的改革

计算机知识更新迅速,发展较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的计划也应根据其变化做适当的改革,不然则会出现所学不能所用的现象,这无疑不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浪费,也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更加违背了中专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现行社会计算机就业的方向,将就业形势较好的方向纳入到计算机教学计划中,或者完善授课形式,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对于新出现的但实用性较强的软件或者程序等,可在教学计划中加以安排,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其对计算机知识的新鲜感和兴趣,做到与时俱进。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可根据需要再回学校对新知识进行短期学习,保证对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

加强交流

网络化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条件,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在出现问题的地方可与其沟通,了解其具体的掌握程度,尤其对于学生普遍反应的知识点,教师应对其归纳总结,并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都能对其完全掌握,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能使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案等进行改进完善,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许多问题可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相互交流,这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重视。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深化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法建议。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运用能力深化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要着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学能力。由于计算机知识在不停的发展更新,当前讲授的计算机知识可能不久就被淘汰,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积累新的计算知识才能适应其发展速度,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设置一些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些环节的设置是有前提的,要在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范围内进行自学培养,盲目加入高难度的内容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反感学习。

在初始阶段,可加入一些难度较小,并且内容相对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对自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并得到了好的自学效果时,再加入难度稍大的内容,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教师可做引导式讲解,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也形成了自学的习惯,有了主动的探索精神,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只进行一味的讲解,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点,也要进行改革。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如在操作方法上,看是否有更便捷的路径,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找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这种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引导,主要在于发散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类教学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标准方法,因此,学生可开动脑筋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对于编程类的内容,计算机语言一般较为单一,并且逻辑性强,要思考周密和严谨,这类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聚合式思维的能力,即把相关知识整合,注重严密性,保证计算机语言的准确无误,进而得出编程结果。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计算机应用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所使用的计算机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据统计,2010年全国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将达16%~20%,城市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40%~50%。

1.我国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分析

1.1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域名数以及网站数飞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量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表1-1表明我国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速度。

   表1-1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我国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预测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将超过2亿台,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5%至30%。

从表1-1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公布的“十一五”正在顺利的发展。

2.计算机应用的简述

计算机应用是关于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非数值应用又包括数据处理、知识处理?,例如信息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3.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上网企业与上网家庭数量还较少,信息技术在企业与家庭中应用尚不够普及。

与发达国家及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中心研究,我国信息化能力不仅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经用到了计算机,但是对于有些企业计算机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是用来处理简单文字工作,更不用说对计算机的维护工作。由于我国普遍家庭的经济不是很富裕,所以,计算机在家庭中的应用还是有限的。

3.2国内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

各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10多倍,互联网用户及计算机拥有量在东西部地区、大陆与台湾地区差距很大。

3.3我国信息产业尚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发展与计算机应用对软硬件产品的需求

国产化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低,重大应用工程与大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系统集成,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计算机应用有关标准、规范不断地进行统一,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3.4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的市场经济和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

目前缺乏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化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尚待完善与加强,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

3.5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部分领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与物力。基础工作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少,广大职工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欠缺,有些职工甚至认为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是用不上计算机的。

4.计算机应用的展望

4.1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有显著提高

我国政府“十一五”公布:2005年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翻一番多,将达6000-6500万台,网络化程度将达30-40%;互联网用户数将翻两番达到1-1.2亿左右;2020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将达1-1.2亿台,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4亿,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带宽与速度有显著提高。2009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38亿,距离2010年末还有一年的时间,互联网用户数超过4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依次可看出,我国计算机应用还会继续的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是难以估计的。

4.2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

金字系列重点应用工程基本完成,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政府网上办公将进一步普及,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共享,为广大企业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政府机关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和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利用网络进行,政府工作透明度及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目前, 2009年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普及率、覆盖率已达90%。

5.总结

计算机应用管理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1)管理体制的合理化(2)管理方式的有效化,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变化,是管理工作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计算机管理是以计划和控制为核心的。(3)管理工作的标准化(4)管理效果的最优化(5)基础数据的科学化。

所以,搞好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改进软件开发技术,抓好软件维护,开发相应的软件工具,培养过硬的团队技术人员这些都是搞好计算机应用团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范文6

【关键词】项目情景;课程设计;素质目标;考核

1 课程概要

《计算机应用》课程为64学时,是各学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先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 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的选取基本依据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根据实际应用典型项目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本课程的设计背景:本课程的项目来源于信息中心工作岗位,作为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能够为学院选购电脑,能够安装各种软件,能够熟练使用Word做各机房的管理条例及机房挂板,能够使用Excel统计机房使用情况,能够使用PowerPoint做工作汇报,能够维护全系网络的安全等。

因此围绕着信息中心管理人员的职责,设计本课程的整体项目为:信息中心机房改造。本项目分成六个子项目:(1)为机房选购并组装电脑;(2)为机房搭建软件平台;(3)机房管理条例及挂板的编排;(4)机房使用软件统计表格的编排;(5)机房局域网的组建;(6)机房安全部署;(7)项目总结汇报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计算机等级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 课程目标

3.1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为机房选购并组装电脑”子项目,运用所学的选购各硬件的指标,能够自己选购并组装一台台式机,并能够为自己选购一款笔记。(98%学生能够完成)

学生通过“为机房搭建软件平台”子项目,能够自己安装、设置及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95%能过完成)

学生通过“机房管理条例及挂板的编排”子项目,能够编排纯word文档,能够使用word做简单的表格,能够进行图文混排。(95%能够完成)

学生通过“机房使用软件统计表格的编排”子项目,能够利用Excel制作表格,并进行统计与分析。(90%能够完成)

学生通过“机房局域网的组建”子项目,能够组建小型的家庭、办公局域网,能够实现文件共享。(87%能够完成)

学生通过“机房安全部署”子项目,能够区分与使用各种杀毒软件及防火墙,能够将系统的备份,能够做网络简单的安全管理。(85%能够完成)

学生通过“项目总结汇报”子项目,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软件做动态演示文稿。(95%能够完成)

3.2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为机房选购并组装电脑”子项目,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主要组件的选购原则及指标,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的步骤,掌握硬盘分区与系统安装的步骤、了解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方法。

学生通过“为机房搭建软件平台”子项目,使学生掌握文件、磁盘管理,工作环境设置、附件的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学生通过“机房管理条例及挂板的编排”子项目,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Word软件编排常用办公文档(包括文字及表格),以及宣传挂板。

学生通过“机房使用软件统计表格的编排”子项目,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xcel软件制作表格并美化,了解公式或函数的运用,掌握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

学生通过“机房局域网的组建”子项目,了解网络基本应用、掌握局域网组建的方式。

学生通过“机房安全部署”子项目,了解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发作前、中、后的症状,熟练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

学生通过“项目总结汇报”子项目,理解PPT的各种视图,掌握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掌握动画的设置,了解演示文稿的打包与输出。

3.3 素质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通过机房安全部署项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通过项目分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

4 学生学习成果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教育部推行的“按照工作过程、任务驱动”思想进行设计,每部分教学内容都列举实际事例、确定项目任务,解决问题。除教学实例之外,每部分内容还设计了必要的实践任务和课后练习题,便于学生掌握实际技能与方法。该课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考核方案

本门课程采取多次综合考核方式,总分为100分,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权重20%,考核内容包括每次的出勤情况,课堂回答,课堂作业。

2)实验作业,占总分的50%,按项目的子任务划分成7个评分模块,进行共12次打分(基本每次单元课后都有打分),按权重计算总分。打分主要依据平时课堂上和课后完成作业(不仅限于纸面作业)的情况,考核方式有小组评分、组内评分、个人作业评分等。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权重30%,在规定的考试期内举行,考卷为笔试题,考核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客观题结合主观题的方式,考核学生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邵良杉,等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与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晔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其技能实训教程.北京,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