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朱淑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朱淑真范文1

摘 要:每个人都期望拥有幸福的婚姻。婚姻的不幸会使我们情感得不到满足,产生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朱淑真由于婚姻不幸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体验,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此来进一步揭示其悲剧的渊源。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的一位女文人,她出生于幸福的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能诗作画的才能和良好的文学基础。但如此优越的的条件,却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生活。朱淑真的命运正如魏仲恭在其《〈断肠集〉序》所言:“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其伉俪,乃嫁为市井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①究其一生抑郁不得志原因,其中重要一点乃因经历情感缺失性体验。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此来进一步揭示其悲剧的渊源。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生体验有两种:一种是丰富性体验,即由于爱的温暖、生活的美满、事业的成功以及潜能的充分实现等所引起的愉快、满足的情感体验;一种是缺失性体验,即由于爱的失落、生活的不幸、事业的失败以及潜能的无法实现等所引起的痛苦、焦虑的情感体验。②文人命运多蹇,抱负难酬,为生计颠沛,为理想奔波,内心充溢的多是缺失性体验。这一点在朱淑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朱淑真的生平事迹各种史料记载互相矛盾。有的说她出身于仕宦家庭,有的说她世居桃村,处于社会底层。朱淑真19岁成婚,她所嫁的丈夫,有的说是官宦人家,有的说是市井粗人。具体的出身和所嫁的丈夫现在已无可考证,但从朱淑真少女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后来回娘家终老的情形来看,朱淑真的父母对她应是钟爱有加。还有一点确切不疑的是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在爱情上饱受挫折与伤害是其情感的缺失性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古代,女子一旦迈出自家闺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亲情的庇护与容忍便轰然散尽,婚姻成为女子唯一的生存空间,女子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配偶,婚姻爱情是她们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她们的生活没有更多的内容。若与夫君情投意合尚可将曾经的理想化为一生的坚定,倘若所嫁非偶,则理想必为抗争的内驱,她们将在失望中饱受孤独与痛苦,在孤苦中走向绝望。朱淑真由于“所嫁非偶,婚姻不幸”致使其一生抑郁不得志,缺失多于满足。朱淑真的婚姻情感缺失体验折射在文本中就是其《断肠集》中对婚姻的描写。

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朱淑真少年时并没有经历很多苦难,天真烂漫,而且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饱读四书五经。见识比那些闺阁女子广泛,比同龄人具有更丰富的情感,和现代人一样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作为一代才女,她更具条件把自己的这份心事表达出来。如《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朱淑真大致的择偶标准。“未知心事属他谁?”是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对爱情发出的由衷呼唤,她理想中的意中人,是与她同兴同趣、能诗善文、才情横溢的男子。在她看来,只有才情相当、兴味相投,爱情才算圆满,婚姻才算幸福。这样的圆满与幸福是对未来夫君的美好憧憬,更是对理想婚姻的率真表达。

憧憬美好的爱情婚姻是大多数女性的共同追求,但朱淑真却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无忌。如其《清平乐·观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首词无所顾忌地描绘了与情人在西湖恣意享受爱情的欢乐,携手漫步,和衣倒睡,旁若无人极为大胆的举动,直抒胸臆,率真,爽朗,坦荡地表达爱情的追求。有人说,“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一个女子敢于如此淋漓尽致、毫不掩饰地写出这样的词句,无疑是内在情感世界中的爱的倔强外化,是生命内驱力的呈现。这种向外喷射的激情,成了旷日持久的内心压抑的补偿、一种挣脱内心束缚的强烈的冲动。”③冲动愈加强烈,对爱情的渴望也便愈加强烈,当理想的爱情无法实现时,则失落愈加惨痛,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则更加深刻。朱淑真少女时代的爱情理想和大胆的追求自跨入婚姻的那一刻就被彻底击碎,而且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因此使其婚姻情感长期处于缺失之中。这种爱情情感缺失性体验可以扼杀她的青春,却无法降伏她的灵魂。在不幸的命运面前朱淑真从来不肯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而是一路抗争,一路悲歌。她要借助笔把她内心的情感宣泄出来。朱淑真的《断肠集》便是她婚姻情感缺失的血的印证。《断肠集》中,“愁”字用了近八十处,“恨”字约二十处,“断肠”十二处,其愁之浓,其恨之深,其断肠之凄切,历历可见。

朱淑真的愁主要根源于其婚姻情感缺失。理想爱情渐渐远去后,愁绪便如流水般地冲击着她的生活,绵延不断。于是她便借酒浇愁,寄愁于诗词。“苦命的朱淑真,当爱情的理想落空,婚姻无法支撑她的信念时……在她的诗词中,更多的是知音难觅,好梦难圆的伤愁。”④如《阿那曲》: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诗人在独苦寂寞的日子常常借酒浇愁,矇眬入睡,但是还没熟睡又被清寒触醒,触醒后又因愁绪难遣以至于不能继续入睡,而心里更加难安。诗人愁思之深、愁绪之激可见一斑,愁绪构成了诗人的全部生活。又如《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仃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此词最深刻地记录了其孤独的愁绪。五个“独”字逐层铺排,把词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愁病交加的形象鲜明地凸显出来,词人无限的愁苦,无奈的寂寞如瀑布般地洒下来。其他如“凉生还又捧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夏雨生凉》);“独坐窗无伴侣,可怜霜月向人圆”(《霜夜》);“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冬夜不寐》)等等都是朱淑真愁绪缠绕,无人理解、安慰的痛苦写照。无边无际的忧愁积压在心中,诗人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把这份愁绪宣泄出来。如《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春天已过去一半了,面对满眼春光,不禁触目生情,诗人虽“闲”而心却烦,竟走到楼台的最高处,从这头到那边把一道道的“阑干”都“倚遍”了,而愁绪却没有人理会,可见心境的悲凉!在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到处呈现出盎然生机,但是诗人因别有幽恨在心头,故觉得满眼春光也不属于自己!又如其词《清平乐·送春》: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词的上片写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这是诗人爱情婚姻被粉碎后一种绝望悲伤的情感的体现。下片通过写寄语春宵表现了一种急切的惜春之情,反映了诗人力图挽救不幸婚姻的急切心情,是在悲观的情绪下所作的最后一点努力。总之,无尽的愁绪是诗人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的表现,朱淑真只能借助诗词慰藉伤痕累累的心灵。

朱淑真的恨是她对婚姻不满而生发的怨恨之情。婚前的朱淑真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场婚姻里,但是实际的婚姻并没有她所想象的美好,婚姻对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怨恨之情也便油然而生。绝望愤恨的情绪在其《断肠集》中随处可见。如她的《鹧鸪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词人在蜂飞蝶舞的明媚春光里,久久地独倚栏杆,无所寄托,寂寞无聊,她恨“东风”的无情,因为它是摧毁桃花,及自己不幸命运的罪魁祸首。又如她的《问春》:

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莺花有恨偏供我,桃李无言只恼人。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

这首词同样地表明了词人激烈的愤恨之情。在 “东君若也怜孤独,莫使韶光便似秋”(《诉春》)中,诗人以企求的方式对“东君”提出自己内心的抗议,对当时封建社会提出了责问。这种怨恨之情是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最激烈的表现。

一部《断肠集》便是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的记载史。在婚姻缺失情感之下,她把所有婚姻缺失体验——愁苦、寂寞、悲惨、怨恨之情都化为诗词表达出来,透过其诗词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一位女诗人在不幸婚姻下所发出来的心声。

朱淑真的诗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一直处于婚姻情感缺失状态之下以及这种状态所带给她的痛苦之中,这令我们不禁会深思这场悲剧的渊源。

宋代是理学的鼎盛阶段,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很多。女子在婚姻中一般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淑真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许配一个与自己兴致爱好完全不同的人。朱淑真对此愤愤不平,曾做诗《愁怀》: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在这里诗人把自己和丈夫生活在一起比作根本不宜同处一池的“鸥鹭”与“鸳鸯”,双方很难彼此适应,难于沟通,明确指出了对其婚姻不满足。但是没有人同情她,帮助她,让她解除这场不合理的婚姻,她自己也意识到父命难违,只好被迫接受现实的婚姻。她只能用诗词去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寄托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但即便如此,别人还常常误解她。曾作《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歌描写了主人公对爱情的追忆,感慨今昔非比。有评语说“朱淑真元夕《生查子》……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邪!”⑤有人借此攻击她失节,给她蒙上不贞之名。朱淑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一斑,因此社会历史背景是造成朱淑真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说社会环境是造成朱淑真婚姻悲剧的客观条件、外在因素的话,那么朱淑真的个性、对婚姻的态度就是造成朱淑真婚姻的主观条件、内在因素。

朱淑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出众,自己也颇为自负,对爱情有着的美好幻想,并喜欢诗词写作。这些在少女时代可以作为优点,但一旦为人之妇之后,可就另当别论了,更何况朱淑真生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社会。女子结婚后,应该安分守己地呆在家中,做点针线活,相夫教子。朱淑真在婚后心态没有做适当的调整,仍沉醉在少女时候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中。在日常生活中她又不善于处理好和夫家成员的关系,容易和夫家成员产生磨擦。如她在《自责》二首中愤愤地写道: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吟月又吟风?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诗中可以看出她的埋怨,也可以看出她仍然无法融入世俗的家庭,得不到社会的赞赏。据邓红梅研究,朱淑真不喜宦游、没有子嗣,此种情形更使她在世俗的家庭的处境步履维艰,加之婚姻不合,越发让她难于承受,性格也随之变得多愁善感,多疑,脆弱,缺乏开朗之心。一旦遇到不如意之事便忧愁连绵,难于自拔。她不善于寻找解决的办法或是转变心态,去适应这样的婚姻。

朱淑真不仅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其性格也有孤傲、固执、刚强的一面,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非常珍惜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她始终如一地不屈服于命运安排, 并终生与之作韧性的抗争。如《惜春》: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苦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

诗人满怀热情地歌唱真挚的爱情,希望它能够长久不衰,不被旧礼教和恶势力所摧残。又如《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的始终不变加以对照,表达诗人对品质节操的赞赏,表明自己“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会改变对理想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她越发要借助诗词来大胆地歌咏爱情以此来表达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与抗争、对妇女传统生活方式提出质疑,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看来,更非良家子女所为。

从上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客观环境、朱淑真的个性因素最终导致她经历了痛苦的婚姻情感缺失性体验。

① 郑元佐.朱淑真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

② 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3.

③ 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101-102.

④ 黄亚清.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

⑤[明]杨慎.词品[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卷二.

参考文献

[1] 王乙.试论朱淑真的孤独意识[J].中国古代、近代研究,1992,(11):219.

[2] 方芳.朱淑真及其断肠集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3] 李淑岩.浅析对朱淑真评价中的理学色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4] 周莉婷.朱淑真诗词的审美特色[J].前沿,2005,(4).

朱淑真范文2

关键词:朱淑真;许兰雪轩;诗词;比较

朱淑真(约1079前后――约1132前后)[1](P844),号幽栖居士,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以诗词著称于世。许兰雪轩(1563―1589),名楚姬,字景樊,号兰雪轩,以号闻名于朝鲜半岛,是朝鲜宣祖时期的女作家,有“海东第一女诗人”之誉。[2](P44)在比较文学中,将朱淑真和李清照的诗词加以比较的论文很多,而涉及到许兰雪轩的却不多见。韩国朴现圭曾对许兰雪轩和李清照二人的生平、作品特征的异同进行比较;[3](P54)李承梅的《封建时代中朝知识妇女不幸人生的真实写照》一文认为对朱淑真《断肠集》和许兰雪轩《兰雪轩集》“揭示了封建时代中朝知识妇女真实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4](P83)但没有对二人诗词的思想内容做更深入的比较。本文拟对其诗词内容的异同做一分析,以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异曲同工

朱淑真和许兰雪轩都生活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她们自幼聪明,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朱淑真“幼警慧,喜诗词”,[5](P775)且“才色冠一时;[6](P13)许兰雪轩自幼才华出众,7岁便写出了《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被世人誉为“女神童”[7](P813)。两人的婚姻都极为不幸,她们的丈夫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感情上有共鸣的人,夫妻感情不谐,一生过着孤独冷寞的生活。她们对爱情的大胆描写,朱淑真被疑“不贞”,许兰雪轩的诗被说成“词”,因而朱淑真的作品在她死后其父母怕其“桑濮之行”辱没家门而“一火焚之”,[8](序)而许兰雪轩死后其作品也被“遗命茶毗之”[9]。朱淑真一生无子,据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言“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8](序)说明她的死非正常死亡,其尸首可能是父母因某种原因不寻或者寻不见,最终没能“葬骨于地下”,[8](序)极其悲惨。许兰雪轩夫妻感情不谐,遭受婆母虐待,后战乱中,二子夭折,其兄又被流配远谪,接二连三的折磨和打击使她27岁便离开了人世。

婚姻不遇、生活坎坷,相近的生活经历,使朱淑真和许兰雪轩的诗词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各有千秋。从朱淑真的早期诗作《春词》可窥探出她少女时期的内心世界:“屋嗔柳叶噪暮鸦,帘幕风轻燕翅斜。芳草池塘初梦断,海棠庭院正愁加。几声娇巧黄鹂舌,数朵柔纤小杏花。独倚妆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诗中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可诗人却“正愁加”,她的《羞燕》诗“花外飞来双燕子,一番飞过一番羞”透露了原因:在她感伤心迹的背后隐藏着她对爱情的渴望。

在她们大量的诗歌中,都流露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以及对婚姻的不满。朱淑真的《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近人况周颐说此诗是“讽夫纳妾之作”(证璧集),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鸥鹭鸳鸯”是比喻诗人和她丈夫的,鸥鹭是一种海鸟,鸳鸯则生于淡水之中,“羽翼不相宜”却混于一池,形象的说明她和丈夫之间的不协调,表达了女诗人对自己婚姻的强烈不满。《舟中即事七首》道出了夫婿琴瑟不和的苦恼:“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舟中即事》其五),“颦眉独坐水窗下,泪滴罗衣暗断肠”(《舟中即事》其六),“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春日抒怀》)。诗人虽然和丈夫远游,然诗中所抒写的却是在丈夫身边的孤独。“心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冬夜不寐》),“独宿广寒多少恨”(《秋夜闻语》“杜宇能飞却不归”(《闻子规有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知道她的丈夫常常不归,他不仅不了解她的才情志趣,甚至和她连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也没有。“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春宵》)“香未歇”、“薄衾”等词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孤寂愁怨,强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爱情婚姻的不满和悲哀。

二、各具特色

(一)内容侧重不同

朱淑真和许兰雪轩都没有象大多数妇女一样,用封建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她们试图挣脱封建枷锁,反抗命运。但同为封建士大夫家庭的女性,在追求理想世界以摆脱现实的困境上,两人采取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朱淑真敢爱敢恨,她的作品中有大量为当时世俗所不容的爱情诗词;许兰雪轩则逃避现实,寄情于仙界,因此她有大量的游仙诗,歌颂神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表达方式不同

朱淑真在《元夜》中写道:“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歌吹闹春风。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经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哪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宵佳节,五光十色的美景让人陶醉,但想到佳节明年可再重来,而情人约会到明年却未必相同,所以决心乘着这朦胧月色,前去赴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元夕・生查子》)在这里,诗人决不躲闪任何隐讳,全然蔑视森严的礼教,大胆的说出与情人幽会之事,表白了对情人真挚的爱情及对情人的痛苦思念。另外,她还大胆描述了沐浴爱河的缠绵和甜蜜。《清平乐・夏日游湖》:“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词中抒写了沉浸于甜蜜爱情闺阁女子的心理活动。

(三)表现风格迥异

朱淑真敢爱、敢恨、敢反抗,但在强大的封建秩序下,她的反抗只落得孤立无援、“愁病相仍”乃至终日以泪洗面的悲惨境地。“愁”和“断肠”成了她后期诗词的全部内容,“远水愁”、“一段愁”、“愁人满耳”……“愁”字在《断肠集》中出现达90次之多。出现“肠断”“断肠”字样者亦不下20 处,“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闷怀》),“蓬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伤别》),她常常“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独坐小窗”、“独自凭栏”、“独自徘徊”、“独依泪偷流”,甚至在佳节之际,她也只能“独自频斟守岁杯”,这些“独”字、“愁”字、“断肠”渗透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天地无告的悲哀,[12]使她后期的词带上了浓浓的伤感。(作者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朱淑真范文3

顾横波身为秦淮河畔数一数二的单身女个体户,挑中了年轻有为、事业如日中天的龚鼎孽。20岁就中了进士的龚鼎孳不仅是红领,关键是,他有足够的诚意,愿意娶这烟花女子。婚后世事动荡,龚鼎孳依旧在她身边,哪怕抛弃红领身份也再所不惜。在这个红领男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恋之中,顾横波得到了一品诰命夫人的头衔,成为从社会最底层一跃进入上层阶级的杰出代表。顾横波,幸福指数100。

因咏絮出名的谢道韫身世极其显赫,她风光地嫁到了门当户对的王家。十年间,夫妇俩有了五个孩子,而且丈夫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一路荣升,位高权重。谢道韫却始终对懦弱迂腐的丈夫很反感。孙恩之难,红领丈夫糊里糊涂地被砍,反倒是谢道韫横刀在手,勇气令敌人都好生佩服,结果保全了性命。此后的岁月中,谢道韫一人寡居,平日传道授业,被人以师道尊称。没有了红领男的生活一切寂静如初,只有她还在高傲地活着,曾经的红领丈夫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过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她解脱了。谢道韫,幸福指数60。

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又嫁与官宦之家,在婚姻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时代,她和赵明诚情投意合,互为知己,可谓天赐良缘。可惜国破家亡,红领男驾鹤西去,她也只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此颠沛流离,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幸福指数30。

朱淑真范文4

1构造柱质量通病的几种表现

1.1构造柱的设置不合理

(1)设置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能视为外墙,漏设构造往。

(2)埋设深度不符合要求。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不到500ram或未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3)部分施工图对构造柱仅以涂阴影的示意方式表示位置,但对构造柱的编号、断面尺寸和配筋未作具体规定。

1.2构造柱的施工不规范

1.2.1钢筋

(1)纵向钢筋支立不稳定。东偏西斜、位置不正、错位现象明显,纵向钢筋随意搭接。有的搭接松散,有的搭接长度小于规定的35d的要求(d为纵向钢筋直径)。

(2)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钢筋骨架支立后,未作固定支撑,施工中不断碰撞,根部反复弯折,留下明显伤痕,强度降低,严重者出现折断。

(3)规范规定的箍筋加密部位未加密。箍筋绑扎不牢固,松滑现象严重,造成箍筋间距有大有小,不符合规范要求;马牙槎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

1.2.2马牙槎

(1)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凹凸不平,直接影响模板不能与砖墙密合。

(2)马牙槎留设位置不准,造成构造柱纵向横向的中心线(轴线)不准。

(3)马牙槎留置方法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分别进行退与进,有个别部位甚至不设马牙搓,盲目留直槎。在建筑标高±0.000以下的构造柱部位砖墙,不留马牙槎现象更为常见。

1.2.3混凝土

(1)夹渣和“烂根”。混凝土浇捣前,未将构造柱底部松动石子、残留砂浆、碎砖等废物彻底清除,形成夹渣和烂根。

(2)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槎砖墙未作充分洒水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造成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不能充分进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

(3)“跑浆”。一方面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

(4)空洞和“断层”。①浇捣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盲目采取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造成严重质量问题;②混凝土普遍不密实,马牙槎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构造柱组合不紧密,拆模后,空洞和“断层”现象多;③钢筋骨架普遍出珊‘散架”和移位。

(5)冻坏。冬季施工条件下未采取任何技术保温措施,盲目浇捣混凝土,结果出现构造柱普遍冻坏,造成混凝土强度最终强度降低。

2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

2.1设计措施

2.1.1完善设置部位

针对多层混合结构的工程,在平面上,应按照层数多少和抗震烈度,在外墙四角,楼(电)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伸缩缝两侧等部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分别设置构造柱,确保不缺不漏,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的连接。竖向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形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圈梁与构造柱共同工作,达到增强抗震的效果。

2.1.2满足构造要求

(1)烈度为Ⅶ度的6层混合结构的建筑工程,构造柱截面最小为240mmx120mm。纵向宜用4根直径12mm的~级钢筋,箍筋直径最小为6ram,间距一般为200mm。

(2)烈度为Ⅶ度、层数超过6层;烈度为Ⅷ度、层教超过5层和烈度为Ⅸ度时,纵向宜用4根直径14ram钢筋,箍筋问距不应大于200ram,同时四只墙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3)对于箍筋间距,在上部1/6柱高和下部1/6柱高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为100mm的间距(包括构造柱的柱基础部位)。

(4)构造柱应伸入到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粱内。

2.2施工措施

2.2.1严格控制轴线

马牙槎砌筑前,应按照砖墙轴线拉通线定位;拉结筋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不使钢筋骨架歪斜移位;混凝土浇捣前,应将砖墙轴线垂直引至圈粱模板和构造柱模板上。核查钢筋骨架中心线,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中心线(轴线)满足施工图要求。

2.2.2正确留设马牙槎

马牙槎位置确保正确,马牙槎砌筑,先退后进,沿砖墙高度每隔5层砖退或进且槽深不少于60ram。沿马牙槎高度,砖墙两边每隔500ram设置一道2根直径6ram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拉结筋的水平灰缝砂浆应有足够强度并必须饱满,确保拉结牢固,见图1、图2。

2.2.3正确绑扎钢筋

钢筋骨架支立后要加设临时支撑,确保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达到35d(d为纵向钢筋直径),并且应在圈梁上面绑扎搭接。严格保证箍筋加密范围的箍筋间距,确保箍筋绑扎牢固,绑扎好控制混凝土内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2.2.4牢固支设模板

首先检查构造柱马牙槎两侧墙面平整度。若发现局部平整度差,可采取局部砂浆刮糙后,再支模,确保模板紧贴墙面;模板与墙面马牙槎的搭接宽度以50~80mm为宜,宽度过小.直接影响下浆效果;模板立设应牢固,特别要确保模板的刚度,以防模板弯曲;底部一侧模板应预留清扫口,清理结束,混凝土浇捣前,再行封闭。构造柱底部、钢筋骨架和马牙槎内的残留砂浆、碎砖垃圾等落物和底部松动石子,应彻底清理,并应冲洗于净;浇捣混凝土之前,沿模板和马牙槎范围的砖墙,自上而下充分浇水,确保模板和砖墙充分湿润。

2.2.5认真浇注混凝土

(1)构造柱底部在清理、湿润后,先铺厚度l0~20ram的水泥砂浆,保证上下部构件接合牢固;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计量准确。

(2)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5~7cm为宜;房屋层高在2.8m左右,一根构造柱可一次浇捣完毕,同时应做到与圈梁同步浇捣;混凝土应分层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严禁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振动器的振棒应避免碰撞钢筋,以防墙体松动和钢筋移位变形。

(3)应按规定留设混凝土试块,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4)进入冬季施工期,一般不宜浇捣混凝土。如果要施工,必须提出技术措施(包括掺加抗冻剂,采用较高标号普通水泥,增加水泥用量等),与监理单位协商并经其同意后才能施工。

朱淑真范文5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一作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世居桃村。关于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但一般都定为南宋。相传她因婚姻不美满,抑郁而死。

她擅长绘画,通晓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其词主要写闺阁之感,多幽怨之作。笔调轻柔,形象婉丽。有《断肠诗集》、《断肠词》。

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季节。她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人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草木绿了然而转眼之间,柳絮飞了,榆钱落了,蝴蝶匆匆忙忙地在和花儿告别。正因为春天如此短暂,所以古往今来惜春便成为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名作。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词谱》谓“宋晏殊词改今名”a。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b。

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一开头就写留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垂杨”,这里是指垂柳。“系”,拴住,缠住。“青春”,春天,也兼有青春时光之义。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上三句有三层含意:一是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想极力挽回欲逝的春光;二是说将逝之“青春”是不可挽回的;三是由此而蕴含着词人的惆怅:既然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同样是一去不再来的,所以这里的惜春之意还包含苦闷之情。

尽管春天是留不住的,但是柳絮却不肯罢休:“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犹自”,即仍然。以上二句意谓,柳絮还是在随风飘荡,好像要尾随春天去探看它的去处。这里是通过写柳絮的多情,来反映词人留春之意切。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春天以她轻盈的步伐越走越远了:不觉春姑娘已用绿笔染遍了山川草木。“绿满山川闻杜宇”一句便是点春深的。“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帝死后之魂所化,鸣声凄厉。晏几道《鹧鸪天》:“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在春深似海,“杜宇声声不忍闻”的时候,词人怎能不伤感呢!所以下面接着说:“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便作”,即使。“莫也”,岂不也。以上二句意谓,即使是无情的人,岂不也要愁绪满怀!有的宋词选本说“无情”是指“鸟类”而言,将这两句讲作“鸟类即便无情,莫非也担心人意忧苦吗?”c此说似不准确。因为“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三句的主语都是人,意思是说当看满山遍野的“绿肥红瘦”,听到杜宇的哀鸣的时候,即使是一个无情的人也会愁苦的。而下面的“把酒送春”也正是指人而言的。因此,如果说词的上片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来写惜春之意的话,那么下片便主要是直接抒情了。当然,其中也有寄情于景的句子。

系春、随春、伤春,都无济于事,最后便不得不送春了:“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把酒”句似化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意,有豪情也有感伤。“潇潇”有二义:一是急雨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一是小雨貌,李清照《蝶恋花》:“潇潇微雨闻孤馆。”这里讲作后义为好,因为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恰恰能表现出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愁丝。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段极为相似。倘若将“潇潇”讲作急雨貌,便与此词的意境不合了。

综上所析,这首词通过写垂杨系春、柳絮随春以及最后不得不送春,表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珍惜和由年华易逝而产生的苦闷。

此词的主要特点是以拟人手法写物,既肖物态又合人情。如写“垂杨”,便抓住垂柳的丝条多而柔的特点,来写它可以“系青春”,并且“柳”与“留”谐音,也寓含留意,这便把物态与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很自然地表现了惜春的主题。又如写柳絮,便抓住了柳絮轻而飘的特点,写它随风去探看春的归处,这既扣暮春的节候,又表达了词人留春的深情。

其次,融情于景,耐人寻味。上片的千万条柳丝和飘忽不定的柳絮,虽然都可作情语看,但下片情景交融的句子尤多。如“绿满山川”句,看似写景,实则是以浓绿来表现春深,并以春深来衬托愁多。特别是结尾“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更是余味无穷。“黄昏”,是一天将尽的时刻,夜幕降临,景色暗淡,人们的心头也往往会蒙上一层灰色,而此时偏偏又下起潇潇细雨,于是心情与景色融为一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④此外,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还起着回应全篇的作用。此词的题目是“送春”,除了“把酒送春春不语”一句是明写外,而这潇潇暮雨又何尝不是在送春呢?

再次,语言清丽,全无藻饰,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全词无一处用典,只用平易、生动的文字写景状物,便收到了言浅意深的效果。

此词的不足之处是,化用前人的词意、句意的地方较多,如上片似化用辛弃疾《摸鱼儿》上片之意,下片似化用欧阳修《蝶恋花》、李清照《声声慢》下片之意。这些地方虽然多能出以己意,并不乏创造性,但终未消除模拟的痕迹。

注:

①《词谱》卷十二。

②《填词名解》卷二。

朱淑真范文6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使震灾区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们能够尽快的重建家园,希望大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为他们献出一点爱心……谢谢!

3、八方有难,五湖四海缓助。我们的爱心将会传达给你们,在困难中的乡亲们,希望你们能克服困难,勇敢的站起来!

4、祝福玉树,祝福青海,祝福所有在地震中受灾的人,我想发生这样的灾害只会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加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会战胜一切困难!

5、中华儿女心连心,灾区的兄弟姐妹们,你还有我们,还有千千万万个兄弟姐妹,你的兄弟姐妹都在关注着你,让我们手牵手一起面对,共渡难关,挑战天灾,迎来明天的太阳!

6、残酷的地震遇到真情就会平静,在自然灾难面前,人们都是手拉手,肩并肩,相互搀扶着走过去的。众志成城,同渡难关。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