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1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义务教育法》中,四处提到特殊教育,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人文化的关怀和亲民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让这些有残障的孩子、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党对他们的这种关怀。从这一点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凸显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欣慰。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2
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重修,增加内容很多。据参加法案审议的人大常委会委员称,“不收杂费”是本次修改的一个核心内容。
“学杂费”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老词儿。老版本的义务教育法只规定了“不收学费”,给“杂费”留了个口子。教育部有关负责官员介绍,20年前,这个口子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收入加在一起仅8亿元。恩平婚介网[*],一向就是集资办教育。新版义务教育法没有规定“国家免费提供课本”,学校摊派教辅书也就可以没有边际。如此等等。中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修订得再严密,也经不起有心人细细把玩。
所以,我们希望基层官员们,除了数算法律文本中究竟写了几项“不收”以外,还得尊重立法本意,还得领会法律的精神,还得讲究执政为民。
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怎样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探究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创新型教育适时地与传统语文教学相结合,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开展创新教育
对学生而言,首先要从小就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引导下培养创新,结果可想而知。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让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会起到很大作用。最后要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逆境中渴求知识,创新才会被激发出来。
对老师而言,教师也要有创新意识,对科学知识充满热爱,对缺乏的或不可确定的结论始终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不能坐井观天,要把自己的思维空间拓展开。另外,教师还应该创新地去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之更好地接受知识。
二、开展创新教育就要改进教育手段
相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者,他们还是引导、组织学生的领导者,在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多给帮助和鼓励,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好处,为让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去挖掘语文课本中复杂难懂的知识,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营造氛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和过去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接受,它不但能让学生把形象和抽象思维联系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抽象事物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展开,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要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对于教师就要熟练操控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和创新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
谁,要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为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孔义.语文教育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3]白芸,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4
在教学工作中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和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教师不能把落实新课程标准挂在嘴边,而不落实在行动上,这样,有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专业技能和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这样,他们只能成为书的奴隶,而不能成为书的主人,就不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这就是为什么在学校读书时的尖子生,走出社会反而能力往往不如当时的后进生的根本原因了。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2、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探索新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平时多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
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5
我从事了几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但关于《教育法律法规》这方面的知识,我自己认为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益良多,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基本修养与师德。谈到修养与师德,其实每一个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修养与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与师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而且还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我知道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贯彻这一方针。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了《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自己的所得,也让我在行为上有了准则,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实施的,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把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面发展作为立法的基本目标。因此它具有全社会性、普遍性、强制性、统一性和基础性。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让我知道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校长认同,就必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到不体罚、不挖苦、不讽刺、不威胁学生等等,要时刻关心后进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大胆鼓励,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称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幼儿不喜欢老师批评时讥讽、损伤幼儿,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掌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际生活中要给给予学生独立思索的机会,刻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地欢迎学生的质疑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推崇权威、崇尚特权的行为倾向,使得人们缺乏对先辈和权威的怀疑、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是“求异”,是打破常规,调整视角,突破思维惯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读书上知识的书呆子。
当然,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我们是直接面对幼儿的教育者,幼儿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幼儿之“惑”,传为人之“道”。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殊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1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ou Chunyan
(Funing Wutan Junior High School of Jiangsu,Yancheng224400,China)
Abstract: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especially computer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being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general practice,for ou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to create a full- new educational world.In this paper,methods fro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 on 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principles of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start to talk about the several common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methods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创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天地。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
第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面对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面对着十来岁的中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第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巩固。
二、信息技术课教法遵循的规律
(一)尊重实践与技能之间关系的客观规律,强调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把模拟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引入教学,把课程设计编织成模拟现实信息实践的生产过程,把课堂设计做成这个实践过程的一个个组成环节,并进行模拟实践作业式的教学。(二)强调教学就是实践,尊重技能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启发式、指导式、对话式教学思想为指导。(三)尊重练习仿效性的客观规律,要特别强调示范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主要运用好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等具体教学方法灵活组合的教学模式。
三、具体的教学方法应用和实践
(一)实践法。信息技术课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以采用了实践法,让学生直接动手实践。
(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已有之,孔子的“举一反三”便是它的雏形。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比较法。比较法是指对有差别的问题加以比较并找出其的共同点和异同点的方法。曾多次提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
(四)比喻法。比喻法是为了使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映射新知识的教学方法。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例如:在讲到Windows的文件结构及其操作时,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树型结构”,于是,我讲课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根”就像我们计算机中的磁盘C:、D:、E:;“树枝”就像文件夹;“树叶”就像文件,并且让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图标前面的加、减号,让学生感受文件结构就像树发的很多枝,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比喻的方法,能使抽象深奥的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理解新知识起着很好的作用。不过,比喻要恰当,不恰当的比喻容易扭曲概念,适得其反,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
(五)演示实践法。教师利用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最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机、实物展示平台等是最好计算机课的硬件保障。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法,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但要注意,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必须将其它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内容要实际,讲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后,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些事物或过程,需用较长的语言描述,如果将事物进行演示,就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比如介绍计算机的配置,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史,键盘的指法操作等内容的讲解,采用实物、演示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的形势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着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后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新世纪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