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1
备选的答案共有三个:A.可以全部吹熄;B.可能会略有剩余;C.因为怕口水飞溅到蛋糕上,没有全部吹熄。
后面还附注了一部分资料: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孩子的生日时,喜欢在蛋糕上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这时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试卷答题完毕以后,结果有三分之二的人选了A;有六分之一的人选了B;其余的六分之一,则选了C。
航空公司想都没想就直接淘汰了选择C的人,理由是这部分人或太过虚荣,或做事情太过拘谨,以后在工作中不会放开手脚。
航空公司略加思忖,然后问选择了B的人,你们在放蜡烛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全部岁数放蜡烛,还是根据年龄的尾数放蜡烛?
结果几乎80%的人说是根据自己的全部岁数。航空公司接着淘汰了这部分人。因为,这部分人或太过浪漫,理性思维不足;或太过愚笨,想不到减省的办法。
对于选择A的人,航空公司的具体做法是,分别给每人一个插满25支蜡烛的蛋糕,然后让他们一次吹熄。
结果有一半的人因为紧张没有吹熄,航空公司也淘汰了这部分考生,理由是,遇到这点小考就紧张,若是出了航空事故,如何能够应对?
剩余考生一并进入第三轮“深度面试”。凡是进入“深度面试”的人员,就意味着已经被航空公司留用,进行“深度面试”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些已录用人员中选拔一位主管人员。
在“深度面试”中,考官皆为航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考题只有一个:假如生命是一份生日蛋糕。考试形式是自由发言。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陈述,一名考生的回答引来了全体考官的啧啧称赞。
她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生命是一份生日蛋糕的话,蜡烛见证了人心的成长。10岁以前,我们放屈指可数的蜡烛,一口气就能把他们吹熄,这是我们单纯而自信的童年;到了20岁,蛋糕上插满了蜡烛,一口气吹下来,不可能全部吹熄了,即使全部吹熄,也会有头晕目眩的感觉,这时候,意味着我们长大了,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了,难免有些应接不暇;过了25岁,我们学会了选择年龄的尾数插上蜡烛,这时候,我们学会了化繁为简,逐渐告别单纯,走向成熟,慢慢学着做一个智慧的人。今年,我已经25岁了,即使没有蛋糕,我也会日日在心里为自己点亮蜡烛,因为,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一个一口气能吹熄全部蜡烛的人!
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教学 学习兴趣 多媒体 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响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也相继提出,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只依靠课本、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地落在了时代的后面,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快速灵活的优点,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许多高校甚至中小学都已经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式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这个需要逻辑性思维强,空间想象力丰富的一门学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对于许多课堂情景模拟的场景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例如计算机都具有一定的作图功能,绘制的图形形象逼真,生动灵活,能形成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图形,比起老师手画的图形更加生动形象。在讲解立体几何时,例如椎体、柱体的面积、体积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费劲,这种类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空间图形的拆分、合并、裁剪等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再加以引导和解释,做到数形结合,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高的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被动为主动,达到教学目标,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谈起高中数学,一直让大多数同学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关键,而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课下拼命的记笔记,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根本不顾学生是否听懂知识点和概念,直接进行满堂灌的上课模式,也就是“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练习题,熟能生巧,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理解知识点和概念。
大量的题海战术加在高中生身上,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不会自主学习,更不会举一反三,从而学习效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完课然后提问学生,而互换角色之后,老师可以放手课堂,让学生试着去讲课,向老师提出问题。当然,学生的讲解可能不如老师专业,但老师可以在旁边加以引导和解释,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会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因为学生在讲课之前都会认真预习课本知识,查询大量的资料,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就大大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对于知识点和概念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了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学生第一次上台讲课,充当老师的角色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和害怕,但是,学生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迈出一小步,将来在社会上甚至人生上将迈出一大步。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带来巨大的作用。
三、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做题算数,而是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帮助爸妈计算银行的存款利息;工地里的工人经常利用重垂线的方法来测量建筑是否笔直;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自行车支架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教材的内容融入到生活情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知识点和概念,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在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内在知识潜能,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四、师生之间平等互助
对于有的教师来说,觉得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是十分必要的,他们认为给学生一种震慑力,学生才会认真努力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真的管用吗?事实上,在学生心里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心里负担,让学生整天提心吊胆,如果效果不好,严重的话还可能产生厌烦心里,尤其对于高中数学这个比较枯燥乏味,并且学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来说,学生更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结果只是适得其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教师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新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3
结束了假期生活,我们又重聚在培养我们成长,使我们获得新知,教我们如何做人,让人倍感亲切的校园。同时又迎来了充满希望和生机的xxxx年的春天,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各级组织,向全校师生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梦想成真。同时也祝贺刚刚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希望你们在新的学期里继续努力,争取更大成绩。
同学们,时至今日,年也过了节也过完了,对于同学们来说从今天开始就要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来,调整好心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紧张而充实的校园生活,因为,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学习才是你的根本,一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三年完整的的高中时光,同时它又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理想都要在高中时代起航。
上学期,高二的同学第一次,也是历届学生会考从没有经历过的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考场前后有监控录像,监考教师紧张严肃,犹如高考一样严谨的3个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而且批卷的过程也跟高考的程序完全一样,十分严谨,而且学校、班级以及每个人的成绩都挂在了内蒙教育网上,谁都能够看到,透明度非常高(咱们学校之所以没设考点是因为教室不是标准化考场)。考试前我不只一次地在德育总结会和家长会上讲到这次学业水平测试一定会组织严密,以往同学们中传说的可以打打小抄,“偷点油”,然后侥幸过关是不可能的了,可是有多少同学能往心里去哪?这回你亲身感受到了吧?虽然总体来讲我们的成绩在全市排名不错,但是哪科都有一些同学过不了关,我所说的过关是现在的60分,而绝不是以往的呼伦贝尔市组织的会考20、30甚至十几分就能过关。据老师们讲,学业水平测试题与我们平时考试的难易程度基本持平,基础知识大约占70%,这也就是说,只要平时同学们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大多数同学得60分是没有问题的,否则,你就要遭一年以后补考的罪,孰重孰轻我相信你们都不小了能做出判断。本学期高二还要备战政治、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的严肃、严谨程度不用再说了吧?而且,我在这里提醒同学们,像这样的考试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才刚刚拉开序幕,今后比如上大学、找工作,都要无数次地经历这样正规的考试,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不仅要积累知识,而且要锻炼自己的应考能力。本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同学们都必须开学就紧紧跟着老师学,按照老师要求的做,一步一个脚印,下苦功夫,不懂就问,以前总有少数同学浑浑噩噩、漫不经心,老师怎么说他都不以为然,等到临近考试才知道晚了,希望这部分同学不要再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当儿戏了。
同学们,新的学期,迎来了新的挑战,也孕育新的希望与憧憬,面对更为紧张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与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学生都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认真审视自己,胜不骄,败不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与学习中。
多年来,凡是走进海铁一中这所学校的同学都感受到了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规范要求,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尽心尽力、兢兢业业、苦口婆心,但是有一些同学不理解,有的还很逆反,甚至抵触,我曾经多次说过,有些同学成绩不理想,根本原因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和专心致志的毅力。除此之外,还缺乏良好的心态,遇到点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同学们,人生无论哪个阶段都很难一帆风顺,学习更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高中时代是每个人为自己一生奠基的关键阶段,因此,老师要帮助你改掉不良习惯,只要你理解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就会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三年的高中生活,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新学期,相信每个同学一定都有自己新的学习计划、新的奋斗目标和愿望,高一的同学刚刚进行了文理科分班,许多同学离开了原班,来到了新的班集体,希望这些同学从心理上到行动上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班级的同学搞好团结,另外,要求你们不要找各种借口回原班,影响原班的秩序和学习,如发现有这种情况学校要给予严肃处理。同时也希望没有调换班级的同学以广纳百川的良好的心态,与新同学友好相处,这样才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为自己和他人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二的同学,千万不要有现在我可以先放松放松,玩一玩,等到高三的时候再学的思想。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学习如同一场汽车拉力赛,沿途没有休息的驿站,只有加油站,指望三年的学习任务在一年中突飞猛进,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一点现在高三有些同学会深有体会)所以说,一定要丢掉幻想,学习也跟行路一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再过几个月,你们就将走进高考的考场,去接受人生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我希望你们多一点努力拼搏的精神,也多一份科学合理的安排,保持临战的最佳精神状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抱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心和决心,学校、老师和家长期待着你们的成功,也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自我调整,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新学期,意味着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同学们要自觉调整心态和生物钟,把以休息为主的假期生活,调整到以学习为主的校园生活中来,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要明白一个道理,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努力学习是你们的本职所在,要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使文明守纪成为自觉行为。
在新的学期里,希望全体同学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形成一个“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群体氛围,使校园环境整洁、美丽。同学们还要在道德修养上下功夫,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与同学团结友爱,把自己塑造成诚实好学、勤奋努力、懂得感恩、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第三、以“自信”为基点,通过勤奋学习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希望同学们继续信守“我自信,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理念,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同学们要知道自信必须植根于勤奋好学的基础上,而绝不是固步自封、自命不凡。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殷切希望。
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4
1、那是多少年未变的夏天,宛如未知的光年、未知的季节,大片墨绿色的林荫遮掩了少许斜洒的夕阳,地面看似忽暗忽明杂然交错,原来夏季早已悄然而至。
2、某天,如果我觉得不再爱你就不会再感觉寂寞17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3、爱是张白纸,而付出,呵护,甚至伤口,是红,是爱的主题。
4、我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你一世的陪伴。
5、幸福藏匿于么一个渺小的角落,每一份的幸福都等待着它的主人发现它的存在。幸福一直在等待,而人们却傻傻地以为是自己在等待幸福的光顾。所以最终才会与幸福失之交臂。
6、和聪明的人恋爱会很快乐,因为他们幽默,会说话,但也时时存在着危机,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变心。和老实的人恋爱会很放心,但生活却也非常得乏味。
7、感情的事关于爱情的句子上没有谁对谁错,他(她)要离开你,总是你有什幺地方不能令他满足,回头想想过去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当然,卑劣的感情骗子也有,他们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骗取对方和自己上床,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
8、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常常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支持他的女人,那一个失败的男人的背后,是不是也常常有一个明明有闻的瞎捣乱的女人呢?
9、初恋都让人难忘,觉得美好。为什幺?不是因为他(她)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初涉爱河时心里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幺纯洁无瑕了。纯真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我们渴求的就是她。
10、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11、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12、我们太年轻,以致都不知道以后的时光,竟然那么长,长得足够让我忘记你,足够让我重新喜欢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那样……
13、在黑色的风吹起的日子,在看到霰雪鸟破空悲鸣的日子里,在你抬头低头的笑容间,在千万年时光的裂缝与罅隙中,我总是泪流满面.因为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着是最残酷也是最温柔的囚禁吗。
1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15、天长地久有没有?当然有!为什幺大多数人不相信有?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人生旅途中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也就是冥冥中注定的那一个。为什幺找不到?茫茫人海,人生如露,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一个谈何容易?你或许可以在40岁时找到上天注定的那一个,可是你能等到40岁吗?在20多岁时找不到,却不得不结婚,在三四十岁时找到却不得不放弃。这就是人生的悲哀。
16、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17、别说注定,有时候,爱情是一种意外。这世上成千上万的男子,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爱人,而你不过是此时此刻地遇上他。
18、离开,让一切变得简单,让一切有了被重新原谅的理由,让我们重新来过。
19、初恋的人大多都不懂爱,所以初恋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结婚应该找个未婚的,因为谁都喜欢原装。
20、那些我们说着永远不分离的朋友,早已散落在天涯。
21、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22、我们站立在时光的外面,他们平躺在河流的下面,而我们的青春,埋藏在洞穴的最里面.我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看不到他们的脸.只看到他们寂寞的背影,像在说再见。
23、只因你太美好令我无法坦白说出我爱你。
24、一个人一生可以爱上很多的人,等你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一起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25、现在明白,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真是的很简单的东西,就像人造宝石一样普通,但是你爱他,()他也爱你,就像天然宝石一样难求。
26、坚信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可是仍然沉溺于绝望之中我总是告诉自己,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7、我曾于青年时代想象你我鹤发苍颜,于弥留之际回忆彼此灿烂韶华。
28、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29、如果真爱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为他而改变。如果一个面前我行我素,置你不喜欢的行为而心理测试题,那幺他就是不爱你。所以如果你不够关心他或是他不够关心你,那幺你就不爱他或他不爱你,而不要以为是自己本来就很粗心或相信他是个粗心的人。遇见自己真爱的人,懦夫也会变勇敢,同理,粗心鬼也会变得周易姓名测试。
30、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31、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32、生死离别都是别人的热闹,我有我自己的孤寂,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的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
33、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34、浪漫是什幺?是送花?雨中漫步?楼前伫立不去?如果两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不做,静静相对都会感觉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人坐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
35、我问上帝:怎样才可以对悲伤的事情一边笑一边忘记?上帝回答;把自己弄的疯掉。
36、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5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其中强调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4~6年级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表明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和培养,而不只是让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公式。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视,使我们意识到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基础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对儿童的有关研究,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一)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阶段性
他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按照这个阶段的年龄划分,六年级的学生大体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的概念,是能够进行恰当的逻辑推理的,并且他们的思维具有多向性和可逆性。
(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水平,例如儿童已经掌握和理解了的概念和规则;另一种是儿童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例如儿童在老师的讲解下,对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理解并能够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从第一水平向第二水平过渡的动力状态是教学。因此,教学要走在现有水平之前,既不违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能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总是会听到教师说到:“你们一定要照着老师说的去做。”“你们记住了吗?”“这些公式你们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等等,而学生也总是简单地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与老师的做法如出一辙。在课堂上,暂且还能凭借记忆勉强达到教师的要求,然而一旦脱离老师,独自去完成课后习题或者测试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这和老师说的不一样,该怎么办?”“公式我没有记住,该怎么办?”“我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做的,为什么还是错了”等等问题。下面以两个实例来看一下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培养的状况。
例如,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上,在讲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动手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底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此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圆柱表面积公式得来的直观过程,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把握和理解。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计算圆柱表面积的简单算法,即公式带领学生一起推导该公式,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时机。然而大多数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只是直接让学生记住该公式。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做题的速度是提高了,但也错失了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使数学变成识记的课程,失去了通过探索-思考-豁然开朗的求知过程,进而使学生变得懒惰,遇到陌生问题不会独立思考问题、不会变通。这样的数学教学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在扼杀孩子的思维。
再如,在数学教材中,学生知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式,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变式题,如体积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底面积也相等,问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几倍或者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几倍等问题。为此,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针对这类问题直接给出准确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识记,而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把锻炼学生推理能力的数学课变成一门纯识记课,把“思维的体操”变成“思维的僵化”,使数学丧失了它的魅力。识记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推理过程,才能加深印象并真正掌握。
四、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有到了初中阶段才可以进行培养的。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的特色,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目的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推理能力,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奥妙,在潜移默化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教师不要放弃和忽略任何一个能够发展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细节和关键点。例如,上述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进行推导。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重新巩固有关圆的公式,还能够体会由自己推导出公式的成功乐趣,更能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师要深化基础知识
《课标》虽然在“双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但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但是不要局限在知识的表面,要深化基础知识,挖掘基础知识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题型如何变化,总是围绕在基础知识这个中心的周围。题海战术是不可靠的,不能以题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数学能力。题型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深刻掌握知识的实质,才能在各种题面前游刃有余。例如,上述等体积等底面积的圆柱和圆锥,问高的关系,实质上是考察对圆柱与圆锥公式的掌握情况,即底面积相等,可以约去,那么圆柱与圆锥高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即使这类型的题再千变万化,也能够准确判断出它们的关系。运用公式解题也是培养推理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心里年龄测试题范文6
关键词: 成就动机 艺校学生 影响因素 “适性而教”
成就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上,被视为与学生的性格层面息息相关,它是影响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非智力因素。较之学习动机可能出现的短暂性、情境性和被动性,隶属于学生性格的成就动机,则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因此,它更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不仅对当下的学习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激烈的社会竞争具有迁移作用。了解艺校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及研究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差异并“适性而教”,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其成就动机,这兼具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双重意义。
一、问题的陈述
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它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①。
成就动机(AM)与交往动机(IM)、认识兴趣(CI)、学习热情(LA)、学习焦虑(AX)、学习责任心(LR)、学习毅力(LS)、注意稳定性(AS)、情绪稳定性(ES)、好胜心(WI)、支配性(DO)共同构成11种与学习和智力活动关系比较密切的非智力因素①。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的因素为: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人际交往因素、个体认知因素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氛围因素①。约翰·阿特金森认为,个体为两个已知的特点所激动:取得成功的需要;避免失败的需要②。对有些人来说,取得成功的需要相当强烈,而避免失败的需要却相对较低。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取得成功的需要相对较弱,而避免失败的需要却较强。具有不同动机特征的人的行为自然常常就有所不同③。这表现在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迥异,并对学习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研究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性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成就的平均相关是0.34(Walberg,1986),仅次于学业成就与智力之间的相关(0.50左右),据此推论,根据学生的成就动机就可大致预测其学业成就④。
2.成就动机与学业成就存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教师可利用此点,对智力相近而学业成就相差悬殊的学生,以学习行为表现为指标,针对个别差异培养其成就动机④。
3.培养成就动机将有助于提高那些能力较强但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作业质量⑤。
4.有证据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④。
5.有证据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更能坚持学习,并更有成效⑤。
6.有证据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指定课业而不需父母督促④。
7.有证据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能容忍失败的挫折④。
8.有证据表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④。
9.有证据表明,在其他条件(智力、经验、性别、年龄等)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成就动机强的学生有较佳的学业成就⑤。
10.右食指拉砝码实验结果表明,动机的社会性意义越大,在该动机下所完成工作的平均指标越高⑤。
11.成就动机的高低与儿童期所受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温特博特姆成就动机水平测定显示:母亲对孩子提出的标准高,孩子的成就动机水平也高⑤。
12.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其对面临工作的认识有关,只有当个人认为工作难易适中、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各占50%时,他的成就动机才会强烈表现出来。⑤
艺校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学习、放松文化课学习的现象,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均不利。因此,研究艺校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艺校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状况,进而对影响其成就动机的遗传、家庭、人际交往、个体认知、学校教育与社会氛围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诸种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成就动机。这对改变艺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文献综述
1.目前关于成就动机研究的理论
(1)成就动机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1917-)与阿特金森(JohnW.Atkinson,1923-)把人类追求成就的内在心理倾向,称之为成就动机。他们认为,成就动机所促动的追求成就的行为,事实上是由两种方向相反的心理需求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结果。其中一种需求是求成需求(need to achieve),另一种需求是避败需求(need to avoid failure),只有在前一需求的力量大于后一需求时,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才会显现。不过,因求成需求与避败需求间的差异可能因人因事而有多种变化,故而成就动机也就各不相同。有的人不计后果,对事全力以赴,不达目的,决不放弃。有的人总是患得患失,不肯付出全力,其结果不是失败,就是勉强应付下去。根据他们的看法,个体成就动机与其性格特征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他们都认为,属于性格特征的成就动机,主要是个体自幼在家庭中受父母的管教方式的不同而养成的。因此,麦克利兰与阿特金森以后的心理学家,一般均将成就动机视为人的性格特征来研究④。
(2)马斯洛的层次动机理论。理解人类动机的最有效和最为持续的方法之一是由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由内在激励来挖掘他们全部的成长潜力。其最终的目的是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以生存开始的,然后按照一个有序的层次模式不断成长和发展。个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能够被高层次的需要所激励。
在马斯洛层次动机理论中的四个低等级需要称为基本需求(缺失需要),这是因为:第一,这四个缺失需要激励人们去满足它们;第二,除非缺失需要被先满足,否则人们很难对高层次的需要有所反应②。缺失需要有一共同性质,都是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而导致的;第三,它还有一共同特征,即一旦获得满足其需求强度就会减降。
较高的后三层称之为成长需求,它与基本需求间呈交互作用。一方面基本需求为成长需求的基础,另一方面成长需求对基本需求具有引导作用,居于顶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对以下各层需求均具有潜存的影响力量。成长需求中各层次的特征是,需求的强度不但不随其满足而减弱,反而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学习动机属于成长需求类的求知需求,而求知需求的产生关系到基本需求是否满足④。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教育涵义为:其一,只有先对成长中个体给予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欠性需求均获得满足之后,个体才会自发性地继续成长,从而臻于自我实现的完美境界。其二,学生本身具有两股潜力,一种使他进取向上,另一种使他退缩逃避。究竟何者发挥作用,教师无法强制,但如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能影响学生的选择。他认为:可能因帮助而使学生在安全、隶属与爱及尊重等基本需求上获得满足,从而因免于威胁而自动自发地用于面对挑战性的课业(Maslow,1968,P58-59)。
(3)韦纳的三向度归因论。韦纳认为:个人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所表现的行为存有自求了解的动机;解释自己行为后果时个人所做的归因是复杂而多向度的;个人以后类似的行为动机,将决定于他对以前行为后果所做的归因解释。
韦纳发现一般人对从事过有关成败(如考试)的工作后,多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之所以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即事关人和事的影响因素)。韦纳随后又按各因素的性质,把它们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比较稳定的;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决定。在此向度上,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
韦纳归因论在教育上的意义: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老师的回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④
如何正确地归因,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得重要成就。因为它影响个体行为活动的坚持性、强度和选择。当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和控制的原因(如努力程度)时,他就能在失败情境中坚持更长时间,并相信将来有可能改变现状,得到较好的结局;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稳定和不可控制的原因(如个人能力),那他就没有希望改变现状,也无法再坚持下去。因为相信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原因,就会相信活动结局主要依靠个人意志,从而更加努力工作;相信稳定和不可控制的原因,就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工作。⑤
(4)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自我提高、附属。
认知内驱力就是一种想要了解与理解所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即把求知作为目标本身。这种内驱力,一般是从好奇的倾向与探究、操作、领会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潜在的动机能量,要通过个体的实践不断取得成功,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后天获得的。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通过表现自己胜任某项工作而赢得相应地位的内在动力倾向。这种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由一定成就而赢得一定地位;与此同时,一定地位又决定一个人所感到的自尊心。这种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因此,教师的表扬、分数和名次等都能满足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提高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持久、有规则和纪律的工作的厌倦。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或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称赞或认可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内在动力倾向。学生努力获取学习成就,是由于对家长和教师情感上的依附,为了博得他们的认可和赞扬而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们的标准和期望。
成就动机存在个别差异或群体差异:成就动机的高低与儿童期所受教育有密切关系;男子的成就动机一般高于女子;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其面临工作的认识有关;团体成就动机的强弱与社会文化变迁、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⑤
2.成就动机的问卷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通常要求被测者根据个人的真实情况和想法,以自我报告的方式对一系列问卷项目做出反应选择。问卷中每一项目都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备选答案,被测者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最接近自己的知觉、态度、经历、观点、兴趣的答案。
采用自陈量表式的问卷调查法测评成就动机是受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的启发。中国心理学界根据国情对问卷调查做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如编制了“学业成就动机量表”、“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等。①
3.成就动机问卷调查的评分方法
本问卷参考沈德立、阴国恩先生1993年编制的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的评分方法。具体做法为:根据被试的回答,将所反映的各种成就动机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级,高水平的记3分,中水平的记2分,低水平的记1分。被试在所有量表上的得分均与它的该种成就动机水平成正比。将测评每种成就动机的4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出该被测者该种成就机动水平的分数。本问卷总共11种成就动机因素,每种4个项目(即4道测试题),共44个项目(即44道测试题),因此,该问卷具有测定上述11种成就动机水平的11个诊断量表。
三、假设
本研究假设艺术学校的学生成就动机有显著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些学生由于小升初或中考的失利而进入艺校,由于学业竞争的失败,尤其是几经努力而失败,导致他们自尊需求受损,从而产生羞愧、无能、沮丧的情绪,影响他们对更高一级需求的追求。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降低,并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能力不济,降低了对成功的期望,其行为倾向也由求成需求转变为避败需求,即避免进行有成就的学习。再加上同伴及校园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厌学或弃学。
而有些成就动机较强、学业成绩较佳的学生,由于进校后感受到日校与艺校从教学质量、教师水准、教学手段与设备、校园环境与文化等诸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更由于艺校侧重于专业课而使得文化课从教学难度和作业数量上都有所降低。因为课业缺乏挑战性,学习难度偏易,考试较轻松地过关,而导致他们成就动机减弱,对文化课学习由全力以赴到逐渐放松。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其家庭提出的标准低,从而缺乏附属内驱力,使他不必努力学习以满足家长的期望。而另一些学生不想学习是由于其家庭破裂,其隶属于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更高一层的需求就无从谈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假设学生从前所遭受的学业失败越大,其求成需求越低,避败需求越高;对学业成绩进行消极归因的学生,其成就动机较低;不良环境和厌学同伴的影响,会使学生的成就动机降低;艺校与日校教学水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学业偏易、缺乏挑战性,会使学生成就动机减弱;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标准越高,孩子的成就动机越高,反之就越低;学生隶属与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对其学业成就动机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四、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天津市艺术学校学生,包括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全部学生,约800人。
2.主要方法
(1)自编问卷调查法,从学生成就动机的内容、维度等具体问题进行评估的方法。
(2)分类变量设定。分类变量共有四种:年龄、性别、学习层次、所学专业。
五、讨论途径
1.成就动机与年龄的关系。
2.成就动机与性别的关系。
3.成就动机与学习层次的关系。
4.成就动机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注释:
①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125,48,61-78,98-99.
②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457,463.
③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To Touch the Future:Trans for mingthe Way Teacher Are Taught.Executive Summary(Washington,D.C.: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1999),P.I.
④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396,396-397,394,313-318.
⑤沈德立,阴国恩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40,46,47,71,44-47.
参考文献:
[1]阴国恩.心里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10.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
[3]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
[4]李镜流.教育心理学新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10.
[5]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6]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