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彩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彩文章范文1
一、色彩的反复性运用
别具匠心的作家,为渲染、强调某种事物的色彩特征,常常反复地运用某一色彩,创造出个性鲜明、纯净清新的色彩感和画境美。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对“冬水”的描写,抓住一个“绿”字,每一笔都在渲染济南冬天的“绿”:绿萍、绿藻、绿柳,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滋养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绿”的活力,“绿”的美。作者巧取济南冬水“绿”的色相特征,通过铺陈点染,使之形神毕现,展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冬天里的绿色世界。其色调纯净、明丽,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也是一个好例子。作者抓住父亲“背影”的衣色特征,细致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文章的结尾又重复写到:“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作者通过先后两次反复点染刻画父亲衣色“青黑”的背影,表达了深切怀念父亲的感情。这正是作者运用反复性着色艺术所取得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色彩的象征性运用
俄国著名艺术家列宾曾经说过:“色彩,在我们不过是一种工具,它应该用来表现我们的思想。”因此,可以这样说,文章的调色板,就是作家感情的调色板。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小桔灯》中几处描写到“天色越发阴沉了”、“浓雾迷茫的山景”、“外面更黑了”、“黑暗潮湿的小路”等等,这些景象构成了阴沉黑暗的自然环境。正是这阴沉黑暗的自然环境中弥漫当时重庆在统治下令人窒息的政治氛围,在这个沉闷压抑的大背影下,小桔灯所发出的“朦胧桔红的光”显得格外耀眼,格外温暖,而“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的光明”,这绝非是“朦胧桔红的光”所能及的,而应该是这盏小桔灯所象征的小姑娘那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给“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精神内化后油然而生的感觉。这种象征性着色艺术的真谛,就在于融情于色,借色抒情,用色彩来暗示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即以客观事物的色彩,来提示主观的感彩,从而获取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三、色彩的衬托性运用
跟文章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一样,文章的色彩也不是单一存在的,作家往往选取几种色彩,使之产生相互映衬、以宾托主的美感效果。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图画,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先生的礼仪,一切都显得那么封闭、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而百草园中那“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光滑”的石井栏等等,园内景色绚丽多彩、环境优美,这种色调相互衬托,作者的感情倾间便跃然纸上。
四、色彩的对比性运用
精彩文章范文2
——题话
托着一支蛋筒冰淇淋,小心翼翼地舔奶油。伸长脖子环顾四周的小吃摊,盘算着口袋里可怜兮兮的一点零碎钱如何买一杯冰冰爽爽的珍珠奶茶……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照片了,照片上的我瘦瘦小小的,小馋猫式的得意地笑。
近来在书上读到一句“童年的我们都是时间富翁”。想来倒一点没错。是啊,那个时候阳光也好,冰淇淋还没有化掉,口袋里还有可以解馋的“粮票”,小吃摊还有那么多那么多没看没尝……忍不住很开心地笑,未完成的,还要继续,还有很多数不清的美好未来。
现在呢?曾几何时长长的中午缩成了可怜巴巴的几十分钟——以分钟记时好像有点奢侈,本人已在考虑要不要学某位高考状元把分钟换算成秒——听起来好像会多一点点吧。
拼命忍住对于蛋简奶茶之类的无限热爱,要不就匆忙买上一个咔嚓咔嚓地咬掉。然后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扬长而去。因为还要傻傻地站在校门口值勤一中午。然后拦下无数提着小袋零食的同学,我勒令他们吃完再进校,同时狠狠地咽下几大口口水。
精彩文章范文3
【摘 要】新课改以来,教师更加注重自己在教学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灌输知识,不再崇尚“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而是更加地注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离不开问题的。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一个好的问题或者一个好的提问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方式是教师应该注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彰显出数学课堂精彩。
一、选择性提问,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问的问题不是每一名同学都能回答上来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要注意对问题对象的选择。教师根据自己的问题设计意图来选择优等、中等、差等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比如有的时候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仅仅需要一两名学生来回答,这时候教师可以选择让那些中等生来回答,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有的时候教师需要多名学生来回答一个问题,以此来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教师这时候就是了解全体同学的掌握情况或者对这道问题的想法,由此来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教学方向。教师在点名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按照差、中、优的顺序来提问。当然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有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这种点名顺序。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不再产生恐惧,构建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多位数》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以此来引出课堂内容:同学们来计算一下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百是多少?10个一千是多少?这个问题是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应当给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来回答这些问题,并对他们的回答表示鼓励与赞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构建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
二、趣味性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就没有学校。”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极大的时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别出心裁,对学生进行趣味性提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活跃数学课堂氛围。例如:在小学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平移的概念的时候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映了一下“嫦娥奔月”的动画,之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嫦娥奔月过程,你们发现她发生改变了吗?她的这个奔月的动作与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呢?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将学生带入到“嫦娥奔月”的情境中,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学生思考:嫦娥奔月的过程到底与我们学的哪些数学知识有关联呢?这时候大多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构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激励性提问,扬起自信风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适当的激励,会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师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应马上否定,而是用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去看待这件事情,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及时地对学生做出表扬,在表扬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实践证明,教师的肯定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李叔叔乘火车出差需要12个小时,这辆车每小时走147千米,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这趟火车走的路程?一位学生积极的回答,但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相符,老师并没有马上否定这位同学,而是让学生说说他的思路。生:就是让147乘以12。师:你的思路很对,反应迅速,很棒,但你再认真算一算,看看计算哪一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呢?老师相信以你这么聪明一定很快就能算出正确答案。教师通过对学生将进一步激励,让学生扬起了自信的风帆,诱发更强的兴趣。
四、悬念式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悬念式提问是教师普遍用的一种提问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教师为了让数学课堂不再单调无味,将游戏引入到课堂中,通过游戏来给学生形成一个悬念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产生疑团,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前放上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面装有大小、材质、形状都相同的小球,其中6个红球、4个白球、2个黑球,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如果你上前来摸一个球,你最有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小球呢?教师先为学生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在心理产生疑问,然后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做一下这个摸球的游戏。这种提问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游戏,在做游戏的同时不忘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彰显出了数学的奥秘。
总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一定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教师应该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课堂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这些问题引领数学课堂走向精彩。
参考文献
[1]朱大禹.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江苏教育.2006(06)
精彩文章范文4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故事”更加精彩呢?恰到好处地运用悬念,我们的“故事”就会像一盘精美的“大菜”色香味齐全。纵观所学课文(苏教版),我们不难发现,常见的悬念有以下几种:
一、篇首设置悬念
萧乾的《枣核》,开篇便设置悬念:“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前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生枣核的用途,让人猜不透,为什么要再三托付带去?到底有什么用途?朋友得到生枣核后如获至宝,“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用途依然秘而不宣,进一步加深了悬念,更加吸引着读者。用“枣核”设置悬念,是这篇短文成功的关键。
二、运用倒叙,设置悬念
朱自清的《背影》,开篇点题,同时也设置了悬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竟然是父亲的背影,而不是他的音容笑貌?如果不是运用倒叙,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恐怕很难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心。
三、中间设置悬念
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到了故事的发展部分,写到海难发生,那是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了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小说没有停留于此,又指出:““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人物的命运紧紧地拴住了读者,读者会屏住呼吸,等着去了解船员与乘客的生死。故事情节因此一波三折,让读者兴趣盎然r
四、结尾处设置悬念
让人感觉文章已完但意犹未尽,这样会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引人深思。我们看看鲁迅的《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读完,我们会思考: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在那样的年代,孔乙己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精彩文章范文5
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是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在我的成长中,因为有爱才分外精彩。
记得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和妹妹干了一场。这场战斗的最终获胜者,仍是我。可是,这次妹妹不和以前那样,闷气接受自己是失败者的事实,而是哇哇地哭了起来。这不。妈妈又被引来了。她一来,看到妹妹哭了,又看到我们以前那未痊愈的伤口上又多了些红色的道道,便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缘由了,于是便狠狠地教训起了我。可能是当时我觉得教训了自己,而没有教训妹妹的原因,便和妈妈吵了起来。最终,我因惹怒了妈妈 。妈妈便瞪大她那双本来不大的眼睛,用手指着我说:“以后你就别吃我做的饭了!”我仍是不服气地大声嚷道:“不吃就不吃,反正饿不死。”
之后,我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砰”的一声关上了门。到晚上了,该吃饭了,我仍是自己生着闷气,不去吃。后来,我因为有事出去了一下。回来后,我坐在床上,忽然发现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跑去看了看,发现原来是被盖住的一碗饭和一碗菜,还是我最爱吃的。旁边还放了一盒芦苇胶。看到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端起饭,往嘴里放一口,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再想起今天我对妈妈说的那些话,不禁心生惭愧。“妈妈还真是刀子嘴,豆腐心呢!”我心中想到。
之后,我找到了妈妈,应向妈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妈妈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道:“就属你最调皮,以后不要再这样了。”然后拿起我的胳膊,在受伤处用芦苇胶给我抹了抹。
就这样,我就在爱的包围中,明白了许多,长大了许多。正是因为爱,我才能茁壮成长;正是因为爱,我才不会误入歧途;正是因为爱,我的成长才会分外精彩。
精彩文章范文6
摘要: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作为保险公司,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有非常优秀的领导班子,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队伍,要有系统的对员工培训开发制度,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竞争激励、考核激励和薪酬激励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是资本实力、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怎样应对保险市场的人才竞争,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大事。
一、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保险公司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公司加快在我国的网点布局和本土化进程,其管理和业务人才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在各方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中高级保险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保险公司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也要结合保险公司现实的行业特点、产权结构、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通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人才,更需要通晓国际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惯例的人才。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人才供不应求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20万人,但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险行业的精算、核保、投资、理赔、展业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保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近几年才起步的。目前我国各方面的保险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是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2.保险公司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3.保险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1.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诱人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高薪,对保险业内人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业务竞争的升级,对高层次、专业性保险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保险公司现有人才流动、保险潜在人才流失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保险公司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
2.保险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既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保险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3.人才竞争向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竞争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市场竞争必然使经济、管理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朝高新科技信息、保险营销、精算、理赔、保险法律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1)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保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完善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企业要发展壮大,后进企业要摆脱困境,都要求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是优秀的。
(2)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性企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置于管理的首位。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统一、明确的目标而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保险公司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既考虑人才的物质需求,又考虑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尊重员工的环境,对员工实行非强制性的激励和约束。保险公司要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经常交流,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意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参与创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其次保险公司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所需的保险事业人才。(4)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公司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新形势下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2.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2)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方式上,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区别对象,实施不同的考核办法,以分类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业绩,以多方评价的方式考核综合素质。在时效上,尽量缩短考核周期,实施动态考核,提高时效性。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
(3)薪酬激励。保险公司应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认真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确定合理薪酬是激励员工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保险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企业薪酬政策上的外部竞争力。在企业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员工薪金要与超额利润贡献、业绩增长、风险收益、市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挂钩,适当拉大收入差距。保险公司应努力探索附属于人才资源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途径和手段,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完善企业年金的激励制度。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效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计划一起构成了“一揽子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它所具有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效,是其他法定外福利措施所难以达到的。
[1]李殿君。保险企业制胜要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郭芬,李颖。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理论探讨,2002(5)。
[3]代莎,李伟。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
[4]李万春。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9)。
[5]陈翠美。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激励机制[J].发展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