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促织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促织翻译

促织翻译范文1

10月13日,中消协宣布启动2016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及服务体验式调查活动。中消协表示,将详细监测相关商品在2016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期间价格变化,具体体验送货服务情况及无理由退货情况,并重点测评相关商品质量状况等。希望电商平台及相关经营者,不做虚假宣传,不搞价格误导,严守“七日无理由退货”等规定。(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双十一俨然成为了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但在热闹的表象之下,“先涨后降、明降暗升、虚假折扣”等价格陷阱却让人防不胜防,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一份关于“双十一”网购最担心问题的调查中,高达54.2%的受访者表示最担心虚假宣传、价格虚标。今年“双十一”将至,很多电商平台及相关经营者正在为活动做前期准备,中消协公开提醒电商不虚假宣传、不价格误导,这很及时、很有必要,有助于敦促电商平台及相关经营者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将消费者权益落到实处。

不过,应该看到,这种提醒的作用毕竟有限,商家的“道德血液”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造出来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过前车之鉴。2014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工商总局约谈了阿里巴巴、京东等10家大型电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电商用“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但从约谈效果来看,电商平台虚假宣传问题依然存在。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报告显示,在750多万件促销商品中,有过半比例的产品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部分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这一问题在畅销商品中尤为突出,先涨后降的情况占到了惊人的75.52%。

不用有关部门提醒,对于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的危害之处,电商经营者自是心知肚明。其之所以明知故犯,主要是怀着侥幸心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有关部门在约谈提醒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加强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行为。虚假宣传、价格误导不仅是失信行为,更是违法之举。《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根据2010年修订实施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应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从今年1月起,淘宝、天猫等电商以保护商家数据安全为由,不再显示月成交记录一栏下的买家及购买商品信息。成交记录的隐藏,客观上给政府价格监管造成困难。由于看不到原来的交易价格,即使出现了价格欺诈的现象,也难以跟踪查找。对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创新监管手段,延伸监管触角,与电商平台对接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虚标价格、先涨后降等违规行为。

促织翻译范文2

一、没有打击,就没有预防,如同没有淘汰就没有竞争一样。没有打击,预防就没有力度,没有底气;不惩罚犯罪,搞好预防就等于一句空话。在当前,特别是在人们守法自觉性还较差,制度不健全,人们的思想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放松打击。没有打击,就显不出存在。

没有打击,就是对犯罪分子的纵容、支持和包庇。我们说职务犯罪是一个社会痼疾,理应得到及时医治和清除。如果放任自流,等于默认其存在的合法性,实际上是纵容了坏人的胡作非为,包庇、支持了违法犯罪分子。

没有打击,就是对守法者的否定和欺骗,促成社会不公,促使干群矛盾的加深。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立场问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是非分明,绝没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那种模棱两可的立场存在,特别是涉及到国家统治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尤其如此。这在职务犯罪问题上也不例外。统治阶级颁布法律,其目的就是要求人们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秩序。所以人人都要做守法者,不做违法者。但职务犯罪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对此不予以打击,则后果是守法者越来越少,违法者越来越多,必将造成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

没有打击,就没有法律的威严,加之社会风气不正,政府就会失信于民。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法,就因为法有威严,法有公正、正义。而威严则是通过打击来树立的,靠严惩来实现的。如果从威严中抽去“打击”这一要素,威严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法律的作用就会逐渐淡化,终成一纸空文,法失去威严,那么系之于法之上的这个国家、这个政府就会有灭亡的危险。

二、打击的要狠,要真打,不要假打。打击的要狠,就是要对职务犯罪者从立案侦查到起诉、判决都要依法进行。之所以强调“依法”,是因为职务犯罪者的身份特殊,关系特殊,因而在诉讼过程中就会受到处理一般犯罪者所没有的干扰,影响司法公正。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重罪轻判,轻罪从无,甚至不了了之。所以,打击的要狠,不是指在法律规定之外加重处罚,而是指依法办案。

促织翻译范文3

【关键词】 伊曲康唑注射液; 氟康唑; ICU侵袭性; 真菌感染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致病菌比较多,主要以念珠菌和曲霉菌为主[1]。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容易对人体的心肺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引起全身性感染以及多功能障碍、多器官衰竭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给予早期对症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对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分别使用氟康唑治疗和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80例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对于妊娠、哺乳期和近期接受化疗治疗等患者进行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32.3±2.1)岁;观察组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32.5±1.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40628)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次/d,每次给予200 mg,共治疗4周;对照组使用氟康唑(生产企业:广东太阳神荔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370)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静滴400 mg,共治疗4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4]。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通过侵袭性真菌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消失;(2)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所好转,通过侵袭性真菌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消失了50%;(3)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影像学检查均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恶化[5-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容易对人体的心肺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引起全身性感染以及多功能障碍、多器官衰竭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7-9]。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但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两性霉素B虽然能够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容易产生肾脏毒性、寒战等不良反应,氟康唑对于曲霉菌起到的效果较差,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限制。氟康唑的抗菌谱满足不了ICU侵袭性念珠菌治疗需求,不能够对致病真菌进行全面覆盖。选择合理有效的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在早期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伊曲康唑作为亲脂性的三氮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能够高选择性对真菌细胞色素酶进行抑制,应用于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能够提高真菌清除率,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性[10]。

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广谱类的抗真菌药物,能够对念珠菌和曲霉菌进行全面覆盖,对于氟康唑耐药念珠菌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器官功能不会造成损伤,成为了目前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1-13]。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晓洪,盛鹰,高波,等.ICU侵袭性真菌感染80例回顾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9):618-620.

[2]张赤,万德宁,张声.卡泊芬净与依曲康唑口服溶液序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J].医药导报,2010,29(7):875-878.

[3] Naka T,Baldwin I,Bellomo R,et al.Prolonged daily 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ICU patients by ICU nurses and ICU physician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organs,2004,27(5):23-27.

[4]乔亚红.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6):610-611.

[5]裴保香,龚虹霖.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6):314-316.

[6] Pfaller M A,Messer S A,Moet G J,et al.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s:comparison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to echinocandin and azole antifungal ag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non-ICU settings in the SENTRY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 (2008-2009)[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1,38(1):65-69.

[7]夏芝辉,贾宝辉,潘毅.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170.

[8]伊曲康唑临床研究ICU协作组.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5):414-417.

[9] Arabi Y,Venkatesh S,Haddad S,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y short stay ICU admiss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optimizing ICU resource utilization:the Saudi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4,16(2):149-155.

[10]伊曲康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ICU协作组.伊曲康唑静脉口服序贯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1012-1016.

[11] Suetens C,Morales I,Savey A,et al.European surveillance of ICU-acquired infections (HELICS-ICU):methods and main results[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7,65(2):171-173.

[12]黄伶.伊曲康唑早期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68-169.

促织翻译范文4

[关键词] 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合理用药;处方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57-03

卫生部于2010年2月10日出台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指出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2],要求各级医院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我院从2005年开始处方点评工作,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试行》[3]的要求,着重于处方书写规范的点评,从2008年起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到不合理用药点评。2008~2010年上半年,定期全院通报处方点评结果,对科室提出整改意见,但是收效甚微。2010年第三季度我院将处方点评结果及用药建议反馈给每个医生,并及时收集及回应反馈意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随机抽取了实施意见反馈制度前后的门诊处方各2 000张,选择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的评价与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第二季度的2 000张处方作为实施处方点评反馈制度前的处方样本;随机抽取2011年第二季度的2 000张处方为实施反馈制度后的处方样本。处方样本按照我院门诊科室:内科、外科、急诊、儿科、妇科五个科室分层随机抽取[4],每个季度2 000张,合共4 000张。

1.2 方法

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各项指标及内容[1],用Excel软件创建《处方评价表》及《用药合理性评价调查表》,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4 000张处方按照调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信息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5]。

处方点评反馈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我院采用由医务科以书面形式发放反馈意见书到个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体流程见图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为处方基本指标和不合理用药情况两部分。处方基本指标包括平均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用药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每张处方药品平均金额。不合理用药的判别及释义如下[6]:①适应证不适宜:有用药指征,但选用药物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而选用了不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物,用药出现禁忌证或容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②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没有按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选用药品的,或没有按照中医的辨证使用中成药的。③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无特殊理由选用多个小剂量规格的药物,选择的药品剂型不能发挥药物正常作用。④用法、用量不适宜: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给药浓度、疗程与药品说明书要求不符合,医生签名确认需要超剂量使用者除外。⑤联合用药不适宜:没有联合用药的指征或联合用药有拮抗作用。⑥重复给药:同时使用活性成分相同或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⑦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注射剂溶媒及各组分之间有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使用说明书允许范围外的溶媒的,药品与药品之间相互作用使疗效降低或失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4 000张处方按照调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信息录入,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比较

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处方平均金额、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下降(P < 0.01),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基本药物的使用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上升(P < 0.01),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通用名的书写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提高(P < 0.01)。见表1。

2.2 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不合理用药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下降(P < 0.01),各项不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中,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后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重复给药、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显著下降(P < 0.01),联合用药不适宜明显下降(P < 0.05),用法、用量不适宜下降了9.68%,但不明显。见表2。

3 分析

3.1 处方基本指标

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后,我院处方基本指标中以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注射剂使用率下降最为显著。在处方点评过程中,笔者发现注射剂中抗菌药物占80%以上,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的下降带动了注射剂使用率的下降,而注射剂使用减少,令处方平均金额也明显下降。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提示日后的工作中,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然是工作的重点。

处方基本指标中,药品通用名使用率未达100%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某些复方制剂的名称长,医生的依从性差,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安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等。我院的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及平均处方金额均按照每份处方统计(如当天患者同时开具两张处方,合并使用了9种药物,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为9种,每份处方药品平金额为两张处方金额之和),这两个指标都在合理范围,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70%,也比较合理。

在反馈意见中,笔者将医生个人处方的评价指标与全院处方评价指标及有关文件要求的处方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让医生对自己的处方存在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指出医生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列出医生处方中经常出现的商品名,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有助于医生有针对性地改进。

3.2 不合理用药

对于明显违反诊疗常规及说明书规定或没有遵循学科指南及相关指导原则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意见一般都得到了医生的认同,并作出改正。如:①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处方,如:胃溃疡的患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无特殊理由选用多个小剂量规格的药物等,涉嫌为超常处方,与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关性不大。②重复给药处方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与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其次是同时使用多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反馈意见中列出医院各种复方感冒药的成分及中成药的组分,让医生明确确实存在重复用药。③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处方,如: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没有使用其他液体隔开或没有使用适当的溶媒冲管;丹参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等。此类不合理的用药的出现与医生对说明书的掌握程度或不注重用药细节有关。④适应证不适宜的表现,如:腹痛查因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流感期间12岁以下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制剂,小于7岁的儿童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此类不合理用药对患者的危害性大,其药害作用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部分医生经常使用但未发生过严重后果,容易麻痹大意。⑤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处方,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胃肠道感染选用清开灵、银黄颗粒等呼吸道疾病用药等。此类不合理用药没有遵循学科指南及相关用药原则。

对于一些存在实际操作困难及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较其他项目差。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多因序贯疗法不合理引起,与医生没有正确选择静脉-口服序贯用药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类药物,口服头孢类药物;急性胃肠炎或尿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类药物,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等。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表现为半衰期短的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一天使用一次、将一天用药剂量一次给予等,此类情况往往由于患者不愿意一天注射多次或注射药物无口服剂型造成,也与医生对药物正确用法的认识不够有关。

4 讨论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7]。我院在处方点评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后处方的基本指标明显提升,不合理用药也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反馈意见书指出错误后应有正确可行的建议。如同时应用复方感冒药及解热镇痛药的,建议对于需要使用较高剂量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不使用复方感冒药,而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另行开具单组分药物。②定期改变反馈意见书的形式,提高医生的关注度,保持制度的新鲜感。如我院一开始采用复印处方加点评意见的形式,实行一段时间后采用表格形式列出不合理用药内容及点评意见,其后又采取重点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及改进目标。③对于反馈意见书中不同意的意见一定要及时答复及解释,并要有严密的证据。④对于同意处方点评意见但屡次不改的应予以处罚措施。⑤反馈意见书要突出重点,有计划地分步骤控制指标。

通过分析发现,在处方点评中采取适当形式的意见反馈对处方质量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其优点是可以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而不产生敌对情绪,有利于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其缺点是药师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准备反馈资料。

对于积极干预后仍不能改善的不合理用药除了医生自身的知识不够外还夹杂其他社会因素,对于这样的行为,除了加强教育外,还该采取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及完善监督机制,这些都有赖于医院相关制度的建设与执行[8-9]。

处方点评工作需要持续的改进、完善,我院通过建立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有效地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Z].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

[2] 朱少惠.实施《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5(17):76-78.

[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处方管理办法(试行)[S].卫医发269号,2004.

[4] 房德敏,高颖,戴滨,等.不同统计学抽样方法在处方点评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1,13(22):1240-1241.

[5] 乔华,刘录林,王婷.EpiData数据管理软件结合Excel软件用于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介绍[J].中国药房,2012,21(23):2008-2011.

[6] 吴晓玲,贾福军,高兴林,等.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J].今日药学杂志,2009,4(1):66-68.

[7] 甄健存.规范处方点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2009, 28(20):2234-2236.

[8] 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1(29):1-4.

促织翻译范文5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得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各项阶段性工作中,大队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指派由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大队长负责,并由大队教导员牵头,各中队负责人组成专门工作机构,抽调得力、经干的工作人员,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进行全员培训,促进全体民警对依法行政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自支队统一分期分批有序地开展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和考试后。鱼峰交警大队以“规范执勤执法示范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展现执法为民良好形象。一是规范路面执勤标准。以大队为单位,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对民警进行执勤动作、普通话、日常执法用语训练和交通疏导、纠正违章等业务技能培训,做到疏导合理,站位得当,纠违行为正规。二是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大队建立了民警个人《执法考核档案》和电子执法台账,对民警执法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岗位执法责任主体,对有过错案件逐一倒查,严格追究责任。同时,由一名副大队长兼职的法制员,对大队民警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广大民警依法执法意识,进一步树立了良好执法形象。

2、加强内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在认真搞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基础上,对民警进行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实行持证上岗,以增强违法处理民警的责任感。二是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按照“便民、利民”和“微笑、高效”的工作要求,着力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增加了窗口服务的协警员,确立了驾驶员交通违法处理“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通过法制理念教育、规范执法行为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对不规范的执法行为认真进行盘查、整改和建章立制。

1、牢固树立依法管理交通、依法行政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多年来,交警在道路执勤中,少数民警我行我素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纠正和处罚道路交通违法,对人不对事、感情用事的情况时有出现。比如,同样的交通违法,当事人经济条件也相当,处理结果不一样。暂扣车辆、证照不开凭证,扣留的证照私自保管,导至当事人东奔西跑,找不到地方处理。

2、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交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交警究竟是在为谁执法?这个问题有的交警至今还在含糊不清,以至他们在道路执勤、执法工作中抓不做重点,主次不分,方法不但,和老百姓、和交通参与者纠缠不休,费了不少口舌,牺牲了大量时间,,又激化了矛盾。比如,一企业的一辆非营运小客车忘带行驶证,执勤民警的确又清楚该车有合法的行驶证,该车系市内短途行驶而确有急事,就不要逼着驾驶人非倒回去拿证来才给以处理不可。外地车辆走错了路或停错了车。又如,一辆核载五座的小客车超座1人,核算起来是超过20,但是这种情况仍然按客运车超员20的规定处罚显然就不够公平了,要举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们公安交警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处处多为民着想,多为民服务。从而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更加明确执法的目的,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上,对营运性客车严重超员、对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货厢载客,对无证开车、“黑车”非驾、弯道超速、超车等等这些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上限处罚,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事关千千万万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3、在道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能够把公平与正义准确的付诸于实践,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者对执法交警的一些误解和不满。比如,有两个驾车人出现相同的一起交通违法行为,被执勤交警查获,按法律规定应处200元罚款,但张三是企业老板,经济条件很好,200元钱对他来说毫无半点影响,而李四是下岗工人,每月仅靠400元基本生活费维持家庭生活,李四拿出的200元和张三拿出的200元钱显然价值悬殊就太大,所以对张三处罚200元、对李四处罚50元都属于执法上的公平和正义,不能视为法律上的不平等。过去在道路执勤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不理解的群众弄得交警很难处理。

4、增强交警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过去,交警在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考虑单一的保畅通、保安全多,对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一些特殊情况、企业发展的艰难以及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思考得少,对道路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方向不够明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交警工作的最终点和落角点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5、进一步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民警养成不拈轻怕重、不损人利已、遇到困难和矛盾不回避,遇事不推诿、勤奋好学的好作风,进一步规范民警的言行举止,保障民警文明执法、礼貌纠章、热情服务、助人为乐、吃苦耐劳一以贯之,尽心尽职完成好各个时期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坚持社 会主义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我们公安机关每一个民警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深入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全面深化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并在执行中边学边用,边领会边整改,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能,提高执法水平,推进我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真正把促进执法公正作为执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做到严格执法、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__*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促织翻译范文6

【关键词】需求分析;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1 我国翻译产业和翻译本科专业(BTI)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的语言服务需求促进了翻译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3-2017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阐述,我国语言服务年产值在“十二五”期间保持年均15%的增速。2015年语言服务企业年产值超过2600亿元,专职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中国语言服务企业达到55975家。

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与拓展促生了翻译本科专业。自教育部2006年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BTI)以来,十年间,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迅速,截止2016年全国已有230所院校获批开设翻译本科专业,为市场输送了大批的翻译人才。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符合市场需求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2 需求分析理论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文献中第一次出现需求分析术语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印度,由Michael West提出(转引自Howatt 1984:245)。之后五十年,需求分析理念几乎没有在相关文献中出现,直到七十年代才重新受到P注。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努力倡导将它应用到ESP领域(West 1994:2)。随着着眼点从关注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到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转变,需求分析开始被应用到通用英语教学领域,成为外语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步骤。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们对于需求的分类提出了不同见解。Berwick(1989)把需求分为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Brindley(1989)认为需求包括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另外,他认为需求还可分目标情景和学习需求或产品导向需求和过程导向需求,目标情景或产品导向需求是学习者未来工作情景对学习者的要求,学习需求或过程导向需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待这种情景的态度。Hutchinson& Water(1987:59)也认为需求可分为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如表1所示)。学习需求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等。目标需求则指学习者为了应付未来工作环境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技能。Hutchinson& Water将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化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一起成为考量和评价课程设置的两大重要指标。

3 翻译行业用人单位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通过问卷星平台调研了北京地区78家翻译机构,机构规模均在30人以上。共发放问卷78份,回收问卷78份,有效问卷78份,问卷有效率为100%。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

3.1 用人单位翻译业务以笔译为主

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单位中,笔译平均占公司业务的72%,口译的平均比例为28%。由此可见,目前翻译市场的业务以笔译为主。因此,在设置课程时,不但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2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应聘条件

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其次是是否有相关行业证书,再次是毕业院校,最后是学历和学习成绩。

在证书要求方面,63.6%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最应该考取人事部CATTI证书,27.3%认为学生最应该考取全国外语翻译证书,10.9%认为学生最应该考取上海外语口译证书。

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考取翻译行业相关证书,并为其提供相关学业辅导,帮助学生考取证书。

3.3 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

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翻译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依次如下:中外文语言与互译能力(96.4%)、专业领域知识(92.7%)、翻译软件操作能力和网络资源检索能力(63.6%)、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47.3%)、中文写作能力(34.5%)、团队合作能力(27.3%)、工作压力承受能力(27.3%)、人际沟通协调能力(20%)、解决问题能力(20%)、组织管理能力(14.5%)。

4 构建“四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在中外语言能力、中外语言互译能力、专业领域知识、翻译软件操作能力和网络资源检索能力等知识与能力需求较高,其中后三种能力可归纳至中外语言互译能力中。可见,用人单位要求翻译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中外语言能力和中外语言互译能力。虽然用人单位并未对文化知识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但语言、文化不分家,学习语言必然要学习其所承载的文化。作为翻译行业的从业者,从事的不但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工作,更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一名合格的译员必需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而且,《国标》中也要求翻译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多元互补的百科知识结构,重点掌握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翻译知识三大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根据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制定不同模块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即“四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种能力共对应四个课程模块: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翻译知识与能力模块、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与实训实践课程模块。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可设置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汉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知识与能力,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翻译知识与能力模块可设置各类口笔译课程,并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此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口笔译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基础笔译技能、及各种场合联络口译和一般难度的交替传译技能。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可设置中国文化概要、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旨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知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训实践课程模块可包括翻译工作坊、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习实践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翻译实操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结语

课程设置的效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验证,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教材选用等方面也会影响其效果。同时,也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仍有许多方面有待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Berwick, R. 1989.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R. Johnson (ed.)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 CUP.48-62.

[2]Brindley,G. 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A].In JohnsonR. K(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Howatt, A. 1984.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UP.

[4]Hutchinson,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West, R. 1994.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27:1-19.

[6]冰冰,王欢. 国内外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33-37.

[7]文军,李红霞.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0(2):13-17.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