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暴雨自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暴雨自救范文1
关键词 暴雨;预报;预报因子;程序化;过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50-02
暴雨作为一种重要天气过程长期是天气预报研究重点,其形成机理到发展演变影响使许多相关研究机构对不同地区的暴雨产生进行了深度探讨,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结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机制[1-2]。通常在大的降水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某个或几个时段内的短时强降水的积累,研究暴雨过程的关键点就归结到对短时强降水的分析判断分析[3]。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的利用使短时强降水的分析研究和短时预报预测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而分析暴雨产生发展因子,使用程序化预报将使暴雨预报简单明了[4-5]。因为安徽省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气候多变,年年都有暴雨极端天气出现,由于暴雨的危害极大,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对2014年6月1日蚌埠地区发生的暴雨因子及程序化预报简述。
1 暴雨实况
2014年6月1日受低槽冷暖气流作用安徽省蚌埠市2:00―11:00降水量73.1 mm,雨量较为集中,造成市区低洼处内涝,其中最大降水时段2:00―3:00雨量20.3 mm,3:00―4:00雨量24.2 mm,2 h雨量44.5 mm,怀远县0:00―11:00降水量61.5 mm,凤阳县2:00―10:00降水量73.7 mm。图1为安徽省实时雨量分布。
2 环流形式分析
分析2014年5月31日20:00 500 hPa高空形势(图2)发现,2014年5月31日20:00东北冷涡和贝加尔湖阻高相对稳定,有一西风槽在河套地区,其移动方向为东南方向移动,西南气流加强明显,当西风槽东移时,其前西南风速变大,从而提供了较好的水汽通道促进了蚌埠地区暴雨的形成。
3 湿度动力及云图分析
暴雨产生的条件是大气中具备充分的水汽通量和充足的水汽供给[6]。水汽通量的水平分布能预示暴雨的水汽来源和主要的水汽通道。从5月31日8:00水汽通量图可知,850 hPa有来自南海的东南暖湿气流水汽输送带,西南至东北向的水汽通量值区域伸展至淮河流域,暴雨区水汽通量值达到12 g/(cm・hPa・s)。暖湿气流集中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带。使蚌埠地区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加大,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涡度场(图3)和散度场分析,从高空各层涡度场可以看出,500 hPa以下为正涡度区控制,500 hPa以上为负涡度区。涡度中心值加大明显,最大量值在850 hPa,为6×10-5/s。正涡度中心区集中在6月1日2:00―11:00,为降水最集中的时段,强辐散中心在200 hPa,量值为55×10-5/s;400 hPa以上为辐散区;最强辐合量值为-25×10-5/s,位于在700 hPa层。暴雨时高层大气的辐散是维持和加强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不可少有的条件,从此次散度场的发展变化可以证明这一点,6月1日2:00―11:00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不断加强,辐合层上升到500 hPa。这次暴雨过程是出现在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深厚上升运动区中。从高空各层垂直速度分析上升运动,6月1日2:00前蚌埠地区低层为下沉运动,上空500 hPa以下上升运动速度为正值,有利于强降水发生前对流不稳定层结能量的积累。上升运动最大速度位于400~500 hPa,主要发生在150~850 hPa,数值近-25×10-3 hPa/s。
相当位温分析表明,700~925 hPa有一浅薄冷舌伸入对流不稳定区,造成大气位势不稳定,从而产生强对流性降水。
水汽供应分析,东南暖湿气流是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主要水汽来源与必备条件。另外,蚌埠市降水最集中的时段恰逢正涡度中心区比较集中的时段(图3),当正涡度值上升至300 hPa,利于对流的发展。通常用K指数表示大气不稳定层结的指数,当K值大于35 ℃时,常出现对流性天气和暴雨。雷达图显示蚌埠地区K值为35 ℃,另外此次降水是在带状的高空槽云系中不断有对流云团生成并较长时间存在。强对流云团在北上的过程中后部不断有小的对流云团生成。回波最强达到40 dBZ,与之相对应的降水强度最大,该时段应为积云的对流性降水。
4 暴雨预报因子程序化分析
预报程序界面如图4所示,按“确定”可进入。
精选的暴雨预报因子有21个:①低空急流相关率75%以上,850 hPa比湿大于14 g/kg,700 hPa比湿>9 g/kg;②絮状回波里中尺度扰动有数条强回波短带绕同一辐合点相交成涡旋带状;③K指数>35的高能区;④850 hPa水汽通量场大值20 g/(cm・hPa・s),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⑤vad雷达站的最大入流大于2 m/s;⑥中高纬度环流呈稳定两脊一槽型;⑦700 hPa和850 hPa槽前形成>16 m/s的偏南气流;⑧淮河流域某地大部分水汽通量>10 g/(cm・hPa・s);⑨涡度值大于20×10-5/s;⑩云图亮云核tbb降至-50c附近;{11}中低空西南急流超过12 m/s,多条短带的组合形成的B尺度回波系统出现;{12}涡度场3层均是正涡度,温度露点差
预报因子选取后暴雨预报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
程序联网后自动调用的2014年6月1日6:00回波如图7所示。程序调用的2014年5月30日23:00云场分析及31日8:00地面情况如图8、图9所示。实时分析结果有,暴雨过程前500 hPa图上,东亚中高纬地区为两脊一槽型,位于乌拉尔山东部的高压脊呈东北至西南方向,高纬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南下。淮河中游地区带状回波明显,回波强度可达30 dBZ以上,西南端有不断的对流单体形成,并向东北移动使带状回波加强,蚌埠地区K值已近35,雷达回波以带状回波为主,结构显得密实,反射率因子较大,位置相对稳定,有絮状回波造成了蚌埠市区暴雨量级降水。
5 结语
(1)此次暴雨是由西风槽前暖湿气流活动引发,暴雨区域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西南低空急流强盛,不稳定能量释放明显。
(下转第253页)
(2)暴雨的发生和中β尺度对流云团许多次发展以及较长时间维持相关,中尺度云团的最冷云区亮温值和面积大小决定了暴雨强度,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内部有多个尺度不同的的对流回波前后经过暴雨发生区。
(3)暴雨回波的强回波核位于云体的中下部,可能是暴雨回波的特征。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厚度有增加,强度增强,同时低层2 km以下为下沉运动,2 km以上则为上升运动。
(4)雷达回波以带状回波明显,密实度大,反射率因子较大,位置相对稳定。
(5)精选的21个暴雨预报因子简单实用,程序使用方便,显示清楚,使用方便,连网调取远程气象资料可进一步分析判定,为暴雨预报程序化提供帮助。
6 参考文献
[1] 田苹,王桂春,李绍云,等.一次大暴雨预报偏差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91-18893.
[2] 赵杰夫.邵阳市“6.26”大暴雨过程分析[J].湖北气象,1996(2):21.
[3] 徐贤德.用局地不稳定能量预报盛夏暴雨[J].气象,1981(6):8-9.
[4] 杨群娜,陈永,邱克伟,等.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暴雨过程影响的模拟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22-15723,15727.
暴雨自救范文2
按照镇委镇政府组织分工,成立镇救灾物资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和救灾物资储备组、应急保障组、运输组、安全保卫组和监督检查组。
(一)领导小组与工作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部门:镇民政办、财政所、卫生院、镇爱卫办、镇供销联社、派出所、镇纪委监察室、城建中队。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灾区灾民生活所需救灾物资的征集、储备、管理、调运、发放、安全保卫、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二)办公室及其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民政办。办公室主任由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符爱花担任。
办公室职责:负责全镇救灾物资应急保障的日常工作。
(三)各工作小组职责分工
1、救灾物资储备组:由镇民政办、财政所、卫生院、镇爱卫办组成,负责全镇救灾物资的征集和储备工作。
2、应急保障组:由镇民政办、镇爱卫办、派出所、卫生院、城建中队组成,负责救灾物资应急发放、灾民疾病治疗和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3、运输组:由镇民政办、卫生院、派出所组成,负责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运输车辆的安排和运输工作。
4、安全保卫组:由派出所组成,负责协助镇民政办和卫生院在实施应急保障工作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5、监督检查组:由财政所和镇纪委监察室组成,负责全县救灾物资应急保障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工作。
二、救灾物资储备
(一)救灾资金及物资的储备
根据我镇历年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各村委会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镇财政承受能力和镇救灾物资储备的工作实际,镇有关部门要储备用于灾民生活安置、医疗卫生必须的救灾物资,保证灾区应急保障的物资供应。
救助物资种类主要包括:临时居住所用帐篷、粮食和食品、油、盐、饮用水、棉被、棉衣、各种药品等。
(二)救灾物资来源的主要渠道
1、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调拨;2、向社会征集;3、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救灾物资所用资金的筹集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落实镇本级自然灾害事业费;二是开展救灾捐赠筹集;三是争取上级特大自然灾害补助金。
(三)储存与保管
救灾物资储存和保管是储备工作的难点。镇民政办要利用现有储备仓库条件,重点储备当年应急救助所需的棉被、棉衣;利用慈善超市储备一定数量的米、面、油;与厂家签订食品、饮用水议向协议;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紧急转移安置灾民时,首先应立足于就近就地解决灾民住宿、吃饭和饮用水问题,需要市应急救助时,再进行紧急调运。
三、救灾物资应急保障申请及发放程序
(一)启动条件和终止
一旦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需要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时,由领导小组依据应对自然灾害响应级别和需求量,宣布启动救灾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应急保障结束后宣布终止。
(二)救灾物资应急保障履行申请、调查、调运、发放、报帐程序
1、申请:由各村委会救灾领导小组根据本地灾民生活安置实际需求,以书面形式及时向镇救灾物资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和灾民救助名册。
2、调查:镇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核灾后向镇领导小组汇报。
3、调运:由县镇民政办、卫生院、派出所组织人员将救灾物资快速运往灾区。
4、发放:由镇民政办组织发放。为保障救灾物资应急救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发放救灾物资时必须做到:有申请、有调查报告、有调拨单、有灾民救助名册、有救助卡、有发放方案、有张榜公示、有报帐明细表、有帐目、有救助档案。
四、检查、监督及其他
(一)检查和审计
灾情结束后由财政所、镇纪委监察室组织人员对救灾物资发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并向镇领导小组报告。
(二)责任追究
暴雨自救范文3
【关键词】保险资金 养老社区 问题研究 策略选择
一、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背景与意义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还是有一定的背景的。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直接促进了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更多的子女和国家去赡养,但是由于年轻人数量较少,无法顾及双方父母以此来满足更多老人需要赡养的这种需求。也就是说这种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养老需求。基于以上这些情况,为了达到供需平衡,许多企业和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建立一些养老社区来满足广大老龄化人口的需求不失为一种好的政策。
养老社区是一种集体化管理的不动产模式,不动产因其自身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保险资金投入养老社区可以改善保险公司的投资模式,降低投资风险。而且不动产具有稳定的收益性,保险公司将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可以稳定自己的资金链,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稳定收入,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双赢的。
二、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Y养老社区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支持盈利性养老地产的政策上不明确
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必定会给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在监管政策上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监管是不具体的。而且在投资的同时要考虑成本问题,这也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这也就给保险公司带来开发上的困难。在开发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支持开发,但很多政策只停留在原则层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公司开发养老地产的困难问题。
(二)接受养老社区这种养老意识需要较长时间
众所周知,国外的这种养老社区养老模式还是比较流行的,而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是筹建阶段,想让中国老人的社区养老的意识快速转变过来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许多老年人还是愿意和自己的子女呆在一起,想让老人们接受这种养老模式需要从意识上进行渗透,并且得到老人们的认可,最终要让老人们感觉到这种模式是让他们能够幸福的。同时,在土地管理、税收上与一些养老院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种养老社区在建设和服务上是优于普通的养老院的,进而带来的消费收入也是高于普通养老院的,很多老人碍于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养老模式,所以要想让众多老人接受这样养老意识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三)制定的相关政策约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
按照规定,保监会是不允许保险公司使用“建房卖房”的模式,所以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只能使用 “租赁”的方式经营养老社区,这大大延长了资金回笼的时间,时间的延长带来的风险是无限的,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会出现大量的资金积压,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的财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前提是要拥有雄厚的闲置资金才可以,本来是一个朝阳产业却受到风险的制约。
(四)保险公司在管理上存在难题
我国目前养老社区这种养老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管理上缺少专业的从业人员。况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年轻人更多的是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毕竟会在养老护理上缺乏更多的人才,在我国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的高校并不多,教学上是存在漏洞的。人才奇缺与日益壮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保险公司不得不面临并且解决的巨大困难。
三、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策略选择
(一)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
国家的政策支持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养老社区这种新型行业也不例外,需要国家的土地政策的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在土地支持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尤其是保险公司来进行投资,在土地使用和建设方面给予财政补贴政策、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养老社区这种服务产业本身是为了服务日益增加的人口老龄化人群,在税收上应该采取税收优惠,这样也能直接的加大针对养老社区及相关服务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优惠税收力度。
(二)借鉴西方国家的高端需求模式,提高服务创新
在我国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服务创新模式,在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实行最高的优质服务模式,因为这些地区高端养老需求比较旺盛,这样可以避免高端需求不足的情况。在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地区采取适应当地发展养老服务模式,这样能促进当地的供需平衡。保险公司可从中高端需求入手,待其盈利模式明朗时再逐步拓展客户人群。在高端服务上要注重配套建设,以老年人为本,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
(三)创新保险产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将资金投资养老社区不一定要等到房屋建设成功,所有相关配套设施都齐全时再开始运营,可以在建设前期就开始产品创造,通过保险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客户,这样还能间接说服老人接受养老社区这种模式。保险公司可以雇佣专业的管理机构经营管理养老社区,减少社区管理上的风险。制定详细的养老社区服务规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向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韶.老年产业发展需求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观察与思考,2010,(8).
[2]赵婧.浅析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实体的可行性[J].上海保险,2014,(2).
[3]杨福彬.“居家养老”模式升华“六化”战略清除发展障碍[J].银发世界,2008,(6).
暴雨自救范文4
[关键词]数字资源 系统模式 区域模式 区域性保障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G250.76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各系统全国性的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已经走向成熟,但在显示其强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与信息用户需要不相符的一面。而以区域为单元建立的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模式却能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在响应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要方面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本文拟通过系统模式和区域模式的比较,分析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可行性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1我国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模式比较
从宏观的视角分析我国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模式可分为系统模式与区域模式。两种模式在管理体系、服务方式、资源建设目标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
1.1系统模式
数字信息资源的系统模式是按照国家行政职能来区分的、以某个行业为体系而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按照我国图书馆管理归属系统,基本分为高校、科研和文化三大系统。
高校系统。即教育部所属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项目(CADLIS)。CALIS是我国最早启动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CASHL是全国性的唯一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CADLIS是CALIS二期工程与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两个专题项目的有机结合。CALIS、CASHL、CADLIS共同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科研系统。即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由国务院批准、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员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经过10年的建设,NSTL已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基地、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成枢纽和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的支持中心。
文化系统。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的重大文化项目。“十一五”期间,该项目已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
1.2区域模式
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模式是在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内,相同性质或不同性质的图书馆之间开展合作而形成的横向的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可分为同质性与异质性两类。
同质性的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模式包括: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电子图书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
异质性的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模式包括:以上海图书馆为中心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等。此外,地市级的异质性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有:东莞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佛山地区图书馆联盟等。
1.3系统模式与区域模式的比较分析
对于系统性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不足,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龙丽从用户吸引与发展、共享程度、资源配置、共享效益等方面对CAMS、CASHL、NSTL三大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共享覆盖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用户共享成本偏高等。黄筱玲认为,系统模式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推广范围有限。以CALIS为例,目前有成员馆500多家,而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全国1 908家普通高校(本科院校720所),远远超过了CALIS的成员馆的数量。而且在这500家成员馆中,经常利用CALIS各项服务的图书馆也并不多。②受制于网络条件等诸多因素,系统中心的一些项目利用率并不高。
从宏观管理角度来看,系统模式利益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有保障、易于管理控制、可持续性强。区域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不同性质的图书馆或信息机构组织起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不足则表现在:管理难度大,多数区域性联盟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可持续性上有待提高,如表1所示:
从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来看,系统模式在数字信息资源保障能力上表现强,但资源覆盖面、资源利用率均低,服务方式主要是文献传递,用户的满意度不高。而区域模式虽然保障力不如系统模式,但资源覆盖面、资源利用率均高,服务方式多样化,包括文献传递,授权IP等,用户的满意度较高,如表2所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系统模式和区域模式各有优势。系统模式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保障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区域模式的长处在于其使用覆盖面、资源利用率、用户满意度上的优点。而就数字信息资源的实用性而言,区域性保障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2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必要性
数字信息资源的区域性保障弥补了全国性系统模式灵活性差和不能跨系统整合的不足,体现了区域发展的要求和用户的愿望,也是信息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2.1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是区域发展的根本要求
进入21世纪,人类迈进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诸多原因,各个区域的发展都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区域发展理论表明,在经济社会的区域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某些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在经济形态上,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形态――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正在兴起;另一方面,在区域形态上,知识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本身是倾向于地方性的,知识的区域集聚促成了一些“新产业空间”的出现和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因此,知识经济的兴起也使得知识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日益倾向于地方性,知识的区域集聚引起了学者们研究知识在创造、保持产业和区域竞争力中以及区位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地理聚集与地方环境、区位与学习创新已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因此,从区域发展的整体要求来规划、运作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系统,正是地方政府及其所属信息机构谋求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服务的突破口,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
2.2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是区域用户的迫切愿望
以用户需要为原则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
和最高目标。程焕文教授认为,“用户立场”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大趋势”,“不能只站在或主要站在图书馆立场上去研究图书馆学,而应该尽可能地或主要地站在用户立场去研究图书馆学”。蔡卫平认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坚持“读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原则。数字信息资源保障如果不考虑用户(读者)的需要、方便用户获取,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就区域用户而言,数字信息资源的区域性保障更有价值。美国学者齐夫认为,人都有精简节省和追求经济效率的天性,他据此提出了“最小努力原则。人们在获取信息资源时通常也遵循这个原则,希望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效果。因此,就近、方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我国系统性的数字信息资源保障,服务用户的手段较为单一,除少数高校可直接利用局域网和授权IP外,多数成员馆服务用户的方式只能依靠文献传递。而仅靠文献传递的方式满足科学研究的信息需求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才能满足研究型用户的需求。
2.3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是资源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且信息数量以几何级数激增,图书馆普遍感受到经费的压力。依靠单个馆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长期保存的,而区域性保障体系则由区域内各类图书馆开展分工合作,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保存提供了条件。
数字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与数字资源商的垄断,可能使得小型信息机构、小型集团用户无力购买数据库资源而带来两方面的结果:①数据库推广应用越来越困难,数据库开发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②用户无法使用数据库的可靠信息,造成信息社会新的“数字鸿沟”,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而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则可以通过区域内各类图书馆合作建立联盟来解决这个矛盾。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商业信息机构的区域人,对商业数据库在区域内进行推广,为局域网外社会机构和用户提供有偿服务,这种营销模式就是商业数据库区域模式。其优点在于:①数据库商扩大了用户使用范围,增加了对数据库的需求;②数据库商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提高了企业纯利润;③区域人与数字资源商合作,能够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有利于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说,数据库区域模式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重要策略。
总之,通过数字信息资源的区域性保障,不仅可以从国家信息资源保障系统中获取区域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将区域特色信息资源“贡献”出来,成为国家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年来,数字信息资源的区域性保障发展迅猛,不仅经济发达地区,就是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也纷纷建立,但在其建设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在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上,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政府支持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基础
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表明,“政府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和长期发展,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撑,而从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来看,政府支持占主导地位,其他渠道如捐助等是辅助渠道。
信息资源属于公共性、公益性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经济特性,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提供。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介入区域图书馆的运作在逻辑起点上具有无可非议的合理性。同时,“谁受益,谁投资”的受益原则是经济学领域成本分担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地方政府要在区域发展创新中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力,就要深刻认识到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作用,承担起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责任和义务。采取一系列长期的促进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政策措施,提供不同程度的经费与相关的政策支持,以提高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为区域创新和发展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2规划与协调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关键
规划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基础工作。统一规划是指对区域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系统的发展计划,是一个区域现在和未来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设计的行动方案。规划的内容包括:①完成区域内各类图书馆现有数字信息资源的调查,为制订规划提供基础;②根据区域用户群需要制定出区域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方向、原则等;③统筹制订区域图书馆的商业数据库和特色信息资源建设计划。
协调是数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经费的重要方法。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应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统一各成员馆资源建设工作,有效避免联盟在资源建设上的重复。协调应包含以下工作:①通过统一协调电子资源集团购买,避免重复采购,同时以集体的力量争取数据库服务商降低价格;②根据区域内图书馆的能力与需求,协调分工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③各成员馆统一合作,在书目数据库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软件平台整合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3推广应用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重点
数字信息资源如果仅仅局限在共建的联盟成员图书馆内使用,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区域内所有需要的用户都能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而通过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将不同需求的用户纳入服务范围,无疑会提高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效率。因此,面向区域用户的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必须加强推广应用,提高资源覆盖面和资源使用率,这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用户的使用能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良性发展,数字信息资源的使用率低,就会降低社会的认可度,造成政府的支持信心下降,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可持续性受阻。因此,在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上,应致力于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以提高资源的覆盖面和使用效益。
3.4合理利用知识产权是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的难点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信息资源在共享的实现中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数字信息资源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应当为所有社会成员所用,而知识产权强势保护主义者则过于强调其利益的保护。只要能够把握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合理使用,就能够有效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从数字信息资源商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关系来看,区域图书馆联盟实质上是数字资源商的服务机构,即“授权推广”。“授权推广”的核心是有偿服务,只要数字资源商能够得到利益的保证,就能突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使用地点限定于本馆馆舍内,不得向馆外对象提供”的限制。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区域性保障应在知识产权的合理应用上下功夫,解决好共享系统的知识产权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首先,区域联盟在积极组织电子资源集团采购、降低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同时,要与数字资源提供商充分沟通、协商和谈判,改变当前主要以IP范围控制方式提供电子资源服务的合作模式,争取形成以用户规模大小确定电子资源引进价格的合作模式,使电子资源在统一的用户认证机制下合理合法地开通至馆外用户。其次,要引进或开发一套包括远程访问、统一认证管理、用户信息与行为数据挖掘、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等功能完善的数字资源门户系统来解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服务的需求。这样,在提供数字资源远程服务的过程中,就能充分遵守知识产权有关规定,将用户认证功能配合以严谨的防扩散技术措施,防止电子资源在馆外被无限制地使用。
暴雨自救范文5
为保证政法教育整顿工作落到实处,与监狱党委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保持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声音一致,净化政治生态、涤荡干警灵魂,我监区按照监狱党委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结合中央第二督导组反馈意见,积极开展教育整顿“回头看”工作,并结合教育整顿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照顽瘴痼疾典型案例、以及减假暂案件中存在的疏漏,进行深刻自我剖析及反思,现将我监区及本人经过自查自纠发现的突出问题对照贾文雅厅长提出的“十个方面”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一、警囚界限划分不清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我监区经过自查自纠深刻剖析后发现,虽然没有“以岗位谋利、谋财、谋好处”等“吃拿卡要”的违纪违法现象,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改造表现积极的罪犯,尤其是坐班员、红色耳目等特岗罪犯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存在以鼓励罪犯积极上报问题为目的,对表现积极的罪犯偶尔改善伙食情况;存在耳目罪犯上报问题未经过多方求证核实、固定证据就开展干警分析研判情况;存在与改造表现良好的释放罪犯存留电话号码的情况。
原因分析:1、疫情以来的长期值守工作让干警疲于应对,逐渐产生松懈思想、麻痹大意,放松了敌我矛盾这根弦,放松了“罪犯表现再好也是敌人,罪犯表现再差也是人”的高戒备思想,给罪犯钻干警思想上的空子留下了隐患。2、干警存在懒惰思想,对发生的问题不追根、不揪底,没有从根本上分析、研判犯群的思想及产生思想的根本原因,只在表面下功夫,只着眼于解决表面问题,只关注现阶段问题。
整改措施:严格落实监狱“与罪犯接触至少两名干警”的要求,保护干警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私下接触可能带来的违规违纪行为;严禁干警与罪犯家属以各种名义、各种方式私下接触,如有必须接触的情况应全程录音,自我留存备查;严禁干警以各种名义给罪犯捎带任何物品;严禁罪犯以任何理由使用办公电话接打内外线。
二、外协人员管理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监区因没有生产任务故长期无外协人员,但为防止将来有入狱安装设备的工人或其他人员,我监区特别要求对外来入狱人员必须两名干警同时在现场监控,外来人员施工时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留存备查;禁止外来人员与监区隔离罪犯接触,如有交谈必须相隔两米以外;在外来人员入狱前向其传达监狱对外协人员入狱工作的相关要求。
三、执行制度不力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我监区经自查自纠后发现,虽然监区干警按照监狱规定双岗巡逻、巡查、巡视但是频率不够,未能做到每小时巡视巡查;罪犯亲情电话监听工作存在漏洞,对使用方言罪犯未强制要求使用普通话,导致一些通话内容听不懂;在罪犯如厕、洗澡等生活现场没有做到干警直接管理现场管理,而是由“坐班员”在现场,属于使用“拐棍”情况。
原因分析:1、干警警力不足,由于一些生活步骤需要分批分时段进行,生活现场区块化明显,属于客观存在的问题,现场如果两名干警管理时不能首尾兼顾。2、干警责任心不强,亲情电话监听过程中罪犯使用不易识别方言时不能及时制止、挂断,给隐言、暗语交流留下了可乘之机。3、由于干警日常处理大量工作,所以在每小时点数上往往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1、不断强化“1盯1”闭环连体制度,确保在警力不足时罪犯有人互监、有人盯守。2、严格落实干警门禁管理及双人每小时清数制度,在监区门禁管理台账和人数清查台账上干警每小时签字。3、强化干警责任意识,严格落实罪犯分级处遇制度,对拨打亲情电话或亲情会见的罪犯如不使用普通话可直接挂断并口头警告,对屡教不改的罪犯可联系教育科限制该犯亲情电话的拨打次数和时长;对亲情电话、亲情会见的罪犯干警亲自监听、记录,狱侦干警定期回放录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对监听不力的干警经查实后上报政治处进行绩效扣分。
四、罪犯分级处遇复杂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我监区经自查后发现,个别罪犯及家属通过外界以各种方式联系干警“打招呼、拉关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但我监区干警均无任何“照顾”行为,不过在“外界关系请托”时往往不能义正辞严的回绝并宣讲政策阐述原因,对这些人往往采取“明面上口头答应,实际上正常管理”的处理方法。长此以往对罪犯亲友就造成一种“托关系”“打招呼”有作用的错误印象,影响了监狱管理的形象。
原因分析:1、干警政治修养和党性修养不足,不能对明显的违规违法要求勇于直面斗争,坚决回绝。2、干警对“人情”“面子”看得过重,觉得“不给办”“办不了”是能力不足的表现,存在虚荣心理。
整改措施:1、严格按照罪犯分级处遇管理规定进行奖惩,将分级处于的管理规定落实到罪犯日常生活改造的方方面面。2、强化干警党性修养,树立干警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教育干警勇于对违法违规要求说“不”,正人正己,积极塑造监狱干警“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光辉形象,并时刻维护。
五、监狱企业管理不规范情况。
经自查自纠,我监区及个人未涉及此类情况。
六、部分单位或干警与“老客户”“老关系”纠缠不清情况。
经自查自纠,我监区及个人未涉及此类情况。
七、对职务犯提供特殊关照的现象
经我监区自查自纠后发现,监区确有一定程度对职务犯区别对待现象,具体情况为职务犯往往年龄较大、普遍患有慢性疾病,且职务罪犯大部分学历较高,思想认识相对其他罪犯较高,能够主动积极改造、靠拢政府,所以在监规背诵、队列训练、内务卫生等入监教育科目考核达标后,监区会根据实际,适当降低此类罪犯的劳动强度,劳动上以“力所能及”为主,改造上以“改造思想”为主,但监区及干警对此类罪犯严格按照监狱管理要求处理,一切从罪犯实际情况出发,对违反监规纪律、传播有碍改造言论、传播抹黑机关组织、抹黑党政制度的职务犯坚决予以更为严厉的打击,绝无对职务罪犯“高人一等、特殊关照”情况。
八、领导干部不了解监区工作程序环节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经监区自查自纠后发现,我作为监区主要负责人确实存在对工作程序、业务上的生疏,专业技能欠缺情况,特别是对减、假、暂业务不够精通,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还偶尔需要找文件、查书籍,在监区的组织生活会上,同志们和我自己也就此事进行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已经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对监区工作的程序和环节上有了较大提高和补足,但仍有欠缺。
原因分析:1、我以前长期在科室处理相关工作,极少涉及罪犯改造一线工作内容,对监狱罪犯管理的新变化、新制度拿捏不准,了解不深,钻研不透。2、受疫情影响,干警分批次入狱值班,难以集中学习交流,查补不足。3、个人存在等靠思想,在自己吃不准、摸不透的情况下,习惯性的将一些工作交给懂的人、会的人去做,存在一定程度的机关化倾向和官僚主义倾向。
整改措施:1、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努力使自身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需要,以尽快适应当今工作形势和理论知识快速发展的要求。2、强化群众监督,让同志们时刻敦促提醒自己,防微杜渐,多和同志们虚心求教,教学相长。
九、领导干部利用干警提职晋升之机,收受身边“好处”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经监区自查自纠后发现,监区没有用收受“好处”换取晋升的权钱交易行为,但存在干警晋升或职务变动时存在“迎来送往”、监区庆贺“吃请”的现象。
原因分析:1、监区干警在思想认识上还有所不足,对靠吃吃喝喝凝聚战斗力的传统糟粕还有所迷恋。2、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认识不到晋升并不代表权力的提高,只代表肩头为人民服务的担子更重。
整改措施:1、严禁监区干警拉帮结伙搞小团体,小圈子。2、监区团建选择与职业相关的能够提升警体素质的活动项目如马拉松、攀岩、射箭、真人cs等。3、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4、积极接受上级部门和同志们的监督。
十、党史学习方面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我监区全体干警通过参加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个人自学,对学习党史、国史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但是也存在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没改变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较注重单位安排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而对其他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的钻劲不够,学习过程中,认真做了笔记,但往往浅尝辄止,没有作深入消化,领会内涵,全面贯彻等问题。
暴雨自救范文6
【摘要】 最近提出抑郁症与免疫学变化有关的假说,细胞因子在发病机理中起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目前抑郁症患者细胞因子变化以及发现的可能与抑郁症有关的因子。
【关键词】 抑郁症;免疫;细胞因子
抑郁症是指某种不愉快的心境和一定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或综合征。关于抑郁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已经研究了近半个世纪。早期的研究倾向于免疫功能抑制,然而最近的研究强调免疫激活。表明细胞因子与抑郁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许多学者对抑郁症血清和脑脊液进行了多种细胞因子检测,倾向于认为抑郁症中存在细胞因子浓度异常,但其改变的方向和程度不完全一致,其结果差异较大。抑郁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在一些方面表现降低,但在另一些方面表现激活。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以下综述。
1 关于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起源
细胞因子是由体内白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蛋白,它们的作用是多向的,包括影响细胞免疫和调节炎性反应[1]。这个定义太狭义,因为它过于强调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作为来源和目标的角色。更好的定义是它是一类调节许多类型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的大多肽调节分子。广义上可划分为两类:前炎性因子(IL-1,IL-6,TNF,INF)和抗炎性因子(IL-4,IL-10,IL-13)。前炎性因子的作用是刺激免疫细胞,对受损的细胞发挥局部和远处效应。抗炎性因子则是降低炎性反应且阻止细胞因子的进一步产生[2]。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推测与免疫激活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可能引起抑郁症,这个假说的首次提出基于临床和实验观察,在临床中使用IFN和IL-2等细胞因子治疗的病人经常会表现流感样症状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其中抑郁症状是一个典型的特征性表现,随后发现抑郁最常发生在INFα和IL-2细胞因子治疗中,偶尔发生在在INFβ治疗中而INFγ治疗中未发现[3]。此外还发现抑郁在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身上发生率很高,例如多发硬化症、过敏症、风湿性关节炎和中风等疾病。同样在很多抑郁症病人中可以观察到免疫激活的表现。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大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血清素激活系统。在动物模型研究中,注射LPS或者IL-1到动物体内,可诱发疾病行为,主要表现是高热、动力不足、痛觉过敏,对外界的兴趣减低,减低,睡眠时间增加,这也表明,内在动力和一些认知功能可能受损。另外,抗抑郁剂的长期治疗也显示了可以抑制由LPS诱发的疾病行为。通过以上这些发现,提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作,因而有人假设免疫状态改变和抑郁症的症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细胞因子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推测长期的细胞因子升高引发了神经内分泌和脑传导系统的变化,由大脑作为应激源,并且归因于抑郁的发生来解释。细胞因子可以激发易感因素以致于后期的应激源再次加重[4]。
2 抑郁症的免疫学研究
抑郁症的免疫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方面,在抑郁症患者体内已证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免疫异常。由Zorilla[5]等人进行的关于抑郁病人的免疫异常的临床资料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细胞数量增多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率增加;结合珠蛋白,PGE2和IL-6浓度增加;NK细胞活性减低;且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增值反应减低。目前细胞因子(cytokine,CK) 和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成为研究焦点。抑郁症的细胞因子研究结果有一点是明确的免疫激活并不是发生在所有的抑郁病人。对于细胞因子研究尚缺乏一致性和重复性。
2.1 现在对免疫抑制研究比较多的是CD4+CD25+调节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CD4+CD25+调节T细胞是体内自然存在的,组成表达CD4、CD25(IL-2Ra链)、CTLA4、GITR、CD62L,对效应性T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类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亚群,也是调节性T细胞中最具争议的一个亚群[6]。CD4+CD25+调节T细胞可以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4、IL-10、TGF-β[7],但其是否由细胞因子介导免疫抑制仍存在争议。实验表明,用只允许细胞因子通过的膜将CD4+CD25+T与CD4+CD25+T隔离,发现前述的抑制作用消失。故CD4+CD25+T细胞可通过间接抑制的方式抑制抗原提呈细胞(APCs)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从而抑制CD25+效应性T细胞[7]。CD25+T细胞通过与效应性T细胞直接触介导免疫抑制(直接抑制)。在某些条件下,直接抑制与间接抑制可能会协同发挥作用[6]。经细胞表面TCR激活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细胞接触、竞争抑制等方式,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功能,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最近有报道,抑郁症可能是与一些淋巴细胞亚群如CD3+、CD8+、CD4+CD45RA和CD25+。T细胞的增加有关[8]。细胞记数分析也显示抑郁症患者体内有辅T、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数的增加[9]。Kemeny[10]也发现在一些丧亲的成年男性中出现的严重抑郁心境与CD4+T细胞数目的降低和淋巴细胞活化的表现标记表达增加相关联;国内杨权[11]等人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除血清IL-2水平高于正常外,血清IL-1β、IL-6,TNFa,INF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认为IL-2在抑郁症可能起作用,但不支持抑郁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激活。
2.2 关于抑郁症患者的CK改变,不少研究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血浆CK浓度升高,并认为升高的CK可以作为抑郁症的一种状态指标。Maes[12]报道了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和IL-6之间呈正相关,并解释其机制可能为,IL-6有可能直接刺激HPA轴,通过α螺旋CRF及CRF中和抗体可以缓解CK诱导的抑郁症状。Seidel[13]报告进一步证实Maes的抑郁免疫反应假说,这提示抑郁症可能有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Lanquillon[14]研究发现治疗前IL-6水平在治疗有效组中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疗效较差组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IL-6水平在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由于不同的亚型IL-6水平各异,提示IL-6水平可能是抑郁症的亚型标志之一。IL-2由TH1淋巴细胞亚群产生,属多效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效应,Brambilla[15]研究发现IL-2在中枢具有诱导下丘脑释放加压素和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以及诱导杏仁核和海马释放CRH和加压素,以上效应可以解释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活动过度,据此可以推测IL-2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Weizman[16]报告抑郁症病人用氯丙咪嗪治疗之前IL-3样拮抗剂(IL-3LA)均低于正常对照,而用药后IL-3LA均高于正常对照。目前对IL-3报道较少。而对IL-18的研究目前已逐渐成为新热点。Rosaria Alba Merendino[17]研究证实MSD(中度抑郁症)与炎性反应有关,并且阐述其主要是由于TH1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IL-18在对于MSD的病理生理方面起到一定角色。Kokai M[18]经研究建议抑郁症患者的血浆IL-18的水平,可以作为反映包含免疫系统在内的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其进一步拓展了细胞因子的研究领域。
3 抑郁症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假如在抑郁症的动物模型中,免疫刺激和细胞因子被证实是阳性,那么细胞因子假说将会更有说服力。最近的报导中,关于抑郁症的实验,至少有6个啮齿动物的模型。其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是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实验(TST)。Deak[19]等人显示了暴露于FST并没有改变鼠的大脑及外周组织中的IL-1的浓度,并得出结论,大脑中IL-1的产生不可能引起强迫游泳实验中的行为结果。LPS或者细胞因子在FST中行为模式的作用仍然不清楚。悬尾实验中通过抗抑郁治疗,被悬挂动物的不动时间减少[20]。比较这两个实验,在生物亚型上可能不同,在TST中,免疫激活和细胞因子的资料相对较少。在其他动物模型中,涉及到细胞因子的数据还非常有限,比如CMSS(慢性应激模型)观察到了NK细胞的减少,脾细胞产生的IFNγ或IL-6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产生IL-1β和IL-6的mRNA的数量在肝脏中减少,同时在下丘脑中增加[21](2003)。一系列的免疫异常在动物模型中被观察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价值可以提供疾病发病机制的远见。
Pollmacher, et al[22]报道一些细胞因子(尤其是IL-1β)在正常生理条件和实验条件下人类血清中是难检测到的。他们也指出IL-6和TNFα的波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缺乏特征性。并且在抑郁病人(和免疫相关疾病)观察到的细胞因子的改变与细胞因子治疗过程发生的细胞因子的浓度改变相比极小。另一个重要的线索是抑郁症病人可能发生在一种难以检测到的自身免疫激活的情况下。抑郁症的发生与一个矛盾而又独特的免疫应答的抑制和毁坏性的自身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系。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对机体免疫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清锌水平降低,因此锌对抑郁症发病有极其重要的影响。Kroczka[23]等研究指出锌诱导一种抗抑郁药效应,在强迫大鼠游泳实验中锌能够增加异丙咪嗪的效应,推测在人类,锌可能有潜在的抗抑郁效能。Zn与IL-1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血清锌降低可能是抑郁症的慢性炎症反应指标。可能原因为血清锌与HAMD中的迟缓分呈显著性正相关,而迟缓分与血清急性相蛋白相关,而急性相蛋白可能由细胞因子IL-1过度分泌诱导。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中血清锌与HAMD中的迟缓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提示血清锌与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密切相关,锌与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抑郁症的病理过程。
细胞因子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重要的神经调质,具有较强的神经内分泌效应。另有研究证实抑郁症还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而且这种异常在该病的不同亚型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至于这种异常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
4 结束语
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疑问,这些疑问包括:这个理论不能解释经典的(弗洛伊德)抑郁症的心理精神动力学说;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抑郁中的易感作用;关于睡眠,认知及HPA轴的细胞因子作用的一致性;不考虑细胞因子增加时抑郁发生的可能性;在动物实验中抗抑郁药不能完全去除个别细胞因子对大脑的影响作用;就目前抑郁症的多巴胺假说中细胞因子对脑多巴胺的作用一致性。基于这个理论的有限性,可能存在另一种与细胞因子相关的抑郁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