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福兮祸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福兮祸兮范文1
福兮祸兮范文2
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对战类项目联赛本年度最大的炒作话题无非就是改制了,只不过和并不算成功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改制不同的地方在于,足球联赛是把原有的赛会制联赛变成主客场循环赛制,而CEG则逆其道而行之。前者现在看来还在艰难爬行,也许相反方向的改制能够盘活CEG的中期发展。
回顾一下过去两年CEG的发展,主客场联赛虽然从表面上看遵循了一些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道路,但是经费巨大、赛制冗长,精彩点不集中等主客场联赛固有的问题和电子竞技这项运动的主要特征之间的结合不是非常妥当,少在现阶段是如此,毕竟它的普及还远远不到足球,篮球的水平,也许在将来主客场赛制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这中国电子竞技的“初级阶段”,还是应当走一条比较稳妥、现实的发展道路。
除了上面这些因素,另一条促使CEG组委会下决心改组的重要原因是主客场联赛近乎封闭的状态导致联赛无法聚齐国内所有项目的顶尖职业玩家。可能星际争霸,极品飞车这样的项目状况还算不错,反恐精英的顶尖选手匮乏尤其严重,北(北京)有wNv,南(广州)有Star,这些在国内甚至是国际电子竞技领域响当当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在CEG中。作为号称国家级联赛的CEG,作为被众多人看好最具有发展前景的CEG,作为应当最有影响力的国内赛事的CEG,却不能集中国内顶级职业选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当然也就白白流失了很多应当拥有的热点和关注度,这会导致更深层次的问题,最直接的,赞助商得不到充分的回报,从而也就难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关注和投入。
收效究竟几何
于是,在2006年7月9日,代表CEG改制成功的2006第一站――北京站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前北京医科大学)体育馆成功举行,而众多关注已久的玩家、选手、媒体等等人士也得以一见新赛制的庐山真面目。据悉,改制从去年联赛结束之后就开始酝酿,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进入了预热期,CEG组委会在新赛制的宣传及推广上投入大量精力,覆盖面相当广泛,一切都在为北京站一炮打响作准备。
从组织的整体情况来看,相比现场效果,CEG更加看重本站比赛的网络内容传播以及网络视频内容传送,因为目前网络是观众观看电子竞技活动的最重要渠道。从去年年底的WEG第三赛季以及WCG全球总决赛开始,电子竞技的流媒体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无论是节目丰富程度还是观众数量都有很大提高,而CEG从去年初开始就已经在联赛中开始锻炼自己的视频转播队伍,去年年中他们的电子竞技转播水平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今年初的CEG大师赛视频转播就收到很好的成效,高峰时期观看人数超过30万,而5月底的ESWC全国总决赛视频转播也由CEG的转播团队承接,高峰时期也达到40万人在线。有以上这些数字作基础,自然而然在CEG本年度的对战类联赛中,视频转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出来。
过去两年的CEG主客场联赛,使得CEG比赛一直显得规模不够,往往在无声无息之间一年的联赛就结束了,缺乏足够的炒作亮点,如果说年初的CEG大师赛作为分站赛会制的试点,毫无疑问它坚定了CEG组委会改制的决心。首先,这样一个分站赛,事先也经过全国十个左右赛区的地区选拔赛,最终进行全国总决赛,时间上来看有足够的预热期供前期宣传,而到决赛的时候,从参赛队伍数量到参赛队伍水平,都已经达到一次全国性赛事的水准,自然能更加吸引观众的目光。而对于参赛选手,能够参加以前没有资格的正规国字号比赛,也是莫大的荣誉。从目前北京站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参赛选手,都给予了比以前好得多的反馈,只是因为在过去两年中的主客场联赛没有为CEG赚得足够多的人气,因此还没有能够实现一步登天。万事开头难,毕竟北京站只是本年度CEG的第一站,改制所起到的效用应当是一步步逐渐显现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赞助商的角度看,这种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大量集中的赛事宣传报道可以为他们创造丰富的回报,密度高,数量大,宣传效果不言而喻。同时,视频直播也丰富了回报的形式,从单一的赛场回报扩展到视频转播中的插播广告,这种形式预计在以后也会逐渐成为电子竞技赛事中一项重要的赞助商回报。
居安仍需思忧
从整体看,CEG改制第一站北京站可以说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没有完美的事情,我们在看到这些良好趋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任何潜在的问题。
最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赛场的布置,诚然不能否定CEG组委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如何让赛场更加细致,更加适合电视转播,则也是CEG组委会应当进一步考虑的问题。笔者了解到本站比赛也的确在赛场上面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是时间紧迫,在紧张安排完各地选拔赛之后,立刻开始北京站决赛的工作,而现在北京市正在对全市的各大体育场馆进行闭馆修整准备2008年奥运会,在场馆选择上捉襟见肘,这些都对决赛的组织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组委会在克服这些困难上已经消耗了很多精力,当然最后的效果也还算不错,但是作为国字号的比赛,应当更进一步。
其次则是自身定位,改制之后CEG分站赛,应当说已经初步具备一次国内大型比赛的档次,而CEG也应当提高对自己比赛的定位,把每一次分站赛都当作一次大型比赛来执行,从各地选拔赛开始就以较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这样就能保证让所有的观众和参赛选手看到一个高水准的CEG联赛,一改以往赛制造成的颓势,从而进一步扩大联赛影响力。
本届比赛的前期和比赛期间宣传工作可以说做得相当到位,而在后期进行的总结性宣传工作略显不足,和其他国内赛事相比有些单薄。当然这也可能和目前国内媒体对CEG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有直接关系,不过CEG本身也必须加强,否则一旦总决赛结束之后,刚刚炒出的热点迅速冷却,而下一次分站赛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人们的热情早已经消散。除了对上一站的总结,下一站的前期铺垫也应当在第一站结束之后立刻开始,多多借助网络媒体的快捷便利,把CEG迅速推广开来。
福兮祸兮范文3
你可能听说过一类食品添加剂,叫“甜味剂”,比如最常见的糖精、阿斯巴甜。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们的来历。
其实这些物质是一些不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的粗枝大叶的理科男无意中发现或发明的:1879年一个俄国化学家在实验室倒腾完瓶瓶罐罐,没洗手就回家吃饭,结果发现吃啥都是甜的――“糖精”就是这样被发现的;1965年一个叫施莱特的化学家在合成药物的时候无意中舔了一下手指,大名鼎鼎的甜味剂“阿斯巴甜”问世。
安全性的多次讨论
甜味剂的诞生对于食品工业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它们的甜度数百倍于蔗糖,能大大降低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们提供的热量远低于蔗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既可以满足你对甜食的渴望,又可以避免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但是相比那些什么都敢舔的“发明家”,普通人显得谨小慎微,因为大家对“化学合成”的物质总是充满了敬畏、怀疑甚至抵触。所以各国的监管者和研究者都在不断的检验它们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当然,科学存在不确定性,科学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科学界对安全性的诠释也与时俱进。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诸多“化学合成”物质都曾在安全和不安全之间多次翻转。
争论其实并不是坏事,自从1976年美国FDA批准阿斯巴甜,围绕它的各种流言、阴谋论、利益绑架疑云甚至漫长的法律诉讼从来没有间断过。这通折腾也许是值得的,后来美国FDA把阿斯巴甜描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安全性“毋庸置疑”。美国疾控中心也证实,“没有流行病学证据可以验证阿斯巴甜能引起重大伤害或严重风险”。美国FDA为它制定了每公斤体重50毫克的安全摄入量。
作为阿斯巴甜的主要生产者和推动者,美国拥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专利,因此始终有人怀疑这里面有利益绑架之嫌。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权威机构几乎都认可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两次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证明,每公斤体重4000毫克也未出现不良反应(NOAEL),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设定100倍保险系数,最后确立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为安全摄入水平(ADI)。有100多个国家依此批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包括历来以保守、苛刻著称的欧洲。
最近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又一次为阿斯巴甜出具了“安全证明”。之所以说“又”,因为他们在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给出结论“阿斯巴甜是安全的”。EFSA对现有证据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细致研究,最终再次认定,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每公斤体重40毫克的摄入水平是非常安全的,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吃2.4克,吃一辈子也没事。
吃货的福音?
阿斯巴甜是蔗糖甜度的200倍,所以2.4克差不多可以提供1斤白糖的甜度。相对而言,每天2.4克阿斯巴甜或1斤白糖,你会选择哪一个呢?以某品牌的无糖饮料为例,355mL罐装饮料约含有阿斯巴甜180毫克,2.4克相当于每天要喝13罐,如果换成含糖饮料呢?对于这样的“吃货”,我真的觉得甜味剂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对于网络上传说阿斯巴甜的各种“健康危害”,EFSA的评估结果都予以了否认。他们综合大量研究结果认为,阿斯巴甜不会损伤大脑和神经组织,也不会影响人的行为和认知功能,包括儿童。对于孕妇来说,在当前的安全摄入量下,阿斯巴甜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有苯丙酮酸尿症的孕妇除外)。基于动物和人体的充分研究证据,EFSA也排除了阿斯巴甜的致癌可能,这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资料相吻合。
对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担忧还来自于它的代谢物,它在体内会降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甲醇不是有毒的吗?实际上,水果、蔬菜中也会天然含有少量甲醇,比如果汁生产中,果胶水解会生成甲醇,新鲜果汁甲醇含量可以达到每升一百多毫克,酿制的果酒中甲醇可以达到每升数百毫克甚至更多,而一升无糖饮料中的阿斯巴甜最多生成几十毫克甲醇。所以EFSA的总体结论是,阿斯巴甜的降解产物和我们每天正常吃进去的同类物质相比是“毛毛雨”。当然EFSA也指出,“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应当避免摄入阿斯巴甜,这是因为苯丙氨酸的缘故。
福兮祸兮范文4
2008年的艺术市场发展就象过山车运动。上半年,一众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突破了千万的纪录,北京东郊的几十家倒闭企业被商人租下来,分几个开间,摊平一下路面,挂上个牌子就成了艺术村,很快全国各地涌来的艺术淘金者掏出在家乡挣来的钱租下来几间来,开始憧憬数钱数到手累的未来。艺术投资方面的杂志每期都用大量的篇幅论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价格乘直升机上天的合理性。影视媒体有关艺术投资的栏目也火得不行,一时大腕艺评家日程满当,打飞的不断赶场。据说,2008年暑期艺术院校毕业生留在北京和来北京立志做个艺术家的不下一万人。亢奋!2008年的上半年,和艺术沾边的人无不亢奋。及至下半年,同样亢奋的股市、房市突然来个急转弯,股市一路狂跌,房市是打肿脸充胖子,有价无市,美国那边不利的消息开始传来,次贷金融机构倒闭,引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接着有百年历史的雷曼投行倒闭,经济如多米诺骨牌连动跌下。2008年下半年的艺术市场突然沉寂,市场近乎窒息,在艺术家还在计算下一步价格涨幅的时候,狂热的艺术投资者开始持币观望,迟迟不愿出手。至年底,拍卖市场上,尽管各方使出浑身解数护盘,仍然难挡冬寒,成交率下降至不足四成,价格更是拦腰砍下也不易换手。两年里先后扎堆艺术村的各地艺术家花光了积蓄,拖着曾经梦想换来美好生活的作品,挤上列车回家了,798的游人还有,但许多创意不凡的画廊已关门落锁。
艺术市场冷落了,上半年十大艺术品拍卖纪录的名字在年底的排行还都赫然在目,只是变成流拍数量排行榜而已。市场完蛋了,混水时来摸鱼的,该装修去做装修了,该开饭店的去开饭店了。一时间,在去年艺术圈奔走的人都愁眉苦脸。去年底,英国小伙子郝斯特携几个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动物尸体,在个人专场拍卖会上独揽一亿一千一百万英镑。这件事在冬日里如一缕暖阳,让不少人兴奋了一下,说好的艺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被人认可的。呜呼哀哉!什么是好的艺术?是卖了高价的艺术吗?似乎是,凡高的作品卖了高价钱,毕加索的作品卖了高价钱,似乎证明了艺术与价格之间可以划等号。许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艺术市场有“F4”,近几年,艺术媒体里如果没有他们的影子,似乎都找不到内容了,一千藏家、艺评家论起他们作品的好来,头头是道,艺术后生的画面更是粗劣地拷贝F4的。
问题来了,他们的艺术价值忽然缩水了吗?年前,有媒体打嘴仗,一方说当代的画个大头卖得比董其昌还高,忿忿不平,另一方说当代画的大头比荆关董巨、元四家和董其昌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我不去评价谁的高低,我倒觉的论战双方是在同一个战壕的兄弟。他们判断艺术水平的高低还是用价格标准。看来,有一个问题要弄明白,艺术市场不是艺术,艺术价格不是艺术价值。我不否认其中的关联,艺术价格在总体上与艺术价值成正比,艺术创作的繁荣和艺术市场的繁荣也有互动关系,但以单件作品、单个艺术家去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毫无意义。比如齐白石卖不过F4,那么就说齐白石比不了F4吗?黄宾虹卖不过毕加索,就说他不如毕加索吗?市场就是市场,一幅作品就是一张有价证券,价格的起落与整个经济大局密切关联,艺术价值在价格的因素中微乎其微。艺术繁荣期和经济繁荣期常常并行,但时代杰作却多出于时代危难之时。这些年,艺术市场很活跃,艺术家买房、买车,可出不来齐白石,也出不来徐悲鸿、刘海栗,当然也没有张凡高、李加索。大凡出大作的大家都受了些磨难,能深思生和死的意义,艺术才会感人。毕加索生前大红大紫,好像没磨难,但他经历一战和二战,对生命的思考不会浅薄。如果时代精神萎靡,无论经济多么繁荣,艺术上也只能出些装饰门庭的东西。
市场寂静了,这样好,艺术的一贯坚持者也好,赶场者也好,可以想一想什么是好艺术,该怎样做艺术,或者根本上该不该做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让该搞艺术的继续搞艺术吧,让他继续笑骂哭闹吧。至于来赶场的失望者,没弄出名堂来,不要灰心,有更适合你的,或者是公务员,或者去种庄稼,找一个本该干的活,再也不必嫌F 4画得不如你挣得比你多。
福兮?祸兮?经济危机之下,艺术市场无法独善其身,应该算是祸;而对艺术来说,倒是揭开了被市场遮蔽了的艺术本身,使我们看艺术能直达本质,这样说,应该是福。
福兮祸兮范文5
近期,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新闻频频出现,这个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再次引发全民热议。到底,转基因食品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何为转基因
在十几年前,转基因食品还是个新鲜事物,距离人们还相当遥远。但是到了今天,它已经悄然无息地走进了我们的厨房,摆上了我们的餐桌。
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人为分离出来,适当修饰后导入其他物种的基因组中,引起受体生物表达人们所需要的性状并且能够将这种性状稳定遗传给后代的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生物的性状、营养品质及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作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本质上都属于遗传物质的转移,都要将各种有利于提高食品产量和品质的优良性状不断聚集到某个品种中。不同的是,传统技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转基因技术则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化技术实现。
具体地说,传统杂交育种技术是在生物有性繁殖的时候利用辐射、化学试剂、微生物感染、人工授精等人工方法刺激生物体,实现基因突变和重组,再筛选出所需要性状的稳定突变种进行培育、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基因突变和重组在自然界中一直都发生,人们有时候也会在自然界自发产生基因突变和重组的生物体中筛选所需生物体,例如我们现在所吃的粮食和蔬菜,家养的动物,都是根据人类的需要筛选出来的突变体培育而来。
现代转基因技术则突破了自然界中生物自然繁殖以及突变的限制,例如突破自然界种间生殖隔离限制,实现基因的种外组合,甚至可以实现在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之间跨界转基因;突破生物体获取新的基因及性状所需要的年限,可根据需求短期内实现对生物体某一基因抗性的强化或培育具有多种抗性的新物品;转基因育种所获得的性状与传统育种相比更加稳定,受品种差异及地域环境差异的影响较小。
转基因,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
1973年,转基因技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诞生。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年,美国批准将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环境中,使转基因植物从实验室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第一个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延迟成熟番茄,在美国市场销售,标志着转基因作物开始商品化进程。从那时候起,转基因食品种植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
1996年,全球有6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为170万公顷;2012年,全球已有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包括18个发展中国家和10个发达国家,种植面积达到1.7亿公顷,是1996年的100倍。这其中,美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达6950万公顷,其后依次为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和中国。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转基因产品与食品有关,包括油菜、番茄、玉米、小麦、土豆、大豆等。2011年,美国八成以上的包装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其中有95%的大豆、90%的玉米、95%的棉花是转基因的。2012年,全球大豆的播种面积的81%、棉花播种面积的81%、玉米播种面积的35%和油菜播种面积的30%都种植着转基因的品种。
转基因作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在1996到2011年期间,转基因作物创造农业经济收益估计达到982亿美元;同时,少用杀虫剂4.73亿千克;在2011年减少了231亿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有非常好的环境效益。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为人类解决全球性饥饿、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明显的优越品质
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蓬勃发展与其显著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首先,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可降低作物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11年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产生的农业经济收益总量大约为982亿美元,其中51%的收益源自生产成本的减少,包括耕犁的减少、杀虫剂的少喷洒以及劳动力的节省,另外49%是来自3.28亿吨的增产量。在2011年一年的总收益中,78%的收益来源于产量的增加(5020万吨),而22%的收益是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所获得的。
其次,用转基因技术开发出具有抗虫害、耐除草剂、抗病毒、抗干旱、耐寒、耐盐碱等各种抗逆境能力的作物品种,增强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可缓解资源约束和减少环境污染。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控制、降低了棉铃虫对棉花、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危害,而且使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70%~80%,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最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摆脱气候、季节的限制,延长某些水果和蔬菜瓜果的保鲜期;还能够提升食品的品质,如提高蛋白品质、提高维生素含量、改进食用和非食用油料作物的脂肪酸成分、改善蔬菜及水果的口味;同时,创造新的作物品种,拓宽食物来源,满足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
转基因食品的突出优势,使得它得以迅速发展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潜在的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这也是转基因食品引发世人争论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转基因食品表达所需性状时存在“不可预测效应”:转基因食品除了表达插入基因的预期性状外,还有可能获得意外的品质或是丧失原有的一些品质,这种效应是出人意料的,构成了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例如,转基因大豆增加了赖氨酸的含量,却同时降低了脂类含量;转基因油菜子提高了类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E却意外减少了。
“巴西坚果事件”揭示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就曾引发人们的担忧。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的营养物质,1994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把巴西坚果的一种特定蛋白的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定营养成分的含量确实提高了,但同时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也对这种大豆过敏,这很可能是由于外源基因把控制致敏的能力从巴西坚果转移给了大豆,最终,先锋种子公司终止了这项研究计划。这一事件也促使人们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来测试转基因食品的潜在过敏性。
转基因技术常常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把成功转入外源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培养成转基因生物,再以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或成分制作转基因食品,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能使抗生素的杀菌功能失活。所以转基因食物进入人体消化道时,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会被肠道细菌和病原体摄取,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引发基因突变,产生耐药菌株,使特定抗生素药物失效,而且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否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这也提醒着人们警惕并预防此类风险的发生。
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
转基因食品在种植过程中还可能会对环境中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生态风险和环境问题。
例如,部分转基因作物会通过转入外源基因的方式产生使害虫敏感的蛋白质,从而实现农药使用量的减少。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之后,害虫可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的适应性,从而存活下来,最终使转基因作物的杀虫功能失效,种植者不得不使用新的杀虫农药。而且,这种变化还可能扩展到其他害虫身上。
研究表明,转基因Bt蛋白在有效抑制棉铃虫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以棉铃虫为食物的生物如草蛉、瓢虫、蝽有不利影响,而与棉铃虫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害虫对Bt蛋白不敏感,并且随着棉铃虫的减少而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就会比以前生长繁殖更快。近年来国内调查结果表明,种植转Bt抗虫棉的棉田中,对Bt蛋白不敏感的蚜虫、盲蝽等常见的刺吸式害虫的数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常规棉田,它们已经成为转Bt抗虫棉田的主要害虫,与种植非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相比,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需要多喷药一至两次来对付这种害虫。
福兮祸兮范文6
从上赛季季前酋长杯上跛着脚离场,再到在对女王公园巡游者首发上阵,阿森纳中场威尔希尔远离球场已经524天。先是脚踝,后是膝盖,小威的伤势在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反复之后,终于痊愈。
尽管温格此前已经放缓爱徒的复出时间表,好让他能完全恢复,但上周六突然让小威首发,不仅出乎媒体和球迷意料,也出乎威尔希尔本人意料。
以往每逢有重要伤员复出,温格总是会在当天的《观赛指南》主帅专栏中重点介绍该球员的恢复情况和状态,然而上周六教授却在《观赛指南》上含糊其辞:“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威尔希尔和弗林蓬放进比赛18人大名单中。”直到开球前一小时,俱乐部新闻官丹·托贺斯走进新闻中心公布首发阵容,威尔希尔首发的消息才公布于众。威尔希尔本人也仅比他们早三个多小时得知自己将首发:比赛在下午三点开球,直到10点半左右,温格才把这一决定传达给了小威本人。
温格的这一举动让媒体大为不解,因为教授做事一贯稳妥谨慎当先,更何况对手又是英超垫底的巡游者,法国人似乎没有任何放烟雾、出奇兵的必要。不过赛后在新闻会上,温格解释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减轻威尔希尔的精神压力,让他在猝然受命的情况下心无杂念:“我觉得在球员长期缺阵的情况下,让他赛前没有多余时间为复出而纠结紧张,对他的心理会好一些。因此我在决定让他首发的时候没告诉他。”
从威尔希尔的表现来看,温格的“突然袭击”收到了效果。威尔希尔在出场的69分钟内表现得生气勃勃:他与左路的波多尔斯基有过几次漂亮配合,上半场33次传球,成功率100%;他也能像从前那样在人群中找到合适的传球线路,串联进攻;在身体对抗中,他似乎也没有重伤后的心理阴影,比赛中他两次被放倒在地,也没什么大碍;第19分钟,他在边缘拔脚怒射,巴西门神塞萨尔在猝不及防之下扑救脱手,这也是全场威尔希尔威胁最大的一次进攻。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在推特上打趣:“阿森纳的这个新10号看上去表现不错,这应该是他们今夏最成功的一笔引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