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大学生创业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1

APP即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蓬勃发展的APP产业正日益成为青年创业的热土。

张鹏是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2015年7月30日上午,在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的投融资对接会上,他开发的某驾考点评项目获得了两家风司的青睐,将迎来百万元的投资资金。

张鹏说,2014年他报名参加驾照考试,科目三补考了三次,之后便萌发了制作一个驾考类APP的想法。

“报名者通过这个APP就可以拿到报名费优惠,同时可以点评学车感受,选择近距离的驾校,选择优质教练。”他介绍,自己就想用APP打开创业大门,但因为资金不足而束缚了项目的发展,“这次投资就像一场及时雨,帮我解决了大难题。”

数百名参赛选手中以大学生居多,他们的APP项目有的已经运行近3年,有的只有想法还未实践,但他们都把APP项目看作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一些大学生颇具特色的APP也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族小伙珠扎一直有将藏医药、藏医药典籍向全国传播的梦想。“现在大家几乎离不开手机,用APP传播藏医精华再好不过。”珠扎说,自己和伙伴们萌发了做一个与藏医有关的藏汉双语APP。

尹玉龙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他表示如今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选择用APP项目迈出创业第一步值得鼓励。“一个APP项目是否优秀、是否值得投资,就是看它是否有客户需求。大学生们构想出不错的APP项目并以此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尹玉龙说道。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2

[论文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因此出现经济效益不佳甚至倒闭的情况。企业经营不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员工的失业,大学生因没有工作经验等原因,就业非常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但是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整体的发展。为此,国家不断推出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们对自主创业的态度如何?他们如何把握创业机会?他们在创业中需要培养什么能力?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创业是就业的发展之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国很多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好体现。尽管在创业的初期阶段会遭受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和创业能力的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进程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机会的把握,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探讨大学生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问题有利于国家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全真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就是说采用模拟真实创业环境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另外一种就是孵化式的创业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依托高校创业园区中的企业,将其作为“孵化器”,大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学习,参与锻炼,毕业后脱离企业自行创业。

不管采取何种创业教育模式,我们都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培训,为大学生脱离校园之后能够成功创业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机会的存在

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所处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比较高,而相对应的创业率就低。但是我们不能说,较高的自主创业率就能够保证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因为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政策引导、地方财政支持、融资环境等当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机会的发掘,经济发达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融资环境宽松、人才储备雄厚、信息流通顺畅等因素,更加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优越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我们在考察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目前我国因受到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而遭受到的经济困难,这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金融危机在两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一方面,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困难,企业生产能力下降,无法容纳更多的大学生,这就迫使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条路,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做出创业决策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第二,金融危机使得大众消费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机会就变多,创业门槛较之以前也降低了。大学生选择某一个领域进入后,可以利用经济衰退的机会积累经验和财富,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基础;第三,金融危机导致失业人员增多,且大学生就业也很困难,因此选择自主创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本就下降了,这有利于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核心团队,也有利于创业者们在同甘共苦的条件下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金融危机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一,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经济活动衰减甚至停顿,严重挫伤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投资的信心,在这种大的消极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会减退;第二,大学生由于没有资本,需要从市场融资,但是融资机构对贷款等条件的限定非常严格,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的苦难就不言而喻了。没有融资渠道只能依靠大学生自筹资金,但这样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和投资风险。

分析对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做出总结:总体来讲,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时机,而如何把握这些有利条件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对创业机会的有效利用。

三、大学生机会的发掘与利用

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而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精神包括积极进取、创新、奉献、合作等。大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备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概括来讲,创业者的个体能力都与发掘并利用创业机会有关,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发掘创业机会和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一)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

我国相关的政策和社会的经济环境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创业条件,但是创业不仅需要外在的完善的客观条件,还需要创业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能力,辨别出创业机会且发掘出其中的价值,这样才能创造利润,创业成功。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发掘和把握能力需要自身知识结构、性格特性、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

1.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来源于大学,知识结构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把握好价值取向,并且提供精神支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对大学生的创业有着保障作用,能够使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同时充满热情地向目标前进。创业的热情和自身潜能的发掘能够促使大学生们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大学课堂上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在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不能仅限于大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包括对所要涉及领域的详细了解,特别是对创业相关理论掌握,这对创业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学生虽然对本专业的知识更为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其他原因的限制,他们都会选择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据叶国爱等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大学生创业的范围局限在服务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一现象与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理论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大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精神、创业途径和创业知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中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将本专业的知识与创业行为相结合的重要原因。

2.性格品质

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品质,这些独特的个性能够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具备坚强的意志、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能够使创业者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坚定目标,奋发图强,不至于被失败吓到,不会因身处逆境而退缩。在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够使大学生创业者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迅速捕捉到市场中的信息,还可以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审时度势、科学判断,这样才能将企业带入良性的运转中;过人的胆识能够帮助创业者在市场竞争中不畏艰险,以智谋和勇敢取胜。另外,这些独特的性格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吸引到人才的关注,能够巩固团队的必要的品质。

3.认知能力

能够在市场中发现创业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发现市场机遇,对有效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强,这都与他们有这强烈的认知能力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力,才能对市场的变幻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是从经济形势的微观变化判断出大的市场走向;二是从政府创业政策的深入了解找到好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者要将创业看作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冒险,对信息的发现和挖掘要有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打破守旧成规,闯出自己的天地。

(二)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创业机会的发掘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终点,还需要好好地把握机会和利用机会,这样才能坚实创业的基础。将创业机会转变为利润,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业者在变幻的市场信息中发掘出创业信息之后,要做的是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肯定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就果断地开展行动做出创业的决策,这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精神的体现。每一个能产生利润的创业信息都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就决定了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另外,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对融资渠道的开拓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革新等方面,另外,创业者们还需要在各个细小的环节注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因因为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

2.融资能力

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家庭的资助,但是我们提倡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商业渠道筹集所需的资金。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在创业过程中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本需求较少的项目也是可行的方法。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从其他企业中融资,或者从风险投资机构中融资,这都需要对大学生融资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

3.管理才能

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成功建立起新的企业离不开大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创建者,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每个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大学生创业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计较短期收益的得失。总的说来,创业者的管理才能表现在对创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这些资源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知识和认知,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创业者组织各种资源成立企业,其管理才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国爱,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0.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3

关键词: 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学生大赛

由教育部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主办的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 2013年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 于2013年9月26日—28日在江苏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自3月份开赛以来,有来自全国30余省份、百余所高校的上万学生参与,分成17个赛区进行了初赛、复赛等,最终由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63所高校的264支队伍从上千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本次总决赛,内容涉及公共安全、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

大赛期间,各参赛队伍在比赛现场通过公众展示、现场答辩和产品推介,充分展示高校学子在物联网领域自主创新、创造发明的创意及聪明才智,同时展现了高校大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接受4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的评审及建议,并接受3000多家企业参展商和数万名观众的参观和投票,现场比赛气氛非常热烈。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与产业化转移,大赛还组织了企业宣讲会,在广大企业和同学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作品与企业家的面对面直接促进了创新人才和创新作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4

关键词:胜任力;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大学生

引言

中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从1999年153万增加到2009年的629万,这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但随着中国高校的长足发展,大学生毕业数量的激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日益严峻。中国社会调查所2009年在全国各地的调查显示,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70%左右,而国内外专家也预测在世界范围内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率只能在50%左右。同时,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在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除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外,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一个长远的、根本性的途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为方便大学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将越来越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009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放在突出位置,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发展自身优势。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拥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大学生大都是青年人,对自我的控制还不够成熟,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群体的创业活动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集中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属于就业型创业,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机会性创业;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高达80%,也有别于西方国家的50%,虽然存在市场环境的不同等多种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普遍缺失。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对素质的教育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一方面对大学生素质的构成内容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理念,没有加入时代的特色,另一方面以往的研究对大学生素质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研究,缺乏定量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因而造成中国大学生在校所受的素质锻炼与培养不能有效地帮助其毕业时的创业活动,从而导致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远远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

一、文献综述

(一)胜任力研究溯源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教授McClelland 教授1973 年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而且具有严重的偏差[1]。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自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以来,中西方学者对胜任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Boyatzis在1996年提出胜任力是指影响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工作绩效及成果的基本关键特性[2]。Pary在1998年提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是一个包含知识、态度及技能等相关因素的集合,可由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加以衡量。而Jorgen Sandberg(2000) 认为,工作胜任力并不是指个人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3]。总结他们对胜任力概念的界定,胜任力的内涵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重要方面:(1)与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2)与工作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因此并不是一个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人特征都可被认为是胜任力,只有满足上述三个重要特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才能被认为是胜任力。

(二)创业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起源

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在创业中承担着机会识别、资源配置、战略执行的职责,一定程度上讲,创业成功就是创业者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创业者的能力素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创业研究,对创业者能力素质的探究主要是从心理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具备以下心理特质:成就动机、内控倾向、风险承担倾向、不确定性容忍、自信和创新意识。但这些仅从创业者个体心理特征出发。

(三)创业胜任力的界定

1994 年,Chandler 和Hanks 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概念,并把它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而不断加强[4]。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自己对胜任力的理解(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基本胜任力词典

一般的胜任力词典是指常见的胜任力概念框架及其行为指标。这种胜任力词典,典型地包括20~40个胜任力,每一个胜任力有5~15个行为指标。在胜任力建模中,胜任力词典有几个用途:第一,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或为模型建构工作提供一个起点。框架在有关工作要求的初始观念分类中有重要作用,模型建构者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增删这个框架。第二,在小组会议中,使用框架,请每一个参加者把这一系列与工作有关的胜任力按照其重要性排序。第三,框架能够用于指导行为事件分析。最终建构的模型不会受一般胜任力词典的制约。可以使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胜任力中抽取出来的胜任力概念化,也可以区分出新的与现存的胜任力没有任何关系的新的胜任力。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词典,包括胜任力名称、定义、行为描述及行为水平等级。在同一个组织内部,建构多个胜任力时,为了保证那些基本的技能和个人特性总是用同样的胜任力名称描述,基本的胜任力词典是必要的。组织评议、修改一套基本胜任力,然后用来建立个别胜任力模型的组块。不管在什么地方使用胜任力,它的基本定义都一样,但它的行为描述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则是变化的。行为指标也可取自基本的胜任力词典,这种词典包括最普通的胜任力和在几个胜任力模型中预先已经识别出来的行为指标。每个胜任力可划分为几个关键的维度,每个维度按照效果的大小排序。最高水平的描述显著的绩效,最低水平的描述较差的绩效。Lyel和singespneecr运用这一途径开发了一个产生胜任力水平的基本集合。成为许多研究者开发胜任力的基本依据。

转贴于

(二)胜任特征核检表

本研究中,采用《胜任特征核检表》进行问卷调查。编制《胜任特征核检表》时,借鉴了HyaGroup公司的“基本胜任力词典”。共得出53项胜任特征,要求被试从中选择对创业者最为重要的若干胜任特征。

三、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分析

我们选取武汉某高校发放《胜任特征核检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300名具有创业选择意愿的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创业胜任力分别是:创新能力(30.5%),领导能力(29.5%),经营管理能力(27.8%),人际交往能力(25.4%),专业技能(6.1%) 。

根据胜任特征核检表,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如下:人际能力;机会能力;创意和创新力;创业激情;团队建设能力;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资金筹集和运作能力;心理素质;自我控制与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决策能力;概念性思维;战略管理等。

(二)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进一步进行运用专家小组法和文献回顾法得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见下图):

四、研究讨论

机会能力,通过各种手段识别和开发市场机会的胜任特征。关系能力,基于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群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胜任特征,如通过接触、联络、沟通和人际技能构建一种合作和信任关系。概念能力,反映创业者行为的各类概念胜任行为,如决策能力、理解和吸收复杂信息能力、风险承担和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组织协调各种内外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胜任特征,包括团队建设、领导员工、培训和控制等。战略能力,制定、评价和实施组织战略的胜任特征。承诺能力,驱动创业者持续推动业务的胜任特征。

自我管理能力指有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时间、金钱、信息等),能够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学习、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开发与自我激励等一系列的活动的能力。知识能力是反映知识吸收和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含义是指知识拥有者具有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这八个维度都是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得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并根据专家小组法和文献回顾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模型对于研究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准备提供了一个参考。

但是本文只是简单的模型构建,并没有提供直接测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具体量表,学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进行调查,以期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量表,从而更科学的研究大学生创业,解决中国大学生创业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L.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Boyatzis.R.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1982.

[3]Sandberg J.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1):9-25. [4]Chandler.G.N.&Hanks,S.H.Founder competence,the environment,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3):77-89.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5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研究热点;作者分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700万,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定近10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期刊做计量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梳理,为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下载近10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基本载文信息的多个论文指标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对数据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4181个。通过相近词合并,在关键词排序当中,大学生(644次)共现词频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就业(390次),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就业,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创业教育(159次)、创业(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业指导(66次)。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创业、用人单位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高校扩招和就业为研究热点运用软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该领域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直接影响[1]。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的七大诱因为大学扩招导致论、体制弊端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局限论、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论、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论、就业能力欠缺论[2]。九个因素为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个维度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4]。还有学者认为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5]。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扩招背景下用人单位意向和就业指导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趋势,但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7]。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加,从2000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2000年时,我国高校仅毕业107万人,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增长达到7倍。从招生规模来推测,2014年以后五年内,应届毕业生规模都在700万人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8]。因此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家庭、同龄群体和个人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

三、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

(一)研究作者统计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团体日渐扩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作者及作者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发现,CSSCI数据库共收录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论文,其中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有169人,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72名,黄敬宝发文量最多,黄兆信、曾尔雷和施永川组成团队,徐小洲和梅伟惠组成团队,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这两位作者,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单位统计

研究单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国不同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在2004-2013年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发文27篇,居载文作者机构发文量之首;温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0篇;浙江大学发文16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文15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13篇。由此可见,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稳居机构发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实力最为雄厚。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机构。

四、发表期刊被引用统计

据数据统计,《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较高。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由曾湘泉独自撰写的《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被引用421次,是就业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文章认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夸大了这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谢志远刊登在《教育发展研究》上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97篇论文引用了该文中的数据或观点,该文指出大学生出现“就业鸿沟”的根源在于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2]。而木志荣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则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13]。此外,吴志功和乔志宏的《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房国忠和刘宏妍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等高频被引文献对美国的大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模式等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五、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进行科学计量统计,通过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学术研究紧扣新时期国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策调整、就业指导与求职过程、劳动力市场与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调查、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等主题,这些学术研究也为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单位。③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紧密,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4):317-319

[2]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4):92-9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74-77

[4]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3):168-170

[5]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40-142

[6]陈丹,王文科.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7]刘大为.全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

[8]周骏宇.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J].社会,2004(6):1

[9]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J].河北学刊,2005(6):205-208

[10]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45-48

[1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三圆环模型

如今,国内大学生竞赛活动日益繁荣。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仅教育部确认的全国性竞赛就多大二十多个,涵盖各个专业,而其他的省级竞赛项目更是多如牛毛,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但是如此多的竞赛是否都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呢?学生的投入和收获是否匹配?如何辨别这些竞赛的利弊?以及如何将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向纵深发展是我国目前竞赛项目遇到的“瓶颈”。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起源于国际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目前FSAE已发展成为由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15个国家举办的20场赛事所组成,并有数百支来自全球顶级高校的车队参与的青年工程师盛会。

中国自2010年开始引进FSAE赛事,即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ormula SAE of China)。FSC发展迅速,多年来比赛规模不断扩大,2015赛季,已有超过80个高校的100多支支车队报名参赛。

FSC大赛组委会下设:大赛执委会秘书处:主要负责大赛筹办和运行;规则委员会:主要负责大赛规则的制定;裁判委员会:主要负责比赛过程中各项竞赛项目的评分;宣传推广与奖项委员会:主要负责比赛的宣传。大赛组委会各部门分工合作,负责组织协调比赛的进行。

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各个车队配备指导老师两名,设队长一名,经理一名,其可根据车队需求设置副队长和设计总监等职位。

各个车队的队员需要自主设计制造一辆能够持久运行的赛车。在赛车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每个车队需要按时完成组委规定的各项文件指标。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首先是昆仑油和易车公司冠名赞助这个比赛,大部分车队也有自己的冠名赞助商,如江苏超力集团连续五年赞助江苏大学方程式赛车队。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企业对该比赛进行支持,他们为车队提供技术、资金、材料、软件等方面的支持。

除了汽车行业,相关媒体也对这项赛事大力宣传,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对这项比赛进行报道,另外还有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等大量媒体关注报道,每年报道该比赛的媒体多大100多家。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所有参赛队伍中感觉自身运营差的只有14%,虽然没有其他竞赛项目的数据作比较,但是就个人参加其他竞赛的直观感受,我认为这样的一个比率是比较低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83%的车队感觉自己的运营并不是很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说明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虽然相对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依然可以更优。通过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各个车队对影响车队发展的因素最看重的分别是学校支持(31%)、资金(24%)和团队管理(22%)。

通过综合分析,企业对这个比赛的参与度非常高,其中被企业冠名的车队达到总参赛队伍的73%,而且根据访谈的结果,只要是冠名赞助商,其出资额不低于10万。各车队赞助商数量平均值: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平均每个车队的赞助商有20个,这相对与其他比赛来说企业的参与度相当的高。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拥有强大的组委会。大赛的组委会各个部门分工明确。拥有完善的规则;拥有大量的企业支持;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学校和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每个参赛车队学校都会配备大量的经费、工作室和车间。学校的各种实验室都为车队的队员开放,他们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如发动机标定、风洞试验等。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将影响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对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因素总结归纳为三个:

1.团队因素。包括学校的支持、团队人才素质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2.组委会因素。包括组委会的执行力、完善的规则以及专业并且公平的评审。

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支持以及媒体的关注。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培养模式的研究,使用演绎法得出了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竞赛项目三圆环模型:

三圆环模型主要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层面,所有的竞赛都应该建立在社会的需求上,这里的社会需求是比较广泛的社会需求,包含学校、公司、政府、社会公益等。例如节能减排大赛就是建立在企业、政府和社会公益的需求之上;互联网+大赛也是建立在政府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需求之上。一个好的竞赛项目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全面的市场调研结果上的,这样才不会和企业背离,不和社会背离,这样的竞赛一定能够吸引足够的媒体关注。

然后是组委会层面个,组委会是一个重要环节,衔接了社会和学生,是一个裁判的角色,是竞赛公平公正的标尺。

最后是团队层面,包括学校的支持度,人员素质以及团队的管理。

建立该模型的目的有两点:1.为新竞赛项目的成立提供理论依据;2为已有竞赛项目进行自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该模型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是建立一个新的比赛项目,需要从社会层面到团队层面进行建设,然后从团队层面到社会层面进行审核。如果在进行现有竞赛项目的诊断的时候,只需要从团队层面到社会层面逐步进行分析改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