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年的传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年的传说范文1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先后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好去处”和“河南最美的地方”。
关于尧山的传说。尧山以奇山怪石、灵泉飞瀑著称,这里处处有胜景,处处有故事,传扬的是传承千年的伏牛传说。这个传说集聚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玉皇大帝和嫦娥等神话人物。传说很早以前,当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剩下一块五彩顽石,双黑双秀丽,年深日久,修炼成石人大仙。天宫中为王母娘娘耕地的白牛给月宫中的嫦娥效劳,得罪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以白牛违反天规为名,把白牛打入了凡间东海,嫦娥请来白牛的师弟蟾蜍,吸干海水,救出白牛。白牛大反天宫,玉皇大帝派他的亲外甥二郎神带领天兵天将征伐白牛,王母娘娘亲自督战,战场就在八百里范围的豫西山区,主战场在尧山。石人来援白牛,一步迟来,鸡鸣天曙,战场化作八百里伏牛山脉。尧山的诸峰奇石都与此传说有关,如,囚禁白牛的地方叫白牛城,蛤蟆石就是讲义气的蟾蜍,一顶轿即王母娘娘所乘的轿子,石人就是顽石大仙,还有校点天兵天将的聚将台,天兵天将则化为座座将军石峰等等。成仙是假,奇石是真,令每位来此观光旅游的中外宾客赞叹不已。尧山伏牛传说是豫西地区伏牛山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阳、南阳等地区都有不同版本的伏牛传说。
关于尧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传天上的神牛偷饮了玉皇大帝的玉液,潜逃到此地,玉帝派遣了75个天神下凡捉拿,王母娘娘感受念神牛一生耕耘,不辞劳苦,便乘宝轿,率领瑶池神蛙、神龟前来搭救。不料金鸡一声啼晓,惊得王母娘娘弃轿腾云而去,所有的天神将军、白牛、神龟以及宝轿都立地定格,幻化成岩石,永远留在了这里。成为不朽的神话!
除上面所说的几类传说外,还有刘秀训练士兵的跑马场等故事。综观这些尧山传说,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给尧山景区平添了许多人文内涵。这些传说有的是尧山独有的,有的是与其他地区传说相通的,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人文色彩,彰显了尧山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反映了当地群众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是有了尧帝、商汤、墨子、刘累这些圣贤传说人物,有了嫦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白牛这些神话人物,尧山才更有了灵气。
尧山优美的神话传说给一座座山峰罩上神秘的面纱。石人有开阖石壁,给汉王指路之说,七十二峰有七十二将军奉玉帝之命、下凡捉拿白牛之说;千丈崖等奇峰怪石,有女娲炼石补天之说。众多神话传说给尧山增添了虚幻迷离的色彩。难怪众多专家评价尧山险于华山、娇羞黄山、秀压峨眉。
关于年的传说范文2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除夕节日由来与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节日由来与传说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除夕风俗习惯1、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2、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
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节日禁忌1、灯长开不关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2、忌吃药
正在服药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暂时停药,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据说这样才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3、吃饺子不能说话
关于年的传说范文3
关键词:元好问;传说故事;人物形象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我们更为熟悉的是作为文学家的元好问,他的“丧乱诗”最为有名,深刻反映了乱世之间老百姓的颠沛流离之苦;他的词也有脍炙人口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还是一位文艺理论家,著有《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等文艺专著。
通过对这些民间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了解民间百姓通过传说,塑造了怎样的元好问形象。由此可见,民众对元好问的历史记忆,从而探究地方文化名人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一、民间传说中元好问的形象
元好问的诗作延续了杜甫风范,尤其是他的丧乱诗反映了国破家亡、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他为官尽心竭诚,关心国家兴亡、民生疾苦,政治声誉非常高。尤其是元好问的后代,他们在传颂的过程中对已有的事迹进行夸大与渲染,同时免不了想象与虚构,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
在这些传说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面的元好问,我们就从这些传说故事中去认识不一样的元好问,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1.疾恶如仇、惩奸除恶的英雄
在众多的传说故事展现出的元好问形象中,疾恶如仇、惩奸除恶是他最明显的品质。《神童的由来》就鲜明地展现出元好问这一性格特征。
元好问小时候跟伙伴在街上玩耍,看见一个长得横眉立目的公人,骑着马将一个卖豆腐的老汉儿撞倒,那位公人蛮横地拍了老汉儿两巴掌,拍拍土去拉马想走。这时,还不满十岁的元好问挺身而出喊道:“赔豆腐!”元好问挨了一马鞭,他没顾上自己的疼痛,追到了衙门里,巡抚大人问清了缘由,严厉地惩罚了公人。
在这则传说故事里,元好问因为正义感与非凡的勇气,很快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在定襄、忻州一直流传着一种七月十五挂纸幡的习俗。即每年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用红、黄、绿、黑、紫五色的纸条分别挂在自家种的五谷和蔬菜地边上。在《七月十五挂纸幡》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民众认为元好问与地方民俗生活的关系。
七百多年前,忻州一个恶霸叫黄罗道,每年的七月十五左右,看到长得好的庄稼,便挂上红、黄、绿、黑、紫五色布,就表明这庄稼归他所有,乡民们都敢怒不敢言。元好问就想了个办法让乡亲们在自家的地头都挂上跟黄罗道一样的色布,使自己的庄稼免受损害。此后每年的七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地头都挂上色布,渐渐演变为一种习俗。
上述故事中,元好问同样具有疾恶如仇的品格,运用智慧,略施巧计,保护了大家的收成,解决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在民间一些有正义感、有影响力的文人便成了民众教育后代的典范。
2.慷慨无私、扶危济困的救世主
慷慨无私、扶危济困也是元好问在故事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人格特征,在《风陵渡赈济灾民》中可以反映他的这一高尚品格。
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陷了忻州。老百姓远走他乡,四处流亡。元好问及他的家人一路艰辛,来到了风陵渡。元好问问清缘由不顾自己也在难中,便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银两拿出来,买米熬粥,赈济灾民。
上述传说故事中,元好问被塑造成了一位行善积德、悲天悯人的慈善家。他看到灾民的苦难,感同身受,便不顾自己也在难中,慷慨无私地对别人施以援手,并且不留姓名、不图回报。
3.真性情的世俗之人
元好问也是世俗中的普通人,因此民众在记忆元好问时,免不了有元好问的一些小趣闻,这些小轶事体现了元好问率真的性
情。相传,元好问素爱杏花,他在冠县避居时,喝到了冠县著名的阳平酒后,认为这酒太好了,于是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表达:
我爱阳平酒,兵厨酿法新。
千金难着价,一盏即熏人。
色笑榴花重,香兼竹叶醇。
我为留故事,唤作杏园春。
通过对以上传说故事的展现以及分析,我们了解了民间百姓通过传说塑造了元好问的多面形象,有英雄,有救世主,有慈善家,不论是哪一种形象,都加入了民众的想象,其中必然会掺杂进民众的感情,体现了民众对地方名人的敬爱与景仰。
二、元好问对地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从元好问出生开始,一直到他年过半百,从他的出生地忻州,到他逃难途经的运城,再到他被幽禁的济南,都有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传说故事,我们对元好问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元好问的形象是丰富的,在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故事中民众对他的评价也多是正面的,从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大多都是赞扬与景仰。而元好问对地方文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加以保护与研究,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狄宝心.时人评元好问之钩沉[J].民族文学研究,2006(4).
[3]忻州地区编纂委员会.忻州地区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关于年的传说范文4
??一条小船啊!摇向矿山,满湖的碧水哟,不知牵动多少辈人的希望,城门湖水啊,清又清,团目山哪,圆又圆。你那充满神奇的传说里,曾给了我多少希望和期待,心系城门,梦在矿山,城门矿山又在牵动一个新的传说。
??曾经是摇篮里一叶扁舟,是奶奶用古老的话题让小舟荡漾,城门湖里的水一直是清甜的,而城门的传说却是酸愁的,打从记忆起,从老辈的嘴里,不知留给我多少有关城门的传说,那一切都象是个梦,但却都有实物为证,白马庙里的独腿白马昂首屹立,可惜断了只腿无法腾飞,不然早就成了白马将军。鲤鱼上山,只因尾巴还在湖中,几个世纪以来,都只能对着矿山默叹。猪婆洞的猪婆早给过去的开矿工人赶得无影无踪,这或许是一个传说;美女献羞,却不知情郎在何方,便就是望穿秋水也是白盼;野猫颈仍在,金鸡嘴独自叹息,可需真的金鸡已飞走,单留下两座孤山`偏地让人兴叹;大城门`小城门关不住众人之口,每一个传说都会有一个美丽而又辛酸的故事,每一段传说都会寄托了人们的希望,我总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能把这些传说整理成文字公布于众那就好了,然而这是一个梦,一个童年时期就做起的梦,直到现在还没有写成。
??童年的我总是让矿山牵绕,那时矿山正式动工,山上山下到处都是钻机,推土机,铲土机,大小汽车,环绕山路奔跑,开矿工人们的笑语声至今让我难忘,每逢星期天,我总是邀上许多小伙们一起到矿山去玩,看着这,摸摸那,这一切都激起了我无穷的幻想,我想有一天要是我能也驾驶这机器该是多少好啊,然而梦没过多久,就破灭了,矿山很快下马了,梦失落了。当我已经进入初中,但那矿山对我的诱惑反而更大了,我不知为什么撤走,但我总是在想,将来他们还会重新归来的,我也埋头读我的书,写我的传说,关于团目山的夜话,盼望团目山早点长圆,然而好奇妈妈一句谎言断送了一个紫荆城的诞生,单单留下图有虚名的紫荆山,那做妈妈禁不住好奇心而撒了谎,三年零六个月的怀孕期生出的文武两官员,外加皇帝老小子都得一出世就要去见阎王,可叹的是张果老只因一担土未赶上,不然就可把山口填上,才不致于屋后的竹林兵脚刚上马转眼就死光,这一切都成了后人的遗憾。
??团目山没长圆,到现在一直没有长圆。如今的团目山变了,被现代文明的人们用火药,雷管,炸塌了半边天。成了人们做屋必不少的石块,传说只是传说,留有人们的却是无限感叹,现在我已长大了,梦想也快变成现实,城门坎金矿,城门山铜硫矿,相继产生,马上又上马,我的梦成熟了,城门山系着我童年梦香的摇篮,不知留我多少牵挂,好多的梦都惯注了五彩。然而长大后的我却又要到外地流浪,人在异乡的石狮心依然系着故乡,不知何时故乡的城门能象石狮一样美丽。
本文作者:晓树
关于年的传说范文5
世界上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重大节日,但大多以宗教性质节日为主,例如基督教的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等。中国人的过年却是按照农業历法来确定的,历史上随着历法的不断修订,中国人过年的时间也在不断调整。这正是中华民族以农業文明为立足之本的集中体现。
神奇有趣的“年”传说
现代民间习惯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关于过年的传说,版本较多。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每到除夕就出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只好逃往深山躲避伤害。有一年除夕,桃花村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并在村东头的老婆婆家住下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中,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随后,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人们还要走亲串友拜年。
还有一个传说是“夕”是个恶兽,总是伤害人牲,而“年”兽帮着人们打跑了“夕”。从此,人们过完了除夕,然后过年,并且燃放爆竹庆祝。这些做法不断演变、流传,成为中国春节的习俗。
月亮带来的“过年”
传说归传说,说到过年的起源,就不能不说说每天晚上挂在枝头或圆或弯的月亮。
中国自古就是农業民族,靠天吃饭的法则几千年来一直左右着人们的生活,而要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就要制定准确的历法,也就是给老天爷做出日程表。
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天象时,发现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这便成为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而植物的生长周期大多数也是以年为单位的,每一年都会有一次农作物的大规模丰收。于是,我国在西周初年,出现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活动,而品尝丰收的硕果之后,就要为下一次的收获而劳作,这时便是新一年的开始。
其实从天文学上讲,地球离开近日点(12月23日左右)后1~2个月,地上气温明显回暖,正适合准备农業生产,而这时自然会被古人当作一年的开始。
古人数12次月亮圆,就得过一次年,问题也随之产生。月亮绕地球的周期约为29天半,而地球绕太阳一年的周期约为365又1/4天。如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过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腊月挥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情况出现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办法采用现在全世界采用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另一办法是找出阳历年的日数和阴历月的日数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我国古代颛项历的19年7闰的办法。世界通行的公历是纯阳历,而我国采用的是阴阳结合历。过年,最早由月亮带来,最终由太阳修正。
当人们享受着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当人们筹划新一年辛勤工作的时候,老祖宗的智慧无时不在指导和庇护着我们,继承传统,传递文化,生生不息。
TIPS:
春节说法的确定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正月为何音同“征”?
正月的“正”字,应该读作“改正”的“正”字音,为什么人们把它读作“”的“征”字音呢?据专家考证,秦时因秦始皇姓赢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后来人们习惯了,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关于年的传说范文6
哈哈!大家好!我是家家户户的好朋友,我叫春联,也叫春帖、对联,在春节的时候会看见我。我身穿大红的衣袍,身材修长,身上会写上吉利的话,甜美的语言。比如会写:四路财源通宝地,八方鸿运临吉门;春回大地,福满人间等。除了这些,我的头上还有横批也是吉利的话,如万事如意。
我可是家家户户过年时的明星,你们则是我的粉丝。有时我会和我的福兄弟们一起被贴在大门上,我不仅是现代人的明星,也是古代人的救星。在古代有关于我的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来吃人,人们为了躲避它就往山上跑,后来有一个村民无意发现了制服它的办法。年兽怕响声,火光和红色。为了每年村民都平平安安,所以到了过年时人们都会贴春联,放鞭炮等。还有传说我的前身宋朝以前是桃符,在王安石的诗句中就能找到我。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我。桃符到了明淸两朝的时候,才改成现在的名字,慢慢地成了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众心捧月的明星。
最后,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合家欢乐,日子过的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