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作共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作共赢范文1
关键词:师徒结对;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做好新教师的适应工作,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是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师徒结对避免了集中培训,又解决了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遇的问题,在各级学校中被广泛使用。笔者参与了师徒结对,与新教师自发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达到师徒“双赢”的效果。尽管各自在独立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要想在专业发展上不断追求进步,教师就必须依赖于合作、共享教研平台,在互信、互助的环境下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同课异构,师徒互补
课前师徒双方协商决定“同课异构”内容,一般选择科学内容中相对比较灵活的内容,如科学概念的引出和建立,科学原理和现象的解释等。确定好内容后,就教学内容进行各自的解读,确定重难点,对课程资源利用和学情等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使新教师认识到自己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的误读和浅读,学会解读课程的重要性,进而使师徒在交流过程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前期工作结束后,师徒双方就各自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教学主体,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去实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不可预知性,注定了课堂的多变性。因此,教师要能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及时调整,以便符合学生的学情。如果教师处理及时得当,课堂上将会出现许多亮点。所以,师徒同上一节课不仅能使徒弟在比较中发现差距,还能使双方通过课堂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看到各自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的处理不足。更重要的是,师徒同上一节课还能激发师傅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归纳整理教学经验,有效防止固步自封。
课后师徒双方分享教学反思,共同分享彼此的教学精妙之笔,在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让徒弟在交流中获取如何从理论高度驾驭课堂,师傅在交流中也在不断归纳总结,自发地进行教学经验理论化,让经验飞跃到理论高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课异构的平台并非到此就结束了,师徒经历过了内容解读,再一起教学展示和交流反思,师徒双方对这一教学内容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再让师徒共同研课,让课堂教学更精致,改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生成崭新的教学智慧。两者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真正实现新老教师的专业再发展。
二、多元协作,师徒共进
在师徒结对中,师傅往往都是在教学方面的专家,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往往接受的是师傅“一元”的教学风格,单向的经验输出和改进意见,师傅对徒弟的评价诊断不够全面、透彻。由此最终可能导致师徒风格趋于一致,徒弟缺少突破和创新,盲目照搬照抄师傅的东西,缺乏批判和扬弃的精神。我们可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借助集体力量,多元协作。
学校中的团队主要分为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教研组和备课组成员能够随时对新教师所提出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共同促进徒弟成长。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以相互约定的“教学开放日”为协作方式,集中时间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具体流程为“听课――集体评课――反思改进――再听课――再集体评议”。由于采用团队协作,新教师暴露的问题就更多,所关注的视角和可提供的经验也更多了,新教师受到的启示也就更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以改进,从而取得进步。
三、多读善思,师徒同享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突破自身的经验局限,强调教育理论的引导作用。作为新教师,首先要读“饭碗”书,即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习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进而要多读教育理论书和科学报纸期刊,如《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其价值就在于及时了解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各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形成对科学世界的完整认识,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师徒共读一本书,带着共同的问题读书,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构建交流平台。师徒共读一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形成了一种组织化的学习,给师徒二者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同反思,通过思想与思想之间的撞击形成新的思想,师徒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对于师傅来说,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不断受到新的挑战和冲击,促使师傅自我反思,为更好地指导徒弟打下基础,并能将自身隐藏在经验背后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明确化,教学相长,有效地激发了师傅的教学热情,避免了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合作共赢范文2
近些年,大庆发展速度之快让人赞叹,截至2009年上半年,机动车保有量达25万辆,这使得大庆交通广播在广大交通参与者当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这部分人又与交警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同的受众目标把交通广播与交管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交通广播成立十五年来,始终与大庆市交警支队密切合作,双方在合作中取得共赢。
一、交通专业节目架起沟通桥梁
大庆交通广播从1994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办了《红绿灯下》、《平安伴你行》、《交通直播室》等交通专业节目,交警支队充分借助交通广播这一大众喜爱的传媒,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百湖之城交警的风采,及时地将交管动态、路况信息、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空中电波传递给广大交通参与者。
每年,交警支队从普通的民警到支队长都有机会做客直播间与听众近距离交流,听众们就全市热点、难点、疑点等交通问题与交警支队的领导们进行交流、沟通。2006年,交警支队队长苏义斌做客直播间时,多位出租车驾驶员反应黑车太多的问题,为此交警支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七种车辆专项活动,交通广播派出记者参与其中,每次行动记者都会发回鲜活的来自打击黑车现场的报道,而且打击黑车变为一种长效机制,每年都要开展。三年来,共查获各类违法车辆1 000余台,极大地净化了大庆营运市场的秩序,也使得交警部门与交通广播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可以说交通专业特色节目的开办,为大庆地区的广大驾驶员和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直接的交流平台,通过节目全面的树立新时代交警的新形象;而交通广播借助这些节目丰富了节目内容,突出了频道的交通专业特色。
二、交通信息让市民出行更加畅通
许多交通广播的成功经验都表明:要使交通广播播报的交通资讯更全面、更准确、更权威,交通广播必须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其中连线交警及相关交通管理部门,是采集交通资讯最重要的途径。大庆交通广播开播十五年以来,通过加强与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构筑起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交通资讯网络,为听众特别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服务。
在每周五播出的《交通事故连线》中,交警支队事故大队的领导会将一周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及事故的原因进行及时通报并进行安全提示。每当逃逸案件发生时,交通广播都会第一时间密集播发协查通报,有许多的逃逸案件都是在热心市民听到交通广播后为警方提供线索下侦破的。几年来,大庆市交警部门逃逸案件的侦破率达到90%,位居全省首位。
交通广播与交警支队科技科联合推出违法车辆曝光通报,由于通报的违法信息快捷,听众可以通过节目及时掌握自己车辆的违法信息。交通投诉类节目《四大帮办在行动》在接到听众朋友关于交通方面的咨询或投诉的同时,与交警部门直接连线,听众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当时就能够解决。
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打破常规进行特别报道。每当雨雪等特说天气,交警支队与交通广播都会进行特别报道,交警部门经验丰富的民警做客直播间,指导驾驶员尤其是新手安全行车。2008年的第一场降雪发生时,由于雪大路滑,铁人桥上发生40多台车连环相撞的事故,使得这一路段交通瘫痪,交通广播第一时间感到现场,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疏导,同时又派出多路记者赶到其他立交桥介绍雪后桥面情况,使得紧急情况很快缓解。
在2008年奥运火炬在大庆传递演练期间,大庆交通广播成为交警部门的指挥中心,多位交警与交通广播的热线编辑一道接听电话,除了疏导交通、指挥通行之外,还及时通报各段路的交通流量及交通管制解除情况,确保了火炬传递演练及正式传递期间交通秩序的顺畅。
三、各类活动让合作更加深入
交通广播经常请交警部门的专家对主持人进行业务培训,一系列的培训使得交通广播主持人、记者的交通专业素质得到提升。2008年底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颁布后,交通广播联合交警部门组织了学习讲座,请交警与专业律师为驾驶员解读新法,并未听众订购新书。
交通广播联手交警部门,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活动。2004年,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100天的时候,大庆交通广播联合大庆交警支队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及百台新车巡游展,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新车巡游与法律宣传的融合,我们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直播,同时把新法解读穿插在活动中进行介绍,使以往枯燥的安全宣传变得生动起来,也使得道路交通安全法更容易深入人心。
合作共赢范文3
行业互补潜力巨大
张延恺在发言中表示,纺织工业作为中国基础性制造产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个十年(2011-2020年),中国纺织工业确立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产业融合,协同合作。巴西的服装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对中国生产的面料有需求,从贸易到合作生产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两国在服装的设计、品牌建设和市场销售方面都有很多合作机会。中国许多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家也正在考虑走出中国到境外办厂,巴西也是重要的合作国之一。希望中国纺织业界通过本次活动,加强与巴西纺织业界的沟通,准确了解以巴西为中心的南美洲国家纺织市场的需求,消除两国行业间的隔阂与误解,资源整合,互补合作,让中国巴西两国的业界共同受益,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王庆元对论坛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中巴两国自1974年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近年来,纺织服装贸易在两国间的比重日益上升。希望中巴两国纺织行业能够通过举办展览、论坛、技术交流等活动加强联系与沟通,发挥各自产业链优势。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潜力巨大,也期待更多的巴西纺织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王庆元也表示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及他本人愿意为两国业界交流合作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与支持。
王宇在主旨发言中介绍,巴西纺织工业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原料产业、纺织产业还是成品产业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可谓齐头并进。在这三大部分中,服装、家纺等成品加工业不论是从事加工的企业总量、就业人数还是产值,都堪称行业的主体。这次组织中国企业参加圣保罗GoTex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目的就是希望和巴西的产业实现完美对接。
中国是巴西第一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巴西目前在中国出口市场中排第19位。2008~2012的5年间,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额扩大了1.3倍。同时,巴西是中国棉花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近年自巴西棉花进口量连续增长,5年间增长14.1倍。双方产业互补,具有进一步合作、发展的空间。
巴西对华出口尽管基数不大,但增幅巨大,而且巴西产品具有鲜明特色,在中国市场大有发展潜力,中国对巴西的出口也需要进一步实现精细化,更好地契合巴西的产业与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最后王宇表示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愿意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平台,同时也希望通过与巴西行业组织的合作帮助巴西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希望与巴西服装协会等巴西同行定期组织两国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
消除隔阂避免误解
Roberto Chadad 在致辞中首先对巴西圣保罗Go Tex 国际纺织采购展开幕当天由当地部分工会及组织发起的不友好行为进行谴责。他认为,中巴纺织服装贸易之间的不平衡不应该由中国企业来承担。巴西服装工业恰恰是因为进口了大量的中国缝制设备,采用了中国优质的面料,而为巴西纺织工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合作共赢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主体行为 , 合作共赢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k managemen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project risk, class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think that the main body behavior is a leading risk factors, advocacy project subject in the risk management plan for their respective should be "win-win cooperation" for the concept, from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to risk.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subject behavior, win-win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已不是新名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已硕果累累,但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深入,还是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风险是指项目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间的差异及其发生概率。工程项目作为融经济、技术、管理、组织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项目产生风险,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甚至是项目失败。按风险成因,大致分为项目主体行为风险、工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三类。其中,项目主体行为风险是占主导性的风险因素,包括建设方、勘察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政府监督部门等行为引起的风险,以下仅就其进行论述。
二. 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的识别
我国的建筑市场一般概括为以建设方为发包方,以勘察设计、施工及供应商为承包方,以监理及其他咨询机构为中介服务方的三元市场。这种三元市场的基本运作关系是建设方与其他各方均为合同委托关系,监理与承包方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虽然各主体的根本义务都是“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但各主体同时又是市场中的独立个体,必然会追求自身利益。当项目的总体目标与个体的利益间不能和谐一致、出现单方受损,而这种受损又随着工程的深入而累积、扩大甚至激化时,风险就会产生。
三. 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的举例
先来看建设方和设计方的关系。某大型工业项目,工艺复杂。建设方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只重视投标价,结果某擅长民建的设计院以低价中标。中标后,该设计院只负责完成建筑的大轮廓,内部的工艺布局则一概甩口,敷衍了事,建设方不得不自己堵漏,甚至有些图纸是由建设方草拟,由设计院盖章认可的。这种图纸自然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深度,施工过程中也一再发生问题,于是形成了“施工卡壳找设计设计不管找建设方建设方半懂不懂再另找人咨询咨询完再教给设计设计再出变更”的恶性循环。变更速度赶不上施工进度,施工现场一拖再拖。设计院更是以原合同不含工艺为由,另行索要设计费,并在费用兑现前停止一切设计服务。本案例中,设计方无视自身技术匮乏的实际情况而恶意低价中标,致使履约出现成本风险,之后又以要挟这种非理性手法来挽回成本损失,但同时却极大地伤害了自身商誉,对日后承揽项目造成不良影响。建设方呢?招标时是节省了百万元的设计费,但施工中却因图纸水平低下而造成项目反复更改、工期延误,增加高昂的无形成本。
再来看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关系。某大型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方为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在招标文件中约定“预付款为合同价的10%,工程款按季支付并按完成额的70%支付”,此约定意味着施工方要垫资90%进行施工。某施工方未就此事提出置疑并顺利中标。开工数月,一直是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用量巨大,同时,因受北京奥运会及汶川地震等特大社会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出现供不应求的特殊情况。原来可以垫资的供货商,现在要求款到才能发货。施工方挫手不及、一时又无力筹措巨资,窝工数月后,才迫不得已提出调整预付款和进度款支付比例的申请。虽然建设方通情答理,火速同意其请求,但施工的黄金期已过,建设进度无法挽回。本案例中,建设方没有科学分析资金压力,只想转移风险;而施工方只为中标,忽视垫资风险,缺乏市场预测经验,未能在投标初就提出调整招标文件的合理诉求。
接着看建设方和监理方的关系。某招标项目,依然是低价中标,中标价远低于国家取费标准。中标的监理方向建设方承诺会保质保量地履行监理职责,且不追加费用。然而,项目实施中,监理方走马观灯似的频频换人,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更是多次提出增加费用的申请,使建设方非常挠头。建设方多次与监理方沟通,试图提高工作成效,并想过依靠法律保障自身利益,但最终做出了增费的让步。本案例中,建设方在项目之初并未对监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考虑合理的监理费用,对中标监理方的能力、信誉也未做深入地了解,面临监理方的违约行为后又未果断终止合同、控制风险,着实令人感慨。
最后看建设方、施工总包、施工分包之间的循环纠纷案例。某大型项目,设定了若干分包项。建设方为减少协调,规定这若干分包方都与总包方签署分包合同,由总包来支付工程款。但项目进入验收阶段后,总包方由于资金链断裂,将建设方按时拨付的分包工程款扣压,不转付给分包方,造成众分包方怨声载道、施工工人围堵建设方办公场所的恶劣后果,一些分包方已将建设方和总包告上法庭,纠纷至今仍未解决。本案例中,如果建设方能提前认识到总包管理资金的风险,加强资金拨付的监管责任,积极承担参建单位间的沟通、协调责任,或从招标之初就确定由建设方直接拨付分包工程款,那么这些矛盾就能缓解甚至杜绝。
四. 处理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的建议
上述案例虽属不同的关系层面,但均反映出同一问题,那就是建设市场中的博弈各方,在追求超额利益的同时均未对合作方可能做出的非理进行充分地预测,没有想到自己的超额利益一旦导致对方受损时,对方会立即变得非理性,甚至趋向于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反抗和维护自身利益,使原始方“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博弈需要互惠!传统的风险预防、风险控制方法需要改进,“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理念应纳入项目风险管理机制中。项目主体进行风险管理时应转变“利益唯我”、“风险转嫁”的常态做法,选择包容、诚信、风险分担的态度,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不仅要看清各自应获利益,还要看到各自应承担的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合作”为出发点,秉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理念,共同推动项目向前发展;以“共赢”为目标,制定共同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控制、降低、消灭风险,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各主体的利益目标。
当然,诚实守信是一切理念的基石。在周期长、投资大、参与人员多、组织管理复杂、社会关系多的延续性工程项目中,尤其要选择有诚信的企业。每个主体都讲诚信了,项目才更可能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
六、结语
过往的工程案例为我们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借鉴,但是我们要根据新时期的发展,及时地研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新动态,用创新的方法来识别新的风险,评估新的风险,防范和减少新的风险。对于传统的工程项目风险解决方案要重新认识,加以发展才能适用于新的项目管理。这样必能提高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建设出更多优秀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向鹏成,孔得平,工程项目风险研究新视角――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建筑经济》2010(3);
[2]《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2009年版),刘伊生等编著。
合作共赢范文5
由于我国小学教育实行大班级和包班制度,合作学习可能更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鉴于一对一和个别化教学对学生颇有成效,因此对特定学生实施特定学科的个别化教学是值得研究与施行的。对于忙碌的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师而言,合理实施个别化小组活动有利于实现减轻教师教学任务和达到高效课堂的双赢目标。
一、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这是实施小组分层合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如《牛津小学英语》4A第三单元,第一教时Read and say.在warming up之后,教师可事先拿学生的文具用品,创设一个Lost property office,然后取出学生的物品走到学生面前说Are you …? Is this your pencil box?在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引导他们说Thank you.教师边摆手边回答Not at all.
然后出示句型卡片,指导朗读如下句型:Let me see.Not at all. Come here .Is this your …? Yes ,it is .No ,it isn't.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指导学生利用实物操练句型:
T:Is this your pen?
S1: Yes ,it is.
T:Here you are.
S1:Thank you.
T:Not at all.
练习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表演。我发现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每个人都努力地参与,比我预想的效果更好。汇报时同学们还会加上动作表情,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S1: Is this your book?
S2:Yes, it is.
S1:Can I borrow from you?
S2:Sure.
类似这样的练习活动,要经常放手让学生去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小组成员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模式,还在于它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的操作上主要体现在分组上。合作学习目前已有数种分组方式,其中较著名的,较为流行的首推STAD(Students Teams Achievement Divison,即“学生小组成就分组法”)。这种分组方式的小组通常由四人(也可多至八人,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是中等生。这种分组形式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准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的学生,是整个班级的一个缩影。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和兴趣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如把不爱发言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喜欢发言的或性格外向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小组内、这种“组内差异,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为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如4A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能听懂、会说、会读并会写句型:Where'my …? Is this /that your /his /her …? Yes ,it is .No ,it isn't .② 能够认读并会表演E部分对话内容。对于优秀生,这两个目标都能轻易达到,但中差生可能需要帮助。因此在组内学习,可以请一位学生结合图片进行示范操练,然后两位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图片模仿示范练习,其余组员边听边看;随后学生两人(一位成绩较好,一位中等)练习图片上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话。如果所问的是自己的物品,可有感情地回答Yes,it is. Thank you. Where do you find it?引导差生扩展对话。如果所问的不是自己的物品,可用No,it isn't. Perhaps it's Sally's. You can ask her.
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教师提问而得以表述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而明确自己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因此形成小组任务十分重要。优秀的小组任务应该具有这些特点:使任务从熟悉的内容开始,然后再进入新知识,因为当小组成员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时,他们就会从个人的理解中找出比较深入的答案。
如4A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在学习D部分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先将一个色彩鲜明的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用Where's my ball? 提问,让学生根据小球的位置,说出相应的介词词组,如:on the desk ,in/on the bag,in/on the book …以此来复习介词词组。示范两组后,接下来,请一位学生用Where's my …? 的句型进行提问,如回答错误,游戏接着进行,一直到回答正确为止,并说“Yes, it is on the desk ,in/on the bag,in/on the book.”再由回答正确的同学发问,将游戏进行下去。等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将游戏放到小组学习中进行,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练习,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物品相互问答。
合作共赢范文6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是具有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拥有对外经营权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中国铁建以工程承包为主业,集勘察、设计、投融资、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监理、技术咨询、外经外贸于一体, 经营业务遍及除台湾省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发展国家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一个是特大型建筑企业,多年来在工程施工、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走过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历程,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合作双赢”的经验。“十五”期间,中国铁建和石铁路院合作完成了很多项目,其中有100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地方多种奖项。
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
中国铁建和石铁路院的产学共兴、学研同升的产学研结合方式,如果以时间或年代划线的话, 2000年以前主要是靠行政手段,中国铁建各工程局与石铁路院同属一个系统,项目合作、学生实习以及学生就业,都是在中国铁建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而在2000年之后,受到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的影响,合作靠的是同一工作目标、同一经济基础、同一结合方式的“利益驱动”,属于纯粹的“校企合作”。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双方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是:
共同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
共同组织学生的生产性实习,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机会,使学生与生产一线职工、与实际工程项目、与实际技术工作“零距离”接触。
学生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突出特点。生产性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很大困难。一是施工项目存在不确定性,施工项目不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的;二是工程项目本身存在环境多变性,特别是铁路工程点多线长,危险因素多,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接收学生生产性实习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三是工程项目部派出的指导老师由于多种因素制约,难于和学生生产实习的主要目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为此学校采取了一定的办法,首先是加强信息采集,特别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信息采集和跟踪,什么工程,那些企业中标,工程量多大,有那些难点技术问题等等,比如在修建沙通铁路中参加了铁路复测,在修建京九铁路中参加了部分工程的复测,进度、质量控制等活动;其次是多途径展开对过去由学校毕业、现正在工程局担任工程主管或部门主管等校友的联系和沟通,为学生实习找场地;三是对即将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动员教育,针对工程性质选择带队教师和学生,制定计划和方案,在实习实训中保持与学校的联系,保证按计划完成实习实训任务。
学生在实习单位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在建筑工地,注重发挥积极作用,从基础测量、定桩放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等等,都能出色地完成。
共同组织科技项目攻关,解决工程技术难题
进行科技合作是突出的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工程局有了技术难题愿意找学校参与解决,学校也愿意参加这种工程项目的合作。比如1988年修建济青高速公路需解决路基、路面技术问题、1993年修建京九铁路需解决深水桩基础技术问题、1996年修建南昆铁路需攻克复杂地质情况下的隧道开挖、桥梁架设等关键技术难题等,学院分别与中国铁建11、13、14、18、19、20等工程局的科研人员组成技术小组,共同进行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设计。这些工程竣工后,京九铁路吉安至定南段、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目前,中国铁建的企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1%,应该说这里有校企合作的成分,也应该说是产学研结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十五”期间,学校与工程局共同申报工程技术科研课题16项,全部以工程项目为实验点并且全部结题,其中10项获得中国铁建科技进步奖。
共同组织施工项目生产,创造多项优质工程
早期的校企联合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往往是有了工程项目、有了技术课题,中国铁建就从所属单位和学校抽调科研人员组成班子,共同进行施工组织。如1993年修建太旧(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由中国铁建协调,由学院派出教师与18工程局4处共同组织了一条隧道、3座特大桥的施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解决了煤炭采区稳定性分析,桥头跳车防治措施,泥岩、砂岩填筑路基施工技术等难题,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而在2000年以后,工程局出于技术力量的考虑,学院也出于铁路施工经验的积累,校企双方坐在一起,研究了产学研结合问题,是建立在共同目的、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学院与中国铁建十二、十四、十七工程局达成意向,学院派出教师参加朔黄铁路一期综合工程,共同组织了路基土石方、桥梁、涵渠、隧道、电气化接触网等施工,一起解决了线下工程,路基碾压密实,桥、隧建筑结构稳固等技术问题,线下评定单位工程474项,合格率100%,2002年9月一次通过验收,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共同组织举办短期技术培训
由于目前石铁路院仍是中国铁建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企业的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仍由石铁路院举办。不过举办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是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方案,企业提出培训课题,学院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双方共同审定;变化之二是不局限于在石铁路院的“院”内进行,而是走下去,深入到基层,由学院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变化之三是培训考核不再局限于理论考试,增加了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解决,注重技能水平,即增加现场实作考核。从2001年始每年都要为中国铁建举办十几次短期技术培训,培训专业工种包括线路、测量、实验、财会、物流等,参训达3200人次以上。
比如在修建青藏铁路过程中,针对高原铁路修建难题,共同组织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带的隧道支护、桥梁架设、混凝土浇注等技术培训班;朔黄铁路建成后,急需建设规范管理的合资铁路运营体系,学院抽出人员举办物流、财务等培训班,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编制了《朔黄铁路物资电子价格目录》。
共同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认定
2002年石铁路院被河北省批准为职业资格鉴定站,具备桥梁、隧道、防水、建材实验、测量等高级工鉴定资格,正在筹备电工及仪器表装配、起重搬运机械操作的鉴定。经职业资格鉴定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每年学院举办的由各工程局参加的就业洽谈会,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热点。在职业资格鉴定中,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考核程序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也作为考核员参加考核工作。
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上述这些结合方式,加强了工程局与学院的联系和沟通,密切了企业和学院之间的关系,双方有了共同的目的――人才培养,共同的追求――为社会服务,企业“借脑生智”,学院“背靠企业”,结合的结果带来了“校企双赢”:
产学研结合是中国铁建企业的技术支撑
目前的中国铁建连续9年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2006年排名第7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第20位,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排485位。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企业科技进步,靠的是产学研提供的技术支撑。
早在兵改工之初,中国铁建就以市场为导向,瞄准行业尖端,坚持把先进技术与推进创新相结合,创新企业科研体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培养铁路施工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所有参建的标志性工程,都由企业科技人员和学院教师参加,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比如在早期的合作中,学院参加了沙通铁路、太古岚铁路的线路复测、大桥施工等;近期在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以及青藏铁路修建中,参加攻克深水桥梁基础、复杂地质、高原多年冻土等多项难题,掌握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技术,掌握了客运专线路基设计施工技术,掌握了斜拉桥、悬索桥、轻轨PC梁及磁悬浮梁制架等所有桥梁工程技术,承担和参加了国内标志性地下工程的建设任务,参加设计国内最长的乌鞘岭隧道、最长的TBM法施工的秦岭隧道、最长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海拔5010m的风火山隧道、跨度最大的三亚地下洞室工程,承担了第一座跨越武汉长江的盾构工程的设计和世界盾构直径最大的南京过江隧道工程,完成了亚洲最长的黄河顶管工程。科技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学研结合是石铁路院发展的物质基础
应该说,产学研结合带来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2000年以后表现得特别突出。
首先是在工程局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建成了铁道工程、工程测量、深水桩机等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认识实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认识线路、钢轨、道岔、涵洞、桥梁等铁路工程实体,不出校门就能知道修建铁路的艰苦复杂性,初步认识工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这些物质基础的作用,专业建设层次提高了,2004年、2005年,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评为国家精品专业,铁道工程、楼宇自动化被评为国家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涉外财务会计评为省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课程水平提高了,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测量、PLC应用、高等数学、电机与电力拖动、施工企业会计、公文写作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形成了以工为主,管、经、财、文为两翼的高技能人才教学体系。
其次是在中国铁建所属工程局建立了30多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和条件,提供“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氛围,实现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零距离”对接。
最后是以定单形式,中国铁建成为石铁路院学生的就业基地。1998年国家取消计划招生、计划分配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经过广泛协商,学校逐步与企业采取定单形式培养计划,共同商定招生专业、人数,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有的还共同制定课程内容。2004年,中国铁建22局需要铁道工程、建材实验、仪器仪表安装等专业的学生,与学院签订了50人的定单培养合同,这批学生明年就按计划毕业后到22局就业。这种方式,解决了企业为招不到合适专业的学生而东奔西走,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后顾之忧。近三年来石铁路院毕业生结业率连续达到95%以上,土木、建筑类毕业生达到100%,其中85%到中国铁建工程局就业。
产学研结合需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理论上说,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意义非常重大,工程局和学院都有积极性,可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又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在思想观念上要把产学研看成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说,企业和学校在对待产学研问题上,企业和学校都有积极性,但是存在着一定差距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是搞施工生产的,学校是搞教育教学的,分属两个行业,特别是在分属于不同区域的情况下,不能结合或结合的难度很大;二是学校认为人才培养企业也有责任,而企业认为人才培养应该是社会责任;三是对企业和学校的考核,没有把产学研结合纳入指标之内,特别是企业只有规模、效益、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考核,即使推广ISO9000系列认证,也没有把与学校的联合涵盖进来。为此应该解决的观念问题是,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的理念,主动与企业沟通,广泛宣传产学研结合的意义;而企业也要认识到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从国家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主动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为学生生产实习,为科技项目合作等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校企经济利益的、长效的紧密结合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没有了行政干预的效力,企业和学校在结合方面靠的是过去存在的“感情”因素,这种结合的范围和力度有下降趋势,一旦这种“感情”因素随时间推移而不存在时,这种结合也就会消亡。从理论上说,校企结合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经历,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但是作为企业更多的考虑是现实的经济效益问题,而不会考虑更多的人才培养问题。因此在项目实施、时间按排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错位”,比如企业急需解决某一技术问题,或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学校可能在教学安排上不能吻合,或者抽不出教师去执行这个活动。反过来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但企业可能没有可以进行的项目,难于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
因此,摸索一种能够既兼顾到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又能够兼顾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机制,十分必要;同时既能解决企业由于接收学生而增加的工作量,也能解决学校为学生实习而带来的麻烦,也是十分必要的。情况变了,我们的思维也应该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牵头组织若干企业,成立产学研结合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学校和企业共同沟通情况,比如科研项目申报、施工项目合作、学生实习(实训)计划等,学校和企业达成基本意向,制定共同的职责范围,然后再进行具体操作。这种办法的好处在于,有了这种组织就有了基本依据,达成的意向也成了进一步合作的前提,双方能够找到共同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