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石油主干专业为特色、以工科为主的独立学院,石油主干专业学生人数占到全院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占到石油主干专业学生人数的近一半之多,石油工程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就业状况等就直接反映出了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的提出,便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教育为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密切相关,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1.1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随着三大石油公司招聘条件、招考政策的收紧,以及用人规模的减小,导致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严峻起来,虽然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今三年来就业率都在90%左右,但是就业的专业匹配较以前有所下降,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难及高职高专,专业技能难及一本二本,然而独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对专业的期望相当高,因为在进行前选择专业的时候潜意识就认为石油工程专业就业的工资高,就业前景乐观,对工作环境的困难也估计不足,加之国家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私有制的更专业更精细的相关石油服务公司将成为国有石油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独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单位性质的过高期望将会进一步加大就业的难度,加之石油专业的学生无法又对前形势作出准确判断,想要在如此尴尬的境地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2石油资源的争夺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石油是宝贵的能源资源,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有的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能源,保存国内石油资源,争夺开发境外石油资源.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对石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当前的形势,各国对石油的政策上更着重于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因此能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了一门十分有分量的就业和发展的砝码.目前几乎所有的石油企业招聘条件中都明确要求英语四级,有些国有石油企业还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才能参加单位的招考,当然取得英语四级、六级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衡量和考核的标准及手段,最关键最为根本的目的是要能够运用语言交流.因此,石油资源的争夺促使高校培养的石油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实用英语这门核心的语言技能.
1.3创新性石油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着眼于世界各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创新已经逐渐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思想,传统的石油路线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国际石油资源的形势,从第一口油井出油至今几十年过去了,经过了几代石油人的不断努力,艰苦奋斗,已经为当下时代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及丰富经验,如今应把握好这些宝贵的财富,整理这些资料资源从中探寻创新出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并紧跟国际化的路线,而这样一条创新性路线,创新型的石油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促使高校培养的石油专业人才须具备核心竞争力.
2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后的知识与技能,是在企业经营中形成的不容易被对手仿效的独特的能力.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办学十几年来,数千毕业生如今分布在五湖四海的石油一线,经过回访校友、走访用人单位,综合表明:新时期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为满足时代要求的合格大学生.
2.1拥有一个良好心态
对所从事行业的就业环境要有充分的认识,石油专业就业环境相对其他专业来讲相对偏远,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既然选择了石油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就应当主动参加实习实践,投入实践当中,更深层次的去切身实际的了解所从事的行业,从实际出发去对石油行业进行正确的认识,而这些切身体会能够让学生头脑清醒的认识到就业环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能够心态平和脚踏实地的完成生产任务.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避免学生在未来从事石油行业所产生的心理落差,能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更快更好的投入到石油行业,完成学校学生与社会人的过渡转变.
2.2能吃苦
石油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这就要求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耐得住寂寞具有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当下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仅是行动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在心理上能够在石油第一线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辛劳,能够团结集体以大局为重.另一方面行动上能够脚踏实地,扎根一线,扛得住风沙雨雪,弯的下腰去实实在在的做生产任务,而不是有艰苦的任务向后退缩.
2.3能做点具体工作
当下的社会及国际形势,两手空空是没有丝毫竞争力的,必须积极培养自身的技能,能够有一技之长在手,会做一些实事,发展自身的各项素质,主动去学习各种技能,真真正正的能够动手去做实事,多参与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习实践,作为石油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石油专业知识,应当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如地层描述、石油开采、测井录井、储运技术等方面至少要有一个方面的技术,能做点具体工作,才能立足,才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基础.
2.4具备英语交往的基本能力
踏出学校步入社会,良好的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媒介,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中真实的想法.语言交往能力不等同于考级考证的能力,目前不少学生英语学习目的比较功利化,就是为了考级考证,真正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学习目的的少之甚少,要使自己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必须把自己先变成国际化的人,就一定要具备英语交往的基本能力.
2.5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创新精神永远都是不过时的,一味的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一定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吸取经验,进行分析与处理,在未来创新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创新性路线,是符合当下时代及国际的形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新的道路,不断发展,逐渐实现自我价值.
3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实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特别重视石油人才的培养,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石油文化熏陶人、以石油精神鼓舞人、以石油实践历练人的特色鲜明的石油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石油专门人才.
3.1以石油文化主题教育为载体,健全思想熏陶体系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每年在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中举办以“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为主题的石油文化节活动,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融于学生活动之中,学生参与面广、教育效果良好,充分发挥了文化育人的功能.石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包含五个个部分.第一部分:地层图绘制大赛;第二部分:石油生产模型制作大赛;第三部分:观看石油文化主题纪录片;第四部分:石油精神大讨论主题团会;第五部分:圆梦石油总结表彰会.通过石油文化节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传承了石油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
3.1.1提高专业技能
由学校组织,任课老师或专业老师带队的专业实习是目前高校常规教学和实践项目,不少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交个实习报告了事,效果甚微.在实践中引入学生技能比赛效果就不一样了,既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的专业技能,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增强了实践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石油文化节地层图绘制大赛,通过观察地岩样、绘制地层结构图让学生自己主动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转化成专业技能.在绘制地层图的活动中,不少同学都觉得老师上课讲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背几遍就会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地层图的绘制也让不少人重新翻开了曾经学过的课本重新去学习以前在课上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不少同学意识到知识的积累不是简简单单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实践,通过动手实践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理论知识盲点,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观念.
3.1.2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对工具、知识和制度的有利变革,创新在人类竞争中具有决定作用,它是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但目前教学模式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石油文化节的石油生产模型制作活动中,为了制作模型,学生自己收索图纸、了解模型构造以及机械原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创新和制作,最后展示出来的制作成果充满新意,有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灵感,还申报获批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石油文化节之石油生产模型制作活动不仅培养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专业设备的了解认识,还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1.3传承石油精神
组织观看以石油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加深对石油历史、石油文化以及石油精神的了解、传承和践行,特别是石油会战、铁人精神的纪录片,透过王进喜同志从普通的石油工人成为全国文明的铁人、从普通的报恩精神到铸就石油之魂的生动人生历程教育、启发学生,再通过召开主题团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教育成果,引导学生领悟和传承石油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4丰富校园文化
当代大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富有,精神世界相对贫瘠,校园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交织,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石油文化节的开展以其形式多样灵活,集专业性、科技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展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3.2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为抓手,完善专业培养体系
石油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课堂教育无疑是管中窥豹,应当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训与现场实习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2.1校内实验平台构建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院以来就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提出两个“压缩”两个“加强”即“压缩总学时量压缩理论学时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石油工程专业结合学院整体要求积极探索特色石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培养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培养专业教育的专业技能实验平台和培养个性教育的拓展发展平台,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融合,全面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2校外石油一线实训
工科专业重在实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专业特色鲜明,以培养现场石油工程师和管理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石油一线生产实训,学习现场实用操作技能,补充校内实习实践的不足,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石油人才培养质量.
3.2.3现场生产辅导报告
组织学生在石油现场实习,现场为师、以现场技术工人为师,学习现场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完善石油专业知识结构,将书本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现场管理、操作经验的高级应用型石油技术人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联系着石油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石油文化、学习石油知识、践行石油精神、献身石油事业.
参考文献:
〔1〕孙首臣.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2〕董振,周月.论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差异与核心竞争力培养[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1).
〔3〕周文芳.浅谈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7).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2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为学院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也有利于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院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等各方面合作的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成效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5.扩大影响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3
第二天早上我在黄师傅的带领下来到生产区.我们先在生产甲板检查了一些阀门后,来到二级分离器,脱水器和脱盐器的顶部查看压力表,由于检查压力表的任务很重要,黄师傅检查的很仔细,刚检查了一半,我们的工作服就已经全部汗湿了,但我们谁都没有想休息的意思,在一口气喝完一瓶矿泉水后,我们坚持把所有的压力表都检查了一遍.黄师傅告诉我们,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所以,矿泉水都随身带着.接下来,黄师傅还带我检验油样,测定原油的含水率.在黄师傅的带领下,我还亲自操作了一把,最后测定,输送出去的原油含水率仅为0.2%.
一天的实习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走之前,我们和每一位师傅都合影留念.临行前,师傅们说,好好努力,争取来海油工作,海油欢迎你们!
2007年8月30日星期四晴
上午我们在康菲公司机房进行海上健康,环保及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在仔细观看两个多小时的视频资料后,我们参加了安全知识电子试卷测试,最后通过并获得了安全知识合格证书.
下午,我们参加了由钻井作业部经理薛经理主讲的培训.薛经理从西江油田的勘探讲到开发,从西江油田的第一口井讲到8063米的世界记录,从最早的刚性腿座架支撑的钻井平台讲到现在最先进的自升式平台.对培训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在场的培训人员都及时向薛经理请教,她们中有很多都是非石油工程专业的,但所提的问题都很专业,这让我很惊讶,这种现象我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没有看见过,这说明,康菲员工都
很优秀,都在不断追求进步.
培训完毕后,人事部经理岑经理给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彼此交流了此次实习的感受,都感觉此次实习收获很大,都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改正实习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最后,岑经理做了总结,她说,此次实习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与长江大学之间的校企合作,同时也给实习生提供一个了解康菲的平台,公司为了此次实习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已经尽力将公司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实习生,而长江大学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次实习是相当成功,希望与长江大学的合作能够持续下去.会后,公司为我们每位实习生赠送了一份精美的礼品.我们向负责我们这次实习的曾小姐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和祝福,并在康菲公司大楼合影留念.到此为止,我们此次实习的活动内容就全部结束了.8月31日下午,我们乘火车返校.
在实习中,我收获很多,来到公司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公司的员工之间都很和睦,在休息之余,大家都相互之间爱提一些工作方面的问题,这里学习的氛围很好,同时,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是经理就应该享有某权,大家都为了康菲,为了海油.公司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在我来到公司之前的想象,在油轮上,只要进入到生产甲板,就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穿工作靴,这是规定,任何人都必须如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甚至只要你发现谁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措施,你可以当面提出来,哪怕他是经理.由于海上是连续工作28天,然后休息28天,所以有时候感觉得比失少,但是要想有一分回报就要有百倍的付出,在康菲,我感觉甜比苦多.康菲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公司,在康菲工作会感觉乐趣与挑战并存,我喜欢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工作,这样可以使人有一种紧迫感.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4
论文关键词:天然气开采技术 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 要:天然气开采技术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一门重要和新兴的综合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提供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全球对更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强劲,天然气产业也因之发展迅猛[1~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对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十分迫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今后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是今后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3~4]。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地质特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技术系列。这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安全及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以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天然气开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工艺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天然气的基本性质、烃类流体相态、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气藏动态分析、排水采气、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等内容,地质是基础,渗流力学是开发的理论基础,气藏数值模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优选的钻采工艺和地面建设工程技术是关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石油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选修课及未来从事石油工程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讲课趣味性
由于天然气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天然气开采技术也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状态,传统教材的内容常常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技术,为了让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能够培养适合当前石油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前沿的最新技术知识,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通过展示国际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涉及的先修课程较多,一般放在大四讲授,传统的讲授法通常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学生很难适应,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在谈话法中多利用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最后,在讨论法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设计新颖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读期刊杂志写读书报告提高其自学和总结能力。 4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教学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5]。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强、可塑性大、师生互动效果好等优点。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色鲜明。教师应根据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特点,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诸多先修课程,同时实用性很大,在现场中实例颇多。教师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侧重讲解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多媒体[6],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投影在屏幕上,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素质教育
天然气开采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课,该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结合课程理论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到现场参观实习,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利用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以及中国石油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依据实际生产和科研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维标.天然气及LNG工业的行业现状及展望[J].通用机械,2009(4):42,44~45.
[2] 李泓平.天然气资源评价[J].中外科技情报,2007(22):35.
[3] 徐枞巍.为天然气大发展助力[J].气体分离,2009(4):19~20.
[4] 邢云,刘淼儿.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9(1):120~123,147~148.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30-03
一、引言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高校实验教学迎来了新一轮改革浪潮。整个教育教学系统正朝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为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1]。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不仅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2]。目前,多数院校都建立起了各种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信息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如何将信息化平台与传统实验方法相结合,如何克服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在信息化形式下开展创新性实验,本文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做法。
二、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1.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情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我国一流的石油工业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目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建成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4500m2,拥有实验教学设备1855台(套),资产总值5066万元,满足了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中心全方位对学生开放,是石油工程专业及14个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实验中心下设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化学、流体力学5类专业实验室,涵盖了石油工程的各个专业领域。从学科整体发展需要出发,各实验室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合理布局,实现“四个统一,一个全面”,即实验室统一使用,实验用房统一分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全面开放[3]。中心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一类实验室”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合石油工程学科自身的特点,将实验课程统筹安排,构建以实验模块、实验层次、培养模式、实验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将石油工程类课程分模块设置,构建了渗流、采油、钻井、采化、流体五个实验模块。开展了由基础验证、综合设计和创新研究等多个层次的分层次的实验内容。而所有实验层次和实验模块都通过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进行有机衔接和管理,信息化平台成为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2.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及内容。在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平台是对实验环节进行管理的关键系统。如图1所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网络为依托将实验课堂教学与课前、课后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实验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学生通过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指导、实验演示、软件仿真、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参考资料等,就可以了解和学习相关实验内容,特别是对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选择设计方案、理解设计原理非常重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现代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主动性,消除了空间和时间障碍,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实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良好互动。
三、信息化平台的不足及解决策略
应该说网络信息化是现代教学实验室的方向和必然要求。但是信息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如仪器调试、数据测量、数据记录等等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所以信息化实验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实验教学的结合才能使示范实验中心更加完美。在这一过程中不免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下分析了常见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策略。
1.课堂预约与课程表定制之间的矛盾。在信息平台下,所有的实验必须通过预约进行。但是在同一个实验需要面对全校几个专业三十多个专业班级时,人数众多,不加限定的完全的学生预约是不现实的。一般做法往往是教师先排出课表,然后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课表进行预约,这样其实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做法是,在规定必修的示范性或验证性教学课堂之外,给出了每门实验课的第二实习时间,这个时间段不具体面对某一个班级,而且具有人数限定,并在网络平台上动态公布。这样一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参加实验的学生,可以参加第二时间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作用,方便了学生,而实验教师增加的教学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仅仅相当于增加一个分组。
2.实验报告剽袭复制的解决办法。毋庸置疑,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提交方式给学生之间的报告剽袭复制提供了方便之门。相信每一个批改实验报告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问题,比如两个报告一模一样,只是名字不同;更有甚者名字都是原来的,在这个学生的账号下的报告是另一个人的甚至是往年的实验报告。为此,提出了以下手段给予解决。(1)课前警告。实验之前告诉学生,如果发现雷同实验报告,则两人的实验成绩均按零分计算;(2)实验思考题。对于每个实验,实验教师都会针对实验原理、流程设计或数据处理出一些思考题,每个实验小组抽签确定思考题的内容。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报告的重复现象;(3)有效检查。一是实验原始数据对比,检查实验报告中的原始数据,看是否与教师签名的原始数据记录单相同;二是检查报告的格式布局甚至空格数等,如果完全雷同,则有抄袭之嫌;(4)基于计算机程序,进行报告重复率检测。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原理方法和流程可以相同,但是数据处理、思考题和个人总结往往是不同的,如果重复率在70%以上,则有剽窃嫌疑,视为不合格报告。
3.自主设计与规范流程的矛盾。实验自主设计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力措施。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但是在具体进行实验时,不可能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设计的流程进行多次实验尝试。学生的实验流程往往不尽合理甚至是错误的,一是会导致实验失败,二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具体做法是:
(1)鼓励自主设计,对于在网上提交自主设计方案的学生,无论流程正确与否,都会有加分;
(2)教师选择一组实验流程设计合理的,让他们进行自主实验,并进行指导;而对于不尽合理的实验流程,则给出批改意见。
四、网络信息化形势下如何开展自主创新探究性实验
(一)课堂示范教学与网络化自主创新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或验证的实验,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而在实验室新的管理体制下,所有的实验都必须从网上预约,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有一定的限制。通过各方面的协作和努力,充分发挥了网络化时代自主创新实验的开展和实施。
(1)灵活高效的双向选择机制
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项目或创新项目,向实验中心提出申请,实验中心组织教师对学生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并帮助学生完善实验项目,使项目具有较高教学价值和可行性后实施。另一方面,实验中心根据自身的软硬件条件,设置大量课外实验项目或创新项目,通过中心网站等途径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向中心提交申请,通过审核后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
(2)科教结合的联合培养机制
注重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的关联,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注重了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实行“分层培养、启发创新”的教学思路。建设创新实验室,并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保证大面积成才和促进优秀生脱颖而出。
对于探究型实验,有时候超出教学实验室的能力范畴,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思维,制定专门政策,鼓励科研实验,甚至是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接触现代科研仪器设备。
(3)矿场案例实战培养模式
重视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与胜利油田等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部分优秀学生可以推荐到油田实验室开展实验,通过与研究项目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为油田培养了高素质的基础科技人才。
通过全方位的各种形式的创新型实验设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N+2+1”的自主创新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优秀学生能通过创新探究性实验,培养探索整理的科学精神和分析问题的严谨态度,针对石油工程的部分实验,开创了新的探究教学管理体制,即“N+2+1”管理体制。首先探究性实验必须有N个同学(3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科为背景的实验平台,深入开展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依托实验教学中心的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师和实验人员,设计了相当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选做实验项目,注重从实际油田开发项目出发,注重各个学科方向的“垂向整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项目。如开发一个油田:需要做“渗透率测定”、“采油方式优选”,“表面活性剂注入”,等将不同实验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总体把握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了加强管理,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探究性实验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登记和预约,并且实验的设计和进展都在网上进行公布,所有的成员和教师都可以进行查询,指导教师也可以网上进行回复和指导。这样一来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促进和激励。
实施一年来,共有5个小组20人次开展了自主创新探究性实验,3人次通过探究性实验,积极创新,并争取到了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实验设计项目。
五、结语
信息化是现代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通过优化、重组、合并等措施,整合学科教育资源,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了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通过信息化与传统实验方式的结合,克服并解决了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探索了信息化平台下的自主创新实验的开展和实施,为信息化时代实验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信息化大平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校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张洪洋.实验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两种取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9(4).
[3]冯其红,周童,赵修太,鲍丙生.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
[4]王兴邦.做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评审工作,提高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5(7).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6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我总结能力,每章增加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与思考题。包括石油产品有哪些分类及各自用途等基础性习题;冬天柴油车挂蜡如何处理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如何根据油品的特性实现油品的安全管理等与实际生产相关的习题。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线,整体思路清晰。
2教学方法改革
2.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专业性强,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铺垫;知识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复杂,新工艺技术、新标准繁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多样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中把新工艺、新标准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讲授,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节省教师画图、画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运用视频将理论与专业实验、仿真素材等紧密联系起来,如对实沸点蒸馏先进行理论介绍,再播放视频,一动一静,将枯燥的理论以实际过程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学习平台也不断完善,包括授课视频、实验视频、课件、配套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用现代技术及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启发式与对比式教学相结合为了改变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清洁燃料生产时,先通过图片了解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数据,再讨论导致的原因。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源头之一,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质量,即生产清洁的汽油和柴油。应用启发式教学,从我们切实能体会到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除了启发式教学外,还并用对比式教学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如把汽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讲解,找出异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先指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虽然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工作过程都是由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4个过程构成,但两者的压缩比、进入气缸的气体、着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时都会发生爆震,且爆震现象相同,但是产生爆震的原因及时期却完全不同,两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组分。通过对比归纳,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相似的知识点不易混淆,便于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小组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与石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期刊、报刊、互联网、电视等)收集资料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高涨。比如绪论讲完之后提出问题:石油与你有多大关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课中用部分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真正了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确实离不开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们想要的产品呢?有了疑问和好奇心,增强对本课程的兴趣。
2.4培养独立查阅并加工文献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几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炼化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现代炼油工业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问题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某一个课题,独立查阅文献并经过整理完成一份报告,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加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2.5加强工程意识与理论的联系石油加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除讲授理论内容,还引入大量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以辽阳石化加工原油-俄罗斯原油为例,根据原油性质、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直馏产品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辽阳石化550万t/a常减压装置为例,讲授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直馏产品性质等,运用实测数据进行产品实沸点切割计算,分离精确度计算等;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当某一侧线产品出现头重尾轻的时候应如何调节操作?本专业定期聘请工厂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课,介绍工厂相关装置概况、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主要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事化工行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事项,使学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识,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专业实验最能反映专业特色,是与本专业学科发展关系最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我们不断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善,除了开设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又增加了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建设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培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运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聘请设计院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老师,本人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具有实际生产经历,曾在中石化沧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作两年,每年参加知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并于2012年在辽阳石化炼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因此对炼油加工工艺过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师除了担任理论教学外,还担任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学院的推荐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并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