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乌鸦喝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乌鸦喝水范文1

乌鸦用石头喝到水的事情在森林里一下子传开了,动物们都说老乌鸦很聪明。后来老乌鸦开始骄傲了,学习都不学习了,认为自己是森林里最最最最聪明的动物。可是它的孩子——小乌鸦还在认真学习。

一天,老乌鸦和小乌鸦在天空中飞翔。飞着飞着,它们突然觉得有些口渴。它们发现地上有一瓶水,老乌鸦见了急忙去捡石头。小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有一根吸管,叼起吸管,说:“就不能用吸管喝吗?“蠢货,你不知道我们乌鸦因为正是用石头喝到水,所以才被动物们说我们乌鸦很聪明!而吸管是人类使用的喝水用具!”老乌鸦夺过吸管,生气地说。说完老乌鸦去继续捡石头。过了好久老乌鸦也没有喝到水,累得气喘吁吁。“看我的。”说着小乌鸦叼起吸管,放进瓶子里。“咕嘟咕嘟”水全都到小乌鸦嘴里了。

后来,动物们都嘲笑老乌鸦连吸管都不会用,还不如小乌鸦哪。老乌鸦惭愧极了,也和小乌鸦一起学习。

乌鸦喝水范文2

2006年4月20日,第一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告诉幼儿要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马上有一个小女孩说:“我知道,我听过的。”我示意她安静,继续说:“我们可以再听一遍,看看和你知道的故事是不是一样?”当故事讲到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正发愁时,又有个孩子插嘴道:“放点小石头进去。水会升上来的,乌鸦就能喝着水了。”我对他的发言不置可否,转身指着桌上的几组材料说:“这里有小石头、纸片、玻璃珠、木棍……请每人选一种。放进水瓶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乌鸦喝到水。”说完。就让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操作活动。

分析:乌鸦指偶的呈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听到熟悉的故事名字后,幼儿的记忆被唤醒。不少幼儿的眼神中流露出想要表达的愿望。一个大胆的女孩忍不住发话了,但我阻止了她的叙述,一切都沿着我预定的计划进行。可见,我的心中只有计划。没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哪怕是已经会的也要再学一遍。

场景二:我为每组准备了六个小碗(分别放着数量相同的玻璃珠、木棒、纸片、雪花片、小棋子、石头)、六个装着水的瓶子、六只有着长嘴巴的乌鸦指偶。我让每组的六个孩子各选一种材料全部放入水瓶中,去检测乌鸦能否喝到水。孩子们来到桌边。一人拿了一个碗,逐一将材料投入水中,最后把能使乌鸦喝到水的材料挑了出来。

分析:从表面看,活动提供的材料种类比较丰富,每位孩子都有动手操作材料的机会。但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思考和分析操作的目的与意义。况且,每个孩子只允许和一种材料接触,他们只能了解一种材料在水中的状态。显然,我精心准备的其他材料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另外。六只乌鸦指偶的出现既剥夺了孩子们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误差的可能。

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让两组幼儿投到水瓶中。在操作前我反复提了要求。让幼儿精确记录当乌鸦嘴能碰到水面时,刚好是投到第几颗珠子了。一会儿工夫。实验结果出来了,一般大珠子用7~8颗。小珠子用10~14颗。我正要组织幼儿来交流这个现象时。妮妮小心翼翼地捧着水瓶上来了,我一看,大珠子满满当当装了一瓶,水已经快溢出瓶口,而她的记录牌上赫然写着16。我问妮妮:“你是不是等乌鸦喝着水了还继续放珠子?”妮妮点点头。我继续说:“你没有按照要求做,所以这个瓶子只好作废。”我把她的水瓶放到一旁。

分析: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常会十分强调操作要求,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操作行为和探究结果。在上面这个场景中。妮妮虽然违反了操作要求,但我不应该对她的操作结果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结果对错固然重要,但孩子在操作中的体验也是十分要紧的。我完全可以引导全体幼儿观察妮妮的瓶子中水面高度与别人的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让幼儿猜测继续放珠子会发生什么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有时错误也有可能成为教育的良机。

2006年6月16日,第二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询问幼儿有没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幼儿中有大部分表示听过。“会讲吗?”“会!”不少孩子自信地回答。于是,我让一个孩子上来讲这个故事。然后出示小石头和水瓶,让他试试是否小石头真能让乌鸦喝到水。这个孩子很高兴地做了。其他小朋友大睁着眼睛看得很认真。

分析: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当幼儿表示听过这个故事时。我尊重幼儿的意愿,做出了积极的应答,提供了材料让幼儿验证故事的结局,满足了幼儿当前的需要。

场景二:验证了小石头能让乌鸦喝到水后,我又出示了小纸片、小玻璃珠、雪花片等五种材料。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为每组提供多个水瓶,一只乌鸦指偶,要求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每种材料的质地、轻重、大小等,猜测它们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实验,用乌鸦嘴试探能不能碰到水面。根据结果,每组把瓶子分成两部分,随后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材料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

分析: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与人合作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材料、共用材料进行探究活动,,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使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更加高效紧凑。活动中的猜测与实验验证能够调动幼儿的思维,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

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幼儿虽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珠子。但结果却有好几个类似。面对显然错误的结果,我耐心地帮他们查找错误原因。发现有的孩子往瓶里放珠子时另一只手使劲地捏着瓶子,瓶子的水位被升高了不少:有的孩子让乌鸦喝水时,将瓶子倾斜了一点……这些都影响了实验的结果。面对这些现象,我故意提出疑问,让幼儿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请发现这些现象的孩子向大家展示,分析原因。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还有许多因素可控制瓶子水位的高低。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次实验,把结果更正了过来。

分析:在幼儿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关心幼儿的操作结果还是更关注他们的操作过程。我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很多教师仍不放心,会在实验前反复强调每个细节要求,不容孩子有丝毫出差错的机会,致使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好按部就班,对操作结果也产生不了成就感。有时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引导他们关注问题,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以上两次活动的设计对比,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 科学活动中要兼顾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的反应与表现,把握幼儿探索的动向。及时捕捉支持点,调整指导策略,准确地接住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

乌鸦喝水范文3

乌鸦喝水

乌鸦因上次机智喝水而小有名气,这天,它受到邀请去参加“动物名人”颁奖大会。

当它飞到一个村子时,突然有些口渴,这时它看见,一只挑着扁担的猴子,又看见一口井就飞下去了。乌鸦问猴子:“猴子老弟,这井里有水吗?”猴子一看是森林里远近闻名的乌鸦,顿时一惊,说:“乌鸦先生,您好呀!见到您真高兴!这口井里的确有水,但是水很浅。我帮您吧,为您服务,我感到很荣幸!”说完,猴子就要把水桶栓到绳子上。可乌鸦却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吧!~”边说边用嘴叼起来一粒小石子,猴子问:“您要干嘛?”乌鸦说:“我要把石子放进井里喝水呀!想当年我就是这样出名的呀!”说完,乌鸦又得意的叼起一粒石子。

猴子惊讶的说:“可是…….可是………聪明的………亲爱的乌鸦先生,如果照您这么做的话,那什么时候才能喝到水呀?”

乌鸦喝水范文4

心理学家一般把思维形式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大类。求同思维就是寻求一种已有的或常见的原理或答案来解决问题。一般的考试、测验往往多为求同思维,即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答案。求异思维则是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概括,找到与现成答案或常见情况截然不同的方法,有时甚至是好几种方法。

求同思维价值很大、也很重要,它鼓励人们对事物进行同一性概括,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的特点来。但只有求同思维是不够的,不利于发展我们思维的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求异思维则要求我们必须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至今,人们仍然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实践等过程中,基本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越学,思维越狭窄。比如说:“画一个”问小学生,这是什么,可能有不同的答案:鸡蛋、苹果、梨、零、圆……如果问中学生,可能只有唯一的答案:圆圈。你让他仔细想一想,仍然只有唯一的答案。这种思维定式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不去捉摸一下,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呢?只是各自答题路径不同而已(当然答题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也必须认识到求异思维也是建立在求同思维基础上的思维。何况,世界上没有人们异想天开的想法:“要是我们能像鸟儿一样飞,多好啊!”哪有今天的飞机问世呢?“要是有一个能代替我们工作的东西,那有多好啊!”才有今天的电脑、机器人的出现!“要是……”才有我们“神七”的飞天……

在上面的例子中按一般思维习惯,人们总是认为瓶中的水位是固定的,只能设法把嘴伸到瓶里,或让瓶口变大。而求异思维则别出心裁,让本来不变的水位上升,解决了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求异思维实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也是求同思维的补充和深化。

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不去培养未来的花朵像“乌鸦喝水”――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呢?为什么不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呢?为什么不去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华民族呢?

乌鸦喝水范文5

当年《乌鸦喝水》中的那只小乌鸦已经变成了乌鸦妈妈。

一天中午,天气炎热,火红的太阳在天上火辣辣的照着,乌鸦妈妈带着小乌鸦去森林里找食物。飞着飞着,她们感到有些口渴了,于是,她们决定飞下来找点水喝。她们找啊找,终于在森林里的一块大岩石上找到了两瓶水。可是不幸的是瓶子里的水不多,每个都只有半瓶子,她们喝不到水。乌鸦妈妈还是用原来的办法,用嘴叨起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入瓶子里,让水面升高。乌鸦妈妈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小乌鸦看到妈妈这样辛苦,心里想:“这样做多麻烦啊!又累又慢,有没有什么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以直接喝到水呢?”她忽然发现岩石的旁边有一根吸管,长度正好和瓶子差不多。于是她捡起吸管插入瓶子里试了一下,很轻松地就喝到了水。乌鸦妈妈看到小乌鸦用吸管很容易就喝到了水,惊讶的说:“你的办法真好,既省时间,还省力,比我的老办法强多了!”乌鸦妈妈又问:“要是没有吸管,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小乌鸦想了想说:“如果瓶子不重,我们可以合力把它推倒,如果推不动,我们可以一起抬起一块大石头飞上高空,再把石头从上面扔下来把瓶子打碎!”乌鸦妈妈夸小乌鸦办法可真多,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小乌鸦听到妈妈说的话,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呢!

青云里二年级三班 阎欣悦

二年级:阎欣悦

乌鸦喝水范文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先找出合适的办法。

故事中的乌鸦再用智慧发现办法后,还用其坚持不懈以实现。如今的人们,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泻不前,一点也不肯探索,追求,冒险,这样保守的人永远得不到机会。

如今,坚持已经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品行。如今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坚持播种,才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