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轻化工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83-02
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特点
经过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的理论发展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与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1-6]。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分子对各个工业部门和科技领域的渗透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在现行中国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中,如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复合材料、轻化工程、包装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许多非高分子专业都将高分子相关知识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在于阐述现代高分子科学已成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对涉及高分子科学研究前沿的理论、测试方法以及高分子的新产品介绍等内容点到为止,该课程的学习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高分子科学的窗户,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在高分子学科中的地位,通晓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高分子在染整中的应用奠定基础[1,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基础课程,衔接不够
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高分子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后续课程(如《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和《染料化学》等)的学习必须以高分子为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创新学分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也必须要有高分子基础,因此为了让染整方向的本科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平台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课程学习为基础,但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设置在大二下学期,《物理化学》等课程也在此学期开设,因此课程开设时间过早,缺乏基础课程的知识,建议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多、学时少,课时紧张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部分,其中高分子化学部分包括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分类与命名、基本原理、高分子合成反应与方法等,涉及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和共聚合等;高分子物理部分则侧重于高分子的结构(如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等)、分子运动、力学状态与转变,物理性能等。对于高分子专业的本科阶段,通常会开设《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程,分别在32至48学时不等;而对于轻化工程专业,只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门课程,48学时,相对来说内容多、课时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课程体系的完善、讲授内容的连贯与取舍等都显得非常重要,对任课老师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三)注重理论,缺乏实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轻化工程专业只开设理论学习课程,没有相关实验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相应的实验课程的开设显得非常迫切,能够让所学知识与理论在实验中得到验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最初的原料出发,选择合适的聚合方法与聚合反应,得到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用得上的高分子产品。
二、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轻化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了解高分子的应用,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总结了几点教学改革举措。
(一)规划本科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授课前完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与知识。
(二)多媒体资源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效结合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表现力、良好交互性和极大共享性等特点,它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教师几乎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建议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教学难点与重点等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监督,要求授课过程中课件放映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将学生上课情况、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平时作业等与学生的最终成绩挂钩,进行综合评定。
(三)增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验课是对理论课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直观的现象和结果验证理论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轻化工程专业开设实验课程,但涉及的实验众多,要求任课老师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重复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编写实验讲义。此外,学校和学院应重视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突破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教学的传统框架,增加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额,注重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效结合,开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课程,但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遍及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因而在课程讲授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方案中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尝试在本科培养方案中针对大学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以趣味讲座和座谈的方式进行专业介绍,了解专业背景,告知学生轻化工程这个专业是以化学与高分子为学科背景的,加强学科平台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实施学生双导师制
全面推进学生双导师制是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课程小组,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及承担教学任务,使专业理论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三)强化实验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实验课程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将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实现学生创新训练的全参与和全覆盖,指导教师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在创新实验中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强化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应用的关键环节,因此可以从课题的选择、采取的技术路线、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达到的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所学知识与理论的应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轻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从事与高分子相关行业的人数众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和就业奠定坚实的高分子基础。
四、结语
根据国内外行业需求和自身特色,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围绕复合型、创新型染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冬.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分子通报,2010,(5):74-78.
[2]刘兆丽,曹亚峰,谭凤芝,李沅.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几点探索[J].科教导刊,2013,(1):82-83.
[3]喻湘华,鄢国平,李亮,吴江渝,郭庆中,曾小平.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4]胡建设,周爱娟,王宏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10,(5):70-73.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轻化工程;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创新
在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中,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满足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出口、扩大就业范围、发展“三农”政策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作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中的工科专业,我校的轻化工程专业(合成革与皮革方向)(本文以下简称为“轻化工程专业”)行业属性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研学融合,探索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可实现精准教育,能进一步促进轻化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
1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以来,我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修订并实施了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契机,以新工科、工程认证、OBE教育理念为引领,与相关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重新审视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与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综合大学”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产业、企业调研,企业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学分学时,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轻化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平台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2搭建“五大平台”,回归工程教育
轻化工程专业作为轻工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及输送的供给侧,只有回归工程化培养的初衷,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持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才能满足对口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2]。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具有很强的工程技术特性,培养工程能力是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校企共同搭建了“五大平台”,即:工程认知教育平台→工程基础教育平台→工程专业教育平台→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工程创新教育平台,这“五大平台”逐层递进、抬升,涵盖了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本科四年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
2.1工程认知平台
该平台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况、产业、行业发展现状等,主要内容包括:轻工技术导论、通识类课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那些非第一志愿入学的学生尤为必要。
2.2工程基础教育平台
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外语、四大化学、化工原理、机、电、计算机应用类等课程,以及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轻化工生物化学等。
2.3工程专业教育平台
主要内容包括:合成革与皮革核心课程、精品课、课改示范课、慕课、企业家讲座、论坛、校企合作奖学金项目等。
2.4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或示范工厂、带薪实习实训、科技节、主题竞赛、工程夏令营、国际知名企业技术培训短课程等。2.5工程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校内或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生科研项目、学生发表专利等。
3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模式,增加产学融合的深度
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但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实践教学是人才链中稍薄弱的一个部分。高校应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平台的水平,增加产学融合的深度。
3.1校内实验室共建
多年来我院与制革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校企联系,合作企业与我院在本科实践教学用实验室共建方面又向深度融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企业购置、赠与原皮、成品革及成品检测的特型或大型专业仪器与工艺设备、提供皮革化工材料等以满足学生专业实验的要求,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加速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与此同时,缓解了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维护经费不足的矛盾,也为加快实验设施建设和强化实验条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
应用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校加强实验内涵发展建设,传统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已不再适合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根据人才发展的需求,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基地建设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3]。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校外实践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开展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工程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做到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不断线,使学生逐步了解工艺生产实际和理论教学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使理论与实践的逐步结合。
4多渠道拓宽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广度
除了建设专业实验室外,我们还与企业共同建设展览室和多媒体教室,利用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公司知名度,也给了学校向企业推广其研究成果的机会。邀请知名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现场演示,如引进市场上流行的颜色品种和最新技术,展示各式各样的毛皮和皮革加工工艺产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凭借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自身经历,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便利的学习机会,还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企业奖学金可鼓励学生自发汲取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达到相应要求。为此,设立了尽可能多的企业奖学金,扩大奖学金范围,促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和实践学习中更加努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轻化工程(皮革)专业设立奖学金的既有国外知名企业,也有国内知名企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占专业总数的70%。每一项奖学金都是公司的宣传窗口,学生的起点,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形象,也有助于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上述产学融合渠道以“兴趣引导”为出发点,无形当中也是一次生动的专业教育,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明确了将来的职业规划方向,对提高生源质量也有辐射作用。
5探索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创新模式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搭建校企合作通道[4]。将毕业实习环节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学校的推荐和企业的初步面试,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前往用人单位进行为期1~3个月的毕业实习,经过双向的了解和选择,实习后签订了正式的就业协议。这也丰富了毕业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不仅保证了毕业实习的要求和效果,而且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就业选择。学生亲临就业现场,能大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用人单位也尽力为学生提供能力展示的机会与舞台,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提升有关键性作用,还可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扩大就业机会。
6探索科研与实际生产需要结合的创新模式
随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促使我们将科研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科研的实效性,促进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和科研成果的转让,使企业不再只满足从高校招聘学生,而且注重与高校的长期合作,有利于高校与企业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7结语
产学融合正日益成为实现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建立在“五大平台”基础之上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得以优化,强化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三大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轻化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达成了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了企业对高级应用型的人才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呈现出三方互赢的有利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工信部规〔2016〕241号,20160719.
[2]刘晓虎,冯国涛,林炜,等.轻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改革:从“卓越计划”到新工科建设的探索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3438,61.
[3]高远浩,蔡拓,钞春英,等.应用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181183,205.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3
1.基地设施投入不足,教学硬件体系不完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我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轻化工程专业在其中属于相对弱势学科,学校投入相对较少,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加之专业系与企业横向联系较少,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强,无力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以至于实训基地设备老化、陈旧,实训开出率较低,基地建设停滞不前,实践教学硬件体系难以完善。而校外基地由于从学校得到的技术支撑及帮助较少,与学校的联系多止步于一年几次的参观实习,因此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几近于无。
2.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管理制度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主要采用以类似于标准答案的、刻板的评分标准作为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以前工程实训的学分一般是按一周一个学分来考核,由于考核办法简单,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有的学生常常不去实习,实习报告等等书面材料往往以抄袭别人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过程所涌现出来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得不到学分上的奖励,严重抑制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在管理方面,也多注重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却很少关注实训教学具体环节的运行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
3.师资队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实用。实训师资的缺乏是多数高校的普遍存在问题,往往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比如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专业教师9人,其中理论课教师7人,实验课教师仅2人,而学生数目达到283人,平时教师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费时、费力的实践教学项目力不从心。另外,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实训教学内容目前也多以理论验证型为主,动手操作机会只有一次,学生无法反复进行,故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管学校很重视这一问题,组织教师改编或新编工程教育实训教程,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程实训教学原有的框架,而且由于与企业联系较少,教材的编写很难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合拍。
4.校外基地建设不给力,教学过程不规范。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是专业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受各种因素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滞后的窘况,因此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进行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一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考虑到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真正作为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未能向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科技支撑,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接受实习生。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在全面开展与企业合作之前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企业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得不到企业单位的支持,教师也只能将学生“放羊”,最后只管学生交上来的报告和鉴定表格,而不管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和实际收获,因此很难保证工程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二、可行应对举措
应用型高校承载着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应该把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训教育摆上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抓出成效。笔者认为,尽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管齐下,以形成“对症下药”的强大合力。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有针对性的制定工程教育实训教学方案。工程实训教学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提高对工程实训教学的认识上,我院一是组织中层教学管理干部对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实现工程实训教学的各种途径,强调培养的人才要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二是对广大教师进行集中的工业生产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宣传,在学院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氛围;四是根据校外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整合规划,形成科学的知识技能培训体系。
2.加大基地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现在,我国致力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院自2012年以来,一方面加强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350万元购入诸如溢流染色机、平网印花机、热定型机等行业内主流生产机型,强化了轻化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鼓励并帮助轻化工程专业教师与盐城市印染有限公司、盐城市科创印花有限公司、盐城市悦达集团、盐城市濯源印染有限公司、盐城市鹰昌服装印花有限公司等等13家生产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努力把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工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互通有无,从而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3.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我院自2012年以来,一方面定期把教师和学生送到工厂,以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人员为师,不拘泥于学校内部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聘请企业部分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骨干人员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此外还加强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还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比较丰富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同时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结构,逐步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考试。4.完善标准,加强激励,健全实训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学校强化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工程实训教学涉及面广、具有多重目标、过程纷繁复杂,其管理工作难度较理论教学大得多。我院自2012年以来,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训环节教学细则和实施方案,明确专人指导,专人负责,并进行统一部署。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对学生科技活动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工作量大小和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学分,从而在制度上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保障。对于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较快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和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
三、结束语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4
1.1 实验内容陈旧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和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 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 实验的内容也应当随之更新。然而, 实验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再加上工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很多,教材内容庞杂, 实验内容陈旧, 部分实验项目的设计与生产实际脱节, 严重阻碍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及时讲授, 不能达到注重实践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1.2 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探索性实验内容的比例不当
照方抓药 式的验证性和低层次的重复性实验偏多, 培养学生能力、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探索性实验过少。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教材 按部就班 地操作。课程的设计性、实践性很难得到体现, 这种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如果比例过大, 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学者做了学生对几种实验类型的兴趣的问卷调查, 学生对几种实验类型的兴趣以设计探索型最高, 占57%;综合型次之, 占38%;简单验证型最低, 占5 %。可见, 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并不受大部分工科学生的欢迎, 这在很大程度上抑止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3 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门类划分过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实验教学在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没有独立的教学地位, 而是依附于各门理论课。同时, 实验课程门类划分过细, 没有体现实验教学内容本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并且这种单一课程附设实验, 造成实验内容缺乏相互联系和协调,以及内容重叠而又有遗漏, 学生实验素质和能力训练零星而不系统, 实验内容单调而不丰富, 考核办法与标准不规范的弊端。通常各任课教师根据理论课的讲课内容提出实验项目, 并根据理论课的讲课进度来安排实验上课时间。近年来, 由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计划的调整, 在修订教学计划, 削减总学时的同时, 实验时数和实验项目也在减少。这种相对分散而未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极其不利的。
2 改革实验内容的一些措施
2.1 实验课独立设课
实验独立设课是指把实验课从原属某一门或几门理论课的实验部分分离出来形成或组合成一门在教学计划和教务管理上单列的课程, 这种课的学时数一般超过30 学时。由于独立设课, 实验教学由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地位,可以形成自己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 可以有自己的考核标准和办法。从而可以按照对学生进行完整、系统的实验理论、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要求, 对实验课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组合, 使实验教学内容达到最佳[3] 。从2004 年起, 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先后将2 门传统的实验课《植物纤维化学实验》《制浆造纸实验》进行独立设课的教学改革, 其中将《植物纤维化学实验》更名为《植物纤维化学实验技术》, 由原来的8 个实验项目调整修改为5 个, 其中新增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1 个, 内含1 个全校开放性实验, 突出锻炼实验者的实践动手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 加深对有关基础理论课的理解。近2 年的实践表明, 这有效的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有利于实验室和实验队伍建设, 有利于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 更有利于整个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2 优化实验内容设计
2.2.1 适当减小验证性内容的实验比例
对于简单重复实验、单纯验证实验、模仿操作实验, 应尽量减少重复, 注重实验质量, 适当减少实验个数。针对 植物纤维化学实验技术 独立设课时,我们对实验大纲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对于 纤维原料中灰分的测定 等共计24 个学时的原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进行必要的合并和调整, 减少了所占的比例, 增设了综合性实验的内容, 并在一年前就进行了有关尝试,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需要指出的是,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并非越少越好, 对于一些着重体现基础概念和锻炼基本专业试验技能的验证性实验, 例如 植物纤维原料细胞结构的观察 这一验证性实验, 我们在实践中不仅坚决保留, 而且利用现代实验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植物细胞结构与造纸性能的影响, 并鼓励学生运用配置数码相机的显微镜对植物纤维原料的细胞结构进行照相, 并进行实验小组之间的比较, 帮助学生牢牢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通过这些手段修改已保留的经典验证性实验, 确保学生的基本功得到有效的训练, 基础实践技能得到加强。
2.2.2 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探索性内容的实验比例
综合性实验可以根据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共性特点, 以及相互有联系的实验重新整合成几项综合性实验, 使几门学科的实验构成一个有机系列的结合, 使几门学科的知识在一个实验中有系统连贯的体现。同时, 既可减少重复、压缩学时,也可节省实验耗材,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独立设课。
设计探索性类实验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这类实验的特点是:内容新颖, 有利于开发智力, 应用性强, 还可使学生接触到某些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创新, 这就从内容上保证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不仅如此, 结合学校推行的创新实践学分, 我们开展的创新实践一年导师制的尝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从自行立题、查阅资料开始到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以及结果总结分析和成文汇报的全过程, 亲身体会到设计探索性实验, 给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强化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了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研工作的方法, 为进行科研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与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实验内容, 使内容紧跟科技的发展步伐, 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向, 要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上与现代的、前沿的科学理论及实践对接, 学会从专业视角广泛接触和摄取新知识, 新信息。本专业新增的 造纸湿部化学实验分析与系统优化 ,立足于通过与现代实验方法技术、现代分析检测手段、现代生产技术和现实生活等紧密联系, 采用先进的胶体化学分析手段对目前复杂的造纸湿部化学系统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的方案, 并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锻炼了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处置方法。
2.4 加强实验内容和科研的衔接
实验教学是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特定形式, 是高校中科学研究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通过科研活动, 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把科研项目有意识地纳入实验教学, 可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活跃学生思维, 扩大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 作为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高校, 广西大学的办学经费依然相当紧张, 而且增长缓慢, 严重制约着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注重经济效益和回报的, 没有回报的捐资助学行为往往难以持久。如果高等学校能对投资者的生产经营作出贡献, 把无回报的捐赠变为有回报的互助互利, 那么企业将乐于向高校再投资。笔者所在的轻化工程专业通过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组织教师和优秀本科学生参与广西柳江造纸厂、广西贺达纸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中, 并将部分企业课题纳入学生开放性试验中, 如柳江造纸厂的 高速新闻纸机湿部化学系统优化 , 南宁糖业集团公司的 蔗渣浆生产高档纸杯原纸 等科技攻关项目中, 均有我专业教师和学生活跃的身影。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横向科技合作,协同攻关, 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 提高了环保科技水平。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企业也慷慨的设立相应的扶贫助困奖学助学金, 主动投入与学校共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在双方互利互惠的情况下, 广西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已分别在广西柳江造纸厂、湖南岳阳造纸集团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5 家大型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 通过科研活动获得的经费, 可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部分困难, 教研室利用部分经费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手段, 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此外, 通过争取企业的支持和投入, 再加上利用教师科研经费添置的实验设备, 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开放性的实验室或技术开发中心, 不仅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研发条件, 实验教学条件和学生动手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5 建设与现代工程发展相适应的工科专业实验室
以往, 高等学校的工科专业实验室, 大都是按照满足各门专业课程所需开出的教学实验来建设的,各门课程的实验各自按课程体系进行教学, 而且不少以验证理论为目的, 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也难以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整体功能效应。现代实践教育必须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 实验教学只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才能充分体现其教育价值。随着现代工程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等特点的日益突出, 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寻找科学、先进、实用、经济的建设模式, 今天所进行的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试验研究、使用维修、改进创新等工作, 就是学生明天将要从事的工作。
为此, 我们根据工科专业特色, 结合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和本行业发展趋势, 在校实验设备处的指导下, 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设备配置、实验环境改造进行了优化, 在强调产学研的同时, 坚持 有所为, 有所不为 , 使其在实验硬件和教学内容上都与现代企业相适应, 在满足主流配置的情况下, 突出进行 制浆造纸中试实验室 的建设, 建成了全国惟一的纸质全降解餐饮具与工业包装材料中试生产线, 以此为平台不仅大幅度的增加了综合性、创造性实验项目,学生可在实验室进行产品性能提高试验、专题研究试验、产品开发试验等工程实验的全面训练, 而且为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的多功能效应。
3 实践效果
3.1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独立设课, 积极开展创新实验和开放性实验, 不断更新实验项目,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组成创新实验小组,结合生产实际,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三年来, 轻化工程本科学生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十多篇, 占毕业生人数的5%, 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有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创新项目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有的学生拿着在校研究的初步成果, 应用到企业的产品性能提高上, 许多学生已成为行业骨干企业的产品试验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能手, 轻化工程专业近5 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均为100%。2005 年底, 本专业实验室成为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创新团队的主要物质平台, 标志着试验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3.2 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通过加强实验内容和科研的衔接, 近5 年来, 利用实验教改, 在构建的实验平台上, 轻化工程专业教师和本科生已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区自然基金项目及各类攻关项目、横向项目近60 项, 在研项目13 项(含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__师资助项目), 科研经费近300 万元, 已鉴定科研成果9 项, 获广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 项, 共100 多篇, 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4 篇。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5
1997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已从一名幼稚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经过几年的现场实际工作,我已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各工程的施工程序。这几年来我先后从事过**蜡化100万吨/年催化裂化工程、**电石厂2万吨/年有机硅扩能改造工程、**化肥厂10万吨/年丁锌醇扩建工程、**炼油厂三机组移位改造工程、**石化分公司二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乙烯厂10万吨/年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乙烯厂15万吨/年聚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炼油厂100万吨/年延迟焦化工程等12个工程。在上述工程中我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一直奉行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施工质量,保证了施工一次校验合格率100%,部分工程已获国家优质工程。
XX年到XX年先后在**乙烯厂10万吨/年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乙烯厂15万吨/年聚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在这些施工中,我强化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在质量管理上我把加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责任卡做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这样保证了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到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施工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施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实行质量工资制,优质优价,对创建精品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成本管理上,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在施工中对成本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管理,使工程成本始终在有序可控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际施工中禁止现场出现大面积返工现象,合理用料,利旧利废,做到了工程投入量最小,同时加强机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搞好维护保养,提高综合利用率,保证了长周期运行。
在工程进度管理上针对近几年的工程由于工程期紧,任务量大,材料设备不到货的情况下,为确保控制点施工任务按时完成,我精心组织,搞好施工准备,实行周计划管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合理划分施工阶段,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在吉化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由于工期紧,施工作业量大为按期完工,在工程初期我建议施工作业人员熟悉现场情况,加大预制深度,这两个工程规模大小相似,全装置仪表阀门安装1500个,各类焊接管件1200个,为了施工高峰期降低工作量,不使仪表正常施工受到限制,我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预制压力表阀门和导压管路的各个接头,将导压管路、伴热管路敷设到仪表一次点附件,提前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为后序施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强化安全管理上针对全年施工作业时间长、现场施工环境负责,立体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全员的安全、防火教育,树立人人管安全,人人执行贯彻安全防火规定,做到天天讲安全,天天贯彻安全,天天检查安全。
多年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工作。XX年在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工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工程节约资金20万元,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工期紧、任务量大、作业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合理划分各施工阶段,确保了施工质量为提前竣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赢得了甲方、监理等多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上述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但我从事或介入的其他工作还有很多:如曾多次参与工程的投标工作,工程的预结算管理等工作。在我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积极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终合的考虑工程施工,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我被公司评为十佳青年、优秀员工、撰写的论文、合理化建议、施工技术方案多次被评为优秀作品。
XX年我从事了技术质量处的管理工作,这个岗位对我又是一个新的工作起点。技术管理岗位是对各施工项目的全面的技术质量管理并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它包括了以下工作内容: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关于技术质量方面的法规、标准、文件;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借鉴同行业先进的施工方法或自创独特的施工方法在本企业中推广实施,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企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因此就此部门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工作:
技术管理方面实施了看板管理工作。实施看板管理是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拉开了分配档次,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功效。实施过程中依据看板管理相关实施方案和规定,按照通用的工序向班组及作业组下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了施工要求,领料、用料施工程序和计件工日,项目部按作业组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实计件工资。期间,供应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等相关处室人员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各工程按期、高质、安全完成。共2页,当前第1页1
我公司多年来技术管理方面基础扎实、各项制度健全,但我认为针对现在技术力量年轻化现象,应尤其加强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施工总结的科学性、实用性。对与我们施工过的每项工程我总结出完整的施工特点、程序和方法。作为技术积累,必要时可以按同类整理出系统资料。既可指导以后施工,又可为投标提供基础资料。在编制方案交底上我们实行了下发作业指导书的办法在,整理出一套实用于化工炼油系统的竣工资料编制说明,为刚参加工作的技术员在整理竣工资料上提供了方便。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6
年到年先后在乙烯厂10万吨/年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乙烯厂15万吨/年聚乙烯挖潜技术改造项目、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在这些施工中,我强化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在质量管理上我把加强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管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责任卡做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这样保证了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加大对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到工序受控。同时加强了施工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施工中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了过程质量控制,实行质量工资制,优质优价,对创建精品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成本管理上,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在施工中对成本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管理,使工程成本始终在有序可控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际施工中禁止现场出现大面积返工现象,合理用料,利旧利废,做到了工程投入量最小,同时加强机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搞好维护保养,提高综合利用率,保证了长周期运行。
在工程进度管理上针对近几年的工程由于工程期紧,任务量大,材料设备不到货的情况下,为确保控制点施工任务按时完成,我精心组织,搞好施工准备,实行周计划管理,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合理划分施工阶段,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在吉化炼油厂140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改造工程中由于工期紧,施工作业量大为按期完工,在工程初期我建议施工作业人员熟悉现场情况,加大预制深度,这两个工程规模大小相似,全装置仪表阀门安装1500个,各类焊接管件1200个,为了施工高峰期降低工作量,不使仪表正常施工受到限制,我在施工准备阶段提前预制压力表阀门和导压管路的各个接头,将导压管路、伴热管路敷设到仪表一次点附件,提前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为后序施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强化安全管理上针对全年施工作业时间长、现场施工环境负责,立体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全员的安全、防火教育,树立人人管安全,人人执行贯彻安全防火规定,做到天天讲安全,天天贯彻安全,天天检查安全。
多年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工作。年在大连石化分公司一蒸馏扩能工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工程节约资金20万元,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工紧、任务量大、作业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合理划分各施工阶段,确保了施工质量为提前竣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赢得了甲方、监理等多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上述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但我从事或介入的其他工作还有很多:如曾多次参与工程的投标工作,工程的预结算管理等工作。在我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积极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全面、终合的考虑工程施工,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我被公司评为十佳青年、优秀员工、撰写的论文、合理化建议、施工技术方案多次被评为优秀作品。
年我从事了技术质量处的管理工作,这个岗位对我又是一个新的工作起点。技术管理岗位是对各施工项目的全面的技术质量管理并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它包括了以下工作内容: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关于技术质量方面的法规、标准、文件;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借鉴同行业先进的施工方法或自创独特的施工方法在本企业中推广实施,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企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因此就此部门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工作:
技术管理方面实施了看板管理工作。实施看板管理是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拉开了分配档次,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功效。实施过程中依据看板管理相关实施方案和规定,按照通用的工序向班组及作业组下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了施工要求,领料、用料施工程序和计件工日,项目部按作业组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实计件工资。期间,供应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等相关处室人员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各工程按期、高质、安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