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雪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雪诗范文1

雪诗范文2

这是一个突然的黄昏

拿着撬棒沿着长城拔芨芨的人已走得很深很深了

以至于渐渐地看不见那越来越小的黑影

新河驿烽火垛上

一只乌鸦长长地叫了两声

仿佛它就是黑夜

仿佛它就是黑夜中打开又关上的一扇门

那就点盏灯吧,它尖尖的红喙在不停地划燃着

一根草茎

这时候,雪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落在长城上,长城白了

落在地上,大地白了

就像一个人的悄然来临

挤走了另一个人身体里多少的黑暗

才点亮了他内心的灯盏

这时候,路旁的小饭馆的门开了走出两个长途车司机

日呜一声打着了康明斯

天空颤得――雪纷纷扬扬

突然的灯光下,长城

像大地反弹琵琶的一根弦

雪雾

孤山子附近

一滩的芨芨,被风吹得呜咽咽的

一个伤心的人拉着二胡也不过如此

一辆载重的皮车走过刮木声声也不过如此

长城上一只老鸫

把头勾进胸怀

仿佛扣紧了钌扣的一页门扇

而一匹驴斜斜地站在迎风里

被雪雾染白染没

一次巨大的回忆也不过如此

一次巨大的忘却也不过如此

除非它突然抖动身子叫上一声

而后,缓缓地打着喷鼻,沿着长城走进

越来越深的暮色里

在肃南皇城

长城垛下,几匹马在啃草低吟

有一匹抬起了头

对空,长长地嘶了一声

那嚼环的碎响寂静脱落风尘

雉堞之上蹲着的那老人啊

穿着皮袄,仿佛

我看到了成吉思汗。或者窝阔台,或者

永昌王只必帖木儿

他的脸上蹲着一只鹰和一场刚刚停熄了的战争

如果从他的脸上飞出一只云雀

那就是一片温和的草原

那就是一群上了九条岭的羊群

那就是一群青羊到沟底里饮水,东张西望的惊动

我听到他咳嗽了一声

而后,闭上了眼睛

像是轻轻,关上了两扇窗棂

最记得是那个摇着经桶的妇人

进了门楣上挂着一个牛头骨的庄门

她回望时,两只眼睛,像她端出的两碗清湛湛的水

送给了我长城一样长的路程

硖口堡长城

冷风中,故土

空气也有一道道皴裂

那远了近了不停的鸹声似乎缝隙的撕扯

一帘帘雪雾翻卷着穿过长城

时间一次次地掩面亢奋

那瞬间探出云层的日头成了大清朝的顶戴花翎了

铁匠铺里叮叮当当地装订着白天和黑夜的册页

装订线原来是一根拴马的鬃绳,或者就是那

断断续续的长城

一锤下去是江山

另一锤下去就是朝代了

而穿过麻纸窗牖裂缝的动

像是为两个眼睛穿针引线

那不关乎爱情:爱情已像一只白狐打着两盏红灯笼

那不关乎生命:生命其实就是打着灯笼的那只白狐渐行渐远的背影

还记得西夏的马蹄踏过长城踏过草原的阵阵疼痛吗

还记得黑衣女人手中紫绢花里提着的那个朝廷吗

阵痛其实就是数道闪电在天空的交织

爱黑衣女人,也爱甘州回鹘

无须再创造了,那每一块马蹄铁就是一个党项文字

无须再臆造了,那一只盘桓的兀鹰就是一面大夏的旗帜

山顶上的那个牧羊人

打盹,扯呼

猛地醒过来一阵东张西望

仿若我身体里的那场战争中

走失了的一个士卒

“锁控金川”,每一条道路都被凿进了石壁

每一声吆喝都挂上了烽燧的锁子

恍惚间,还听到了一辆高车戛然而止后

在长城边猛然的一个踅乎。雪中牵马的人啊

其实就是从摩崖上走下来的那个鞑靼商裔

他和匈奴有没有关系

他和西夏有没有关系

他和村里的朱姓老汉有没有关系

他和我究竟有多大的关系

雪诗范文3

2、《将进酒》全文内容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雪诗范文4

六 出

雪呈六角形状,便称之为“六花”、“六出”,如唐代元稹的《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唐代高骈的《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楼钥的“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元代白朴所吟的“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玉 龙

唐代吕岩的《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宋人张元的《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富于神话的浪漫色彩。

琼 花

雪白似琼花,便命名为“琼花”,如唐代韦庄的《冬日长安感言》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宋代杨万里的《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元代诗人吴澄的《立春日寓北方赋雪诗》:“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梨 花

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把飞雪比做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宋代诗人韩元吉也将雪花视为梨花,诗云:“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柳 絮

晋代谢安集子侄咏雪,侄子谢朗吟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此后人常将雪喻为“柳絮”。宋代梅尧臣的《十五日雪》诗:“拥柱轻于絮,吹墀净若沙。”宋代苏轼的《谢人见和雪夜诗》:“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清初钱谦益的《春雪》诗:“绕树莺雏应罢语,漫天柳絮敢争飞。”

雪诗范文5

白居易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平白如话,却有极浓的人间烟火味。雪夜虽冷,若有酒相伴,若有与诗书相伴,若有两三贤友相谈,则会化严寒为温馨。

赏雪之时,文人还爱与“岁寒三友”相伴。梅的姿、色、香、韵俱佳,在雪中笑傲严寒、破蕊开放,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竹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在雪中更加挺拔多姿、清秀潇洒,有诗曰“常爱凌雪竹,坚贞可喻人”;松的葱郁、不屈、长青、挺拔,在万物萧疏中坚韧不拔、精神抖擞,有诗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文人于浊世之中找寻清高之物,寄托对精神、对理想的追求。

文人吟雪之时,定是思w万千,文思泉涌。今人来读,也觉赏心悦目,满齿余香。

有写风雪夜归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有写孤江垂钓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写雪后狩猎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有写才女寂寥心的“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有写雪中惜别的“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有写温情脉脉的北国冬天的“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有写边疆飞雪、雪景绮丽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写旷天雪原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有写悲壮苦寒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有写皎洁灵动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有写寂静清雪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有写雪后初霁的“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有写雪月交辉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有写积雪不化的“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有写夜中降雪的“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有写雪夜纷飞的“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有写被赋予侠客性格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有写雪大天寒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品雪之言并非皆为高雅,亦有一些谐趣诗。唐代的张打油,爱做打油诗,因一首“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而声名大噪。

雪诗范文6

关键词:咏雪诗;雪中见智;雪中见情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录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唐代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出游,经过某县参政大人的阔宅,一时兴起便入内闲游。不料天色骤变,下起大雪,他急忙奔进屋内。张打油被窗外的奇妙雪景所吸引,不由诗兴大发,便提笔蘸墨在墙上写下《雪诗》一首: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写罢诗,便掷笔而去。参正办完公事回宅发现张打油的诗,勃然大怒,便派人把他抓来,问他为什么乱画。张打油答道:“想我张打油,只会吟诗作文,不会胡写乱画。如不信,请另命一题如何?”

当时南阳被安禄山叛军围困,欲请禁兵出救,参政即以此为题叫张打油作诗。张打油听后稍一思索,便朗声念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参政一昕,觉得跟墙上题诗的风格完全两样,就说道:“哈哈,扑看来这墙上的诗一定不是你写的!”可是他听张打油念完下面的几句,就禁不住大笑起来。原来张打油的全诗是:

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参政听罢,觉得诗虽称不上高明,但亦算扣题即景,通俗形象,便把他放了。有此波折,张打油之名便流传开了。久而久之,后人便把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作“打油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这些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不过最为后人传诵的是下面这首《雪诗》:

天地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但那雪花狂舞,天地间一片银白的景色早已跃然纸上。遣词用字,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打油诗定名之后,似乎代有传人。《读者》上曾发过这样一首郎中《咏雪》诗:“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东方红日出,便是化痰丸。”以最不洁的东西来比兴最纯洁的白雪,虽然粗鄙可笑甚至有些俗不可耐,让人匪夷所思,感觉不到一丝美感,但却非常符合一位老中医的职业特点。读来也饶有兴趣。

有人以为俚俗打油诗全出于文化不高的下里巴人,其实也是个严重的误解。《笑笑录》引《梅窗小史》载:“益都赵秉忠,状元及第。青州府县公宴,值大雪,联吟,道日:

‘剪碎鹅毛空中舞,’府日:‘山南山北不见土’,县日:‘琉璃碧瓦变成银’,公曰:‘面糊糊了青州府’。左右皆匿笑。”旁边的人暗笑什么?笑地方长官之类的高层台面人物,附庸风雅也不过是打油诗水平也。

雪中见智

刘于庆的《世说新语》也记载了有“咏絮之才”美称的谢道韫的咏雪东晋谢安面对六角琼花铺天盖地而来的壮观雪景发问:“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开口便答: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的出句即本体是大雪“纷纷”之状,谢朗仅见“雪”而无视“纷纷”,照他的喻体,只能是“好像撒盐空中而下落”了,因为坚实的盐粒(那时尚无粉盐)撒向空中,如米雪冰雹,哪来六角琼花的“纷纷”之状?谢朗的设喻离开了本体事物的性状特点,必然对不上号,当然要被谢安摇头否定了。而侄女谢道韫沉思后抓住本体大雪“纷纷”的特点设喻:“未若柳絮因风起(即还不如用‘宛如柳絮因风而起舞,浮空而飘落’来比喻)。”这个喻体,形象地描绘了纷纷大雪的白似柳絮、质地轻盈、体态飘逸,多么相切而成象,鲜明而生动,难怪人们称之为“咏絮才”。

清朝乾隆、嘉靖年间,辽阳城里有一位小孩,名叫王尔烈,念完四年私塾,父亲就叫他到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谋生。他来到龙泉寺当杂工,一有空闲就去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里的小和尚和杂工都来扫雪,他们连扫带玩,用雪塑了个观世音菩萨像。这时,方丈元空和尚来到跟前,就以雪人为题,出了个对儿的上联: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这联的意思是:观音是雪堆的,太阳一照,它便溶化了,以为是回到了南海。

众小沙弥,虽然也与法师元空学习到不少知识,但是毕竟有限,想了半天没有答上,只好摇头。元空看看王尔烈,意思让他来答。王尔烈明白,抬头望了望天空,只见那云朵有各种各样形状,有的竟像罗汉,而且越看越像,越想越像。于是,他稍一思索,出口答道:“云堆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他从“雪”联想到“云”,便以“云成罗汉”对“雪积观音”。日出雪化,风吹云变,故以“风吹漫步到西天”对“日出化身归南海”。此联对冬天堆雪人,天空云变罗汉的奇趣进行了形象的描写,用拟人手法把地上的积雪(雪人)和天上的行云描绘得既形象又生动,而且静态与动态并存,真是神思驰骋,意象生动,妙不可言。读毕,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冬雪初霁的风景。元空和尚一听,连念:“阿弥陀佛!”小和尚们也称赞不已。打那以后,元空和尚就收王尔烈为身边的茶童。认为此人是可造之材,所以,在主持的指点之下,25岁的他考取乡试拔贡。39岁中举人,1771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入翰林院作四库全书的编修,晚年创办“沈阳书院”。

据说乾隆皇帝游西湖时,沈德潜随驾,适逢大雪纷纷,四山皆白,碧波银影,景色宜人。乾隆帝见景诗性大发,信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说到这里,乾隆帝再也续不出下文,沈德潜私下发笑:这叫什么诗!“他见乾隆一脸窘相,灵机一动,高声奏道:“万岁爷的诗乃千古妙句!臣记得万岁爷这首诗的第四句是:飞入芦花都不见!”

“飞入芦花都不见。”一个妙句,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使一首平淡无味的诗“起死回生”白色的雪花与白色的芦花连成一片,天地苍茫,迷蒙混沌,动感地写出了冬的神韵,意境深邃苍茫,构思奇特精妙。不仅如此,沈德潜说“臣记得万岁爷这首诗的第四句是:飞入芦花都不见”,一句,可谓机智巧妙,一语解了乾隆帝的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