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信监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信监管范文1
虽然VOIP的通话质量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电话相比,但由于使用者能以远较传统电话低廉的费率拨打长途及国际电话,故伴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VOIP将成为发展潮流。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VOIP的通话质量也将会逐渐接近传统电话服务质量水平,届时将会大大冲击以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技术为主的传统电信经营者。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电信监管范文2
关键词:电信监管 电信监管政策 电信监管政策创新
电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其在经济信息化中的特殊作用,它又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赖以发展、整个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赖以提高的重要基础,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电信产业监管的必要性来自于电信产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政府有效适当的监管,才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电信安全。
一、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分析
在市场准入方面,世界各国对电信市场准入做了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电信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以及电信市场的结构和制度条件,将电信业务分为三大类,分别制定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过渡性许可制、许可制和取消许可制②。 首先,对于基础网络的运营在一定阶段内实施许可制,将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会取消许可。其次,无线业务、频率资源在未来较长时间保持许可制,这是电信业的特性决定的。最后,增值业务属于竞争性业务,许可监管缺乏依据。许可制理论上有助于事前监管,以维护信息安全,但实际上效果有限。关键是加强事后监管。虽然市场准入政策在监管电信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市场日趋复杂,电信技术不断变革,新业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很难精确测算企业成本曲线和行业的总成本情况,更无法准确评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因此任何的市场准入禁止或限制都会导致行政监管的效率低下。虽然可以肯定,即使完全放开市场准入,电信市场的竞争情形也是寡头垄断、替代性竞争或可竞争市场的结构形态,但是这并不表明,政府可以人为培育出“有效”的市场结构。
在电信资费方面,根据不同的电信业务,我国实施定价的政策也不同:基础电信业务自费实行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及政府指导价。以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为主,市场调节价为辅。其中的无线寻呼和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按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在实践中,我国对电信资费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策制定缺乏法律依据。由于缺乏根本性法律依据,电信资费政策的制定随意性较大。原邮电部既是国家邮电通信的行政管理部门,又是全国邮电企业的领导机关与经营总部,因此,在制定具体价格时,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部门利益与利润,难以想象电信价格能成为价值的客观反映。
(二)成本核算及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我国资费政策缺乏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监督机制,严重偏离经济规律要求。虽然电信业的市场不断拓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透明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至今未能形成,致使电信价格的制定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高资费水平削弱了竞争力。由于长期实行高度行政垄断,使得高资费水平得以维系,同时也“弱化”了电信业的竞争力。
(四)电信技术进步促使监管政策改革。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全方位业务的开展,现行资费政策需要调整。虽然数据业务近几年来增长很快,但因受发展空间限制,特别是资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信息服务企业经营困难。总之,现行资费政策不利于新技术应用和新业务发展的情况非常严重。
在互联互通方面,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其中包括电信网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则。2001年5月10日,信息产业部又正式了《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互联互通,这一规定替代了1999年的《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设计一个好的互联互通政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合理的准入和接入政策。接入政策不但要保证适当补偿原运营商,而且还要保证有效的市场准入。由于新进入者需要有很大的沉淀投资,而接入费又是盈利的决定因素,所以需要利用监管在事先确定好互联互通政策,否则,如果仅仅依靠行政力量进行事后干预,资本市场就会对这种风险做出相应的反应,假设企业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融资,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增加现有运营商的融资成本。
在普遍服务方面,电信监管政策不仅仅为了有效竞争,还为了解决普遍服务问题。我国目前所实施的通过“划片包干”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只是普遍服务政策的第一步,确切的说是部分解决了普遍接入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相对粗糙,而且覆盖面远远不足。“村村通”解决的只是未通地区的电话接入问题,那么还有大量的已通的但是亏损运营的地区,普遍接入之后,还有更为艰巨的以“家家通电话”为基本特征的普遍服务问题等等。此外,普遍服务还与当前电信市场一些突出的深层次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目前没有有效普遍服务规则的情况下,在位的运营商由于地方政治压力仍然必须承担普遍服务义务(USO),而没有USO的新竞争者却可以在高盈利的地区和业务上肆无忌惮地“撇奶油”。
这种结果导致提供交叉补贴的基础越来越薄弱,普遍服务必然陷入困境。同时监管机构为了继续维持目前的普遍服务现状,又只能保持不同业务之间扭曲的资费结构,难以实施有效的资费再平衡。而这种局面又必然导致价格战、农村通信落后、消费者抱怨、不同运营商利益差距显著等等多种表面现象。
二、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创新
制定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和电信产业发展趋势的监管政策,不仅对于政府尤为重要,对于电信市场主体和电信业务的消费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科学、完善的政策依据,电信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才可以受到很好的保护,电信产业才可以健康稳步的发展。本文认为,创新电信监管政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步建立对称监管模式。加入WTO以后,政府制定政策及规章应遵循“对外不歧视”和“对内不歧视”的原则,营造与“国民待遇”等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公正,公平、透明度高的市场环境,中国现有的各电信运营企业,无论是在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电信不对称监管政策的弊端日益突出,电信监管应该从维持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思考政策控制的对称性问题。在制定市场准入、业务经营、服务质量评价和价格政策等方面保持公正和公平。在普遍服务、互联互通、资费管理等方面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市场参与者,保证主导电信企业公平地参与竞争。
电信监管范文3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全业务经营。
随着同质竞争和技术替代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运营模式下的电信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增长乏力,固定电话发展一路下滑。因此,如何顺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破解固网业务经营的难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每个固网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的要求,××分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全方位实行转型,保持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首先业务转型。以“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统领,在传统电话、小灵通、宽带的基础上,加入itv、ict、号码百事通、增值业务等新元素,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第二,网络转型。全面实施“光进铜退”、“光纤扫楼”工程,实现光纤到楼宇到村组,村村通宽带,为××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先进可靠的网络基础。第三,组织架构转型。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渠道建设,建成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个人客户等三个营销渠道,成立ict、号百、vip保障中心,重新理顺工作流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转型相适应,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公司在转型发展中稳中求进,在苏北、苏中地区一直保持领先位置,行业组网项目建设在扬州全区率先并走在全省前列,名列全省县级(市)前十位。
在新一轮的电信业重组改革中,中国电信成功收购cdma网络,推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天翼品牌,标志着我们进入全业务经营的时代。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打造全新移动通信业务的同时,将移动业务充分融入到“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以及互联网业务中,开展全业务融合经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推进信息化将是今后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这对××电信分公司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下,××分公司深入执行相关要求和部署,加大投入力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
1、立足实际,准点切入,增强信息化承载平台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秉承政府主导,政策激励,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开发推广信息化应用上,以应用增强各行业的竞争力,助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专门针对行业应用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政府、教育、交通、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等多个行业。使用的技术从单一的信息、话音类到复杂的视频、数据等多媒体融合产品。其中力推的“商务领航”品牌将众多it软、硬件产品、电信的基础通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相融合,为商业客户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安全可靠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目前,××电信已经成功地为我市20多个行业提供了针对性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07年7月实现了××市“电子政务”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在309个行政村的全覆盖,为打造阳光政府奠定网络基础,满足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08年垫资投入500多万元,将社会面监控系统延伸至全市13个乡镇,共建监控探头数量达到283个,城区还将新建136个网点,近期实施52个,整个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并与上级公安机关实现联网,为科技强警,打造平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教育系统,××电信分公司与全市10所中小学校联系,通过“家校通”创建校园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目前,×ד家校通”用户已到达9800户。在卫生系统,实现全市城乡卫生系统组网、医保联网,加强了卫生系统监管。与此同时,我们与工商局联合,创新开发“放心通”项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省、市工商部门的认可。
2、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全力推进信息化融合进程。
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力量,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整合资源、多方共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5月19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13个乡镇分管负责人,30多名企业家代表在××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召开“信息化助推××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讲座暨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现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冬生与中国电信××分公司签订《××开发区信息化推进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开发区基础设施及民生环境等方面,力求通过信息化发展加快沿江综合招商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汇聚区镇中小企业,形成区镇工业经济网络平台。与此同时,市信息办、科技局与××电信紧密联合,顺利开通“××商网”,成为××市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这些都标志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3、宣传普及、应用推广,促进群众信息化素质提升。
在宣传普及方面,××分公司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普及活动。由××市电信分公司、市新农办、文化旅游局、团市委、体育局等五家单位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互联网技能大赛,为农民互联网技能竞相持续展示提供了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信息化素质。
在应用推广方面,通过信息化示范村、镇的建设,示范户的选择培育,通过正向引导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周边村、镇、农户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农村市场的应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建成信息化示范镇10个,信息化示范村55个,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建成13个乡镇网站,68个村级网页,乡情网渗透率达到40.69%,oa办公开通率、平安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下一步还要加大建设力度,力争提前实现信息化先进市的创建目标。
三、以人为本,提升质态,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结合企业转型,拟定20条思考题下发,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并通过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素质,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顺应社会经济调整要求,以信息化破解固网发展难题的共识。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并广泛开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转型”为主题的争创活动,鼓励员工立足本岗位,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磨练、不断创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质态。
电信监管范文4
关键词:电力信息;信息管理系统;问题;Intranet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C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得到大力发展,逐渐呈现规模化、跨地区、部门多等特点,电力企业日常信息管理工作越来越多且复杂多变,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给信息管理造成麻烦,传统的电力信息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因此构建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电力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比较典型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一、目前电力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加,在国家的支持下电网建设和改造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企业各部门、电力企业与社会间信息交流和互换日益频繁,随之对信息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各部门信息管理系统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电力企业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存在问题。目前电力企业一般部门比较多,业务比较大,自然对信息的需求也就越大,为了保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特别是信息的互通有无和共享,但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各部门间还未做到这一点,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过去多个信息管理系统造成数据重复,增加系统运维成本。电力企业过去是每一个部门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各部门服务,但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内容不断增多且复杂,多个子信息系统的运行造成数据重复或者遗漏,不仅造成信息管理混乱,而且增加了系统运维成本,制约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电力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特别是要熟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电力企业信息管理人员整体专业素养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几种典型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人及服务协议等内容,通过把电力企业的各项业务(作业、生产、决策等)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对各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预测,为企业经营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
(一)电能计量系统
电能计量作为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重点,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电能数据,而且可以为合作伙伴或者客户提供计量服务,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构建电能计量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电能计量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能量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整理保存,为电力企业进行电力营销提供依据和服务,主要包括有/无功电能表、多费率电能表等关口电能计量系统,通信传输网络等电能采集系统。
(二)能量管理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和整合、市场交易计划安全分析等内容,涉及内容比较多,由多个电力应用软件支撑,主要目标是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市场分析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电力市场正蓬勃发展,电力营销逐渐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电力市场分析系统主要是对电力市场信息变化进行收集、分析、处理,进而相应的调整供电计划、电价和电量等报表,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从而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电力故障监测系统
电力故障监测系统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目前比较常用的故障监测系统为电力故障录波系统,通过监视记录电力系统电流、电压等参数为电力系统运维提供依据,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社会大众服务。
三、新时期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一)新时期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福利,相应的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自动化,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基础,实现系统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第二,利用Intranet可将电力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及时的获取和更新信息,把信息告知各部门,促进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从而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通过在线对电力市场进行模拟和分析,为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接入电力商务,可在线进行电力营销。
第四,系统所使用的应用软件是可控的、规范化的,且大量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便于操作和维护。
第五,把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电网、线路等建设中,合理布局电力设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二)基于Intranet之上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要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电力信息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构建科学、全面有效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Intranet之上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建设、服务器建设、信息内容建设和网上经营服务系统等,下面笔者将一一详细讲解。
第一,网络建设。电力企业网络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构建广域网(主要是把变电站、发电厂、电力企业、各局等的局域网与各个LAN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广域网)(如图1)。
一般而言,电力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用通信网络,可进行远程通信,随着我国三网合一建设的不断发展,宽带网已普遍应用于公共网络中,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电信系统的VPN组建广域网,并就近把变电站、发电厂、电力企业各子公司等纳入广域网中。同时为了避免信息数据的重复输入和访问受限等,可建立“第三方可信方”身份认证中心,实现“一次认证、全局有效”的目标,提高系统利用效率和科学性。此外,要采取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杀毒软件、漏洞修复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服务器建设。服务器建设主要包括HTTP(主要是为用户服务)、数据库(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域名DNS等内容。对于电力企业服务器建设来说,其使用的SYBASE等数据库都可以与HTTP服务器进行连接,可方便操作。
第三,信息内容建设。信息内容建设是电力信息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电力企业生产信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员工信息、企业文化、对外窗口等等,本文所构建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内容建设主要有四部分: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供电调度系统、生产技术及工艺系统、变电系统、输电系统、安全监管系统、电能计量系统、电力物资管理和电力规划等内容。②日常工作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管理系统、企业人才培训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企业管理制度系统等等。③市场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各供电所供电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力市场建模、处理和分析系统等。电力营销系统使用三层结构,业务处理逻辑安置在中间层服务器内,且所有客户端必须通过中间层服务器实现数据库的访问,保证系统的安全性。④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运维系统、生产监管系统、故障录波系统等。
第四,网络经营服务建设。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便利,如电费查询、缴费功能、用户咨询、用户计量服务等。
(三)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体系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给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构建科学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体系。首先,要采用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杀毒软件等,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杀毒和清理。其次,构建电力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一般分为三层: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如图2。
结语
在电力市场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让企业各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市场信息,提高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提出了基于Intranet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温超.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J].山东电力技术,2012(01).
电信监管范文5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中国通信业转型与发展成效显著。在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行业创新与转型步伐加快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建设了技术监测系统,将配合开展企业干部考核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结合起来,加大整治力度,电信市场竞争秩序明显好转。随着相关部门服务工作机制逐渐完善,社会关注的服务热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比如,针对老百姓意见很大的通讯服务资费过高问题,移动运营企业在各品牌下均推出了单向收费方案。2007年以来,手机资费“双改单”在全国快速推进。我们按照“双改单”的整体思路充分考虑了广大手机用户的合理要求,确保在网用户权益,尊重用户自主选择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根据各地市场情况确定具体方案、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逐步推进。到2007年底,基本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标准资费用户的单向收费。针对广大用户反映强烈的资费套餐过多、计算复杂、夸大优惠幅度等问题,从2007年5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清理资费套餐。目前,在同一本地网内,各电信运营企业正在发展用户涉及基本通话费的资费方案为13种。如今,我国已初步建立电信资费市场化形成机制,电信资费总体水平2007年比上年下降13.6%,5年内下降了53%。
同时,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2007年我们累计拨测检查SP业务共计630项,查处违规SP企业共43家;各地通信管理部门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行政处罚违规SP共483家;电信运营企业停止结算、停止业务、关闭端口和业务下线的SP共784家。根据信产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统计,2007年第3季度,涉及SP收费的用户申诉共1279件,比2季度下降9.99%,比1季度下降17.06%。
尽管电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关政府部门还须进一步树立监管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增强通信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
当前,通信业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通信技术继续向IP化、宽带化、移动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进程加快,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之间加速融合;移动通信向更高速率发展,通信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取得积极进展。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将逐渐增大。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求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新的形势对电信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信业在发展、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特别是管理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等方面,思想观念、职能定位和方式方法还不相适应。如何在继续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履行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还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我们已逐步认识到,加快电信业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消费。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整体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开发丰富多彩的各类业务和应用,从政策上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全方位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通信业是服务业,它的发展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电信监管范文6
关键字:网管监控;桌面虚拟化;瘦客户端
1.前言
随着电信企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网络建设的不断升级扩容,电信网管监控中心的建设也在朝着更灵活、可控以及便于管理方向发展。桌面虚拟化技术将桌面的操作系统环境与桌面机器环境从物理上分离,构建基于虚拟服务器的桌面解决方案,将操作、应用系统以及服务器I/O资源封装在虚拟服务器资源池中,通过将桌面系统映射到桌面终端,实现监控中心系统的集中化管理,简化监控桌面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2.网管监控传统桌面系统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管监控中心桌面系统普遍使用的是功能全面的"胖客户端"。在网管监控机房部署了大量刀片PC服务器,而监控大厅配置有大规模的PC终端,部署多套网管系统,刀片PC架构是一对一模式的静态IP架构。
传统的组网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资源利用率低:后台刀片服务器不能共享资源,资源分配不均等。
2)难以管理:由于 PC 硬件和用户修改桌面环境的需求不同,每台刀片PC都需要单独维护,更新和重新部署操作系统比较困难,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
3)安全性低:用户可以随意更改及删除系统文件,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4)总体成本高:低价的PC 硬件通常无法抵消 PC 管理和支持工作的高昂成本。
因此,网管监控中心的桌面系统必须进行整合,向易管理、安全、灵活的模式转变。
3.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VMware View使用虚拟化切断了桌面和关联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将桌面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封装到相互隔离的层次,允许 IT 人员独立地更改、更新和部署每个组件,从而获得更高的业务灵活性并缩短响应时间。
3.1桌面虚拟化技术组件
桌面虚拟化架构一般由以下几个功能性架构组件组成。
1)桌面设备:瘦客户端作为虚拟化桌面的用户操作界面。
2)虚拟化平台:结合了硬件和软件的虚拟化技术,把标准的硬件和软件的运算资源集合成一个动态的虚拟资源池,企业可以高效地集中管理用户桌面和运算资源。
3)虚拟化桌面连接管理:控制和管理用户对虚拟桌面的使用、运行状态及部署等。
4)应用平台:是将应用及运行环境打包封装的技术,并将应用包到用户桌面,实现应用与用户桌面操作系统无关。
3.2建设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桌面虚拟化技术介绍,网管监控中心完全可以进行桌面虚拟化建设:将由虚拟服务器资源池中的虚拟机承担监控终端负荷,虚拟机服务器放在网管监控机房的数据中心,管理者可从数据中心部署虚拟桌面。网管监控大厅的桌面设备使用用瘦客户端,原PC内部的系统资源都通过后台服务器的虚拟平台提供给瘦客户端显示。
但考虑到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复杂性等因素,桌面虚拟化的部署方案应该在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的前提下,逐步平滑的进行虚拟化建设:
虚拟化平台服务器:为虚拟化平台计算资源的服务器,在此部署相应的虚拟化平台软件,负责对终端的请求进行计算分析以及向后台的虚拟资源池请求调用相关资源。
管理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管理服务器,在此部署相应的虚拟化管理软件,以提供监控中心应用和管理,并负责桌面分配管理和用户接入会话管理。
IPSAN存储:用于用户虚拟机系统和数据文件存储,是实现虚拟机高可用性的必要条件,提供桌面虚拟化平台的存储资源池。
瘦客户端:考虑到一次性更换的隐形投资过大,建议采用瘦客户端与传统PC桌面相结合部署,保留部分PC终端,逐步更换。
3.3桌面虚拟化的优势
网管监控中心在实施了桌面虚拟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后,可以获得如下好处:
1)提高资源利用率:网管监控中心能够有效集中管理硬件资源,管理员可以轻松地重新使用计算资源,并以动态形式将其分配给桌面环境。
2)改善管理和控制:通过集中管理数据中心的所有桌面,即时为新用户或办公室调配桌面。从中央映像创建即时克隆,并创建动态桌面池,以便快速调配和更新。
3)提高数据保护能力:管理员只需遵循目前在数据中心使用的备份过程,即可确保可靠的桌面备份。另外由于所有数据均驻留在数据中心,保护数据安全的工作也得到了简化。
4)降低成本:大部分的维护工作将集中在后台服务器,虚拟桌面可采用准备好的模板快速部署,大大减少维护及部署的成本。
5)提高业务和用户灵活性:用户可以从单个客户端访问多个桌面环境,管理员可在瞬间存档或丢弃非活动的桌面环境,以收回资源并立即分配给其他用途。
4.总结
桌面虚拟化技术的成熟,为促进信息化网络资源的整合,桌面系统的集中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相较传统桌面系统,将为电信网管监控中心的建设和日常工作提供易管理、易维护、高安全、低成本等优势。
参考文献
[1]米海波,王怀民,尹刚,史殿习,帆,袁霖.一种面向虚拟化数字中心资源按需重配置方法[J].软件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