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划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划分析范文1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前期规划分析;体系构建;开发强度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cceleration,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exist a number of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process problems, in reference to the planning of other planning 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planning analysis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formulated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total amount its 4 main content thoroughly discussed, to promot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development.
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prepare; prophase planning analysis; system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intensity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事业呈现一片繁荣,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中所处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等做出的具体安排,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但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控规也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1控制性详规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1.1控制性详规编制中的问题总结
(1)对现状情况调查不够,不能准确地掌握人口、建筑、用地的现状情况,严重影响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以及容积率等指标的合理确定。
(2)控规编制过程中常常忽略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对上一级层次规划以及相关规划中确定的强制性规定不够贯彻而导致相互冲突的现象时有存在。
(3)控规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详细调研和科学预测,凭经验“拍脑袋”定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的危害了控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控规编制中缺少整体控制的观念和措施。控规编制中对整体控制观念的缺乏突出体现在城市的旧城改造中,由于历史积累的包袱,旧城内的危改按现有控规条件实施就地平衡,往往不能达到经济平衡,于是纷纷提高建筑高度或者容积率。
1.2控制性详规实施中的问题总结
(1)经济机制运行中的矛盾。我们的控规控制了地块性质、容积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建筑形式与色彩等等。可是人们往往会发现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并没有严格按这些控制来进行,这种情况下的控规在市场机制面前显得极为脆弱。这是由于规划从城市的整体利益出发,从宏观的高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而市场则从土地的用户出发,通过不同土地用途之间的利益比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控规调整”时有发生。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由于投资主体不明确、市场分析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控规指标会经常变更,其法定地位屡屡受到挑战;在相对开发完备的地区也常常会因为调查研究的不准确,缺乏拆建比分析等原因,在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确定上存在不恰当的地方,从而使控规经常会处在频繁调整的尴尬局面。对此,无论是规划的编制者还是管理者都拿不出充分的理由来说明控规自身的合理性,这说明其中尚欠缺深入细致的工作。
2关于前期规划分析
2.1各种类型规划前期研究的综述
国内各类型的规划中都未明确界定前期规划分析的涵义,也未明确提出其内容构成,但或多或少都在研究规划编制中的突出问题或者重要问题,最突出的当属总体规划中的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是总规编制的一项重要前期研究工作,作为总规主体文本的技术支撑内容出现,是总规编制的基础,也是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其结论渗透在各个环节中,是规划的编制依据和支撑。
除了总体规划中的专题研究以外,其他各类型规划中也出现了众多有关前期研究的内容,但并未形成一种统一的固定模式,研究的程度、方法及内容各有不同。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本文对规划前期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概括为以下几类:前期现状调研与发展条件分析、前期目标实现途径研究、前期控制指标体系研究、保护规划中的前期历史研究以及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特色研究等。
目前,国内各类型规划中关于前期研究的内容已经慢慢得到重视,进行的一定的研究也对深化规划编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摆样子、关联性不大等问题。前期规划的内容涉及现状条件、规划实现途径、历史等各方面,但是对控规的指标体系制定的需要的前期依据研究不足;对于物质环境的考虑较多,对社会经济的因素考虑较少。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控规编制中对于前期规划分析并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缺乏整体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
2.2前期规划分析的涵义界定
本文中所指的前期规划分析主要具有以下的涵义:
(1)前期规划分析不是强调规划中的前期编制阶段,而是特指规划编制中应深化的内容和需要重点研究的规划技术支撑,是对社会、经济、现状情况以及相关规划等进行的有侧重点的研究,需在规划编制中的定性定量前进行,甚至伴随着规划编制的展开逐渐进行,因此为前期规划分析。其一方面是规划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规划的技术支撑,如开发强度总量、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特色及设施配套内容等。
(2)前期规划分析旨在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避免控规编制流于形式。前期规划分析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在不同的规划层次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的进行深入。
3前期规划分析在控规中的引入及体系构建
规划分析范文2
关键字:城市旅游规划;政治性;科学性
ReflectiononaFewbasicQuestionsofUrbanTourismPlanning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scienceandpoliticsisabasicprincipletobeimplementedincitytourismplan-ningwiththedestinationplanning,targetplanningandobjectiveplanningasitsbasiccharacteristics.
Keywords:Urbantourismplanning;Politicalnature;Scientificnature;
1两种角度认识城市旅游规划
笔者在博士生阶段读的是旅游规划与管理,之间和之后做过多处旅游规划和策划,例如平遥、北京、泰山等地;再之后,先后进入泰安、杭州等城市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职。因工作关系,直接接触和操作过多处城市旅游规划。笔者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什么是城市旅游规划,它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应当遵守的规划理念等方面,在由旅游部门委托的城市旅游规划和由规划部门委托的城市旅游规划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和理解上的分歧。
1.1从旅游规划看城市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而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这类城市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即甲方往往是旅游主管部门;而乙方即规划编制单位,由于需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研究,需要多种学科的支撑,因此,中标单位往往出身于旅游、地理、文化等学科。
1.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规划
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城市旅游规划。在这里,城市旅游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城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法律性,但其内容十分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点)在城市中的布局(有的规划还包括了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规划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显然,这是一个城市的"游览规划"或观光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由于这种背景下的城市旅游规划主要依托在城市规划之中,它的完成单位基本上是城建规划设计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技术人员多为城市规划出身,鉴于其学科背景,对旅游产业和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同时,规划人员依照1933年的《雅典》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即居住、交通、生产、游憩)来进行空间布局,而游憩不等于旅游,范围比较小,因此,把城市旅游规划做成"游览规划"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过,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城市规划,如果城市旅游规划包括过多的不可预测的旅游经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与特征
笔者在做学者时,是作为乙方完成甲方交办的规划任务,主要的着眼点是在学术上是否立得住脚,因而极为重视数据得分析和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进入旅游主管部门以来,多是作为甲方协助和监督专家组完成旅游规划,因而更多的是从实践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城市的旅游规划,出发点就变成了规划的实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城市旅游规划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目的地规划。其假设是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为客源地进行的规划。这其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城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第二,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二是目的性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构筑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旅游框架,以及世博会完成后,旅游设施和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等;北京考虑的则是迎接2008奥运会,借此提升北京旅游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杭州则是围绕"旅游业国际化战略"这一目的展开。离开了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也就不具备可行性。
三是目标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虽然我国学者完成的诸多城市旅游规划大都进行了指标的测算,但往往是太教条,不具备现实意义,与规划措施也不匹配。例如某大学规划组在给中国东部一个著名旅游城市的规划提出的指标中,在该市2003年接待2800万人的基数上,按照年递增比例,测算出到2020年,年接待规模为2.5亿人次。显然,这是想当然,当一个城市接待达到其最高承受力时,游客还会来吗?这是没有考虑现实中存在着"自疏"效应的结果。所以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即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有战术的,即设定发展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要合理--既要与规划举措相适应--光有目标没有投入,指标的完成是无源之水;又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笔者对中国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苏州,由于星级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无锡等周边地区。在新加坡则可能是劳动力成为限制要素。
言而总之,城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城市作为对象而编制的,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3城市旅游规划的原则
科学性和政治性相统一,是好的城市旅游规划应当贯串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划科学"也是要掌握的第一要务。但是,作为甲方的城市政府和作为乙方的规划编制单位虽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坚持真理,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来消除认识上的消除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说服甲方,坚持科学,避免损失。为达到这一目标,要不惜借用权威人士或社会舆论来迫使当地政府"就范"。另外,我们经常谈到的规划的"前瞻性"应当包含在"科学性"这一范围之内。政治性则是要在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上与当地政府、党委保持统一。由于城市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很多城市把旅游当作支柱产业来对待,因此,城市党委和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和热心,有的领导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所谓的"旅游书记"、"旅游市长"层出不穷。他们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和热爱,战略构思也基本形成,一个规划如果与他们的战略背道而驰,即使是通过评审,也会束之高阁,落入"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俗套,甚至规划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这种规划既然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是失败的。其实,规划就是一个甲乙双方的思想博弈过程,规划组没有思想是不被甲方看重的,而一旦思想与当地政府完全背离是行不通的,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鉴和启发后形成的规划才是成功的。例如,北京大学在做杭州的旅游规划时,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听从了西方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大运河"是杭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在媒体上,结果与当地政府培育"西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相“冲突”,使得规划编制陷入僵局。最终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论证,科学的提出了分市场的竞争产品概念,即国内市场和日韩、东南亚市场对应西湖,而欧美市场对应"西湖+大运河",圆满解决了这种矛盾。
4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按照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应当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也即它的基本内容):
第一,提出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空间步骤,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定位等。第二,在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第三,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地营销规划。第四,结合城市规划,提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的安排。第五,基于功能和营销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第六,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与改造。第七,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
城市旅游规划把城市作为规划对象,而城市的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城市越来越成为区域旅游的主导,因此,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个性化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规划:
(1)随着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休闲需求的增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旅游逐步兴起,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②为保证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把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城市旅游规划的范围。至于郊区的范围有多大,要视需要而定。(2)城市康体休闲设施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晚间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规划。(3)要注重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城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诸多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大学城、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海港等。上海88米高的金贸大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然,在进行大厦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把它建设成为上海城市空中观光的重要设施,自然就可以减少后期改建带来的损失)。把城市景观建筑、城市广场、城市中心(如CBD)和分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建设新的旅游景点的投入要远比利用原先建筑要节省费用和土地;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这一点,大连是全国的典范。(4)要对城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城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城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界定这个城市的建筑风貌--体现东方园林之美的江南水乡风韵,布局疏朗、尺度合宜、色彩淡雅,以宋瓷"鸭蛋青"为基本色调。而浙江湖州提出的"亲山、望水、见塔、知城"理念,也是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而地理或旅游学家所作的城市旅游规划对城市风貌和格局的忽视,显然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城市设施和旅游设施既要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又要有"代"的概念,以展现和表征城市的活性。例如饭店的大堂和外立面,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城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城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关于规划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一般为1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5年,重大问题和发展远景可以展望到15-20年。
城市旅游规划的文件,一般要包括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规划图件以及主要规划研究成果(或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DuncanTyler,YvonneGuerrier,MartinRobertson主编.陶犁,梁坚,杨宏浩译.城市旅游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1995,(5).
[5]这是笔者借用的一个概念.所谓"自疏效应",是指当一个区域的旅游密度达到一定比例后,潜在旅游者就会通过信息的反馈,选择其它地区游览的现象.如中国的黄金周,如果"五一"黄金周期间这个地区人、满为患,往往"十一"黄金周期间就相对冷淡.
[6]乡村度假是国际上流行的四大主题度假产品之一,其余3个是:海滨度假、山地度假、温泉度假.
规划分析范文3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又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从前三十年的第一轮体制转轨向未来若干年第二轮社会转型的过渡,“二次转型目标更高,要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必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为更长期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第二轮转型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因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加快推进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转型,奠定未来-年中国富民强国的基础”。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部分,县域发展规划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发展规划,但又必须着眼于地方的现实基础。现就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规划指标体系的选择
根据过往经验,发展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而要适度。定高了就会变为“贴在墙上、写在书里的”的口号,成为“无本之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一五”规划中全县生产总值的目标值定为43.72亿元,结果只有20余亿元,差了几乎一倍,年均增长速度为负2.39%,与年均增长12.5%的发展目标南辕北辙。其中固然有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同时也有期望值过高的集中表现。面对新的形势,对新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在充分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及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立足于限制开发区的现实基础,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宗旨,“十二五”规划应考虑以改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努力克服以gdp为导向的行为,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应着重建立人民福祉指标体系为主,集中反映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居民生活体现在收入与消费上,不仅要看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还要看居民的收入、消费结构及生活质量,社会环境保证安全感和政府治理,以群众安全感或对政府满意度、群众幸福指数等民意指标来体现。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等等。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经济指标要作合理的安排。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经济发展振荡而行
“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虽历经风雨,但总体趋势仍是稳步向好,为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积累了经验,也展现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总量触底回升。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修正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04728万元,预计为2431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十一五”时期年均略降2.39%。期间经历了、的剧烈波动,到9月才开始回升。
财政总收入由的15373万元增加到的28207万元,年均增长12.9%;一般预算收入由的6733万元增加到的15428万元,年均增长18%;税收收入由的13995万元增加到的26954万元,年均增长14%。
从到,人均生产总值由8534元调为5708元,预计为6755元,区间波动明显。人均财政总收入由427元增加到的650元,预计达749元,增长了75.4%,年均增长11.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的187元增加到的356元,达409元,年均增长16.9%。
工农业生产走出困境。,粮食产量198380吨,预计为202348吨,比增长12.7%,年均增长2.4%,五年内粮食播种面积递增0.9%。克服大面积的蓝耳病役情后,牲猪出栏达至17.1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的86508万元增长到的108287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了4.6%。工业总产值由的403130万元调整到的31292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1月始经历了22个月的下滑后,9月转负为正,全年实现增加值45876万元,比上年增长7.6%。预计将达6.3亿元。
社会需求温和放大。从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3.59亿元增长到30.69亿元(不含高速公路投资),增长125.9%,年均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8579万元增至72120万元,增长92.56%,年均增长14%。
经济结构显著变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75∶51.02∶29.23,以矿业、水电产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8.24%。受金融危机及自然灾害的共同影响,产业结构剧烈变迁。,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21∶27.17∶47.62,其中工业占gdp的23.25%,工业的比重大幅下降。预计,的产业结构比为22.43∶30.52∶47.05,工业占26.3%。
(二)人民生活水平低位突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至元间徘徊,预计将首次突破元大关达2035元,年均增长0.7%。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由的14714元增加到的24310元,年均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的7524元增加到的9597元,首破万元大关达10557元,年均增长7%。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也逐步提高。到,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由1494元增加到1891元,达到1997元,年均增长6%。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由5201元将增加到6468元,年均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1787元增加到3581元。
农村居民的住房结构显著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17平方米,钢混砖木结构占84.41%。城镇住房的紧张局面大为缓解,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33.18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建设加速推进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一直致力于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交通、城镇建设大会战,行政中心南移项目进展顺利,城建十大工程及厦蓉高速、岳汝高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同时有效实施了通讯、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及“万村千乡”工程,使得的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县公路里程拓展至的1675.5公里,通村水泥路通畅率达 83%。通公路的村306个,占99%。村通电率达100%。自来水受益的村达到291个,占94.2%。通电话的村307个占99.4%,电视覆盖率达89.8%。近五年,移动用户、宽带网络用户广为普及。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全县城镇人口比重达28.09%。
科技成就令人瞩目,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2.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40%以上。教育事业结硕果。学校调整布局基本完成。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初中教育完成率达98.5%。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并稳居全市前列。文化体育事业争妍斗艳。香火龙、濂溪书院等一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获国家、省、市、县的保护,福泉山庄、九龙江森林公园获批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县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民间自发形成的全民健身运动正焕发蓬勃生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得力,防控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率达45.95%,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日趋增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全国农村低保之先河,由“五保户”逐步扩及到生活特困户、伤残户。“十一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正式启动。至底,全县实际参加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5330人、20913人、8849人、16279人。城乡低保人数共18669人,新农合参合率达85.64%。
(四)民主法治进程逐步加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听证、政务公开等进一步规范。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民主议政机制进一步健全。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基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公众安全感及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国际环境“多空”交织。一方面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危机阴影,并开始缓慢复苏,和平发展的国际格局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趋势持续增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趋于突出,贸易争端加剧将对我国的出口经济形成阻滞。
在国内,有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积累,国家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调结构、促转变的步伐将一步加快,保民生、缩差距、促和谐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但国家防通胀、防通缩、控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防控举措对地方的投资冲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县内,“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在开展的交通建设大会战、城镇建设大会战及融资平台建设将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建设的瓶颈制约。新一波的思想解放又将激发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活力。但与此同时,革新的进程与居民求变的斥求矛盾突出,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社会保障水平弱、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结构不尽合理等等,协调发展的任务迫切而艰巨。
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的现实基础及过去的发展经验,需要适度考量gdp的增长,加强对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关注,健全社会保障,注重社会协调发展。
规划分析范文4
闫慧丽,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零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起来,从外企沃尔玛,家乐福等的进驻,以及本土的世纪联华,田禾等的竞争,无处不显露出零售业日益繁荣的局势。本文就美特好超市在面对盘踞世界零售第一的沃尔玛与零售第二的家乐福这些企业的压力下,在中央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政策下,应该做如何的战略规划才能在市场上夺得优势展开讨论研究。
关键词:战略规划;美特好;竞争;环境
1. 绪论
1.1 零售业发展背景及美特好现状分析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百货商店长期盘踞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龙头。进入21世纪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零售业的蓬勃发展和零售市场激烈的竞争,大型的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电器、化妆品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中国零售业的领头军。
美特好集团于1997年成立,现在有多达100多家门店的中国百强商业连锁集团,员工超过一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目前是山西最大的零售业集团之一。
2. 外部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央鼓励拉动消费,我国的零售业近些年的发展势头很好,2013年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在政府提出的促消费政策的陆续落实以及温和的通货膨胀,地方陆续提高最低工资以及个税改革等措施的逐渐实施。良好的政策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2、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根据我国的经济结构状况提出要逐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这进一步推动中国零售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并且将会提升优化零售行业的产业结构。
3、文化背景 老百姓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再仅仅追求物品的低价,而且还会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性能、质量的价格的对比。针对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商场在同一购物区摆放多个品牌的同类物品,方便顾客对比选择。商场需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价值观念生产或进购产品。
4、技术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技术逐步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零售业的商场不断提高食物的保鲜技术,进购与售出商品的统计技术、员工上班的排班技术等等,从而能够打造更好的管理体系为顾客服务。
2.2 竞争环境分析
2.2.1行业内竞争者分析。在竞争中山姆士超市主要以降低成本,最大让利顾客占据市场;北京华联则主要提高商品品质、服务质量和硬软件的投入作为其主要竞争优势: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则通过新颖的经营管理模式和40%的自由品牌保持其地位。
2.2.2潜在进入者分析。零售行业覆盖范围广,销售多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一些小型连锁超市诸如开基、苏果等,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得以迅速发展。美特好针对这些潜在进入者提高警惕,深思在战略上应如何赢得更多顾客。
2.2.3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美特好的供应链条一直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与迅速扩张的坚强后盾。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连锁超市,一般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较稳定的协议,在进货价格上能够压低,基于此大多数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
2.2.4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中国人买东西习惯货比三家,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高。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多元性和消费方式的多样性,给零售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日益繁多的连锁超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2.2.5替代品威胁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网上购物取代实体店消费,由开始的衣服到生活用品、电子产品、虚拟物品甚至水果蔬菜等。
3. 内部环境分析
3.1价值链分析
1.基础设施 美特好资金积累较快,实力较为雄厚,在商场硬件建设方面略有优势,并且地方政府对本土企业的优惠政策,使得其门店地理位置处于优势。
2.人力资源管理 美特好的人文精神是:不断培养员工的新技能,提升员工素质。培育员工的专业精神,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并能坚持实践和共同促进企业的文化精神。
3.研究与开发 美特好不仅销售其他企业商家的产品,本集团也不断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
4.进料后勤分析 进货采用的是直供模式,优点是能够快速补货,但这归功于建立了供应商在当地有配套送货体系。
5.生产 美特好开发了自营产品,以最优惠的价格和最严格的质量控制销售:打出了美特好杂货自有品牌和生鲜自有品牌。
6.销售 美特好通过规模大,影响力广的优势,定期对商场货物进行广告宣传、促销刺激消费,针对节日举办活动增加销售额度。
3.2资源与能力分析
3.2.1现有资源及利用情况分析。美特好的大规模优势可以让商家从采购中享受优惠的价格折扣,从而降低进货成本;大型超级市场在雇员、设施和空间上,具有成本优势;繁多的商品品种,为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也成为其资源优势。
3.2.2财务能力分析
1.盈利能力:零售业中,衡量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一般使用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坪效。我们选取毛利率、存货周转率两项进行比较,得到结果美特好要高于同行业5%的毛利率和10%的存货周转率。
2.账期: 零售行业中,账期是衡量零售商如何处理与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美特好对供应商的应付项目大约是90天的账期,高于本行业其他竞争者。
4.企业发展战略
4.1总体战略
美特好经过十六年的打拼,在山西省已经跻身零售商前列,在已经占领的地区,进行市场渗透,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保持整个商场畅通无阻。同时也要发展多元化战略,在未来的发展中美特好应该积极投资其他行业。
4.2 具体战略
1、人力资源战略 美特好集团由于激励制度和组织文化不够健全,员工流动性较大。美特好集团把员工的人生规划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为员工设计合适的长远规划,使得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实现其个人价值,对企业的归属感也随之增加。
2、差异化战略 城市的大卖场业态逐渐趋于饱和,美特好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变通来深耕二三线城市。积极开发“小型大卖场”,在二三线城市争夺市场份额寻求突破。
3、打造企业优良形象 商品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特好针对商品质量必须提高警惕。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在政府的管制和引导下,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可信的消费保证。另外要与供应商做到互赢,以签订长期协议方式建立的本地采购模式为美特好降低了成本,但必须考虑到商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不能为了对供应商过于追求低价,而放松对商品质量要求,供应商战略上一定要把商业信誉放在首位。(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2] 夏春玉.流通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巴里.伯曼,乔尔.R.埃文斯.零售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
规划分析范文5
关键词:中低压 配电网 规划
前言
要创建一流的供电企业,必先创建一流的供电网架。根据《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和《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的要求,确立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以建设坚强.可靠.灵活的中低压配电网络为发展方向,注重10kV主干网架的优化;注重各变电站之间网架的联络,为上一级电网提供有力的转电支持,提高中低压配电网的转负荷能力。
在配电网络规划中,配网网架将在现状基础上向中远期的目标发展,近期主要以调荷为主规划改造主干网架,中远期以优化配电网络为主进行规划建设。对现有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混合线路以单辐射或分段联络的接线方式,逐步改造为“手拉手”的单环网,通过加设四单元切换柜作为联络。规划接线模式以加强单联络线路向同其他线路建立多联络关系,满足“N-1”的要求。本次规划分析的总体思路是在对现状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建变电站情况,提出对用电发展进行配网规划和提出相关规划分析。
1.规划总体思路
对现状配电网的深入分析,在继承现状网基础上,从调荷和网络结构两个角度对配电网进行梳理和规划。对于建成区网络以调荷、优化为主,结合变电站供电范围,规划接线模式。
1)现状网络线路的负荷较重,本次规划的近期对过负荷线路进行调荷改造。规划期间负荷以15%的速度增长,因此本次规划的电网按照满足负荷发展不低于16%的增长速度进行设计,使其网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超前性,避免网的重复、频繁建设改造。
2)根据已确定的规划技术原则,兼顾不同供电分区的特点和现状电网情况,单环电缆网、三回馈线环网和主备接线作为区内未来发展的主要接线模式,增强站间的联络,提高中压配电网的转移负荷能力。根据各供电分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自网络规划思路及具体方法,接线方式采用过渡方式,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
3)依据已明确的线路供电范围以及负荷的情况,在环网线路、馈线组间合理的分配负荷,尽量减小负荷在线路上的不均匀分配。对于新建变电站合理规划供电范围,按照负荷发展预测,合理考虑出线数量、供电的方向和区域。
1.1各供电分区规划思路
1)新城区配电网规划
根据新建变电站的建设,减轻已有变电站的供电压力,对过负荷线路进行调荷,并对现状联络复杂的网络进行优化,逐步过渡到目标网架结构的主备接线模式。
对于新开发的地区,未来负荷密度较大。在这些地区内新建线路主要为电缆线路,网架结构以单环网向主备接线模式过渡。
2)旧城区配电网规划
旧城区现状电网比较落后,主要以单辐射线路为主,部分线路供电距离较长。
规划中,各供电分区的中心区采用电缆网络,周边地区沿用架空网络,明确主干线路的供电区域。结合新建变电站后的供电范围,对供电距离较长的线路进行切改,对重负荷线路进行调荷,最终构成以单环网和主备接线为主的网络结构。
1.2配电网规划具体方法
对10kV线路回数较多,线路比较集中,其他供电分区比较分散,现状网的接线以单辐射为主,很多用户得不到可靠的电力支持,这些线路需要重新整理、改造,根据地理条件尽量形成单环网或3回主备馈线组向主备接线的过渡接线。
1)网络规划
由于近期负荷的快速发展,在线路建设前,没有整体的网络规划,主要满足新增负荷的要求,导致现状网络比较复杂,因此在本次规划中,对网络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形成以四单元环网柜为中心的三供一备接线模式为主的网络结构。现状网以单辐射接线为主,规划期间有条件的线路尽量形成联络,构成单环网或3回主备馈线组,没有条件的线路,可保留辐射状的供电方式。
2)建立馈线组接线
配电网络的网架结构和接线模式要做到科学合理。就必须适应地区环境特点、负荷特点以及负荷水平,本次规划中对于网络结构优化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如对于边远地区没有强求形成环网,对于中心区内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主备接线作为主要接线模式,对于局部位置,地理条件、负荷水平均比较适合单环网或3回主备馈线组的形式。
随着城市负荷的增长,单环网可以逐步向主备馈线组的方式过渡。以达到提高利用率、节省走廊资源、适应负荷发展的目的,在单环网中负荷水平已经超过线路率60%的线路,并且周围负荷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电源条件、环境条件也允许下,可以将邻近的轻载线路作为备用线路,或由周围变电站提供一回备用线路至环网点,形成主备馈线组模式。如果负荷进一步发展,超过两条线路的供电能力,则必须考虑新出供电线路。
为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在电缆环网建设过程中应该预留环网设备,并合理安排环网点的位置,如:可以考虑在主干建设中就同时设置2~4座环网柜。
1.3针对现状网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线路重载问题
对于线路重载问题,可根据通过增强一路联络进行负荷的切改,对于负荷发展的区域,按照变电站的建设重新划分供电范围,对已负载较重的线路重新分配负荷。
2)供电距离过长问题
对于供电距离过长问题,可根据新增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划分,对线路进行修改,新分配线路的负荷,对于电网中的分支线路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原则意见。随着未来主干电网的建设改造,应同时注意分析并逐步解决相关分支线路中的问题。
2. 配电网络规划的意义:
中低压配电网络(以下简称配电网络)是电力网络的末端环节,直接与用户相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负荷不断增长,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建设一个 “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环保节能和经济高效的配电网”,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科学的配电网络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科学的配电网络规划,是降低中低压系统的网络损耗、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网的运行效益的手段。其次,科学的配电网络规划还是提高系统投资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同时,科学的配电网络规划也是配电自动化规划和实施的基础。
3.配电网络规划的原则
1)基本原则
配电网络规划应以现有电网为基础,满足负荷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配电网络规划应注重主干网架的优化,注重配电网的分区,注重各变电站之间网架的联络,注重提高配电网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保证配电网络建设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2)适应性原则
配电网络规划应以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注重整体和长期的合理性及适应性,满足多部门、多方面利益的要求。
3)合理确定规划的具体技术原则
参考《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及各省市供电企业的相关技术导则来详细制定技术原则。如电网供电安全准则,中压网络接线模式,导线的种类(电缆、裸导线或绝缘线),线径规格,配变的规格型号,配网设备的选型,10kV的接地方式等。
4. 配电网络规划的主要工作步骤和内容
1)明确规划的范围和年份。这一点一般由供电企业提出要求,规划者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2)规划数据的收集
配电网络规划数据的收集是配电网络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进行现状分析和开展负荷预测的现状中低压配电网络分析
主要通过对现有配电网络的电源情况、配电网络规模、设备水平及运行情况、配电网络的网架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配电网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期为下一步规划作好准备。
4)负荷增长及负荷分布预测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中的基础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配电网规划质量的优劣。负荷预测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需要大量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数据,采用适应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选用符合实际的科学参数,以现状年水平为基础,预测未来水平。负荷预测的方法一般采用时间序列,灰色系统和等增长率等多种预测模型,根据各种曲线模型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各供电区域总电量.总负荷的预测方法。依据规划区历史负荷情况,参考规划区域市政发展规划来开展整个规划区域的负荷预测;依据规划区域、供电分区情况及市政规划情况,进行各供电分区负荷预测。
5)上级供电电源(110kV及以上变电站)规划。
上级供电电源规划一般依据规划分区负荷分布预测,参考规划区域高压电网规划,确定110kV及以上变电站站点及规模,并以此确定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6)规划区中压配电网主干网架规划。
中压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是影响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基础,因此规划城市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是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和目的。通过对城市中压配电网近期和中期的规划,使近期和中期中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符合城市配电网的长期发展目标,从而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效率。对于低压配电网,由于其结构简单,跟实际联系紧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规划只需要明确规划原则即可。中压配电网主干网架规划一般步骤为:
(1)依据现状电网分析结果及上述规划原则,确定10kV配电网络规划思路和目标网架。目标网架是中压配电网主干网架规划的指南,与中低压配电网络现状、规划区域地位以及负荷密度的水平有关,需要与供电企业多次沟通才能确定。
(2)依据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计算结果,将中压配电网按供电范围分区,对中压配电网络按分区进行规划。
(3)根据可靠性的要求和采用的主要接线模式,考虑不同110kV变电站之间10kV联络线的设置,以及同站不同母线的联络情况。规划方案需满足各种系统约束条件(如:短路容量限制、电压水平限制、线路过负荷限制及N-1安全性准则等)
(4)根据远景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和变电站选址方案,依据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按照理想的供电模式和网架结构规划出远景的配电网架。
(5)以远景年网架为目标,以现状网络为基础,根据中间年负荷预测的结果进行中间年的网络规划,重点解决现状网络存在的问题,尽量考虑中间年网络到远景年目标网架的过渡问题。
(6)近期配电网络规划过程中,则应尽量同时考虑远景年变电站的分布位置、配电网架规划方案,做到远、近期方案的统一。同时,针对现状配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线路供电半径过长、迂回供电、供电范围不清晰以及网架结构薄弱等方面重点加以解决。在城市发展出现新情况时可以比较灵活地发展成为其他供电模式。
7)规划区中低压配电网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规划区中压配电网规划网架,对配电网建设项目进行总体安排,并就规划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进行了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投资计算中所依据的设备单价可参考规划区域一些典型投资值。实际投资应以工程概算为准。并从完善电力网络、供电企业效益、整体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结束语
规划分析范文6
本研究将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研究相结合,以Ge0MediaProfessional3.0为GIS系统开发平台,以VB6.O为系统二次开发语言,以MicmsoftAccess97为数据库系统,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凤嘴江为实例,开发了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及其软件WPCPGIS,并在重庆市渝北区御临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成功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l、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研究
WPCPGIS空间数据库设计采用了基于现象的矢量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中的地理实体中的实体进行抽象,利用GeoMedia
Professional3.0完成河系及相关实体数据结构和组织设计。并用特征类(rea*ureClass)来管理空间数据。
在WPCPGIS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贮在ACCESS的不同数据表中,并通过主键属性进行数据表间的联接。利用visualBasic6.0和GeoMediaProfessional3.0中的数据控件实现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调用。
本研究针对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空间相关性、数据的动态性和适时性、数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特点,阐述了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建立了W代PGIS数据库,为规划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方便灵活的数据资源。该数据库系统具有动态更新能力和高度的信息共享性,充分体现了空间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特征。
2、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研究
通过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的研究,系统地归纳、分析、完善了整个水污染控制规划过程的各种计算模型,并开发了水污染控制规划过程的实用计算模型,包括模糊影响系数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污染负荷分配模型,规划方案环境效益计算模型等等。将模型库技术引人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中,开发了WPCPGIS模型库系统。该模型库系统能够很好地对水环境系统和规划方案进行模拟,为规划人员和决策者进行污染源分布及排放强度、河流污染负荷、水质状况、水体环境容量、规划水平年水质预测情况、各规划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等研究提供决策支持。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在wPCPGIS软件中以数字地图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得W】丫PGIS能够直接用于水污染控制规划决策。模型库采用结构化设计,是一个开放(open)的系统,系统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模型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添加新模型或修改已有模型。
3、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本研究在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模型库研究的基础上,将Gls技术应用到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每一个过程,并实现了GIS软件、模型和数据库三者数据同步,达到了对象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并且使得wPcPGIS系统能够自动响应信息变化,这对于污染源的动态管理特别有意义。在WPCPGIS软件中可修改污染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数据库输人模型库计算,系统再将模型的计算结果存人数据库,被GIS软件调用,并以数字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同样规划人员可以直接修改、添加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模型库计算,在WPcPGIS数字地图中显示出来。本研究将模型库技术、数据库技术租G巧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水质状况的动态显示。通过隶属度加权综合平均水质级别法进行了水域水质级别计算,使得水质评价结果直接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联系在一起,能够给规划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水质污染信息,并将水质级别以专题数字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超过水质目标的河段用红色警示,将抽象的水质状况以非常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让决策者能够一目了然。
4、实例研究与应用
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的凤嘴江为算例,进行了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并开发了凤嘴江WPCPGIS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然后又在重庆市渝北区御临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应用了WPCPGIS。将渝北区御临河流域内的污染源、城镇信息、污染治理设施规划和水质规划等众多信息用GIS数字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原先枯燥复杂的综合治理规划非常直观的展示在专家和领导面前,得到广泛好评。、
二、项目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