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测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测试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职;网络自主学习;植物生理学课程;存在问题;对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建构过程,即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经验解释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内部表述,因此新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再建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主动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对新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模式[1]。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更是终生学习的一项技能。
根据高职“培养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遵循“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应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书本上基本概念很难适应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随着高职网络平台的建立,教学中逐渐引入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同学没有确定学习目标、自律或评估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率不高、课程页面浏览不足、作业提交不及时、讨论区冷清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在植物生理学课程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对策。
1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尚未养成网络自主学习的习惯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网络硬件环境都基本建成,不少学校也有了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课程以及其他网络教学的资源。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上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老师讲什么学什么,擅长记忆性学习,学习资料的选择局限于教材,考试前突击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网络的应用限于网上冲浪、QQ聊天,只会依据教材进行学习,不会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善于利用学习平台的互动模块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缺乏自我约束力。这些情况充分反映了学习者的网络学习习惯尚未养成。
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的环境,能否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决定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意味着网络学习更加需要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否则将无法适应网络学习环境,难以养成网络学习习惯,这是影响网络自主学习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1.2网络学习资源缺乏有效的设计和整合
在构建网络课程时,有些网络学习资源仅仅是传统课程资源的电子版本,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脱节,仅仅是为了资源建设,不能有效地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服务。一些资源库建设片面追求数据量,大量转录网上未经梳理的资源,只考虑信息的存贮与呈现,缺乏科学的设计与组织,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影响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针对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资源,不能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1.3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网络操作技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网络操作水平处于使用QQ、E-mail、简单的资料搜索等工具。只有掌握网络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技巧,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并与人进行网络交流。因此,高职学生应首先提高网络使用水平,其次对信息资源的敏感度不够也影响网络学习的效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网络资源过载、冗余、污染信息较多,面对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许多学生不知如何筛选与学习主题有关的资料,结果导致网络学习时产生信息迷失。因此,没有一定的信息资源意识,将影响其自主学习的整个进程。
1.4教师的引导不足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成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关键。从学习方法的掌握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都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赋予教师的职责。
目前,网络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没有做好角色的转换,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不愿意进行网络学习辅导与答疑。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本身对网络教学的了解还很少,虽然构建了网络课程,但仍然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面对庞杂的网络资源时无从下手,极大地影响了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
2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影响自主学习效率的因素,在植物生理学课程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应对性策略(以植物光合作用一章中叶绿体色素一节的教学为例)。
2.1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其中应包括与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有关的目标。向学生展示叶绿体色素一节学习的知识目标:掌握叶绿体色素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化学和光学特性。能力目标:会分析植物叶色变化的原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农业生产中、园林观赏植物栽培中的措施;能通过实验分析影响叶绿素合成和破坏的因素。学生根据目标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的分步目标。
2.2创设情境
大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的传统面授学习经历,网上学习所需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够。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驱动,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通过网络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产生和增强从网上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2]。
在创设情境时,一是注意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出发提出问题,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提高网络学习的技能。二是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及经验基础,使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目标,成功的喜悦会增加学习者的信心。同时,问题也要具有挑战性,既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也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三是考虑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
在叶绿体色素的教学中首先展现一棵树木夏季及秋季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叶片的颜色在夏季是绿色的?在秋季是黄色的?呈现第2幅图:韭菜和韭黄,提出问题,韭菜如何变为韭黄?第3幅图:离体的小青菜叶片,在高温(30℃)和低温(4℃)条件下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叶色的变化。提出问题,离体的叶片颜色会发生变化吗?不同温度对颜色变化产生什么样影响,为什么?第4幅图:1株植物的浸制标本,提出问题,浸制的植物标本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持鲜绿?最后布置通过自主学习需完成的任务:一是揭开植物的叶色之谜。二是植物的叶色成因在果蔬护绿及园林中的应用。三是设计实验分析影响植物叶绿素合成及离体叶片颜色变化的因素。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展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叶色变化原因的兴趣。通过任务的呈现,使得学习具有确定的目标。
2.3加强自主学习阶段的引导
(1)引导网络资源的有效查找。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课件以及查找一定的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在学生查找资源、对资源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鉴别的能力。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快速查找,如输入“植物的叶色”、“叶绿素研究进展”等查找技巧。介绍学校图书馆期刊网上学术期刊的查找方式,检索叶绿体色素提取及检测的一些改进方法、影响叶绿素含量因素分析的试验设计,以及关于叶绿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在网络资源利用过程中,如果搜索到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用于丰富网络资源库,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在进入“情境”之后自主开始学习。通过对叶绿体色素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学会分析果蔬护绿及园林中的一些措施,再完成“揭开植物的叶色之谜”的总结,设计实验对叶绿素合成及破坏因素进行分析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引导学生选取温度、光照、水分、氧气、矿质元素、不同种类植物等因素开展探究活动,强调在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学生利用所给的资源进行相关实验设计、研究方法的查找,完成实验设计。
(2)设计交互环境。要求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及时记录在“展示台”上。“展示台”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在线留言板,如有难解之处可将问题在展示台上以寻求帮助,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展示台”上的信息,对于疑难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展示台”上可以记录学习心得并进行网上交流,如每个学生将设计的实验在展示台上,大家可以展开讨论,尤其是选择相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教师对于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对于有创意的设计,鼓励学生不要怕失败,大胆地进行尝试。总之,自主学习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开展自由开放的探究活动。这一环节不但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获取、筛选、表达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信息的个性化组织能力。
(3)进行分组合作研究。经过第1阶段的自主学习之后,每一位同学实现了对叶绿体色素基本特征的知识建构,已掌握植物叶色变化的原因,并各自设计了分析影响叶绿素合成及破坏因素的实验。教师可以依据试验设计中的研究因素及研究方法进行分组并布置合作任务。如将选取相同植物进行温度对叶绿素的合成及破坏分析的同学分成1组,各组选出组长,组织对试验设计进行讨论和完善,对任务进行分工。每一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记录工作过程,实验完成后将研究报告在展示台上。
2.4注重总结
自主学习过程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总结汇报并展开讨论。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发言,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什么启发、发现什么不足、有什么改进意见等。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起总结,分析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2.5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实施多种评价
为了提高自主学习成效,除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教师为了实现学习者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一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对学习者进行计划、执行、总结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3],从而确保自主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过程的监督对自主学习的各个阶段实时地进行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1个电子文档,在线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电子文档可以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通过观察学生的个人资料,主要包括网络学习情况、专题研究、学期的考试结果等,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者进行评估和考核,并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不断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4-5]。
3结语
不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当今社会对终生学习的要求,高职学生学会网络学习、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已成为必然[6]。经过实践探索使用改进后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辅助植物生理学课程学习,学生由刚开始的抵触,到慢慢适应,现在大多数学生普遍体会到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独特之处,感受到自己主导学习的乐趣。网络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尽快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掌握终生学习的技能。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一定会越来越被认可,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一定会越来越高。
4参考文献
[1]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77-80.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玮.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管理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89(1):74-75.
[4]贺菊香.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120-122.
网络测试论文范文2
1、网络银行的定义、特性以及优势
(1)网络银行的定义
网络银行又称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ing)、网上银行(Online Banking)、电子银行(E-Banking)或者在线银行,是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银行。[一]
美联储对于网络银行的定义是:应用互联网作为其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业务渠道,向其零售以及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包含:存贷、帐户管理、金融参谋、电子帐务支付和其他1些诸如网络货泉等电子支付的产品以及服务。[二]
从理论上说,网络银即将提供全功能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超出时空的“AAA”式服务,即在任什么时候候(Anytime)——为客户提供每一年三六五天,每一天二四小时;任何处所(Anywhere)——家里、办公室、旅途中……;以任何方式(Anyhow)——电话、互联网、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短动静……,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
(2)网络银行的特性
一、金融业务智能性、虚拟性。传统“砖瓦型”银行,其分行是物理网络,主要借助于物资资本,通过众多银行员工辛勤劳动为客户提供服务。而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以及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匡助,可以自己在短期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便可自助式地取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利便的服务。
二、金融服务选择性。传统银行1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向客户推销产品以及服务,客户只能在规定的业务规模内选择自己需要的银行服务,而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走访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请求,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取1对于1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履行有特点、有针对于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博得客户。
三、金融业务立异性。传统银行的业务立异主要缭绕资产业务,针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资产证券化,对于金融产品进行改造与组合,知足客户以及银行新的需求,而网络银行着重于应用其本钱低廉的优势以及因特网丰厚的信息资源,对于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公司个人理财参谋、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立异以及完美,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3)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
一、本钱低,效力高
主要是由于网络银行是高科技含量的银行,不需要物理上的庞大建筑物,不需要众多的从业人员,其业务流动全体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完成,实现无纸化办公,数字化签名,大大降低银行的经营本钱;同时通过大规模地联网服务,实现实时交易,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力,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系统的经济效力;此外,网络银行应用因特网信息来源广泛的优势,掌握尽量多的有用信息,来完美风险管理,提高决策效力,增强本身的竞争力。
二、有显明的服务优势
网络银行可为客户提供1天二四小时、全年三六五天的三A服务,加上网络可以容易地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为其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前提;网络银行应用先进的服务手腕对于客户信息进行深度发掘,针对于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通过在线沟通可给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服务更生动、更灵便、更多样化,可在更高层次上知足客户的需要。
三、可建立银行的优良形象,取得高价值的客户
银行通过网络可以充沛展现本身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在科技力方面的领先地位,从而晋升银行的形象,增强客户对于银行的信念。
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
鉴于网络银行的特色以及竞争优势,中国银行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也就是美国开始有了网络银行八个月后,开始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一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并已经挂牌运行。 截至二000年七月底,其网上“企业银行”用户已经超过一一五00户,累计交易额逾二一四0亿元。二00三年初从我国东部沿海1带始发的“非典”,令人们的糊口产生了诸多的扭转,长期留在家中的人们,将互联网及电话变为互相沟通、消解愁闷及处理各种事务的首要工具,企业也透过可视电话继续洽谈生意,握手变为了网上或者手机短信问候,此时网络银行也变患上火爆起来。可见,网络银行的发展已经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适应入世后面临的剧烈竞争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由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出现下列特色:第1,设立网站或者展开交易性网络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添。二00七年,中国网络银行持续了二00六年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二00六年度网络银行交易额达九五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八0.七九%,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分制)网络银行用户数量为七四九四.五万户,比二00五年增添约二一0五.四万户,增长幅度到达三九%。交易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网络银行发展安稳,而个人网络银行则增长迅猛,并且业务向投资理财、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支付等领域不断拓展以及深化。[三]第2,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络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含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此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当中。第3,网络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二000年之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1,1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1个宣扬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经成为网络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含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代客外汇买卖等,部份银行已经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趋注重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呈现了名牌网站以及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呈现完整依赖或者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展开业务的纯虚拟银行。第4,中资银行网络银行服务开始博得国际名誉。在二00八年美国《环球金融》杂志网络银行评选中,工行1举取得了“中国最好个人网络银行”、“中国最好企业网络银行”、“亚洲最好投资管理个人网络银行”、“亚洲最好投资管理企业网络银行”4项大奖,并且连续第6年荣获“中国最好个人网络银行”。[四]
3、网络银行的发展对于央行现行监管轨制的挑战
网络银行作为在因特网长进行的1种全新模式的商务流动,其新型运作机制无疑会对于我国央行现行监管轨制带来冲击。
(1)网络银行电子货泉广泛使用给央行监管提出了1系列的政策问题
电子货泉系统是网络银行的基础,按公认的观点,电子货泉是1种“储量”或者“预支”产品,行将客户所能安排的资金或者货泉币值存储于其独有的某种电子装备上,如银行卡、电子支票以及数字化电子现金等。因此,其它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公司也可能具有发行电子货泉的权利。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存在此种耽忧,但跟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公司必然涉足此领域,若不对于其进行限制,将部份剥夺我国央行垄断发行货泉的特权,与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独一法定的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的单位”相冲突。其次,电子货泉发行的目的是替换流通中的现金,其大量使用必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进而扭转货泉的流通速度,这又可能引起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范围的变相萎缩,使患上货泉总量的监测以及货泉供给的节制变患上更加繁杂。
(2)央行如何规范确保网络银行支付系统的效益性、安全性与不乱性
网上支付系统的效力性、安全性与不乱性是困扰网络银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拥有保护支付系统、清理系统正常运行的职责”。这就对于我国央行提出了如何保证网络银行支付清理系统正常高效安全运行的新课题。此外,网上信息传递采取公共、私人密钥相结合的加密解密情势,在公用网以及金融专用网之间会呈现交易当事人如何拿到并确认对于方的公共密钥等问题,必将需要1个权威性以及公正性的第3方充之中介人以及担保人,央行是“最好人选”。
(3)央行如何处理网络银行监管及与其它国家央行监管的调和合作,防止新的支付工具被用来逃税、洗钱等犯法流动
电子货泉的运用使患上金融机形成为直接介入交易的主要环节,而网络银行更加其增加了1条低本钱、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央行如何监管网络银行的行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央行是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它对于网络银行监管必然触及到电子货泉发行管理、金融认证管理、电子货泉工具管理、安全电子交易管理、电子货泉运行监管管理等,特别是它要介入并主导全国性金融CA体系,对于所有的认证中心进行分级别的严格管理,诸多环节、诸多因素都需央行去规范、去监管。另外一方面,目前我国央行监管大多偏重于合规性稽核,对于银行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及活动性风险等的稽核却较少,事先风险预警防范不够,监管水平不高,而网络银行跨国界运行的特征无疑对于央行又是1次重大考验。
(4)央行如何公正处理银行与非银行机构的竞争
目前,我国展开网络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实不多,而纵观全世界网上交易的发展,在因特网上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可能是非银行公司,相反,仅由银行提供最后的结算以及信誉服务,这就使患上我国银行业在未来加入WTO后,可能遭到非银行机构的更大挑战,就触及到1个新形势下的公平竞争问题,即现行有关银行支付以及结算的规定是不是应当合用到所有愿意在支付领域经营的非银行机构。对于此,央行应尽快制订本身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在网络银行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机构展开网络银行的职责划分,公平公正处理银行以及非银行机构的竞争。
4、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对于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网络经济也不例外,在网络经济前提下出生的网络银行必然离不开法制的保障以及支撑。尽管对于于中国目前的状态而言,网络银行展开的不是良多,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对于于网络的了解、钻研也不是良多,然而鉴戒国际上1些被证明有效的做法来立法,何尝不是良策。如: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商业示范法》、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美国《总监手册—互联网银行业务》、《电子资金划拨法》、《统1商法典》等都给予了我国极大的示范作用。二00一年六月二九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展开网络银行业务的规则,揭开了我国网络银行立法的序幕。今后,还应当制订有关电子资金划拨、电子签名、客户身份认证、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金融犯法等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1个优良的法律环境。对于网络银行监管的对于策咱们认为应该侧重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严格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
对于于我国现有市场准入轨制的完美应包含下列几个方面:首先,应将技术设施前提纳入市场准入的前提来请求。由于,网络银行业务不但需要银行有至关范围的网络装备,而且还需要有关确认交易对于象的合法性、避免篡改交易信息和避免信息泄漏等方面的症结技术。其次,制订关于交易操作规程是不是完美的规定。完美的银行操作规程,1方面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益,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电子交易的风险。因而,网络银行应答客户申请开立账户、客户授权的声明、1般交易程序的请求等拟定细则。再次,制订关于内部节制轨制的规定。网络银行业务的无纸化特色,使患上交易的安全与合法更有赖于银行内部节制机制的健全。许多背法交易及损害网络银行交易系统的背法犯法流动,都是来自银行内部管理上的忽略和内部工作人员的配合。因而,对于网络银行的内节制度作出请求无比必要。最后,制订区别网络金融服务种类的规定。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有必要对于服务种类进行区别,并对于从事网络业务的金融机构,履行按网络业务能力以及银行资信能力进行分级来对于各种业务的展开加以限制以及许可 。
(2)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
加强央行监管工作的针对于性,监管机构可适量地增添若干对于口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力。对于网络银行的对于口监管模式,不仅可以更好的适应网络银行业务无缝运行的特色。而且可以免因不同部门在监管思路、重点以及法子等方面的不同,而发生对于同1网络银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与风险判断的不同。解除了多头监管中调和的难题,有益于构成全面的监管轨制。
评估以及监管网络银行对于国家金融以及金融安全,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依据网络银行风险构成的影响,肯定对于各种虚拟金融产品的监管内容以及总则;对于网络银行安全风险进行监管以及节制,包含对于发生安全风险的各种环境以及技术的监管,尤其是系统安全的>!
建议央行施行多种监管方式,如在网上采用“制订规则,然后警察巡逻抽查”的方式,对于网络银行的运作状态是不是“背规”进行抽查,1经查实进行“重罚”;或
者请求网络银行按期通过电子邮件向央行发送“汇报”文件;或者随机对于网站进行抽样调查;或者应用网络银行之间不同竞争者的利益冲突进行监管;或者应用消费者对于网络银行的服务质量及价格进行监管;或者应用独立的市场调查公司或者会计咨询公司对于网络银行服务进行监管等等。总之,种种监管方式的采取,都将使央行对于网络银行的监管效果更好。 (3)督促各网络银行强化内部管理,从内节制度上降低风险
因为网络犯法多为内部人员所为,因而,金融机构应重视加强内部管理,战胜本身存在的风险隐患。要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色,完美现行金融监管办法。要从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资本足量性、资产质量、活动性、盈利能力、管理水祥和内部节制方面依据网络化前提来适时进行调剂、补充,构造1个相符网络银行生存、发展的金融监管技术手腕与操作系统。
一、尽快树立全国性的统1金融认证中心
因为我国缺少网络银行系统设计开发的经验,因而在相干系统的建设中规范化、标准化不1,没有1个详细的整体战略以及规范标准,如认证体系不统1、软件开发重复低效、硬件装备的购置标准各异等等,给网络银行的发展人为制造了必定障碍,故尽快树立全国统1的金融认证中心势在必行。
二、严格签约时的身份认证
为从源头上防范网络银行欺诈风险,对于于私人客户,银行应严格审查申请人的身份证件以及开户材料,并保证签约柜台的双人临柜操作对于于单位客户应严格审查客户的营业执照以及年审情况,并对于单位提交的网络银行服务申请表上的单位公章以及印鉴,与该单位在本行开户时的预留公章以及印鉴予以核查。对于企业印鉴的审查,银行应增设电子验印等先进验印手续,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三、树立业务操作管理轨制以及权限制约原则
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操作进程以及权限,每一1步操功课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必需分离,每一个级他人员都要受权限节制;对于操作密码要严格节制,指定专人按期改换,杜绝未经授权而操作支付系统的核算程序;由专人保管必要的系统操作记录,记载操作人、时间、操作内容等以备查
四、树立健全网络银行电子支付安全管理组织轨制
加强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以及安全规程培训;各支付系统的技术人员、监管人员共同树立对于话、商量机制;在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以及金融科技的资源信息同享等方面展开行业管理;加大宣扬力度,增强使用电子支付系统的客户以及商家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维护知识。
五、制订相应的行业性鼓励机制,促使网络银行正常运作
相干经验表明网络银行构成的虚拟金融服务市场是1个高度的信息非对于称市场,网络银行 “看”不到其客户,更难以掌控客户的风险水平,一样,金融监管当局也“看”不到其监管对于象的网上行动。因而,制订相应的行业性鼓励机制是1条行之有效的法子。依照信息经济学鼓励机制设计原理,央行不是努力去了解网络银行做甚么,而是通过政策选择努力去诱惑网络银行去做甚么,诱惑的基本原理就是本钱选择,在这类情况下,央行不用耽心网络银行会应用它们的隐秘信息来诈骗监管人员。
网络测试论文范文3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德育;网络德育
一、对德育和网络的认识
1.1对于德育的理解
对于德育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狭义的德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另一种是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部分。为了在分析德育与网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本文选取狭义上的理解。
1.2对于网络的认识
随着网络影响的逐渐深远,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络所承载的内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时人们谈网络更多的是指网上资源。此时,相当一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看待网络与高校学生的关系上,不约而同地将网络看作是主体,是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可能对学生造成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大学生是客体,是被动接受影响的一方。因此,面对网络的影响应该“趋利避害”。这种对网络与大学生德育关系的认识反映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一种保护心态。
与此同时,也有少数高校德育研究者更加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并把大学生网络行为本身纳入道德教育范畴,认为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者,很大程度上是“利”与“害”的制造者,是网络和网络资源运用的主体。大学生自己同时也是“网络问题”的制造者,应该尽量减低大学生网民自己制造的“网络污染”,正本清源。
二、对大学生德育与网络的关系的探析
2.1“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就是指将网络看作技术载体,德育是思想内容,网络和德育都可以独立存在,德育可以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依托网络这种载体来进行。在这种关系中,网络基本处于价值中立地位,“能载舟亦能覆舟”,全看谁来利用、如何利用。
2.2“包含”关系
所谓“包含”关系,是指将网络看作是文化环境,而德育是教育内容,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面临负面的、消极的网上资源的冲击,德育必须加强和创新。
2.3“同一”关系
所谓“同一”关系,是指将网络和德育统一成为一个整体,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德育”,即指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同时需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网络及其资源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这种认识中,网络既是一项技术,也承载着丰富的内容,但其发挥的作用积极与否与使用者的行为直接相关。如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说的“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恰当的使用行为可以使网络发挥出巨大的便利作用,相反,违反规则规范的使用行为则导致一系列的“网络问题”,甚至引发犯罪。
由于对网络与德育二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开展德育工作对策及效果的不同。当前高校网络德育研究和实践多是以第一、二种关系为前提展开的,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措施上多是保护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学生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认为应该加强第三种关系下的网络德育的研究和实践,重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同时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三、同一关系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解析
第一,规范网络行为是“网络德育”的切入点和归宿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非就是要让他们在意识和行为上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意识决定行为,而行为是意识的表现和结果,同时,行为的不断强化也可以辅助意识的形成。大学生网络德育也是如此,它应该首先从培养大学生规范的网络行为入手,以行为促进德育,再用德育规范行为,让大学生成长为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的积极维护者,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避开危险,这才应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高层次价值。
网络德育的归宿是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因此,高校不妨先从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团学组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将网络行为规范提到面上来约束学生行为,并制定切实的奖惩措施,以逐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这是网络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德育的基础环节。
第二,加强诚信教育是“网络德育”的核心
规范网络行为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切入点,但对于大学生这样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对外界的好奇心正胜的群体,单靠对一些显“就事论事般”的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规范网络行为也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归宿,要保证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行使规范的网络行为仍需要内在动力。规范的网络行为包括许多方面,仅以上述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几乎每条都与计算机使用者诚信与否、诚信的程度如何密切相关,因此,诚信是网络德育的基础和核心,要保证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有效、自觉进行,加强诚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诚信的内容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从逻辑关系来看,诚是基础,具有本体论意义;信是理性实践精神的外在表现。“诚于内而信于外”,二者是体与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诚信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诚信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后引起学校对网络德育的关注一样,诚信教育也成为新时期从中小学到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本质性问题,而将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许多表面性解决对策,如要求教育者提高素质、创新德育的内容、形式及效果;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以剔除和限制色{学}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通过法律惩治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虚假消息、传播色{学}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等行为。亦或提及通过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减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种认识已经关注到了规范网络行为的内在动力问题,但有些宽泛空洞,难免影响网络德育的措施及效果。而诚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和品德则集中地体现了网络德育所需要解决的内在动力问题。因为诚信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指导着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一种制度,反映了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诚信状况,直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是一种价值理念,是对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防治利器。因此,诚信教育是网络德育的核心。
综上所述,在当前网络日益深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实环境下,认清网络与大学生德育的关系,探究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问题,是进一步研究教育措施、提高网络德育实效的关键。本文认为网络德育可以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切入点,通过现象深入实质,重点在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最终达到以内在思想道德素质指导网络行为的根本目的。
网络测试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字:视频点播视频服务器机顶盒
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硬件存储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以往单一、被动的信息获取方式,而是希望主动参与节目之中。视频点播技术((vo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传媒方式,它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广播式的单向视频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对视频播放进行实时控制的愿望。
1相关概念
视频点播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网络传媒方式,该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
视频点播简称VOD(VideoonDemand),也称为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意即根据用户的需要播放相应的视频节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过去被动式看电视的不足。打开电视后可以不看广告,不为某个节目赶时间,随时直接点播希望收看的内容,就好像播放刚刚放进自己家里录像机或VCD机中的一部新片子,但是又不需要购买录像带或者VCD盘,也不需要录像机或者VCD机。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梦想,它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视频节目按照个人的意愿送到千家万户。
2原理与组成
视频点播的原理是VOD服务提供者将大量节目源存储在视频服务器中的超大容量、高速硬盘中,视频服务器可随时响应用户需求,并通过传输网络将压缩编码并经过打包处理的视频、音频码流传送至用户端,用户接收端利用电视机十数字机顶盒或电脑等数字多媒体终端将压缩编码并经过打包处理的视频、音频信号进行相应的逆处理,并通过电视机显示设备或电脑等数字多媒体终端还原出原始的视频、音频信息,给用户提供需要的高品质视听节目。
视频点播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视频服务器
用于存储经过相应处理后的多媒体文件,如歌曲、电影、电视剧、教学视频等等,由数据库、高速磁盘阵列、记账计算机、节目选择计算机和高性能的服务器主机等组成。
(2)Web服务端
将视频服务器上的多媒体信息通过Web服务向访问该Web网页的客户,提供用户搜索查询等功能。
(3)管理和工作站
管理和工作站是视频和音频的采集工作站,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将多媒体到视频服务器上,供用户点播播放。
(4)宽带通信网络
宽带通信网可以是高速以太网,也可以是光纤网络.
(5)多媒体终端
多媒体终端可以是机顶盒十电视机或者是电脑等数字多媒体终端。所谓机顶盒是一台网络计算机,机顶盒中有CPU.内存、调制解调器、解码器、高频头等硬件及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软件,接收有线电视网络中传输的数字电视信号,信号经过处理后把节目在电视机上显示出来。
3应用现状
大多数广电运营商已经搭建了VOD平台,其中:合肥有线开展了基于交互电视平台的视频点播项目,向用户提供VOD服务,采用单向HFC网络,电话回传方式,及IP流媒体点播功能。武汉数字电视公司采用循环影院方式,包月14元。杭州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已推出两套NVOD点播影院。青岛广电局的NVOD片源由电视台提供,网络公司负责传输,还提供股票信息业务,采用轮播方式,每天分6个时段点播,用户点播后一般可在15分钟内收看到节目,但尚未实施收费。
目前,网络也存在类似于视频点播的网站,如激动网、优度、优酷、土豆、迅雷看看等,在这些网站上面,能够搜索到自己想要看的电影、电视剧等视频信息,是视频点播的一个雏形,一个狭义概念(视频点播即点播视频内容供客户观看,这里的视频主要是指MTV、电影、电视剧等)的体现。
4应用前景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有线电视用户由2006年底的1.389亿上升到1.43亿;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由2006年的1600万上升到1817万户;同时,付费频道的产业链基本形成,高清电视开始启动。让人奇怪的是,在人们的家中通人了那么多粗粗的有线电视线路之后,为什么还不能按一下遥控器就立即播放电影呢?有线电视产业认为视频点播技术将能解决这一问题。在经过了多年的试验和失败后,视频点播可能要迎来自己的好时光了。费城和纽约两大城市本月都大张旗鼓地推出了视频点播服务,700万美国家庭将能访问有线电视公司的“超级DVD",在自己的电视机上播放电影等节目。这与以往的付费节目不同。以前,有线电视公司是在指定的时间播放一些电影,而视频点播让数字户花几个美元就能从大量新电影和经典影片中挑选自己爱看的,可以随心所欲地暂停、快进、重放。最棒的是,用户不必再去商店购买或租赁,不必拿回家中,也不必退还。
从家庭接人网进行分析,其特点是规模大、投资多、涉及面广,它是网络通信发展的瓶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这种网络有多种技术,而每种技术都有具体的服务对象、带宽范围和环境特征等。它既要满足现在VOD的需求,还要考虑将来的发展及横向兼容服务问题。目前可以考虑的有以下几种:
(1)模拟调制CATV同轴电缆网;
(2)数字调制CATV同轴电缆网;
(3)无屏蔽双绞线VTP;
(4)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
(5)光纤网和双绞线混合网。
随着政府和国家越来越关心人民的生活、越来越重视人民的生活质量,如果在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推行下,全民影院、全民KTV、全民课堂等将会相应地产生,同时VOD也会相应地迈进历史性的一步。
5结语
5.1存在问题
(1)VOD视频点播系统的造价昂贵,从整个VOD视频点播系统来看,系统的造价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服务器端、传输部分和用户终端。
1)服务器端造价
服务器端的造价主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主机、高速磁盘阵列、数据库、高性能Web服务器等的造价,伴随着高清视频信息的出现,对视频点播系统的服务器端的硬件要求更高。
2)传输部分造价
目前国内的传输主干网和接人网部分还是不能满足视频点播系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造。伴随着高清视频的出现,对于主干网和接人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造费用是相当高的。
3)用户终端造价
用户端造价包括接入网改造造价和终端设备造价,其中,终端设备的造价相对较低。目前新建的智能小区已实现宽带接人,即千兆到小区、百兆到楼底、十兆进户。这样就给数据、语音、视频信号提供了一条高速通道。利用好这一通道,就能解决智能小区中数据、语音、视频三线合一的问题,也就能打破阻碍智能小区系统向前发展的瓶颈。但是比较老的小区接人网的速度还是有限的,改造成本也是很高的,用户不可能出资进行改造,只有VOD系统开发商进行改造,这方面的费用也是相当高的。
(2)多媒体信息的版权问题
因为几乎所有的MTV、电影、电视剧、视频教程等都涉及到版权和许可证的问题,需要从发行商手里购买,这一方面的费用是相当高的,不是一般企业能够负担的,这是VOD视频点播系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3)多媒体信息的内容审查问题
目前在我国,不是所有的多媒体的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的,在公开传播多媒体信息之前,需要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鉴定,只有通过鉴定的多媒体信息才可以在网络卜公开传播。未经鉴定的多媒体信息公开传播,有可能触犯法律。由于多媒体文件需要通过鉴定,手续繁琐,给VOD的发展增加了障碍。
(4)网络瓶颈的限制
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比较理想的是HFC接入方案。它综合了光纤网带宽、电缆价格便宜的优点。对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点播的用户,接人网也可以是由电信提供的宽带接人服务,可以通过ISDN或ASDL等方式接人中心交换机。这种方案对于普通的视频点播可以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对于目前高清的多媒体信息点播显得力不从心,网络瓶颈问题突出。
5.2解决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PC机、普通服务器等硬件价格下降,服务器端价格也有所下降,但配置高端服务器设备的造价还是很高,可以采用普通服务器的集群来组建VOD服务器,可以大大降低服务器端的造价;对于组建光纤网络或高速以太网络造价,目前来说几个还是很高的,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开辟出专用的快速网络通道,来支持视频点播的应用,待国家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时,可以利用改造后的网络来重新架构VOD系统模式;用户端的造价可以由用户和VOD系统的开发商共同承担,来降低开发商的投人,是VOD方案可以推行。
网络测试论文范文5
【摘要】网络金融安全问题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应对金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产物。网上银行的安全既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舆论长期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探讨网络金融概念特点,继而分析我国网络金融安全现状,最后提出改善我国网络金融安全几点对策。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电子货币;对策 网络金融安全
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防火墙、网络监控、身份认证、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要素。而网络金融安全问题关乎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因此,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网络金融安全问题。
一、网络金融概念特点
(一)概念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一种通过个人电脑、通信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借助国际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无境域限制的联结客户与金融机构,以实现及时获取经济金融信息、享受网上金融服务、开展网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活动。网络金融包括在线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畅通快捷。网络金融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系统安全主要指网络设备的硬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种信息的存储、传输和访问的安全。
(二)特点
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自1995年10月18日开业以来,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浪潮。这一金融创新正彻底颠覆了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业态,银行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金融服务的时空界限不再明显。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无界性。网络金融的无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活动无时空局限,打破传统的金融服务时间、境域、空间、方式等限制。网络经营企业只要开通网络金融业务,世界各地的上网用户皆可能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以任一方式成为其客户,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一电子货币支付,交易地域模糊性给计量造成困难。
3、低成本。虚拟形态的网络银行交易成本远小于物理形态的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而且服务效率得到提高、服务质量没有降低。这是网络金融得以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4、加密性。传统金融下交易过程依赖于物理设置和现场办公,而网络金融下交易过程采取技术上加密算法或认证系统的变更或认证来实现。
5、信用性。电子货币和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一些电子商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涉足短期电子商业信贷、中介支付、投资理财顾问等金融或准金融业务,而金融交易信息传输保存的安全性、客户个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保护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无疑,人的信用价值以及游戏规则的固化是网络金融快速发展基石。
二、网络金融安全现状
网络金融安全伴随着网上交易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如由于软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统设计不合理、运行不稳定等形成的安全隐患;二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外部,取决于选择的开发商、供应商、咨询或评估公司的水平,以及其他各种外来因素如黑客攻击、自然灾害侵袭等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80%的网站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有20%网站的安全问题还十分严重。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网上金融交易的最大问题,影响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网络系统漏洞。互联网本身固有的技术体制存在缺陷。基于远程通信的便利,互联网并未考虑安全性问题,因而基于信任主机之间的通信而设计的TCP/IP协议缺乏安全机制,建立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金融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软件功能不强,造成网络运行不稳定,被病毒入侵、被黑客攻击,轻者数据毁坏丢失,重者烧毁硬件。目前全球的黑
客攻击事件,40%是针对金融系统的,我国则高达60%以上。
3、交易系统缺陷。按照我国有关规定,金融机构的网上业务要达到三级安全标准,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安全状况都未达到这一要求,其自行开发、应用的网上交易系统大多未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认证,存在安全控制技术落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攻击能力不强、响应滞后、访问授权混乱、客户地址及邮箱等资源保护不力等情况。出现系统虚假信息泛滥;账户密码被黑客破译,数据资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资金被盗取,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被盗卖;信息传递的私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缺乏保障等等现象。
4、交易监管滞后。由于网络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虚拟性、开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身份确认、交易真实性验证、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网上支付和结算系统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风险程度。目前,我国网络金融运作监管经验不足、手段不全、技术落后、分业网上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网上业务定期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出现了网上业务运作中密码控制不严、软件控制功能薄弱、授权机制执行不力等问题。
5、协同机制缺乏。各银行网络系统各自为政,各行间信息隔绝,缺乏沟通协作。有的商业银行将其银行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建设实施方案等作为绝密材料被保存,行业间数据资源共享是一道屏障,造成资源资金浪费,延误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6、应急预案缺失。除上述种种因素外,金融机构未对停电、暴力犯罪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金融的运行安全。
三、网络金融安全对策
强化技术防范。网络金融安全防范中,技术防范是关键。金融企业应制定全面周密的软硬件装备升级换代方案,即时引进和应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金融电子化软件平台和金融电子设备核心技术,保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维护网络系统健康运行。要配备性能良好的内外网络防火墙、病毒防御与杀毒软件,定期升级,严格网络登录口(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33页)令管理等。要采用数字证书等较高级别的网络加密技术,设置交易中的客户身份认证和交易密码。此外,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金融装备国产化水平,夯实金融安全基础。
3、加紧人才培养。网络金融机构要培养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枝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实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国家层面讲,要积极培养政治过硬、技术全面、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金融执法队伍,提高金融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活动。从企业层面讲,要通过不间断的全员培训培养教育,让全体从业人员全面了解网络技术安全缺陷,充分认识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危害性,掌握必要的软件系统安全技术、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要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尽可能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保证网络金融企业的经济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4、加强内部控制。网络金融机构要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病毒防治、密钥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强人员变动管理,及时注销、移交和变更原有的密钥等信息资料。要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可追溯性。
5、加强预警监控。掌控网络金融风险重在预警评估与防范。网络金融机构,要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专人监控业务运行,加工处理数据,研究数据指标,制定网络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发现指标逼近预警线,果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以应对。
6、加强监管合作。面对网络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大部分金融交易依赖于电子网络,网络银行资金日趋庞大和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存在先天性缺陷——技术漏洞,使得网络安全成为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金融管理机构有必要适时同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沟通信息,打击犯罪,规范业务合作的程序,交换网络监管措施,创造网络金融活动的准则。
[2]熊建宇.网络金融的特点及安全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