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4分)

1.

(4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________

②喧哗热闹。________

③训诫、斥责。________

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________

2.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漂亮—________  聪明—________  密切—________  可恶—________  隆重—________  方便—________

3.

(6分)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________一________就________。

②你________吗?

③天上有________。

④原来花儿都在________。

4.

(10分)查字典填空。

(1)“驱”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5.

(4分)选择:

玲珑的________

A夏夜

闪闪发光的________

B日光

晴朗的________

C小眼睛

强烈的________

D小面孔

6.

(2分)选词填空。

奢望

奢侈

①刘翔刚练跨栏时,不敢________能亲眼看到约翰逊。②他的生活非常________。

7.

(3分)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zhāo

xiá

shǎn

yào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5分)填空

《老师,您好!》赞美了教师事业的________,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________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作________。

9.

(8分)形近字组词。

衷________ 桶________ 偏________ 侵________

哀________ 涌________ 编________ 浸________

10.

(2分)读课文《老师,您好!》,补充句子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________!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________!

11.

(2分)读《老师,您好!》,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________;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________茁壮的新苗。

12.

(5分)读下面的句子,给它换个个说法,意思不变。

①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②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13.

(4分)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浸透(jīn

jìn)________   塑造(sù

suò)________

衷心(zhōnɡ

zōnɡ)________ 编织(bīn

biān)________

14.

(9分)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________今中________  情不自________  地________天________  ________壮成长

①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我们________,不断进步。

②暑假里,我阅读了________的名著,大开眼界。

③狐狸见乌鸦叼着一片肉,________地流下口水。

15.

(5分)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例: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①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②这里的一草一木哪一样不浸透着园林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16.

(6分)读《老师,您好!》,填空

用________和________把人才塑造,让________和________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________;笑语盈盈,那是________。

17.

(3分)读课文《老师,您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茁壮

衷心

幸福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________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________地开放,

我就情不自禁地________祝愿:老师,您好!

18.

(6分)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崇________    项________  编________

综________    顶________  偏________

19.

(5分)读《老师,您好!》,回答问题:

诗句中把教师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把学生比作________,“春晖”、“朝霞”指________ ________。

20.

(4分)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衷(zōng

zhōng)心

________     塑(sù

shù)造________

笑语盈盈(yín

yíng)

________    浸(jìng

jìn)透________

21.

(5分)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①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②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2.

(4分)读《老师,您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老师,您好!”在文中出现了________次,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样反复吟唱,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________之情。

②“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甘露”指________,

“茁壮的新苗”是指________。

23.

(6分)写出下列节日所在的时间。

元旦在公历________  端午节在农历________

劳动节在公历________

中秋节在农历________ 教师节在公历________  重阳节在农历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4.

(15分)读《老师,您好!》,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的句子按原文内容补充完整。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①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②

(2)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写下来,意思不变。

(3)用“哪……不……”造句。

25.

(10分)一张未答完的考卷

清晨,我向学校走去,心里一个劲地翻腾着昨天老师讲的话:“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我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路上,我再一次默诵着“再见”“谢谢”“对不起”……“老师,您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猛抬头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向张老师打招呼,我怪自己只顾想心思,连老师都未发觉。

我该怎么办呢?背诵半天,需要时竟这样口笨舌拙,我鼓起勇气跑到张老师面前说了声:“张老师,您好!”听张老师夸我,我心里乐滋滋的,便向他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好,我考考你。”我和张老师并排走着,他问我“如果你防碍了别人的工作或学习,如何道歉?”我接口说:“赶快说声‘对不起’”“有人无意碰了你,并已经向你赔礼道歉,你该怎样?”“如果有人无意碰了我,我就应该宽宏大量说‘没关系’”。张老师见我对答如流,便鼓励我说: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背会这些词句是远远不够的,好比人走路刚刚抬起脚,漫长的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要言行一致!”“是!”我满有信心的答道。

我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心想,可不要像以前一样在教室里乱窜乱叫了。我打开语文书准备预习功课。这时,刘明凑近我低声说:“小伟,请你帮我解释这个词语。”我俩研究了一会儿,他的疑难问题解决了,便说:“麻烦你了!”“哪里话,别客气!”我急忙回答。

当我美滋滋地回味着刚才的文明对话时,张老师的话又一次回响在我耳畔:“……这好比走路,刚刚抬起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是啊,我想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今天的行动只不过是走路才刚抬起了脚,还要坚持下去,在我面前放着的,是一张未答完的考卷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宽宏大量

②对答如流

(2)概括各段段意。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4分)

1-1、

2-1、

3-1、

4-1、

4-2、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4-1、

24-2、

24-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2

字谜是游戏,有趣才有戏

字谜是利用汉字结构特点而编创的智力游戏,是游戏,就得有趣,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就是画蛇添足,无疑增加学生的负担。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字谜的趣味首先表现为稚气、天真,是为童趣。童趣在低年级显得尤其重要。如:太阳当头照,牛儿不出头——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1.古诗二首》);小羊骑小牛,见人难抬头——羞(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3.林冲棒打洪教头》)。

字谜的趣味还表现为妙趣,妙趣源于字谜创作手法运用的精妙,精妙的字谜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汉字笔画、结构的特点,还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悟有所获,趣味生也。这种效果在高年级比较明显。如:春秋开头,战国收尾——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4.少年王冕》);西天新月挂枝头,悄落心乡缓缓流——稍(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说勤奋》)。

“春秋开头”采用了字谜创作中的离合手法,将“春”的字头和“秋”的禾木旁分离出来,再组合成“秦”,“战国收尾”则采用会意手法,秦国是战国的终结者。“西天新月挂枝头”中的新月指禾木旁的起笔平撇,采用的是象形和离合手法,“悄落心乡缓缓流”则采用的是增损手法。

打破常规,匠心独运,往往会使学生眼睛为之一亮。如:两人面对面,牵手赛神仙——父(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2.木兰从军》);少多一半,日落月现——夕(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识字1》)。

一般思维都会认为“父”字由“八”和“乂”构成,而撇点和捺组合成“人”,捺点和撇组合成一个反“人”,这样的字形就成了面对面牵手的两个人,令人意外。学生猜“少多一半”很快能猜出“夕”,继续以这种思维理解“少多一半”时会理解为“少多出一半”,这样就无法找出答案,如果换一下思维,理解成“少掉多的一半”,学生便豁然开朗,同时埋怨被定向思维带入误区。这是语法给学生带来的意外之趣,我们称之为“别趣”。

字谜是文化,语言要诗化

字谜猜的是汉字,用汉语表述,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我们把它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自然在语言上要下工夫。好的字谜不仅要文从字顺,而且要朗朗上口。

字谜的语言要美。我们不要求字谜的语言像唐诗那样严整,但我们心中要有格律。创作中综合考虑到语言的节奏、平仄和押韵,让学生不仅读起来容易,同时还接受语文的熏陶。如:头顶彩云月更明——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8.鸟岛》);幼儿无力配成双,躲进深山避祸殃——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6.爱如茉莉》)。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言虽简单易懂,依然遵循了律句的规律,育是“乂乂乂”。幽则是“乂乂乂,乂乂乂”,押唐韵。

字谜的意境要美。汉字的方块造型和表意功能,给人无尽的想象,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因此,我们要依据汉字的造型,用诗的语言,营造与字义相应的优美意境,陶冶学生的心灵。“育”字谜以字中的字符“月”为主体创作:月亮是美的,有彩云的装饰则更美,月光也呈现多彩,沐浴大地,呵护生命,是为“育”。教育又何尝不是像月亮折射阳光润泽万物一样传承文明启迪童蒙呢!可见这意境原本就是古人造字的源泉,我们只是在回归。

美的“色彩”并不都是鲜亮的,也有“灰”的,如:左右都有缘,烦左边,又愁上右边。好心撮合,却又被无情风吹散——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美的色彩不仅有感性的,还有理性的;心中忍让就不苦——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0.九寨沟》。退一步海阔天空,放下“执著”,学会“顺从”(“若”的本义),就能脱离“苦”海,这是大智慧。

字谜是教材,识字最快乐

识写教学中的字谜运用只是辅助手段,猜出谜底也不是目的,其目的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谜面表述的内容领会写字要点,帮助他们认清字形,写好字。如“春秋开头”点明了“秦”字的构成要素,而“小羊骑小牛”不仅点明了“羞”的构成要素,还交代了字的结构特点。

对于一些容易写错的字,设计时,一定要点准“穴位”。如:九木不为杂,西天雨落春花发——染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8.狼和鹿》);家中人口丰,愁出白头翁——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5.大禹治水》)。

即便是成人,写“染”字也常会多出一点,把右上角的“九”写成“丸”,也有把下面的“木”的竖写成竖钩,撇捺写成撇点和捺点。“九木不为杂”引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避免以上两种错误的发生。“害”字中的“丰”字,很多人因受书法影响,将竖的收笔不出头,故突出“丰”字。

有些字简单易认,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写得好看上下工夫。如:当头点,像远山,折如溪,渐舒缓——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美丽的丹顶鹤》);领头人,像把伞,口头才干要收敛——舍(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花瓣飘香》)。

“之”字总共两笔,学生不可能写错,但很难写好看。提醒学生首笔点要写在中线上,折笔要上紧下舒;“舍”字谜则提醒学生要将人字头写得舒展,“干”和“口”写得收敛。有收有放,字才漂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社会在进步,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的简单总结,望大家指正。

一、注意正确处理学生读和教师导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清自己与小学生的角色地位: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则是指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利用好课前和课后时间;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次,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一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回家与自己的妈妈对应角色来读这篇文章,这样小学生既可以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习生字词,认真阅读课文,又可以通过母女情感亲身体验小云雀的心愿,进而与小云雀的心愿达成共鸣。从而在学习本节课上,小学生可以更流利、更有感情地阅读此课文,会带着与小云雀的共鸣认真学习,课后更会因为小云雀的心愿,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自主学习,教师起点拨作用,启发学生。

二、注意正确处理学生读与学生思的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在“读”,这种读不是让小学生大声地、摇动晃脑地、无感情地阅读课文,而是要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说阅读中学会思考,做到边读边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让小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自己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九寨沟地名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叫那些湖泊为‘五彩池’?”“九寨沟有哪些珍禽异兽?”等。让小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此文,这样小学生在阅读时不会简单地朗读课文,而是学会了思考。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能激发小学生思考的热情。

三、注意熏陶小学生的情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4

关键词:歇后语;小学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86-02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入编歇后语情况、分析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总结该情况对实践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入编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的基本情况,现选择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三个版本: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进行数据统计,并分别对小学语文这三个版本全十二册的语文天地、练习、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部分所编入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六种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进行了统计,这六种语言形式包括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和对联。

1.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调查。北师大版教材这六个语言形式按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歇后语0次;谚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10次;成语14次;古诗文43次。这六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在此版本总共出现73次。该版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下册中没有出现任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出现在全十二册中出现次数为“0”。由此可见,此版本存在过分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忽略歇后语重要性的现象。

苏教版六个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1次;歇后语、对联2次;格言警句5次;古诗文31次;成语61次;总计101次。数据显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说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六个年级全十二册教材的始终。但是,该教材过度强调成语和古诗文的学习,使得其它语言形式出现的机会甚少,比如,歇后语和谚语等。因此,苏教版歇后语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六个语言形式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2次;歇后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9次;古诗文21次;成语31次,总计69次。此表在数据分布上显示出“整体均衡”的特点。歇后语在此教材中总共出现3次,对比之前两个版本有所增加,但其数量仍不足。

2.分析及结论。

(1)三个版本共同收录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的总次数为243次。三个版本所收录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句分别为:歇后语4次;成语106次;谚语6次;古诗文95次;格言警句24次;对联8次。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分别占总收录数的比例约为:歇后语1.65%;成语43.62%;谚语2.47%;古诗文39.09%;格言警句9.88%;对联3.29%。

(2)在所选篇目中,成语出现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谚语,而歇后语排在最末位,在概率上远远落后于成语及古诗文。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选的是全国应用最广的三个版本的歇后语数据统计,而其中北师大版的数据统计表格中竟然出现了歇后语总数据为“0”,即完全不收录歇后语的情况。

(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全十二册尚未收录任何歇后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收录了以下歇后语,人教版收录的歇后语共十七则,相对丰富一些,但也非常有限。无论是只字未提的北师大版,还是相对较多的人教版,简简单单数则歇后语相对于广阔歇后语海洋,可谓沧海一粟,极难显现出歇后语独具魅力的语言形式。在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呼声渐高的如今,歇后语却似乎渐渐被教材“免疫”,被遗漏在历史的洪流中。

3.原因透析及实践启示。这三个版本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所有教材中歇后语的入编情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歇后语缺失的严重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1)可能是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要求。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要规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必须地对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到严谨、规范。而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过于鲜活,有时甚至打破常规,不如“成语”、“古诗文”等形式规范。

(2)这与小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有关。从时间范围说,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眼前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逐渐地知道过去的人和事。从空间范围说,儿童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论识字、阅读还是作文,其内容的选编都应当做到由近及远,逐步扩展。而歇后语是经过千古传诵而发展至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往往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功底才能够实现透彻的理解,这一点也导致歇后语不被广泛采用。

此外,不同版本教材的歇后语收录情况各有差异,这也代表着各个不同地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比如,北师大版在整体上不如人教版和苏教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歇后语完全未入编也是可想而知的。苏教版是三个版本中最能体现“传统”二字的小学语文教材,但是苏教版更加倾向于收录成语和古诗文这类形式较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人教版则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追求较均衡的结构,以最宏观的方式呈现教材。

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歇后语的缺失,歇后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都不应该被小学语文教学拒之于千里之外,因为其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充分证明歇后语教学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

[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5

一、联系生活,感受情境

文章源于生活,能真实地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追溯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结合课文中“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的学习,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让学生认真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争先恐后地说着:“这朵像白兔,那朵像山羊”“这朵像马儿,那朵像小狗”……接着,又带着学生回到教室进行《秋游》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有了直接的体验,感受了生活情境,对课文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的情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真实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绘画,再现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不但可以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教学《拉萨的天空》(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认真看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鲜明的拉萨天空蓝宝石般的形象: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映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在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中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

借助绘画不仅可再现情境,还可以凸显文章的深刻含义。如教学《这儿真好》(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好比是荒岛;然后在纸上先画一只小熊,一张纸上就只有小熊,也就是荒岛上只住着小熊一个,它显得很孤独;接着根据课文内容再画云、树、草、花、小动物们……于是,一幅充满生机、美丽的小岛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图中的小熊也不孤单了,这幅图就好比是小岛,学生就如同在岛上生活过一样,真实地体会到了美化环境、爱护环境的意义。这样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绘画中领悟课文内容,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籁之声。音乐与文学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许多大诗人以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旋律,每一首诗便如音乐般让人陶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王二小》(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时,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渲染情境,并让学生呼唤着王二小的名字,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使教学获得了情真意切的真实效果。

四、借助表演,融入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角色,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寓言故事也是情有独钟。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教学《狼和小羊》(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时,在分角色朗读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头饰(凶狠的狼和温和的小羊),让学生戴着头饰一边朗读,一边表演,学生都非常有兴趣,争着表演、朗读。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表演融入课文情境,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充分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像狼一样凶恶的坏人要做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对它们光讲道理是不行的的道理。

五、实物演示,强化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来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时,初读课文,老师和学生心中都充满疑惑,苹果横着切真的会出现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吗?为了揭开这个谜,学生分组带来了苹果,课堂上现场做实验,面对真实出现在眼前的五角星,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范文6

一、提前穿插式

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教学过程中唯有教师的正确把握,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细致、广阔、深入的对话,才能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的精髓。针对语文综合练习的教学,教师更要善于寻找教材编排的规律,并巧妙地将相关的内容有机穿去,这样既能高效地利用好教材,亦能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前后的联系,同时让综合练习中的题目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好的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2中“处处留心”――《北大荒的秋天》中有一句话:“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句话中的“漾”字该如何解释呢?字典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水面轻微动荡”,一是指“液体太满而向外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你觉得这里的“漾”该用哪个解释比较确切?

这样的练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理解,学生能轻松完成。通过这个练习,此题之后的查字典找找加点字的确切解释,就可以作为本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训练点,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意思的方法。

二、延后巩固式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编者设计了许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题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巩固学习技能,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4中“处处留心”――读一读,学会查词典。该练习通过师生的对话,生动展示了查词典的正确方法。在练习中,还设计让学生现学现用,查查几个词语的意思。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第三小题――用你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要学的课文。

语文学科不属于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像这样一个练习中的题目,如果教师只是为教而教,之后便不再关注,那未免有点顾此失彼。手把手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在放手让孩子自学的过程中,这个技能也是需要不断巩固的。这个练习之后,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巩固“查词典”环节――可以交流查词典的方法,可以商讨选择合适词义的捷径,也可以说说查词典扫除阅读障碍的快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巩固的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技能,还巩固了自主学习的一种态度、一种能力。

三、学科融合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科之间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样的封闭式教学,肯定不符合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利用语文的辐射性,整合其他学科,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4中“处处留心”――秋景是美好的,从词串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展开想象,画一幅美丽的画儿,再涂上颜色。

学习语言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反之,美术教学中发展的学生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作画,然后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再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l中“处处留心”――省、市、直辖市的简称歌。除了引导学生背诵之外,了解简称来历是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地理的好机会。相关的历史故事、有趣生动的中国地图上的地域介绍,让简称歌变得“丰满”起来,练习题的辐射效应大大增强。

总之,教师在相关练习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知识的空间范围,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与融合,与数学、音乐、思品、科学等有机联系,使各个学科从分散的、相对隔绝的、自成体系的小形态向一种综合的、联通的、互相紧密的大范围发展。

四、生活延展式

于漪老师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又怎能学得好呢?”语文教材及其课堂教学有其局限性,教师只有借助课内外的衔接,才能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又完善于生活。教师可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其生活能力,陶冶其生活情操。这样的教学将学习活动融于学生的生命活动中,是真正的内部动力驱动下的主动学习。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4中“处处留心”――下面是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看拼音读一读。

人参(ren shen)

大黄(dai huang)

黄芩(huang qin)

黄芪(huang qi)

茯苓(fu ling)

白术(bai zhu)

川芎(chuan xiong)

此题除了要求学生准确认读几种中草药名称外,还设计了让学生解读药盒说明回答奶奶的疑问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