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炊事班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炊事班的故事范文1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按摩;提拉旋转斜板法;曲安赖德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8-01
自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采用曲安赖德局部封闭结合施一武医师正骨侧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验入选患者病例来自门诊,所有患者由X线、CT或MRI进行诊断,并确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病程为3d-10年,年龄最小20岁,最大6O岁;男75例,女31例。病变部位:L3-4锥间盘突出13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有56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有37例;症状:腰痛患者有106例,下肢放射痛患者有86例,脊柱侧弯患者有26例,腰痛伴下肢小腿前外疼痛、麻木患者有58例。符合《中华人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推拿床,先找出患者有效疼痛点局部予以曲安赖德注射液阿氏穴注射。按压5分钟,予以TDP红外线灯照射10分钟后,先用手法滚法沿腰椎两侧及患侧下肢至上而下数次,放松竖直肌及下肢肌肉,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在以按揉法和点法在腰椎及臀部痛点处揉按点拨,继以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等穴点拨,力度适中,着力深透。然后运用正骨侧板手法要求患者以健康侧向下侧卧于诊疗床上上肢屈肘枕于头下,下面肢体伸直,上侧下肢屈曲90°,术者位于患者的前方,一手推住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屈肘将前臂上段掌压住患者患侧臀部髂骨翼用力,使患者脊柱旋转时有明显阻力感,加大下压力度(力度以45kg-120kg为有效和安全力度),术中可听到脊柱在扳动时的“咯哒”声。上述方法患者每天1次,一周后予以曲安赖德穴位注射。4周为一疗程。术后宽腰腹带保护。治疗期间不宜太多坐立和行走。
治疗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治愈:腰及下肢疼痛症状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好转:腰及下肢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3 治疗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治愈的42例,症状发生好转的有5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
炊事班的故事范文2
来自各地的朋友们,你们好。现在要参观的是一个鱼钩。你千万不可小看这个鱼钩。虽然这个鱼钩上长满了红锈,但它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鱼钩,曾挽救了三名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鱼钩,在它的身上发生了一系列动人的故事……
那是在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故事。那时,有三个同志因病掉队了,炊事班的老班长被派来当他们的保姆。老班长在一次洗衣服时发现了水塘中有鱼,于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弯成了这只鱼钩。可是他钓到鱼自己不吃一点,全让小同志们吃,自己却吃草根和鱼骨头。一次战士小梁发现了老班长的密秘,老班长便告诉小梁实情。直到最后,老班长快饿死了,也没有吃一口鱼汤。
战争胜利后,这枚鱼钩就到了我们这儿。
炊事班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童谣 大爱 和谐
出于教学管理的需要,我想了解一些广播剧创作方面的新动态,找来了2007年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创作、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广播剧《母亲的童谣》。
也许因为剧名过于朴实,我开始试听时并无多大期望,谁知,竟不知不觉地沉浸于其中:戴着耳机、连续听了5集,两个多小时,又找到了久违的“思绪万千”的感觉:因为一位深明大义的徽州女人,因为一个悬念跌宕的好听故事。
一、一位深明大义的徽州女人
剧中的女主人公――母亲刘月季,比父亲钟匡民大4岁,包办婚姻让他们婚配生子。这个小脚的、识字不多的徽州女人,遭到丈夫的冷遇:钟匡民留下未曾谋面的儿子钟阳参军抗日,一去十几年杳无音信。解放后,刘月季突然收到丈夫“在新疆建设兵团拓荒,不再回家。”的来信,于是她携子千里寻夫,但丈夫在感情上仍不肯接纳她。为了不让钟阳再失去父亲,刘月季选择了离婚不离夫的方式,留在了戈壁大漠,参军成为炊事班的一员。
这些年因为专业和爱好的原因,也读过一些有关徽州女人的文字。古徽州男子一般长到十来岁,就要离家到外地学做生意,二十来岁再回家娶妻生子,一年之后又得外出经商。所以徽州女人常常“一年新妇,九年空房”,贞节牌坊上载满了她们的无奈和悲凉。而刘月季,虽然也曾有过类似的无奈和悲凉,但她令我们感动和尊敬。广播剧的第五集,刘月季和养女钟柳谈心时说,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她揭下盖头的第一眼看到钟匡民就爱上了他。尽管丈夫感情上不接纳她,也离了婚,但一个心中有爱却并不奢求长相厮守的女人,你会敬重她的明理,甚至有点儿羡慕她已超越了自私的爱情。
当钟匡民又娶了年轻漂亮、有文化的、来自上海的女学生孟雨婷,儿子钟阳对爹恨到了极点。母亲刘月季教导钟阳:人活世上要懂规矩,儿子不能恨爹。除此之外,刘月季还一直关心和帮助着前夫的一家。在母亲的感化下,钟阳对钟匡民的感情由仇恨慢慢地转为理解: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中,钟匡民在冤屈中失去了孟雨婷,跌入生命最低谷,是刘月季一直用爱维系的父子亲情,给了钟匡民活下去的力量。当阴霾散尽,钟匡民带着深深的愧疚,委婉地向刘月季表达复婚意向,刘月季却断然拒绝。她让我们明白:有爱情的婚姻才可能幸福,感恩不是爱情!
剧中母亲刘月季的深明大义,还不仅限于对爱情和亲情的态度。参军成为炊事班一员的她,为战士们做饭、种菜,与他们一起战干旱、抗洪水,打恶狼。这个柔中有刚的徽州女人,用她的牺牲精神和博爱,支撑起了自己家、前夫家和兵团这个大家的和谐,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二、一个悬念跌宕的好听故事
故事以新疆建设兵团拓荒建设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坚韧宽厚、正直善良的徽州母亲形象和一批忠诚勇敢、艰苦创业的兵团官兵群像。这样的主题,虽然立意上有足够的高度,但若驾驭得不好,很容易造成“程式化政治宣传”的嫌疑,反而令听众反感。
故事是在回忆中展开的,回忆的题材能使广播剧在展开情节时获得更大的时空自由,更好地发挥广播剧的这一优势。
故事的进程中,人物命运悬念跌宕,引人入胜。
先来看看故事中“母亲、我和父亲”的命运:14岁那年,娘带我从徽州到新疆找爹,终于到了吐鲁番却遭遇了土匪;我们受了惊吓却巧遇前来相助的身为团长的爹;爹找到了却又与娘离婚、跟别人结了婚;在娘的开导下,我刚开始原谅父亲,父亲却因刘政委婚事的误会而调我到更边远更艰苦的边防站工作;我因帮助牧民解救被风雪围困的羊群左腿受伤,却换来了父亲对我的肯定和对娘的尊重;中爹受了冤屈并失去了妻子,而我对爹的感情却更深了;当爹带着深深的愧疚,委婉地向娘表达复婚意向时,娘却断然拒绝;当娘操劳一生,因我们的幸福而开心时,却得了癌症……
故事的结尾是: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在场的人都为母亲下跪了,同时故事在童谣声中结束。在我们最关注人物命运的那一刻、在似乎最不该结束的那一刻,广播剧剧终。也难怪我们思绪万千了。
最后,不得不说一说童谣的魅力。
《小红布,剪子裁》这首徽州童谣,穿插在整部广播剧当中,反复吟唱,不仅增添了地方特色,丰富了听觉效果,而且还深化了主题。
“小红布,剪子裁,半夜梦见哥哥来,哥哥要吃细箩面,拿起擀杖一大片。”总觉得,这样深情的童谣只有“一年新妇,九年空房”的徽州女人才编得出来,她们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能够亲手为所爱的人做一碗细箩面。徽州女人的爱里只有给予,没有索取。
炊事班的故事范文4
连部门开着,他一眼望见指导员正在伏案书写,就响亮地说:“报告!”
“请进。”指导员抬起头,微笑道:“小鬼,你又来了,真的那么想去教导队?”指导员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却喜欢对每个新兵叫小鬼。
师必达说:“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越快越好!”
“教导队管理可严着呢,生活条件比我们这儿艰苦多了。”
“我就是想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话没有说完,门忽然开了。进来一位军官,瘦高个子,肩上披了件棉大衣,头戴一顶毡绒棉军帽。师必达认得这种军帽,不是标准的配发版,他们新兵配发的帽子被老兵戏称为“狗尿烧”,虽然保暖,但样子很难看。一般领导干部才戴毡绒军帽。师必达立即站起身,向这个胡子拉碴、风尘仆仆的军官行礼:“首长好!”
军官看了眼站得溜直的师必达,说:“你带的兵?”
“是的。”指导员也站起来,“教导员请坐!”
军官不客气地坐在椅子上,坐下时,肩膀一耸,棉大衣落在椅背上,肩头露出两杠一星,是位少校。师必达吸了吸鼻子,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官。
少校抿了一口指导员递过来的茶水,问:“我要的兵找得怎么样了?”
指导员点点头说:“按上级指示要求,这次调整到教导队的兵都是沈阳籍的,来自大城市,素质比较全面……”
少校说:“我可不管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我只要嗷嗷叫的兵。”
师必达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他一看到指导员给这人让座、递茶就意识到他是位首长,再一听他们的谈话,又意识到他是来要兵的。
师必达忍不住插嘴:“首长不是要人吗?”
指导员对少校说:“把这个兵也给你吧,是个鬼机灵。”
少校打量了师必_一下说:“城里兵……怕身体抗不住吧?”
师必达说:“别看我瘦,力气可大呢!单杠一练习我一气能做三十个!”
少校和指导员相视而笑,他问:“你愿意到教导队去?我们那儿管得可严呢!到时候你可别受不了哭鼻子。”
师必达高兴地跳起来:“到教导队去,那太好了!”他想这下可以和许瞳瞳分到一起了。可是,当他听到少校说:“咱们一连虽然条件艰苦点,可训出来的兵都是响当当的……”就愣住了。许瞳瞳不是在二连吗?
“首长,不是二连吗?”
“小鬼,想什么呢!”指导员拍了下师必达的脑袋说:“二连是女兵连呀!”
“那,一连和二连是不是在一块?”师必达有点着急。
“远着呢!”少校眯起眼睛,饶有兴致地盯着师必达:“一连在西阳,二连在北镇,后悔了吧?”
“不后悔……”师必达直咧嘴。
少校笑道:“好吧,你要有思想准备――准备吃苦!”
师必达咬咬牙说:“越苦越好!”
师必达坐上汽车,翻山越岭,傍晚时分来到了西阳,在路上他知道了这位少校就是教导队的章教导员。教导队坐落在连绵不绝的大雪山中,偌大的营区只有十来个看房子的兵。
章教导员看出了他的心事,笑道:“教导队虽然是营级建制,但不训新兵的时候,就是个空架子,别看我们只有十几个人,可照常学习训练,等大批新兵进驻就热闹了。”
章教导员对迎接他们的一位军官说:“我们有了一个小秀才了。”他又向师必达介绍那位军官,“这是曹营长。”曹营长热情的向师必达伸出左手来,他军装右边的袖子空空如也,师必达小心地伸出手,同营长握在一起。
曹营长圆脸,眉清目秀,瘦削的身材显出一丝文气,他问师必达:“教导员在电话里提到过你,听说你爱写东西?”
“报告首长,平时写一些。”
“发表过吗?”
“在市报上发表过。”
“哦,大城市的报纸,层次很高啊。我们这里有你的用武之地呢!”
师必达心里暖暖的,说:“报告首长,让啥都行!”
曹营长笑着说:“今天先休息。”
第二天吃过早饭,师必达就跑去营部报到,问:“今天干啥?”
曹营长用询问的眼光看着章教导员,章教导员想了一下说:“先上山打柴吧。”
师必达愣了。他昨天虽说了“干啥都行”,却没想到叫他上山打柴一这也算战士干的工作吗?
章教导员向师必达解释:“过几天大批新兵就要进驻,人一多,烧火吃饭用的柴禾就不够了,炊事班人手不够,你去给他们帮帮忙。”
师必达听明白了,响亮地答:“是!”
师必达背着几捆麻绳,跟在炊事班长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雪上山。班长是个老兵,生得矮矮胖胖,他边走边跟师必达介绍:“我们朝南坡走,南坡目照足,积雪留不住,容易找到可用的柴禾。再有,松枝最好,内含松脂,次之就是杨枝、榆枝。别看榛柴稞子是灌木,却是易烧的柴禾,也不能放过。有的山坡上有现成的高粱秸,但我们不能拿,因为那是老百姓的,你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吧?”
老班长大声唱起来,歌声在山中回荡,像有一整支部队在唱歌。
师必达心里暗暗赞叹:“别看他其貌不扬,知道的可真不少。”
师必达干了几天,慢慢得心应手了,以后他自己上山打柴,也大声吼歌:“十八岁,十八岁,当兵到部队,红红的领花映着我,开花的年岁……”风把树上的积雪吹下来掉进他的脖子里,歌声就中断了。
等到炊事班的后院垒起高高的一垛柴禾,大批新兵到达了。黄昏时分,七八辆解放车驶进营区。一队队穿着作训服、背着背包的毛头小伙接连不断从车厢里跳出来,他们扶住歪到一边的“狗尿烧”四处张望,师必达从那些新兵的脸上看到了自己刚来时的表情,他想真有意思,才几天的时间自己的心态就和别人不一样了呢。师必达更加惊讶,那几个平常懒散的看房子的老兵,全都神采奕奕、威风凛凛地站成一列,浑身上下带着股牛气。师必达在队伍里跑来跑去,负责引领新兵到各自的宿舍。新兵叫他班长,他不好意思地说:“别叫我班长,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新兵。”
师必达和战友们一起训练生活,觉得心里很踏实。训练很累,晚上睡得挺香。营长和教导员轮流值夜班,会帮他掖好散开的被子。他的队列动作和器械训练都不错,唯一不达标的就是五公里越野,令他十分苦恼。
有一天训练结束,教导员找到师必达,两个人围着操场边走边聊。
教导员说:“师必达,事必达,凡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多好的名字呀。”
“可是,我的五公里一直没办法达标,其他训练课目都还有个动作要领可以掌握,就跑步不行,跑不动就是跑不动。”师必达很沮丧。
“哦,那你认为是身体素质的原因喽?”
“是啊,我的腿不擅长跑步……”
“那好……”教导员说,“我陪你跑一趟,看看你到底差在哪儿。”
教导员和师必达围着操场跑五公里。教导员最先跑到终点,师必达紧随其后。教导员掐住表,喘着气说:“就差一分钟,跑得不错么!”
“差一点也不达标,我的腿脚不行。”师必达说。
“还能比我的腿差吗?”教导员挽起左腿的裤管,一截假肢露了出来。师必达呆住了。
“我这样的腿都能跑,相信你也行!”教导员笑着说。
“教导员,你的腿……”师必达忍不住问。
“抗洪……被虫子咬了一口,当时没在意,整天泡在脏水里,后来就感染了……”教导员轻轻弹掉裤腿上的积雪。
“那营长他……”
“他的故事以后再跟你讲。”教导员拍拍师必达的肩膀说:“前些天你帮炊事班打柴,工作完成得很好,我想再交给你一个任务。”
师必达一听来了精神:“什么任务?”
“最近连队信件比较多,我们需要一个细心的通信员,我觉得你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行!”
“不过,这项工作有一点难度……”教导员抿嘴笑道。
师必达没有想到,是让他跑着去取信。从教导队到山下的镇邮局,有五六公里的路程,来回就是十多公里。他天天跑,帮助战友们送信取信,有时山外还有邮包寄来,他只好扛着沉甸甸的邮包跑。山路崎岖,加上积雪,数九寒天竟跑得浑身是汗。上的人们都为这个每天跑着取信的小战士感到惊奇,他们发出感叹:“小伙子可真能跑啊!”
师必达开始撵着牛车跑,到后来都能追上三轮小皮卡了。运动量大了,胃口就特别好,一顿能吃五个大馒头。
他给许瞳瞳写信:“不再失眠了,训练是最好的安眠药,也不再拉肚子,山里的泉水又凉又甜……另外,我的五公里终于达标了……”本来他在信的结尾写了“一切都好,就是有些想你。”这句话,想想又删掉了。“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最后换上了这句。
有一次召开全体军人大会。营长说:“我们这些新兵里,有的人很老实,但傻头傻脑不机灵,就听不懂号令;有的人很机灵,但鬼头鬼脑,总想着逃避训练,不老实。我们需要既老实又机灵的士兵,这样在战场上,才能既做到令行禁止、又能够灵活机动的完成任务……”教导员接着讲:“从目前的训练情况看,我觉得有这么几名同志值得表扬,他们既能够听招呼守纪律,又能够灵活掌握训练要领,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成绩。”
师必达得到了表扬,他很激动,再艰苦心里也乐滋滋的。
过些日子,曹营长来找师必达。“小师,最近你干得不错,交给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师必达心想,看情形又要交给我什么任务了。
营长说:“这回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了,首长要来教导队视察工作,为了反映新兵的学习训练情况,希望你能编写一组宣传板报,板报质量的高低就要看你这个小秀才的水平啦。”
师必达心里一动,他以为营长早把他喜欢写作的事情忘掉了,想不到营长是个有心人。他很感动,也很激动,难忘的事太多了,平时他想不起来,似乎也未曾在意过,可真要让他去回忆、去体味,就会有太多的故事值得书写,太多的情感要去抒发。他们走过的每一种步伐,穿越的每一道山谷,唱过的每一首军歌,流过的每一次眼泪,不都值得去写吗!是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久,上级工作组到教导队考核新兵,带队的首长看到了师必达编写的板报,他仔细阅读了其中的内容,大为赞赏。他说:“曹营长、章教导员,我走了几个教导队,就你们这儿的宣教活动搞得最活跃,看看这些诗歌,我当新兵那会儿也写过这样的诗。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纪呀!”这一天,有很多人知道了教导队里有个叫师必达的新兵,不但军事素质过硬,诗也写得很浪漫。
转眼就到了春节,十八年来,师必达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过节,他的战友们也一样。新兵连的春节并不孤单,营长和教导员同大伙一块包饺子、看晚会。那天晚上他破例喝了一茶缸啤酒。上厕所的时候,看到曹营长打着手电,独自向山中走去,他忍不住悄悄尾随。
曹营长在一处偏僻的空地停下,师必达也将身子埋在灌木丛下。他看见营长从怀里掏出一叠纸铺在地上,手里的打火机在黑暗中反复闪烁了几次,点着了一张纸。营长缓缓把纸扬向空中,然后又点了一张,再扬起,那纸好似有千斤重一般。接着,营长点着了大堆的纸卷,明亮的火焰瞬时间驱散了黑暗,火光中,他看见营长的身影痛苦地颤抖着,唯一的手捂在脸上,拼命压抑着什么,劲风袭来,火星与纸屑弹在脸上身上,四下飞散,却全然不知。那只空空的袖管随风乱舞,像要把他瘦削的身体扯倒了似的,师必达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良久,火光微弱下去,营长的身影渐渐隐入到夜色中。
后来,师必达才知道那天晚上,营长是在祭祀自己的妻子。教导员给他讲述了营长的故事:有一年春节,营长携未婚妻回老家探亲。结果走山路时出了车祸,当时未婚妻和一位孕妇都被压在翻倒的车厢下面,爱人神志还清醒,要他先救孕妇。等营长把孕妇抬出来背到安全的地方,回头再救自己的爱人时,车子翻到山沟里去了。
“你们是我俩带的最后一批兵……”教导员神色悲怆,“我们两个人,从当兵时就在一起,现在一个缺胳膊一个少腿,我们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唉!可惜就要散伙了……”
师必达心里揣着营长和教导员的秘密,度过了新兵连最后的时光。新兵下连那天,他一个人跑进深山里大吼大叫,大声哭泣,仿佛要把心中的郁闷全都倾吐出去似的。发泄以后,他一脸平静地打起背包,爬上接兵的“大解放”,他们还要坐上火车到更远的地方去扎根。
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师必达站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他看见营长和教导员并列站在营区的大门口,火红的夕阳里,他俩军姿挺拔,向每一辆经过身边的汽车行礼。两人军礼的姿势很特别,他们的手势刚好组成了一个向上的“人”字。营长那只空空的袖管被风吹拂起来,像一面飘舞的旗帜。
炊事班的故事范文5
在过去的这一个多月里,先是《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一段视频,让张国立的演技被刷上了热搜。随后,《我爱我家》即将被搬上大银幕,《爱情公寓》即将开拍第五季的消息接踵而至,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在热闹的电视屏幕上,我们已经太久没有看到情景剧了。
曾经,情景剧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看《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武林外传》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为何火爆一时的情景剧到如今却踪迹罕见?情景剧的未来何去何从?
情景剧的黄金十年
“我经常劝拿着钱找我拍情景剧的投资人别来趟这道浑水。”曾执导过《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的尚敬对《综艺报》记者如是说。
作为情景剧导演的一个标杆,近几年,尚敬却一直以拍电影和长篇电视剧为主,最近他正在筹备拍摄古龙的《欢乐英雄》。谈到自己的转型,他直言是因为拍情景剧太累,“情景剧的创作和制作是一件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不易成功极易失败的事情,而且常常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
情景剧的剧种形态已然决定了它在创作上会受到很多局限。一、它一定是喜剧;二,它必须是室内戏,只有一个或数个主要场景,一般不用外景;三、“定位”式拍摄,除了加入部分外景镜头和字幕外,一般不再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四、故事短小精巧,独立成篇。这都直接导致了情景剧的表现手段匮乏,对内容精准与精彩度的要求却很高。
追溯我国情景剧的发展历程,大家普遍认为1994年由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是第一部本土情景剧,但在此之前,1991年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品,郑晓龙担当总策划,赵宝刚执导的《编辑部的故事》,以更接近现代情景剧的创作形式,被一部分声音认为是国产情景剧的鼻祖。
90年代到2000年初,是中国情景剧发展的蓬勃时期,陆续出品了包括《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候车厅的故事》等多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了鼓励和推动情景剧的发展和创作,全国有线电视台协作体还于1999年10月在近百家有线台的主频道开办了一个专门播放情景剧的板块《630剧场》,这也是情景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但是随着片方一窝蜂投拍情景剧,且视角都集中在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上,观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意识的不足、文化价值的流失等因素,也让国产情景剧的质量成为最大的短板,同质化明显,由泛滥引发的粗制烂造,更是消磨掉观众仅剩的热情。
在情景剧市场日渐萎缩的大环境之下,2009年播出的《爱情公寓》却获得了极佳的收视成绩和关注度,网友认为,“《爱情公寓》应该算是这个剧种最后的灿烂。”
观众培养考验播出平台耐心
在尚敬看来,情景剧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没办法实现急功近利的收视目标。在反复不断的重播中积累观众,持续升温,这是情景剧的特点之一。以《武林外传》为例,这部剧首轮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很低,到二轮、三轮才飙高。之后热播的《家有儿女》也是在重播的过程中逐渐走红。这样的情况不是中国独有,美国也同样如此。所以他认为,电视台以发展的眼光培育市场,不以首播收视率为情景剧定价,才是这个剧种能够良性发展的基础。“可是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平台通常是没有这个耐心的。”
曾经制作过《大丈夫》《辣妈正传》《虎妈猫爸》,正在制作《如懿传》的新丽传媒副总裁黄澜在谈到制片方为何不看好情景剧项目时也认为,从输出渠道而言,国内还没有形成对应的观影平台。“传统电视台出于自身定位和市场的考虑,没有为其提供稳定的播出环境,致使大范围的电视观众未能形成固定的收看习惯;最近视频网站上力推的网络情景剧,由于新媒体受众面有限,也只能在小范围中活跃。”从市场环境而言,大明星大制作得天独厚,小成本、缺乏明星带动的情景剧显然号召力不足。但是,从《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爱情公寓》《废柴兄弟》的走红和复播效果来看,黄澜也承认,观众对好的情景剧还是有很大忠实度。
作为播出方,电视台对情景剧始终持保守态度,节目的播出时段也受到限制。但在美国,情景剧占到电视剧节目的1/3至1/2,在黄金时段的播放率起码也有1/3,而在国内,即便是情景剧最繁荣的那几年,也基本没在黄金时段出现过,《爱情公寓》也是因为前两季播出效果好才被挪至黄金档。
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台发行人员向《综艺报》记者坦言,大部分一线卫视的购剧标准都是“大导演、大制作、大IP、大明星等硬实力构成的大剧”,而情景剧基本成为低成本的代名词,再加上时长和明星效应小等种种原因,所以电视台不太可能在黄金时段安排情景剧。而没有这样的时段就不可能有大的制作费用,也就更请不来大明星参演,使得情景剧无论从影响力还是制作水准上都难以提高,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市场刚需与现实困境
情景剧最重要的是剧本,不同于其他剧目,情景剧不是讲好一个故事就可以,它就像相声,要不间断地抖包袱,笑点要非常密集,所以对编剧的要求极高。真正好看的情景剧都是靠好编剧撑起来的,《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是王朔、冯小刚和马未都;《我爱我家》是梁左;《武林外传》是宁财神。优秀的情景剧在为观众提供快乐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教化和审美的职能,能让观众“笑出思想”的好剧本可遇不可求。
同样稀缺的还有这一类剧种的表演者。尚敬说:“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演喜剧,圈内一线演员中,形象和气质契合喜剧表达的只占极少数。以《武林外传》为例,演员基本都是接受过数百上千次舞台检验的空政话剧演员。再看《我爱我家》的主要演员,也都是人艺的话剧演员,那份功力不是一些偶像演员能够比拟的,把《我爱我家》的演员拉过来,直接就能演人艺第一大戏《茶馆》。”
炊事班的故事范文6
女方莫名其妙地回答:“我爸啊。”
他一拍桌子:“成,那咱们可以交往。”
他就是出演过《炊事班的故事》《建党伟业》等影片的演员周小斌。那时他40岁,老大不小了,在爱情里也摸爬滚打了数年,所以,遇见一个同是齐齐哈尔的老乡,他就直奔结婚的目的去了。
俩人交往了一段时间,觉得挺合拍,就把结婚证领了,没波没折的,一路走来超级顺利。
周小斌是一个典型的大男人,不懂浪漫,不屑说甜言蜜语。他出门拍戏,一走几个月,人家说小别胜新婚,可他回来了连一个拥抱或问候都没有,直接钻进厨房里找吃的。
他还是火爆脾气,和妻子吵架从来不相让,属于那种“得理不饶”人型的,在他的“重型炮弹”攻击下,妻子很快偃旗息鼓。
他对妻子说的最浪漫的一句话是:“天冷,多穿一点。”
妻子怀孕时,喜欢出去逛街。他推掉所有的演出,一心一意当保镖。按理说,这个时候正是培养感情的大好时机,可是周小斌的眼睛根本不看妻子一眼,像企鹅一样东张西望,只顾防范着身边川流而过的汽车。
结婚前,他对妻子说得很明白:“你不用扮演一个孝顺的媳妇。”也对妈说得很清楚:“你不用扮演一个慈祥的婆婆。家又不是演戏的地方,不用装得那么累,你该是啥样就是啥样。”
看样子,想让他做两头讨好的“双面胶”,难。结果,两个女人居然一点矛盾都没有,婆婆病重,妻子主动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伺候老人,那份孝顺,不知羡煞多少丈夫。
他们的故事很简单,几句话就讲完了,但是,简单往往就意味着幸福,意味着一帆风顺,没有波折。这让人有一些费解。
周小斌一脸得意地说:“我有择妻秘诀啊,只要选对了人,一切都好办。”而所谓的秘诀,就是那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问话。
周小斌家一直是老爸说了算,妻子家也是,结婚后,双方自然都认为应该是男人说了算,他的粗枝大叶,他的霸道,都是妻子习惯的模式,妻子知道那里面藏的是最朴实的爱,所以,她不但能够坦然接受,还会为有这样一个充满男子气概的丈夫而充满安全感。
家庭教育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周小斌看来,择偶的标准很简单:双方都是老爸当家或都是老妈当家,就会少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