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1

1.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2.让心灵在开放的空间翱翔

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它踏着时代的足音,款款走来。因而,它决定了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实践空间,在不同内容、方法的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取与时代相适应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后补充资料,是参与学习、拓展知识的一个途径,在搜集资料、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丰富了学生的各种人生体验,培养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学《镜泊湖奇观》之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图片、上网查询、下载资料,获取了直观的视觉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就在赏析、想象、吟诵中感悟"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的"自然质朴",体会"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绮丽多变"。语言文字的熏陶、人文思想的感染,在一遍遍美读、品味中得到落实。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我让学生搜集图片、文章: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同学们利用"十一"长假参加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上学后,大家相互交流、欣赏,仿佛每个人都到祖国的天南海北去游历过一番,大家既当游客,又是导游,不仅在思想上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说话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除举办了一期"我是小导游"的语文活动,还完成了一期手抄报、电子小报,办起了一期黑板报。

3.教师要改变讲授模式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4.感受音乐美,增强语感和想象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音律与节奏创作了音乐艺术。这种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巧妙地运用音乐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1.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2教学艺术是“形象+语言”的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象去反映事物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不会像绘画,雕刻或舞蹈以线条、色彩、音响、旋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语言与这些比较起来就抽象得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因此,单调的讲解,缺乏形象的干瘪的语言,会使学生厌倦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能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需要教师绘声绘色地启迪,使学生感受到犹如亲处其境、亲触其物,犹如是“真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快,记得也牢,还会从中得到领悟其意。如:我在教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多借助形象和语言的配合,帮助学生记其字的音、形、意,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3.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成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①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②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③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互联网+”能为我们提供便捷的预习平台——班级QQ群。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QQ群发放学习任务单——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这些学习任务单就是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通过学习任务单首先可以驱动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过课文阅读勾画、网络搜集、图书查阅等系列的活动)自主学习,将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手段,呈现在课前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开放性和自主性。其次让学生上传朗读录音,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各自的朗读情况,向优秀的朗读员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进行个别指导,给出针对性评价及建议。第三,学生借助微课这种具体、形象、典型的动画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第四,学生还可以结合任务单在交流平台上围绕问题,讨论交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式,同时能够发现他人理解的独特之处,懂得自身的不足并探求原因,从中获得启发,进而取长补短。在这种积极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更明显积极,也更好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让教师洞察到更多的学情,明确教学的方向。这种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合作性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地驱动学习动机的形成,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阅读的情感氛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互联网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技术,将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丰富、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营造阅读的氛围,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生动、更全面的信息资料,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转变。[1]

1.图片导入法

图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而且可以传递多种信息。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时,此时教师的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中所涉及的那小部分内容,就难以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精华”,这对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无疑是一种阻碍。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图片资料,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圆明园中的景观多达1000多处,而第三自然段只用了174个字就包括了全部景观。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让我们先走进“亭台楼阁”去感受一下。接着出示不同造型的亭、台、楼、阁、榭、曲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亭台楼阁就是指这类建筑,从而懂得丰富的建筑景观就被作者浓缩在“亭台楼阁”四个字当中,再读着“亭台楼阁”这个词,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链接图片):瑶台阁、牡丹台、烟雨楼、听雨亭……通过这些图片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景点之美的赞叹之情,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新型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书本上所描写的往往只是“一孔之见”,要想窥得全貌,还应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视频导入法

在指导学生学习“毁灭”时,教师可以引入《》的电影片段,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惋惜之情。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可就是这样一座堪称世界艺术精华的皇家园林,却因为战火绵延,毁于一旦,让我们一起回到当时那个令人痛心的一幕播放《》片段,直观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明白“国弱则人欺”的道理,此时,学生的爱国心与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再让学生研读文本,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课堂教学水到渠成,感情自然得到升华。此外,教师还可使用希沃助手,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批注等实时上传至屏幕,现场分析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情感,主动交流,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性。[2]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4

关键词:白板;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42-01

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电子白板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得益于其为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益处。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突出优势及自己在运用电子白板时的某些不足。

一、新颖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电子白板将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惊心的视频等等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直观感受,成为丰富语文课堂创设情境的重要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由“厌”学到“乐”学。比如: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以法国雨果先生赞美圆明园的一句名言入手,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将此名言展示给学生看。当分析到第二自然段圆明园的布局时,其中有一个关键词“众星拱月”为了让学生理解词义和了解圆明园的美,我将圆明园的布局图片课件通过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展现出来,让学生加深对“众星拱月”这个词语的理解,同时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学生有如身临现场一般。学习圆明园的辉煌景观时,我又把“买卖街”、“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制成白板课件,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并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圆明园的美丽壮观,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一边播放,师一边解说。学生观后,产生共鸣,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他们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无比愤怒,痛恨侵略者,从心底里感到这是中国人的莫大耻辱。我再把从网上搜集到的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多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历史文物资料制成课件,通过电子白板大屏幕展现出来。学生看后,十分惊讶、痛心、惋惜,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中国强大起来,中国人才不会受欺辱。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在电子白板上最后突出这一主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

二、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性

“黑板”变“白板”,教学更精彩。在这堂课上,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四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我还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老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学生们也从中学到在阅读中如何进行批注。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比如:教学圆明园的辉煌景观时,我把第四自然段内容通过文本功能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在白板上勾画出圆明园中有哪些自然景观。再圈出此段中不懂的词句,最后再播放绚丽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电子白板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三、功能多,教学灵活,突出重点,有效突出瓶颈

电子白板还可以直接点击板擦、随便涂改、可随意对投射到白板上的任何画面进行注释讲解、可以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可以将课程的重点用颜色来区分,也可以用图片来分解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很轻松掌握知识,老师也将原来的黑板无法体现的幻灯片来讲解知识,分步讲解知识,化繁为简,有序的讲解和让学生观察,学生也能更好的接收新的知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也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用特殊的符号来标注,或者生动形象的图片来解释,将重点用颜色或特殊符号进行批注,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老师的教学进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课中,回放功能也可以将每节课的内容重点用多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得到启发,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也拓展视野,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课件 因需而用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无疑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以“有声有色”的形象教学代替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抽象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课堂。但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种不良的倾向,那就是唯课件是从,一堂课下来,课件频频展示,学生由学习的主动者成了被动的“欣赏者”,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要因需而用,才能发挥最大功用。

一、消除陌生,“预热”提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风景名胜等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培根说:“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如何让学生领略这“出类拔萃”的美呢?光靠老师口头的讲解是无法充分体会的,如果借助课件这个抓手,对课文的“预热”就会提速。

如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时,学生对其人其事都较陌生,对在“一夜的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的理解就有一定的困难,还要上升到由衷地对产生钦佩之情,这绝非易事。教学时,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外,我也精心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我特别选取了在被确诊患了肺癌,拖着只剩下30公斤的重病之躯,仍顽强地工作的图片,还有一个刘欢深情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的MTV视频,视频中有生活、工作、与民同乐,以及死后,万千群众自发为他送行的感人画面,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都为之震惊和感动。短短几分钟课件的播放,消除了学生对的陌生感,拉近了学生与伟人之间的距离,学生对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拓展空间,展开想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恰当地利用课件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文语言精练,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教学本课时,我这样创设情境:

(一)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与教室比较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

(二)欣赏圆明园局部景色,联系课文相关词句,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师:圆明园在艺术上的成就和馆藏品的价值到底如何?(课件出示圆明园珍宝及景色的图片、文字资料。)

通过看图片、看文字资料,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晰,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而赞叹,高昂的爱国热情被激发。

(三)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凶残。

师:法国作家雨果曾赞美圆明园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课件播放英法联军的电影片段)

在学生热情激发时播放英法联军的电影片段,巨大的反差给学生的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爱国情感悠然而生。此处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的情感水到渠成。

三、便于训练,容量增加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是多么美妙,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了叩击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可以设计一组练习:

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这样的练习如果是板书恐怕费力费时,但用课件却方便多了,不仅容量大,括号内的答案还可以先隐藏,等学生填完后再出现进行评讲,如此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四、促进互动,共享资源

随着交互白板、人人通等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的访问更加方便,促进生生、师生乃至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

如听我校杜老师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杜老师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出示电子课文,让学生上讲台用电磁笔在电子课文上圈画出大禹治水的动词,标注出段中的表示数词和副词等,让课堂教学直观地展现白板上,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学生对能亲自操作、上台演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在《大禹治水》一课,副词的使用是一个难点,杜老师翻转课堂,事先制作了一个有关副词教学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在家自学,因此在课上,这一难点已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圆明园的资料和图片范文6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不再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地探索奥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将学习中的疑难之处用直观的方式再现出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为了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起始,我就播放草塘秀丽景色的录像,并伴以富有激情的独白,这样就使学生对北大荒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再揭示课题《可爱的草塘》,并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随后让学生联系课文说说草塘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感想如何。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本文是围绕课题中“可爱”一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由于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说出的词汇、句子自然丰富具体,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始终保持着“我要学”的求知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说的是教育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等直观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急于想从课文中探个究竟。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难以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现象、深奥的科学道理等知识。在教学这类抽象、深奥的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依据课文,依靠口头讲解,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理解知识,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占有优势,它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做到声、形、色并茂,将知识直观展现出来。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1.利用多媒体,突破字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新课程低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重难点,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画面富于变幻、信息反馈及时、具有灵活性和仿真性等特点,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需重点强化的知识点,设计和安排课件呈现的内容。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中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那我们现在就要看清楚这只虫子在哪里。”这时,我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的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这一点。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课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 “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当年的辉煌过去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即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热爱中华优秀文化。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搜集图片,采用多媒体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我给学生出示了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弄清圆明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拱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星”。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借助想象,谈观察,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在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时,我把从网上摘录的图片制成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里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让学生知道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兼具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成为当时世界最精美的壮观的园林,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这样,学生畅游了圆明园,领略了圆明园的辉煌,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爱”的情感。

然后,我给学生播放电影《》中侵略者“抢掠、毁坏、放火”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稀世珍宝被侵略军洗劫一空,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耻辱。这样,学生的内心受到了震撼,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还让学生讨论“要不要重修圆明园”这个问题,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使学生更加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话题。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开发了学生的信息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使学生能轻松理解知识,突破了难点,感悟也能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