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考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考题

政治考题范文1

【关键词】 政治高考 选择题特点 政治课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选择题特点

仔细欣赏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的每一道试题之后,对比近三年的政治试题,总体来说得出以下结论: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学科的学习能力及情感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培养考试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如下:

特点一:基于稳中求变,两难选择尤为突出。 今年的政治试题考查知识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无外乎就是高考中的一些常考点与高频考点,这就是我所要说的"稳":如经济生活中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需求曲线、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国际关系;文化生活中文化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解。但选择题设置上稳中求变,两难选择尤为突出。变式一表现为如试题设置形式新,考点多,综合性强、跨度大,区分度比较强。如第29题,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材料中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一共是四类。材料中村委会主任被依法罢免,涉及到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分析题肢A是人大代表的质询权,B是民主选举,C也是民主监督,举报制度。D是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制度。

变式二表现为,打破常规定律,加大思维方式的转变。与以往的考题相比,过去几乎都是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出题,而今年打破了这一定律。如需求曲线移至经济生活最后一道选择题,政治生活的第一道题是国际关系。这给考生在思维上可能会产生短路。

变式三表现为设问方式多样,试题难度理性提升 。今年高考之后,文科生普遍认为政治主观题比较好做,而选择题难度加大了。如今年的第27题与第35题,综合能力较强,难度较大,要做对这两题,从学生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特点二:突出"能力立意",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从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看,今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突出了对考生的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技巧。如第1题:考查学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有两个"劳动力成本更低"、"加工企业",说明单纯靠加工这种初级阶段的粗放式发展,企业难以为继,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这样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特点三:紧扣社会热点,时政考核渗透力强。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选择题紧扣社会热点,十等热点进考题。反映时代特点,紧贴时政热点,具体围绕十报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农业现代化、扩大内需、一国两制等时政热点考查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张性财政政策、价格与需求、民主监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命题人要么以显性而直接以热点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如第28题和第33题,直接告知是"十报告指出",让考生一看便明白是以十报告以背景来考查知识。要么以隐性的热点材料中的小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如第24题、25题,命题材料都是以十报告的一些要求的某个点进行考查,足以可见命题人在热点材料运用方面技巧成熟,而这种考查方式是近年来命题人所追求的,引起注意。

特点四:图文相映成趣,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呈亮点。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选择题的材料是以图文并茂,沿袭了过去的一些做法。如第26题的流程图、第27题的需求曲线、第34题的漫画题。但在设置中呈现一个新亮点,即是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4题:"以十要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为背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第31题,"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如学生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可能导致选择错误选项。

二、对今后政治高考备考选择题的启发

选择题举足轻重,它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选择题分数差不多占政治总分的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好选择题,决定考生在考场中的心态,直接关乎着考生的考试结果。因此,作为一名高三政治老师,有必要有责任在备考时,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解答选择题的能力。根据近五年的高三教学经历,个人的想法如下:

(一)、备学生是关键。提高政治选择题分数,教师应重视备课这一环节。备课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更是教师提高学生选择题分数的关键。学生是我们教师授课的直接对象,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应铭记心中。那么,何谓备学生、如何备学生呢?备学生就是针对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态度、知识基础、 智力状况、等等。知晓每一个同学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了解每一位同学,分析每一位同学,更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笔者以刚刚毕业的高三(25)班为例呈现如何备学生。这个班是我带完2011届之后半路接手的一个班级,全班52位同学,接手前这个班的政治成绩几乎每次测试都会稳居全年级倒数三名,接手时,班主任特别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于老师,你带我们班要有心理准备,你辛苦啦!"我说,没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其实心里在想,这个班到底怎么啦,带着疑问,我要来这个班的名单,并在上第一节课前找了几个同学聊天,通过聊天之后,我找到一些问题症结:政治课太枯燥,政治课不用学自己背背就可以啦,选择题凭感觉做,主观题空白也没事。于是,我有些主攻方向。首先让政治课有趣起来,其次,重视学生做过的每一道题特别是选择题。因为过去他们做题都是凭感觉,我要让他们明白用理论来解题。再次,对每一个学生在选择题方面所取得的一点成绩都在班上给予表扬。一个月之后,我班政治成绩有了明显的改观,由过去的倒数三名进入到全年级的前三名。总的来说,我做到了几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的意识,满足学生的自我体验。

(二)、抓基础是王道。纵观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选择题,说它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就在于你要牢牢知道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考你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考试的核心,玩的不是偏题怪题,考核的是理论科目里面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基础性,理论性十分重要。如试卷中第26题,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此题考得比较基础,就是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关系进行排序,要做好此题,须正确分析其中的前因后果,抓住要分析排序的部分。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直接影响的是财政支出,也就是③,所以排第一位。后面接着的是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②,生产成本增加所致,所以放到最后面。把③②确定好后,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分析①④如何排序,很显然①在②的前面,④在③的后面,因此选C。

同样,试卷中的第29.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通过学习政治生活,掌握公民政治参与一共有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础知识。对应材料中村委会主任被依法罢免,涉及到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题肢A是人大代表的质询权,B是民主选举,C也是民主监督,举报制度。D是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制度。故选C。

从以上事例说明,做好高考选择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及解题的基本技能,抓基础是提高选择题分数之王道。

(三)、提能力是方向。高考是一项选拔性的考试,是一种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试,"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出发点, 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本质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精选试题。如何选择精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精选试题应做到:根据政治高考考核的目标要求精选试题、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精选试题、根据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实的要求精选试题。其次、精析试题。学生每做完一次练习,本人比较注重对试题的评讲、分析,更尊重学生的同构异建思维的认识。如2010年广东高考政治第24题: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生练习这一题之后,有不少同学选A、有些同学选C、还有几位选B、只有少部分同学选D。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但是我想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选择A或B或C还是D。选A的同学认为,从图面直接看,图5、图6都呈一个方向变动,所以选①,再看两条线的倾斜度,图5的倾斜度大,所以是高档耐用品。选B的同学同样犯了选A的同学的一个错误,但这些同学看到了商品数量的变化,所以,认为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是正确的,选C的同学认为,商品的价格与数量成反比的关系,所以②正确,便在选择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关系时,没有看到数量的变化,而错误的去看两条线的倾斜度,因此,是错误的。弄懂他们的选择的原因之后,我再把我的想法与大家沟通:由图表可知, 甲乙两品的价格与数量都成反比,即价格高,销售数量就少,价格低,销售数量就多.所以当价格由高变低时,商品的销售数量就由少到多变化,由此可得②是正确的.同样的价格变化,商品甲的数量变化明显小于商品乙的数量变化,根据常识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可知④正确,故得出答案为D。评讲试卷时,我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简单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绝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思想,了解同一知识的不同思维。这样,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既是练出来的,更是在每次练习之后,慢慢地培养出来的。

政治考题范文2

【关键词】:答题技巧与方法、选择题、漫画题、图表题、分析题

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附带讲解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提高答题能力。结合2010年中考试题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和技巧。初中思品的题型大致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类。其中综合题大致包括漫画题、图表题、材料分析题。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答题步骤和答题要求。

一、选择题。

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握技巧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如:(2010年武汉)武汉市委、市政府将2010年确定为“全市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组织开展一系列大规模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选择题只要读懂题,把握题干的基本政治制度即可,就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A。

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这又分三种:

①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与试题要求又是相符的;

②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

③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如:(2010年烟台)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无论比赛多么紧张,她总能冷静面对,结果往往使对手在急躁、紧张中败下阵来。这说明( )A.人的情绪主要是通过各种表情表现出来的 B.对运动员来说,心理素质越好,技术水平越高 C.不同的情绪决定着比赛的名次 D.不同的情绪对人正常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读题知道材料讲的是情绪的积极作用。A将的是情绪的表现,排除;B观点过于绝对化,排除;C夸大了情绪的作用,排除;D正确。

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尤其是组合式选择题。如:(2010年长沙)李四和张三是同班同学,两人因小事而争吵,李四打了张三一记重拳。一气之下,张三在网上发帖公布李四曾在学校偷窃的事实。对以上案例分析正确的有( )①李四侵犯了张三的姓名权②张三侵犯了李四的隐私权 ③他们都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④他们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通过读题与审题知道是一组合式选择题,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题肢,李四打了张三一记重拳,侵犯了张三的生命健康权,而非姓名权,排除,故选D。

二、漫画题。

解答漫画题的“四看”──看标题、看画面、看文字、看夸张。我们在审漫画题时,还应注意把上述几个方面所得到的信息结合起来思考,再去联系课本知识,这样才能全面、准确领会漫画的寓意,为正确答题打好基础。

三、图表题。图表题的思维程序:

1、看标题、注释,明内容;2、比较不同,找特征、差距;3、结合教材知识或原理作答。如:(2010年福州)(题目的一部分)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政府在全面考 虑国情的基础上,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罔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40%—5%。

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因其容量大,角度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解答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若能掌握解题技巧,考生会迎刃而解。具体的大家可以按以下步骤解答,今天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1、先看问题。把握问题最重要,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均在设问中,考生通过仔细阅读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

2、读材料。考生根据问题,有些问题能直接作答,就不必读材料;有些问题需略读材料,就粗读;有些问题,需认真研读材料,考生就需认真审读;一些考题中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考生在考场上不科学阅读,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甚至读几遍,也把握不住材料的含义和命题所提供的观点,所以,考生根据设问有的放矢,效果极佳,事半功倍。

3、回归教材找依据。即考生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设问相关的课本理论知识,选定该问题、材料与课本第几单元第几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或时事政策有关联。考生则可用有关联的知识点解答问题。

政治考题范文3

关键词: 审题,巧解,选择题

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题中,选择题是较稳定的一种重要题型,它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推理、综合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选择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很大,分值较高,稍有不慎,容易失分。同学们应该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做题时重点把握好"审题、排除、比较"三个关键环节。下面以近年的高考题为例,分析说明在解答选择题过程中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审清题意

1.审清题干

这是做好题的前提条件。审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全面、仔细、正确的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二是准确把握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关键词,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选择题肢才有明确的目标。

例: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物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解析:该题中的关键词是"购买"、"货币"、"职能"。从这些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B项。

另外,审题干时还要特别注意设问,看设问中是否有限制性词语。

(1)注意范围限制

注意设问究竟考察的是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中的哪一方面?

例:2009年12月19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谈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变化成果时说,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气候变化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 . B.要正视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C.各国应兑现各自的承诺,履行应尽的义务,做出不懈的努力

D.要正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解析:C、D两项不是哲学观点,均应排除,A项没有看到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故正确答案选B项。

(2)注意词语限制

注意设问中的限制性词语。例如:是"主要"还是"重要";是"根本"还是"一般";是"决定"还是"影响";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等等。

例: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解析:审好设问中的"根本因素"就能选准正确答案B项,A、C项不符合题意,D项的通货膨胀水平与影响居民的物价水平相吻合,但不是根本因素,故不能入选。

2.审清题肢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掌握各题肢之间的细微差别,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进行的鉴别,判断每一个题肢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

例: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

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地反作用

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意识在任何时候对物质都不起决定作用,可直接将③排除。④中的"依赖"关系与前半句中"促进"作用不相符,可直接排除,所以最佳答案应为①②即A项

3.审清干肢关系

把题肢和题干逐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一般来说,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不能入选。

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哲学寓意是( )

A.人有时候能认识规律,有时候不能认识规律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章可循的

解析:题干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项正确,A、D两项均错误,B项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政治考题范文4

一、阅读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习离不开时政热点素材,而要获知比较完整可靠的信息,首先要从阅读开始。政治主观题主要有文字型、图片型、表格型等几种考查形式,其中文字型材料题是最常见的考查形式,可以说在高考命题中已基本定型。阅读文字材料就是要了解材料传播的政治信息,比如该段文字反映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哪个方面的信息,通过阅读就可以获知与材料有关的知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这道题的考查知识和命题动向,从而方便解题。因此,在系统掌握课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要做到: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句话或几句话,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指导学生概括意思,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就要求指导学生自己用精练的词句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学生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引导学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之后,应该紧接着对学生提出:“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回到教材的那个自然段进行层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会出来。这样,关于“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就通过阅读解决了。

3.构建图表帮助学生记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单元也有其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记忆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图表,不但可以使学生从头到尾地把知识复习一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分析、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可以初步解读材料涵盖的材料信息,将这些材料进行整合使其更符合题目的要求,那就需要分析和归纳,分析归纳就是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有的材料所含信息比较多,而问题可能是针对材料中的某一层信息进行设题,这就要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还是从具体方面陈述试题的,针对题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答案。有的材料所含信息比较隐蔽,问题设计又有难度,如不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将很难给出答案。解答此类材料要尽可能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所学内容归纳出答案。除具备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要突破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及时了解时政热点动向,拓宽知识面和认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如此方能有备无患,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以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础,学科能力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现实的具体的学科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学科知识结构相联系,所有学科问题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展开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极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才能得以进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疏通每一个知识点,系统整理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从而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所谓概括,是指在思维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特性结合起来。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概括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从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并归纳综合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透过大量的社会现象抓住本质的思维能力。

再次,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

最后,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

三、组织语言的能力

政治主观题最终的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卷面上,这主要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一味地照抄课本或将笔记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复制在卷子上,自以为能得高分。其实不然,我们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为解答题目提供知识背景,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要以材料为主,题目问什么,回答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熟知的内容硬套在问题上。解答题目时要以展示的材料为据,以基础知识为背景,通过分析和整合材料,组织语言,精炼答案,切忌盲目照搬课本或照抄材料,展开论述。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中政治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侧重,然而,高中生语言表达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表现在口头表达缺乏自身见解,书面表达不符合规范等方面。笔者认为,高中阶段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改变高中生语言贫乏、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呢?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将之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点学科语文课相比较,阅读了高中语文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文献,并对部分一线教师作了访谈。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一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存在各种差异和问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治课教师有所作为。二是学生对政治相关术语词汇积累的缺乏,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如何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加强指导,特别是经典的引领,是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的。三是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与运用结合的效果不好,难以形成思想政治学科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理性的参与下加速形象化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是教师着重要思考的。

政治考题范文5

安徽2014年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5日-26日举行,

点击查看:2014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考生也可点击进入【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成人高考语文答案┊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数答案成人高考英语试题┊成人高考英答案┊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成人高考政治答案

政治考题范文6

陕西2014年成人高考安排在10月25日-26日举行,

点击查看:2014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考生也可参考【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专题】,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考的优异的成绩。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成人高考语文答案┊成人高考数学试题┊成人高考数答案成人高考英语试题┊成人高考英答案┊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成人高考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