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雅思初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雅思初级范文1
【关键词】变电运行 事故处理 事故分析
1 前言
变电站运行的任务主要是针对电力的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方面,由于变电运行的设备相对较多,异常现象时常发生。一旦出现变电事故,并无法及时对该异常现象进行处理,轻度的可以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将会出现危机个人以及危机电网安全的危险现象。本文从变电运行的常见事故入手,同时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给出相应的事故处理技术方面的方案,希望对今后该课题的研究有参考意义。
2 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处理技术原则
当变电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事故,首先要密切关注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其次记录设备的异常状态。如果设备的异常未对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做出猥亵,要设法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设备的异常对设备以及工作人员构成安全威胁,则必须立即停止设备运行。检修人员一旦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变电运行人员不能把继电的保护屏的派信号回归,这样才有利专业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分析。在变电运行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要确保供电的正常以及用电的安全运行。一旦相关的设备出现运行的异常导致了用电停电事故,要以恢复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优先,从而确保供电的运行。对事故的进行处理时,要结合当时设备的运行方式,以及天气情况、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方面的动作情况,要及时判断事故的性质以及范围。根据事故的性质以及范围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处理程序
首先,要对断路器的跳闸情况以及保护、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要在事故的范围内对设备的外部进行检查,同时要对事故的象征进行记录,要与事故的特征相结合,分析并判别变电运行的事故范围。要采取事故处理的技术措施对事故的故障继续拧处理,要迅速隔离事故的故障范围,或者将事故的故障践行排除,要尽快的对故障的范围恢复供电。将损坏的设备做适当的安全措施,专业人员对故障的设备进行专业检修处理。
4 事故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旦出现变电运行事故,应该核实跳闸开关的实际位置以后才可以恢复跳闸开关控制的把手恢复到“分闸后”的位置上。对隔离故障点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同时对隔离区做好监护。平时要对事故的现象多进行思考,一旦出现变电运行的事故,要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防止由于自身的业务不足造成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汇报以及错误的操作。特别是在针对各种不同保护装置的显示,应该多思考各类事故发生时的信号表现。根据其事故的信号表现,准确地对事故的现象进行判断与处理。增强自身对于事故信号的熟知程度,对今后事故判断更加方便,省去了较多繁琐的步骤。
5 变电运行事故的分析以及处理技术
5.1 高压互感器高压熔丝断事故的分析以及处理技术
这种类型的变电运行事故主要表现的异常现象时对于熔断相典雅主要呈现低于或者接近于零,而完好的相相典雅,会保持基本不变或者是稍微有一些降低,当这种电压表现似断非断的时候,断路的想切换至好向时线电压可能会出现电压下降的现象。电压互感器在有功,或者无功率表知识降低的情况下,电表的走势明显变慢。另外,在电感互压器“电压回路断线的情况下,或者“母线接地”告警的情况下,这时候,通过对高压熔丝的检查,会出现吱吱的声音。
5.2 高压互感器高压熔丝断事故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对事故故障的出现进行判断与判别,因此要先通过切换电压的开关来切换相典雅或者线电压。另一种方法是采取断开故障典雅互感器二次空开或者熔断器,拉开典雅的互感器隔离开关。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更换相同规格的高压熔丝。再次采取试运行,检查之前采用的方法是否成功,如果再次出现连续发生熔断,则表明变电运行事故可能为互感器的内部故障,这时候应该汇报调度,同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查明。还有一种方法,检查是否是电压互感器内部的故障,可以在停运之后用手摸高压熔丝的外壳绝缘子的部分,来查明是否是由于内部过热,通过采取摇表来遥测绝缘电阻来加以对事故进行判断,一旦确认是互感器内部的故障,要向工区进行汇报并采取调度。
5.3 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以及二次回路出现断线事故的分析以及处理技术
这种变电运行事故的主要异常现象表现为,中央信号屏出现“PT电压回路断线”这类文字信号,与此同时警铃想起并出现光字牌亮。这时候要通过检查电压表,便可以ing县发现,未熔断相电压的指示不变,但是熔断相电压则指示为零。这时候与该项相关的线电压表指示为相电压,而与这些无关的电压的电压表则指示正常。
对于这类熔断器事故出现,通常采取的处理方法包括:
(1)腰线退出电压互感器所带有的可能误动的保护以及自动装置,要用有效的方式避免保护误动。
(2)检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保险是否已经出现了熔断现象,如果出现了熔断现象,要对熔断部分进行及时的更换。如果已经出现了再次熔断现象,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查明,禁忌将容量增大。如果熔断器还保持完好,这时候应该检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的接头是否有松动或者断头的现象出现,切换回路看是否有接触不良的现象出现。一旦出现断线现象,要及时对该现象进行处理。
(3)一旦出现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熔断现象,这时候应该迅速断开一侧的隔离开关,将需要停运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负荷转移到另一组电压互感器的运行,并且向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调度部门进行汇报,并等候其处理建议。
6 结语
本文指出了变电运行事故的处理原则,并对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事故的处理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技术方面的技术,希望对今后变电运行的事故处理给出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金亮.基于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分析及处理对策的分析性对策[J].硅谷,2014(23):235+248.
[2]杨水霞,刘惠超,姚亚莉.浅析变电运行过程中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电子测试,2015(14):103-104.
[3]管晓阳.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多发事故点及控制措施探讨[J].广东科技,2013(20):78-79.
雅思初级范文2
过年是不出雅思成绩的,过年期间雅思考试的批卷老师,会放假进行休息。在正月初七过后,雅思才会公布成绩。
雅思全称为国际英语测试系统,是著名的国际性英语标准化水平测试之一。IELTS于1989年设立,由英国文化协会、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共同举办。其中剑桥大学负责有关学术水平及试题内容,而IDP及英国文化协会负责于世界各地定期举办考试。考生可以选择学术类测试和培训类测试。
(来源:文章屋网 )
雅思初级范文3
关键词:变压器短路 事故 思考
处理变压器短路事故,首先要通过检查、试验找出问题实质所在;其次处理过程还应注意相关问题。具体思考如下:
首先,变压器短路事故后的检查、试验。
变压器在遭受突发短路时,高低压侧都将受很大的短路电流,在断路器来不及断开的很短时间内,短路电流产生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电动力将作用于变压器的绕组,此电动力可分为辐向力和轴向力。在短路时,作用在绕组上的辐向力将使高压绕组受到张力,低压绕组受到压力。由于绕组为圆形,圆形物体受压力比受张力更容易变形,因此,低压绕组更易变形。在突发短路时产生的轴向力使绕组压缩和使高低压绕组发生轴向位移,轴向力也作用于铁芯和夹件。
因此,变压器在遭受突发短路时,最容易发生变形的是低压绕组和平衡绕组,然后是高中压绕组、铁芯和夹件。因此,变压器短路事故后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绕组、铁芯、夹件以及其它部位。
一、绕组的检查与试验
由于变压器短路时,在电动力作用下,绕组同时受到压、拉、弯曲等多种力的作用,其造成的故障隐蔽性较强,也是不容易检查和修复的,所以短路故障后应重点检查绕组情况。
(一)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
根据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值来检查绕组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及与以往测量值相比较,能有效地考察变压器绕组受损情况。例如,某台变压器短路事故后低压侧C向直流电阻增加了约10%,由此判断绕组可能有新股情况,最后将绕组吊出检查,发现C相绕组断1股。
(2)变压器绕组电容量的测量。
绕组的电容由绕组匝间、层间及饼间电容和绕组发电容构成。此电容和绕组与铁芯及地的间隙、绕组与铁芯的间隙、绕组匝间、层间及饼间间隙有关。当绕组变形时,一般呈“S”形的弯曲,这就导致绕组对铁芯的间隙距离变小,绕组对地的电容量将变大,而且间隙越小,电容量变化越大,因此绕组的电容量可以间接地反映绕组的变形程度。
(3)吊罩后的检查。
变压器吊罩后,如果检查出变压器内部有熔化的铜渣或铝渣或高密度电缆纸的碎片,则可以判断绕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形和断股等,另外,从绕组垫块移位或脱落、压板等位、压钉位移等也可以判断绕组的受损程度。
2、铁芯与夹件的检查。
变压器的铁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铁芯的机械强度是靠铁芯上的所有夹紧件的强度及其连接件来保证的。当绕组产生电动力时,绕组的轴向力将被夹件的反作用力抵消,如果夹件、拉板的强度小于轴向力时,夹件、拉板和绕组将受到损坏。因此,应仔细检查铁芯、夹件、拉板及其连接件的状况。
(1)检查铁芯上铁轭芯片是否有上下窜动情况。
(2)应测量穿芯螺杆与铁芯的绝缘电阻,检查穿芯螺杆外套是否受损;检查拉板、拉板连接件是否损坏。
(3)因为在变压器短路时,压板与夹件之间可能发生位移,使压板与压钉上铁轭的接地连接片拉断或过电流烧损,所以对于绕组压板,除了检查压钉、压板的受损外,还应检查绕组与压钉及上铁轭的接地连接是否可靠。
3、变压器油及气体的分析。
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后,在气体继电器内可能会积聚大量气体,因此在变压器事故后可以取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和对变压器内部的油进行化验分析,即可判断事故的性质。
其次,变压器短路故障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1、更换绝缘件时应保证绝缘件的性能。
处理时对所更换的绝缘件应测试其性能,且符合要求方可使用。特别对引线支架木块的绝缘应引起重视。木块在安装前应置于80℃左右的热变压器油中浸渍一段时间,以保证木块的绝缘。
2、变压器绝缘测试应在变压器注油静止24小时后进行。
由于某些受潮的绝缘件在热油浸泡较长时间后,水分会扩散到绝缘的表面,如果注油后就试验往往绝缘缺陷检查不出来。例如一台31.5MVA的110kV变压器低压侧在处理时更换了kV铜排的一块支架木块,变压器注油后试验一切正常,10kV低压侧对铁芯、夹件及地绝缘电阻减小为约1MΩ。后经吊罩检查,发现10kV铜排的支架木块绝缘非常低。因此绝缘测试应在变压器注油静止24小时后进行较为可靠。
3、铁芯回装应注意其尖角。
在回装上铁轭时,应注意铁芯芯片的尖角,并及时测量油道间绝缘,特别是要注意油道处的芯片尖角,要防止芯片搭接造成铁芯多点接地。例如一台120MVA的220kV变压器,在低压侧更换绕组回装上铁轭时,由于在回装时没有注意芯片尖角,又没有及时测量油道间绝缘,安装完毕后测量油道间绝缘为0,最后花费了较长时间才找到是由于铁芯芯片尖角短接了油道。
4、更换抗短路能力较强的绕组材料,改进结构。
变压器绕组的机械强度主要是由下面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由绕组自身结构的因素决定的绕组机械强度;二是绕组内径侧的支撑及绕组轴向压紧结构和拉板、夹件等制作工艺所决定的机械强度。当前,大多数变压器厂家采用半硬铜线或自粘性换位导线来提高绕组的自身抗短路能力,采用质量更好的硬纸板筒或增加撑条的数量来提高绕组受径向力的能力,并采用拉板或弹簧压钉等提高绕组受轴向力的能力。作为电力变压器的技术部门,在签订变压器销售合同前的技术论证时和变压器绕组更换时,应对绕组的抗短路能力进行充分考察,并予以足够重视。
5、变压器的干燥。
由于变压器受短路冲击后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检修,为防止变压器受潮,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一是在每天收工前将变压器扣罩,使用真空泵对变压器进行抽真空,以抽去变压器器身表面的游离水,第二天开工时,使用干燥的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一般变压器在检修后热油循环24小时即可直接投入运行;
雅思初级范文4
关键词: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铁磁谐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36
1 电压互感器运行原理
PT(电压互感器)是电工测量和自动保护装置中使用的特殊双绕组变压器,它是一个降压变压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一次侧接入运行电压时,二次侧的仪表与保护等负载会产生电压感应,因为这些负荷通过二次电流很小,所以其等效是一组比较大的阻抗值,所以在它的运行状态下,相当于空载的变压器。使用PT(电压互感器)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将整改线路中的重要东西(测量仪表)隔开,以此来降低线路的危险性,保证线路及用电器的安全;二是扩大测量仪表的测量量程。
2 电压互感器损坏及高压熔丝熔断的危害
电压互感器损坏及高压熔丝熔断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PT受到损坏及高压熔丝烧毁多是由于谐振过电压产生的,谐振过电压在10kV系统中是最极其普遍的一种过电压,过电压谐振幅值虽然不高,但它是长期存在的,而且其产生的低频谐波会影响变电站变压器线圈,在其他设备则可能危及设备的绝缘,会使在系统薄弱的绝缘位置发生击穿,造成系统严重的伤害;
(2)在PT受到损坏及高压熔丝烧毁之后,若不立即将其检修,则会造成10kV母线不能分段运行,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在PT损坏或高压熔丝熔断现象的情况下,运行人员将可能会在巡视或者检查设备时受到伤害,产生一定风险;
(4)PT损坏或高压熔丝熔断,会在计量方面难以做到准确计算,因此将会直接对电量造成损失,而且母线也会失去对电压的保护监测,对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江门电网频繁发生10kV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的情况,熔丝的不断熔断不仅增加了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也加大了系统的运行风险,直接影响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因此分析10kV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的原因及如何预控就显得非常必要。
3 故障情况
2012年至2013年8月,江门电网高压熔丝熔断共发生了31起,对这31起故障的运行工况进行统计分析得知,熔丝熔断的故障接近90%是在系统单相接地或雷击的情况下发生,可以认为是由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铁磁谐振,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导致PT高压熔丝熔断。
4 故障分析
铁磁谐振是电力系统中铁磁元件各自的能量产生振荡的一种形式,是由于铁芯的饱和引起的持续性、低幅值谐振的过电压现象。10kV PT(电压互感器)是一种具有铁心的电感元件,其电感值会随着磁通量的变化而改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尤其系统扰动时如单相接地、雷击等,会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可能激发PT饱和而产生极大的过电流,引起PT高压熔丝熔断[1]。
从PT的消谐措施看,2012-2013年发生的31起故障分布在19个变电站,重复发生(超过2次)高压熔丝熔断的有7个站,其中有6个站未采取一次消谐措施,占比78.95%。采取二次消谐措施的大致上各占一半。而反复发生(超过3次)高压熔丝熔断的110kV大泽站、110kV高头站、110kV深井站均未采取一次消谐措施,大泽站、高头站有二次消谐装置。可见,在PT高压侧中性点串联电阻或单相PT作为一次消谐措施,可有效防止PT烧高压保险,单纯采用二次消谐装置,防止PT烧高压保险的作用有限。
从系统的接地方式看,19个变电站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占了一半以上,高压熔丝熔断累计次数也较少,其中反复发生高压熔丝熔断的、110kV深井站、110kV大泽站、110kV高头站均为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由此可推断,系统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能较为有效地抑制PT高压熔丝熔断的频繁发生。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PT高压熔丝熔断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发生铁磁谐振或者超低频振荡,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与2012年相比,2013年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在江门电网范围,问题不算普遍和严重;(2)二次消谐措施无法有效避免PT高压熔丝在单相接地消失后频繁熔断;(3)系统中性点不经消弧装置接地,反复发生高压熔丝熔断机会较高。
5 预控措施的实施
5.1 选用励磁特性好、不易饱和的PT
PT(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是用励磁电压与电流及损耗的一组关系曲线来表示的,反映的是铁芯磁密和硅钢片质量的情况,硅钢片质量较好的铁芯能有助于减少铁磁谐振的发生概率。由于国家标准GB 1207-2006不要求对40.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压互感器测量励磁特性,因此10kV电压互感器出厂的励磁特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系统对PT励磁特性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励磁电流大小及其随电压变化的变化率;二是励磁特性的一致性,即并列运行的两只或者三只互感器相互间的励磁特性要一样[2]。电压互感器励磁电流随电压的变化率,在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在相应电压下的励磁电流不超过额定电压下的5~8倍,三相间的电压互感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励磁电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超过1.3倍,同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励磁特性相同的PT。
5.2 PT开口三角绕组两端接入电阻或微机消谐器
在PT开口三角绕组两端接入电阻,会导致一次侧电流增大,即是选择的PT容量因此增大。从抑制谐波方面考虑,电阻值越小则效果越明显,但如果PT的过载现象严重,在谐振或单相接地时间过长时,会容易导致熔断器熔丝熔断或PT烧毁。一般来说接入10kV PT开口三角绕组的电阻取16.5~33Ω。
微机消谐器是当谐振发生的瞬时,用电子电路先鉴别高频、基频、分频谐振,然后将三角绕组短接,然后接通强阻尼回路,以达到用阻尼消除谐振的目的,所以具有很好的消谐效果,但是微机消谐器对抑制超低频振荡却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它只适用于对地电容较小的系统。
5.3 PT高压侧中性点串联电阻消谐
在三相电压互感器的高压中性点与地之间串接非线性电阻或者10 kΩ级的线性电阻,称为一次消谐。
一次消谐在抑制超低频谐振和铁磁谐振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体积小,安装方便。但是一次消谐会使高压中性点发生位移,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而且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相电压波形中会出现明显的3次谐波,导致相电压测量结果严重失真,同时电压互感器开口角也会滤出3次谐波干扰信息,影响接地信号继电器的整定。另外,由于各电网电容电流大小及接地故障性质等问题,消谐电阻会因过热而损坏,这就要求电阻有很高的热容量。因此一次消谐器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5.4 PT 接线方式抑制谐振
在三相PT的一次侧中性点与地之间接一单相零序PT,俗称“4PT”法。近年来,这种方法在变电站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效果好,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的零序电压主要加在零序电压互感器上,原来的三相PT只反应正序电压,因此无论是原星形接线的PT,还是新加装的零序PT,其铁芯都很难进入饱和区,所以难以产生谐振过电压。但这种方法为了避免虚报接地故障信号、减少零序电流在三角回路发生环流等,相应的PT二次接线有多种,并不统一。
5.5 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随着配电网络规模不断扩大,10kV出线总长度增加,加上电力电缆的大量使用,系统对地电容电流也随之增大。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可以补偿因单相接地而形成的电容电流,从而使接地电流减小,这样不但降低了电网绝缘闪络接地故障电流的建弧率,也可以有效地减小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发生概率[3]。
6 结语
经验表明,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这种方法抑制过电流和过电压的效果最好。目前江门电网143个有10kV出线的变电站中,已在69个站的124段10kV母线上安装了消弧线圈接地装置,建议对各站的电容电流重新测量,根据电容电流数值核实是否需加装消弧线圈及已安装的消弧线圈接地装置是否满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蕾.浅谈电压互感器常见故障及处理[J].科技创业家,2013(16).
雅思初级范文5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09-01
高血压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昏迷时间较长,常常是因为营养供给不足衰竭而死亡,单纯靠补充液量不能使病人顺利的度过昏迷期。及时选择正确的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对维持营养状态,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给予鼻饲管插管,以保证营养的供给。此类病人病情严重,由于鼻饲引起的潜在的并发症也不能忽视。回顾我科自2008年元月~2010年12月62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总结鼻饲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病人48人,女病人14人,年龄33~76岁,32例死亡,病人在无消化道出血的条件下给予鼻饲饮食。手术病人在术后3~5天给予鼻饲。
1.2 饮食形式:以米汤为主,辅以牛奶、豆浆、鱼汤、鸡汤等流质食物,每次≤200ml,每天4~6次,3~6天后逐渐过渡到匀浆饮食。
1.3 鼻饲的方法:通过鼻饲管,用50ml注射器分次注入。鼻饲初期宜少量多次,开始一般采用的是每3~4小时一次,每次50~100ml,2~3天后逐渐过渡到正常,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0ml,每日总量在1500~2500ml。在两次鼻饲之间要补充果汁或水分。饮食的温度要接近体温38~4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肠胃不适、腹胀、腹泻等。
1.4 结果:62例鼻饲患者中出现返流5例,占8%;误吸1例,占1.6%;腹泻10例,占40.3%;胃潴留5例,占8%;脱管4例,占6%;堵管2例,占3.2%;平均发生率7.13%。所有患者经营养测定均无营养不良发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确定在胃内后方可进食。检查胃管是否确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胃管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②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启齿端置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2.1.2 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2.1.3 鼻饲饮食的温度应在38~40度左右,不可过热或过冷。太热刺激食道及胃粘膜导致损伤,温度太低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不适,因此有前提情况下最好以水温计测试温度,也可将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部不感觉烫为宜。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服药时应将药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2.1.4 患者虽未经口腔进食,但每天应进行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2.1.5 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鼻饲者若用普通橡胶管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硅胶管可每月更换一次。或根据不同的胃管使用时间要求按期更换。为了使病人得到休息,更换胃管时应在前一天喂完最后一餐食品后拔出,次晨换另一鼻孔置入。在置入胃管前应给予清洗鼻腔行口腔护理。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粘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粘膜的刺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2.2 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2.1 返流、误吸:误吸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衰弱、年老或昏迷病人,有食道返流者尤易发生液体饮食返流,吸入至气管。由于病人胃肠功能低下,胃肠蠕动缓慢,造成胃潴留,或突然增加输注速度而引起腹胀,发生呕吐。要素饮食中的氨基酸pH值较低,对支气管粘膜刺激性较强,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将比较严重。护理中应抬高床头30°~45°,当患者的头部抬高40°时,咽高于贲门19cm,而胃内压通常为1.76Kpa,故胃内容物不易返流至咽部,同时避免腹部受压或者使患者腹内压升高,防止食物返流。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鼻饲管及输注速度,输注完毕后维持30~60分钟,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暂停输入2h。胃管出口作一标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合理安排护理时段,鼻饲前先翻身叩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鼻饲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不吸痰不叩背,嘱患者保持原卧位30~60分钟后再更变,避免在鼻饲过程中吸痰,咳嗽引起呕吐,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造成严重后果。
2.2.2 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1],本组发生率占40.3%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使用高渗性饮食,胃肠道分泌大量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肠道蠕动加速,易产生腹泻,鼻饲宜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药物可控制腹泻。此外, 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应现配现用,配好的营养液暂时放置于4℃冰箱内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避免人为引起肠道感染。鼻饲液中所含纤维成分较少,容易导致病人便秘,配方中适当加入纤维成分,防止便秘。在护理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发生肛周皮肤发红,可应用芝麻油予以涂抹保护肛周皮肤。
2.2.3 胃潴留:胃潴留是因为胃肠蠕动减慢,输入的营养液潴留于胃内。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已排空,若残留量>100~150 ml提示有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可加服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灭吐灵,促进胃排空。连续输注时观察4~8次/d,发现胃潴留应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2.4 脱管、堵管:脱管多数因病人烦躁时自行拔除或翻身时不慎脱落,护理中应用细孔、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妥善固定鼻饲管,查明鼻饲管的位置,用一次性口罩的具有弹性的系带将鼻饲管固定在双耳或颈后,每次输注完毕后应立即冲洗鼻饲管,避免造成鼻饲管堵塞。
3 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昏迷,失去咀嚼和吞咽功能,无法由口进食,且此类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长,失血多,兼有营养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丢失量增多等特点,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必须进行鼻饲补充营养。同时,我们应该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才能做到早期插管,早期给予供给鼻饲营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胃肠内营养具有经济、简便、符合生理需求的特点,可促进肠腺分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还可改善局部胃肠黏膜血流量,可促进胃肠蠕动,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应激性溃疡,增加胰岛素分泌,减轻脑细胞损伤及水肿。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肠内营养应用得当,远比肠外营养安全[2]。也可适当减少静脉输液量,也降低医疗费用。对长期鼻饲的病人,要及早开展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有耐心、有决心,有毅力地训练,多给关心和体贴,激发病人的兴趣,取得家属的配合,大多数病人能恢复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知道鼻饲是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护理手段,即使病人出院后还需鼻饲进食,家属也会独立进行鼻饲操作,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做好鼻饲管及其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诸葛海鸿.88例重危外科患者行肠道营养支持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1,26(2):56
雅思初级范文6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6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病例。结果 死于脑疝25例(39.7%),并发症18例(28.6%),恶性脑肿胀11例(17.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9例(14.3%)。结论 脑疝、恶性脑肿胀及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此针对性提出相对的处理办法,以提高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死亡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术后死亡亦较常见。我院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开颅直视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84例,其中死亡63例(34.2%)。现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3例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龄48-74岁。
1.2临床表现 既往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并明显血压增高,部分呼吸、心率改变。双侧瞳孔散大9例,瞳孔不等大14例。术前中深度昏迷26例(GCS8分以下),浅昏迷29例(GCS9-10分),嗜睡8例。
1.3出血部位 皮质下出血7例,外囊出血12例,内囊出血36例,丘脑出血6例,单纯脑室内出血2例(并脑室铸型)。
1.4出血量 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35-80mL,平均54.5mL,其中35-60mL25例,61-80mL38例。
2 结果
死于脑疝25例(39.7%),死于并发症18例(28.6%),其中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1例(17.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9例(14.3%)。
3 讨论
3.1脑疝 脑疝是因为脑内血肿形成,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若脑干受压历时较长可使脑干实质内的血管牵拉受压,特别是基底动脉的各穿通支可被拉断,引起脑干内出血、软化,尤其是脑干内重要生命中枢和细胞,此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可引起患者的死亡[1]。本组25例(39.7%)死于脑疝,术前均已形成脑疝且历时均超过1.5h,多在一周内死亡。术后脑疝较难恢复,可见早期及超早期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良机。对病情迅速恶化,血压、呼吸需药物及人工维持的病人,不考虑手术治疗。深昏迷,双瞳孔散大者,尽可能在半小时内减压。对于一侧瞳孔散大,另一侧瞳孔对光反射尚存在,经积极手术可望存活。
3.2并发症 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下丘脑和脑干功能障碍:急性脑水肿,高颅压、中线移位或病灶直接损害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使应激反应增强,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导致不良影响,如心肌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②原发病症:高血压脑出血大多为老年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及基础疾病存在。③继发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严重感染不能控制至全身毒性反应,继而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④医源性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感染,快速补液或使用脱水药,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重心衰,肾功能衰竭。本组并发症18例(28.6%),其中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对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预后差,缺乏特效治疗,一旦发生,病情迅速恶化,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止的关键。术后对易发脏器进行功能监测,包括密切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常规进行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肝、肾、心功能等,对高发器官如呼吸、消化、循环等进行重点保护。对于肺部感染,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有昏迷、咳嗽反射差,且呼吸困难者及早作气管切开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2%的患者及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应积极地抗感染治疗,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对于肾功能衰竭,选用适当的脱水剂,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控制液体入量,并注意监测肾功能。对于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脑出血患者在应急状态下过度的交感反应致胃粘膜缺血后出现一个反跳的过度副交感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糜烂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停用激素,选用适当的止血剂及抗酸治疗。
3.3恶性脑肿胀 长期高血压患者多有脑血管痉挛,小动脉长期代偿性扩张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手术麻醉后脑血管扩张,开颅清除血肿后,颅内压突然降低脑血管代偿性进一步扩张,致使过度灌注的血流突破毛细血管床,迫使血管扩张、崩裂,血浆及红细胞外渗,血管原性脑组织水肿及小血管广泛出血造成脑肿胀。本组11例(17.4%)死于恶性脑肿胀,其中术中发生7例,术后发生4例。术中及术后注意有关不利因素可降低恶性脑肿胀的发生。①麻醉药物及术中所用药物最好为扩张脑血管较弱的药物;②术中在血压不下降的情况下切勿静脉快速灌注;③术中及术后控制高血压;④术中一旦出现恶性脑肿胀,首先适当降低血压,再切除部分脑组织,小心、彻底止血并去骨瓣减压;⑤术后出现恶性脑肿胀可降血压、给脱水降颅压药物,并用冬眠疗法和亚低温疗法。
3.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 造成再出血的原因有:①术前血压异常增高。②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手术时,由于血压尚未稳定,扩张的血肿已将周围的血管牵张损伤、坏死甚至断裂。③当清除血肿突然减压后,原发出血血管及血肿周围损坏、断裂的血管同时出血,而止血时多采用电灼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由于呛咳、躁动等诱因,导致血压升高,极易诱发再出血。④出血后6h内手术者,再出血几率大[2]。⑤病前有酗酒、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或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组9例(14.3%)死于脑血肿残腔再出血。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前血压异常增高者,说明颅内压过高,应当先予甘露醇快速静滴,并适当应用降压药,可选用硝普钠、硫酸镁等,一般情况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以内较为理想[3];②烦躁不安导致血压波动者,适当应用镇静药物;③6h以内手术,则血肿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作用减低,反而容易再出血,病情允许应避免此时手术;④及时检查凝血功能,针对性短期使用止血剂。
脑疝、恶性脑肿胀及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对致病人死亡的原发病、合并症及并发症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涂通今.概述脑移位综合征及其外科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