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框架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框架梁范文1
关键词: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设计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framework is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rt of the core position in the framework design, the stability of the frame structure can not be ignored influence. The article 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frame structure of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框架内力计算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竖向荷栽,以及水平荷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的简化方法是主要的内容。框架内力组合的基本原理,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目标、组合方法、框架截面设计的基本构造要求和基本规定,以及框架抗震承栽力验算的表达式和方法等也是决定设计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是就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梁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进行探讨。
一、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
(一)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
(1)框架结构柱网布置的原则。在进行框架柱网的布置过程中,表现要考虑四个方面,即要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满足建筑平面要求、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方便施工这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会把柱子设在建筑纵横轴线的交叉点上,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柱网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当然,在设计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柱网与梁跨度是密切有关的,如果柱网尺寸大,那就能够获得更大的空间,不过这同时会加大梁柱截面尺寸,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建筑需要和结构造价综合考虑。在柱网布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均匀合理,保证各构件材料强度都能够充分利用。此外,还需要尽量做到方便和加快施工进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降低工程造价。
(2)框架结构的典型平面
框架结构平面通常会多采用四排柱方案,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等跨式和内廊式。等跨式一般在公共建筑或轻型厂房中使用;内廊式通常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医院和宾馆等需要有公共走廊的建筑中。内廊式的边跨跨度L1通常控制在6~7m之间,内廊跨度L2取2.4~3m。如果考虑受力角度,L2大那受力就好,这就有利于降低中间支座负弯矩,构造上也好处理。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等跨式框架梁跨中的最大弯矩、梁支座最大负弯矩及柱端弯矩一般都会比内廊式小。
(3)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从框架按楼板的支承方式的角度上看,可分为三种,即横向承重框架、纵向承重框架和混合承重框架。不过从抗风和抗
震的角度看,不管是选择哪种承重方案,框架都必须是抗侧力结构,所以都需要设计成刚接框架结构,同时还需要保持尽可能多次超静定。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由于纵向地震作用与横向地震作用大致相同,所以双向框架梁就需要必须按相关的抗震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来说,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都不宜采用铰接。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和横向都应该设计为刚接框架,使之成为双向抗侧力体系。
2.关于单跨框架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明确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仅有两排柱的单跨框架。这是主要是因为单跨框架的耗能能力不强,所以超静定次数少,假设柱子在强震时无法避免地出现塑性铰,那就很有可能出现连续倒塌的可能。1999年“9.21”的台湾集集地震,就有不少单跨框架结构倒塌的震害实例。带剪力墙的单跨框架结构,由于有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可以不考虑此限制,不过也要控制好高度,不宜太高。
3.梁柱节点的粱偏心处理
为保证建筑能够形成可靠的抗侧力结构,有效防止产生过大的偏心弯矩和柱子的扭转,应该尽可能的让框架梁、柱轴线重合。如果梁柱中心线无法重合,那在计算中就必须要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9度抗震设计时不能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非抗震设计和6~8度抗震设计时,不要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
事实上,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框架梁、柱中心线无法重合,而且会产生偏心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必须要进一步加以处理。假如外墙贴外柱砌筑,那可以考虑把梁做成L形,再用挑出的翼缘承托外墙,而梁的矩形形心线保持和柱子形心重合。如果出现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的情况,那就应该考虑采取梁水平加腋的措施。在框架梁设置水平加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梁柱偏心的不利影响。根据国内外的试验结果,采用水平加腋的方法,能明显改善梁柱节点的承受反复荷载的性能。
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由于多层、多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很小,所以我们可以近似地按无侧移框架进行分析。在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简化计算过程中,往往会把框架简化为纵、横向的平面框架。求解内力的近似方法有很多中,主要包括分层法,精确方法有力矩分配法、迭代法和无剪力分配法,本文主要是针对前两种方法进行探讨。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考虑到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的延性设计原则,允许梁端首先进入塑性状态并出现塑性铰,对梁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乘以梁端弯矩调幅系数,这样可降低梁端钢筋的数量,方便施工。对于现浇框架,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0.9。支座弯矩降低后,跨中弯矩按照调幅后的支座弯矩计算。与水平荷载内力进行组合时,应使用调幅后的弯矩。
1.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的弯矩分配法
如果分配和传递多次循环,那弯矩分配法可以取得很高的精度,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通常只要做到两次分配和一次传递,就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计算精度,所以也叫做弯矩二次分配法。由于节点多,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在计算中往往各节点同时分配,接着在同时传递,再同时进行一次分配,最后将各节点分配弯矩取和即可。当然,在进行弯矩传递时,必须要注意保证同层梁的左右端弯矩互相传递,同层柱的上下端弯矩互相传递,绝对不能发生传递错误。接着,在求出弯矩的基础上,再根据隔离体平衡求出其他内力。
2.弯矩调幅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一般是通过塑性铰控制在梁端实现强柱弱梁和耗能设计原则。也就是说在进行计算内力时,一定要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对梁端弯矩乘以弯矩调幅系数0.8~0.9(现浇)、0.7~0.8(装配整体)。跨中弯矩按调幅以后的支座弯矩计算。框架梁设计时,跨中弯矩设计值要大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一半。
三、框架梁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1.提高梁截面延性的措施
在抗震设计中,一般要求框架结构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受力性能。这时,框架梁的延性及结构抗震耗能能力较好。对框架梁采用的延性措施主要有:选择合理的截面尺寸,获得适宜的配筋率,防止超筋破坏和脆性剪切破坏,使梁获得一定的转动能力,严格控制最大配筋率;加密箍筋,提高对混凝土及受压钢筋的约束;梁的跨中及支座应配置适量的受压钢筋(形成双筋截面),或采用T形截面,降低受压区高度保证塑性铰转动能力;提高混凝土等级,采用中低级钢筋。
2.框架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框架梁截面尺寸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大小、跨度、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确定。一般应从构造要求、刚度要求、承载力要求和延性要求等方面考虑。
(1)刚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框架梁的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2)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
(2)构造要求框架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这是由于梁的跨高比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当跨高比不断减少,其剪力的影响就会不断加大,进而导致剪切变形占全部位移的比重亦加大。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梁的跨高比小于2时,就很有可能发生以斜裂缝为特征的破坏形态。而假如主斜裂缝形成,那就直接导致梁的承载力急剧下降,从而呈现出极差的延性性能。如果梁的跨度较小,而梁的设计内力较大时,就应该优先考虑加大梁的宽度,尽管这样会增加梁的纵筋用量,不过对提高梁的延性却十分有利。当梁的高度不大于800mm时,梁高通常取50mm的倍数。
现浇梁板结构中,为方便布筋,框架梁的高度一般都会大于次梁的高度。如果框架梁底部是单排纵筋,那框架梁应该要高出次梁50mm,如果是采用双排纵筋或在次梁处布置横向吊筋,那就必须要保证高出次梁100mm以上。
四、结语
事实上,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与设计还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是就其中较为核心的部分进行探讨,要想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在确定最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童根树,米旭峰.钢框架内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内力计算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5期
框架梁范文2
1、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长宽比小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米左右。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
2、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现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梁还有另一种观点,即需要参与抗震的梁。纯框架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而越来越少见,而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主要则是参与抗震的梁。
(来源:文章屋网 )
框架梁范文3
关键词:锚杆;框架梁;边坡防护;施工工艺
Abstract: anchor frame beam has a good protective effect,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wide, style diversity, flexible layout, section is easy to adjust, frame beams can be close to slope surface, along with the slope potential, cost is not high,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similar prote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Anchor frame beam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cope of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a case study of an engineering anchor frame beam is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slope protection.
Key words: anchor; Frame beam; Slope protecti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锚杆框架梁的特点与适用
(一)锚杆框架梁
锚杆框架梁是利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边坡的坡面防护,并通过锚杆锚固坡体的一种边坡防护技术。一般的做法是在坡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或者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铺设在坡面以形成框架,框架的节点处视情况可用锚杆或预应力锚索来固定,这种预应力锚固框架既能固定客土和浅层岩土体,又对深层岩体有加固作用,在框架内铺填客土,然后采用常规的铺草皮,挖沟植草,液压喷播或者厚层基料喷射护坡方法进行植被,由于这种绿化方法在陡坡上浅层土壤内的水分难以长期保持除了应设计使土壤保水的结构外,还应选用保水性好的客土和耐旱的植物。
(二)锚杆框架梁防护特点
1、节省工程材料,工程造价低
由于该防护形式中锚杆的使用对加固土层起到加筋作用,同时通过锚杆使框架梁结构与地层连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作用体系,增强了地层的强度,改善了地层的力学性能,能有效的调用和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可大大减少坡面防护的圬工数量,具有节省工程材料,工程造价低的特点。
2、边坡绿化效果好
由于该防护形式尽可能的减少了圬工防护的工程数量,而且可以采用挂三维喷播植草或挂双网喷有机基材等形式对框架内挖方边坡进行充分的绿化。具有边坡整体绿化效果好的特点,能使挖方边坡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美化公路、改善行车条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
3、随机补强、随机优化
具有随机补强、随机优化的特点,利于对挖方高边坡进行信息化动态设计,使挖方高边坡防护措施更为经济合理。
(三)锚杆框架梁适用范围
对于坡面易坍塌、溃曲变形的强风化泥岩、砂岩、页岩、高边坡可采 用锚杆钉加格子梁防护。其次适用于坡比为1:0.5~1:1的整体稳定性好、局部易剥落的岩质路堑边坡的一般性加固防护。适用于挖方边坡岩体较破碎、坡体不能自稳、坡面起伏较大、需要特殊加固处治的路堑边坡。
二、锚杆框架梁施工工艺
1、锚杆
(1)锚杆的长度一般为锚固段长度、自由段长度以及外锚段长度之和。锚杆自由段长度按外锚头到潜在滑裂面的长度计算,同时,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4.0m、小于14.0m,岩石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3.0m、小于10.0m。
(2)锚杆的锚头设计是由锚杆杆体在端部加工成一角度,与防护坡面坡度一致,通过连接钢筋固定在框架梁中,与框架梁浇注成为一整体。
(3)锚杆尾端焊接的导向钢筋,主要作用是放置锚杆时起到导向作用,使其位于钻孔中间。
(4)锚杆中布置的钢筋支架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0~2.0m设置一个,而对于岩石锚杆支架间距可适当增大至2.0~2.5m,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2.0m间距设置。其主要作用是保证锚杆位于钻孔的中间,使注浆体均匀包裹在锚杆周围,提供固定的锚固力。
(5)在无特殊要求时,锚杆浆体一般采用1:1的水泥砂浆,水灰比在0.38~0.45之间选择,其强度设计值不宜低于M20。其注浆压力工程中一般考虑不低于0.3MPa,在一次注浆后,要进行二次加压注浆,使浆体充满钻孔及其岩土体裂隙中,提高锚固强度,保证工程安全性。
2、框架梁
在采取锚杆框架梁防护的坡体中,框架梁主要是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为主,其主要型式有方型、菱形、人字型及弧型四种型式。其中以方型应用最为广泛。
框架梁根据工程设计每段距离一片,每片之间留伸缩缝,缝间用浸沥青木板填充。每片框架梁有三根竖肋,横梁数量根据每一级边坡高度做具体调整。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浇注应一次性完成,其钢筋配置按简支梁的理论设计,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框架梁平放在坡面上,底部夯实平整,保证框架梁布置的随坡就势。
预制六棱空心块。对边坡进行防护的同时,应考虑坡面的绿化问题。锚杆框架梁防护时,通过在框架内填充预制混凝土空心六棱块,六棱块内填土植草,达到了较好的绿化效果,空心块尺寸一般选取外径36cm,40cm,大的还有做到60、70cm的,这要由边坡坡率以及岩性综合考虑。
三、锚杆框架梁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复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路基宽度34.5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项目所在区域地貌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沿线沿线高填深挖路基分布比较多。本项目高挖方边坡岩体主要以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泥岩、砂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其中砂岩属较软岩,泥岩属极软岩。砂岩及泥岩均具有易风化、易崩塌、对水敏感等工程特性。因此,路堑边坡开挖时,易产生崩塌、垮落等现象;边坡成型后,经长期风化、降雨作用及人工活动等的影响下,边坡易产生局部塌落、掉块等失稳现象,甚至会出现大范围的浅层溜坍等病害。
工程项目A段右侧一级边坡,长71m;B段右侧二级边坡,长22.5m;C段左侧三级边坡,长79m.设置锚杆框架梁内灌草护坡防护。锚杆孔直径110mm,锚杆采用1根32mmHRB400钢筋,间距3.0m或4.0m,矩形布置,长度L=8~12m,锚杆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锚杆配合框架梁使用,锚头采用弯钩与框架梁主筋焊接,锚孔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
(二)锚杆施工
1、锚杆孔测量放线
按设计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 mm。
2、钻进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3、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ø120mm、孔口偏差≤±100mm,孔深允许偏差为±100mm。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杆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15 m以上。钻孔要及时进行清空,
4、锚杆安装
锚杆端头应与框架梁钢筋焊接,如与框架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地间距,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 安装前,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慢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测孔外露出的锚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误差控制在-30~100 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制作完整的锚杆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后,应及时存放在通风、干燥之处,严禁日晒雨淋。锚杆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钢筋弯折、定位器的松动。
5、锚固注浆
锚杆注浆采用自孔底向上一次有压注浆,中途不得停浆。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或以孔口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在初凝前要进行二次补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注浆量不得少于计算量,压力注浆时充盈系数为1.1~1.3。注浆材料宜选用水灰比1:0.5~1:1的M30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采用抗侵蚀性水泥。注浆压力、注浆数量和注浆时间根据锚固体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况确定。
(三)框架梁施工
1、框架梁基础开挖
框架梁应先放线开挖沟槽,位置、间距、尺寸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施工时根据锚杆纵、横边坡率选用的不同的结构尺寸。
框架梁:框架梁采用全断面嵌入式,顶面与边坡坡面齐平;梁背面与槽底面密贴,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填背,确保梁均匀受力。
2、钢筋骨架绑扎
框架梁:框架梁的截面形式为:0.4m宽0.4m高的矩形。钢筋骨架主筋N1为Φ16螺纹钢,箍筋N2为φ8螺纹钢。梁背面与槽底面密贴,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填背,确保梁均匀受力。节点配筋图、配筋截面图和材料用量表如下:
骨架下料:钢筋骨架在地面上下料和分片绑扎成型,在打入锚杆和注浆后,分片将钢筋骨架挂在锚杆上,并采用焊接与锚杆连接。钢筋骨架安装应与坡面密贴,并设固定锚桩锚固于坡面。
3、 框架梁及锚头施工
锚注浆完成后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立即进行框架梁和锚头的施工,锚头与框架梁同时浇筑。纵向每隔20m设伸缩缝一条,缝宽2cm,采用沥青麻筋填塞。伸缩缝置于两排节点中间。如下图所示。
4、立模及浇筑砼
采用组合钢模作为混凝土浇筑模板,螺栓连接,用钢管及圆木加固。采用C30砼,由拌和站集中生产,搅拌运输车运输,人工倒运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四)拌和种植混合基材
把基材、纤维、种植土及混合植被种子按设计比例依次倒入混凝土搅拌机料斗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分钟。
(五)喷射种植混合基材
采用人工上料方式,把拌和均匀的种植混合基材倒入混凝土喷射机。喷射尽可能从正面进行,避免仰喷,凹凸部及死角部分要充分注意。种植混合基材的喷射应分两次进行,首先喷射不含种子的种植混合基材,然后喷射含种子的种植混合基材,含种子厚度为2cm。
(六)移植灌木
喷射种植混合基材植草完工后,移植适宜于当地气候的灌木苗,如酸枣、紫穗槐等,灌木苗应为一年生,株高不低于30cm,株距1m,与短锚杆间隔栽植。同时要及时浇水,并进行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框架梁范文4
关键词:框架梁 填充墙 渗水 裂缝
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渗水、裂缝现象为外墙面抹灰带来的诸多不便,通过反复的分析研究和反复地试验论证,摸索出了一条在框架梁和填充墙之间采用钢丝网和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的新型施工工艺,如此以来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物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渗水、裂缝的问题,使外墙面抹灰得以顺利进行。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经常会发生渗水、裂缝现象,常常为外墙面抹灰带来很多麻烦。尽管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比如对填充墙上口的斜砖在墙体砌完7天之后再进行砌筑、采用钢丝网等材料防止开裂等措施,都未能彻底根治渗水、裂缝问题。
我公司在秉承缔造精品工程的理念,严格要求、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大力推行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对以前老旧落后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大胆改进和创新,针对以上建筑物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渗水、裂缝困扰外墙面抹灰施工问题,我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在外墙面抹灰的施工中率先采用了先进的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的新工艺,从根本上防止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这里先就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作以简单介绍: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外观质量厚度只有0.5mm厚,但却具有抗伸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大、抗撕裂强度高、耐腐蚀、耐老化、耐低温、重量轻、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越性能。正因为如此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顶层、墙体、地下室、市政管道、堤坝、隧道等防水、隔水工程中。
我们经常在建筑施工中碰到这样的情形,只要遇到下雨,雨水就会从外墙的框架梁与填充墙的缝隙渗透进去,墙体里侧会看见水的斑痕,如果长时间的渗水,里侧的墙面将会空鼓、裂缝,甚至会导致墙面水泥砂浆的掉落,不但影响了墙面外观和质量,还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使整个工程功亏一篑,给公司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最终严重损坏公司信誉和形象。
使用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的新工艺,砖墙与混凝土墙交接的易裂部位就有了钢丝网的固定与遮挡,墙面的裂缝现象便被根除,加之有一层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把雨水隔离了起来,使其再也无法渗透,从而彻底解决了墙面空鼓、裂缝,墙面水泥砂浆的掉落的现象,既保持了墙体外观的完美又保证了墙体质量,还增加了施工安全系数,为保证工程的整体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新工艺成本低廉、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施工容易、维护简单,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推广前景。
以下将对这种新施工工艺进行详细论述。
一、外墙面抹灰的施工工艺
外墙面抹灰的工艺步骤分为以下六步,分别是:“基层处理刷界面剂基层抹灰二次刷界面剂卷材铺贴面层抹灰”,通过环环紧扣的这六个步骤,便在墙体表面形成了一层坚实、牢靠的防护层,彻底解决了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渗水、裂缝现象。
(一)基层处理:抹灰前将砖墙面、混凝土面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漆等杂物和附着物清清除干净,再将砖墙部位浇水湿润,这里注意应提前一天浇水,抹灰时,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在不同的界面处,比如砖墙与混凝土墙交接处,用射钉枪钉上钢丝网固定,钢丝网宽度不小于300mm。
(二)刷界面剂:将界面剂(如108胶)按1:4的水灰比调成厚糊状,并充分搅拌均匀,放置5-10min(如界面剂变稠),再适当加入少量水调匀,然后用泥板涂抹在基层面上。注意调制好的界面剂应在5-6h内用完,这样它的和易性才会比较好。
(三)基层抹灰:界面剂涂抹10-20min后,再按要求抹底层砂浆,底层砂浆厚度以5mm为宜,如果一次抹得太厚,由于内外收水快慢不同,易产生开裂,甚至起鼓脱落。抹完后用木抹子搓平即可。
(四)二次刷界面剂:将界面剂按1:4的水灰比调成厚稠状,并充分搅拌均匀,放置10min,待界面剂变稠后,再抹在底层砂浆上。
(五)卷材铺贴:当底灰施工7-8成干时,在底灰上均匀反复的涂刷界面剂,切忌界面剂不宜过厚,放置10min,待其变稠后再进行涂刷。最后进行卷材铺贴,用剪刀把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剪成300×1000mm, 150×1000mm的一半贴在梁上, 150×1000mm的另一半贴在砖墙上,卷材的搭接范围≥150mm。在铺设PPP多层高分子新型复合防水卷材时,一定要边铺边用刮板从一侧向另一侧刮平,并且将里面的气泡赶出使卷材铺贴平整,粘贴密实。 如果有里面含有气泡,就会导致砂浆起鼓脱落,达不到铺贴效果。 (六)面层施工:提前一天用界面剂作底层砂浆分格条(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开裂,应按设计尺寸粘贴分格条,做好分格条均匀分格处理)的粘结材料,保证分格条牢固,防止变形。面层抹灰前,充分湿润基层底灰,在卷材上刷好界面剂后,再进行水泥砂浆面层施工。面层施工完一天后,进行浇水养护,夏季应避免在日光爆晒下抹灰。
框架梁范文5
【关键词】标长钢筋;短筋;贯通节点;直螺纹连接
0.前言
建筑工程中常常出现框架梁多跨连续的现象。目前框架梁底部纵筋一般是各跨单独配置,分别采用直锚或弯锚的方式各自锚固于两端支座内。框架梁纵筋根数较多且分别从两侧锚入中间支座时,造成支座钢筋过分拥挤、无法使混凝土对钢筋进行有效握裹,且钢筋浪费严重、成本费用加大,并且给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带来很大困难,容易造成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差大、混凝土孔洞、蜂窝、麻面、不密实等现象。
若对纵筋配置进行改进,采用贯通支座的做法,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规定,只要接头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控制一定的接头率,梁纵向受力钢筋可在任意部位连接。
在框架梁施工中纵筋采用标长钢筋、直螺纹连接、贯通中间支座的施工方法,有效地杜绝了支座部位因钢筋过度密集、而导致的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差大、混凝土孔洞、蜂窝、麻面、不密实等现象,并节省了大量钢筋、人工,缩短了工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特点
1.1 有效解决了中间支座钢筋过分拥挤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钢筋绑扎质量。
1.2 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1.3 能有效的控制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连续倒塌。
1.4 支座处钢筋根数减少50%,大量节约钢筋,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1.5 施工工艺简单,钢筋安装方便,工人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快,有利于缩短工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支座两侧梁表面标高相同、纵筋直径≥φ16、支座两侧纵筋配筋型号相同或相差不大的多跨框架梁。
3.工艺原理
将整条的标长钢筋进行连接,用非标长的短钢筋进行钢筋总长的调节和钢筋接头的错位调节。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的方式,相邻不同直径钢筋,采用变径直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接长。工艺原理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规程条文。
3.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相关规定。
3.1.1 第9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第9.3.5条规定“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贯穿节点或支座”,第5款规定“钢筋可在节点或支座外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搭接长度的起始点至节点或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h0”。
3.1.2 第11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第11.1.7条第4款规定“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3.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相关规定
3.2.1 第4章〈接头的应用〉第4.0.3条规定“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除本规程第4.0.3条第2款所列情况外可不受限制。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Ⅰ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2.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条文说明规定:提高接头质量等级、放松接头使用部位和接头百分率的限制是近年来国际上钢筋连接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Ⅰ级、Ⅱ级接头均属高质量接头,在结构中的使用部位均不受限制,但允许接头百分率有差异。只要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Ⅱ级接头可在抗震结构中的任何部位使用。
3.3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的以上规定,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采用Ⅱ级直螺纹接头,框架梁纵筋可在任意部位连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按标长配料钢筋加工钢筋安装接头抽检、钢筋隐蔽验收
4.2 操作要点
4.2.1 熟悉图纸,充分掌握钢筋品种、规格、型号,结构设计要求等。向设计单位提出标长钢筋连接方案,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4.2.2 标长配料。直条钢筋一般标长9m,大于一般结构的支座跨度。标长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不作截断处理,只在梁端跨按梁实际长度配置短筋,并通过短筋位置、长度控制接头率不大于50%。
(1)各跨型号相同的纵筋采用图4.2.2-1的配筋形式。
图4.2.2-1
①号筋:短筋1+标长钢筋×n1根
②号筋:标长钢筋×n1根+短筋1
③号筋:短筋2+标长钢筋×n2根+短筋3
④号筋:短筋3+标长钢筋×n2根+短筋2
根据纵筋实际根数重复选用以上配筋形式。短筋1、短筋2、短筋3、标长钢筋长度差均应大于35d,以保证接头率不大于50%。
(2)遇钢筋变径时,大直径钢筋伸入支座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且错开35d,用变径套筒连接。如图4.2.2-2
图4.2.2-2
框架梁范文6
关键词:清沟湾滑坡;滑坡治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梁
前言
山区高速公路修建中,由于路基的开挖,常诱发滑坡。对滑坡的治理,应结合安全美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预应力锚索在80年代开始引入滑坡治理,它与传统的抗滑工程结构相结合,受力合理,充分发掘了结构物的支挡潜力,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进度快、工艺灵巧、对边坡扰动小、结构合理等显著优点[1]。文章结合达陕高速公路清沟湾滑坡的治理工程,对设计方案的比选过程进行分析,介绍抗滑桩与预应力锚索在滑坡治理中的综合应用。
1 工程概况[2]
清沟湾滑坡位于四川省达陕高速公路lk22+460~lk22+640左侧,全长约180m,场地处于斜坡地带,东高西低。区段地貌形态呈圈椅状,上部有错落平台,植被茂密,属剥蚀低山地貌。清沟湾滑坡所处坡面地层从新到老依分布有:①碎石土(q4el+dl):黄褐色,松散~中密,局部含少量灰岩角砾,钻孔揭示最大厚度约20.0m。②泥质灰岩(t2b):青灰色,薄-厚层状构造,微晶结构,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多呈碎块;中风化带岩石较完整,强度较高,属较坚硬岩,溶洞等溶蚀现象较发育。
清沟湾滑坡是由于施工开挖路堑而引起的工程浅层滑坡,滑体体积约11.2万m3,属中型滑坡,滑坡剪出口在开挖的线路位置,已经呈鼓起状,中部裂缝较发育,裂缝宽度30~300cm,深度1~3m,台阶明显,局部呈负地形,后缘为陡坎。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推荐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计算本滑坡的稳定系数,清沟湾滑坡在天然状态下k=1.025~1.245,为欠稳定状态,饱水状态下k=0.798~0.958,为不稳定状态,现阶段上缘已出现裂缝,已经产生滑动,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因此需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2 清沟湾滑坡治理方案的比选[3]
综合考虑清沟湾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特点, 结合以往的研究和设计经验,采用挖方卸载、抗滑支挡、锚索加固、排水工程等综合治理方法,共设计了两种治理方案:
2.1 方案一
本方案的治理原则为“部分卸载+支挡+防排水”。初步拟定的边坡坡率和分级高度为:第1级坡率采用1:1,第2~4级采用1:1.25,第5~6级采用1:1;分级高度采用8.0m;平台宽度采用2.0~3.0m。
根据初拟的边坡断面形式和工程地质调查,本滑坡采用剩余下滑力法对滑坡推力进行计算,各项参数选取和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方案一滑坡各断面计算表
注:安全系数天然状态下取1.25;饱水状态下取1.15。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本方案选择了抗滑桩支挡坡体和锚索框架梁加固坡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以下滑力最大断面lk22+560断面为例,第2~4级布设了锚索(杆)框架梁防护,其中预应力锚索(4束钢绞线,设计锚固力400kn)共14根,纵向间距为3.5m,可承受下滑力1376kn,其余1151.9kn下滑力均需由抗滑桩承担,并以此计算出抗滑桩的尺寸、间距和配筋。
最终方案一的防护形式为(见图1):在第1级边坡平台处设置1.8×2.4m锚索抗滑桩,桩长14.0m,桩间距6.0m,桩前第1坡面采用窗孔式护面墙防护,其余坡面采用锚索(杆)框架梁防护。排水措施为:边坡平台设置平台排水沟,通过急流槽排至涵洞。
2.2 方案二
本方案的治理原则为“部分卸载+抗滑支挡+填土反压+防排水”。初步拟定的边坡坡率为,第1级坡率为1:1(坡面与抗滑桩之间填土反压),第2~6级坡率为1:1.25;分级高度除第一级为12.0m,其余均为8.0m;边坡平台2.0~3.0m。
图1 方案一典型断面
根据初拟的边坡断面形式和工程地质调查,各项参数选取和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方案二滑坡各断面计算表
注:安全系数天然状态下取1.25;饱水状态下取1.15。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本方案选择了填土反压、抗滑桩支挡坡体和锚索框架梁加固坡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以下滑力最大断面lk22+560断面为例,第2~3级布设了锚索框架梁防护,其中预应力锚索(6束钢绞线,设计锚固力600kn)共8根,纵向间距为3.5m,可承受下滑力1179.4kn,其余1022.3kn下滑力均需由抗滑桩承
,并以此计算出抗滑桩的尺寸、间距和配筋。
图2 方案二典型断面
最终方案二的防护形式(见图2)为:第一级坡脚处设置2.0×3.0m锚索抗滑桩,桩顶与第一级平台之间填土反压,桩长22m,间距6m;第2~3级坡面采用锚索框架梁植草防护;第4级采用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第5~6级坡面采用挂铁丝网植草防护。排水措施为:边坡平台设置平台排水沟,通过急流槽排至涵洞。
2.3 方案比选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工程数量和造价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方案二削坡较少并采取了桩后填土反压,故挖方数量比方案一少,仅为方案一的61.4%;由于方案二采取了较大尺寸的抗滑桩,造成了支挡规模为方案一的2.65倍,虽坡面防护工程方面锚索较方案一短了4614m,锚杆短了1340m,窗孔式护面墙少了1596.0m3,但整体支挡、防护工程规模仍然比方案一大;此外排水工程二者都采取了“平台截水沟+急流槽”的解决方案,总体数量大致相当。由于以上土方、支挡防护、排水工程数量上的差异,最终方案一的总造价为1682.714万元,相比方案二的2518.071万元,便宜了835.357万元。
从滑坡治理效果方面来看,二者均彻底根治了滑坡对路基边坡和行车安全的危害,但方案一抗滑桩埋入坡体,景观效果较好,行车舒适,方案二抗滑桩悬臂过长,景观效果较差,行车略感压抑。
从施工难易性来看,方案一可采取逐步削坡,逐级防护的施工步骤,最后采取跳桩逐节开挖施工抗滑桩,施工风险相对较小,工期短。方案二也可采取逐步削坡,逐级防护的施工步骤,但最后施工抗滑桩时需桩前填土反压,且由于悬臂较长,存在塌孔风险,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清沟湾滑坡治理最终选取了方案一的“部分卸载+支挡+防排水”综合整治措施。
3 结束语
3.1 该滑坡治理工程综合运用了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整治方案,自2011年5月竣工到现在,滑坡体及周围均未出现新的变形、裂缝迹象,很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
3.2 采用锚索框架梁与抗滑桩相联合的抗滑结构治理滑坡体,其受力状态更加合理,可以大大减小抗滑桩桩身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经济效益和处理效果均达到最佳。
3.3 预应力锚索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工程量小、进度快。同时,与其结合的工程抗滑结构,在施工时可以减少对滑体的扰动,有利于滑体的稳定。
参考文献
[1]ghebretensae naizghi,于清杨.高速公路滑坡治理方案优化[j].世界地质,2002,21(1):67-70.
[2]路泽民,李永利,宁振民.万源(陕川界)至达州(徐家坝)高速公路lk22+380~lk22+830左侧边坡勘察报告[r].西安,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