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园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园林

景观园林范文1

Abstract: landscape plants is the main material of garden design, landscape can achieve the practical, beautiful, harmonious effect,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garden plants and reasonable collo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ts; landscape design; harmony

中图分类号:景观植物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美观、和谐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高逾数十米的巨大乔木、也有矮至几公分的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直立的、也有攀援的和匍匐的;树形也各异,如圆锥形、卵圆形、伞形、圆球形等。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世界是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对植物造景功能的整体把握和对各类植物景观功能的领会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二、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可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一般来讲,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要以不遮挡景点为原则,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觉效果差、杂乱无章的地方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大片的草坪地被,四面没有高出视平线的景物屏障,视界十分空旷,空间开朗,极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适于观赏远景。而用高于视平线的乔灌木围合环抱起来,形成闭锁空间,仰角愈大,闭锁性也随之增大。闭锁空间适于观赏近景,感染力强,景物清晰,但由于视线闭塞,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两者巧妙衔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用绿蓠分隔空间是常见的方式,在庭院四周、建筑物周围,用绿篱四面围合可形成一独立的空间,增强庭院、建筑的安全性、私密性;公路、街道外侧用较高的绿篱分隔,可阻挡车辆产生的噪音污染,创造相对安静的空间环境;国外还很流行用绿篱做成迷宫,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利用植物材料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例如在地势较高处种植高大乔木,可以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植于凹处,可以使用权地势趋于平缓。在园林景观营造成中可以应用这种功能巧妙配置植物材料,形成直伏仰或平缓的地形景观,与人工地形改造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三、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就拿乔木来说,银杏、毛白杨树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侧柏则亭亭玉立,这些树木孤立栽培,即可构成园林主景。而秋季变色叶树种如火炬、银杏、等大片种植可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许多观果树种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硕果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城市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不同的植物材料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棕榈、大王椰子、假槟榔等营造的是一派热带风光;雪松、悬铃木与大片的草坪形成的疏林草地展现的是欧陆风情;而竹径通幽,梅影疏斜表现的是我国传统园林的清雅。 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芳香园”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丁香园、月季园。也可种植于人们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在盛夏夜晚纳凉场所附近种植茉莉花和丁香,微风送香,沁人心脾。四、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如日本把樱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大量种植,樱花盛开季节,男女老少拥上街头公园观赏,载歌载舞,享受樱花带来的精神愉悦,场面十分壮观。我国地域辽阔,气候迥异,园林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例如北京的国槐和侧柏,云南大理的山茶,深圳的叶子花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营造植物景观对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园林范文2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088-03

1关于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密不可分,通过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达到其深远意境,使情与景相统一,意与象相统一,形成意境,故而中国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图1)。

1.1园林意境的历史渊源

园林意境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至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为主体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

1.2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发端,周文王所建的灵台,就是诸侯祭天、天人对话的场所。自汉代以后,儒、道、释三教鼎立,对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亦有极大的影响,如道家的崇尚自然和对仙境的追求,儒家的尚礼和森严的等级观念,佛教的色空脱尘,对极乐世界的向往等,尽管各家哲理不尽相同,但都各自按照自己对“天”与“人”的理解,在所经营的园林中进行意境的创造,其共同点都是按照我们民族传统的宇宙模式一“天人合一”的原则进行创造。

1.2.1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家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台一的艺术综合体。

1.2.2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颐和园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正是道家仙境思想的体现。

1.2.3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的创造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化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2传统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2.1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海岛仙山虽起源于荒诞不经的方士妄说,但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来说,却是一种良好的布景形式。一池三山的布置,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产生变化,丰富了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游赏者立于岛岸,面对碧波,可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因此,尽管神仙传说多虚妄,但蓬岛仙山式的布局却一直受到造园者和园主的厚爱而经久不绝。

2.2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移天缩地,兼容并蓄,写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把各地美景纳于一园的集锦式园林,尤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营建的几处大规模宫苑为典型。如圆明园中的一百多处景观,大多仿自江南,其中有直接摹仿自杭州西湖十景的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南屏晚钟等景观:有模拟桃花源的武陵春色等等。清漪园的湖面处理是仿杭州西湖堤、岛布置方式,西堤和堤上六桥是直接写仿苏堤: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的园中之园:十七孔桥是综合了北京卢沟桥与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造;南湖岛上的涵虚堂(原望蟾阁)是仿武昌黄鹤楼而建:后湖及两岸临河街市则完全摹仿苏州的河街市肆。不过,这里的摹仿已不是简单的抄袭,用乾隆的话来说乃是“略师其意,不舍己之所长”,贵在神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的艺术再创造。

2.3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园林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许多园林意境直接取材于文化典故或神话传说。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所有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景致中,鱼的地位最为突出。杭州西湖有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有知鱼槛:上海豫园有鱼乐榭;北京颐和园有知鱼桥、鱼藻轩……,观鱼成了园林临水静观细赏不可或缺的景致。这些关于鱼的景观均出自《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题材,如牛郎织女等,不少也是园林的主题。

2.4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长期以来,文人士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评价标准:石令人古,山令人静,水令人远,泉令人清:竹直而心虚,松苍劲刚健,梅花凌寒开放。松、竹、梅都具有历严寒而不凋,傲风霜斗雨雪的优秀品格,被称为“岁寒三友”,是花木中高士。

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景物经过拟人化而赋予某种品格特征之后,不再是孤立的客观物体,而是人们托物寄兴、借景抒情的审美对象,情景交融,意境融合,主客观之间形成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深化了园林意境,强化了艺术感染力。

2.5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园林讲诗意,诗文描绘风景,它们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可以说,离开了诗文,也就没有我国灿烂的园林文化。我国古代造园大师一般都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们构思园林,往往先用简练的诗句来立意,定出各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绘制草图,在建造过程中则反复体味意境,推敲山水、亭台、花木的位置,使景致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诗意。园林

大体建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加工,在主要建筑物和山石景点上题名点景,实际上就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对园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勾勒,这是一道十分重要的艺术步骤。

3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

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也不现实。

现代园林在解决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等)交通流线的同时,还着重考虑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和简洁。

3.1强调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满足功能使用要求,以较少的设计元素,相对简洁的组合规律,追求平面布局的构成感和视觉冲击力。这一理念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的创作。

在快节奏生活和快速文化消费的影响下,城市民众将园林作为审美对象时,要求它简洁、容易识别并影响深刻。现代感的构图形式和构图规律,体现出民众审美的时代化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园林创作不再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和相对独立的空间,而是与建筑、与城市完全融合。传统庭院常远借山廓村落,近借烟树画桥等自然人文景观。但随着城市生活图景的改变,现代园林借用的更多是现代建筑、城市景观,这就要求现代园林必须在形式上与现代环境协调。

3.2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

场所感和归属感与传统园林意境从一定程度上说,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传统园林传达了主人的心理,让游客在此体验到当时主人的心情,与环境引起共鸣。现代园林的归属感和场所感就是要给使用者一种心灵的归属,在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想要的归宿,这与传统园林的意境是相融合的。

园林设计或者说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现代园林设计正是从理解普通人认知他们周围环境的方法出发,使园林设计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在中国,园林景观是人们心中真正想要的生活场所。日本景观设计师栅野俊明认为,“景观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息地”。这一点在北京奥体森林公园和中心区的环境设计中有充分的体现,公园中水和植物的和谐交融,令你静静地沉浸于对空间意义的冥想之中,层层叠叠的树枝以及一组组的石头进一步预示着空间的无尽延伸。这一切自然与人工的交融,是自然的提炼和升华,自然的形与象,似是而非,但却激起了人的思考联想,表达了人对于景物的深刻感悟,加上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情结,整个场所穿透着中国独有的精神和气质,提炼了自然景观。创造了自然的境界。

3.3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中国以漫长的封建历史和农业立国著称于世。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加上宜农的自然环境,使祖先对自然的崇拜带有浓厚的感恩色彩。这种对农业感恩性的泛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合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强烈感情,反映了人民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显示作用,以及它们各自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崇敬天就是崇敬大自然和它对生命的滋养,获取天地生机来追求自身的繁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中国传统园林追求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目的就是营造一种与天、地对话的意境。

随着越来越大范围的地球环境污染侵袭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深唐山和汶川大地震,留给人们一个课题:在复兴计划中如何设计创造一个安心、安全、合理的人居环境,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指导创作。这是国民整体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意识的全面提高,居住生活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说包含了现代园林。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体现“人与自然共存”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这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常用的理念,用中国人的语言表述就是“与自然对话”,实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例如奥体森林公园旨在通过建立生态绿洲,人工模拟森林景观等手法来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

3.4精神性与民族性

园林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观念思想的综合表象,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载体,也是文化的映射。中国传统园林中所包含的古代文明,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现代园林也包含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例如北京奥体森林公园和中心区的环境设计,目的就是要向世人传达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游客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一个空间序列来表达动感、能量、欢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3.5科技与艺术的运用

现代园林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技艺的运用在中国现代园林中不但随处可见,而且往往在不经意中开辟、引领新的领域和方向。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生态停车场就是很好的佐证。这样的尝试是21世纪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沿所在,预示了在“生物应用技术”的重要地位,将这种技术运用到空间设计中。这样的空间会引导市民产生一种自我参与的共鸣。

4结语

毋庸置疑,现代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神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底蕴。传统的哲学思想在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草率地对待传统园林艺术就会使我们的设计失去灵魂,失去根。虽然古典园林已无法满足现代景观面向大众的需求,但是它对意境的表达手法却是现代景观设计应该继承的。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借鉴其中经典的表达手法,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发展景观设计艺术的必然环节。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景观设计的哲学思想及设计理论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既具有古典意境美,又符合现代品位的优秀景观。当然,对传统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表层结构,而应该通过直观到感悟、具象到意象、表征到隐喻的过程,从深层结构来表达对传统、地域、民族的认识,从而建构新的景观和环境,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每一个民族和地域都蕴涵着巨大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移花栽木、题名点景、诗情画意等都将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园林设计的传统与革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朝着革新的道路前进,传统的造园艺术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在世界丰富的景观文化中占有~席之地。在中国加入WTO后,更多境外知名景观设计机构在中国沿海登陆,触角迅速伸向中国内地,抢占市场。他们带来了国际化、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也造成了我们本土文化立场和经验的缺失。

参考文献:

[1]陈从周,苏州园林,上海: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社,1956

[2]陈植,园冶注释,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手法,中国园林概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7]童高,童高文集:江南园林志,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章俊华编著日本景观设计师佐佐木藁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章俊华编著日本景观设计师栅野俊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陈尔鹤赵慎,中国文人园意境意匠的商榷,中国园林,2002,3

[12]华海镜金荷仙陈海萍,园林中的虚景,中国园林,2003,11

[13]任梦非,现代环境设计浅谈,中国园林,2004,3

[14]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东疆学刊,2002,3

[15]檀馨,元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中国园林,2003,11

[16]吴祥艳,古今园林差异性比较,中国园林,1999,6

[17]吴隽宇肖艺,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中国园林,2001 3

景观园林范文3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景观园林范文4

关键词:园林景观;布局;生态

引言

在21世纪,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是可行的举措,植物景观既是园林绿化当中的主体,也是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必须坚持用生态学观点营造植物景观,植物景观的搭配好坏也能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将各个景观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与景观生态要求组织起来,本文浅析园林景观布局及其景观生态,现描述如下。

1园林景观布局的原则

园林景观布局需要符合综合性的原则,园林形式由园林内容决定,园林的主要功能是创造1个优美的休息、游玩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布局需要从经济基础、园林艺术、使用功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地解决园林景观布局所遇到的问题[1]。需要符合统一性原则,园林布局中包括了地形与地貌、水体与动植物、建筑等等,要想实现符合标准的景观布局,需将园林景观融于自然当中。城市园林是一个自然空间,对城市的生态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也是一个艺术和文化的空间,体现城市人文精神。云南省西山区滇池流域的生态园林,其中环湖生态建设、滇池流域植被恢复、景观绿化、生态文明村建设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西山区因地制宜,12km2的水面积、水生态和水文化是其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布局上,它将整体性与统一性结合起来,园林中多样性的景物需要有合理的布局,在布局时既要考虑其曲折、变化无穷的特点,又要展开景物,考虑如何收合[1]。要想建设出符合要求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遵循园林景观布局的原则,还必须有所规划,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则和规划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可以大力推进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

2园林景观的规划

2.1收集有关资料及总体构思和修改

收集园林工程中规划所需要的资料,具体包括:气温、光照、季风、水文、地质土壤;周边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园林环境,湖泊、河流、地形标高、走向。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园林景观规划前充分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对园林规划范围内的环境做总体的了解,总结影响性因素。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明确入口、道路、湖面、绿地、建筑等元素的具置。并且不断地与施工人员、设计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会探讨。目前承办红河春天一期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弥勒山水人间商业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等,每一个项目都在质量标准范围内,与工作人员不断收集相关资料、构思与修改是分不开的。

2.2施工人员和设计师的配合

园林施工是复杂多样的工程,加之考虑到布局与景观生态更要协同合作,施工人员必须与设计人员相互配合[3]。设计师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的园林规划,遇到问题能够解决的现场指导解决,有难度的协调各个单位进行讨论,变更图纸后进行解决。风景园林工程需要密不可分的团队协作方能完成,例如昆明世博园2期工程,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雨水常年冲刷形成塔防,造成了峡谷、峭壁等地形,落差非常大,并且有被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山坳,要想把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变成园中美景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设计出景观生态良好的园林设计。如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园林景观布局应该服务于生态环境,而绝非仅服务于城市人群,园林设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在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之上,现在的景观生态大多数都会考虑生态学,下文重点阐述保护性与恢复性的景观生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景观生态——保护性与恢复性设计

保护性设计是针对于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的,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其原本的生态系统,保护性地开发。例如昆明市捞鱼河湿地公园就是一个经过改造后兼顾生态与景观功能的湿地公园,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湿地的水质为出发点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于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捞鱼河湿地逐渐变成农田与鱼塘,水质与自净化能力不断降低。经过保护性与恢复性设计之后,修复工程不断推进,湿地内植被覆盖形成闭合生态带,形成了湖滨生态绿色屏障。在景观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以保护性和恢复性的设计为主,无论工程大小皆应如此,我国由于人口激增和工业化进程过快,其中的污染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在园林设计当中,合理的规划可以恢复人类过度的利用而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4]。例如著名的园林设计师K•希尔曾在德国圣福特堡地区有过景观生态的贡献,由于该地区长期进行煤矿开采,形成了整体环境的酸化问题,她在污染区设计了大量的步行林荫道,并且沿途开挖水渠,合理利用机井抽水使未受污染的水源流向该地区,抽出的污染水源净化后用于灌溉,环境质量不断恢复。

4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

生态园林城市是指利用环境生态学的原理来达到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城市的目的,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水体系统,并且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文件中,已经明确提出2020年城市建设区绿化率要达到39.5%,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11.70m2,我国对景观生态的重视程度很高。云南2016年的GDP增长了8.7%。就产业类型来看,云南第1产业增加2195.04亿元,增长5.6%,第2产业增加5799.95亿元,同比增长8.70%,第3产业增加6875.57亿元,增长9.5%。生态园林城市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又属于第3产业,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城市园林绿化对自然环境部分进行合理维护与增强,生态化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内外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为园林绿化行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体现了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代的德政民心工程,应全力以赴,按照各市创建工作规划和要求,共同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6]。

5结语

在园林设计当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以及合作关系,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绿地的布局,更是在深入理解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减少对场地的干预,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园林绿化,这样指导下建成的园林环境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为维护生态平衡,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园林的景观布局与景观生态具有明显的价值,在城市的生态建设之中,园林绿化十分重要,可决定城市公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最基础工作就是搞好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温晓金,杨海娟,刘焱序.基于地形因子的千米尺度景观生态廊道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298-307.

[2]王妮,陈泰生,刘玉婵.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农业生态景观布局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1):1-7.

[3]张坤,谭雪兰.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分析——以湖南省汉寿县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2):24-27.

[4]]胡赛强.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的福建省云霄县火田镇绿地系统布局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12(11):870-877.

[5]周万里.邢台市城市园林发展现状及展望[J].河北林果研究,2014,29(2):184-188.

景观园林范文5

1.1植物是营造小区环境空间最常用、最有价值的素材,是空间营造的魔术师

小区园林环境的整体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环境的整体质量以及居住着是否舒适。一个好的园林空间,总是能恰到好处的利用植物来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例如,围合、转换以及延伸空间,将空气质量和场所整体氛围与植物的形态、意境带来的美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像“山林野趣”、“柳暗花明”都是场所空间域植物相结合相统一的表现。不仅如此,植物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其个体的形态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合理巧妙地对它们进行安排放置,一定会是园林的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在这一方面看来,姿态各异的植物就像是一个魔术师,变换着空间的景观效果,使其变化万千,引人目不暇接。

1.2植物是生命的个体,是活雕塑,是园林景观中富于变化的景观

与硬质景观相比较,植物景观的好处还体现在它的丰富多样以及季节的变化。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姹紫嫣红,冬天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一样,带给人们的心情也就都不一样。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植物就像一个美术师一样,一年四季将住宅园林装饰的美丽非凡。

1.3植物景观的充分运用也是当前我国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型社会”的需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在中部改革的实验中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目标。对于住宅小区的建设来说,节约资源的节能生态小区将成为房地产公司主要的开发方向。尽可能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利用,要加大使用可再生资源。营造植物景观就为实现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住宅小区种植物景观的类型

①混植群落性植物景观,即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是由多个不同种的植物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者规律搭配到一起形成的景观组团。每一个群落都有一定的结构。多样的植物种类可以使得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得以增强,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不但生长的很好,而且在水分的吸收、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正是这种群落的独有的价值,它被广泛的运用于郑州的大大小小的住宅小区中。

②单个品种或两个品种交替行列种植形成夹道或围合式植物景观。这种景观一般用于住宅小区的入口小广场或者道路两边的绿化。它能更好的烘托出大气、整齐、自然的氛围,对于营造空间氛围起着很有效的作用。在这里选用的植物要求要整齐些,常会选用常绿阔叶的树种。目前,郑州常用的树种有:大叶女贞、广玉兰、枇杷、木瓜、樱花等。

③草坪景观。草坪景观是一种比较现代的植物景观。由地形及植物背景围合出一块块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草坪空间,使得整个草坪舒适自然,又富有人文气息。

3混植群落景观的配置原则

①科学生态性原则。住宅小区内的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的结构都要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进行,以乡土树种为主,考虑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考虑实际的场地条件。遵循科学的方法与生态规律,形成稳定的种群结构,这是构造植物景观的基础。

景观园林范文6

[关键词]园林空间;景观;园林植物;营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36-01

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景观设计的一大重要要素,它的应用能让园林空间变得更加美观,景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园林空间的构成来看,山、水、建筑和植物是四大基本构成部分,缺一不可,植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美观和绿化,既能提升园林的环境效益,又能优化其社会效益,促进园林建设事业长足发展。为此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一定要合理应用园林植物,坚持营造原则,切实确保园林空间景观设计的合理、高效性。下面对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设计与营造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正确、合理的营造手法作详细论述。

1.园林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所谓园林空间,实际指具备了山、水、建筑和植物四大基本构成要素的空间组合结构,具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等特点。从园林空间的定义上分析,其实质其实是一种环境布局,亦或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设计形式。

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很多,除了山、水、建筑、植物四大基本要素之外,还包括其他装饰物。以园林植物空间为例,设计者在设计园林绿地时,主要以乔木做设计要素,其围合程度由乔木高度决定。园林绿地空间设计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主要体现在气候季节上。园林空间景观设计按照植物外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皮等六类。为了进一步优化园林植物空间设计效果,提升园林美观价值,正式设计时,设计者要准确把握好基面、垂直分隔面、覆盖面、时间四大维度,以此确保园林植物空间景观的美观性。

2.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如前言所说,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对园林空间景观起重要的营造作用。比如中国古代的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设计时不仅十分重视要素配置,还重视空间组合,体现出了错综复杂之美。又如中国现代园林,空间营造尤为注重技巧,设计者娴熟的应用技巧变化将现代园林韵味加深,杜绝了园林设计的平淡无奇。总的来说,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可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园林植物不仅形体多变,还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在园林构景中,设计者都会应用园林植物来辅助其他构景要素,达到构景完善的目的。如:植物与地形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者加深地形带来的空间感;与岛屿、堤岸设计相结合,可突出水面层次,强调色彩;与建筑相结合,可尽量软化建筑轮廓,改善建筑具有的突兀的空间感。

2.2可协调园林景观环境

除了可被当做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物使用之外,园林植物还承担着园林空间协调的重任。随着绿化园林的推出,绿色逐渐成为现代园林的基本色。从色彩心理学分析,绿色虽然能让人心情愉悦、舒畅,但过多的、杂乱无章的绿色则会获得反效果。所以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设计者不能一味的、毫无章法的应用绿色植物,而是要重视植物材料、大小、形态的选择,尽量满足园林空间设计的协调性要求。

2.3可满足园林构图要求

园林植物的应用可充分满足园林空间景观设计的各种不同构图要求。比如自然山水构图宜采用三五成丛式结构,协调规整环境宜采用成行成排式设计方式。花坛、花丛等植物适合在开朗空间里使用,这样更能烘托出园林的风景气息。

3.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得知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占有地位,能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对景观设计中遇到的以植物为主的空间景观设计方式作详细分析。

3.1开敞空间营造

开敞空间具有视线一览无余,无私密性特点,对于该类空间的营造,设计者在应用植物这一设计要素时,要尽量选择低矮型植物,因为低矮植物具有伏低特点,不会阻碍人的视线,并且能高度体现出园林空间的明快、开朗感。开敞空间频繁使用的低矮植物有:草坪、斑斓小花卉、矮小灌木丛等等。

3.2封闭空间营造

园林景观设计中,封闭空间营造要注重植物的高度与密度控制。封闭空间具有的特点私密性、屏蔽性。人的视线所及之处并不多,因为周围植物、建筑等会将视线围合、遮蔽。一般情况下,封闭空间营造多采用高大植物,如雪松、海桐等。

3.3覆盖空间营造

所谓覆盖空间,实际指由高大、浓密型遮阴乔木构成的顶面围合空间,具有较好的通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安全感、归属感。该类空间的营造要重视植物或数木树冠的厚度,其厚度不同,所营造出来的空间通透感便不同。

3.4重视植物的毒害性

要提及的是,尽管大多数植物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后,都能为人们带来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并配合周围构景要素,营造出或安静、或明朗的感觉,但个别植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园林设计者必须正确掌握各种植物的不同特点,避免毒害植物误用。比如在应用观赏植物时,可大量使用乡土树种,这样既能保证健康,又能促进乡土树种声场发育,快速形成园林植物景观。

4.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园林景观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营造与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园林植物的重要性,笔者建议园林工作者在空间景观设计中严格做好植物应用管理,综合考虑植物花期、习性、体形、体量等多个因素,切实做好园林植物设计,以此挖掘出园林植物的更多空间造型,以及更多可塑性。

参考文献

[1]德嘉.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按传统造园手法取裁植物景境(上)[J].园林,2012(02).

[2]蔡景伟.园林植物与滨水景观要素的空间营造研究[J].现代园艺,2012(08).